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痰法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869.50 KB
- 文档页数:9
无菌吸痰术PPT教案contents •介绍无菌吸痰术•无菌吸痰术操作步骤•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注意事项与操作技巧•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演示•培训总结与考核评估目录介绍无菌吸痰术定义和目的定义目的适应症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如肺部感染、支气管炎等。
呼吸道异物吸入。
手术前、后呼吸道准备。
禁忌症严重的呼吸道黏膜损伤或出血。
呼吸道狭窄或梗阻。
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
用物准备治疗盘内备无菌吸痰管、无菌手套、无菌生理盐水、负压吸引装置、弯盘、治疗巾等。
检查用物是否齐全、完好,确保吸引装置性能良好。
评估患者了解患者病情、呼吸道情况、合作程度及心理状况。
解释操作向患者解释无菌吸痰术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取得患者合作。
环境准备选择清洁、安静的环境,调节室温至适宜温度,关闭门窗,避免人员走动。
操作前准备无菌吸痰术操作步骤患者体位及环境准备患者体位环境准备保持室内清洁、安静,温度适宜,减少人员流动,避免交叉感染。
医护人员手卫生与防护手卫生防护用品吸痰管吸引器其他用品030201器械准备及检查核对信息解释说明暴露气道输入标题观察记录吸痰操作整理用物洗手记录并发症预防与处理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原因01020304感染呼吸道黏膜损伤窒息心律失常预防措施建议确保吸痰设备清洁无菌,遵守无菌技术原则,减少感染风险。
根据患者年龄、病情选择合适型号、材质的吸痰管,避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每次吸痰时间不宜过长,避免过度刺激迷走神经,引起心律失常。
严格无菌操作选择合适吸痰管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吸痰时间感染处理呼吸道黏膜损伤处理窒息处理心律失常处理处理方法指导注意事项与操作技巧010204操作过程中注意事项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确保所有器械和操作环境无菌。
选择合适的吸痰管,避免过大或过小,以免对患者造成不适或损伤。
操作前评估患者情况,了解病情、呼吸道状况及合作程度。
操作时动作轻柔、准确,避免粗暴操作,以免损伤患者呼吸道黏膜。
授课班级: 20XX级临床本科2班授课时间:第十周星期四 1、2节2学时授课章节:第九章常用急救护理技术重点:氧气吸入疗法、吸痰法操作要点难点:氧气吸入疗法、吸痰法操作要点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学时分配:第九章常用急救护理技术.......................................................................................第一节概述............................................................................................... 5min一、抢救工作的组织管理....................................................................... 3min二、抢救设备........................................................................................... 2min第二节社区急救护理基本技术...........................................................................一、氧气疗法...................................................................................................(一)氧气吸入的适应........................................................................... 8min(二)吸氧的方法................................................................................. 30min(三)氧浓度和氧流量的换算法........................................................... 8min二、吸痰法.......................................................................................................(一)适应症........................................................................................... 8min(二)吸痰的方法................................................................................. 26min 教学内容:第九章常用急救护理技术第一节概述危重患者的抢救技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它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和生命质量。
吸痰术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健康生活》的第13课《人体的呼吸与健康》。
本节课主要围绕吸痰术的概念、原理、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展开讲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吸痰术的概念,知道吸痰术的作用和意义。
2. 掌握吸痰术的操作步骤,能够正确进行吸痰操作。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吸痰术的操作步骤。
难点:吸痰术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吸痰器、模拟肺、演示视频等。
学具:小组合作操作材料包(含吸痰器、模拟肺、操作说明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真实的病例,让学生了解到吸痰术在临床上的重要作用。
2. 知识讲解:介绍吸痰术的概念、原理和作用。
3. 演示与讲解:教师演示吸痰术的操作步骤,并讲解每一步的操作要领。
4. 小组合作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吸痰操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5. 疑难解答:针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吸痰术1. 概念:通过吸引方式清除气道分泌物。
2. 作用:保持气道通畅,预防感染。
3. 操作步骤:a. 准备吸痰器及模拟肺。
b. 连接吸痰器与模拟肺。
c. 调节吸痰器负压。
d. 插入吸痰管至模拟肺。
e. 吸引分泌物。
f. 拔出吸痰管,并进行消毒处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简述吸痰术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答案:吸痰术操作步骤:1. 准备吸痰器及模拟肺。
2. 连接吸痰器与模拟肺。
3. 调节吸痰器负压。
4. 插入吸痰管至模拟肺。
5. 吸引分泌物。
6. 拔出吸痰管,并进行消毒处理。
注意事项:1. 操作前确保患者已处于平卧位。
2. 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3.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4. 吸痰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引起患者不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吸痰术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掌握较好。
课程设计:吸痰操作一、课程目标:1. 了解吸痰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2. 掌握吸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学习吸痰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错误;4. 培养学生对吸痰操作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二、课程内容:1. 吸痰的定义和目的(10分钟)a. 介绍吸痰的定义和作用;b. 引导学生思考吸痰在医疗护理中的重要性。
2. 吸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0分钟)a. 解释吸痰的基本原理,包括负压吸引和呼吸道清洁;b. 演示吸痰的基本步骤和操作方法;c. 分组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3. 吸痰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错误(20分钟)a. 介绍吸痰的注意事项,如操作前的准备、患者的体位、吸痰管的选择等;b. 分析常见的吸痰错误,如过度吸痰、不适当的吸痰频率等;c.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避免这些错误,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4. 吸痰操作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15分钟)a. 强调吸痰操作的安全性和重要性;b. 分组让学生讨论吸痰操作中的安全隐患,并提出解决方案;c.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吸痰操作中的责任和义务。
5. 教学评估(15分钟)a. 设计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吸痰操作的理解和掌握程度;b. 观察学生在模拟操作中的表现,评估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三、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实践操作:通过模拟操作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巧。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吸痰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4. 反馈和评估:及时给予学生操作指导和反馈,通过评估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调整教学策略。
四、教学评估:1. 小测验:设计选择题、判断题和简答题,测试学生对吸痰操作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模拟操作评估:观察学生在模拟操作中的表现,评估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3. 课堂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4. 作业评估:布置相关作业,如阅读材料、写作报告等,评估学生对吸痰操作的深入理解。
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
在课前已经对小老师进行过培训。
教师讲、小老师做、大家跟着做。
在整个过程中,遇到重点、难点教师多讲解,小老师多示范,二者同时进行。
4.竞赛:以竞赛形式分组练习(40分钟)
将学生分成五组,以积分制进行练习。
每组一个小老师参与小组管理,教师要随堂观看、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正。
注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对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特别关心,可以反复示教。
另外,学生在练习时往往会把模型当成玩具,随意的拖拉、拍打、嬉闹。
当发现这些不严肃的现象时,要严肃批评,提醒学生注意,这是这里是病房,这些模型人就是病人,怎么能这样对待他们?我们要关心、爱护他们。
通过练习提高技术水平,培养学生的爱伤观念和责任心。
5.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重点和难点,并再次强调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一些不规范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