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教育技术发展简史---副本PPT
- 格式:ppt
- 大小:3.11 MB
- 文档页数:44
外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演变国外教育技术学的发展,⼤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直观技术与哲学认识论(17世纪--19世纪末)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说过,感觉是⼀切知识的源泉。
从17世纪开始逐渐形成的,以班级教学为认识形式、以书本、粉笔、⿊板、图⽚、模型及⼝语为媒体的直观技术是较为简单和原始的教育技术。
2.媒体技术兴起与教育⼼理学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60年代)这⼀阶段以视觉教育或听觉教育为特征。
在理论上也脱离了哲学母体,不再仅是从认识论出发来描述了,⽽是开展了⼴泛的、有多个代表⼈物和流派理论探讨。
然⽽各种理论⼜都属于教育⼼理学的范畴,没有形成教育技术学的理论体系。
19世纪末⾄20世纪,是世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年代,其中尤以电⼦科学技术的发展最为突出。
然⽽,视觉教学作为⼀场正式的教学改⾰运动,是在1918年⾄1928年期间,这场运动称为视觉教学运动,标志教育技术的发端。
与此同时兴起了播⾳教育,使单纯的视觉教育与听觉教育逐渐被视听教育所代替。
视听教学理论的主要代表⼈物是爱德加·戴尔。
他在书中提出了“经验之塔”理论。
戴尔认为,⼈们学习时,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获得知识与技能⽐较容易。
他⽤⼀个学习经验的塔形体图来表⽰不同学习⽅式的学习效果。
另⼀⽅⾯,俄亥俄州⽴⼤学⼼理学家普莱西在20年代和30年代初期设计了好⼏种⾃动教学机,并开展实验。
然⽽由于教学机设计的问题和客观条件不成熟,普莱西的⾃动教学机对教育技术的发展影响不⼤。
直到50年代中期斯⾦纳发起新的程序教学运动,普莱西的早期贡献⽅为⼈们真正认识。
这个时期,⼼理学家斯⾦纳提出了新⾏为主义学习理论。
他根据⾃⼰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理论,重新设计了教学机器,后来发展成为不⽤教学机器只⽤程序课本的“程序教学”。
再以后,他的理论应⽤于电⼦计算机,开始了计算机辅助教学,也成为教育技术的重要标志之⼀。
3.系统技术与教育技术学(20世纪60年代⾄今)60年代初,视听教学领域⼜出现了新的趋势,它同时受到两个⽅⾯的影响,⼀是传播理论,另⼀是早期的系统理论。
国内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1. 引言哎,聊到教育技术的发展,这可是个大话题啊。
从古至今,教育技术就像是那根细线,把人类的知识传递得更远、更广。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条线如何一步步编织成今天我们熟知的样子。
2. 教育技术的起源2.1 古代的“黑科技”说到教育技术,咱们得从古代说起。
那时候的“高科技”就是纸和笔。
没错,就是那个曾经让不少学生头痛的笔记本。
这时候,教育技术的“硬件”也很简单,老师用板书,学生用抄的。
虽说看似简单,但这时候的教育技术已经把知识传递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了。
2.2 近现代的变革快进到19世纪,教育技术开始有了大变化。
印刷术的出现就像给教育加了个“超速”按钮。
书籍变得越来越普及,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知识。
大家不用再把一份手写的材料传递一遍遍,而是可以拿到一本清晰的印刷书籍,这可真是个大进步!3. 20世纪的技术跃进3.1 计算机的引入进入20世纪,计算机的出现简直是教育技术的“革命性突破”。
刚开始,大家都觉得计算机离我们太远了,可是后来计算机成了教室里不可或缺的“新朋友”。
从打字、查资料,到制作多媒体课件,计算机把教育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3.2 网络的普及紧接着,互联网的普及更是把教育技术推向了一个新高峰。
突然间,地球上的知识就像一条无形的网,把大家紧紧连在了一起。
线上课程、电子图书、教育APP,这些新兴的技术让教育变得更加便捷、灵活。
以前我们得去图书馆翻阅资料,现在坐在家里就能轻松获取各种信息。
这可真是让人觉得生活方便了不少。
4. 当代教育技术的潮流4.1 智能化的进步如今,教育技术已经进入了智能化的阶段。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这些科技玩意儿开始慢慢走进课堂。
比如,虚拟现实让学生可以在教室里体验到历史事件,仿佛回到过去亲身感受一样;人工智能则能够根据每个人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
真是让人觉得,这些技术不仅让学习变得更有趣,还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4.2 教育技术的挑战与展望不过,教育技术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教育技术学的起源(一)国外教育技术学发展简史国外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初始阶段(17世纪-19世纪末)--直观技术与哲学认识论(感觉论)在理论上直观技术是以哲学认识论(感觉论)为基础的。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曾说过,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源泉。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人同世界的任何一种属人的关系--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思维、直观、感觉、愿望、活动、爱--总之,他的个体的一切官能,……是通过自己的对象性的关系,亦即通过自己同对象的关系,而对对象的占有。
”从17世纪开始逐渐形成的,以班级教学为认识形式、以书本、粉笔、黑板、图片、模型及口语为媒体的直观技术是较为简单和原始的教育技术。
2.发展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60年代)--媒体技术兴起与教育心理学理论国外有人把这个阶段的教育技术称之为“教育中的技术”(Technology in Education)。
这一阶段以视觉教育或听觉教育为特征。
在理论上也脱离了哲学母体,不再仅是从认识论出发来描述了,而是开展了广泛的、有多个代表人物和流派理论探讨。
然而各种理论又都属于教育心理学的范畴,没有形成教育技术学的理论体系。
19世纪末至20世纪,是世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年代,其中尤以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最为突出。
1822年,法国人尼克福、尼普斯发明的照相术在19世纪末广泛使用,1884年爱迪生发明了电影放映机并由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1885年在巴黎公映电影,德国的一位传教士发明幻灯。
1900年,无线电传播人声试验成功,而后这些发明又都取得长足的进步,成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向学生提供了生动的视听形象,使教学获得不同以往的巨大效果。
1906年美国出版了一本叫做《视觉教育》的书,1910年,克莱恩在纽约出版了第一本《教育电影目录》。
然而,视觉教学作为一场正式的教学改革运动,是在1918年至1928年期间,这场运动称为视觉教学(Visual Instruction)运动,标志教育技术的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