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广西电化教育馆
- 格式:doc
- 大小:291.50 KB
- 文档页数:64
【导语】每到中学报名季的时候,很多家长和同学都在思考什么学校好,各个学校有什么特⾊,为此特别整理了梧州⾼级中学的基本情况介绍,希望可以为⼤家选择中学提供⼀份参考。
学校简介 ⼴西梧州⾼级中学是⼴西⾸批20所⽰范性普通⾼中之⼀,也是⼴西原16所重点中学之⼀,学校创建于1905年,初名冰井学堂,历经省⽴四⾼中、⼴西⼤学附属⾼中、⼴西省⽴梧州⾼级中学,解放后正式定名为⼴西梧州⾼级中学。
学校位于鸳江之畔,蝶⼭之峰,占地⾯积7万多平⽅⽶,校园环境幽雅宜⼈,乔⽊葱茏,春有鸟语,夏有林阴,秋有红枫,冬有芬芳。
校园绿化⾯积占80%以上,体育运动场占地8000平⽅⽶,现有教学楼、科学馆、办公楼、教研楼、图书馆、体育馆和带⼈⼯草地⾜球场的全塑胶⽥径运动场等,图书馆⾯积2500多平⽅⽶,藏书30万多册,报刊年订数600多种。
学校现有47个教学班,学⽣2532⼈,专任教师148⼈,其中有特级教师5⼈,⾻⼲教师和⾃治区⾻⼲教师8⼈,⼴西“21世纪园丁⼯程”各级⾻⼲教师有38⼈,有12位教师取得硕⼠学位或研究⽣学历,还有35⼈参加研究⽣课程进修班学习并获得结业证书,有相当⼀批教师在梧州市乃⾄⾃治区教育界享有较⾼声望。
历史沿⾰ 学校创建于1905年,初名冰井学堂,校址在原冰井寺(今梧州⼆中校址),是梧州最早的新式学校之⼀,1906年改为梧州初级师范讲习所,1908年改称四府师范学堂,1912年改称⼴西第⼀师范学校,1931年改为⼴西省⽴第四⾼级中学,1934年改称⼴西⼤学附属中学,学校迁往蝴蝶⼭顶西⼤预科校址,1937改称为⼴西省⽴梧州⾼级中学,李剑中为第⼀任校长。
1949年11⽉梧州解放,⼈民政府接管梧州⾼中。
因在新中国成⽴后的历届⾼考中成绩突出,1959年6⽉,梧州⾼中被⾃治区定为⾃治区重点中学。
⼗年浩劫结束后,1978年4⽉梧州⾼中重新被定为⾃治区重点中学,学校各⽅⾯⼯作逐步恢复正常。
2003年6⽉,梧州⾼中光荣地成为⼴西⾸批⽰范性普通⾼中,2008年11⽉,梧州⾼中光荣地成为⼴西陶⾏知教育思想实验学校。
广西壮族自治区电化教育馆————————————————————————————————作者:————————————————————————————————日期:2广西壮族自治区电化教育馆桂教电教[2006]51号关于2006年全区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优秀论文、教育叙事报告、教学设计、课例、个人主题网站和计算机教育软件评选活动获奖通报各市电教站(中心):2006年全区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优秀论文、教育叙事报告、教学设计、课例、个人主题网站和计算机教育软件评选活动在各市积极参与和大力协助下,已圆满结束。
本次活动共收到全区各市送评的论文221篇、教育叙事报告17篇、教学设计69篇、课例11节、个人主题网站32个、计算机教育软件128个。
经专家组评选,共评出论文一等奖48篇,二等奖96篇,三等奖77篇;教育叙事报告一等奖4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4篇,淘汰3篇(不符合参评标准);教学设计一等奖14篇,二等奖25篇,三等奖29篇,淘汰1篇(不符合参评标准);课例二等奖5节,三等奖6节;个人主题网站一等奖4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16个,优良奖3个;计算机教育软件一等奖13个,二等奖21个,三等奖77个,优良奖17个。
另外获一等奖的作品将推荐到全国相关的活动参评。
特此通报(获奖名单见附件)。
附件:2006年全区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优秀论文、教育叙事报告、教学设计、课例、个人主题网站和计算机教育软件评选活动获奖名单。
广西壮族自治区电化教育馆广西教育学会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广西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二○○六年八月十日主题词:中小学信息技术作品获奖通报广西壮族自治区电化教育馆办公室2006年8月14日印发校对:钟云录入员:王咏妹(共印35份)附件:42006年全区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优秀论文、教育叙事报告、教学设计、课例、个人主题网站和计算机教育软件评选活动获奖名单(1)2006年全区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优秀论文评选活动获奖情况统计表地市参评总数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南宁市63 11 29 23柳州市32 9 10 13桂林市12 7 2 3梧州市14 4 9 1贺州市 6 1 2 3贵港市17 1 11 5玉林市14 2 5 7百色市30 4 11 15钦州市11 0 6 5河池市 3 1 1 1北海市18 8 9 1防城港市0 0 0 0崇左市0 0 0 0来宾市 1 0 1 0总计221 48 96 77(2)2006年全区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优秀论文评选活动5获奖名单序号编号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名次1 A1 对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反思甘双南宁外国语学校一等奖2 A5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高级思维的培养林边菊南宁第二中学一等奖3 A9 Z+Z智能教育平台与数学知识应用潘承猛广西大学附属中学一等奖4 A14 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课程融合的任务型教学模式蒋雪娥广西大学附属中学一等奖5 A31 现代化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优势与误区陈秀英南宁市新阳路小学一等奖6 A45 现代计算机教学软件的制作及反思钟庆礼宾阳县高中一等奖7 A48 网络资源库的建设与利用蒙小宁宾阳中学一等奖8 A53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建设和有效应用黎其韬宾阳县洋桥镇三友初中一等奖9 A56 谈信息技术课量化评价与质性平价的整合龙云南宁市二中一等奖10 A60 基于Web的研究性学习环境设计探讨朱家慧南宁市沛鸿民族中学一等奖11 A63 学生作业上传系统的探究与实现龙军南宁市新民中学一等奖12 B3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数学教学整合张享发柳州市实验高中一等奖13 B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柯吉慧柳州市一中一等奖14 B6 校园里出现一个blog---构建网络环境下学习新方式颜柳琼柳州市一中一等奖15 B11 构建网络环境软件平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钟俊宁柳州市第三十中学一等奖16 B16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师应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明世泽柳州市四十六中学一等奖17 B18 浅谈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邹丽柳州市柳城县太平二中一等奖18 B22 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创新能力黄莉莎柳州市柳邕路第二小学一等奖19 B26 利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让课堂插上飞翔的翅膀彭云柳州市潭中路小学一等奖20 B27 浅谈信息技术与《品德与社会》课程整合的方法孟溪柳州市潭中路小学一等奖21 C1 科学管理综合应用刘串德桂林市七星区电教仪器站一等奖22 C2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彭定兰桂林市第七中学一等奖23 C3 博客---撑起新课改下政治教学廖兴华桂林市第七中学一等奖6的新天地24 C6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优势雷文娟桂林市叠彩区新民中心校一等奖25 C8 多媒体教学的心理学分析文春明桂林市灌阳县教育局电教站一等奖26 C10 提高农村学校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效益的探索彭素玲桂林市灵川县灵川镇中心校一等奖27 C11 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初步探索周雪荣桂林市兴安县兴安中学一等奖28 D2 示范课不示范的困境初探张健梧州市电化教育站一等奖29 D4 网络教育环境下学生的情感分析及对策陈传芹梧州市八中一等奖30 D8 对小学阶段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思考辛颖梧州市第二实验小学一等奖31 D13 课程整合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马秋梧州市工厂路小学一等奖32 E4 应用网络多媒体优化学生学习方式奉飞鹏贺州市高级中学一等奖33 F6 流媒体技术网络教学中的应用李丕新贵港市高中一等奖34 G11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周芳玉林市容县电教馆一等奖35 G12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李锋玉林市容县松山中学一等奖36 H1 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新途径韦鸿岸百色市高中一等奖37 H13 创新人才是新时代的需求---浅谈如何在教育、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韦鹰百色市田阳县实验小学一等奖38 H23 利用网络资源创新课堂教学杨爱珍黄前政百色市田阳县高中一等奖39 H26 浅谈基于网络的任务型英语自助阅读黄克红百色市田阳县高中一等奖40 J1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整合的实践唐郁林河池市宜州市一中一等奖41 K4 BLOG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应用黄世波北海市六中一等奖42 K6 论网络化图书馆藏书发展与信息资源建设梁敏北海市九中一等奖43 K7 让数学动起来黄峰北海市九中一等奖44 K11 《几何画板》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林胜德北海市九中一等奖45 K12 浅谈英语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刘佩华北海市九中一等奖746 K13 信息环境中实施“情景---探究”教学法初探谭泽毅北海市九中一等奖47 K14 谈信息技术课中的“任务驱动”庞翔斌北海市九中一等奖48 K17 校园网信息资源建设陈福逵北海市合浦县廉州中学一等奖49 A2 现代教育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卿秋宏南宁外国语学校二等奖50 A3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甘双南宁外国语学校二等奖51 A6 如何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谭艳丽南宁市青秀区麻村小学二等奖52 A10 让它成为工具吧唐运南潘承猛广西大学附属中学二等奖53 A11 浅谈中学语文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的几个问题邓佳富广西大学附属中学二等奖54 A13 谈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唐秋玲广西大学附属中学二等奖55 A15 运用网络技术打开作文教学的新思路梁少玲广西大学附属中学二等奖56 A16 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高年级美术教学中的优越性浅探罗立南宁市上尧小学二等奖57 A18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的整合覃璐南宁市上尧小学二等奖58 A19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的优势莫艳珍南宁市上尧小学二等奖59 A20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教学整合性研究与实践黎艺南宁市上尧小学二等奖60 A21 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必须先“富脑”梁思萍南宁市上尧小学二等奖61 A25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梁雯川南宁市新阳路小学二等奖62 A26 网络教育在我校礼仪教育中作用的研究梁慕华南宁市新阳路小学二等奖63 A30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课堂教学的整合黄伊苹南宁市新阳路小学二等奖64 A32 实现课堂教学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张琳南宁市新阳路小学二等奖65 A33 巧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刘慧兰南宁市新阳路小学二等奖66 A35 浅谈电教媒体在低年级口语训练中的运用黄春娇南宁市新阳路小学二等奖67 A38 让生活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梁艳南宁市新阳路小学二等奖68 A39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研究周晓芳南宁市新阳路小学二等奖69 A46 浅谈多媒体课件与网络教学钟小梅宾阳县高中二等奖870 A49 信息技术和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整合李成长宾阳中学二等奖71 A50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韦良宾阳县洋桥镇中心学校二等奖72 A52浅谈怎样使用好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光盘播放教学陈才耀宾阳县洋桥镇中心学校二等奖73 A57 多媒体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莫鑫南宁市区一安小学二等奖74 A58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研究与思考覃岚南宁市第十四中学二等奖75 A59 多媒体进教室点点滴滴陆鼎敢南宁市沛鸿民族中学二等奖76 A61 中学信息技术教研活动现状反思及对策朱家慧李清南宁市沛鸿民族中学二等奖77 A62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优势与不足之处罗璇宾阳中学二等奖78 B2 它山之玉,可以攻石---用远程教育教学光盘优化农村学生语文学法的探索梁英柳州市羊角山中学二等奖79 B7 整合教育信息化资源,促进学校持续发展陈兆宾柳州市第九中学二等奖80 B9 浅谈“伙伴教学”方式在信息技术课上的应用翁沁柳州市第一外国语实验中学(13中)二等奖81 B10 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模式的整合吴文胜柳州市第三十中学二等奖82 B13 信息技术课合作学习浅谈兰韦戈柳州市四十三中学二等奖83 B17 以计算机为认知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唐湘蓉柳州市四十六中学二等奖84 B19 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兰青柳州市柳城县太平二中二等奖85 B21 我看中小学智能机器人教学韦保翔柳州市驾鹤路小学二等奖86 B23 浅谈现代教育观念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罗倩柳州市潭中路小学二等奖87 B32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探究陈陪柳州市潭中路小学二等奖88 C4 新课改下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探究与实践邓云桂林市第十四中学二等奖89 C5 网络环境下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分析卢洁广西师大附中二等奖90 D1 浅论教学评价封晓琳梧州市电化教育站二等奖91 D3 中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浅析黄群芳梧州市二中二等奖92 D5 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韦慧梧州市八中二等奖93 D6 语文作业的现状与革新冀珩梧州市十一中二等奖94 D7 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余杏梧州市十一中二等奖95 D9 运用CAI技术优化素质教育及教学方式的处理陈慈卿梧州市中山小学二等奖996 D10 一切以学为主吴云梧州市平民路小学二等奖97 D11 现代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谭琦梧州市培智学校二等奖98 D14 浅谈多媒体网络技术与语文教学黄越梧州市工厂路小学二等奖99 E3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奉飞鹏贺州市高级中学二等奖100 E6 汲取网络精华优化英语教学---浅谈多媒体组合教学在英语课堂中的优势柳冰贺州市高级中学二等奖101 F2 CAI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改革实验研究李雪凤贵港市高中二等奖102 F3 利用多媒体提高物理教学效率的尝试朱国冕贵港市高中二等奖103 F4 谈谈现代教育技术在物理课堂的应用温伟莲贵港市高中二等奖104 F7 如何上好高中信息技术课唐桃贵港市高中二等奖105 F8 略谈计算机辅助与数学教学覃杰贵港市高中二等奖106 F9 漫谈高中数学开放题黄燕斌贵港市高中二等奖107 F11 网络环境下的物理科教学模式探究邓宇贵港市高中二等奖108 F12 浅谈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刘宝联贵港市港北区大圩高级中学二等奖109 F14 建立Web站点有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李永向贵港市港南区东津镇第三初级中学二等奖110 F15 论信息化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李作前贵港市港北区石羊塘学校二等奖111 F17 教育卫星宽带网资源应用初探曾科贵港市平南县电教仪器站二等奖112 G1 浅谈语文学科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梁慧华玉林市兴业县高级中学二等奖113 G4 浅谈教务管理系统的构建邓桂斌玉林市北流市清湾镇中心小学二等奖114 G8 上好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技巧林荣忠玉林市北流市扶新镇初级中学二等奖115 G1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与探究李福生玉林市北流市教育局电教站二等奖116 G14 课件制作入门初探黄明玉林市育才中学二等奖117 H2 浅谈中学课程网络化的实施黄宁百色市高中二等奖118 H4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之我见覃树先百色市田东县教育局二等奖119 H5 浅谈计算机媒体在小学学科教学的应用黎娜百色市田东县第二小学二等奖120 H7 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学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我见韦雄波百色市田东县平马镇上法初级中学二等奖121 H15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黄菁华百色市田阳县实验小学二等奖10122 H16 也谈网络与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法中的应用黄奇昆百色市田阳县高中二等奖123 H18 利用多媒体辅助高中教学之我见陆显壮百色市田阳县高中二等奖124 H22 合理利用宽带网资源,促进中学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教学素质的提高,加强对教育的反思廖忠琴吴光学百色市田阳县高中二等奖125 H28 是否锦上添花?黄肖萍百色市田阳县高中二等奖126 H29 浅谈网络技术对地理课程的影响杨慧玲百色市田阳县高中二等奖127 H30 网络资源对边远地区英语教学的影响韦筠百色市五中二等奖128 I2 多媒体技术对中学化学教育的影响梁宇锋钦州市第二中学二等奖129 I4 浅谈在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整合中如何落实三个维度利盛世钦州市逸夫小学二等奖130 I7 利用CAI课件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张秀琼钦州市逸夫小学二等奖131 I8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个性与要求张云峰钦州市灵山县灵山中学二等奖132 I9 信息技术课要重视学生网络道德的培养杨子志钦州市灵山县灵城二小二等奖133 I11 浅议多媒体在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陈明俸钦州市浦北县北通中学二等奖134 J2 数学教育与数学美梁艳河池市宜州市实验高中二等奖135 K1 信息技术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彭定燕北海市海城区十一小二等奖136 K2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探讨梁晓强北海市华侨中学二等奖137 K3 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苏俭北海市华侨中学二等奖138 K5 注意学生信息技能差异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黄世波北海市六中二等奖139 K8 中学物理课堂CAI的问题与对策叶绍雄北海市九中二等奖140 K10 更新教育观念锐意教育改革钟庆钊北海市九中二等奖141 K15 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梁铭北海市九中二等奖142 K16 对“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探讨陈翔儒北海市九中二等奖143 K18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冯德芳北海市合浦县廉州中学二等奖144 N1 信息技术优化互动作文教学之探何英来宾市教师进修学校高中部二等奖145 A4 新课标下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信息技术课的结合陈华英南宁第二中学三等奖146 A7 初探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卢月舅南宁市西乡塘区金陵镇中心小学三等奖147 A8 “Z+Z"与数学能力培养霍艳阳广西大学附属中学三等奖11148 A12 Z+Z智能教育平台软件在探索过程中的运用韦彦如广西大学附属中学三等奖149 A17 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黄玉纯南宁市上尧小学三等奖150 A22 原来还可以这样教拼音梁秋琪南宁市上尧小学三等奖151 A23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林姬敏南宁市上尧小学三等奖152 A24 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李凡贵南宁市上尧小学三等奖153 A27 信息技术在小学生礼仪教育中的作用林琳南宁市新阳路小学三等奖154 A28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吴敏南宁市新阳路小学三等奖155 A29 多媒体课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浅探农丽琛南宁市新阳路小学三等奖156 A34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之浅见陈莉南宁市新阳路小学三等奖157 A36 浅谈语文教学如何与信息技术整合甘书娟南宁市新阳路小学三等奖158 A37 “感受美、想像美、创造美”---浅谈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音乐课堂教学张琳南宁市新阳路小学三等奖159 A40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整合应注意的问题何甜南宁市新阳路小学三等奖160 A41 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卢慧敏南宁市新阳路小学三等奖161 A42 多媒体教学与新课程改革李丹南宁市新阳路小学三等奖162 A43 英语教学,也让学生置身于“艺术美”的体验中卢小红宾阳县高中三等奖163 A44 学以致用才是硬道理黄小燕宾阳县高中三等奖164 A47 现代信息技术下的教学模式候微宾阳中学三等奖165 A51 浅谈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陆富迎宾阳县洋桥镇中心学校三等奖166 A54 CAI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及误区韦月萍宾阳县中华镇中心学校三等奖167 A55 探索农村小学教师利用教育卫星网资源提高信息素质的研究潘方弘宾阳县中华镇老卢完小三等奖168 B1 让学生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利用远程教育手段促进农民工子弟学校思想政治科教学的点滴体会朱岸萍柳州市羊角山中学三等奖169 B4 数字化互动教学在物理教学的运用闫立雯柳州市一中三等奖170 B8 《现代化远程教育促进教师持续发展的研究》设计论证陈兆宾柳州市第九中学三等奖12171 B12 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思考杨文霞柳州市第三十中学三等奖172 B14 语文教学如何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伍艳柳州市四十三中学三等奖173 B15 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化作用何华柳州市四十五中学三等奖174 B20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梁渠柳州市雀儿山路小学三等奖175 B24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蒋艳柳州市潭中路小学三等奖176 B25 浅谈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罗樱柳州市潭中路小学三等奖177 B28 英语课堂教学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之我见王静波柳州市潭中路小学三等奖178 B29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张豫晋婧柳州市潭中路小学三等奖179 B30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的运用例谈廖山荔柳州市潭中路小学三等奖180 B31 信息技术走进课堂蔡林江柳州市潭中路小学三等奖181 C7 “画龙点晴”多媒体在音乐课中的运用朱香英桂林市桥头小学三等奖182 C9 课“活”贵在“巧”---浅谈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蒋雪莲桂林市灌阳县第二中学三等奖183 C12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戴小梅桂林市永福县百寿中学三等奖184 D12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李莉梧州市工厂路小学三等奖185 E1 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成绩曾燕梅贺州市第二高级中学三等奖186 E2 如何优化信息技术教学黄健文贺州市第二高级中学三等奖187 E5 多媒体应用于化学教学的优势和应注意的一些问题陈新贺州市高级中学三等奖188 F1 谈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问题谭立励贵港市高中三等奖189 F5 原地“背侧向”推铅球技术探究伍树先贵港市高中三等奖190 F10 我对多媒体教学的几点认识黎春燕贵港市高中三等奖191 F13 感谢手机短信梁军贵港市职教中心三等奖192 F16 更新理念构建新型学习模式杨燕萍贵港市港北区县东小学三等奖193 G2 提高网络文化中教师素养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梁尊玉林市兴业县城隍镇幸福小学三等奖194 G3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黎莉玉林市兴业县石南镇全德小学三等奖195 G5 现代教育技术下农村教师自身建设应对改革浅探余源玉林市北流市清湾镇中心小学三等奖196 G6 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活数学课堂气氛龙晓玉林市北流市北流镇城南小学三等奖197 G7 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运用李桂艳玉林市北流市北流镇城南小学三等奖13198 G9 研究教材之间的衔接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党志雄玉林市北流市新丰镇初级中学三等奖199 G13 Powerpoint交互课件的制作张尧琼玉林市容县松山中学三等奖200 H3 中学课程网络化的现实意义及其必然性黄宁百色市高中三等奖201 H6 现代信息技术与自然科学的整合卢凤秀百色市田东县第二小学三等奖202 H8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探索黄凤莲百色市田东县思林镇初级中学三等奖203 H9 多媒体技术强化语文课堂教学方芳百色市田阳县实验小学三等奖204 H10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实践杨美算百色市田阳县实验小学三等奖205 H11 电教媒体在培养学生想象力方面的应用韦媛百色市田阳县实验小学三等奖206 H12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李青云百色市田阳县实验小学三等奖207 H14 多媒体---让语文课充满活力廖超群百色市田阳县实验小学三等奖208 H17 计算机网络下的化学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索黄中杰百色市田阳县高中三等奖209 H19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浅析杨冬梅百色市田阳县高中三等奖210 H20 魅力无穷把握有度---对多媒本技术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几点思考许永立秦艳芳百色市田阳县高中三等奖211 H21 正确运用多媒体全面优化课堂教学宋丽玲百色市田阳县高中三等奖212 H24 把信息技术引入学科课堂教学中罗更新黄春荷百色市田阳县高中三等奖213 H25 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罗秀霓梁有东百色市田阳县高中三等奖214 H27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邓德邦百色市田阳县高中三等奖215 I1 对使用多媒体进行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探讨甘海凤钦州市第二中学三等奖216 I3 多媒体技术辅助历史教学的探究覃道昌钦州市第二中学三等奖217 I5 小学语文中的美育需靠电化教学加强曾燕钦州市逸夫小学三等奖218 I6 电视资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黄德海钦州市逸夫小学三等奖219 I10 浅谈职业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陈子军钦州市浦北县第一职业中专三等奖220 J3 抓好学英语的开门红胡莹河池市巴马县第一初级中学三等奖221 K9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吕惠彬北海市九中三等奖14。
桂教电教…2010‟51号关于ThinkQuest英文叙事竞赛作品自治区级评审结果的通报柳州市电化教育站:根据《关于中央电教馆与甲骨文教育基金会合作开展ThinkQuest英文叙述项目的通知》(教电馆[2009]86号),我馆组织柳州市30所中小学校参加了“ThinkQuest英文叙事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并下发了《关于组织参加“ThinkQuest英文叙事项目”的通知》(桂教电馆[2009]97号)。
在柳州市教育局和柳州市电教站的大力支持下,已完成了“项目”的自治区级评选活动,现将情况通报如下:一、基本情况“项目”是中央电化教育馆与甲骨文教育基金会联合组织的教育技术应用项目,其目的在于提高中小学各年龄段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时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等综合能力。
我馆遴选确认了柳州市东环路小学等30所中小学为“项目”校,其中小学15所,初中15所。
2009年12月24至25日,中央电化教育馆与甲骨文教育基金会在柳州市举办“项目”培训班,至此,广西“项目”全面启动。
为了更好地管理、组织和指导师生参加活动,我馆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印发了《广西“ThinkQuest英文叙事项目”实施指南》,制定了月报告制度。
聘请柳州教科所张惠、桂建楠为本地专家。
市、校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项目”管理小组,明确了职责。
截止到2010年4月15日,提交竞赛作品的学校占“项目”校总数的67%。
未提交活动作品占“项目”校总数的33%。
不到50%的作品达标。
柳州市弯塘路小学共提交作品10件,为交作品最多的学校(详情见附件1)。
根据竞赛作品评分标准,评选出了一等奖4件,二等奖8件、三等奖26件和鼓励奖12件。
对积极组织参与“活动”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分别授予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教师奖和优秀队员奖(名单见附件2)。
符合竞赛要求的32项作品已推荐参加国家级评选(名单见附件3)。
二、“项目”收获(一)探索了基于网络的项目引领式协作学习“项目”学校利用ThinkQuest网络平台,以英语为活动交流用语,通过项目创立、制定计划和实施项目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在项目的引领下,参与研究,主动学习,协作探究。
中央电化教育馆函件教电馆[2010]35号关于组织开展“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10周年”宣传纪念活动的通知各省活动组织单位:由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指导、中央电化教育馆等单位主办的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以下简称“电脑制作活动”),在全国各级教育部门、中小学校及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下,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届。
10年间,全国32个省级教育部门积极组织各地广大中小学生踊跃参与,累计有2500多万名中小学生直接参与创作并提交了作品;第五届活动增设电脑机器人竞赛项目以来,累计参加全国电脑机器人竞赛的参赛队达950个(限额推荐);10年间,活动围绕“探索与创新”主题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结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资源建设和中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0年是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召开10周年,也是教育部同期举办的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开展10周年。
活动组委会决定在举办第十一届电脑制作活动的同时,组织开展“活动10周年”宣传纪念活动。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成立“活动10周年组委会”由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活动指导单位)、中央电化教育馆(活动主办单位)主管领导担任组委会主任,由“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和省级活动组织部门负责人担任组委会委员(名单见附件)。
主要职责是配合“活动组委会”指导和组织开展相关宣传纪念活动。
二、组织开展宣传纪念系列活动(一)开展“电脑制作活动10周年”作品征集1.2009年“活动10年”,活动组委会组织开展了“我与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作品征集活动,收到了广大中小学生以及指导教师、学生家长和各级教育部门组织者以及作品评审专家、竞赛裁判等投来的大量稿件,在此基础上,编辑、出版了《中国电化教育—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10年纪念专刊》;活动组委会对历届参加活动并获得一、二等奖的中小学生成长情况进行了问卷追踪调查,在对回收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活动10年”撰写了《探索与创新—“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10年进展情况报告》。
信息交流第3期(总第161期)中央电化教育馆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主办 2008年1月31日△1月13~14日,2008年全国电化教育馆馆长会议在北京举行。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同志,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李天顺同志,师范教育司副司长宋永刚同志,中央电教馆馆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主任陈志龙同志,副馆长、副主任王珠珠同志,副馆长王晓芜同志、丁新同志出席会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教馆(基础教育资源中心)馆长(主任),计划单列市电教馆馆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小学电教馆馆长,部分省会城市和地市电教馆馆长参加会议。
中央电教馆、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各处(部)处长(主任)、副处长(副主任),处长(主任)助理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列席会议。
陈志龙同志、丁新同志分别主持会议。
会上,陈小娅同志作了题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的重要讲话;李天顺同志就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的成功经验以及如何借鉴工程的创新管理和做好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发表了意见;宋永刚同志作了题为《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的讲话;陈志龙同志代表中央电教馆、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领导班子作了题为《总结过去,谋划未来,努力提升为教育现代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的工作报告。
陈小娅同志阐述了当前我国农村教育和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形势,概括总结了近几年农村教育和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的进展和成果。
她指出,我国教育信息化将进入一个快速、科学发展的新阶段。
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重点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落实:一是坚持把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作为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二是坚持以农村教育信息化为重点,继续发展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三是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四是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五是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信息化支持服务体系。
陈小娅同志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电教馆系统在发展农村教育、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印发《广西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公布日期】2016.11.10•【字号】桂教规范〔2016〕12号•【施行日期】2016.11.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正文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印发《广西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桂教规范〔2016〕12号各市、县(市、区)教育局: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全区教育发展大会精神,指导和规范今后一段时期我区中小学校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切实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我厅制定了《广西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现印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认真组织学习,提高运用能力《标准》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涵盖规划管理、应用能力、基础设施和设备、教学资源和应用、教育教学管理等五大内容,着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各地要积极营造学习贯彻《标准》的良好环境,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和学校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有关要求,提高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和实施信息化项目建设的能力。
二、统筹建设项目,优化资源配置各地要按照《广西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总体方案》和《广西教育信息化三年建设行动计划(2015—2017年)》的部署和要求,将本地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程”、义务教育学校、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等有机统筹、紧密结合,理顺教育信息化管理的机制,积极筹措本级经费,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
三、规范实施项目,加强督导检查各地在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实施过程中,要严格依法依规组织设施设备、教育教学资源的采购、验收及培训等系列工作,并做好后续技术支持服务和应用指导。
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科学有效的督导检查办法,对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强检查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出现的问题,对先进典型经验要及时总结、宣传和推广。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成果影响证明材料本课题自开展研究工作三年来,课题组全体成员通力合作、不懈努力,使用问卷调查、座谈会、对比分析、经验总结等方法对课题进行研究,在教学中不断对研究所得进行实践,并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活动,如课题研究公开课、校内优质课比赛,以及定期召开课题组研究分析总结会议等,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符合本校实际的课题教研模式。
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取得了丰硕的课题教研成果,并在实施课题教研过程中,大大地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学生的学习也得到了进步,能力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形成整体性跨越式发展。
课题研究三年来,课题组成员共计上公开课达160节,其中杨老师老师荣获县级优质课比赛一等奖,银老师老师荣获县级优质课比赛三等奖,谢老师、韦老师、宁老师、梁老师老师荣获县级语文科中考奖,梁老师、马老师老师荣获县级科研先进个人,以及大部分成员都多次荣获市、县级教学奖。
另外,在信息技术方面,梁老师、马老师老师在参加“国培计划(2010)——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学习中,成绩优秀、表现突出,被授予区级优秀学员荣誉。
我校在这三年来中考屡创佳绩。
2009年中考,我校XX名同学考上重点示范性高中,其中超600分的有XX人(总分690)。
黄XX同学以XXX分居全县前列,学校整体成绩居同类学校第一。
2010年中考,我校超600分的有XXX人,上XX中学的有XXX人,超530分的有XXX人,连续七年获XX第一。
中考的丰硕成果中有课题组成员沉甸甸的一分辛劳。
此外,七、八年级也是成绩显著,如在2010年春、秋两个学期的期末考试中,七年级分别获全县第7、6名,八年级分别获全县第6、7名。
附:课题组成员所获奖励及荣誉一览表。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0.06.16•【字号】桂政办发[2000]76号•【施行日期】2000.06.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桂政办发[2000]76号)各地区行署,各地级市人民政府,柳铁,区直各委、办、厅、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经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后,已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0年六月十六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中委[2000]33号)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自治区人民政府直属机关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桂发[2000]9号),保留自治区文化厅。
自治区文化厅是主管文化艺术事业的自治区人民政府组成部门。
一、职能调整(一)划出的职能指导电影生产、审查投产电影剧本和影片的职能,交给自治区广播电影电视局。
(二)划入的职能1.文化部下放的管理群众文化事业的职能。
2.音像制品进口管理的职能,由自治区新闻出版局交给自治区文化厅。
二、主要职责根据以上职能调整,自治区文化厅的主要职责是:(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文化艺术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负责提出自治区文化地方立法项目的建议,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委托,起草有关文化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草案,研究拟订文化事业发展规划;指导文化体制改革。
(二)管理艺术事业,指导艺术创作与生产,扶持代表性、示范性和实验性文化艺术品种,推动各门类艺术的发展;归口管理全区性的重大文化活动。
桂教电教[2009]39号关于公布“《看电影搞活动》优秀活动方案”征集评选活动广西获奖情况的通知各市电教站(中心):2008年4月至12月中央电教馆开展“《看电影搞活动》优秀活动方案”征集评选活动。
在各级电教站(中心)的大力支持和积极组织下,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学校师生的踊跃参与下,我区共报送了296个学生作品和26个教师作品,经中央电教馆组织专家评审,获一等奖2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1名、优秀奖49名,广西电教馆荣获组织奖(详见附件)。
希望获奖者再接再厉,带动更多的学校和师生利用IP资源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促进应用和发展,争创佳绩。
附件:《关于公布“<看电影搞活动>优秀活动方案”征集评选活动获奖名单的通知》(教电馆[2009]16号)广西壮族自治区电化教育馆二〇〇九年四月二十九日主题词:看电影搞活动评选结果通知广西壮族自治区电化教育馆办公室 2009年4月29日印发校对:龙碧晶录入:雷黔宁(共印25份)中央电化教育馆函件教电馆[2009]16号关于公布“《看电影搞活动》优秀活动方案”征集评选活动获奖名单的通知中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教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小学电教馆:我馆组织的“《看电影搞活动》优秀活动方案”征集与评选活动自2008年4月开展以来,得到广大师生的积极响应,截止到2008年12月底,共收到来自14个省、市的3036份稿件。
根据评选通知的要求和评价标准,我馆组织专家对作品进行了认真评审,共计评出一等奖30个,二等奖75个,三等奖89个,优秀奖266个,组织奖5个,现将获奖名单予以公布(见附件1~5,详见我馆网站)。
我馆将对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发证书和奖品,以资鼓励。
希望获奖单位和个人继续努力,也希望更多的地区组织农村中小学利用IP资源中的电影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促进学生发展。
附件:1. 一等奖获奖名单 2. 二等奖获奖名单3. 三等奖获奖名单4. 优秀奖获奖名单5. 组织奖获奖名单中央电化教育馆二○○九年三月九日抄送:基础教育二司“《看电影搞活动》优秀活动方案”征集评选活动获奖名单一等奖获奖名单二等奖获奖名单附件3三等奖获奖名单附件4优秀奖获奖名单附件5组织奖获奖单位名单。
电教仪器站工作职责
一、负责规划、指导全县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中小学实验室、各类功能室、图书馆(室)建设工作。
二、负责指导全县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室和各类功能教室设备的管理工作。
三、负责全县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和实验教师及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
四、负责组织指导全县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和各科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图书的采购工作。
五、负责组织中小学开展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实验教学、读书活动等工作。
组织指导学校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实验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活动。
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和实验教学科研成果。
六、做好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基本情况的统计工作。
七、配合广西电化教育馆、广西教育技术装备中心。
河池市电教站、河池市教育技术装备中心做好我县“薄改项目”设备、图书的规划、申报以及到货后的分发、验收和管理使用工作。
我可以享受教师提⾼10%⼯资标准待遇吗2019-05-09问:编辑同志,我于2008年11⽉办理退休⼿续,退休前是市职业教育中⼼的⼀名教师。
我原为市⼩学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专业技术职称为中学⼀级。
我从事教师职业30多年,2007年12⽉领取的是教师系列⼯资待遇。
2007年7⽉,根据市教育局的布局调整,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同意市⼩学教师进修学校与原市职业教育中⼼合并,组建新的市职业教育中⼼。
2008年1⽉,原市⼈事局⼯资科在重新核定职教中⼼⼯作⼈员⼯资时,取消了我原⼩学教师进修学校教师的10%⼯资及教龄津贴,理由为职教中⼼不是学校,不属于享受10%⼯资待遇的单位。
因⽽在我退休时,教师10%⼯资也没能作为退休基数予以核发,致使我的退休费减少,⽣活⽔准下降。
对于原市⼈事局的处理决定,我感到不解。
请问:我可以享受教师提⾼10%⼯资标准待遇吗?读者:王先⽣答:读者您好!经了解,您2007年7⽉25⽇前是市⼩学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并享受教师提⾼10%⼯资标准的待遇。
2007年7⽉25⽇后,经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市⼩学教师进修学校合并为市职业教育中⼼,您的提⾼10%的⼯资部分也随之取消,并相继于2008年11⽉在市职业教育中⼼退休。
根据原劳动⼈事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下发〈提⾼中⼩学教师⼯资标准的实施办法〉的通知》(劳⼈薪〔1988〕2号)第⼆条规定:“提⾼⼯资标准的范围:⼩学、幼⼉园、普通中学、农业中学、职业中学、⼯读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中等专业学校、技⼯学校、中等和初等成⼈教育学校(含教师进修学校)的专职教师,以及属于事业单位编制的少年宫、少年之家、少年科技站的专职⽼师。
原为教师,因⼯作需要调做学校、幼⼉园⾏政管理⼯作的⼈员,也可以按提⾼的⼯资标准执⾏。
”2006年⼯改时,《⼴西⼯改简报》第3期规定:“在事业单位新的分类办法出台之前,教育⾏政部门所属的教研室、电化教育馆(站)等教育事业单位以及少年宫、少年之家等校外教育辅助机构中执⾏中⼩学教师⼯资标准的⼈员,这次⼯资制度改⾰暂按中⼩学收⼊分配制度改⾰的相关政策执⾏,岗位⼯资和薪级⼯资可以提⾼10%。
2000年广西电化教育馆一、开展中学计算机网络建设试验1、确定试验学校名单。
由于建设校园网是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而且作为第一批试验学校,有一种荣誉感,也能争取到地方政府的支持,所以报名比较积极。
经逐级上报,我们选择了22所(每个地、市安排了1-2所,柳州铁路局安排2所),学校作为全区第一批中学计算机网络建设试验学校,由自治区教育厅下文公布。
自治区教育厅于2000年1月召开了全区中学计算机网络建设试验学校工作会议。
试验学校的校长、技术人员、地、市教育局主管局长和地、市电教站站长参加。
自治区教育厅分管厅长作报告并向试验学校授铜匾。
会议还讨论了《关于加强中学计算机网络建设试验学校工作意见(征求意见稿)》。
2、考查、推荐网络建设厂商。
3、无价调拨软件,对试验学校给予支持。
1999年底我馆用100万元经费购买了20套计算机软件(含有基本操作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无价调拨给20所试验学校。
这样做,有力地支持了学校,比直接拨几万元经费给学校,作用更为明显。
4、组织对网络管理人员的培训。
在抓建网的同时,我们注意抓好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3月份在我馆举办了“全区中学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培训班”。
学员在五天的时间里,简要地学习了网络的基本知识、比较详细地学习了下发的5个应用软件的安装、使用以及网络管理中常见问题的处理。
通过理论学习和上机实习,为学员今后做好工作打下了基础。
5、抓好对网络建设的指导、督促。
根据工作会议布置,我们要求试验学校将建设方案报送我馆。
由于多数学校第一次搞计算机网络建设,方案好坏差别很大。
我馆及时组织对所报方案进行审查,并于3月初以《通知》的形式对方案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建议,使各校的方案得以进一步完善并督促学校尽快投入实施。
五月份,我馆又印发《校园网安全管理办法》和《校园网评估指标体系》的征求意见稿。
最近,又为自治区教育厅代拟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校园网建设规范》,把前两个文件的内容和根据我区实际情况所提的要求归纳到《规范》中去。
虽然现在《规范》尚未下发,但各地已经在逐步按照《规范》的精神指导学校工作。
二、继续组织课题研究1、近两年来,主要开展了以下课题研究:进行广西教育科学研究“九五”重点课题、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九五”重点课题专项课题《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的全国项目学校中期评估。
在试验研究的过程中,针对研究目标,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钻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该课题组共写出论文158篇,录像课例30课时;制作课件13个,投影片43框;编写文字教材5套。
2、广西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小学数学电教教法及配套电教教材的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努力探索,提出了新型电教教法“动像教学法”,并组织课题组研1制出“九义”小学数学1至12册教材配套投影片共12盒,由广西音像教材出版社向全国出版发行。
目前正准备结题。
3、“听音想象作文”课题研究。
组织部分小学先行开展探索性研究,以观摩课和培训的方式介绍课题研究方法、实验经验,展示研究成果。
研究编写出与现行教材1至12册配套的“听音想像作文”实验教案24个,研制出配套教学录音带18盒,其中教师用带6盒,学生用带12盒,已由广西音像教材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课题正在扩大实验面,以期达到“教师大面积运用常规电教手段、利用配套录音教材、培养学生听觉思维能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目的。
4、小学数学听算训练与检测课题研究。
组织观摩活动3次,展示课例18节,指导实验教师写出论文81篇、教案样例55篇,经验工作总结19篇,阶段成果实验报告2篇。
在研究中设计编制出听算检测录音带,由广西音像教材出版社发行了25万盒。
5、继小学“数学动像发现教学法”课题验收后, 接着着手进行小学数学动像教学模式投影片制作,配合“九义”教材, 编制出1-12册共12盒投影片供教学使用。
《初中平面几何动像投影片》1-3册已由广西音像教材出版社出版发行, 还将课题研究推广至各中学。
初步实现了“数学动像教学法”投影教材的系列化。
6、小学汉语拼音直呼读本。
针对我区方言复杂,地方语音重,难以规范等问题而开展的小学汉语拼音直呼研究课题结束后,我馆将研究重点放在其成果小学语文拼音直呼录音带、投影片的使用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至今由广西音像教材出版社发行了录音带4500多套,投影片450套,配套的拼音转盘9万多个。
今年我馆制作了大量的录象教学资料,其中教学片8部,专题片12部,新闻片60多条,课堂实录片20多节。
1999年12月,我馆承办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素质教育实施》研讨会, 到会的有17个省、市44所学校,我区 4所实验学校送评的论文、研究报告、实验方案15篇,获一等奖1篇,二等奖1篇,三等奖4篇,论文特别奖2篇,实验方案优秀奖3篇。
这项工作在全国首批实验校国家级评估工作会上,全国总课题组考核后给予了高度赞扬。
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原国家教委重点研究课题“运用电教促进民族地区教育与经济发展”课题研究。
帮助实验单位做好数据整理、成果分析等结题和总结工作。
该课题已通过了验收,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以中央教科所所长卓晴君为组长的专家组认为,课题研究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的“育人为本、电教为媒、示范引路、网络推进、引进为主、自制为辅、政府牵头、三教统筹”的电教网络建设的路子。
赞扬课题组的研究“立意高、组织有特色、成果丰富”。
三、抓好教育教学软件发行工作,着手教育资源库的建设1、根据需求,特别是近两年的教学实际,我馆社适时引进、推荐人民教育出版社多媒体课件、武汉华软系列多媒体智能教育软件、CSC系列软件、维美学堂系列教学软件、翰林汇软件系列、“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小学系列教学软件、网络及办公系统软件、清华等供学校选用,还有一批适合教师、学生,中、小学各年级的投影片、录音、录像、VCD、CD-ROM等非书资料和电子出版物共270多种,为各类学校教材的使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并积极利用培训、教研活动的机会,积极向学校推荐、演示,介绍使用效果,2为其使用提供参考性建议。
2、加强教育资源库建设根据教育部电教办关于各省、市(区)电教馆在2000年年底前要完成与中央电教馆的上网、互联,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要求,我馆正在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根据网络化教育的需要,在全区中学计算机网络建设试验学校、全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和其他有条件的中小学,组织由教育信息化专家、教研人员、教师参加的教育资源开发队伍,按照市场机制进行资源库开发。
(2).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我馆馆藏的各种电教教材、资料进行筛选、整理、编目。
把一些较为珍贵的资源进行数字化压缩处理,为建设广西基础教育资源中心打下基础。
(3).继续坚持为学校提供热情周到的复制、租借音像资料服务。
今年至今为止已为有关学校(单位)复制录音教材13102盒,录像教材215盒,租借300多盒,涉及科目达20多种。
四、开展教研短期专题培训和成果评优展示活动,促进师资素质的提高1.大力开展短期专题培训。
在培训对象、内容、方式、学分登记等方面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各地市(县)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短期专题培训,如举办、讲座、课件设计、课例展示讲评、经验交流会等,做到培训内容少而专,理论与实践结合,以掌握操作技能为主,收到较明显的效果。
一年多来,共举办21期培训班(不含馆内培训工作),共1513人接受培训,其中参加培训的人员有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中、小学计算机专任教师、部分课题实验教师、各学科任课教师,还有少部份教研室(所)主任、所长;各地、市、县电教站站长和教研技术人员。
2.举办全区小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观摩展示活动。
先后于1998年12月和1999年12月在柳铁和桂林市举办了两届小学CAI观摩展示会,到会听课1400多人,课例中有以网络交互型为主的10节,CAI演示型为主的23节;运用CAI说课7节。
经教学法专家、教授评课、评选,使参加活动者能在实践的基础上,加深对CAI理论掌握,从而更好地发展理论。
选出一等奖8个,二等奖10个,说课一等奖2个,二等奖5个。
推荐上送参加全国小学第四届计算机辅助教学观摩展示会的3节课均获二等奖。
3.开展多媒体课件评选。
共组织CAI课件评比活动2次。
一是“’99全区小学数学CAI课件评比活动”,各地、市送来参评课件44个,其中中小学34 个,大中专10 个。
评出一等奖4个,二等奖24个,三等奖8个。
二是本会年会教学软件评比,共有40个软件分别获一、二、三等奖。
此外,我们于今年7月进行了“2000年全区多媒体课件、课例、电教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有35篇论文、12个课例和74个多媒体课件获奖。
还3次推荐参加国家教育部电教办征集优秀教学软件和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活动,其中去年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活动我区参赛软件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优秀奖3个。
今年已知有一批课件分别获二、三等奖和优秀奖。
这些活动有力地促进全区教师教育软件设计制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此外, 我们还抓了信息技术实验区的建设。
我区桂平市、容县和横县被确认为首批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后,我馆在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给予必3要的指导,使其集教学、科研、服务为一体,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为教学服务,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桂平市教育信息网已于1998年底建成使用,全市30个乡(镇)教育办都已上网,市教育局已在网上发送各类文件、通知及其他信息材料。
横县也已在1999年年底建成教育信息网络,开始正常运作。
实验区的工作已取得社会效益。
如帮助桂平市水泥厂进行水泥标号配方设计;帮助市医院进行药剂配方分析;帮助饲料厂进行饲料配比测算。
容县教育实验区为广西黑五类食品集团培训计算机应用人才100多人,使该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办公等采用了计算机管理,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
五、关于教育信息网建设情况1、县(市)教育信息网的建设我区省级的教育信息网尚未兴建,根据需要,少数县(市)级建设了县(市)范围的教育信息网。
桂平市开通最早,1998年12 月开通,至今已运行一年多。
横县于今年4月份开通。
容县、柳州市和玉林市的玉州区正在酝酿之中。
桂平市教育信息网中心机房设在市电教站内。
中心机房与各乡镇教办、市区学校和部份初中共六、七十个点,原先租用8条线路,有时拨入仍然困难,现已扩展到16条线路。
该网目前用于传播信息(包括行政部门发布通知和下级向上汇报)以及各地工作站通过中心机房的代理服务器上网。
在沟通信息方面,起到一定作用。
但由于带宽不够,不能传输多媒体信息,故还不能用于教学。
2、我馆的局域网建设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在我区广西大学和广西师范大学有2个主节点,今年底可以实现用155Mbps与广州网络中心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