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量 第六章 项目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21.00 KB
- 文档页数:14
心理测量的复习大纲心理测量大纲.第一章:第一节一般测量概述1、测量的概念: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具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2、影响测量精确的因素:一、测量对象本身的性质。
①确定型(物体的长度)。
②随机型(人的短时记忆容量)③模糊型,即事物本身的量是模糊不定的(人的性格特征)二、测量的精确度取决于测量工具的精确性。
3、根据测量的性质和不同的特点,可以将不同形式的测量大致分为4种类型。
①物理测量:及对事物物理特征的测量。
长度,重量等。
②生理测量:对机体生理特征的测量。
如对动植物各种化学成分含量的测量。
③社会测量:即对社会现象的测量,如人口普查。
④心理测量:对人的心理特征的测量。
如智力、人格测量。
4、任何测量都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素:参照点和测量的单位。
其中参照点分为绝对参照点和相对参照点。
5、测量的量表:能够使事物的特征数量化的数字的连续体就是量表。
量表可以分为四种:①命名量表:用数字代表事物或用数字对事物进行分类。
命名量表又分为名称量表(用数字指代个别事物)和类别量表(用数字指代事物种类)。
②顺序量表:按照事物的大小,等级,程度而排列数字的量表。
③等距量表:不仅能够指代事物的类别,等级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
等距量表的数字是一个真正的数量,这个数量中各个部分的单位是相等的。
因此可以对其进行加减运算。
等距量表没有绝对的零点。
它的零点是人们假定的相对零点。
对于等距量表的两个数不能进行乘除运算。
④比率量表:除了具有类别、等级、等距的特征外,还有绝对的零点。
第二节心理与教育测量的性质1.、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定义:依据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使用测验对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其独特的性质:①心理与教育测量依据的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很难达到如同物理测量依据的法则那样普遍被人们接受的水平。
②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
③心理与教育测量的量具市有关领域的专家编制,经过长期的试用,修订,完善而逐渐形成的标准化测验。
第4章测量信度1.各种信度系数所对应的误差来源是什么?答:信度主要包括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分半信度、同质性信度、评分者信度,各种信度系数所对应的误差来源分别简述如下:(1)重测信度系数对应的误差来源重测信度是指用同一个量表对同一组被试施测两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其大小等于同一组被试在两次测验上所得分数的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
除去主试,施测环境和被试等方面的误差,它的独特误差来源主要有:①施测过程中所产生的遗忘和练习效应;②在两次施测的间隔时间内,被试在所要测查的心理特质方面获得了学习机会。
(2)复本信度系数对应的误差来源复本信度是指两个平行的测验测量同一批被试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其大小等于同一批被试在两个复本测验上所得分数的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
它的误差来源有:①不能获得严格意义上的平衡测验;②施测过程中产生的顺序效应和迁移效应;③在两次施测的间隔时间内,被试在所测量的心理特质上获得了学习机会。
(3)分半信度系数对应的误差来源分半信度是指将一个测验分成对等的两半后,所有被试在这两半上所得分数的一致性程度。
它的误差来源是:不同的分半方法的分半信度不同,可能是由于将测验分为相平行的两半的方法不同而产生误差。
(4)同质性信度系数对应的误差来源同质性信度也称内部一致性系数,它是指测验内部所有题目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克龙巴赫α值还是所有可能的分半信度的平均值,它只是测量信度的下界的一个估计值。
即,α值大,必有测量信度高;但α值小时,却不能断定测量信度不高。
它的误差来源产生于题目是否同质,这包括两个方面:①所有题目都测的是同一种心理特质;②所有题目得分之间都具有较高的正相关。
(5)评分者信度系数对应的误差来源评分者信度是指多个评分者给同一批人的答卷进行评分的一致性程度。
在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中,客观题的评分很少出现误差,但主观题的评分常常会造成误差。
它的误差来源主要是多个评分者之间的个体差异,对相同答案的不同评定,这种个体差异不可能完全消除,只能最大程度低依赖正规的测查程序和统计方法来减小它。
第6章测验的项目分析6.1 复习笔记一、测验的难度(一)难度的定义难度是指测验项目的难易程度。
(二)难度的计算测验的计分方法不同,项目难度的计算方法也有所不同。
1.二分法记分项目的难度(1)通过率如果不考虑被试作答是猜测成功的机遇,二分法记分测验项目的难度通常以通过率来表示,即以答对或通过该项目的人数的百分比来表示:。
式中,P代表项目难度,N为全体被试数,R为答对通过该项目的人数。
以通过率表示项目的难度时,通过人数越多,P值越大,其难度越小;通过人数越少,P值越小,难度越大,题目越难。
(2)极端分组法当被试人数较多时,则可以先将被试依照测验总分从高到低排列,分成三组,总分最高的27%被试称为高分组(),总分最低的27%被试为低分组(),分别计算高分组和低分组的通过率,然后求项目的难度。
式中分别表示高分组和低分组的通过率;表示高分组和低分组通过该项目的人数;分别代表高分组和低分组的人数。
2.非二分法记分项目的难度对于论述题,每个项目不只有答对和答错两种可能结果,而是从满分至零分之间有多种可能结果。
对这类项目,常常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其难度。
式中x为被试在某一项目上的平均得分,为该项目的满分。
(三)测验难度水平的确定进行难度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筛选项目,项目的难度水平取决于测验的目的、项目形式以及测验的性质。
(1)如果测验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被试在某方面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可以不必过多地考虑难度,只要教育者认为重要的内容就可以选用,甚至那些100%通过或通过率为0的项目都可以采用。
(2)如果测验的目的是用于选拔录用人员,就应该将项目的难度控制在接近录取率左右,即较多地采用那些难度值接近录取率的项目。
(四)难度的等距变换通过率P无法指出难度之间差异的大小,对于作进一步的难度分析带来了困难,必须设法将它转换成等距量表。
(1)当样本容量很大时,测验分数将接近正态分布。
此时,可以根据正态分布曲线表,将试题的难度P作为正态曲线下的面积,转换成具有相等单位的等距量数,即Z分数。
第一章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1、与物理测量相比较,阐明心理测量得特点。
3、如何才能证明心理测量得必要性与可能性?ﻫ解答要点:1。
(1)心理与教育测量依据得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只就是一种理论、ﻫ(2)心理与教育测量得内容就是复杂得,内隐得,其测量只能就是间接得、ﻫ(3)心理与教育测量定量分析得精确度很低。
3.(1) 从心理与教育测量得理论基础来瞧,心理测量就是可能得、ﻫ(2)人得心理现象与知识水平如同其她一切物理现象一样就是有差异得,这种差异既有质得方面,也有量得方面,因此有必要测定出这些差异得数量。
1。
简述”心理特质”得含义、第三章经典测量理论得基本假设ﻫ2。
心理测量得误差来源主要包括哪些?ﻫ3。
CTT模型及其假设得重要内容就是1。
心理特质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所特有得相对稳定得行为方式,什么?ﻫ答案要点:ﻫ就就是人得心理特质。
(1)特质就是一组具有内部相关得行为得概括,具有一定得抽象性。
ﻫ (2)特质就是可以综合不同刺激,使人对这些刺激做出相同得反应"、(3)特质就是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得特点。
(4)特质分多个层次有机组合而成得。
(5)可以对人得行为进行某种预测。
2.心理测量得误差主要来自3个方面:测量工具、被测对象与施测过程。
3、CTT模型就是:经典测验理论假定,观察分数(记为X)与真分数(T)之间就是一种线性关系,并只相差一个随机误差(记为E)。
即:X=T+E其主要内容为:(1)若一个人得某种心理特质可以用平行得测验反复测量足够多次,则其观察分数得平均值会接近于真分数、ﻫ(2)真分数与误差分数之间得相关为零、ﻫ(3)各平行测验上得误差分数之间相关为零。
ﻫ第四章测量信度1、指出各种信度系数所对应得误差来源。
3。
已知某态度量表用道题,被试在各题上得分得方差分别就是0、80,0、81,0.79,0。
78,0。
80,0、82,测验总分得方差为16.00,求α值、ﻫ4。
怎样提高测量信度?解答要点:ﻫ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