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操经验】举例-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及会计分录
- 格式:pdf
- 大小:125.01 KB
- 文档页数:3
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直接法:根据存货的实际情况和经验,按照预先确定的比例直接减少存货的账面价值。
该比例可以根据企业的经验和行业规定来确定,一般为存货的销售价格与成本价之间的比例。
例如,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率为20%,当存货的市场价值低于成本价的20%时,可以进行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分别核算法:根据存货的具体情况和经济状况,对不同类别的存货进行分类核算。
一般来说,存货可以分为原材料、在产品和成品三类。
按照各类存货的实际情况和市场价值,分别计提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
例如,原材料常常会受到行业原材料价格的影响,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原材料市场价格的波动,并计提相应的跌价准备。
3.统一核算法:按照整体存货的情况和市场价值,对所有存货一起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该方法适用于存货种类相对单一,价格波动较为稳定的情况。
通过对整体存货的市场价值进行评估,确定总体跌价准备的计提比例。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应遵循以下原则:1.公允性原则: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应基于公允的市场价值。
企业需要根据实际的经济状况和市场行情,确定存货的实际价值,并计提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
2.客观性原则: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应基于客观的证据。
企业应通过市场调查、竞争对手价格、存货的销售状况等相关数据,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依据。
3.经济性原则: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应考虑企业的经济状况和盈利能力。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会降低企业的盈利水平,因此需要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不能过度计提。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目的是为了反映存货的实际价值,减少存货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通过合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企业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存货价值,提高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同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也有助于预防和降低存货的风险,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的案例及会计分录当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在核算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时,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与计提该准备的存货项目或类别应当存在直接对应关系。
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意味着转回的金额以将存货跌价准备的余额冲减至零为限。
【例2-13】丙公司20x8年年末,A存货的账面成本为100000元,由于本年以来A存货的市场价格持续下跌,根据资产负债表日状况确定的A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95000元,存货跌价准备期初余额为零,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5000元(100000-95000)。
假设20x9年年末,丙公司存货的种类和数量、账面成本和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均未发生变化,但是20x9年以来A存货市场价格持续上升,市场前景明显好转,至20x9年年末根据当时状态确定的A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110000元。
本例中,由于A存货市场价格上涨,20x9年年末A存货的可变现净值(110000元)高于其账面成本(100000元),可以判断以前造成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价格下跌)已经消失。
A存货减记的金额应当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5000元内予以恢复。
相关账务处理如下: 借:存货跌价准备A存货5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A存货5000 需要注意的是,导致存货跌价准备转回的是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的消失,而不是在当期造成存货可变现净值高于其成本的其他影响因素。
如果本期导致存货可变现净值高于其成本的影响因素不是以前减记该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则不允许将该存货跌价准备转回。
小编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
因为它是一门技术很强的课程,主要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方法。
诚然,困难不能否认,但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加上勤奋,那样必然会赢来成功的曙光。
《中级会计实务》必备分录第二章存货
一、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与转回
二、存货成本的结转
第三章固定资产
一、外购固定资产
二、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
第四章无形资产
一、自行研发无形资产
二、无形资产摊销
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
一、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取得长期股权投资
二、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取得长期股权投资
第六章投资性房地产
一、成本模式计量的会计处理
二、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会计处理
第八章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一、交易性金融资产
二、债权投资
第九章职工薪酬及借款费用一、短期薪酬
二、辞退福利
第十章或有事项一、一般情况
二、未决诉讼或未决仲裁
第十一章收入
一、附有销售退回条款的销售
二、附有客户额外购买选择权的销售
第十三章所得税一、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第十四章外币折算一、确认期末汇兑差额
第十五章财务报告一、内部债权债务的合并处理
第十八章政府会计一、借款的核算
第十九章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一、会费收入的核算
二、业务活动成本的核算。
会计实操案例在会计实操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案例,这些案例涉及到会计处理的方方面面,对于会计人员来说,熟悉并掌握这些实操案例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将结合实际案例,为大家介绍一些会计实操中常见的情况及处理方法。
第一种情况,应收账款坏账的处理。
某公司在年末审计时发现,部分客户的应收账款无法收回,需要计提坏账准备。
根据会计准则,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原则是“预防为主、补充为辅”,即在确认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时,应及时计提坏账准备,以反映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
具体操作步骤为,首先,根据坏账准备率计算应提坏账准备的金额;其次,通过损益表确认坏账损失,同时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增加坏账准备的计提金额。
第二种情况,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
某公司的存货因市场行情波动,出现了跌价情况,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根据会计准则,存货跌价准备应当根据存货的实际市场价值进行计提,以反映存货的实际价值。
具体操作步骤为,首先,评估存货的实际市场价值和可变现净值,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金额;其次,通过损益表确认存货跌价损失,同时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增加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金额。
第三种情况,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
某公司的固定资产因技术更新或市场变化等原因导致价值发生减少,需要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根据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计提,以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
具体操作步骤为,首先,评估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确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金额;其次,通过损益表确认固定资产减值损失,同时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增加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金额。
以上就是会计实操中常见的一些案例及处理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会计准则,合理处理各类会计事务,确保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同时,不断学习和积累实操经验,提升自身的会计实操能力,为公司的财务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财会实操-存货跌价准备、暂估入库的账务处理
存货跌价准备的账务处理分为三步:
第一步:识别存货跌价风险。
通常在存货成本核算上,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监控制度来及时跟踪存货价格变动情况;企业应将存货跌价风险纳入其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对存货跌价风险的敏感性。
第二步:进行存货跌价准备的定额评估。
存货跌价准备的定额评估是根据使用此定额的存货的价格跌幅评估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
企业应在定期审计的时候,按照存货跌价准备的定额评估进行调整。
第三步:进行存货跌价准备的记账处理。
存货跌价准备的记账处理是在识别存货跌价准备和定额评估后,采用跌价准备发生成本方式,将跌价准备直接添加到存货发生成本中,使
存货成本更加准确,反映出存货的净价值。
存货跌价准备会计分录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准备增加,会计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
存货跌价准备减少,期末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增加,转回已计提的准备,冲减资产减值损失,会计分录如下: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存货处置以后,结转跌价准备,会计分录如下: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主营业务成本等
存货暂估入库账务处理
①月末暂估入账
借:存货
贷:应付账款—XX 供应商—暂估
②次月初冲销暂估
借:存货(红字冲销)
贷:应付账款—XX 供应—暂估/无票(红字冲销)③发票来了按实际额入账
借:存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
记账实操-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
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单项计提法:
概念:企业通常应当按照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比如,将某一型号和规格的材料、某一品牌和规格的商品等作为一个独立的存货项目,分别计算其可变现净值,并与该存货项目的成本进行比较,按较低者计量存货,对于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适用情况:适用于价值较高、具有独特性或可单独辨认的重要存货项目。
这种方法能够准确地反映单个存货项目的实际价值变动情况,使财务报表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
2. 分类计提法:
概念: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照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即先将存货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存货的性质、用途等分类,然后分别计算每一类存
货的总成本和总可变现净值,按每一类存货的成本总额与可变现净值总额进行比较,取较低者确定该类存货的期末价值,并对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部分计提跌价准备。
适用情况:适用于存货种类较多,但具有一定相似性且单价较低的企业。
这样可以在保证一定准确性的前提下,简化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工作,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
3. 合并计提法:
概念:与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具有相同或类似最终用途或目的,且难以与其他项目分开计量的存货,可以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这种方法是将具有紧密关联的一组存货视为一个整体来计提跌价准备。
适用情况:适用于生产流程紧密相关、产品系列具有高度关联性的企业,例如,同一生产线上生产的不同规格但用途相似的产品,其生产和销售具有很强的协同性,难以单独对每个产品的存货跌价情况进行准确计量,此时采用合并计提法较为合适。
财会类价值文档精品发布!举例: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及会计分录[会计实务,会计实操]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企业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企业通常应当按照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即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将每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与其可变现净值逐一进行比较,按较低者计量存货。
其中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两者的差额即为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企业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应计入当期损益。
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照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与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具有相同或类似最终用途或目的,且难以与其他项目分开计量的存货,可以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具有相同或类似最终用途或目的,并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意味着存货所处的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等相同,具有相同的风险和报酬,因此可以对其进行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例1】甲公司按照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0x9年12月31日,A、B两项存货的成本分别为300 000元、210 000元,可变现净值分别为280 000元、250 000元,假设“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余额为0。
本例中,对于A存货,其成本300 000元高于其可变现净值280 000元,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 000元(300 000-280 000)。
对于B存货,其成本210 000元低于其可变现净值250 000元,不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因此,乙公司对A、B两项存货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共计为20 000元,在当日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存货金额为490 000元(280 000+210 000)。
【例2】乙公司按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0x9年12月31日,乙公司库存自制半成品成本为350 000元,预计加工完成该产品尚需发生加工费用110 000元,预计产成品的销售价格(不含增值税)为500 000元,。
存货减值示例分录处理,包括减值,调节,收入和成本结转第一篇:存货减值示例分录处理,包括减值,调节,收入和成本结转某批存货20*7年9月账面价值100万,20*7年底市价80万,20*8年底市价110万,20*9年底市价95万,20*9年3月以130万卖出,每年资产负债表日的减值,恢复,售出时的收入和成本结转的会计分录07年减值 100-80=20万借:资产减值损失 20贷:存货跌价准备 2008年底价值恢复,不过必须是原来的减值因素消失导致的价值回升,否则不得冲减减值准备,且减值准备的冲减,以已经计提的金额为限,超过历史成本的价值,出于会计谨慎性原则不予确认,所以,08年末,冲减的减值准备是20万而不是30万,冲减后,账面价值100万借:存货跌价准备 20贷:资产减值损失 202009年底,应计提减值准备 100-95=5借:资产减值损失 5贷:存货跌价准备5销售时,货品账面价值95,对应的减值准备 5,结转借:主营业务成本 95存货跌价准备 5贷:库存商品 100第二篇:存货成本结转的税务处理方法存货成本结转的税务处理方法法条第十五条企业使用或者销售存货,按照规定计算的存货成本,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释义本条是关于存货成本结转的具体规定。
本条是新增加的条款,原内资、外资税法在实施细则中对此有具体规定。
本法中之所以新增此条款,一方面因为存货成本构成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作出税收上的规定,有利于贯彻收入成本配比的原则,保证税收收入的均衡入库;另一方面,存货成本的结转也是资产税务处理的重要一环,对其进行明确,有利于资产税务处理条款的完整性。
另外,我国2006年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财会〔2006〕3号),对存货成本结转的具体方法也重新进行了明确,为协调税法与会计的差异,减少税收管理成本与纳税遵从成本,也有必要对存货的成本结转进行重新明确。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十四条的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不同的存货,期末计提跌价准备举例①库存商品跌价准备的计提[例1]2003年12⽉31⽇,A库存商品的账⾯成本为100万元,估计售价为80万元,估计的销售费⽤及相关税⾦为2万元。
则年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下:A商品可变现净值=A商品的估计售价—估计的销售费⽤及相关税⾦=80-2=78(万元)应计提跌价准备22万元:借:资产减值损失 22贷:存货跌价准备 22②⽤于出售的原材料跌价准备的计提[例2]2003年12⽉31⽇,B原材料的账⾯成本为100万元,因产品结构调整,⽆法再使⽤B原材料,准备将其出售,估计B材料的售价为110万元,估计的销售费⽤及相关税⾦为3万元。
则年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下:B材料可变现净值=B材料的估计售价—估计的销售费⽤及相关税⾦=110-3=107(万元)因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于材料成本,不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③⽤于⽣产的原材料,如果⽤原材料⽣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预计⾼于产成品的成本,则原材料应当按照原材料成本计量[例3]2003年12⽉31⽇,C原材料的账⾯成本为100万元,C原材料的估计售价为90万元;C原材料⽤于⽣产甲商品,假设⽤C 原材料100万元⽣产成甲商品的成本为140万元,甲商品的估计售价为160万元,估计的甲商品销售费⽤及相关税⾦为8万元。
则年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下:甲商品可变现净值=甲商品的估计售价— 估计的销售费⽤及相关税⾦=160-8=152(万元)因甲商品的可变现净值152万元⾼于甲商品的成本140万元,C原材料按其本⾝的成本计量,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④⽤于⽣产的原材料,如果⽤原材料⽣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预计低于产成品的成本,则原材料应当按照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计量[例4]2003年12⽉31⽇,D原材料的账⾯成本为100万元,D原材料的估计售价为80万元;D原材料⽤于⽣产⼄商品,假设⽤D 原材料100万元⽣产成⼄商品的成本为140万元(即⾄完⼯估计将要发⽣的成本为40万元),⼄商品的估计售价仅为135万元,估计⼄商品销售费⽤及相关税⾦为7万元。
计提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在怎么做
存货跌价准备是指在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如由于存货遭受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不可以收回的部分,应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差额提取,并计入存货跌价损失。
简单的说就是由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原成本,而对降低部分所作的一种稳健处理。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是怎么样的?
一、计提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计提的存货低价准备
贷:存活跌价准备
二、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范围
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存货的范围比较宽,有在途物资、原材料、包装物、在产品、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产成品,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
存货是否需要计提跌价损失、关键取决于存货所有权是否属于本企业、存货是否处于加工或使用状态。
凡是所有权不属于本公司所有的存货,不需要计提存货跌价损失,如受托代销商品;
凡是处于加工或使用过程中的存货不需要计提存货跌价损失,如:委托加工物
资、在产品(存货实物形态及数量不容易确定)、在用低值易耗品(价值低且已摊入成本)等。
以上,就是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的相关内容,关注,获取更多资讯。
。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是指企业对存货价值进行调整,以反映存货当前的市场价值和实际价值。
存货价格下跌或者因其他原因导致存货价值下降时,企业需要根据会计准则要求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从而保证资产准确反映其实际价值。
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是企业会计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企业财务状况和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一般分为两种:指定计提法和总体计提法。
指定计提法是指根据存货的实际情况和市场价值来具体确定每种存货的跌价准备金额。
而总体计提法则是根据存货整体下跌的情况来确定跌价准备的具体数额。
这两种计提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存货种类进行选择。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通常会采用以下步骤进行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第一步,确认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依据。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会计准则要求,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依据,通常为存货的原值和市场价值之间的差额。
第二步,评估存货的市场价值。
企业需要对存货进行定期评估,确定存货的市场价值。
评估存货市场价值的方法可以采用比较市场价格、询价、专家评估等多种方式。
第四步,确认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并计提。
经过核实和审核后,确认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并将其计提入会计记录中,形成准备账户,从而反映存货实际价值的调整。
第五步,编制财务报表。
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后,企业需要在财务报表中披露存货跌价准备的具体数额,并对相关会计科目进行调整,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第二篇示例: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是指企业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存货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之间的差异,提取相应的准备金,以反映存货价值的实际情况。
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有助于提高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保护企业利益,防范风险。
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依据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时机是指企业在何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 存货长期滞销或过期,导致存货价值下降;2. 存货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市场价格大幅下跌;3. 存货因技术更新、产品淘汰等原因导致市场需求下降;4. 存货质量不合格,无法按原定用途销售等。
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志飞老师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会计实操经验】存货计提减值准备的结转方法
科目设置及会计分录 1.需设置的科目:“资产减值损失”、“存货跌价准备”。
2.会计分录(1)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存货跌价准备(2)反冲时:反之即可存货计提减值准备的方法 1.单项比较法 2.分类比较法。
适用于数量较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存货跌价准备的结转方法 1.单项比较法前提下,直接对应结转。
2.分类比较法前提下,加权计算后结转。
具体计算如下:当期应结转的跌价准备=(期初总的跌价准备额/期初总的存货账面余额)×当期转出存货的账面余额 3.结转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1)如果是销售出去的,应随同存货一并结转,分录如下:借:主营业务成本存货跌价准备贷:库存商品(2)如果在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方式下结转存货,其对应的跌价准备应同时结转,但不冲减当期的资产减值损失。
结语:会计是一个注重积累的职业,出纳、会计、主管、经理一路攀升,是正常的途径,从简单的账务处理到报表制作、税务处理、到财务分析、到更高层级的管理会计,应该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家定要积累大量的知识并且尽量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现在只需沉淀,相信将来会有更大更好的发展,最后感谢大家的支持!。
下面举例说明不同用途的存货,其存货跌价准备如何计提、转回和转销:①外售的库存商品如何计提跌价准备。
【例1】2007年12月31日,a库存商品的账面成本为800万元,估计售价为750万元,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为15万元。
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a库存商品的跌价准备余额为10万元,则年末a库存商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下:a库存商品可变现净值=a库存商品的估计售价- 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750-15=735(万元);a库存商品的账面成本为800万元,应保留存货跌价准备65万元;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a库存商品的跌价准备余额为10万元,故应补提跌价准备55万元。
企业的账务处理是:借:资产减值损失55贷:存货跌价准备55②出售材料如何计提跌价准备【例2】2007年12月31日,b原材料的账面成本为500万元,因产品结构调整,无法再使用b原材料,准备将其出售,估计b材料的售价为540万元,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为12万元。
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b材料的跌价准备余额为零,则年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下:b材料可变现净值=b材料的估计售价—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540-12=528(万元);因材料的可变现净值528万元高于材料成本500万元,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③需要继续加工的材料,在用其生产的产品价值未减损时,如何计提跌价准备【例3】2007年12月31日,c原材料的账面成本为600万元,c原材料的估计售价为550万元;假设用600万元c原材料生产成甲商品的成本为720万元,甲商品的估计售价为900万元,估计的甲商品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为30万元,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c原材料的跌价准备余额为零。
则年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下:甲商品可变现净值=甲商品的估计售价- 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900-30=870(万元);因甲商品的可变现净值870万元高于甲商品的成本720万元,c原材料按其本身的成本计量,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销售商品一批,成本为10000元,以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1000,结转分录怎么做?为什么?销售商品一批,成本为10000元,以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1000,结转分录怎么做?为什么?1、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借:资产减值损失 1000贷:存货跌价准备 1000至此,库存商品价值=库存商品账面成本10000-存货跌价准备1000=9000元。
2、我们销货的成本就是此时销货的账面价值,此时存货的账面价值9000元,反映在两个会计科目里面的,一是库存商品科目有借方10000元,二是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有贷方1000元。
因而,我们在结转销售成本时,确认销货成本为9000元,同时减少存货的账面价值9000元,要减少存货的账面价值9000元,就必须把两个科目的相应金额减出来。
因而会计分录就是借:主营业务成本 9000存货跌价准备 1000贷:库存商品 100003、题目里面的成本10000,是指,该库存商品的生产成本(账面成本)是1000.商品的账面净值=商品的账面成本-已提取的减值准备=商品的销货成本。
由于计提减值准备1000,这1000元作为一种费用,在计提准备那一期,已经抵减了当期利润1000,本期只需要计入销货成本9000元。
换种说法,库存商品的生产成本10000元,分两次从收入中得到了补偿,一次1000,一次9000.4、这批商品的销货成本是少了,是比他的生产成本(账面成本)少了1000元。
少的原因就在于,已经计提了1000元的存货跌价准备,该批商品的实际价值(账面净值)减少了1000元。
结转商品500件,单位成本350,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000借:主营业务成本或相关科目185000贷:库存商品—X商品175000借:存货跌价准备—X商品10000为什么在售出存货时,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要结转?因为存货卖了,对应的跌价准备要一起走,不然你结存的存货的跌价准备就多了。
即结转的成本要是对应存货的账面价值,存货账面价值=存货余额-跌价准备结转已销售的存货跌价准备时,为什么要冲修改口令使用者需定期修改自己的密码,确保资料的安全性。
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博会计学堂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会计实操经验】举例: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及会计分录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企业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企业通常应当按照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即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将每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与其可变现净值逐一进行比较,按较低者计量存货。
其中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两者的差额即为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企业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应计入当期损益。
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照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与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具有相同或类似最终用途或目的,且难以与其他项目分开计量的存货,可以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具有相同或类似最终用途或目的,并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意味着存货所处的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等相同,具有相同的风险和报酬,因此可以对其进行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例1】甲公司按照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0x9年12月31日,A、B两项存货的成本分别为300 000元、210 000元,可变现净值分别为280 000元、250 000元,假设“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余额为0。
本例中,对于A存货,其成本300 000元高于其可变现净值280 000元,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 000元(300 000-280 000)。
对于B 存货,其成本210 000元低于其可变现净值250 000元,不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因此,乙公司对A、B两项存货计提的存货跌价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