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学》课程标准

《统计学》课程标准

《统计学》课程标准
《统计学》课程标准

《统计学》课程标准

1.课程描述

1.1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统计学

适应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工商企业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电子商务专业

学时标准:42

学分标准:2

1.2

,使学生

基础。

1.3

立足

知水平的发展,因此本课程要求打破纯粹讲述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实施项目教学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每个项目的学习都按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的教学。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统计学的有关专业知识,使学生有了信息搜集与分析的基础,能够分析当前的市场环境,了解当前企业存在的信息时代,并能尝试着设计合理的数据信息环境;并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在数据库的使用过程中培养效率和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积极严谨的求学态度;具有善于和同学、老师沟通和与企业工作人员共事的团队意识,能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并能具有应用能力、再学习的能力、创新能

力、职业岗位竞争能力、创业能力。

2.1知识目标

●了解统计在经济生活中产生的作业。

●理解统计指标与指数的关系和意义。

●熟练掌握抽样推断的原理和方法。

●掌握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原理。

●掌握统计预测的一般方法。

2.2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调查市场、阅读资料和利用资料的能力。

●熟悉把握对企业的经济数据分析的能力。

首先

过程中,

提高学生

可选用近三年出版的优秀高职高专教材或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应用案例可以不一样),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选用或编写的教材建议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1、教材应将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考证组织教材内容。要通过案例模仿、理实一体教学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价,引入必须的理论知识,增加实践实操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2、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数据库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3、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实用性,要将本学科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学生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4、教材中项目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4.3参考书目

(1)颜世廉、涂光华主编.新编统计学原理.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2)贾方忠主编.统计学原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3)徐建邦主编.统计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4)杨坚向.统计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4.4主讲教师要求

担任本课程教学的主讲教师需具备双师素质,熟练掌握营销管理理论知识,熟悉当前市场的环境和渠道发展现状,能结合企业的实际营销岗位的工作流程来进行授课,同时应具备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课堂组织能力。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一定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责任心。

5.

5.1

6.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注重校内教学模式和校外教学方法的应用。

2、积极开发和利用相关网络资源,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开发网络课程,实现网上答疑和进行网上学习测试。

3、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由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4、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为学生的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提供实训场所。

5、建立本专业开放式实训中心,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训、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考证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6、推荐学习资源

1).《统计学原理习题解答问题辨析》陈仁恩编著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

2).

3).

4).

5).

6).

7).

统计学总复习

《统计学》综合复习资料一、单选题 1.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是()。 A.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B.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C.统计设计.统计分组.统计预测 D.统计方法.统计分析.统计预测2.要研究某地区570家工业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A.每个工业企业 B.570家工业企业 C.570家工业企业每一件产品 D.570家工业企业全部工业产品3.为了解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对鞍钢、武钢、宝钢等特大型钢铁企业的产量进行调查,属于()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简单随机抽样调查 D.整群抽样调查 4.某商品销售量的前三个季度的季节指数分别为:112%,88%,90%,则第四个季度的季节指数为()。 A.102% B.110% C.98% D.100% 5.某厂2009年完成产值2千万,2010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2310万元,则计划完成程度为()。

A.105% B.5% C.115.5% D.15.5% 6.两个性质不同的指标相对比而形成的相对指标是()。 A.比较相对指标 B.结构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7.当相关系数接近于()时,说明两变量间线性相关程度是很低的。 A.1 B.0 C.0.5 D.-1 8.统计调查按其组织形式分类,可分为() A.普查和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 C.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D.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9.现有一数列:3,9,27,81,243,729,2187,反映其平均水平最好用()。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10.第一组工人的平均工龄为6年,第二组为8年,第三组为10年,第一组工人数占总数的30%,第二组占50%,则三组工人的平均工龄为()。 A.8年 11.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变异指标

《统计学》复习总结

《统计学》复习总结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与原理 1 统计的涵义(统计统计资料统计学) 统计学的性质与特点 统计工作的过程(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统计分组的概念统计分组的方法(单变量分组与组距分组) 2 统计数据的分类 定类数据定序数据定距数据定比数据 (品质数据)(数量数据) 3 统计指标的分类 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 (比例比率)(一般平均数序时平均数)(要求:掌握概念并会区分常用的统计指标的类型或举出各种类型指标的例子) 4 . 统计调查常用的几种方式 (统计报表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与重点调查五种) 统计调查问卷的设计(要求会进行具体的设计) 5 .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相应整理方法常用的统计图名称与示意图的画法) 按定类数据定序数据定距数据定比数据分类型总结 6. 数据特征的测度 集中趋势众数、中位数、均值(算术、调和、几何) (要求掌握计算方法、计算公式和适用场合) 离中趋势异众比率四分位差方差与标准差离散系数(适用的数据类型) 偏度和峰度(偏斜程度扁平程度) (要求了解概念及其作用) 7 . 时间序列的对比分析 序时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及公式 各种动态指标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 水平分析发展水平与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逐期累积)和平均增长量 速度分析发展速度(环比定基)增长速度(环比定基) 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二者关系) 增长1%的绝对值 (要求:重点掌握并能熟练运用) 8 . 用最小二乘法求直线趋势方程的方法 (了解参数估计公式、相关系数r 的计算公式及其意义)

9. 季节变动测定的两种方法 按月(季)平均法趋势剔除法 (了解以上两种方法) 10.指数的概念与分类 概念(广义与狭义) 分类(总指数个体指数数量指标指数质量指标指数综合指数平均数指数) 11 .加权综合指数加权平均指数 (要求:熟练掌握两种形式的数量指数与质量指数公式包括权数的选取及时期的确定原则)12 .指数体系的分析与运用 指数与指数体系 (一)总量变动的因素分析 加权综合指数体系分析(权数的确定原则相应公式) 加权平均指数体系分析(权数的确定原则相应公式) (能熟练运用指数体系进行总量变动的因素分析,包括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平均数变动的因素分析 平均数变动指数= 变量影响指数X 结构影响指数 (要求掌握相应的指数名称意义及计算公式) 第二部分复习题选 (一)题型 1 . 简答题 2. 填空题 3 . 计算题 4 . 综合分析题 (二)题选(见附页)

统计学(第五版)贾俊平 课后思考题和练习题答案(最终完整版)

统计学(第五版)贾俊平课后思考题和练习题答案(最终完整版) 整理by__kiss-ahuang 第一部分思考题 第一章思考题 1.1什么是统计学 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一门学科,它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来自各个领域的数据并从中得出结论。 1.2解释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描述统计;它研究的是数据收集,处理,汇总,图表描述,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它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 1.3统计学的类型和不同类型的特点 统计数据;按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分; (定性数据)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 (定性数据)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也是有类别的,但这些类别是有序的。 (定量数据)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统计数据;按统计数据都收集方法分; 观测数据:是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这类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得到的。 实验数据: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统计数据;按被描述的现象与实践的关系分; 截面数据:在相同或相似的时间点收集到的数据,也叫静态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按时间顺序收集到的,用于描述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也叫动态数据。 1.4解释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 答案同1.3 1.5举例说明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概念 对一千灯泡进行寿命测试,那么这千个灯泡就是总体,从中抽取一百个进行检测,这一百个灯泡的集合就是样本,这一千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参数,这一百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统计量,变量就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比如说灯泡的寿命。 1.6变量的分类 变量可以分为分类变量,顺序变量,数值型变量。 变量也可以分为随机变量和非随机变量。经验变量和理论变量。 1.7举例说明离散型变量和连续性变量 离散型变量,只能取有限个值,取值以整数位断开,比如“企业数” 连续型变量,取之连续不断,不能一一列举,比如“温度”。 1.8统计应用实例 人口普查,商场的名意调查等。 1.9统计应用的领域 经济分析和政府分析还有物理,生物等等各个领域。

《管理统计学》习题及标准答案

《管理统计学》作业集习题集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 *1-1 对50名职工的工资收入情况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单选)( 3 )(1)50名职工(2)50名职工的工资总额 (3)每一名职工(4)每一名职工的工资 *1-2 一个统计总体(单选)( 4 ) (1)只能有一个标志(2)只能有一个指标 (3)可以有多个标志(4)可以有多个指标 *1-3 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1分、80分和87分,这四个数字是(单选)( 4 ) (1)指标(2)标志(3)变量(4)标志值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调查与收集 *2-1 非全面调查包括(多项选择题)(12 4 ) (1)重点调查(2)抽样调查(3)快速普查 (4)典型调查(5)统计年报 *2-2 统计调查按搜集资料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多项选择题)( 12 3 ) (1)采访法(2)抽样调查法(3)直接观察法 (4)典型调查法(5)报告法 *2-3 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状况普查,要求在7月1日至7月5日全部调查完毕。则规定的这一时间是(单项选择题)(2) (1) 调查时间(2) 调查期限(3) 标准时间(4) 登记期限 *2-4 某城市拟对占全市储蓄额五分之四的几个大储蓄所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储蓄的一般情况,则这种调查方式是(单项选择题)(4) (1) 普查(2) 典型调查(3) 抽样调查(4) 重点调查 *2-5 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有(多项选择题)(23 4 ) (1)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既可用于经常性调查,也可用于一次性调查; (2)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中最科学的方法,因此它适用于完成任何调查任务; (3)在非全面调查中,抽样调查最重要,重点调查次之,典型调查最不重要; (4)如果典型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近似地估计总体的数值,则可以选择若干中等的典型单位进行调查; (5)普查是取得全面统计资料的主要调查方法。 *2-6 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单项选择题)( 2 ) (1)工人年龄(2)工人性别(3)工人体重(4)工人工资 *2-7 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多项选择题)(3) (1)性别(2)工种(3)工资(4)民族(5)年龄 *2-8 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多项选择题)(13 4 ) (1)劳动生产率(2)废品量(3)单位产品成本 (1)资金利润率(5)上缴税利额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 *3-1 区分下列几组基本概念: (1)频数和频率;

生物统计学考试题及答案

生物统计学考试题及答案

重庆西南大学 2012 至 2013 学年度第 2 期 生物统计学 试题(A ) 试题使用对象: 2011 级 专 业(本科) 命题人: 考试用时 120 分钟 答题方式采用: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1、正确无效假设的错误为统计假设测验的第一类错误。( ) 2、标准差为5,B 群体的标准差为12,B 群体的变异一定大于A 群体。( ) 3、一差异”是指仅允许处理不同,其它非处理因素都应保持不变。( ) 4、30位学生中有男生16位、女生14位,可推断该班男女生比例符合1∶1(已 知84.321,05.0=χ)。 ( ) 5、固定模型中所得的结论仅在于推断关于特定的处理,而随机模型中试验结论则将用于推断处理的总体。( ) 6、率百分数资料进行方差分析前,应该对资料数据作反正弦转换。( ) 7、比较前,应该先作F 测验。 ( ) 8、验中,测验统计假设H 00:μμ≥ ,对H A :μμ<0 时,显著水平为5%,则测验的αu 值为1.96( ) 9、行回归系数假设测验后,若接受H o :β=0,则表明X 、Y 两变数无相关关系。( ) 10、株高的平均数和标准差为30150±=±s y (厘米),果穗长的平均数和标准差为s y ±1030±=(厘米),可认为该玉米的株高性状比果穗性状变异大。 ( )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 1分别从总体方差为4和12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4的样本,样本平均数分别为3和2,在95%置信度下总体平均数差数的置信区间为( )。

A 、[-9.32,11.32] B 、[-4.16,6.16] C 、[-1.58,3.58] D 、都不是 2、态分布不具有下列哪种特征( )。 A 、左右对称 B 、单峰分布 C 、中间高、两头低 D 、概率处处相等 3、一个单因素6个水平、3次重复的完全随机设计进行方差分析,若按最小显著差数法进行多重比较,比较所用的标准误及计算最小显著差数时查表的自由度分别为( )。 A 、 2MSe/6 , 3 B 、 MSe/6 , 3 C 、 2MSe/3 , 12 D 、 MSe/3 , 12 4、已知),N(~x 2σμ,则x 在区间]96.1,[σμ+-∞的概率为( )。 A 、0.025 B 、0.975 C 、0.95 D 、0.05 5、 方差分析时,进行数据转换的目的是( )。 A. 误差方差同质 B. 处理效应与环境效应线性可加 C. 误差方差具有正态性 D. A 、B 、C 都对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 1、方差分析有哪些步骤? 2、统计假设是?统计假设分类及含义? 3、卡方检验主要用于哪些方面? 4、显著性检验的基本步骤? 5、平均数有哪些?各用于什么情况? 四、计算题;(共4题、50分) 1、进行大豆等位酶Aph 的电泳分析,193份野生大豆、223份栽培大豆等位基因型的次数列于下表。试分析大豆Aph 等位酶的等位基因型频率是否因物种而不同。( 99 .52 05.0,2=χ, 81 .7205.0,3=χ)(10分) 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Aph 等位酶的等位基因型次数分布 物 种 等位基因型 1 2 3 野生大豆 29 68 96

统计学总复习

《统计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1.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是()。 A.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B .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C.统计设计.统计分组.统计预测 D .统计方法.统计分析.统计预测 2.要研究某地区570 家工业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A.每个工业企业 B .570 家工业企业 C.570家工业企业每一件产品 D .570 家工业企业全部工业产品 3.为了解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对鞍钢、武钢、宝钢等特大型钢铁企业的产量进 行调查,属于() A.重点调查 B .典型调查 C .简单随机抽样调查 D .整群抽样调查4.某商品销售量的前三个季度的季节指数分别为:112%,88%,90%,则第四个季度的季节指数为()。 A.102% B .110% C .98% D .100% 5.某厂2009 年完成产值 2 千万,2010 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2310 万元,则计划完成程度为()。 A.105% B .5% C .115.5% D .15.5% 6.两个性质不同的指标相对比而形成的相对指标是()。 A.比较相对指标 B .结构相对指标 C .比例相对指标 D .强度相对指标7.当相关系数接近于()时,说明两变量间线性相关程度是很低的。 A.1 B.0 C.0.5 D .-1 8.统计调查按其组织形式分类,可分为() A.普查和典型调查 B .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 C.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D .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9.现有一数列:3,9,27,81,243,729,2187,反映其平均水平最好用()。 A.算术平均数 B .调和平均数 C .几何平均数 D .众数10.第一组工人的平均工龄为 6 年,第二组为8 年,第三组为10 年,第一组工人数占总数的30%,第二组占50%,则三组工人的平均工龄为()。 A.8 年 B.7.55 年 C.32.5 年 D.7.8 年11.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011265674.html, 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思考 作者:丁兴烁 来源:《中国市场》2013年第37期 [摘要]应用统计学培养的应该是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人。加强案例引导教学方法在应用统计学教学中应用,以实际需要组织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后作业;应用统计学必须采取多样的无纸化考试考核形式,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 [关键词]应用统计学;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C8-4;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7-0144-02 1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目的 应用统计学教学目的,实际上要解决的是“培养具有什么技能的人”的问题。一是“实用型”。即要求学生能够立即顶岗,能够立即在企业进行工作,其角色就是一个数据处理员或市场调查员。二是“发展型”。即要求一个毕业学生在取得一定的工作年限和工作经验后,具有负责更高层次数据搜集、处理和分析方案策划能力。其角色已不再是一个仅仅完成个人任务的数据调查处理员,而已转变成为完成更高层次的数据调查处理主管或经理。我们将应用统计学教学目的确定为:①初级目标:培养企业所需的数据调查处理方面的“实用型”初级人才;②高级目标:培养企业所需的数据处理方面的“发展型”高级人才。 2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方法和内容 21案例引导教学法在应用统计学教学中应用 传统的案例教学方法是由理论到案例的过程,讲解理论知识,举出案例,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案例内容,容易导致老师讲课单调、枯燥,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案例引导教学法是由案例到理论的过程。先提出案例,再讲解理论,进行案例分析。首先,老师设计好的应用统计学讲解的理论知识问题并提出,引起学生的思考;其次,老师给出精心准备的与所要讲解的应用统计学理论知识紧密相联的案例,供学生思考,不提醒,不分析,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下一步;再次,老师详细讲解理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得出准确结论;最后,老师组织对上述案例进行讨论、辨析。 22注重实际应用安排应用统计学教学内容 应用统计学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安排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实际需要,充分强调实际应用效果。应用统计学教学内容存在三个重点: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传统的应用统计学的教学是从理论体系角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统计分析是重点中的重点,占用比较多的教学时间,结果许多学生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一样也没有学会,实际应用效果不

管理统计学不定项选择练习题

《管理统计学》不定项选择练习题 一、综合 1、统计的含义包括()。ACD A.统计资料 B.统计指标 C.统计工作 D.统计学 E.统计调查 2、统计研究运用各种专门的法,包括()。ABCDE A.大量观察法 B.统计分组法 C.综合指标法 D.统计模型法 E.统计推断法 3、全国第5次人口普查中()。BCE A.全国人口数是统计总体? B.总体单位是每一个人 C.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 D.人口性别比是总体的品质标志 E.人的年龄是变量 4、下列各项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有()。ACD A.基本建设投资额 B.岛屿个数 C.国民生产总值中3次产业比例 D.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 E.就业人口数 5、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AC A.国民生产总值 B.人口密度 C.全国人口数 D.投资效果系数 E.工程成本降低率 6、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BE A.工资 B. 所有制 C.旷课次数 D.耕地面积 E.产品质量 7、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统计指标?()ACDE A.我国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 B.某同学该学期平均成绩 C.某地区出生人口总数 D.某企业全部工人生产某种产品的人均产量 E.某市工业劳动生产率 8、统计指标的表现形式有()。BCE A.比重指标 B.总量指标 C.相对指标 D.人均指标 E.平均指标 9、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ABCD A.没有总体单位也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也不能离开总体而存在 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 C.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 D.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E.指标和标志都能用数值表示 10、统计系统的功能或统计的职能有()。ABCD A.收集信息职能 B.提供咨询职能 C.实施监督职能 D.支持决策职能 E.组织协调职能

生物统计学

生物统计学

————————————————————————————————作者: ————————————————————————————————日期:

第七章回归分析 第一节回归和相关的概念 方差分析检验一个或多个因子对某一生物变量是否有影响,只涉及一种变量。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的统计分析需要回归分析来解决。在自然界,两个或多个变量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现象很常见。 变量间的关系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因果关系,即一个变量的变化受另一个变量或几个变量的制约,如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受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的影响,子女的身高是受着父母身高的影响;另一种是平行关系,即两个以上变量之间共同受到另外因素的影响,如人的身高与体重之间的关系,兄弟身高之间的关系等都属于平行关系。 设有两个随机变量X和Y,如果变量X的每一个可能的值,都有随机变量Y的一个分布相对应,则称随机变量Y对变量X存在回归(Regression)。 X也是随机变量时,X和Y相互存在回归关系,这两个随机变量间就存在相关(Correlation)关系。在实际应用中,并不严格区分相关和回归。 在回归和相关分析中,必然注意下面一些问题,以避免统计方法的误用。 (1)变量间是否存在相关以及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什么相关等问题,都必须由各具体学科本身来决定。回归和相关只能作为一种统计分析手段,帮助认识和解释事物的客观规律,决不能把风马牛不相及的资料凑到一起进行分析; (2)由于自然界各种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一个变量的变化通常会受到许多其他变量的影响,因此,在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要求其余变量尽量保持在同一水平,否则,回归和相关分析就可能会导致不可靠甚至完全虚假的结果。例如人的身高和胸围之间的关系,如果体重固定,身高越高的人,胸围一定较小,当体重在变化时,其结果就会相反; (3)在进行回归与相关分析时,两个变量成对观测值应尽可能多一些,这样可提高分析的准确性,一般至少有5对以上的观测值。同时变量x的取值范围要尽可能大一些,这样才容易发现两个变量间的回归关系; (4)回归与相关分析一般是在变量一定取值区间内对两个变量间的关系进行描述,超出这个区间,变量间的关系类型可能会发生改变,所以回归预测必须限制自变量Y的取值区间,外推要谨慎,否则会得出错误的结果。 第二节一元线性回归 研究两个随机变量的关系时首先要收集成对数据。 7.1研究土壤中NaCl的含量对植物单位叶面积物质干重的影响时,收集到如下成对数据。问二者的回归关系如何? NaCl的含量0.00.8 1.6 2.4 3.2 4.0 4.8 单位叶面积干重80 90 95 1 根据数据作散点图,分析:1. X与Y的关系密切否?2.线性还是曲线关系?3. 有无偏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1)

2015秋季学期《统计学原理》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1. 某厂4月份产量与1月份产量相比增长了10%,若已知4月份产量为1000,那么1月份的产量为(A )。 A.909.09 B.976.45 C.968.73 D.1032.28 2.以下各项属于品质标志的有(B )。 A.工龄 B.健康状况 C.工资水平 D.劳动时间利用率 3.连续变量( C)。 A.表现形式为整数 B.取值可一一列举 C.取值连续不断,不能一一列举 D.一般都四舍五入取整数 4.了解某公司职工文化程度情况,总体单位是( B)。 A.该公司全体职工 B.该公司每一位职工 C.该公司全体职工文化程度 D.该公司每一位职工文化程度 5.在某市工业设备普查中,调查单位是(D )。 A. 该市每一家工业企业 B. 该市全部工业设备 C. 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D. 某公司新推出了一种饮料产品,欲了解该产品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公司派人到各商 场、超市随机调查了200 名顾客。该公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C )。 A. 直接观察法 B. 报告法 C. 访问调查法 D.很难判断 7.企业要对流水生产线上的产品质量实行严格把关,那么,在质量检验时最合适采用的调 查组织方式是( D)。 A. 普查 B. 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 抽样调查 8. 统计资料按数量标志分组后,处于每组两端的数值叫(C )。 A. 组距

C. 组限 D. 组中值 9.统计分组的核心问题是(A )。 A.选择分组的标志 B.划分各组界限 C.区分事物的性质 D.对分组资料再分组 10. 在分组的情况下,总体平均指标数值的大小(C )。 A. 只受各组变量值水平的影响,与各组单位数无关 B. 只受各组单位数的影响,与各组变量值水平无关 C. 既受各组变量值水平的影响,又与各组次数有关 D. 既不受各组变量值水平的影响,也部受各组次数的影响 11. 在组距数列中,用组中值作为计算算术平均数直接依据的假定条件是(D )。 A. 各组次数必须相等 B. 各组必须是闭口组 C. 总体各单位变量值水平相等 D. 总体各单位变量值水平在各组内呈均匀分布 12. 标志变异指标反映了总体各单位变量值分布的(B )。 A. 集中趋势 B. 离散趋势 C. 变动趋势 D. 长期趋势 13. 抽样误差( D)。 A.既可以避免,也可以控制 B. 既不可以避免,也不可以控制 C. 可以避免, 但不可以控制 D. 不能避免, 但可以控制 14. 抽样平均误差反映了样本估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C )。 A. 实际误差 B. 可能误差范围 C. 平均差异程度 D. 实际误差的绝对值 15.凡是用来反映现象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数被称为( C)。 A. 增(减)量 B. 增加速度 C. 广义指数 D. 狭义指数 16.用来反映个别事物数量对比的相对数称为( C)。 A. 总指数 B. 类指数 C. 个体指数 D. 平均指数 17.在综合指数的变形中,加权算术平均指数所用权数是(D )。

统计学思考题

1.1请举出统计应用的几个例子: 1.用统计识别作者:对于存在争议的论文,通过统计量推出作者 2.用统计量得到一个重要发现:在不同海域鳗鱼脊椎骨数量变化不大,推断所有各个不同海域内的鳗鱼是由海洋中某公共场所繁殖的 3.挑战者航天飞机失事预测 1.2请举出应用统计的几个领域: 1.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应用 2.在产品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3.在市场研究中的应用 4.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 5.在经济预测中的应用 1.3你怎么理解统计的研究内容: 1.统计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统计对象、统计方法和统计规律。 2 .统计对象就是统计研究的课题,称谓统计总体。 3.统计研究方法主要有大量观察法、数量分析法、抽样推断法、实验法等。 4.统计规律就是通过大量观察和综合分析所揭示的用数量指标反映的客观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 1.4举例说明分类变量、顺序变量和数值变量: 1.分类变量:表现为不同类别的变量称为分类变量,如“性别”表现为“男”或“女”,“企业所属的行业”表现为“制造业”、“零售业”、“旅游业”等,“学生所在的学院”可能是“商学院”、“法学院”等 2.顺序变量:如果类别有一定的顺序,这样的分类变量称为顺序变量,如考试成绩按等级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分为赞成、中立、反对。这里的“考试成绩等级”、“态度”等就是顺序变量。 3.数值变量:可以用数字记录其观察结果,这样的变量称为数值变量,如“企业销售额”、“生活费支出”、“掷一枚骰子出现的点数”。 1.5获得数据的概率抽样方法有哪些? (1)简单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是指在特定总体的所有单位中直接抽取n个组成样本。它最直观地体现了抽样的基本原理,是最基本的概率抽样。(2)系统抽样 ,系统抽样也称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是按一定的间隔距离抽取样本的方法。

统计学练习题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statistics”可以表示统计学 B.“statistics”可以表示统计数据 C.“statistics”可以表示统计资料 D.“statistics”可以表示统计检验 2.在下列叙述中,关于推断统计的描述是()。 A.一个饼图描述了某医院治疗的癌症类型,其中2%是肾癌,19%是乳腺癌 B.从一个果园中抽取36个橘子的样本,用该样本的平均重量估计果园中橘子的平均重量 C.一个大型城市在元月份的平均汽油价格 D.反映大学生统计学成绩的条形图 3.连续变量()。 A.表现形式为整数 B.取值可一一列举 C.取值连续不断,不能一一列举 D.一般都四舍五入取整数 4.某大学的一位研究人员希望估计该大学一年级新生在教科书上的花费,为此,他观察了200名新生在教科书上的花费,发现他们每个学期平均在教科书上的花费是250元。在研究中,该研究人员感兴趣的变量是()。 A.该大学一年级新生的教科书费用 B.该大学的学生数 C.该大学一年级新生的教科书数量 D.大学生的生活成本 5.根据样本计算的用于描述总体特征的度量工具(如均值)被称为()。 A.参数 B.总体 C.样本 D.统计量 6.为了估计全国高中生的平均身高,从20个城市选取了100所中学进行调查。在该研究中,样本是()。 A.100所中学 B.20个城市 C.全国的高中生 D.100所中学的高中生 7.以一个企业作为总体,下列属于质量统计指标的是()。 A.商品销售额 B.产品合格率 C.商品库存量 D.产品产量 8.在某市工业设备普查中,调查单位是()。 A. 该市每一家工业企业 B. 该市全部工业设备 C. 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D. 该市全部工业企业中的每一台工业生产设备 9.某公司新推出了一种饮料产品,欲了解该产品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公司派人到各商

大学统计学简答题复习及答案

习题一总论 1?简述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含义及其关系。 统计总体(简称总体)是指统计所研究的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集合体。总体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是组成总体的基本单位,简称个体。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所指的具体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研究的目的不同而变化的。总体可以变为总体单位,总体单位可以变为总体。 2 ?什么是指标和标志?指标与标志的关系如何? 指标即统计指标,指反映统计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标志指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指标与标志的区别:①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②所有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而标志中的数量标志能用数值表示,品质标志却通常不能用数值表示。指标与标志的联系:①指标是对总体中各单位标志表现进行综合的结果,有许多统计指标其数值是由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品质标志本身虽无数值,但许多指标却是按品质标志分组计算出来的。②指标和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由于研究目的的变化,原来的总体变成总体单位,则相对应的统计指标就变成数量标志;反之,则相对应的数量标志就变成了统计指标。 习题二统计调查 1.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应包括:①确定调查目的;②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③确定调查内容,拟订调查表;④ 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⑤确定调查的组织和实施计划。 2.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有何区别? 调查对象是指根据调查目的确定的需要进行调查研究的现象总体,它是由性质相同的许多个别单位组成的。调查单位是指调查对象中所要调查的具体单位,它是进行登记的标志的承担者;报告单位也叫填报单位,它是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它与调查单位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3?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的区别是什么? 主要区别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典型单位和重点单位性质不同。典型调查强调被选单位在同类社会经济现象中所具有的代表性、典型性,是有 意识地选取的;而重点调查则强调被选单位某标志值在总体标志值总和中所占的比重较大,是客观存在的。 ②侧重点不同。典型调查的主要目的是认识事物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调查深入细致,同时也注重定性调查; 而重点调查的目的主要是掌握总体的数量状况,着眼于普遍情况,注重量的调查。

统计学总复习(详细)

《统计学原理》总复习 2011年6月制作人:暨南大学统计学系 王艳丽 1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统计调查 第三章 统计整理 第四章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第五章 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 第六章 抽样调查和参数估计 第七章 假设检验 第八章 相关与回归 第九章 时间数列分析与预测 第十章 统计指数 第十一章 统计分析和统计新闻写作(不考) 制作人:暨南大学统计学系 王艳丽 2

第一章 绪论 £统计的含义 £统计学的概念与研究对象 £数据的类型 £统计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制作人:暨南大学统计学系 王艳丽 3

制作人:暨南大学统计学系 王艳丽 4 £统计的三种含义 ? 1.统计工作:是指搜集、整理、分析和显示统计数据的活动。 ? 2.统计资料:是指统计活动的结果,即统计数据。 ? 3.统计学:是一门关于搜集、整理、分析、解释统计数据的方法 论科学和艺术。 £统计的特点: ? 数量性 ? 具体性 ? 综合性 £统计的作用 ? 统计是认识世界的有力武器 ? 统计是治国和管理的重要手段 ? 统计是科学研究 的有效工具 £统计的研究对象:客观现象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 变化 第一章 绪论

统计学和统计数据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统计工作的规律性 £统计学的分类: ?从统计学方法构成方面分类:1、描述统计学;2、推 断统计学。 ?从统计方法研究和统计方法的应用角度来看:1、理论 统计学;2、应用统计学。 £数据的类型 ?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 ?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 ?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 制作人:暨南大学统计学系 王艳丽 5

统计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1、统计总体、总体单位、样本、样本容量 ?二者的关系:没有总体单位,总体就不存在;没有总 体,也就无法确定总体单位。 ?总体的特点:同质性、差异性、大量性 £2、标志与指标、变量、变量值 ?标志;描述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统计指标:描述总体数量特征的名称 l数量指标:是指反映事物的规模或总量的指标。 l质量指标:是指反映事物的性质、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指标。 l两者的关系:指标数值由数量标志汇总而来,两者随总体单位 的相互转化而转化。但两者说明的对象不同,表现形式也不 同。 ?变量: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名称,包括可变标志和指 标 ?变量值:变量的取值,称变量值。 制作人:暨南大学统计学系 王艳丽 6

《统计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摘要】《统计学》作为财经院校各财经专业的必修基础课,是一门数据分析实用性很强的工具学科。根据《统计学》课程的实际教学实践思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统计学》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尝试,为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实践财经专业 随着大数据时代对于数据分析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有效挖掘有用信息并进行数据分析已逐渐引起国内外政府机构及学者的极大关注,国际上关于大数据科学研究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统计学作为一门数据分析学科,主要通过收集整理研究对象的数据,进行建立统计模型、量化分析、总结和预测,探讨研究对象的数量规律及其特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统计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和重视,具有统计学基础的人才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由于统计学涉及的理论内容、公式和抽象概念比较多,通常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学生普遍认为《统计学》是一门比较难以掌握和学习的课程。结合自己对财经类专业学生讲授《统计学》课程的实际教学实践,在分析目前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提高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探索适合金融工程、工商管理、会计学等财经类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及考核办法,如何解决统计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专业数据分析人才谈一下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一、《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统计学教学仍然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传输的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的背景下,虽然多数教师坚持黑板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但是有些教师将多媒体教学完全取代黑板板书,使得课堂教学内容容量过大,讲授速度过快,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统计学内容在重点部分常常涉及较多公式和概率统计定理,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使得讲课速度过快,造成学生无法跟上教师思路不能理解具体内容,仅仅会记忆理解,熟练地套用计算公式,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只注重应用表面,缺乏理论深度 财经院校《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仍然是以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入手,简单介绍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指标、时间数列、指数、相关回归、统计推断等内容。对于教学中涉及到的基本数学定理、数学公式推理以及前后知识在数学上的联系缺乏讲解,使学生不能理解到所学知识的本质,仅仅会依葫芦画瓢地应用,导致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时方法单一、创新不足。有些财经专业的学生培养方案更是将统计学与概率统计同一学期开设,使得统计学课程的内容缺乏概率统计中的大数定律、中心极限定理等假设检验的基本知识,造成学生无法理解所学内容。 3、教师队伍知识结构不合理 讲授统计学的教师队伍近几年虽然有了很大的变化,但还有一部分统计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够理想,数学和计算机知识水平与客观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仍需要继续改进和提高。财经类院校讲授统计学课程的教师主要以经济统计、数量经济学等财经类出身教师为主,缺乏数学专业科班教师,使得课程内容的设计仅注重应用,缺乏相应的数学理论作为支撑,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 4、统计软件与统计案例缺乏有效结合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学会用统计软件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和分析能力已成为每个学生必经的阶段,计算机软件在统计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现实中,虽然统计学的课堂教学中也注重统计方法的应用,但是由于统计学知识繁杂、课时安排普遍过少、开课班级过多等原因,导致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的训练过少。尤其是财经类非统计

管理统计学不定项选择练习题

综合 1、统计的含义包括()。ACD A.统计资料 B.统计指标 C.统计工作 D.统计学 E.统计调查 2、统计研究运用各种专门的方法,包括()。ABCDE A.大量观察法 B.统计分组法 C.综合指标法 D.统计模型法 E.统计推断法 3、全国第5次人口普查中()。BCE A.全国人口数是统计总体? B.总体单位是每一个人 C.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 D.人口性别比是总体的品质标志 E.人的年龄是变量 4、下列各项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有()。ACD A.基本建设投资额 B.岛屿个数 C.国民生产总值中3次产业比例 D.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 E.就业人口数 5、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AC A.国民生产总值 B.人口密度 C.全国人口数 D.投资效果系数 E.工程成本降低率 6、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BE A.工资 B. 所有制 C.旷课次数 D.耕地面积 E.产品质量 7、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统计指标?()ACDE A.我国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 B.某同学该学期平均成绩 C.某地区出生人口总数 D.某企业全部工人生产某种产品的人均产量 E.某市工业劳动生产率 8、统计指标的表现形式有()。BCE A.比重指标 B.总量指标 C.相对指标 D.人均指标 E.平均指标 9、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ABCD A.没有总体单位也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也不能离开总体而存在 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 C.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

D.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E.指标和标志都能用数值表示 10、国家统计系统的功能或统计的职能有()。ABCD A.收集信息职能 B.提供咨询职能 C.实施监督职能 D.支持决策职能 E.组织协调职能 11、当人们谈及什么是统计时,通常可以理解为()ACD A.统计工作 B.统计整理 C.统计资料 D.统计学 E.统计学科 12、调查得到的经过整理具有信息价值的统计资料包括()ABDE A.统计数据 B.统计图标 C.统计软件 D.统计年鉴 E.统计报告 13、以下关于统计学的描述,正确的有()ACD A.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论科学 B.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实质性科学 C.统计学的研究目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 D.统计学提供了探索数据内在规律的一套方法 E.统计学提供了探索数据内在规律的一套软件 14、统计数据按其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分为()ABC A.分类数据 B.顺序数据 C.数值型数据 D.截面数据 E.扇面数据 15、统计数据按其收集方法不同,可以分为()AB A.观测数据 B.实验数据 C.时序数据 D.混合数据 E.顺序数据 16、统计数据按被描述的对象和时间的关系不同分为()ABD A.截面数据 B.时间序列数据 C.观测数据 D.混合数据 E.扇面数据 17、从统计方法的构成看,统计学可以分为()AD A.描述统计学 B.理论统计学 C.应用统计学 D.推断统计学 E.管理统计学 18、如果要研究某市987家外资企业的基本情况,下列属于统计指标的有()ABD A.所有外资企业的职工平均工资 B.所有外资企业的平均利润 C.甲企业的固定资产原值 D.所有外资企业平均职工人数 E.部分外资企业平均职工人数 统计数据的收集 1、普查是一种()。BCD A.非全面调查 B.专门调查 C.全面调查 D.一次性调查 E.经常性调查 2、某地对集市贸易个体户的偷漏税情况进行调查,1月5日抽选5%样本检查,5月1日抽选10%样本检查,这种调查是()。ABC

2018统计学-18总复习资料

《统计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是()。 A.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B.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C.统计设计.统计分组.统计预测D.统计方法.统计分析.统计预测 2.要研究某地区570家工业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A.每个工业企业 B.570家工业企业 C.570家工业企业每一件产品 D.570家工业企业全部工业产品 3.为了解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对鞍钢、武钢、宝钢等特大型钢铁企业的产量进行调查,属于 ()。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简单随机抽样调查 D.整群抽样调查 4.某商品销售量的前三个季度的季节指数分别为:112%,88%,90%,则第四个季度的季节指数为()。 A.102% B.110% C.98% D.100% 5.某厂2009年完成产值2千万,2010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2310万元,则计划完成程度为()。 A.105% B.5% C.115.5% D.15.5% 6.统计调查按其组织形式分类,可分为()。 A.普查和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 C.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D.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7.现有一数列:3,9,27,81,243,729,2187,反映其平均水平最好用()。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8.第一组工人的平均工龄为6年,第二组为8年,第三组为10年,第一组工人数占总数的30%,第二组占50%,则三组工人的平均工龄为()。 A.8年 B.7.55年 C.32.5年 D.7.8年 9.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变异指标 10.某商品价格比原先降低5%,销售量增长了5%,则销售额()。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无法确定

统计学复习资料分析

《统计学》 第一章 一、填空题 1、统计是、和的统一体,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 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和。 3、统计工作可划分为、、和四个阶段。 4、随着的改变,总体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标志是说明,指标是说明。 6、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的具体数值称为。 7、变量按分,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职工人数、企业数属于变量; 变量按分,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8、社会经济统计具有、、、等特点。 9、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和两个基本部分。 10、统计标志按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分为和;按在各个单位上的具体表 现是否相同分为和。 11、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标志,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指标。 12、数量指标用表示,质量指标用或平均数表示。 13、在统计中,把可变的和统称为变量。 14、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变更,原来的变成,那么原来的指标 就相应地变成标志,两者变动方向相同。 二、是非题 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4、一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5、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6、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是统计指标值。 7、统计资料就是统计调查中获得的各种数据。 8、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 9、质量指标是反映工作质量等内容的,所以一般不能用数值来表示。 10、总体和总体单位可能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而相互转化。 11、女性是品质标志。 12、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指标都是数量指标,以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的指标都是质量指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