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工程学--第四章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 格式:ppt
- 大小:1.73 MB
- 文档页数:51
人机工程学思考题第1章人机工程学概论1、经验人机工程学时期比较著名的实验有哪些?2、简述现代人机工程学研究的方向。
3、何为人机工程学?其任务与研究范围是什么?第2章人体测量与数据应用1、进行人体测量的基准面有哪些?2、何为均值?方差?百分位数?3、为何要进行人体测量尺寸的修正?4、简述人体测量数据的选用原则?5、开放实验:测量某一组人体尺寸(如体重、身高、上譬长等),计算其均值、方差,完成以下计算:⑴求某百分位数人体尺寸⑵求数据所属百分率第3章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1、人主要有哪几种感觉类型?各有何特点?2、何为反应时间?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有哪些?3、听觉有何特征?第4章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1、影响行为的因素主要有哪些?2、何为感觉、知觉?两者的区别是什么?3、感觉的的基本特性有哪些?4、知觉的基本特性有哪些?5、错视觉在什么情况下要利用?什么情况下要避免?6、思维有哪些基本特征?7、如何利用创造性思维?8、说明需要、动机、情感、性格与意志对人行为的影响第5章人机的信息界面设计1、数字式显示和指针式模拟显示各有什么优点?2、为什么“开窗式”仪表比较好而“垂直直线式”最差?3、用信号作为报警器应注意哪些问题?4、闪光信号的作用有哪些?5、请说出听觉传示装置的分类以及适用范围?6、音响和报警装置的设计原则是什么?7、在设计语言传示装置时,应注意哪些问题?8、在什么情况下宜采用听觉显示?9、操纵杆的主要优点有哪些?10、设计形状编码时要注意哪几点?11、举例说明什么是“显示器与控制器的概念一致“?12、什么情况下宜选用脚动控制器?第6章工作台椅与工具设计1、工作座椅的设计要点是什么?2、根据控制台的设计原则分析一下多媒体教室控制台的设计优缺点?3、手握工具的设计原则是什么?从日常生活中的手握工具之一分析其优缺点。
第7章作业姿势与动作设计1、作业姿势与体机能的关系是什么?2、布置工作地点的原则是什么?3、作业姿势的设计要点是什么?第8章作业岗位与空间设计1、作业空间包含哪三种不同的空间范围?2、在进行作业空间设计时,一般应遵守哪些基本原则?第9章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1、眩光对作业不哪此不利影响?应对其采取什么样的防护措施?2、作业场所的光照要求有哪些指标,设计时应该如何达到?3、噪声有哪些危害?4、温度环境对工作场所有哪些影响?5、如何在工作场所进行颜色调节?第10章事故分析与安全设计1、安全防护空间距离都分哪些?简述设计时的注意事项?2、简述人产生不安全动作的原因有哪些?3、结合实例说明如何进行安全装置的设计?第11章人机系统总体设计1、人机系统总体设计原则有哪些?2、总体设计要点是什么?第12章人机工程发展新趋势1、人机工程新的发展趋势主要从哪几个方面着眼?2、緑色设计中的3R原则指的是什么?名词解释:掩蔽效应、听觉残留、明适应、视距、暗适应、有效温度、视错觉、视野、人机界面、形状编码、静态测量、动态测量、方差、标准差、抽样误差、百分位数、感觉阈限、强度效应、视角、视力、视错觉、眩光、声压、声强、响度、听觉绝对阈限、触觉阈限、本体感觉、反应时间、大小编码、位置编码、色彩编码、单作用按钮、双作用按钮、作业接触空间、作业活动空间、容膝空间、水平面作业范围、垂直面作业范围坐姿空间作业范围、全面照明、局部照明、综合照明、有效温度、人机系统、人机功能分配、作业分析、故障、环境故障、人为失误、 S—O—R行动模型、随机故障、串联配置方式、并联配置方式、控制显示比、均值、视觉疲劳、安全防护空间、人为差错、感受性、听觉的辨别阈限、安全距机器的可靠性、照明的稳定性、系统的作业结构、形象化显示。
人机工程学课程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简介介绍人机工程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意义。
解释人机工程学在工程设计、产品开发和人类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1.2 人的因素讨论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点对人机系统的影响。
分析人类感知、认知和操作过程的基本原理。
1.3 机器因素介绍机器的功能、性能和可靠性对人机系统的影响。
讨论机器的操作界面和控制系统的design principles。
1.4 人机系统解释人机系统的定义和组成部分。
探讨人机系统的分类、特点和应用领域。
第二章:人的因素工程2.1 人的生理特点分析人的身体结构和功能对作业效率和舒适性的影响。
讨论人的体力、耐力和疲劳特性。
2.2 人的心理特点介绍人的感知、认知、情绪和动机对作业表现的影响。
探讨人的注意力、记忆、决策和问题解决能力。
2.3 人的行为特点讨论人的习惯、学习能力和适应性对作业效果的影响。
解释人的行为模式和行为改变的原因。
第三章:机器因素工程3.1 机器的功能和性能分析机器的功能、性能和可靠性对操作效率和安全性的影响。
讨论机器的操作界面和控制系统的design principles。
3.2 机器的可靠性和维护介绍机器的可靠性、维修性和维护策略。
解释机器故障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3.3 机器的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讨论机器的安全性、防护装置和环境适应性。
分析机器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作业效果和风险。
第四章:人机系统设计原则4.1 人的能力与需求分析人的能力、需求和限制在人机系统设计中的重要性。
解释人机系统设计中的“匹配原则”和“适应原则”。
4.2 系统整体优化介绍人机系统设计的整体优化方法和原则。
讨论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协调和整合。
4.3 系统评价与反馈解释人机系统评价的目的、方法和指标。
讨论系统反馈的作用和重要性。
第五章:人机系统案例分析5.1 汽车驾驶舱设计分析汽车驾驶舱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原则。
讨论驾驶舱布局、控制器设计和驾驶辅助系统。
5.2 计算机界面设计介绍计算机界面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原则。
《人机工程学》课程标准1课程信息2课程性质与定位1、课程性质:工业设计是现代社会工业产品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手段,是科技创新不可缺少的另一翼。
它不仅指产品外观的美化,更包括对人的因素、环境生态、技术前景、社会变革等高层次的理解,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科学”。
工业设计的主体是产品设计。
工业设计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
用户的需求和喜好在产品开发设计过程中需得到更大关注。
产品不仅要满足功能要求、美学要求,更要满足使用者的安全、舒适,有利于健康和操作的得心应手,以及环境保护的要求。
因此,如何寻找人-机-环境间的最佳匹配关系,探索工业产品“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理念、设计手段与方法,成为现代工业设计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
人机工程学是实现“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是衡量当代产品设计水平的重要指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已成为设计产品系统的主要目标,人机工程学已成为设计学科领域中的主要研究方向,成为工业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和设计理念。
将人的因素融入到产品开发的整个过程中,关注产品的使用者,确保产品易于使用、学习、生产和安全,提高产品的使用性和质量。
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人机工程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既有系统的理论基础知识又有很强的实践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有关人的生理、心理、人体测量、人的作业方式、人的状态和人机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人机系统分析和设计的程序和方法等,以便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理性地处理工业设计问题。
为进入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3课程目标4学习任务(情境)本课程注重以学生的设计制作应用能力作为课程考核的关键容,并结合学生的设计表述与沟通能力进行考核。
考核以学生课程中设计制作的作品作为主要考核依据,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
所以考核为过程性考核。
考核容包括平时成绩、项目设计成绩综合评定,平时成绩包括平时出勤、课堂表现(纪律、学习态度、回答问题等)、职业素质(严谨善于交流、吃苦耐劳、团队意识)。
人机工程学复习资料第一章:人机工程学概论Man-Machine Engineering1.人机工程学的命名:美Human Engineering(人类工程学)/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人的因素工程学)西欧Ergonomics(人类功效学)2.学科的定义: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学科。
它是运用人体测量学、生理学、心理学和生物力学以及工程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综合地进行人体结构、功能、心里以及力学等问题研究的学科。
3.人机工程学发展有哪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1.经验人机工程学特点:人适应于机器;2.科学人机工程学特点:机器适应于人;3.现代人机工程学特点:人机互适。
4.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研究方法?1.内容:1.人的特性研究;2.机器特性的研究;3.环境特性研究;4.人、机关系的研究;人、环境关系的研究;6.机、环境关系的研究;7.人、机、环境系统特性的研究。
2.研究方法:1.观察分析:a.瞬时操作分析法b.知觉与运动信息分析法c.动作负荷分析法d.频率分析法 e.危象分析法f.相关分析法2.实测法3.实验法4.模拟和模型实验法5.计算机数值仿真发。
5.人机工程学对工业设计的作用有几个方面?1.为工业设计中考虑‘人的因素’提供人体尺度参数;2.为工业设计中‘物’的功能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3.为工业设计中考虑‘环境因素’提供设计准则;4.为进行人、机、环境系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5.为坚持以‘人’为核心的设计思想提供工作程序;第二章:人体测量与数据应用6.人体测量的主要方法有哪些?1.普通测量法;2.摄像法;3.三维数字化人体测量法:a.手动接触式三维数字化测量仪b.非接触式三维数字化测量仪7.人体测量的基本术语,被测者姿势有哪些,测量的基准面有哪些,1.被测者姿势:a.立姿b.坐姿2.测量基准面:a.矢状面b.正中矢状面c.冠状面d.横断面e.眼耳平面3.测量方向:a.足侧端b.外侧c.远位e.尺侧f.腓侧4.支承面和衣着5.基本测点及测量项目8.人体测量中的主要统计函数,重点看百分位数,百分位数以及它的运算方式,上课做过练习,小尺寸,大尺寸的计算方式是不一样的9.常用的人体测量数据,看一下几个人体尺寸,会查表,数据1.人体主要尺寸2.立姿人体尺寸3.坐姿人体尺寸4.人体水平尺寸10.人在工作位置上的活动空间尺度有哪些1.立姿的活动空间2.坐姿的活动空间3.单腿跪姿的活动空间4.仰卧的活动空间11.主要人体尺寸的应用原则,看表2-912.人体尺寸应用方法流程是什么,看大标题1.确定所设计产品的类型;2.选择人体尺寸百分位数;3.确定功能修正量;4.确定心里修正量;5.产品功能尺寸的设定第三章:人体感知与信息处理13.视觉机能及其特征,视觉系统的构成,视觉机能有哪些,还有水平面视野,垂直面里的视野,重点看39页这两段视觉系统的构成:眼睛、视神经和视觉中枢1.视觉机能:a.视角与视力b.视野与视距c.中央视觉和周围视觉d.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e.色觉与色视野f.暗适应和明适应水平视野:双眼视区大约在左右60°以内的区域,在这个区域里还包括字、字母和颜色的辨别范围垂直视野:假定标准视线是水平的,定为0°,则最大视区为视平线以上50°和视平线一下70°。
⼈机⼯程学复习提纲⼈机⼯程学复习提纲(2014.4)题型:⼀、填空:30分⼆、选择:20分三、判断:10分四、简答:25分五、综合:15分第1章⼈机⼯程学概论1、⼈机⼯程学概念。
⼈机⼯程学是研究⼈在某种⼯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理学和⼼理学等⽅⾯的各种因素;研究⼈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研究在⼯作中、家庭⽣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考虑⼯作效率、⼈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学科。
1.⼈的特性的研究;2.机器特性的研究;3.环境特性的研究;4.⼈—机关系的研究;5.⼈—环境关系的研究;6.机—环境关系的研究;7.⼈—机—环境系统性能的研究。
研究⽅法:观察分析法、实测法、实验法、模拟和模型实验法、计算机数值仿真法。
4、⼈机⼯程学的学科体系。
它是以⼈体科学中的⼈体解剖学、劳动⽣理学、⼈体测量学、⼈体⼒学和劳动⼼理学等学科为“⼀上肢”;以环境科学中的环境保护学、环境医学、环境卫⽣学、环境⼼理学和环境监测学等学科为“另⼀上肢”;⽽以管理科学为“⼀下肢”;以⼈⽂科学为“另⼀下肢”;⽽以⼯程科学中的⼯业设计、⼯业⼯程、⼯程设计、安全⼯程、系统⼯程以及管理⼯程等学科为“躯⼲”,形象地构成了本学科体系。
1.为⼯业设计中考虑“⼈的因素”提供⼈体尺度参考2.为⼯业设计中“物”的功能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3.为⼯业设计中考虑“环境因素”提供设计准则4.为进⾏⼈—机—环境系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5.为坚持以“⼈”为核⼼的设计思想提供⼯作程序第2章⼈体测量与数据应⽤1、⼈体测量学的概念。
通过测量⼈体各部位尺⼨来确定个体之间和群体之间在⼈体尺⼨上的差别,⽤以研究⼈的形态特征,从⽽为各种⼯业设计和⼯程设计提供⼈体测量数据。
2、⼈体测量数据的分类。
主要分为两类,即⼈体构造尺⼨和功能尺⼨的测量数据。
⼈体构造尺⼨是指静态尺⼨;⼈体功能尺⼨是指动态尺⼨,包括⼈在⼯作姿势下或在某种操作活动状态下测量的尺⼨。
3、⼈体测量对产品设计的意义?(1)、通过测量⼈体各部位尺⼨来确定个体之间和群体之间在⼈体尺⼨上的差别,⽤以研究⼈的形态特征,从⽽为各种⼯业设计和⼯程设计提供⼈体测量数据。
《人机工程学》课程标准1课程信息2课程性质与定位1、课程性质:工业设计是现代社会工业产品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手段,是科技创新不可缺少的另一翼。
它不仅指产品外观的美化,更包括对人的因素、环境生态、技术前景、社会变革等高层次的理解,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科学”。
工业设计的主体是产品设计。
工业设计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
用户的需求和喜好在产品开发设计过程中需得到更大关注。
产品不仅要满足功能要求、美学要求,更要满足使用者的安全、舒适,有利于健康和操作的得心应手,以及环境保护的要求。
因此,如何寻找人-机-环境间的最佳匹配关系,探索工业产品“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理念、设计手段与方法,成为现代工业设计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
人机工程学是实现“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是衡量当代产品设计水平的重要指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已成为设计产品系统的主要目标,人机工程学已成为设计学科领域中的主要研究方向,成为工业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和设计理念。
将人的因素融入到产品开发的整个过程中,关注产品的使用者,确保产品易于使用、学习、生产和安全,提高产品的使用性和质量。
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人机工程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既有系统的理论基础知识又有很强的实践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有关人的生理、心理、人体测量、人的作业方式、人的状态和人机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人机系统分析和设计的程序和方法等,以便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理性地处理工业设计问题。
为进入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3课程目标4学习任务(情境)本课程注重以学生的设计制作应用能力作为课程考核的关键内容,并结合学生的设计表述与沟通能力进行考核。
考核以学生课程中设计制作的作品作为主要考核依据,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
所以考核为过程性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平时成绩、项目设计成绩综合评定,平时成绩包括平时出勤、课堂表现(纪律、学习态度、回答问题等)、职业素质(严谨求实善于交流、吃苦耐劳、团队意识)。
人机工程学1、人机工程学的定义:人机工程学是以人的生理、心理特性为依据,应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分析研究人与机械、人与环境以及机械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设计操作简便省力、安全、舒适,人—机—环境的配合达到最佳状态的工程系统提供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因此,人机工程学可定义为: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善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2、发展史(阶段和时间):第一阶段,经验人机工程学(20世纪初—二战前,美国学者F.W.泰罗首创新管理方法和理论);第二阶段,科学人机工程学(二战期间---20世纪50年代末);第三阶段,现代人机工程学(20世纪60年代)3、人机工程学研究的内容:1)人的特性研究;2)机器特性研究;3)环境的特性研究;4)人—机关系的研究;5)人—环境的研究;6)机—环境的研究;7)人—机—环境系统性能的研究;对于工业设计师:1)人体特性的研究(对象:在工业设计中与人体有关的问题);2)工作场所和信息传递装置的设计(包括:工作空间设计、座位设计、工作台或操作台设计、作业场所的总体布置);3)环境控制(照明、微小气候、噪声、振动)和安全保护设计;4)人机系统的总体设计;4、目前常用的研究方法有:1)观察分析法(瞬间操作分析法、知觉与运动信息、动作负荷、频率、危象、相关);2)实测法;3)实验法;4)模拟和模型实验法;5)计算机数值仿真法;第二章人体测量与数据应用1、人体测量的基本术语:(1)、被测者姿势:1)立姿2)坐姿;(2)、测量基准面:1)矢状面;2)正中矢状面(将人体分成左、右对称两面);3)冠状面(分成前、后两面);4)横断面(分成上、下两面);5)眼耳平面。
(3)测量方向:1)在人体上、下方向上,将上方称为头侧端,将下方称为足侧端。
2)在人体左、右方向上,将靠近正中矢状面的方向称为内侧,将远离正中矢状面的方向称为外侧。
3)在四肢上,将靠近四肢附着部位的称为近位,将远离四肢附着部位的称为远位。
4)对于上肢,将挠骨侧称为挠侧(前臂大拇指一侧),将尺骨侧称为尺侧(前臂小指一侧)。
《人机工程学》丁玉兰的读书笔记《人机工程学》读书笔记《人机工程学》是丁玉兰教授编著的一本介绍人机工程学原理和应用的权威教材。
在这本书中,丁玉兰教授系统地介绍了人机工程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原理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人机工程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技术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本篇读书笔记将重点总结书中的重要内容和我个人的体会,并进行分析和评价。
第一章序言第一章是本书的序言部分,主要介绍了人机工程学的历史和发展背景。
丁玉兰教授在序言中指出,人机工程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科学,涉及心理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目标是通过深入理解人类的认知、行为和工作要求,设计和优化人机界面,使人机交互更加高效、安全和满意。
第二章人机工程学基础第二章是本书的第一章,介绍了人机工程学的基础知识。
首先,丁玉兰教授解释了人机工程学的定义和范围。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如何设计和评价人机界面的学科,涵盖了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人因工程等多个方面。
其次,丁玉兰教授介绍了人机界面的分类和基本要素。
人机界面可以分为物理界面和虚拟界面,具有输入、输出和处理三个基本要素。
最后,丁玉兰教授介绍了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和评价指标。
人机工程学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模拟研究和建模研究等,评价指标包括效能、易用性和满意度等。
第三章人的认知过程第三章介绍了人类的认知过程和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丁玉兰教授认为,人类的认知过程可以分为感知、注意、记忆和思维四个阶段。
在感知阶段,人们通过感知器官接收和处理外界信息;在注意阶段,人们选择和集中注意力的对象;在记忆阶段,人们将信息存储和提取;在思维阶段,人们进行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
此外,丁玉兰教授还介绍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技术。
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的思维和记忆过程,通过实验和模型构建等方法来解释和预测人类的行为。
第四章人的行为特征第四章介绍了人的行为特征和行为测量的方法。
第一讲人机工程学概述1、人机工程学的综合定义人机工程学(Ergonomics)是以人的生理、心理特性为依据,应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分析研究人与机械、人与环境以及机械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设计操作简便省力、安全、舒适,人—机—环境的配合达到最佳状态的工程系统提供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2、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史世界上开展人机工程学最早的国家是英国,但是本学科的奠基性工作实际上是在美国完成的。
所以,人机工学有“起源于欧洲,形成于美国”之说。
(1)萌芽阶段——人机思想的萌芽以人为中心设计理念的萌芽、基于对人的因素良好知识的设计迹象、人机工程设计建议、使劳动负荷最小化的设计、安全性设计、日常器皿的人机学设计(2)经验人机工程学(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让人去适应机器——“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美国心理学家闵斯特伯格特点:机器设计的主要着眼点在于力学、电学、热力学等工程技术方面的优选上,在人机关系上是以选择和培训操作者为主,使人适应于机器。
(3)科学人机工程学(第二次世界大战~20世纪50年代)——重视人的因素特点是:重视工业与工程设计中“人的因素”,力求使机器适应于人。
(4)现代人机工程学(20世纪60年代~至今)——人机工程学得到迅速发展,主要包含三个阶段●1960—1980年快速发展阶段——应用到其他领域●1980—1990年重新认识阶段——人机工程学在系统中的重要性●1990年以后科学发展阶段——人—机—环境系统的建立3、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人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人-机-环境”系统,简称人机系统(Man-machinesystem)。
包括四个方面:“人的因素”研究、“机的因素”研究、“环境因素”研究、“综合因素”研究。
因此,研究人机工程学应该做到既研究人、机、环境每个子系统的属性,又研究人机系统的整体结构及其属性。
●构成人机系统“三大要素”的人、机、环境,可看成是人机系统中三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分别属于行为科学、技术科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范畴。
课程教学大纲编号: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课程教学大纲课 程 名 称: 人机工程学课 程 学 分:执 笔 人: 汪惠芬 周建中审 订 人: 龚光容修(制)订日期: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人机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与国民经济各部门都有密切关系。
人机工程学运用人体测量学、生理学、心理学和生物力学以及工程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综合地进行人体结构、功能、心理以及力学等问题的研究,研究如何正确处理人、机器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设计能使操作者发挥最大效能的机械、仪器和控制装置,并研究控制台上各个仪表的最适位置等。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了解并掌握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人机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在明确系统总体要求的前提下,分析和研究人、机、环境三个要素应具备的功能及其对系统总体性能的影响,寻求人机系统最优组合方案。
能应用人机工程学知识指导具体产品的设计,使人机系统工作安全、高效、可靠。
通过各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人机工程学概论人机工程学的命名及定义了解人机工程学的命名美国“ ” 西欧 ,我国:人体工程学、人机工程学等。
了解人机工程学的定义国际人类工效学 的定义,《辞海》的定义,美国 伍德森的定义人机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经验人机工程学泰罗。
使人适应于机器科学人机工程学重视工业与工程设计中“人的因素”,力求使机器适应于人现代人机工程学使人 机 环境系统相协调,从而获得系统的最高综合效能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了解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七个分支,四个主要方面△了解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和非实验法及其内容人机工程学体系△了解人机工程学的学科体系人体科学、环境科学为上肢,管理科学、人文科学为下肢,工程技术科学为驱干,系统论、模型论、优化论为支撑。
人机工程学与工业设计了解人机工程学与工业设计的区别和联系学科的应用学科研究的课题主要讲授应用于工业设计的 各方面主要应用领域主要讲授与工业设计相关的领域, 表应用领域举例人机工程学常用软件介绍软件软件人机工程学的学习方法人机工程学是一门实践科学 ,在实践中学习。
第一章人机工程学概论(习题)1、简述人机工程学的定义2、举出我们日常生活中与人机工程学相关的例子3、说出人机工程学科常见的名称4、简要地说明现代人机工程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5、讲述人机工程学发展的4个阶段6、人机工程学与工业设计的关系?7、随机列举数种产品,初步分析其中存在的人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第二章人体测量与数据应用(习题)1、什么是人体测量学?人体测量中的主要统计函数?2、常用的人体测量仪器有哪些?3、人体测量立姿要求?4、人体尺寸数据的特征有哪些?5、人体尺寸分布状况的描述方法?6、学会查人体尺寸表。
成年男子坐姿两肘间宽大于473mm的人所占百分位数是多少?7、求华南地区男子(18-55)胸围的P98百分位数8、人体测量数据应用的原则?9、产品人体尺寸设计的方法与步骤?10、人体尺寸修正量的意义及构成。
11、举例说明实际中需要心理修正量的设计实例。
12、公共汽车顶棚的扶手横杆高度应属于哪一型产品尺寸设计?13、请确定火车卧铺铺长的最小功能尺寸和最佳功能尺寸?第二章人的感知与运动特征(习题)1、什么叫视野及视野的分类?2、什么叫视觉的暗适应与明适应?3、造成眩光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视觉的特征有哪些?5、听觉的特征?6、什么叫听觉的掩蔽效应?7、触觉的特征?8、如何提高人的信息处理能力?9、什么是操纵力?手与脚的操纵力有哪些特点?10、什么是反应时间?如何缩短反应时间?11、肢体的运动输出特性主要有那些方面?12、影响运动准确性的因素有那些?13、操作运动准确性要求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第三章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习题)1、什么是感觉、知觉?2、感觉与知觉的关系?3、感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4、什么是感觉阈限?有哪几种?5、知觉有哪几种?主要特征?6、视错觉的种类及其在在设计中的作用?7、注意、记忆、创造性思维的特征?8、人对产品的知觉、记忆、注意的特征?第四章人机的信息界面设计(习题)1、什么是人机的信息界面,信息界面模型?2、在人机系统中,信息显示的方式及特征?3、简述显示器的设计原则。
人机工程学试题库及答案人机工程学试题第1 章人机工程学概论一、填空题1、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机械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2、英国是世界上开展人机工程学研究最早的国家。
因此,人机工程学有“起源于欧洲,形成于美国”之说。
3、人机工程学在其形成与发展史中,大致经历了经验人机工程学、科学人机工程学和现代人机工程学三个阶段。
4、在经验人机工程学阶段,学科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在人机关系上是以选择和培训操作者为主,使人适应于机器。
5、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科学人机工程学阶段,并一直延续到50 年代末。
6、科学人机工程学的发展特点是:重视工业与工程设计中的“人的因素”,力求使机器适应于人。
7、现代人机工程学研究的方向是:把人- 机- 环境系统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研究。
8、本学科的根本研究方向是通过揭示人、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以达到确保系统总体性能的最优化。
9、人机工程学中人体特性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在工业设计中与人体有关的问题。
10、人机工程学目前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测法、实验法、模拟和模型试验法、计算机数值仿真法、分析法和调查研究法。
11、人机工程学实际上是人体科学、环境科学不断向工程科学渗透和交叉的产物。
12、一项优良设计必然是人、环境、技术、经济、文化等因素巧妙平衡的产物。
判断最佳平衡点的标准,就是在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核心的主导思想。
二、选择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是(A )的发展阶段。
A、经验人机工程学B、科学人机工程学C、现代人机工程学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B )的发展阶段。
A、经验人机工程学B、科学人机工程学C、现代人机工程学3、从60 年代至今,称其为(C )发展阶段。
A、经验人机工程学B、科学人机工程学C、现代人机工程学4、在B 人机工程学发展阶段,研究者大都是心理学家。
A、科学B、经验C、现代5、在经验人机工程学发展阶段,研究者大都是 A 。
A、工程技术人员B、心理学家C、管理学家三、简答题1、人机工程学在其形成与发展史中,大致经历了哪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主要特点分别是什么?(8 分)经验人机工程学:以机械为中心进行设计,通过对操作者得选拨和培训,使人适应机器科学人机工程学:重视工业与工程设计中人的因素,力求使机器适应人。
人机工程学第4章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老师的精华总结第3章链接第5章链接老师的精华总结4.1.1心理现象心理是人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心理是人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情感、意志、性格、情感、意志、性格、意识倾向等心理现象的总心理活动的组成参阅图4称。
心理活动的组成参阅图4-1。
老师的精华总结4.1.2行为的构成心理学家列文(K.Lewin)认为行为取决于个心理学家列文(K.Lewin)体本身与其所处的环境。
体本身与其所处的环境。
即B=f(PE)式中,B-行为式中,P-人E-环境老师的精华总结个体本身又受到“遗传”个体本身又受到“遗传”、“成熟”、成熟”学习”等因素的影响,上式可概括为:“学习”等因素的影响,上式可概括为:B=H某M某E某L式中,B-行为式中,H-遗传E-环境L-学习老师的精华总结4.1.3行为反应心理学家将行为分解为刺激、生物体、反心理学家将行为分解为刺激、生物体、应三项因素研究,应三项因素研究,即SOR式中,S式中,S-外在、内在的刺激O-人体R-行为反应刺激、人体、反应三项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见图关系见图4-2,图4-3,图4-4。
老师的精华总结老师的精华总结3.适应:在刺激不变的情况下,3.适应:在刺激不变的情况下,感觉会逐渐减少以适应致消失的现象。
致消失的现象。
4.相互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作用:4.相互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各种感觉器官对其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都将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影响而降由此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低,由此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5.对比对比:5.对比:同一感受器官接受两种完全不同但属于同一类的刺激物的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类的刺激物的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6.余觉刺激取消后,感觉可存在一极短时间的现象。
余觉:6.余觉:刺激取消后,感觉可存在一极短时间的现象。
老师的精华总结4.2.2知觉的基本特征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感觉:属性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