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名人 百岁老人叶曼)
- 格式:wps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2
大师叶曼103岁往生十年前就知道能活到103岁【前言】据凤凰佛教消息,著名国学大师叶曼先生(1914——2017)于美国当地时间2月15日上午10点(北京时间16日凌晨2点)在洛杉矶家中辞世。
叶曼居士辞世时安详自在,身前诸事悉皆安排妥当。
叶曼先生生前曾跟随南怀瑾先生学佛,吃素长达95年。
她曾在十年前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就说自己可以活到103岁,结果真的在103岁的时候安详往生!叶曼居士,原名刘世纶,1914年生,祖籍湖南,北大毕业,旅居美国洛杉矶,曾任辅仁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幼承庭训,六岁以左传开蒙,1935年被时任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之先生特别录取,就读北大法学院经济系。
中年为明了生死而学佛,先后师侍南怀瑾先生、陈健民上师并在八十年代出席世界佛教大会时,与中国佛教协会原赵朴初会长相遇并成为好友。
叶曼先生是当今世界少数将儒、道、佛融汇贯通的国学大师,著有《叶曼拈花》、《世间情》、《叶曼讲心经》、《春到南天》、《叶曼讲金刚经》、《叶曼随笔》及大量传统文化讲学集锦。
“人生犹如演戏,即使我是跑龙套的,也要跑好。
”这是叶老的一句话。
这句话背后则是90多岁高龄的她还在做着很多事情,在为自己很多未了的心愿奔走。
比如要让文贤书院在祖国落地生根、比如要继续筹集资金为贫困地区捐献希望小学等等。
叶老说有大师预言自己能活到103岁,她希望自己能把预言中的后十年过好,努力工作成就心愿。
【凤凰卫视叶曼访谈,视频38分钟,建议wifi】我们分享叶老的人生经历、求佛经历,给我们的启发是:人只能自己去努力寻找自己生命的答案,否则无论是国学也好还是佛法也罢,再好的东西如果它是它,我是我,那么也与我们无干,与人生无用。
一位于北京房山的云居寺,被很多人誉为北京的敦煌。
来此佛门圣地的游客们不计其数,当他们为这里独特的石经文化感叹的时候,却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历史与一位老人有着深刻的渊源。
2006年11月北京机场,一位93岁高龄的老人出现在迎接她的人们面前。
世界上在世最长寿的人是谁大家都知道个人的寿命长短各不同,那你知道世界上最长寿的人是谁吗?想知道此人保持长寿的秘诀吗?下面就让小编来告诉你!李清云(1677-1933年),在世256年岁,是清末民国初年的中医中药学者,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长寿老人。
我们经常看到电视上经常有说有人活了120多、160多岁,其实并没什么,李清云先生活了256岁,而他是一位素食主义者。
在他100岁时(1777年)曾因在中医中药方面的杰出成就,而获政府的特别奖励。
在他200的时候,仍常去大学讲学。
这期间他曾接受过许多西方学者的来访。
李清云一生娶过24个妻子,子孙满堂。
他认为自己健康长寿的原因有三:一是长期素食;二是内心保持平静、开朗;三是常年将枸杞煮水当茶饮。
李清云(1677年—1933),原名周亮,后改名叫王尧峰,籍贯阳澄湖,有说是苏州城附近的人,又有说是木渎附近的,后经一个名叫王伯伯的史学家鉴定,确定其是香溢澜桥附近的,当时经营一家面馆,在当地小有名气。
约在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前单身一人来到开县陈家场上。
他在世活了256岁,是清末的中医中药学者,是一位超级老寿星,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
在他100岁时(1777年)曾获政府的特别奖励,在他200岁的时候,仍常去大学讲学。
长寿秘诀认为自己健康长寿的原因有三:一是长期素食;二是内心保持平静、开朗;三是常年将荷叶、决明子、罗汉果、枸杞等煮水后泡花枝茶饮用。
“保持人体三通,血通、尿通、便通”这就是李清云留给后人长寿的秘诀指引。
他始终认为保持一个平静安宁的心态和“三通”是长寿所必须的。
他的饮食主要以米饭和少量的葡萄酒为主。
茶的养生及药用已载入《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本草纲目》记载决明子具有降血脂、明目的功效;荷叶具有消炎、利尿的功效;罗汉果具有润肠通便、清咽润肺的功效。
媒体记载《万州日报》曾载“开县二百五十六岁老人李清云”,一时轰动全川。
1986年《气功》杂志第六期又刊载开县籍人刘成勋所写“忆二百五十六岁的长寿老人李庆远”(即李清云)的文章。
95岁老人的佛学人生叶曼访谈录中国第一女国学大师叶曼居士主持人:各位搜狐的网友下午好。
这里是搜狐文化客厅的访谈间。
今天我们的访谈嘉宾是我们访谈史上最高龄的一位。
她精通儒释道三家,可以说是佛学领域研究精进的一位大德,同时她也教化大众,她就是坐在我身边的叶曼居士。
叶老欢迎您。
您今年95岁高龄了,是什么原因让您这么高寿?我不能相信坐在我身边的是一位90多岁高龄的老人。
叶曼:还好,科学这样进步,将来你们都会这样健康长寿。
主持人:您差不多历经一个世纪,前面的几十年光阴刚好碰上中国最荒乱的年代,战争频仍,民不聊生。
但是对于我们后辈而言,只能在历史书的描述中才能知道。
很想知道您的少年时代在记忆中是怎么样的?叶曼:我们那时候家里三代、四代同堂,主要是以我的祖母为中心。
有时候她的一个眼神我们都害怕得不得了。
父亲非常孝顺,母亲做媳妇的更可怜了。
在那个时代,内内外外都不是我们能够控制的。
我的家里,我兄弟姊妹很多,我母亲唯一要照顾的就是我的祖母。
孩子们都住在后厢房,一人一个奶妈,一个人一个看妈,所以看到母亲、看到父亲一眼都不容易。
我母亲父亲主要是招呼祖母。
甚至他们吃饭都分好几拨,祖母头一个吃,祖母喜欢的孙儿陪着她吃。
我母亲站在旁边照顾,这样的规矩。
家里面奴仆成群,但我们并不觉得怎么快乐。
因为觉得能够靠在妈妈的怀里,这是天下最快活的事了。
在外面整天听这个军阀打进来了,那个军阀又打进来,把这个军阀赶走了,所以我小时候就是听到军阀军阀,一个接一个的。
而这些军阀很不讲规矩。
比如说你们这些漂亮小姐们,在外面不知怎么回事很可能就被抢走了。
所以那时候的军阀,比如说张宗昌,自己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军队,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姨太太,这就是那时候的外面的大环境。
比起来,我们现在真是文明多了。
可是那时候价钱非常便宜,一块银元,一开始是袁世凯的圆头,后来是孙中山的圆头。
一块钱买一百个鸡蛋,一个工人有时候一个月三块钱。
我们孩子拿到一个铜板,就可以买很多东西。
【关键字】意见叶曼居士讲《老子》第五章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诸位知道,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老子很喜欢逆向思考问题,比如说大家都觉得仁是很好的品德,他却认为真正的高贵品质是不仁。
是不是他用这种唱反调的行为来引起人们的兴趣呢?不是的,在老子的哲学体系中,这是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他努力打破我们的普遍性思维,带给人们新的视角。
比如说我们都崇尚有所作为,老子却说无为的境界比有为高;我们都崇尚仁,老子就说不仁的境界比仁高。
怎么理解呢?因为世间本来没有善和不善之分,这些都是后来人为的区别。
世间本来也没有仁,你刻意去做仁的事,说明你就有偏私。
如果完全没有偏私的话,既无爱又无憎,那就一视同仁了,为什么还要追求那个小仁小义呢?我们今天总是提倡民族主义、地区主义,对老乡和同族的人特别照顾,但这些并不是最高的仁。
当我们把天下看成一家的时候,仁爱之心就变得宽广了,但是在我们所处的小圈子里,人们也许会觉得你不照顾同乡、同族,并认为你是不仁。
这里就有个境界高低的问题了。
“天地不仁”,天地是没有一点偏私的。
“以万物为刍狗”,什么叫“刍狗”呢?王弼注说“天地不为兽生刍,而兽食刍;不为人生狗,而人食狗。
”他把刍理解为植物的代称;狗是动物的代成。
植物是给动物吃的,动物是给人吃的。
但这样一来句子就不通了。
现代有学者认为“刍狗”是遇到自然灾害时候祈祷祭祀用的一件东西,这件东西用刍做成,外形像狗,因此叫“刍狗”。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为什么呢?(删:除草我们给牛羊吃的,给马吃的,根本不值钱的东西。
可是当它把它做成狗的形状以后,这是要祭祀用的,所以非常的慎重,对它恭敬得不得了,因为要祭祀了。
等到祭祀完了,除草的狗扔到一边没人理了。
所以天地也一样的,它不仁,它把万物都当作跟祭祀用的草狗一样的。
今按:王弼理解的“刍狗”是错误的。
)因为刍狗用来祭祀以后就被扔在一边了。
天地对于万物并不去占有它、干预它,看似不理不睬,其实又已经施以最大的恩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一生吃素少吃肉国学大师梁漱溟长寿之道导语:说起长寿之道,我们常会学习一些德高望重之人的养生方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学梁漱溟长寿之道吧!梁漱溟,又名焕鼎,广西桂林人。
生于189说起长寿之道,我们常会学习一些德高望重之人的养生方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学梁漱溟长寿之道吧!梁漱溟,又名焕鼎,广西桂林人。
生于1893年,逝于1988年,享年95岁,是国学大师级人物中的一个。
梁先生早年参加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后潜心研究佛学。
曾积极从事乡村建设活动。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过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国防会议参议员。
1941年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民盟”前身)。
1950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
是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人生态度梁先生是个性情中人,由于厌恶旧社会黑暗的政治,他接连自杀过两次。
后来受到佛学的感召,一心皈依佛门,从此也就一直吃起素食来。
他回忆往事这样说道:“我在二十岁的时候,曾有两度的自杀,那都可以表现出我内心的矛盾冲突来。
就是自己要强的心太高,看不起人家,亦很容易讨厌自己;此缘故是一面要强,一面自己的毛病又很多,所以‘悔恨’的意思就重,使自己跟自己打架;自己打架,打到糊涂得真是受不了的时候,他就要自杀。
”“这时候最要紧的是:帮助他‘忏悔’、‘自新’的力量,从此得到了解脱:‘过去的不说了,我们再努力开拓新生命吧!’”而这,或许正是梁先生所说的“人生的艺术”、“人生的态度”。
梁先生认为,人生的态度有三种。
第一种可用“逐求”二字表示。
逐求意同追求,如对“饮食、宴安、名生活常识分享。
梁漱溟的养生真谛
孟祥海
【期刊名称】《家庭中医药》
【年(卷),期】2013(020)005
【摘要】梁漱溟先生是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
先生生于1893年,1988年6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先生一生历经磨难,最终以近期颐(百年)之寿辞世,得益于他的养生有道。
饮食有节,清淡为主。
“少吃、素食”是梁先生的饮食四字箴言。
他提倡以节食为度,食不过饱。
且常常告诫子侄“饮食要少不要多”,再可口的食物也是适可而止。
【总页数】1页(P56)
【作者】孟祥海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梁漱溟先生的养生之道
2.梁漱溟的养生之道
3.养生有道梁漱溟
4.梁漱溟的养生
之道5.梁漱溟传统体育养生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叶曼先生谈生与死这也是根据叶曼先生的早期录音资料整理的,我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甚至都没觉得累。
也算体会一点儿“法喜充满”吧。
你们诸位觉得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生跟死,是不是?但是我们一般人对于生都感觉是值得庆贺的,死,大家都不愿意谈,在台湾,特别是医院里连四楼都没有,连跟它谐音的都不能用。
送东西打发赏钱都不能用四。
为什么,四跟死近似。
事实上,有生一定有死,天底下没有一件事情和东西可以永远不坏的。
任何事情和任何东西都会经过成住坏灭四个阶段,所以即使我们在世间活着的时候有很多不平等的事情,但是在死亡的面前完全平等,可是对于这一个人生最重要的问题,生跟死,我们虽然避讳谈它,事实上我们完全作不了主。
生从何处来,死向何处去,我们为什么投生在这个家庭和时刻,长得这个样子,遭遇这个命运,我们完全作不了主。
对于死我们也是一样,我们不愿意死,但是非死不可,生死两无凭,完全由他摆布。
那么在这个生死之间,从生到死有多长,我们常说要长命百岁,事实生跟死就是呼吸之间,一口气不来就死了。
老死这是自然的,但是世间有多少年轻就死掉的,苏轼有一首诗,人见白头嗔,我见白头喜,多少少年人,不到白头死。
十大死亡排名,意外死亡的都是年轻人。
从古以来,大宗教家和哲学家怎么看待生死,像老庄,道家生者寄也,死者归也,在这个世间是寄居,死了是回去了。
庄子的太太死了,鼓盆而歌,认为太太不过回家了而已。
像孔子说到生命,曾经站在沟渠上面,看到沟渠的水,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过去的就跟水一样,事实我们真正说的话,我们生下来就是一步一步步的步向死亡,刚才到现在又有多少时间更接近死亡,可是人呢不承认这个。
其他宗教谈到生死的时候,比如说创世纪,就说上帝造了世界,上帝造了人。
人死了之后,西方的葬礼牧师会说是上帝的归于上帝,是泥土的归于泥土。
上帝用泥土造了人,并且吹了一口气。
这各种不同的说法,佛说人的生和人的死,就是活一百岁的话也是刹那间的事,不但这个刹那非常的短促,假如把地球的形成看成一天,有人类的不过五分钟,有历史的记载不过五秒钟,人活一百年是五秒钟的百分之一,长命百岁与宇宙的形成,太短太短了。
叶曼:修得⼤智慧,参透⽣与死2019-07-14⼀位学佛的朋友郑重地向我介绍叶曼⼤师,说她有三⼤:学问⼤、名⽓⼤、年龄⼤。
朋友屡次叮嘱我:⽆论如何要去听叶曼⼤师讲学,再忙也要去。
机缘巧合,在第三极书局,叶曼⼤师为著作《世间情》出版发⾏作了⼀堂“问世间情为何物”的讲座,⼩⼩会议室⾥⼈满为患,站着听讲的读者⼀直排到门外。
⼀位95岁的国学⼤师、⼤德居⼠,竟然有着如此魅⼒7我不得不⼩⼼翼翼地挤到最前⾯,⼀是为了看个究竟、听个透彻,⼆是为了多拍⼏张照⽚,毕竟机会难得,⼤师年龄长矣,有幸聆听⼤师讲学的机会可要抓住。
初识⼤师风采叶曼⼤师准时⼊场,虽然是由助⼿推着轮椅进来的,但看起来精神矍铄,95岁?真叫⼈⽆法相信!她操⼀⼝标准的普通话,咬字清晰,声⾳洪亮清脆,没有丝毫垂暮之⽓;讲座过程中,她⾯带笑容,眼神既精明⼜温和,⼿势也很丰富,那神情⽓度,感染着在场的每⼀个⼈;国学底蕴,在她的字⾥⾏间流淌⾃如。
两三个⼩时的讲座,台下听众读者还不断递条⼦,请⼤师答疑解惑,叶曼⼤师都是神闲⽓定,没有劳累之态。
递上来的问题,有的简单易答,⽽有的既宏观⼜费解,但叶曼⼤师都回答得实实在在,没有丝毫卖弄和遮掩。
景仰⼤师学识“我6岁就开始读书,读的头⼀本书就是《左传》。
国⽂扎实让我终⽣受益。
”左传开蒙,幼承庭训――书⾹门第⾃然近⽔楼台,加上⽗亲对她的偏爱,使得叶曼很⼩就接触到⼤量国学精粹,《三字经》、《千字⽂》都是那时她的开门书。
“70年前她是北⼤法学院政、经、法三系唯⼀的⼥⽣,是胡适器重的⼥才⼦。
南怀瑾盛赞的弟⼦,三⽑、林清⽞推崇的⼤师,是当今世界极少将儒、道、佛⽂化融会贯通的国学⼤师之⼀,在台湾是家喻户晓的⼈物。
”佛教界、国学界、传媒界对叶曼⼤师的评价都极⾼。
关于“上⼤学”,叶曼⼤师还有过⼀个阴差阳的故事――“北⼤、师⼤、清华,我最想进的是清华,原来进附中就想进清华,⼤学就更想进清华了。
那时就想,我⼀定得进清华,可以好好念书,有庚⼦赔款呢。
【初中记叙文阅读】吃素不长寿阅读答案吃素不长寿李新民素食主义可以长寿几乎是众所周知的“真理”。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一个心地纯洁、没有欲望、一餐简单、素食的和尚;人们常认为,神态童稚的长寿星大多来自山门。
最近,安徽医学院的一项调查报告对上述见解提出了挑战。
他们对九华山里一些寺庙中的九十余名僧尼作了大量的营养调查,分析的结果表明:这些佛门弟子中大多数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究其原因主要是饮食中摄入的蛋白质、脂肪等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
肉、鸡、鸭、鱼和肉。
人体在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过程中,每天都需要大量的优质蛋白质和必需脂肪酸。
在素食主义中,除了豆类富含蛋白质外,其他食物含量较少,营养价值较低,不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
鱼和肉,尤其是鱼,富含优质蛋白质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血脂,以及人体容易缺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长寿的北欧人基本上以鱼、肉和其他动物性食物为主食,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由此可见,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不是吃肉和蔬菜,而是吃什么和吃多少。
“收支平衡”是营养摄入的最基本原则之一。
最近在全国二十八个省、市、自治区范围内对二十四万余人作了一次系统的营养调查发现:国民饮食中蛋白质、钙和核黄素摄入不足,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是适量的荤食。
在我们日常饮食中要注意荤素搭配,比例适当,才能健康长寿。
13.(3点)总结文章的描述中心。
14.(3分)指出下面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长寿的北欧人基本上以鱼和肉等动物性食物为生,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15.(2分)佛门弟子营养不良的原因是什么?16.(2分)从课文来看,什么样的饮食结构是合理的?参考答案:13.这篇文章解释说,只有在饮食中结合肉类和蔬菜,我们才能长寿健康。
(3分)14。
例如(1分),以北欧人长寿为例,说明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不是吃肉和蔬菜,而是吃什么和吃多少。
(2分)15分。
饮食中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严重不足(1分)。
,无法满足身体新陈代谢的需要(1分)。
68年吃素历程素食老人告诉你真相2013年10月14日 10:28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综合分享到:9人参与4条评论核心提示:很多人以为不吃米饭和肉类会没力气,有人认为人类依靠肉类和谷类提供蛋白质、矿物质、碳水化合物等。
素食老人阿尼以68年的素食经验和他的身体与精神状况告诉我们--那是没根据的猜测。
68年吃素历程素食老人告诉你真相(图片来源:资料图)阿尼说:“很多医生告诉我,你需要吃肉才能活下去。
可能这些医生都不曾学好营养学。
在瑞典成为一名合格医生须完成4至5年的学业,我看过医学系的课程内容,学生只需上叁两天关于营养学的课。
我相信如果一名医生真正懂得营养是怎么一回事,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成为素食者,而且是纯粹素食者。
”“人的身体本身会制造胆固醇,不必从食物中摄取。
胆固醇量低可减少血管阻塞引起的高血压和心脏病的患病机会。
大肠和小肠癌是因过量的荤食和纤维素不足所引起,煮熟的食物则容易引起便秘。
”阿尼认为多数人以为天天上厕所肠胃就很好或没便秘问题;“这是不对的。
上厕所时要看看出来的东西健不健康才能判断他的消化系统操作得如何。
大肠杆菌是人类的忠实朋友,假如你要它们为你服务,不致便秘,便得善待它们。
”如何善待大肠杆菌呢?如果你给他们不喜欢的食物如肉类、鱼、汽水、咖啡等,他们就不喜欢。
因为你给他们的尽是些没有生命的死物。
一名纯素食者不爱死物──死菜死肉。
“吃有生命的东西1995年我在加利福尼亚时,有位医生说应吃50%蔬菜,另一位说应吃煮熟的素食,我的建议是应摄取100%的生食物。
生的食物保持有生命之物的自然性质,而活生生的细胞需要由活的食物来供养。
死的食物不会给你生命和能量,不仅缺乏维他命,帮助消化的生化□(enzye)也没有了。
圣经中有一段话这么说:不要杀戮任何人、动物或任何进入你口中的食物。
当你吃下有生命的食物时(生食),它会让你得到生存的活力;假如你杀死食物(煮熟),这死的食物也会杀死你。
这是因为能杀死你的食物的东西也同样能把你杀死。
叶曼先生经历93岁叶曼回首同南怀瑾陈键民上师学佛往事叶曼居士本名刘世纶原籍湖南,1916年生,北京大学毕业,随夫婿田宝岱辗转于美、菲、沙乌地阿拉伯等外交官生涯数十年。
曾于辅仁大学担任副教授,主编过妇女杂志,以叶曼信箱为读者所称颂。
中年学佛后曾亲近南怀谨、陈健民等大德,屡有所得,近受黄念祖居士鼓励,致力弘法利生工作,1996年于洛杉矶创立文贤书院,以宏扬圣教,中国伦理思想及融合中西文化为目标。
叶曼老师长期在文贤书院讲学,期能带动更多修心向学的风气,目前讲授的有《四书》、《道德经》、佛教的故事等等。
其著作有《叶曼散文集》、《叶曼随笔》,《叶曼信箱》,《叶曼拈花》,《春到南天》、《世间情》、《叶曼讲心经》,《叶曼讲阿弥陀经》等。
现任台湾佛教协会副会长。
前言:叶曼教授,本是学佛的。
但她的打坐修行却先通任督二脉,后又斩赤,通三脉七轮;她的经历可以借鉴----大道无为,无为是大道。
不要太在意色身上的事。
原文:《我学佛的心路历程》叶曼讲述古凤兰记南老师的话各位朋友,大家好!叶曼教授的本名是刘世纶,她的笔名反而掩盖了她的本名。
刘教授是湖南人,父亲是世家子,跟王云五、韩德清是结拜兄弟。
她在家里可以说是标准的大小姐。
她,在北大是学经济的,从此学会了经济,懂得了经济的道理,也懂得了人生大经济的道理。
她中学还未毕业,父亲病了三天就去世了。
大家都以为她家很富有,但经她清理下来,不谨根本没有财产,而且,还欠下一笔债,她在年少丧父的悲痛外,又发现家庭的实际经济状况,所受的打击实在太大,真使她痛苦到了极点。
那时,她的哥哥还在南方读书,她的弟弟都还小,还有不到四十岁的母亲,另外,那麽多的债务,那麽多的未了事情,都需要处理。
她自己还只是个中学生,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也只有挑起这付重担子。
清理了父亲在各地留下来的困难问题後,接著培养弟弟们念书,以及侍候她的母亲。
刘教授过去就是这样的一个青年,在那样一个痛苦的经验中奋斗成长。
今天,青年们在台湾长大,由幼稚园一路读到大学,是很难想像那种环境的。
蔡元培素食多年的故事蔡元培素食多年的故事蔡元培是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蔡元培素食多年的故事,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蔡元培素食多年的故事许多中外名人都是素食主义者,如达·芬奇、莎士比亚、牛顿、爱因斯坦和老子、王维、孙中山、蔡元培等。
蔡元培的素食,在他的《自写年谱》中说得很明确:“我那时候也是素食,这是民元前二年莱比锡受李君感化的。
”李君,指的是李石曾,他于1902年赴法国留学,1907年成立“远东生物化学学会”,首次用化学方法分析出大豆的营养成分与牛奶差不多,在法国成立第一家“豆腐公司”,开办“中华饭店”,被称为“豆腐博士”。
1909年,与蔡元培一起在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的齐寿山,应李石曾邀请赴法一游。
齐寿山回来后告诉蔡元培说,李石曾素食,并说动物死亡时全身僵直,体内会产生毒素,经常食用会使人中毒。
蔡元培听后觉得有理,也回想起在托尔斯泰的作品中“一只精心饲养的粉红色的猪被屠杀”的惨状描写,深受触动,于是萌发素食的念头。
蔡元培亦在《自写年谱》中写道:“适莱比锡有素食馆数处,往试食,并得到几本提倡素食之书,其所言有三益:一、卫生,如李君所言;二、戒杀,不肉食则屠杀渔猎等业皆取消,能因不忍心杀动物之心,而增进不忍心杀人之心,战争可免;三、节省,一方牧场,能以所畜牛羊等供一人一岁之食者,若改艺蔬谷,可供给十人之上。
”他把这“素食三义”——卫生、戒杀、节用,专门函告其国内朋友寿孝天,并说自己的素食主要偏重于“戒杀”这条,因为人都有好生恶死之心;至于“卫生”,最重要的是要忌烟酒,而自己做不到;至于“节用”,在外国饭庄,肉食者有长票可购,改为素食而特饪,未见便宜。
不久,寿孝天回信引用杜亚泉的话说:“植物未尝无生命,戒杀义不能成立。
”蔡元培在1910年4月回信说,“世界实行之事,大抵动于情感,而非动于理论”,“戒杀”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感情问题。
叶曼-命与运命与运 (叶曼)今天我们讲:命与运。
假如在座的有一个人会看相,会算命,大家都会非常的感兴趣,于是大家会围着他,给我看看相啊,给我算算命啊。
所以这个题目我想了很多次了,虽然说每次都略有不同,但是大概呢,总是相同的,这是很奇怪的那,走到哪里都希望我讲这个,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大家对于自己的命跟自己的运,是非常感兴趣的,我们常说“命运”。
事实上“命”跟“运”是两件事情,不同的“命”是我们的本命,“运”呢,是时运。
你跟外面的这个,所谓时间的观念不同的。
在这世界上呢,不止我们算命,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它们不同的占卜的方法,当然现在是最普遍的啊——我们不看这里的报纸,香港,台湾的报纸,总是在每一个月都会来一个,牧羊座啊,金牛座啊,什么这些座,这是外国的星相。
这些东西呢,无论是中国的或者外国的,我们都离不开我们生的年,生的月,生的日,跟生的时间。
美国的总统、里根夫人和克林顿夫人这报纸上播放的新闻说她们,非常相信星相学,这个不足为奇。
我曾经看过一本美国的英文的,就是西洋算命的东西,很厚的一本,后来被我朋友借走了就不还给我了。
这一个只是算年,月,日,但是把个性分析的好极了,这一本看完了我曾经用它的方法算一些东西。
阳历以至用我们的阴历,我们十二个节啊,二十四个时令,都差不多和阳历相同,阴历到常常每一年不同,所以按外国的阳历来算呢~因为我们的阴历按月亮,阳历按太阳,所以他们说当你看另外一本专门看这个生时的时间的话,更准,不过我没有看到这个第二本书,因为头一本书看的已经让我研究了好几个月还能够自己算出来,说实在现在报纸上常常公布的啊说你是什么座,这十二星座然后说你这一个好像你这星座的人在一个月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应该怎么样,粗浅的不得了,根本没说出什么来。
这些东西所以说连参考的价值都没有多少。
这很粗的啊,这跟我们黄历上头,这个每一个黄历上头说今年你属什么的行什么运,应该注意什么,其实那些东西也很粗浅的。
叶曼:胡适邀请她读北大,她一生只要一个答案,为此坚持了103年2007年,93岁的叶曼老人家这样讲:“世界上只有两种人非常聪明,这两种人过去都被认为很不幸,一个是犹太人,一个是中国人。
只要给中国人和平与安定,最晚到2020年,中国一定强!可惜,那时的我已经不在了。
”如今的祖国蒸蒸日上,这个预言成为了现实。
那么叶曼到底是何等人物?1914年,叶曼原名刘世纶,出生在北京的一户人家,祖籍湖南。
因为家里有5个兄弟,就叶曼这么一个女孩,所以从小家里就对他非常宠爱。
父亲还在叶曼很小的时候请了老先生教她学习《左传》,并且让她一直在家里跟着先生学到了10岁。
后来叶曼也顺利上了初中,虽然当时实现了男女同校,但还是分班上课。
女生只有一个班,分界也极其严重,男女之间都不能交流。
叶曼是班里的班长,还是学生会的会长,因此在学校非常出名,如此优秀的女孩,谁能不爱呢?但她也因此招来不幸。
虽然男女同学不能打交道,但私底下给叶曼写信的男同学不计其数,甚至在上下学的路上,后边就有很多骑着自行车的男同学跟着。
没过多久,这件事就被学校的训育处发现了。
训育处以“性欠沉实”为由,说叶曼不够沉稳踏实,给她记了个特别惩戒。
并且告诫她如果再来一个小过就会被开除。
叶曼因此在家里哭着对父亲说:“让我转学吧”,可父亲借此给了她一次深刻的教育。
父亲的回答是:“绝对不可以,你现在还小……社会上有很多不公平的事情……对自己没做过的事情认错,屈服于别人。
”叶曼又回到学校继续学习。
没想到,上学期受到特别惩戒,下学期就被评为了优等生。
这让叶曼再次品味了父亲的那番话。
最终叶曼以最高成绩从初中毕业。
父亲对叶曼的谆谆教导不仅改变了她的学生时代,更影响了他的一生。
1935年,高考时叶曼以国文第一的成绩,成功考入北京师范大学。
但当初满怀壮志的叶曼想考清华大学,却因为数学而失之交臂。
不过有道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人生的得失也不是一时半刻的。
虽然未能如愿进入清华,叶曼却收获另一番“机缘”。
一天中吃水果的“真正秘密”!!(叶曼老师讲解《易经》)
早晨吃水果,金子变成铁;中午吃水果,金子还是金子;晚上吃水果,金子变成了铜。
什么原因?叶曼老师讲,她请教了密教大德陈健民老师,陈健民老师讲:
水果是阴性的啊,早晨此时人体的“阳性强”,而把水果的阴“阴阳抵消”了,故早晨吃水果是“金子变成铁”;
中午时人体中的“阴快尽”了,此时你吃水果恰好能“阴补阴”啊,所以,中午吃水果最好,是“金子仍是金子”;
晚上是阴阳各半,吃水果也就是“金变铜”啊。
这说明一天中不同时间吃水果对人体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所以,早晨千万不要吃水果啊。
素食名人百岁老人叶曼
时光倒流至1921年,京城一家东来顺涮羊肉店门前。
一对青年夫妇领着自家的8岁小女孩来吃涮羊肉。
在店里的厨房门前,厨师正在死拉硬拽着一只要宰杀的羊。
那羊凄厉地惨叫着,跪在那里,就是不肯进门。
羊的那哀嚎声,就像大哭一般。
小女孩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这香喷喷的涮羊肉原来是从……那天晚上,她没吃一片羊肉,吃的是烧饼,任凭别人怎么劝,从那一天起,她就再也没有沾过一点荤腥。
这个当年的小女孩,就是1914年3月出生的叶曼女士,她原名刘世纶,按中国民间传统纪年方法,今年她已百岁高龄。
叶曼北大毕业,曾任辅仁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6岁以《左传》开蒙,1935年,被时任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先生特别录取,就读北大法学院经济系。
中年后师侍南怀瑾先生、陈健民上师。
叶曼是当今世界极少将儒、道、佛文化融会贯通的国学大家之一,多年来曾讲授过各门经典课程,并有多项著作问世,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一馋荤腥
就想到羊的惨叫声
前些天,应朋友之邀见到叶曼老人。
在她家里的客厅我们刚落座,老人家就满面笑容地双手推着类似手扶轮椅的“流动车”走到我们对面的椅子上坐下。
看上去,她就像八十多岁的模样,皮肤白皙干净,一脸的书卷气,头发虽被染过,但却疏密有致,与其对话,思路清晰,谈锋甚健。
问其长寿之道。
叶老开口便说:“我的饮食不简单!我从8岁就开始吃素,已经吃了90年。
”据她老人家说,吃素对人体很有益处,并不像有些人说的会营养不良。
她说:“有些东西我没法告诉大家,只能靠你们自己去悉心体会。
”我们问老人家“馋不馋荤腥?”她说:“当然馋啊,一闻到那肉味,香啊。
可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想起羊被宰杀前的那凄惨的情景,念头很快就断了,就真的不忍心以杀生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
”小时候凭孩子的善良天性不愿意吃任何活的生命,眼下叶老又告诉我们:“动物在被宰杀前,它心里充满了仇恨、怨气,这些怨恨积聚为毒素,扩散在肉里,如果长时间食用这种含有毒素的肉,就会对人体有害了。
所以我以为,少吃肉,就是少中毒。
”
想活一百岁
其实并不难
叶老说:“其实我们每个人想活一百岁并不难,大家完全可以把衰老的时间逐渐推迟。
”叶老认为,生命掌握在每个人自己手里,她建议大家每顿饭就吃七分饱,但早饭一定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饭要少吃,最好是不吃。
吃饭既不过饱也不过饿,要细嚼烂咽。
她说现在有不少人都吃得太多,有的甚至吃十二分饱,吃得那么饱,你的五脏六腑怎么能承受得了。
“人什么都不能做得太满了。
吃也是一样。
我这一生什么都不过满,什么都留有余地,宁肯缺一些,随时都准备着退后一步。
一生都是平平淡淡的。
”
叶老又说道:“睡子午觉也很重要,我已坚持几十年了。
你们可别小看这子午觉,古人为什么强调要在这个时间休息,里面学问很深,我只讲一点,其他的你们自己去研究。
子时和午时,都是时间的开始,古人的时间观念很强,所以主张在这个时辰休息,里面自有玄机。
”
生一次气就“少活一年”
“你的脸色很红润”、“你的衣服真漂亮”……记得那天在叶老家里,老人家和我们聊着聊着,就时不时地夸上随行的朋友几句,偶尔还开个玩笑。
老人很和善,还准备了哈密瓜请大家。
一边看着大伙儿吃,一边还幽默地“点评”着谁的“战斗力强”,谁“吃得干净”。
看着我们都很高兴,老人突然加重语气道:“可千万别生气啊,特别是在吃饭的时候,尤其不要生气。
你们记住,生一次气,要减寿一年,气生百病啊。
”
谈起生气的话题,老人感慨良多。
“让你生气的人,就是想让你早死的人。
我说来气我的人,就是找我来报仇的。
你来气我,我偏偏就不生气。
我一生气,气我的人就高兴了,难道我活着的意义就是让气我的人高兴吗?再说,我真要是被气病了,气我的人他能管我吗?”“所以我每天都高高兴兴的,这样就可以长寿。
我好好活着,就是为了尽量做让自己和别人都高兴的事。
”
那个菜谱太麻烦
交谈中,看见面前的茶几上放着一张“一周菜谱”,上书“周一冬瓜、丝瓜姜末酱油炒,周二土豆、白菜、香菇炒,周三土豆炖豆角,周四西红柿炒鸡蛋……”我们问老人家:“这是您每周的菜谱吗?”老人答道:“那个菜谱是朋友给拟的,太麻烦了,我吃的很简单。
”据照顾老人的小王说,老人家脾气很好,起居有常,吃饭定时,吃得随意。
家里还订了三四份报纸,每天早午饭前都要看会儿报纸,《北京晚报》是每天必看的,她很关心新闻。
叶老还喜欢看电视里的京剧。
有时晚上睡不着觉时,还看看书。
手记她活了一百岁,吃素这件事竟坚持了90年。
现在,叶老精神好时,可以连续演讲两三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