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奴以高出市场价的钱赎买土地,说明了改革很不彻底, 农奴制改革也是对农民进行的一场“合法”的掠夺。最好的土 地为贵族所占有,农民获得土地所付的赎金则高出市场价两三 倍。当农民真正解放后,实际上已经一贫如洗了。
--亚历山大二世
亚历山大二世
农奴制改革
问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目的:挽救统治危机,巩固贵族统治
亚历山大二世农奴制改革
影响(评价): (1)积极意义: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 新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性质: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当时,俄国全国人ロ中农奴占很大比重,参加工业生 产的劳动者近40%是农奴。农奴世代被東缚在土地上, 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农村贫困落后,农奴购买 力低,生产率低下,影响了国内市场的经营和扩大。 1853-1856年,俄国同土耳其以及英法在克里木半岛 发生战争,俄国战败。这充分暴露了农奴制度下俄国 军事和经济的落后,同时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史料1 按改革法的规定:农民为了获得一块份地和宅旁园地,须向地 主缴纳高于低价2-3倍的赎金,其中25%左右交现金,其余要在49年内 连本带息还清。据统计,到1910年农民还清贷款时,政府和地主一共 掠夺农民20亿卢布的赎金。列宁:“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 夺得一干二净了。”
思考:农奴以高于市场价的钱赎买土地,这说明了什么?
“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罗斯的腐败和无能” (列宁语)。沙皇的失败,使它的君主专制制度在国内外 威信扫地,加速了1859—1861年革命形势的到来,促进了 农奴制危机加深并走向崩溃。
史料 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欧国家经济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