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外周血和骨髓侵犯为主要表现的淋巴瘤()
- 格式:pptx
- 大小:25.77 MB
- 文档页数:15
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一、诊断淋巴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诊断是决定治疗原则和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是淋巴瘤诊断的金标准。
(一)临床表现淋巴瘤可表现为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
绝大多数HL患者以浅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
NHL患者大部分以浅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部分患者原发于结外淋巴组织或器官。
淋巴瘤常见的全身症状有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皮肤瘙痒和乏力等。
以下3种情况中出现任何1种即可诊断为B症状:(1)不明原因发热>38℃,连续3 d以上,排除感染的原因;(2)夜间盗汗(可浸透衣物);(3)体重于诊断前半年内下降>10%。
(二)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时应注意浅表淋巴结、扁桃体、肝脾的检查以及有无骨骼压痛。
淋巴瘤患者的肿大淋巴结多数无痛、表面光滑、质韧饱满,早期大小不等、孤立或散在,后期互相融合、与皮肤粘连、固定或破溃。
(三)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患者在治疗前应行血常规、生化常规[包括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碱性磷酸酶、β2-微球蛋白、电解质等]、感染筛查[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 C, 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和梅毒,异常者需行病毒载量或确诊实验]、血沉、免疫球蛋白、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巨细胞病毒和骨髓检查等,若存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受侵危险因素,需行腰椎穿刺行脑脊液常规、脑脊液生化、脑脊液细胞学和墨汁染色检查。
对于胃淋巴瘤,应行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检查;对于NK/T细胞淋巴瘤和其他EBV相关淋巴瘤,应行外周血EBV DNA定量检测。
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近年,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特别是新药治疗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
为提高我国对CLL/SLL 诊断、鉴别诊断及规范化治疗水平,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和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工作组组织相关专家对2015年版CLL/SLL的诊断与治疗指南[1]进行了更新修订,制订本版指南。
一、定义CLL/SLL是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的一种具有特定免疫表型特征的成熟B淋巴细胞克隆增殖性肿瘤,以淋巴细胞在外周血、骨髓、脾脏和淋巴结聚集为特征。
二、诊断、分期、预后及鉴别诊断1.诊断:达到以下3项标准可以诊断:①外周血单克隆B淋巴细胞计数≥5×109/L。
②外周血涂片特征性的表现为小的、形态成熟的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其细胞质少、核致密、核仁不明显、染色质部分聚集,并易见涂抹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中不典型淋巴细胞及幼稚淋巴细胞<55%。
③典型的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CD19+、CD5+、CD23+、CD200+、CD10-、FMC7-、CD43+;表面免疫球蛋白(sIg)、CD20及CD79b弱表达(dim)。
流式细胞术确认B细胞的克隆性,即B细胞表面限制性表达κ或λ轻链(κ∶λ>3∶1或<0.3∶1)或>25%的B细胞sIg不表达。
与2008版不同,在2016版WHO有关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中提出外周血单克隆B淋巴细胞计数<5×109/L,如无髓外病变,即使出现血细胞少或疾病相关症状,也不能诊断CLL[2,3,4]。
但2018年更新的国际CLL工作组标准仍将此种情况诊断为CLL[5]。
国内绝大多数专家也认为这种情况在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血细胞减少后,其临床意义及治疗同CLL,因此应诊断为CLL。
SLL:与CLL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表现。
淋巴组织具有CLL的细胞形态与免疫表型特征。
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浅析摘要】目的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是淋巴系统的一种独特的恶性疾病,开始常发生于一组淋巴结,然后扩散到其他淋巴结或结外器官、组织。
霍奇金淋巴瘤的肿瘤细胞是一种独特的瘤巨细胞即Reed-Sternberg细胞(R-S细胞),R-S细胞在不同病例的肿瘤组织或同一病例的不同病变时期中所占的数量和比例各异;霍奇金淋巴瘤病变组织中常有不等量的各种炎细胞浸润和不同程度的纤维化;临床上,在霍奇金淋巴瘤的后期约10%的病例可有骨髓受累,但不会转化为白血病。
男性多于女性(1.3~1.4∶1)。
发病年龄发达国家呈双峰分布,第1 年龄高峰在15~39 岁,第2 峰在50 岁以后。
我国和日本发病无年龄的双峰分布,发病多于40 岁左右。
淋巴结肿大是霍奇金淋巴瘤的最常见临床表现,初诊时多数患者无明显全身症状,20%~30%患者表现发热、盗汗、消瘦。
发热可为低热,有时为间歇高热(Pel-Ebstein 热)。
此外可有瘙痒、乏力等。
1、病理改变霍奇金淋巴瘤最常累及颈部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其次为腋下淋巴结、纵隔淋巴结、腹膜后和主动脉旁淋巴结等。
局部淋巴结的无痛性、进行性肿大往往是首发症状,也是导致病人就珍的主要原因。
晚期可累及脾、肝、骨髓等处,以脾脏受累相对多见。
1.1大体改变,病变的淋巴结肿大,早期可活动,随着病程的进展,相邻的肿大的淋巴结相互粘连、融合成人的肿块,有时直径可达到10cm以上,不易推动。
若发生在颈部淋巴结时,甚至可形成包绕颈部的巨大肿块。
随着纤维化的增加,肿块由软变硬。
肿块常呈结节状,切面灰白色呈鱼肉状,可有灶性坏死。
1.2镜下改变,霍奇金淋巴瘤的组织学特征是在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多种炎细胞混合浸润的背景上,有不等量的肿瘤细胞,即R-S细胞及其变异细胞散布。
典型的R-S细胞(诊断性R-S细胞)是一种直径20—50μm或更大的双核或多核的瘤巨细胞。
瘤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浆丰富,略嗜酸性或嗜碱性,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双核或多核。
2022中国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指南(最全版)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Iymphoma , HL )是一种少见的累及淋巴结及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
随着对疾病认识的加深及新药的临床应用,中国HL患者治疗选择增加,生存得到改善。
为提高我国HL诊断、鉴别诊断及规范化治疗水平,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霍奇金淋巴瘤工作组组织专家根据国际上相关指南及循证医学研究结果,结合目前我国淋巴瘤的诊治水平和现状制订了中国HL诊断与治疗指南(2022年版)。
一、定义HL (旧称霍奇金病)是一种少见的累及淋巴结及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
HL分为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HL( nodular lymphocyte predominant Hodgkin lymphoma , NLPHL )和经典型HL ( classic Hodgkin lymphoma r cHL)β cHL 约占HL的90% ,特征为肿瘤细胞-里德-斯特恩伯格(Hodgkin Reed-Sternberg , HRS )细胞与异质性非肿瘤炎性细胞混合存在,HRS细胞CD30高表达且下游NF-kappaB通路持续性激活, 为青年人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CHL可分为4种组织学亚型,即结节硬化型、富于淋巴细胞型、混合细胞型和淋巴细胞消减型。
全球数据(G LOBOCAN 2020)显示年全球新发HL共83 087例,其中男性48 981例,女性34 106例,死亡23 376例,其中男性14 288例,女性9 088例。
而中国2020年新发HL也达6 829例,其中男性4 506 例,女性2 323例,死亡2 807例,其中男性1 865例,女性942例。
在我国,HL占全部淋巴瘤的8.54% ,男性多于女性。
我国HL发病年龄较小,中位发病年龄为30岁左右,90%的HL以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以颈部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常见,然后扩散至其他淋巴结,晚期可侵犯血管,累及脾、肝、骨髓和消化道等。
《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解读《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国专家共识》已发表,共识中对各种疾病类型的特征和主要的诊断、鉴别诊断要点进行了描述。
本文我们仅就其中几个关键问题进行梳理说明,希望有助于大家理解和把握重点。
一、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B-CLPD)鉴别诊断的必要性B-CLPD是一大类疾病,共同特征是成熟阶段的B细胞恶性克隆性增殖,并侵犯骨髓和外周血,因此确定其单克隆性是前提,与各种反应性增生的鉴别不是本共识的内容。
B-CLPD各型之间有很多相同之处,如临床表现、易患人群、临床病程[除了套细胞淋巴瘤(MCL)和幼稚淋巴细胞白血病],既往治疗和预后也相似,其中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最常见,因此在流式细胞术应用前常将它们均诊断为CLL。
那么有没有必要将之鉴别清楚呢?目前看,必要性越来越大。
首先,各类型的发病机制不同,虽然存在某些因素在多种类型中均发挥作用,如BCR信号途径异常、TP53异常等,但均有其特殊之处,如众所周知的Bcl-2/IgH易位在滤泡淋巴瘤(FL)、CCND1/IgH易位在MCL中的作用等。
其次,各类型的预后并不完全相同。
最重要的是,随着新的治疗药物的出现,不同类型对不同药物的疗效差别较大,需要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因此更需要对其进行精确诊断。
随着对各类型特征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结合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MIGM)的综合血液病理诊断的推广,使得精确诊断与鉴别诊断成为可能。
二、各类型B-CLPD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几个层次和关键点(一)"病理为王"虽然该专家共识对B-CLPD进行了限定,即是指临床上以外周血/骨髓成熟B细胞克隆性增殖为主要特征,并通过外周血/骨髓的形态学、免疫表型及细胞/分子遗传学检测可以诊断的一组成熟B淋巴增殖性疾病,但部分B-CLPD[如FL、MCL以及多数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MZL)]同时伴有淋巴结肿大,推荐进行淋巴结活检进行诊断。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临床血液学检验考试题库真题1、单选下列哪项符合有关血管壁的描述()A.都有内膜层、中膜层和外膜层B.中膜层的主要成分是结缔组织C.外膜层由内皮细胞构成D.内膜层主要由弹性蛋白组成(江南博哥)E.都有内膜层和外膜层正确答案:E2、单选对确定缺铁性贫血意义最大的是()A.血清铁减低B.骨髓细胞外铁缺乏C.骨髓铁粒幼红细胞减少D.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E.含铁血黄素增多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骨髓细胞外铁缺乏对确定缺铁性贫血意义最大。
3、单选下列血液凝固调节蛋白中,血浆浓度最高的是()A.PCB.PSC.ATD.TFPIE.HC-Ⅱ正确答案:C4、单选确诊为CML患者,其NAP积分升至200分,可能发生下列哪种变化()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变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变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变D.合并严重化脓感染E.白血病缓解正确答案:D5、单选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相关的论述中,正确的是()A.维生素B12是DNA合成的必需营养素B.细胞发育胞质落后于细胞核C.叶酸缺乏导致DNA合成增多D.血清铁缺乏导致DNA合成减少E.血清钙磷缺乏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维生素B12、叶酸或其他原因引起DNA合成障碍导致的贫血,所以维生素B12是DNA合成的必需营养素是正确的。
6、单选PAgT试验的质量保证要求不允许()A.选用EDTA作抗凝剂B.采血顺利,避免产生气泡C.标本采集后应在3小时内完成试验D.试验前10天必须停用抑制血小板药物E.注意诱聚剂的质量和浓度正确答案:A7、单选目前已发现的趋化因子有()A.补体系统激活产物如C3a、C5aB.炎症组织的降解产物如细菌毒素及其产物C.肽释放酶和纤溶酶激活剂如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自由基如O等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8、单选下列疾病中存在骨髓细胞核质发育不平衡的是()A.缺铁性贫血B.免疫性溶血性贫血C.失血性贫血D.再生障碍性贫血E.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缺铁性贫血为增生性贫血骨髓象,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主要以红系增生为主,增生的红系细胞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体积较正常为小,胞质少而着色偏蓝,边缘不整,呈锯齿状或破布状,显示胞质发育落后,血红蛋白合成不足。
who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标准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的分类标准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和发布。
这些分类标准旨在为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一种统一的方法,以便准确地诊断和分类这些肿瘤。
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是一类非常复杂和多样化的肿瘤,包括白血病、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等。
这些肿瘤通常发生在骨髓、脾脏、淋巴结和其他造血和淋巴组织中。
根据WHO的分类标准,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类别:1.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s):急性白血病是一种迅速进展的白血病,它会导致异常细胞在骨髓中大量累积。
根据WHO的分类标准,急性白血病分为多种亚型,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等。
2.慢性白血病(Chronic leukemias):慢性白血病是一种进展较慢的白血病,它通常会导致异常细胞在骨髓和外周血液中大量增殖。
常见的慢性白血病包括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和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等。
3.淋巴瘤(Lymphomas):淋巴瘤是一种在淋巴组织中发生的肿瘤。
根据WHO的分类标准,淋巴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两大类。
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特定的淋巴瘤亚型,而非霍奇金淋巴瘤则包括多种不同的亚型,如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和滤泡中心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等。
4.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类与造血系统相关的疾病,其特征为骨髓内幼稚细胞的增多和异常。
5.有关的其他肿瘤(Related neoplasms):此外,WHO的分类标准还包括与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相关的其他肿瘤,如骨髓纤维化(Myelofibrosis)和免疫缺陷相关的淋巴增生性疾病(Immunodeficiency-associated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等。
【639】2021版WHO淋巴肿瘤分类修订解读正文自2021年第4版世界卫生组织(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以下称2021版)发布以来,淋巴组织肿瘤的临床与根底研究取得巨大进展,有些类型的淋巴瘤需要重新定义,同时也报道一些新的亚型。
2021年5月15日,2021版的主编Swerdlow等在Blood杂志发表了新分类(以下称2021版)的修订说明。
在此根底上,我们查找了相关文献,通过比照2021版,对上述2021版分类修订说明中的主要更新内容进展了如下解读,以飨国内读者。
一、成熟B细胞肿瘤(一)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细胞淋巴瘤(CLL/SLL)2021版诊断标准:到达以下3项标准可以诊断:(1)外周血B 淋巴细胞计数≥5×109/L; B淋巴细胞2021版更新诊断标准对第一项'B淋巴细胞9/L,如存在CLL细胞骨髓浸润所致的血细胞减少,也可诊断CLL'修改为'如果没有骨髓外病变,在淋巴细胞9/L时,即使存在血细胞减少或疾病相关病症也不诊断CLL' 。
2021版还强调'增殖中心(proliferative centre, PC)'的临床意义:一些典型的CLL/SLL患者可见PC,30%的PC可伴有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表达,表达Myc蛋白。
多项研究说明,伴有大的融合型或高增殖指数的PC是CLL/SLL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
同时提出认识TP53、NOTCH1、SF3B1、ATM和BIRC3基因突变的潜在临床意义。
(二)单克隆性B淋巴细胞增多症(MBL)2021版诊断标准:MBL是指安康个体外周血存在少量的单克隆B淋巴细胞。
诊断标准:(1)B细胞克隆性异常;(2)外周血B淋巴细胞2021版变化:诊断标准仍不变,但强调需区分低计数型MBL和高计数型MBL。
如果外周血克隆性B淋巴细胞9/L,那么定义为低计数型MBL,如果克隆性B淋巴细胞≥×109/L那么为高计数型MBL。
套细胞淋巴瘤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 MCL)是一种B细胞淋巴瘤亚类,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6%~8%[1]。
由于其独特的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及细胞遗传学特征而广受关注。
随着研究的深入,MCL 的生物学行为、诊断标准、治疗原则等均已较成熟。
由于临床少见,国内对MCL的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对其诊断和治疗存在认识的不统一性和不规范性,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以及中国抗淋巴瘤联盟组织国内相关的血液肿瘤与血液病理学专家经过多次讨论,制订本版中国MCL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供相关医务工作者临床应用参考。
一、定义MCL是起源于淋巴结套区的B细胞淋巴瘤,细胞遗传学t (11;14)(q13;q32)异常导致Cyclin D1核内高表达是其特征性标志;患者以老年男性为主,结外侵犯常见,兼具侵袭性淋巴瘤的侵袭性和惰性淋巴瘤的不可治愈性特点。
二、诊断、鉴别诊断、分期和预后(一)诊断1.MCL的临床特征:中位发病年龄约60岁,男、女比例为2~4∶1。
80%以上的患者诊断时处于疾病晚期(Ann Arbor Ⅲ~Ⅳ期),表现为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及骨髓受累,其他常见的结外受累部位为胃肠道和韦氏环,部分患者有明显的淋巴细胞增多,类似于慢性(或幼)淋巴细胞白血病。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则几乎所有患者均有外周血/骨髓受累。
2.组织形态学特征:MCL主要发生于淋巴结或脾脏滤泡的套细胞区。
典型的MCL常由形态单一、小到中等大小淋巴细胞构成,核不规则,染色质浓聚、核仁不明显,胞质较少。
10%~15%的MCL细胞形态呈"母细胞样变" ,母细胞变异型又可分为经典性母细胞变异型和多形性母细胞变异型,这些患者临床侵袭性较高,预后差。
组织病理学表现为淋巴结呈弥漫性、结节状、套区型或少数的滤泡性生长模式。
少部分患者仅仅侵犯淋巴结套区的内套层内或仅表现为套区变窄,称之为原位套细胞肿瘤(ISMCN)。
肝脾T细胞淋巴瘤13例临床病理分析及预后陈旭;赵武干;王冠男;李文才【摘要】目的探讨肝脾T细胞淋巴瘤(HSTC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3例HSTCL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应用免疫组化和TCR基因重排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3例瘤细胞CD2、CD3、CD7均阳性,T细胞限制性胞内抗原TIA-1、CD56部分阳性,细胞毒性相关分子粒酶B(Granzyme-B)、EBER阴性.11例标本TCR克隆性重排检测阳性.13例患者临床治疗方案不同(脾切除术后化疗,保脾化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随访6~58个月,预后均较差.结论HSTCL是一类罕见的结外侵袭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其病理表现多样且独特,结合免疫表型、TCR基因重排可确诊.【期刊名称】《河南外科学杂志》【年(卷),期】2019(025)003【总页数】3页(P1-3)【关键词】肝脾T细胞淋巴瘤;γδT细胞抗原受体;TCR基因重排【作者】陈旭;赵武干;王冠男;李文才【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郑州 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郑州 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郑州 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郑州 45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263肝脾T细胞淋巴瘤(Hepatosplenic T cell lymphoma,HSTCL)是一种较罕见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 cell lymphoma,PTCL),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0%~20%,占所有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5%以下[1]。
1990年首次提出,1994年被REAL分型确认为一个独立的淋巴瘤亚型。
根据T细胞受体(T-cell receptors,TCR)的不同,HSTCL分为γδ和αβT细胞淋巴瘤两种亚型,前者占绝大多数。
WHO(2001)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分类将其正式归入PTCL,命名为HSTCL。
clpd诊断标准
CLPD是一类以淋巴细胞克隆性增殖、侵犯外周血和骨髓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总称,包括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套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边缘区淋巴瘤、毛细胞白血病、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细胞或B细胞幼淋巴细胞白血病、Sézary综合征和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
这类疾病在临床表现、细胞形态、免疫表型等方面存在相似之处,但各类型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治疗策略和预后并不相同。
其诊断常不能单纯依赖传统意义上的病理诊断,还需要结合细胞形态、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影像学、病毒学和临床表现等进行综合诊断,是淋巴瘤诊断中的难点。
近年来,随着新药的推广与应用,CLPD的治疗效果得到提升,但各亚类疾病治疗策略也并不相同,甚至有时差别很大。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专业的医疗意见。
对于CLPD的诊断,建议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医生会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怎么确诊淋巴系统肿瘤淋巴系统肿瘤主要就是淋巴造血系统里面生成的肿瘤,大多数都是恶性的,对人的身体造成的危害算是比较大的,最严重的就是危及性命。
淋巴瘤主要的症状表现有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全身的许多器官都受到伤害,甚至衰竭,下面文章就是对淋巴系统肿瘤的一些常识的介绍,希望患者朋友们都能够了解多一点。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全身各组织器官均可受累,伴发热、盗汗、消瘦、瘙痒等全身症状。
根据瘤细胞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霍奇金淋巴瘤(HL)两类。
病理学特征在霍奇金淋巴瘤为瘤组织内含有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和特异性的里-斯(Reed-Steinberg)细胞,HL按照病理类型分为结节性富含淋巴细胞型和经典型,后者包括淋巴细胞为主型、结节硬化型、混合细胞型和淋巴细胞消减型。
NHL发病率远高于HL,是具有很强异质性的一组独立疾病的总和,病理上主要是分化程度不同的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或网状细胞,根据NHL的自然病程,可以归为三大临床类型,即高度侵袭性、侵袭性和惰性淋巴瘤。
根据不同的淋巴细胞起源,可以分为B细胞、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
检查1.血常规及血涂片血常规一般正常,可合并慢性病贫血;HL可以出现PLT增多、WBC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侵袭性NHL侵犯骨髓可出现贫血、WBC及PLT减少,外周血可出现淋巴瘤细胞。
2.骨髓涂片及活检HL罕见骨髓受累。
NHL侵犯骨髓,骨髓涂片可见淋巴瘤细胞,细胞体积较大,染色质丰富,灰蓝色,形态明显异常,可见“拖尾现象”;淋巴瘤细胞≥20%为淋巴瘤白血病;骨髓活检可见淋巴瘤细胞聚集浸润。
部分患者骨髓涂片可见噬血细胞增多及噬血现象,多见于T细胞NHL。
3.血生化LDH增高与肿瘤负荷有关,为预后不良的指标。
HL可有ESR增快,ALP增高。
4.脑脊液检查中高度侵袭性NHL临床III/IV期患者可能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或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者,需行脑脊液检查,表现为脑脊液压力增高,生化蛋白量增加,常规细胞数量增多,单核为主,病理检查或流式细胞术检查可发现淋巴瘤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