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 格式:pptx
- 大小:82.25 KB
- 文档页数:6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 学生能够通过使用计算器探索数学问题的规律。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使用计算器探索数学问题的规律。
教学准备:计算器、小黑板/白板、笔、课件。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5分钟)教师用小黑板/白板写出以下问题:36+15=?,52-28=?,63÷9=?,25×4=?然后,教师请学生自己使用计算器计算出答案并大声读出来。
之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计算器是如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计算器如何帮助我们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计算器有什么功能?Step 2 引入新知(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数列:2,4,6,8,10,12,14,16,18,20教师请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以下问题:第1个数加上2等于?第2个数加上4等于?第3个数加上6等于?……第10个数加上20等于?学生通过计算器得到结论:每个数加上前面的数字,等于后面的数字。
Step 3 拓展探究(15分钟)教师给出一个更复杂的数列:1,2,4,7,11,16,22,29,37,46教师请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以下问题:第1个数加上1等于?第2个数加上2等于?第3个数加上3等于?……第10个数加上9等于?学生通过计算器得到结论:每个数加上前面的数字加1,等于后面的数字。
Step 4 运用到实际问题(15分钟)教师给出一个实际问题:有一座楼有10层,每一层的高度比前一层高5米,第1层的高度是5米,请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出每一层的高度,并列出所得结果。
学生通过计算器得到结果:5,10,15,20,25,30,35,40,45,50教师请学生观察列出的结果,是否有规律?根据规律,学生可以快速计算出第100层的高度。
Step 5 知识巩固与反馈(5分钟)请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以下问题并回答:8+15=?,10-3=?,6×7=?,20÷5=?Step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学习了如何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学习了通过使用计算器探索数学问题的规律,并运用所学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第【1】篇〗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一、教学目标1.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2.在观察、比较等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感受发现规律的乐趣,同时体会计算器的工具性作用。
二、教学重点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三、教学难点探索发现规律四、教学具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1.小组合作,使用计算器。
现在老师给出四个互不相同的数字,请大家组成最大数和最小数,并用最大数减最小数,对所得结果的四个数字重复上述过程,你会发现什么呢?(给每组不同的数字)2.小组汇报,展示过程,讨论发现。
每组请两个同学来汇报她们的最终计算结果。
看了以上的结果,大家有什么感受。
学生讨论后明确最后答案都是6174。
同学们最终的答案都是一样的,真的是很神奇,仿佛掉进了数学黑洞,永远出不来,今天,我们还将利用计算器去探索更多的有趣的神奇的数学规律,有兴趣吗?(二)小组交流,探索规律1.探索规律出示例题:1÷11 2÷11 3÷11学生用计算器计算结果。
指名汇报结果。
1÷11=0.0909……2÷11=0.1818……3÷11=0.2727……观察计算出来的结果,分组交流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组汇报结果:商是循环小数,循环节都是被除数的9倍。
2.尝试应用规律你能不用计算,用发现的规律写出后几题的商吗?学生尝试写出后几题的商。
指名汇报计算结果。
4÷11=0.3636……5÷11=0.4545……6÷11=0.5454……7÷11=0.6363……8÷11=0.7272……9÷11=0.8181……提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写出这几道题的商呢?使学生说出自己应用规律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公开课教案(推荐2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公开课教案第【1】篇〗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利用计算器独立探索,发现规律,再用观察来完成各题的商。
2、过程与方法:用先独立发现后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发现规律,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一、复习1、什么叫循环小数?请举3个例子。
2、小数分为几类?(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二、新授课1、教学教科书第29页的例题10。
(1)出示例题10:1÷112÷113÷114÷115÷11先让学生用计算器算出1÷11,则计算器上显示0.090909091。
由于1÷11的结果是一个循环小数,所以0.090909091是一个近似数,而这道题采用的是等号,所以我们要把近似数还原为循环小数:0.090909……。
1÷11=0.090909……2÷11=0.1818……3÷11=0.2727……4÷11=0.3636……5÷11=0.4545……(2)观察: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这五道题的结果有什么特点?分析:1÷11的循环节是092÷11的循环节是183÷11的循环节是274÷11的循环节是36发现: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2倍,循环节也扩大2倍,被除数扩大3倍,循环节也扩大3倍……(3)根据上面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商。
6÷11=0.5454……7÷11=0.6363……8÷11=0.7272……9÷11=0.8181……2、完成教科书第29页的“做一做”。
(1)学生先和计算器算出前4题的结果。
3×7=213.3×7=22.113.33×7=222.1113.333×7=2222.1111(2)观察:第一个式子中,两个因数的位数和是多少?积的位数是多少?积是由那两个数字组成的?积的小数在哪里?再用同样的方法观察第三式和第四式。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敎學目标】
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學规律。
2.培养學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學能力。
3.让學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或计算机)是探索数學知识的有力工具。
【敎學过程】
一、激发學生兴趣
1.使用计算器,小组合作
任意给出四个互不相同的数字,组成最大数和最小数,并用最大数减最小数,对所得结果的四个数字重复上述过程,你会发现什么呢?
2.小组汇报,展示过程,讨论发现。
3.采访學生,有什么感受。
师:仿佛掉进了数學黑洞,永远出不来,非常的神奇,今天,我们还将利用计算器去探索更多的有趣的神奇的数學规律,有兴趣吗?
二、自主探索
1.出示例题独立操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①商是循环小数②下一题结果是上一题的2倍…
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几题的商。
2.用计算器验证。
小结:一旦发现规律,就可以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3.独立完成“做一做”,你发现什么规律?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校对。
三、请學生总结,也可质疑。
敎师激励:肯定學生去探索规律后的秘密的探索精神,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希望學生在生活中,學习研究中去发现探索更多的规律。
/ 1 1。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范文(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范文第【1】篇〗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学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上,通过用计算器计算来探索与发现算式背后的规律。
教材例题3,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前面三题,然后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思考,找出算式中蕴含的规律,再根据规律直接填出后面四道算式的得数。
本节课的重点是鼓励学生对算式及其得数的特点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比较算式的特点,从而发现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内容:苏教版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42页例3和“练一练”,完成第43页练习七第5-8题。
(第四单元第2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探索一些特殊算式计算的规律,能根据发现的规律写出同类算式或同类算式的得数,能用计算器验证一些算式计算得数的规律。
2.使学生经历用计算器计算、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计算规律的活动,体会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积累探索规律的经验,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提升归纳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发现一些特算式计算规律的观察中,感受数学的奇妙,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用计算器计算、探索一些计算的规律。
教学难点: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和蕴含的规律。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计算器,学会了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出示题目: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1236-564= 546×25= 1548÷43= 326+1856÷29=学生独立完成。
完成后,指名学生回答,并说说计算时的注意点。
【设计意图】通过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的计算,为课堂中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作准备。
2. 游戏激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用计算器玩“猜数字”游戏。
从“1—9”这9个数字中选一个你喜欢的数字记在心里,不能说出。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学生姓名___________学科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教师姓名___________平台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_1.通过对笔算和用计算器计算之间的类比,理解用计算器探索规律2.通过对学生的视觉刺激,促进学生对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方法的有效记忆3.通过视觉类比法,引导学生建构学科知识体系,激发解决相关问题的潜能(25分钟)回顾旧知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1)(2)(15分钟)1.借用计算器计算,写出计算结果。
1÷11=2÷11=3÷11=4÷11=5÷11=二、自主探究。
1.根据计算结果探究规律(1)仔细观察上面的结果,商的规律是()(2)1÷11=0.0909……的循环节是();2÷11=0.1818……的循环节是();3÷11=0.2727……的循环节是()(3)我的发现: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倍,循环节也扩大()倍,被除数扩大3倍,循环节也扩大3倍……。
2.根据发现的这一规律,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商。
6÷11=7÷11=w8÷11=9÷11=3.你写出上面商的根据是什么?我的依据是:()。
4.小试身手(做一做)先用计算器算出前4题的结果,试着写出后2题的积。
3×0.7=3.3×6.7=3.33×66.7=3.333×666.7=3.3333×6666.7=3.33333×66666.7=知识应用至少2个例题(15分钟)练习题与例题知识点内容、难度、题型匹配至少2个习题(5分钟)打印版和手写版,每个不少于3行(20分钟)答案记忆再现一:0.090909... 0.1818... 0.2727.... 0.3636... 0.4545...二:1、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几倍商就扩大几倍09 18 27 几几2、0.5454... 0.6363... 0.7272... 0.8181...3、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几倍循环节就扩大几倍4、2.1 22.11 222.111 2222.1111 22222.11111 222222.111111知识应用一:(1)45 5445 554445 55544445(2)54 6534 665334 66653334(3)63 7623 776223 77762223(4)888888887111111112二:0.1919 0.2020 0.2121 0.2222三:99997.00002 999997.000002 9999997.0000002四:88888 888888 8888888五:36 4356 443556 44435556 4444355556六:0.1428571 0.28571430.4285714 0.57142860.7142857 0.8571429七:(1)0.4 0.16(2)0.875 0.4375八:(1)9 9.8 9.87 9.876 9.8765 9.87654 9.876543(2)12 11.22 111.222 1111.2222 11111.22222111111.222222 1111111.2222222追踪演练一、1、9 11 19 162、0.555... 0.666.... 0.777... 0.888... 0.999....二:B C B C三:4444.2222 44444.222222 444444.222222四:1001001 11.223003003 111.2228008008 1111.22224004004 11111.222229009009五、1、 1 11 111 1111 11111 111111 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12、 1 1.21 1.2321 1.234321 1.23454321 1.2345654321六、0.1188.... 1.2288.... 12.3388... 123.44888... 1234.5588... 12345.668....任务B一、1、720 120 3600 602、240 40 40 40二:1、5;2、800,3、360 2400,4、300 3000 90 三:√√×√×四:1、40 7 15 86 13 17 216 16 17 32、29 12 11 (10)3、2 15 15五、1、36900千克369吨2、300支3、10辆4、224千克5、45006、611。
教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课程名称:数学年级: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 通过使用计算器,引导学生探索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内容:1. 计算器的使用方法2. 运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教学重点:1. 计算器的使用方法2. 运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教学难点:1. 计算器的使用方法2. 运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教学准备:1. 计算器2. 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计算器,引导学生观察计算器的按键和功能。
2. 学生分享自己使用计算器的经验,教师总结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二、探究1. 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计算题目,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交流计算结果。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计算结果,发现其中的规律,并总结规律。
3.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数学规律进行探索,并记录探索过程和结果。
4. 每组分享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三、巩固1. 教师出示一些数学题目,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检验自己发现的规律是否正确。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计算结果和检验过程,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引导学生探索数学规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计算结果,发现其中的规律,并总结规律。
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探索更多的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重点关注的细节:运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详细补充和说明:在《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这一课中,运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是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步骤。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目标:1. 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 通过使用计算器,探索数学中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 数学规律的探索。
教学难点:1. 计算器的操作技巧。
2. 数学规律的发现和总结。
教学准备:1. 计算器。
2. 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如加、减、乘、除等。
2. 提问:你们觉得计算器除了可以用来计算数学题目,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呢?二、探索规律(10分钟)1. 出示课件或黑板,展示一组数学题目,如:1 2 = 32 3 = 53 4 = 74 5 = 95 6 = 112. 让学生观察这组题目,尝试找出其中的规律。
3. 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师总结规律:两个连续的自然数相加,和是奇数。
4. 引导学生用计算器验证这个规律,如计算 6 7、7 8、8 9 等。
5. 提问:你们还能找到其他类似的规律吗?6. 学生分小组讨论,探索其他数学规律,如:- 两个连续的奇数相乘,积是奇数。
- 两个连续的偶数相乘,积是偶数。
- 两个连续的自然数相乘,积是这两个数的平均数的平方减去1。
三、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和数学规律的探索。
2.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3.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课后作业(5分钟)1. 让学生用计算器验证今天课堂上探索的数学规律。
2. 让学生尝试用计算器探索其他数学规律,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使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既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发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总结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三篇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借助计算器的计算,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在使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获得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价值,学会与他人交流,逐步养成良好的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和意识。
同时使学生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与创造性,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确定性,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探索与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比赛揭示课题1.同学们,今天我们带来了我们的好朋友——计算器(板书:计算器),我们已经在上学期学会了使用计算器,谁能说说用计算器计算有哪些注意点?今天我们继续使用计算器,今天我们要用计算器干什么呢?过会儿你们就知道了。
2.现在老师想和你们进行一场比赛,你们用计算器,我用口算,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为了公平起见,我请一个同学上来出示题目。
谁赢了?你知道沈老师为什么能算得这么快吗?老师之所以能这么快的口算,是因为我知道了乘法中一个很重要的数学规律(板书:规律)今天我们就借助计算器来探索规律。
(补充课题)(二)猜想,举例验证,发现规律1.出示表格,请看这张表格,在乘法算式中乘数也可以叫因数。
一个因数是36,另一个因数是30,请用计算器计算出36x30的积。
请大家注意,现在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2,请你猜一猜得到的积和1080会有怎样的关系?下面的3组算式的积和1080又会有怎样的关系?刚才这个同学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想法,他认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跟着乘几.在数学上我们可以把这样的想法称之为猜想,要想证明这个猜想是否正确,我们还是需要对它进行验证,那应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计算)2.好,下面就请大家拿出作业纸,完成作业纸上的表一。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第【1】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课题: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内容:教材P35例9及练习八第10~15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用计算器计算比较复杂的小数乘、除法,并有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在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发现算式中的规律,并能按规律直接填得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引导发现规律、描述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中的美以及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并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
教学方法:计算、猜测、验证、总结归纳,体验探索。
教学准备:师:计算器、多媒体。
生: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比一比谁算得快。
32.47÷15= 63.79÷5.2=学生自主计算并订正结果。
2.教师引入:在计算这些题目时,同学们是不是感到很麻烦?这时我们可以使用计算器。
用计算器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一些规律呢!(板书课题: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二、互动新授1.出示教材第35页例9例题。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订正答案:1÷11=0.0909… 2÷11=0.1818…3÷11=0.2727… 4÷11=0.3636…5÷11=0.4545…师小结:这些都是循环小数。
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你发现了哪些规律?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说出规律:商是循环小数;循环节都是9的倍数。
2.引导学生按规律写结果:同学们,通过用计算器计算,观察计算结果,我们发现了规律。
现在大家能不能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商呢?(出示以下例题)6÷11= 7÷11= 8÷11= 9÷1l=学生汇报得出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