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呕吐的观察与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1.99 MB
- 文档页数:10
有效做好新生儿呕吐的观察和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6-04-11T14:48:41.37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9期供稿作者:陈玲[导读] 新泰市第二人民医院小儿科做好新生儿呕吐的观察和护理,尽量减少呕吐引起的并发症和协助医生诊断都是非常重要的。
新泰市第二人民医院小儿科山东新泰 271200摘要:目的做好新生儿呕吐的观察和护理,尽量减少呕吐引起的并发症和协助医生诊断都。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科收治的60例有呕吐症状的新生儿,其中男婴36例,平均年龄7天,女婴24例,平均年龄9天,诊断为咽下综合征者15例,颅内出血者5例,喂养不当的23例,感染性疾病6例,消化道疾病者3例,胃食管返流者8例;结果通过积极治疗与护理均痊愈出院。
结论做好新生儿呕吐的观察和护理,尽量减少呕吐引起的并发症和协助医生诊断都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新生儿呕吐;原因分析;护理新生儿呕吐是新生儿最常见的一种症状之一,足月、早产儿均可发生[1]。
轻者是吃奶后少量奶汁从口角处溢出,较重的大量奶液从口鼻涌出、甚至喷出,是新生儿家庭护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呕吐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射活动,其发生机制是各种原因刺激延脑呕吐中枢,反射性引起幽门、胃收缩,贲门松弛,同时腹肌和膈肌收缩,使腹压升高,导致胃内食物和胃液经食管排出体外。
新生儿呕吐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病症之一,若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将呕吐物吸入,可引发吸入性肺炎,反复呕吐易导致水、电解质紊乱,长期呕吐导致营养不良和维生素缺乏,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严重呕吐可导致新生儿窒息,甚至引起死亡[2]。
所以做好新生儿呕吐的观察和护理,尽量减少呕吐引起的并发症和协助医生诊断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临床资料自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科收治了60例有呕吐症状的新生儿,其中男婴36例,平均年龄7天,女婴24例,平均年龄9天,诊断为咽下综合征者15例,颅内出血者5例,喂养不当的23例,感染性疾病6例,消化道疾病者3例,胃食管返流者8例,通过积极治疗与护理均痊愈出院。
新生儿呕吐的观察及护理发表时间:2011-05-13T10:28:59.91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期供稿作者:姜洋[导读] 巨结肠:生后3~4天出现呕吐,腹部膨隆。
呕吐物中有胆汁相粪汁,无胎便或很少。
姜洋 (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妇幼保健院 157300)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2-0238-02呕吐是新生儿最常见症状之一。
可由多种原因引起。
3年来,经过新生儿109例呕吐的观察,得到一些经验和教训,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常见的呕吐种类1.呕吐羊水:出生当天或次日呕吐,吐出物为泡沫样透明羊水或淡咖啡色粘液,系母亲宫血、羊水及胃液混合物。
羊水污染的胃内容物吐净后,可自行好转。
2.溢奶:喂食后卧侧口边溢出奶液,多见于母乳量较充足的新生儿。
溢奶一般不影响体重增长。
3.喂奶不当:水平式卧位喂奶,致大量空气吞入,牛奶太冷、太热,奶咀孔太大奶流过急,吞咽过快等喂奶不当,均可导致喂奶后呕吐。
4.幽门痉挛:新生儿幽门功能暂时性失调,原因未明,个别与受凉有关。
在喂奶后短时间内出现呕吐可呈喷射状,呕吐物为大量奶汁和白色奶块。
奶后经常有呕吐。
5.肛门闭锁:生后无胎便,24~26小时后出现呕吐、腹胀,呕吐频繁呈喷射状,呕吐物可混有胆汁、粪汁,腹胀严重不见缓解。
6.巨结肠:生后3~4天出现呕吐,腹部膨隆。
呕吐物中有胆汁相粪汁,无胎便或很少。
用200毫升温生理盐水做肠灌洗,可洗出大量粪便,腹胀减轻呕吐停止,但需每日或隔日灌肠。
7.先天性幽门肥大:呕吐开始于两周后,腹部可出现胃蠕动波,呕吐呈喷射性,呕吐物为奶汁、奶块。
一旦确诊先天性畸形,及早外科治疗为好。
8.胎便性肠梗阻;出生后呕吐及腹胀,先吐奶后吐胆汁,腹部肠型明显,胎便少。
由于先天性胰腺纤维囊性变,胰腺分泌减少,胎便粘稠阻塞肠道。
二、护理1.喂养不当所致呕吐,护理要耐心,吸吮猛的婴儿要吸吸停停,奶汁的温度要适宜,喂奶时婴儿取斜坡式卧位,喂奶后将患儿竖起轻轻拍背,让胃内空气逸出。
新生儿呕吐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预防和缓解新生儿呕吐的发生,探讨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方法:针对新生儿呕吐的原因分别采取合理喂养、保持患儿安静、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稳定。
针对呕吐的不同原因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结果:新生儿发生呕吐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喂养不当、胃食道反流、咽下综合症以及消化道畸形;平均百分比16.2%,其次为消化道畸形、幽门痉挛、颅内压增高、肠道外部感染、肠道内部感染、用药产生的副作用。
结论:经过病因的分析,合并护理干预。
可以使新生儿呕吐现象减少,同时也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新生儿;呕吐原因;护理干预;病情分析【中图分类号】 R6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1-0073-02呕吐是新生儿一种常见的临床病情,引起其病因多种,绝大部分为生理性,通常情况下不会产生严重后果。
临床上对患儿不及时地观察,或者采取不当的护理措施,可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如果延误对其疾病的治疗,严重者可发生因呕吐导致的窒息死亡。
所以认真分析新生儿呕吐的原因,并进行及时的护理干预,在护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新生儿呕吐现象的发生,避免新生儿因呕吐窒息死亡[1]。
搜集我院2006,7~2009.7间新生儿呕吐病例138例,进行了原因分析,先将分析情况记录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是依据我院2006,7~2009.7间收治的138例新生儿呕吐病例,对病因初步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新生儿呕吐护理的经验和建议。
本组资料中男95例,女43例。
通过观察发现其中白色泡沫、呕吐奶液、奶块或黏液为59例,呕吐物为咖啡色样血性液体者23例。
呕吐胆汁者26例,呕吐羊水者20例,出生体重小于1500g的3例,低体重者21例,大于2500g者93例。
1.2 方法:1.2.1 分组治疗:首先按原发症状及起病状况,将资料中的患儿进行分组观察和治疗。
小儿呕吐护理措施简介小儿呕吐是指儿童反复或持续出现呕吐的症状。
呕吐是一种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常见于许多疾病的早期阶段。
对于呕吐的处理,除了对症处理外,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小儿呕吐护理的基本措施和注意事项。
1. 要求患儿保持安静当小儿出现呕吐症状时,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儿童保持安静。
紧张、焦虑和运动会增加儿童的呕吐反射,使呕吐的症状加重。
保持儿童平静和放松有助于减少呕吐次数和程度。
2. 患儿保持适当的饮食小儿呕吐后,胃肠道需要恢复。
因此,在呕吐后的一段时间内,需要注意患儿的饮食。
一般情况下,只需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面汤、饼干等。
饮食应避免辛辣、油腻、难消化的食物,以免刺激胃肠道,加重呕吐症状。
同时,要确保患儿有足够的饮水,以免脱水。
3. 注意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小儿呕吐后,呕吐物或者胃液可能会残留在周围环境中。
保持环境的清洁非常重要,可以使用温水和肥皂或消毒剂清洁呕吐物,以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另外,要保持房间的通风,避免异味滞留,保持空气新鲜。
4. 适度活动和休息小儿呕吐后,要注意适当的活动和休息。
如果儿童感到疲劳或虚弱,可以允许他休息,减少活动。
但是,长时间的卧床不动会导致肌肉萎缩和血液循环不畅,不利于恢复。
因此,当儿童感到好转时,应适度进行体力活动,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消化吸收。
5. 注意保持卫生呕吐后,要注意保持患儿个人卫生。
经常洗手,保持身体清洁,避免感染的传播。
同时,要及时更换患儿的衣物和床单,以保持清洁和舒适。
6. 观察患儿的情况在呕吐护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的情况。
包括呕吐的次数、持续时间和频率、呕吐物的性状等。
如果患儿的呕吐症状持续不减或恶化,应及时就医。
7. 避免使用药物一般情况下,小儿呕吐的原因多种多样,不宜随意使用药物。
如果儿童仅出现单纯的呕吐症状,而没有其他明显的临床体征,不建议使用药物。
药物的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8. 密切儿童的情绪变化小儿呕吐后,由于不适感和疼痛,儿童有可能情绪低落、焦虑或抑郁。
呕吐患者的护理措施呕吐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胃肠道感染、食物中毒、药物反应等。
对于呕吐患者,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一些呕吐患者的常见护理措施。
1. 观察病情呕吐患者的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持续观察。
护理人员应注意患者呕吐的时间、频率、呕吐物的性质、颜色和气味等。
如果患者有持续性呕吐且伴有其他症状(如腹痛、发热、脱水等),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2. 给予适当的液体由于呕吐可能导致身体脱水,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患者适当的液体补充。
可以选择清水、温开水、稀释的果汁、盐水等。
建议分次饮用,每次少量,避免导致进一步的呕吐。
3. 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在恢复期,护理人员可以逐渐为患者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软糖等。
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胃肠道,引起再次呕吐。
4.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呕吐患者容易因恶心、味道刺激等因素而导致呕吐加剧。
因此,护理人员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及时清除异味,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5. 保持患者舒适消化系统疾病常伴有胃肠痉挛、胃部不适等症状,容易导致患者情绪波动。
护理人员需要关心患者的情绪变化,为患者提供足够的安慰和支持,保持患者舒适。
6. 注意卫生防护呕吐是一种传染途径,护理人员在接触呕吐患者时应注意个人卫生防护,包括佩戴口罩、手套等。
同时,要做好患者周围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7. 饮食禁忌在呕吐期间,患者应避免摄入一些不适合的食物,如辛辣刺激性食物、生冷食物、油腻食物等。
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加重患者的呕吐症状。
8. 预防并发症呕吐患者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如脱水、电解质紊乱等。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及时进行补液和电解质调整。
在医生指导下,可以使用口服补液盐和电解质饮料,或者静脉输液进行治疗。
9. 避免用力呕吐或咳嗽患者在呕吐过程中需要避免用力,以免过度用力导致胸腹肌肉疼痛,甚至引发腹肌疝气。
同样地,患者在呕吐时也要注意控制呼吸,避免咳嗽加重呕吐症状。
新生儿科新生儿呕吐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护理常规】
1.按医嘱禁食、洗胃或试喂奶。
2.防止窒息,喂奶时观察有无呛奶、青紫、发憋,轻症患儿进食时或进食后1h 予以保持头高仰卧位,即床头抬高30°,头偏向一侧。
呕吐严重者24h予以此体位。
3.仔细观察呕吐物的性质,观察新生儿呕吐伴随症状,有无精神萎靡、发热或体温不升、纳气拒食,有无消瘦、眼眶下陷、皮肤干燥起皱等脱水征象,有无前囟饱满、气促、唇绀、口吐白沫、肤色灰暗有花纹、腹部膨胀、腹泻水样大便或血性大便、大便不通等,协助医生查找病因。
4.禁食患儿按医嘱保证药液和补液量顺利进行。
可哺乳者少量多餐,增加喂奶次数,缩短喂奶间隔时间。
胃管喂养者,每隔1~2h鼻饲1次,记录出入量,如入量不足、尿少及时报告医生。
5.每次吐后洗净面颊及颈部,颊部可涂少许凡士林油保护皮肤。
【应急措施】
如患儿发生误吸窒息,立即给予吸出,并适度吸氧。
【健康教育】
1.指导患儿家长合理喂养的方法及喂奶前后患儿的最佳体位。
要在喂奶前换尿布,喂奶后将孩子竖起,轻拍其背部,使吸入的空气排出,以防溢奶。
喂奶后尽量少搬动孩子,取右侧卧位,略抬高头部,避免呕吐。
2.向家长介绍新生儿溢乳和呕吐的区别。
溢乳多数是从口角自然流出,孩子很安详,无明显异常表现。
呕吐之前往往可以见到小儿烦躁不安,呕吐时有痛苦的表情,呕吐物从胃中冲出。
3.根据患儿的恢复情况合理喂养,一次喂奶量不可过多,要遵照医生的嘱咐循序渐进增加喂奶量。
小孩呕吐【导读】宝宝吐了怎么办?是生病了?还是消化不良?小孩呕吐的原因很多,宝妈们不要着急,要先了解清楚宝宝呕吐的原因才好对症治疗,是简单的吃饭快的问题呢?还是肠胃问题?这还需要妈妈们多观察,细心看护,同时做好护理及预防措施。
小孩呕吐要如何护理呢?就跟妈网小编一起去看看吧!呕吐可见于很多疾病,如脑子有病、胃肠道有病、上呼吸道感染、吃的东西不合适等。
孩子呕吐时,家长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要让孩子坐起,把头侧向一边,以免呕吐物呛入气管。
2、呕吐后要用温开水漱口,清洁口腔,去除异味。
婴儿可通过勤喂水,清洁口腔。
3、勤喂水,少量多饮,保证水分供应,以防失水过多,发生脱水。
水温应冬季偏热,夏季偏凉,温水易引起吐。
4、注意饮食,不要吃得太多,尽量少食多餐。
不要吃油腻酸辣食品,以免刺激胃肠。
吐后应先用流食、半流食(如大米粥或面条),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
5、注意观察呕吐情况、呕吐与饮食及咳嗽的关系、呕吐次数、吐出的胃内容等。
6、尽量卧床休息,不要经常变动体位,否则容易再次引起呕吐。
7、小儿的呕吐常见于消化功能紊乱,所以当小儿出现呕吐时,首先要暂时禁食,让消化道有一个休息的时间,可先给些淡糖盐水或淡茶水,过几个小时或1~2天也就好了。
8、如果乳儿偶于吃奶后有吐,可能是吞咽了空气,下次喂食时应将奶头塞没,不让其吞咽空气,吮完后可抱起小孩轻拍背部,让空气排出后取右侧卧位,并略抬高上半身。
如经常在吮奶后呕吐,但一般情况正常,可能有幽门痉挛,应在医生指导下,让小儿吃些解痉药;一般营养情况受到影响时,要防幽门肥大,应请医生检查,让小儿吃些解痉药。
9、如果反复剧烈呕吐,吐出黄水,一般护理仍不见好转,要防肠梗阻。
如果同时伴有其他发热等情况,应该把详细情况向医生介绍。
如发现呕吐物异常时,应将呕吐物一并带给医生,以便参考分析呕吐原因,及时正确处理。
呕吐的儿童,诱发原因往往有饮食不规律,食后过度活动或精神刺激等。
如果周期性呕吐不出现严重合并症,一般没有什么危险,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呕吐会逐渐趋于痊愈。
患儿呕吐的观察与护理呕吐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对于其观察与护理,以下是一些建议:观察:1.观察呕吐的频率和时间:记录呕吐的次数和持续时间。
如果呕吐严重或频繁,需及时通知医生。
2.观察呕吐的特征:注意呕吐的颜色、气味和形状。
呕吐物颜色的变化可能与病情有关,例如黄绿色可能是由于肝胆问题,咖啡色可能是胃出血的表现。
3.观察呕吐的时间和与进食的关系:记录呕吐发生的时间和与进食之间的关系。
一些患儿可能在进食后呕吐,这可能暗示消化问题或食管反流。
4.观察患儿的一般情况:呕吐可能导致脱水,因此需要观察患儿的皮肤弹性、尿量和口渴程度等,以判断是否存在脱水的征象。
5.观察其他症状:除了呕吐外,还需注意患儿是否有其他症状,如发热、腹痛、腹泻等,这些症状可能有助于病因的诊断。
护理:1.给予适量的液体:由于呕吐可能导致脱水,患儿需补充足够的液体以避免脱水的发生。
可给予少量但频繁的水或电解质溶液,如葡萄糖盐水。
2.保持患儿的头部抬高:将患儿的头部稍微抬高,有利于防止呕吐物进入气道引发窒息。
可使用枕头或折叠毛巾来提升患儿的头部。
3.避免食物刺激:在患儿的消化道恢复之前,应避免给予刺激性食物,如油炸食品、辛辣食物等。
可以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
4.照顾口腔卫生:呕吐常会导致口腔异味和不适感。
可用淡盐水漱口,清洁口腔,帮助患儿保持口腔的清洁和舒适。
5.注意环境卫生:保持患儿周围的环境干净整洁,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预防交叉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呕吐严重或持续,患儿出现脱水、高热、昏迷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诊并告知医生详细的观察记录,以便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同时,家长需尽可能安抚和照顾患儿的情绪,提供适当的营养和关怀,以促进康复。
患儿恶心呕吐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有无与恶心、呕吐相关的疾病病史或诱发因素。
2、呕吐发生与持续的时间、频率、进食、药物、运动、情绪的关系及呕吐特点。
3、呕吐物的量、性状及气味。
4、恶心、呕吐对人体功能性健康形态的影响,主要为有无进食、进液及体重变化,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营养与代谢形态的改变。
对于儿童、病情危重和意识障碍患者,还应对那些可能导致误吸的危险因素如体位进行评估,密切观察面色、有无呛咳及呼吸道通畅情况。
5、诊断、治疗及护理经过,包括是否已作X线钡餐、胃镜、血糖、尿素氮等检查及其结果,已采取的措施及效果等。
【护理措施】
1、预防窒息的护理
(1)患儿呕吐时应立即松解患儿衣扣,予以侧卧位,迅速清除口、鼻腔呕吐物,严防呕吐物被吸入气管而引起窒息。
对严重呕吐者,床旁备吸痰器及抢救用物。
(2)呕吐后应清洗口腔,及时更换被污染衣物,使患儿舒适。
(3)记录呕吐的次数、量及性状,必要时留标本化验。
(4)采取正确的喂养方法。
2、体液不足和营养失调的护理
(1)呕吐患儿饮食宜清淡,忌油腻、酸、辣,以免刺激消化道致呕吐。
(2)对长期反复呕吐的患儿要保证营养与水分的供给。
(3)根据医嘱给予止吐药物及静脉补液,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4)严密观察呕吐情况,以了解病情的变化。
(5)健康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