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后康复护理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192.52 KB
- 文档页数:2
脊髓损伤后的康复护理脊髓损伤是由于各种不同致病因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功能改变,导致相应的功能障碍.根据致病因素不同可分为外伤性脊髓损伤和非外伤性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主要是因直接暴力(砸伤、摔伤、刺伤、枪伤等)造成脊柱过度屈曲骨折、脱位伤及脊神经,其次是因脊髓感染、变性、肿瘤侵及脊髓因损伤水平和程度差异,可见损伤水平以下躯干、肢体、皮肤感觉、运动反射完全消失、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脊髓损伤多造成严重瘫痪致残,胸、腰髓损伤引起双下肢和躯干的全部或部分瘫痪称截瘫,颈脊髓以上损伤,上肢受累则称四肢瘫。
据统计,我国SCI原因主要是高处坠落、砸伤、交通事故等。
一、主要功能障碍脊髓损伤因损伤部位、损伤程度不同,引起的功能障碍也不同。
常见的功能障碍有运动功能障碍、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
部分患者常有并发症,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疼痛、异位骨化、压疮、关节挛缩等。
二、康复工作内容脊髓损伤急性期的康复治疗目的是抢救患者生命,预防及减少脊髓功能丧失,预防及治疗并发症,应用各种方法最大限度地利用残存的功能,最大限度使患者重新开始自理、创造性的生活。
其康复治疗手段有入院前处理与院后急救、外科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康复护理、康复训练、呼吸保障。
脊髓损伤恢复期的康复治疗目的是为了让患者适应新的生活,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够借助轮椅独立或步行。
其康复治疗手段有肌力训练、肌肉牵张训练、坐位及平衡训练、体位转移训练、轮椅训练、站立和行走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生物反馈疗法等。
三、康复护理措施(一)配合抢救配合医生现场抢救时,必须持续固定脊柱,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同时确保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防止窒息.保持静脉通道通畅,严密观察患者的神智、呼吸、心率、血压等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二)尽早开始治疗脊髓损伤后早期(即伤后6~12小时)的改变往往局限于中央灰质,而白质尚无明显改变。
脊髓损伤康复护理措施(一)康复病区的条件及设施1.康复病区应宽敞,病床之间不应小于 1.5m,使轮椅有足够的空间,方便病人移动及日常活动。
病床应选择带有床档的多功能床,并应备有大小不同的软垫,满足病人康复需求。
病房床头、走廊、卫生间、淋浴间均应安装呼叫器。
2.病区地面是保证脊髓损伤病人活动安全的重要内容,应平整、防滑、有弹性不易松动的表面材料,保证病人行走、训练、轮椅使用安全可靠。
3.卫生间应无台阶、门宽大、应安装防滑道并侧拉,坐便两侧有扶手;水龙头应安装长柄,建造截瘫病人使用方便的洗澡设施,淋浴应有软管喷头,方便病人使用。
4.病区走廊应安装扶手,利于行走训练。
(二)急性期康复护理措施急性期是指脊髓损伤后约6~8周内,主要问题是脊柱骨折尚不稳定,咳嗽无力呼吸困难,脊髓休克。
此期主要防止并发症,其次维持关节活动度和肌肉的正常长度,进行肌力和耐力训练,为过渡到恢复期治疗做准备。
脊柱、脊髓损伤病人早期急救处理极为重要,急救措施的正确及时与否,决定病人的预后。
不完全脊髓损伤可因急救处理不当而造成完全性损伤,完全性损伤可因急救处理不当造成损伤水平上升。
对颈脊髓损伤病人,上升一个节段就意味着康复目标的降低及残疾程度的增加。
1.正确体位的摆放急性期卧床阶段正确的体位摆放,不仅有利于损伤部位的愈合,而且有利于预防压疮、关节挛缩及痉挛的发生。
(1)仰卧位:四肢瘫病人上肢体位摆放时应将双肩向上,防止后缩,肩下的枕头高度适宜,双上肢放在身体两侧的枕头上,肘伸展,腕关节背屈30° ~ 45°以保持功能位,手指自然屈曲,手掌可握毛巾卷。
截瘫病人上肢功能正常,采取自然体位即可。
四肢瘫及截瘫病人下肢体位摆放相同。
髋关节伸展,在两腿之间放1-2个枕头,以保持髋关节轻度外展。
膝关节伸展,膝关节下可放小枕头,以防止膝关节过度伸展。
双足底可垫软枕,以保持踝关节背屈,预防足下垂的形成,足跟下放小软垫,防止出现压疮。
脊髓损伤后如何进行康复护理脊髓是连接人体中枢神经以及外周神经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将大脑的指令传递到人体全身的通路,关系到人体活动以及对身体的支配。
如果在生活中没有注意对脊髓进行良好的保护导致脊髓受到创伤,亦或者出现脊髓感染、肿瘤等情况的时候,都会让我们的脊髓受到损伤。
国际脊髓学会将每年的9月5日定为世界脊髓损伤日,希望大家能够引起对脊髓损伤的重视。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脊髓损伤,对造成脊髓损伤的原因进行总结,重点介绍在脊髓出现损伤之后应该如何做好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是什么?脊髓损伤指的是在外界的直接作用下或者其他因素的间接作用下,使得脊髓出现了损伤,在损伤的部位出现了功能障碍,主要的障碍包括了运动障碍以及感觉障碍等。
脊髓损伤能够分为原发性脊髓损伤和继发性脊髓损伤,原发性的脊髓损伤指的是在外力的作用之下导致出现损伤的情况,而继发性脊髓损伤则是在外力的作用之下,脊髓出现了水肿、压缩性骨折以及椎间盘破碎等情况,形成了脊髓压迫,进而对脊髓造成了损伤。
在脊髓损伤之后,身体的很多功能都会受到影响,出现功能障碍或者功能减退的情况,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大小便功能障碍、感知感觉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瘫痪、麻木、肌肉痉挛等等。
常见的脊髓损伤原因有哪些?第一,创伤性脊髓损伤。
这种情况常见于青壮年,男性患者占绝大多数,这是由于危险性活动往往和男性有关。
创伤性脊髓损伤出现的原因包括交通事故、工作意外、运动和娱乐受伤、坠落伤以及暴力伤等等,在发达国家中,工作伤的比例较低,而运动娱乐伤的比例较高。
第二,非创伤新脊髓损伤。
主要包括了获得性病因,例如脊柱结核、脊柱化脓性感染、脊髓炎、脊柱肿瘤、脊柱退行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医源性骨髓损伤等等。
此外还有发育性病因,例如先天性脊柱侧凸急性、脊椎裂、脊椎滑脱、脊椎栓系综合征以及其他的先天发育因素等等。
脊髓损伤之后的护理措施包括哪些?脊髓损伤患者的康护护理工作是患者康复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应该始终围绕着全面康复的目标,积极和医生开展合作,最大限度的让脊髓损伤患者的残存功能得以保留。
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一、护理评估1、观察病情变化和肢体功能恢复情况。
2、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如呼吸系统感染,自主神经反射亢进,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3、评估患者损伤平面及程度,还有运动功能、感觉功能等其它各系统功能的情况。
4、评估患者心理状况。
二、护理措施1、保持肢体功能位,按时轴线翻身,预防压疮。
2、进行主、被动运动及按摩,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痉挛。
3、卧床期保持脊柱平直位,病情许可下逐步抬高床头,行坐位耐性训练。
4、饮食护理:脊髓损伤早期因交感神经功能下降,肠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食物缺乏,腹胀等,应静脉补充营养。
待2-3周患者肠蠕动恢复后,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5、生命体征平稳后,早期进行床上主动、被动运动,以防肌肉萎缩。
6、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叩背等,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动作、进行有效咳嗽,指导呼吸训练。
7、做好皮肤护理,感觉障碍部位禁用热水袋保暖。
三、健康指导要点1、忌烟、酒、辛辣食物,多饮水,多食粗纤维食物。
2、康复初期:(1)可进行轮椅到床,床到轮椅的转移训练;(2)日常生活活动训练;(3)患者耐力及残余肌力的加强训练。
3、教育患者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对待目前的残疾状态,充分利用残存功能去代偿致残部分功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4、加强二便管理教育,一定要使患者学会自己处理大小便,高位截瘫患者的家属学会协助患者处理大小便。
四、注意事项1、患肢皮肤感觉差,防止烫伤,行走训练及使用步行架时应有人陪同,防止跌倒。
2、每日观察压疮好发部位的皮肤情况,预防压疮。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
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脊髓损伤患者如何进行康复护理脊髓损伤是导致人类残疾的危险疾病之一。
脊髓损伤以后,患者的生活便陷入了无边的黑暗,失去对受伤部位以下的身体控制权。
很多患者整日与床作伴,无法进行正常的活动,导致关节和肌肉萎缩、畸形,一些可怕的并发症也“伺机而动”,这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那么应该怎样进行康复护理来帮助患者早日摆脱阴影呢?一、危险期的护理(一)体位摆放要正确脊髓损伤以后,患者由于行动不便需要卧床休养,为了避免对患者身体的二次伤害,需要将患者的身体摆放成正确的体位。
正确的体位能够防止患者的关节出现畸形的情况,保证患者的舒适度。
将患者的胳膊内收伸直,避免胳膊外翻异常;下肢髋关节保持伸直,并且在外侧放置枕头,防止髋关节外旋,维持姿势稳定。
此外,患者要在家人的帮助下勤翻身,这样可以避免身体骨头突出部位受到长时间的压力产生褥疮。
最好每隔两小时翻身一次。
(二)训练排尿功能一部分脊髓损伤患者的正常排泄功能会收到影响,需要对患者进行排尿功能的训练,使患者产生排尿反射进而自行排尿。
脊髓损伤患者要有意识的锻炼膀胱的张力,以便形成定期排尿的习惯。
(三)加强呼吸训练,防止肺部感染家人要有意识的引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轻轻拍击患者胸部帮助咳痰,保持呼吸畅通。
还可以通过体位引流排痰的方式,防止呼吸道受阻,保持良好呼吸。
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可以进行吸氧,维持肺部的活力。
此外,可以定期进行雾化,减少痰液对呼吸道的感染。
二、恢复期的护理(一)康复运动训练首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训练患者没有受伤的肌肉,让健康部位的肌肉保持正常活力,避免肌肉萎缩。
同时,让健康部位的肌肉牵扯拉动受伤部位的肌肉,从而逐渐恢复患者全身肌肉的活力和功能。
其次,增强患者自主翻身的训练和坐位训练。
通过翻身训练患者的支撑能力,患者需要克服自身的重量,这就锻炼了患者的肌肉力量,加强患者对身体的支配权。
此外,这个时期患者就不能每天卧床了,让患者采取半卧位或者坐位,逐渐增加患者身体倾斜的高度,为患者的行走训练打下基础。
我国脊髓损伤患者延续性护理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常常导致患者下肢瘫痪、尿失禁等严重后果。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数十万人因脊髓损伤而导致长期残疾。
在我国,脊髓损伤发病率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面对脊髓损伤患者数量不断增加的趋势,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恢复能力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的重要课题。
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延续性护理不仅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还可以促进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进行脊髓损伤患者延续性护理研究,提高护理水平和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关注护理方法的创新和提高,助力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和生活品质的改善。
部分就在于此。
1.2 研究意义脊髓损伤是一个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会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脊髓损伤患者常常需要长期的护理和康复,但目前我国对于脊髓损伤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还比较不足。
开展脊髓损伤患者延续性护理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脊髓损伤患者延续性护理研究可以帮助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深入研究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需求和问题,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有效的护理方案,帮助他们更好地康复和适应生活。
脊髓损伤患者延续性护理研究对于提高医疗护理水平也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不断地研究和探讨,可以促进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技术和方法的不断创新和改进,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2. 正文2.1 我国脊髓损伤患者的现状我国脊髓损伤患者数量庞大,据统计,每年有数万人因交通事故、工伤、意外摔跤等原因导致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常常给患者造成严重的身体和精神困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
脊髓损伤患者通常需要长期的康复治疗和护理,而且治疗过程中需要面对各种并发症和并存疾病的挑战。
目前,我国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水平还有待提高,部分地区缺乏专业的康复医疗机构和护理人员,导致一些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计划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伤害,它可能导致肢体瘫痪和其他神经功能障碍。
对于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计划至关重要,以帮助他们尽可能地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针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计划进行论述,帮助他们实现最佳的康复效果。
1. 评估和计划阶段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计划应始于对患者的全面评估。
这包括查看患者的医疗记录、进行身体检查、了解患者的症状和功能损失情况,并与患者和其家属进行详细的讨论。
基于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设定明确的治疗目标和时间表。
2. 运动康复运动康复在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计划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旨在帮助患者尽可能地恢复肌肉力量、平衡和协调能力。
康复师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功能限制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康复方案。
这可能包括主动性运动训练、被动性关节活动和平衡训练等。
定期评估和调整运动康复计划以确保最佳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3. 感觉恢复脊髓损伤患者常常面临感觉丧失的问题。
康复护理计划应包括感觉恢复的策略,以帮助患者改善或重建受损的感觉。
这可能包括传统的物理疗法、热疗或冷疗、感觉刺激和康复训练。
此外,辅助技术和设备,如电刺激和辅助性感觉装置,也可用于促进感觉恢复。
4. 并发症管理脊髓损伤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如皮肤溃疡、泌尿系统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等。
康复护理计划应包括监测和管理这些并发症的策略。
定期检查患者的皮肤状况,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如定时翻身,以避免压力性溃疡的发生。
此外,对患者进行泌尿系统和呼吸道的定期检查,预防并治疗感染。
5. 康复辅助技术康复护理计划还应考虑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辅助技术需求。
这包括使用轮椅、助行器具和其他辅助设备,以帮助患者实现最大的独立性和生活质量。
康复师将评估患者的需求并提供适当的辅助设备,同时提供培训和指导,以确保患者正确使用这些设备。
6. 心理支持脊髓损伤患者往往面临心理和情绪的困扰。
康复护理计划应包括心理支持的策略,以帮助患者应对这些挑战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