高校学生伤害事故有关法律责任分析_于秀国(可不看)
- 格式:pdf
- 大小:159.80 KB
- 文档页数:4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及其法律责任分析一、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原因分析根据教育部颁布于2002 年9 月1 日开始实施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为《办法》),第2 条的对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应指高等院校的学生在高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高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以及在高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伤害后果的事故。
具体来说高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由于高校的过错所造成的伤害事故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9 条所列举的十二项事项,都属于与学校的教育管理职责有关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此类事故又可根据学校的行为分为:由于高校未履行有关义务而导致的学生人身伤害。
如学校未尽对学生的安全保障义务,教育教学设施存在潜在危险的,高校的有关设施有缺陷等造成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
例如:教室内悬挂物的坠落等。
由于高校教职员工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相应的工作要求,操作规章和其他有关规范等而导致学生受到人身伤害的。
以上这两类事故其的责任人均为学校。
(二)由于学生自己的过错造成的伤害高校学生的自杀、自伤;学生违反学校安全纪律而导致的伤害;学生因为自身特异体质,特殊疫病或者异常心理状态而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近年来中,笔者参与处理的高校事故中,因学生的自杀引起的事故所占比例很大,也有一起是学生心脏病发作,导致猝死的。
(三)因第三人的致害行为造成的伤害事故此类事故常见的是在校其他学生的加害行为造成的学生人身伤害,在这类事故中加害人和受害人都是在校学生。
如学生在体育运动、游戏活动中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彼此间的人身伤害。
还有特殊的情形如马加爵杀人事件等。
此类事故主体所实施的行为不属于高校职务职责所要求的范围,与高校教育教学活动没有直接的关系。
在第三人加害造成的伤害事故中,还有来自校外因素的突发性侵害造成的学生人身伤害。
如:外来人员在校内实施犯罪行为而造成的学生人身伤害;校外车辆在校内造成的伤害事故等。
学生伤害事故及其法律责任浅析【摘要】学生伤害事故是指在学校或校外发生的伤害学生的事件。
在学生伤害事故中,学校、家长和学生本人都有相应的法律责任。
学生伤害事故的赔偿标准应根据受害学生的具体损失情况来确定。
加强学校安全管理意识、建立健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机制以及全社会共同关注学生伤害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保障学生的安全权益,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学生伤害事故、法律责任、定义、学校、家长、学生、赔偿标准、安全管理、事故处理机制、社会关注、重要性1. 引言1.1 学生伤害事故及其法律责任浅析在现代社会,学生伤害事故时有发生,给学生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而涉及到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也备受关注。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对学生伤害事故及其法律责任进行深入浅析,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相关法律规定,保障学生的安全。
学生伤害事故是指在学生学习、生活和其他活动中因各种原因导致学生受伤或遭受其他损害的事件。
这些伤害事故可能是在学校内发生,也可能是在学校外发生,不论是因为学校、家长还是学生本身的原因造成的,都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学生伤害事故中,学校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有着重要的法律责任。
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管理,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一旦发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负起相应的法律责任,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家长作为学生的监护人,也应当对学生的安全负起监督责任,尽力保障学生的安全。
如果家长的疏忽导致学生受伤,家长也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学生自身在学生伤害事故中也需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尤其是在自身行为导致事故发生的情况下,学生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学生伤害事故中,赔偿标准是衡量损害赔偿的重要指标,相关的赔偿标准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立,并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进行救济。
学生伤害事故及其法律责任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及处理和预防姚峥嵘①(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 210046)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和公民权益意识的不断增强,学生损害事故及其引发的法律纠纷越来越多。
许多高校在显现了学生损害事故后常常不知所措,要么以牺牲学校合法权益为代价来息事宁人,要么不恰当地爱护学校权益而导致事态难以收拾,学生损害事故日益成为困扰高校工作、阻滞高校进展的严峻问题。
因此,如何从法律视角探析学生损害事故的法律性质及责任认定,充分利用法律手段妥善处理好学生损害事故,从而减少对高校教育教学秩序和声誉的负面阻碍,切实爱护高校、教职职员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就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现实问题。
一、高校学生损害事故的法律性质界定当前,随着经济的进展、社会的转型、高校规模的扩大和大学生公民身份权益意识的增强,高校与在校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发生了专门大的变化。
如何在法律上反映这种社会关系的变化,准确定位高校学生损害事故的法律性质,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高校学生损害事故的法律性质进行准确的界定,以便于做好处理和预防。
高校学生损害事故是指在高等院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在学校负有治理责任的场所、生活设施或其他教育教学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的法律事实。
高校学生损害事故既属于一样人身损害的范畴,又有其自身的法律特点,具体看来,只有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法律要件的学生损害才属于高校学生损害事故范畴:(一)高校学生损害事故是在高校负有治理职责时刻内发生的事故学生在高校负有治理职责时刻内发生的人身损害属于学生损害事故,如学生在高校教育教学活动包括课堂教学、文体活动、社会实践中发生的人身损害就属于高校学生损害事故;而在高校负有治理职责时刻之外发生的损害则排除在外,如学生返校、离校途中,自行外出、擅自离校期间以及在节假日或假期等学校工作时刻以外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自行到校发生的人身损害,都不属于学生损害事故。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中的法律责任及处理【摘要】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安全工作形势愈发严峻,高校学生伤害事件案发率逐步上升。
本文根据高校学生伤害事件的性质,对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中的法律责任进行系统分析,提出高校学生伤害事件的法律归责,并对高校伤害事件的处理策略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学生伤害法律责任处理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执行,我国高校学生伤害事故案发率逐步上升,由此引发的纠纷及其索赔与日俱增。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不仅给学生及家长带来不幸,也影响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不利于高校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向更深层次的推进。
由于目前我国没有处理这类事故的专项法规,加之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使得事故的处理和纠纷的解决无法可依。
1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界定广义的学校事故,包括大学生、研究生在校期间的损害。
狭义的学校事故仅指学校对未成年学生造成的损害。
基于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中小学校不同,因此,对校园伤害事故的界定,高校与一般中小学校不能完全苟同。
因为大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其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占绝大多数,不能按照一般的校园伤害事故来处理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应有一个严格的主体、空间、时间范围的界定,才能符合司法实践和社会的实际。
2 高校伤害事故的法律归责2.1 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
伤害事故的处理离不开法律关系,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认定尤为重要。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学校有权利招收学生并对其进行学籍管理”,“管理、适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学校有履行维护受教育者合法权益的义务”,“明知校舍或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众人财产损失的,应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校除了维护正常教学秩序外,对校内设备设施安全负有适用的职责。
高校与学生之间是教育管理的关系,此外,还是平等主体的民事法律关系。
2.2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归责。
2.2.1 学生伤害事故中高校的责任。
学生伤害事故及其法律责任浅析学生伤害事故及其法律责任浅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到,教育的质量也逐步得到提高。
然而,依然存在着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给学生和家长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困惑。
本文将从学生伤害事故的定义、常见原因以及法律责任三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学生伤害事故的定义学生伤害事故是指在学校、幼儿园、学生寄宿院和学生食堂等教育场所中发生的因意外事件所导致的伤害事件。
这些意外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交通事故、溺水、火灾、坍塌等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故。
二、学生伤害事故的常见原因1. 实验事故在化学实验室或生物实验室里进行实验时,因操作不当,容器爆炸、化学品溅出、实验器材损坏等情况时有发生。
2. 交通事故学生通常需要乘坐校车上下学,而校车的安全性和驾驶员的素质也不是都能得到保证。
此外,学生在行驶中也可能因为自己的不小心或周围情况的不熟悉而发生事故。
3. 突发事件如地震、火灾、风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会对学生的人身安全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4. 运动事故运动是学生们在课余时间进行的活动之一,但是在运动中往往也难免会出现一些伤害事故。
如足球、篮球、田径等运动,容易因为不小心或者比赛时的竞争导致受伤。
三、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1. 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安全制度,制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对学生的人身安全和生命健康负有安全保障义务。
学校应当依法采取必要措施,保证教育设施、学生寄宿场所、校园周边环境的安全。
教育部门应当对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因此,当学生在学校或其它教育场所内受到伤害时,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承担相应的责任。
2. 学校领导责任学生伤害事故发生时,学校的领导负有重要的责任。
学校领导应该对学校的安全管理负责,及时检查安全设施,制定安全规章,制定安全工作方案等,以最大程度地保障学生的安全。
3. 教师的责任教师是学生辅导员和管理者,其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承载着一定的责任。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及其法律责任浅析摘要: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因学校的种种伤亡事故引起的法律纠纷也日益增多。
实践中对这类案件的处理大多是,无论学校主观上有无过错,都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然而学校作为教育职能部门,经费有限,如果不分清责任,无论学校有无过错都承担责任,势必会影响学校的教育工作的开展。
教育部出台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给各类学校处理校园学生伤害事故提供了法规和政策的依据,然而事故的处理终究是无奈的选择,而有效地防范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本文对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类型、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特点有三:(1)损害的主体是在高等学校学习、生活的在校学生;(2)损害的地点是高校校园内以及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的特定场所;(3)损害的时间是发生在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期间。
事故的类型主要有:由于学校的过错造成的伤害事故;由于学生自己的过错造成的伤害;第三人加害造成的伤害事故;因不可抗力造成的意外伤害及其它意外事故。
本文对实践中处理大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状况进行了评析,认为学校与学生之间不存在监护关系,学校无监护责任;在学校与学生双方均无过错的情况下不适用公平原则,不应由学校给予适当的补偿。
本文论述了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认为高校对学生的人身损害的责任认定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最后探讨有效防范的措施,建立学生意外保险和学生伤害责任保险制度。
关键词:学生伤害事故;高校;法律责任。
引言目前,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因学校的种种伤亡事故引起的法律纠纷也日益增多。
实践中对这类案件的处理大多是,无论学校主观上有无过错,都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然而学校作为教育职能部门,经费有限,如果不分清责任,无论学校有无过错都承担责任,势必会影响学校的教育工作的开展。
2002年教育部出台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虽然给各类学校处理校园学生伤害事故提供了法规和政策的依据。
但作为部门规章,该《办法》在法院判案时只能作为参考,并不能作为判案的依据。
浅析高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原因及法律责任与预防: 轻伤事故摘要:近几年高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屡屡发生,为改变这一现状,本文从学生伤害事故的立法状况分析,找出学生伤害事故的原因,分析了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以及事故归责情况,提出了预防该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学生; 人身伤害; 法律责任; 预防新疆两起高校校园伤害事故的判决引起了社会关注。
两起事故相类似,一个是大学生酒后在校园内摔成一级伤残,一个是大学生酒后在宿舍阳台失足坠楼身亡,法院分别判决学校承担次要责任和不承担责任。
近年来,高校不断发生的校园伤害事故案件,导致学校和受教育者双方诉讼不断。
高校受教育者大都是完全行为能力的人,与中小学校未成年人有着本质的区别,其监管难度更大。
而目前我国的高校管理相关法规尚不十分健全,给司法机关办理具体案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一、关于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立法状况2001年9月1日,我国第一部处理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地方性法规《上海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颁布,2002 年9 月1 日,教育部出台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在全国范围实施。
随后,其他一些省(区,直辖市)相继制定了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处理的条例或实施细则,或正在调研起草相关法规,基本上改变了我国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处理无法可依的被动局面,通过立法,明确了学校对学生承担的责任性质,确立了学校承担责任归责原则,细化了学校管理责任的范围,规定了处理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解决的途径,界定了学生人身伤害事故损害赔偿的项目和目标,提出了解决学生人身伤害事故损害赔偿的资金来源渠道。
实践证明,制定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专项法规,依法处理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科学的。
并已经得到学校,家长,司法界的认同。
从国外与我国立法状况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我国的立法很不健全,应该加强学生伤害事故方面的立法,以更好地解决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故。
第一,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学校所应负的责任问题。
学生伤害事故及其法律责任浅析【摘要】学生伤害事故是指在学校或学校相关活动中发生的导致学生受伤的事件。
根据法律规定,学校对学生发生的伤害事故负有一定的法律责任,并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在处理学生伤害事故时,需要对责任进行划分,明确学校、教师和学生本人的责任。
为了预防和处理学生伤害事故,学校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安全教育和监管措施。
通过对学生伤害事故的概述、法律责任、赔偿责任、责任划分和学校预防处理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保障学生的安全权益,促进学校安全稳定的运行。
【关键词】学生伤害事故、法律责任、赔偿责任、责任划分、学校预防、处理、结论1. 引言1.1 引言学生伤害事故及其法律责任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可能会发生各种意外伤害事故,比如校园跌倒、体育活动受伤等。
这些事故不仅给学生本人带来了身体和精神上的伤害,也对学校和家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困扰。
在法律上,学生伤害事故通常涉及到多方责任。
学校作为学生的监护人和管理者之一,在学生发生事故时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家长和学生本人也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得有意或者过失地造成伤害事故。
对于学生伤害事故及其法律责任,我们需要仔细分析其发生原因和责任划分,以便更好地预防和处理这些事故,保障学生的安全和权益。
学校和家长也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为学生提供更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探讨,能增加对学生伤害事故及其法律责任的理解,保障学生的健康和安全。
2. 正文2.1 学生伤害事故概述学生伤害事故是指在学校生活或学习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导致学生受伤或死亡的情况。
这些事故可能涉及课堂风险、体育运动、校园交通、食品安全、校园暴力等多种因素。
学生伤害事故可能会对学生及其家庭造成重大影响,同时也会对学校和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学生伤害事故通常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给相关方造成一定困扰。
在学生伤害事故中,一些常见的伤害包括头部受伤、骨折、烫伤、溺水等,严重的事故还可能导致残疾甚至死亡。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及其法律责任浅析(一)摘要: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因学校的种种伤亡事故引起的法律纠纷也日益增多。
实践中对这类案件的处理大多是,无论学校主观上有无过错,都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然而学校作为教育职能部门,经费有限,如果不分清责任,无论学校有无过错都承担责任,势必会影响学校的教育工作的开展。
教育部出台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给各类学校处理校园学生伤害事故提供了法规和政策的依据,然而事故的处理终究是无奈的选择,而有效地防范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本文对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类型、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特点有三:(1)损害的主体是在高等学校学习、生活的在校学生;(2)损害的地点是高校校园内以及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的特定场所;(3)损害的时间是发生在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期间。
事故的类型主要有:由于学校的过错造成的伤害事故;由于学生自己的过错造成的伤害;第三人加害造成的伤害事故;因不可抗力造成的意外伤害及其它意外事故。
本文对实践中处理大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状况进行了评析,认为学校与学生之间不存在监护关系,学校无监护责任;在学校与学生双方均无过错的情况下不适用公平原则,不应由学校给予适当的补偿。
本文论述了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认为高校对学生的人身损害的责任认定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最后探讨有效防范的措施,建立学生意外保险和学生伤害责任保险制度。
关键词:学生伤害事故;高校;法律责任。
引言目前,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因学校的种种伤亡事故引起的法律纠纷也日益增多。
实践中对这类案件的处理大多是,无论学校主观上有无过错,都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然而学校作为教育职能部门,经费有限,如果不分清责任,无论学校有无过错都承担责任,势必会影响学校的教育工作的开展。
2002年教育部出台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虽然给各类学校处理校园学生伤害事故提供了法规和政策的依据。
但作为部门规章,该《办法》在法院判案时只能作为参考,并不能作为判案的依据。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研究一、引言伤害事故是人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特别是在高校这个集体环境下,更容易发生突发事件。
在这些突发事件中,特别是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中,伤者和他们的家人往往会对管理和监护人的行为提出责任诉讼。
因此,对相关法律责任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探讨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研究。
二、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事实众所周知,高校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人员较多,活动频繁,因此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也时有发生。
据相关报道统计,现实中的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学生在校园中行走时跌倒或滑倒;2.学生在课程和实验中受伤或中毒;3.学生在校外活动中发生交通事故;4.学生出现突发状况,如心脏骤停、窒息等。
在这些伤害事故中,高校管理者、教职工和监护人的行为是否合法和有效成为了被追责的主要对象。
三、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3.1 管理者、教职工的法律责任管理者和教职工是高校学生所在学校的工作人员。
在学校的管理职责中,他们应尽力维护学生的安全和健康。
一旦伤害事故发生,管理者和教职工是否承担了应有的职责则成为法律责任的判断标准。
在特殊情况下,高校管理者和教职工应负责对学生所在环境、设施、设备等进行相应的保养和修缮,以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
例如在校园区域中,道路上的凹凸不平、地面漏水等一系列公共设施问题,还有学生常用的电器、实验设备等,这些都是学生伤害的重要来源。
如果在伤害事故发生前,管理者和教职工有义务修复和进行维护,但未经妥善处理,造成了学生的伤害,管理者和教职工就应承担相应的民事和行政责任。
3.2 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如果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监护人未能履行监管责任或未尽到相应的注意义务,造成了学生的损害,则监护人也应承担相应的民事和行政责任。
监护人的义务是非常重要的,这包括监管未成年学生的生活、学习和行为,确保学生遵守学校的管理规定和纪律,以及防止学生从事非法和危险的行为等。
在伤害事故发生前,如果监护人未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造成学生损害,监护人也应承担相应的民事和行政责任。
高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法律责任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高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法律责任问题。
在研究背景中分析了当前高校学生伤害事故频发的情况,研究目的在于探讨高校在这些事故中的法律责任界定,探讨其过错责任、监管责任、赔偿责任和法律风险防范。
正文部分详细分析了高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各项法律责任,并提出了加强管理责任意识、建立完善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保障学生合法权益的建议。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高校管理部门和学生提供相关的法律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履行自己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法律责任。
【关键词】高校、学生、伤害事故、法律责任、界定、过错责任、监管责任、赔偿责任、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管理责任、学生权益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高校教育中,学生伤害事故时有发生,给校园安全和学生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
学生伤害事故不仅仅是个别事件,而是一个系统性问题,需要对高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法律责任进行深入研究。
学生伤害事故可能导致学生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业和生活。
高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对高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法律责任进行研究,可以为构建校园安全保障体系提供参考,更好地保护学生的安全和权益。
随着社会变革和法律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高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法律责任也日益受到法律和社会的审视。
研究高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法律责任界定、过错责任、监管责任、赔偿责任以及法律风险防范等问题,有助于加强高校管理责任意识,建立完善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保障学生合法权益的实现。
这些问题对于提升高校治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高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法律责任界定和相关问题,为高校管理者提供法律指导和借鉴,帮助他们更好地履行管理责任,防范法律风险。
通过对高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过错责任、监管责任、赔偿责任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旨在确立高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法律责任范围和定位,促使高校加强管理责任意识,建立健全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从而为构建和谐校园、推动高校管理水平提升提供学术支持和实践借鉴。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问题探析【摘要】高校学生的伤害事故引发的法律问题具有独特性,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我国对于大学生伤亡事故的法律问题研究起步较晚,目前有些问题仍然被忽略,还存在缺点和争议。
因此,健全高校的管理模式,完善相关法律体系是依法治校的根本要求,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选择。
把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限度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伤害事故;法律规制一、高校校园伤害事故的概述教育部颁布并于2002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为《办法》)第二条规定:“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的处理,适用本办法。
”根据这一规定,我认为: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之的事在高校实施,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高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高校负有管理职责的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大学生遭受人身伤害或致他人伤害的事故。
特点包括以下内容:1.主体是特定的。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主要包括在校大学生,是指通过学籍登记的在校学生。
民办学校或公立学校以及独立学院的寄宿制和走读制的学生。
第三人,是指除了在校的大学生以外的因自己的侵权行为而给大学生造成人身伤害的自然人。
2.时间是特定的。
高校伤害事故时间的特定性主要指的是大学生在哪些时间内自身受伤害或是致他人伤害而构成伤害事故。
3.地点是特定的。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地点范围是指大学生在哪些地域或空间内自身遭受伤害或是致人伤害而构成伤害事故。
4.主观方面是特定的。
校园伤害事故主观方面可能是故意或过失,还包括没有过错方的意外事件。
二、处理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中存在的问题(一)立法方面目前还没有一套完美处理方法和可依的法律规定,所以导致了大学生伤害事故中高校的民事责任不明确。
《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民法通则》与《侵权责任法》这些法律都没有涉及高校学生伤害事故,更无事故中校方民事法律责任承担的具体规定并未对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主体及责任承担进行单独规定。
校园伤害事故法律详解在校园中,伤害事故时有发生。
无论是学生之间的打架斗殴,还是校园设施导致的意外伤害,都是给学生和家长带来巨大痛苦的事件。
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并处理好伤害事故,法律法规制定了一系列规定和程序。
本文将对校园伤害事故的法律进行详解。
一、学校的责任和义务校园伤害事故发生后,学校有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去保护学生的安全。
首先,学校应该提供安全可靠的学习环境,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其次,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加强设施设备维护等。
此外,学校还应该配备专职保安人员,确保校园的安全秩序。
二、学校应急措施在校园伤害事故发生时,学校需要迅速采取应急措施,以减少伤害的程度并救助伤者。
学校应当立即通知事故当事人的家长,并及时报警求助。
对于伤者,学校应当提供紧急救治,保障其生命安全。
此外,学校还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以查明事故的原因和责任。
三、法律责任和赔偿校园伤害事故涉及到法律责任和赔偿问题。
学校作为监护人,对学生的安全负有特殊的责任。
如果学校存在管理不善、疏忽职守等行为导致伤害事故发生,学校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伤者或其家长可以通过民事诉讼途径,要求学校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我国法律,学校应当购买学生意外伤害保险,以减轻校园伤害事故给学生和家长造成的经济负担。
当事故发生时,学生可以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申请,获得相应的赔偿金。
保险公司会根据保险合同约定的赔偿金额及条件进行处理。
四、预防和管理策略校园伤害事故的发生多是可以预防的。
学校应加强安全教育,使学生养成安全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还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和完善安全规章制度,做好事故预案和应急措施等。
此外,学校可以与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共同维护学生的安全。
总结起来,校园伤害事故法律的详解涉及学校的责任和义务、学校的应急措施、法律责任和赔偿以及预防和管理策略等方面。
学校应当牢记保护学生的安全是首要任务,做好各项工作,以确保校园的平安与稳定。
2008年3月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Mar,2008第2期(总第132期)Journal of Shandong Youth Administrative Cadres College No.2M ar.No.132收稿日期:2007-12-20作者简介:于秀国(1972-),山东潍坊人,烟台大学团委书记,法学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毕潇潇(1982-),女,山东济宁人,烟台大学团委干事,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有关法律责任分析于秀国,毕潇潇(烟台大学,山东烟台264000)摘要:高校与学生之间是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保护与被保护的法律关系,高校负有保护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发展和免受伤害的职责及义务,对该义务之违反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发生且高校存在过错的,应承担民事侵权赔偿责任。
在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归责中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根据过错责任归责原则确定责任主体,是解决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一般原则。
特殊情况下可以适用公平责任原则,但是不能滥用。
关键词:高校;学生伤害事故;民事责任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05(2008)02-0120-04Abstract :The leg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s and universities is educates and educators,administrates and administrators,protected and protecting.Universities take the responsi bility for the protection of undergraduate .s bodies and health.If universities do not take this responsibility and thus cause studen ts injured,universi ties shall take compensable responsibility for these accidents according to offense principle.The responsible subject shall be assured by this principle.In special situation,fair pri nciple may be applied to bu t shall not be abused.key words :universi ties,Bei ng -injured-student acciden ts,civil liability.一、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特点高校学生伤害事故既属于一般人身损害的范畴,又有其自身特点,其主要表现为:1.损害主体是特定的。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中,损害的主体只能是在高等学校学习、生活的在校学生,一般是指国家全日制高等学校的学生。
5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6第68条规定:本法所称高等学校是指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其中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
2.损害的地点是特定的。
其伤害行为或伤害结果必须有其一或者同时发生在学校对学生负有教育、管理、指导、保护等职责的地域范围内,即一般是发生在大学校区或园区内,有时也发生在学校组织活动的场所内,如学校组织活动的体育场馆、电影院、展览馆、礼堂等。
3.损害的时间是特定的。
学生受损害是发生在在校学习、生活期间,学生离开学校时的非学习、生活期间除外,如学生在法定的节假日、寒暑假期间到校外自行活动,或在规定的作息时间内未经批准擅自离开学校外出活动而受到的人身损害,则不属于学生伤害事故。
4.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原因复杂多样。
因为高校相对于中小学更具有开放性、社会性和自主性,大学生既在法律上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同时又缺乏社会经验,是教育的对象;既强调个性独立,又处于人生观尚未完全定型的特殊时期。
大学期间还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如他们既有学业压力,又有经济负担;既有就业压力,又有择业的困惑;同时还要经受人际交往、恋爱交友、入党评优等多方面的考验和锻炼。
大学生活动空间范围大,时间限制少,学校管理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自由度较大。
在这种情况下,发生学生伤害事故的几率明显增大,原因远比中小学复杂得多。
然而在实践中,一旦这些/天之骄子0出现伤害事故,学生家长和社会舆论都会向高校施压,认为学校应承担一定的损害赔偿责任。
事故责任认定不清,往往会使高校经常陷入法律纠纷之中,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和工作秩序。
而要解决学校的责任认定问题,首先要确定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根据两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和法律地位,来认定高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所应承担的责任。
二、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一是民事法律关系,这主要体现在学生安全方面,根据教育部5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6第5条、第8条及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6中有关规定,表明学校未履行或部分未履行教育、管理、保护等方面的责任实际就是民事法律关系的民事责任,行为过错的后果将直接导致民事诉讼,引起民事责任的承担,此时学校与学生(包括法定监护人与委托监护人)之间反映的是民事法律关系。
因此,对于学生安全,意外伤害事件、能够引起人身损害赔偿的事件,包括学校、学生的公私财物的损坏灭失、债务纠纷、拖欠学费等民事法律关系,应当从民事法律关系来认定,即应按民事责任划分、归责原则来处理。
二是特别权力关系,指学校依据法律法规赋予的教育职责行使管理权的过程中,学校与学生之间所产生的关系。
在管理过程中,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平等的,甚至可能不是自愿的,其权利义务不对等。
虽然也存在一定的提供服务支付费用的关系,但是,并不因为相对方交纳了必要费用就可以不服从管理,自由地选择。
学生一般不能对管理行为提出异议。
在特别权力关系中,只有涉及公民基本权利并由立法规定的重要事项,方可寻求法律救济。
三是其他关系。
在学校行使管理权的过程中,除产生民事法律关系、特别权力关系外,还存在一些其他关系,体现在如门卫管理、作息时间、食堂用餐时间、宿舍楼管理、学生自行车出入停放管理等,包括学校可以在法律授权之外实施的一些内部管理中。
当学生的这类事务受到学校的干涉和影响时,学生不能提起诉讼,法院也不应予以支持。
学生以及法定监护人有权向教育行政主管机关投诉,由教育行政主管机关处理或协商调解处理。
[1]通过以上分析进一步明确,本文所研究的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应依据民事法律关系处理。
三、高校承担学生伤害事故民事责任的性质对于学校承担的学生在学校期间所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的赔偿责任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责任,法学理论界似乎没有定论。
主要争论的焦点在于是侵权责任还是违约责任。
而明确这一点也恰恰是确定责任构成、归责原则的前提和基础。
从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现实情况来看,并没有学生或家长就学生安全问题与学校签订合同的先例,因而把高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所承担责任的性质定性为违约责任缺乏合同基础,而将其定性为侵权行为更具有充足的理由:其一,违约行为是以合同的有效存在为前提的,无合同或者当事人订立的合同无效,则不能发生违约行为。
侵权行为发生时,当事人之间往往并不存在合同法律关系,而只是因为侵权行为的存在,才使得当事人之间产生了侵权损害赔偿关系。
在我国,高校是从事教育教学的公益机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高校与学生之间并不存在合同关系。
只有在高校实施侵犯学生权利的情况下,双方才产生侵权责任关系。
其二,违约行为侵害的对象是因合同产生的债权,即相对权。
而侵权行为侵害的对象是财产权、人身权等绝对权。
在学生伤害事故中,学校的侵权行为往往侵害的是学生的人身权,即绝对权。
一般来说,侵权行为的侵害对象比违约行为更为广泛。
其三,违约责任可以由合同当事人事先约定。
在责任形式方面,违约责任除损害赔偿方式之外,还采用了支付违约金、修理重做、更换、定金制裁等责任形式。
在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中,学校违反的不是约定义务而是法定义务,致学生遭受损害后,应以自己的财产对其不法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后果负责,承担责任的形式主要是财产责任。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高校承担学生伤害事故民事责任的性质是一种侵权责任,此种侵权行为应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学校侵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
因为侵权行为必须是行为人通过自己实施的作为或不作为的行为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
无实施的行为,或者只有行为而无损害结果,都不构成侵权行为。
第二,必须是学校基于过错而实施的行为。
过错是侵权行为的必备要件,在过错的概念中,不仅包括了行为人的主观状态的不正当性和应受谴责性,而且也包括了客观行为的违法性。
因此,违法性和过错这两个概念,在这里是等同的。
[2]第三,侵权行为的侵害对象是学生的人身权。
因为侵权行为侵害的不是相对权利,而是绝对权利,即义务人不确定,权利人无需经义务人实施一定的行为即可实现的权利,包括物权和人身权。
四、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归责原则(一)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应以过错责任原则作为认定责任的主要依据1.高校责任事故(1)直接责任事故:¹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º学校的安全保卫、消防、设施设备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显疏漏,或者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而未及时采取措施的;»学校向学生提供的药品、食品、饮用水等不符合国家或者行业的有关标准、要求的;¼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½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负有组织、管理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行为违反学校安全或管理制度,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的;¾学校违反有关规定,组织或者安排学生从事不适宜学生参加的劳动、体育运动或者其他活动的;¿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或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À学校有未依法履行职责的其他情形的。
(2)高校间接责任事故:¹学校知道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患有不适宜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疾病,但未采取必要措施的;º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参加某种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但未予以必要的注意的;»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或者受到伤害,学校发现,但未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不良后果加重的;¼对在校学生擅自离校等与学生人身安全直接相关的信息,学校发现或者应当知道,但未及时采取措施寻找或告知其家长,存在明显管理疏漏而发生伤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