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俄国的改革1 (2)
- 格式:pptx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8
第2课俄国的改革基础主干落实一、彼得一世改革1.彼得一世改革:(1)时间:17世纪末18世纪初。
(2)背景: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
(3)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4)措施:(5)影响:①积极: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②消极: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2.扩张:1700—1721年,俄国与瑞典进行战争。
俄国获胜,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在战争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
二、废除农奴制1.背景:(1)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
(2)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的经济发展。
(3)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2.实施: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3.内容:(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
农奴购买土地的价格高于当时的地价。
4.影响(1)积极: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消极: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重点任务驱动【史料实证——开启近代化】材料一(1)材料一图一情景反映了彼得一世哪一改革措施?(2分)图二情景是近代中国哪一次革命的产物?(2分)它们的共同之处是什么?(2分)答:改革措施:剪胡须(或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革命:辛亥革命。
共同之处:它们都受西方先进文明影响,改革社会陋习,对改变社会习俗产生了深远影响。
【历史解释——废除农奴制】材料二为解决劳动力问题,彼得一世于1721年颁布法令准许商人将整个村庄连同农奴一起买去,但农奴和土地不准分开买卖,以维护农奴制度不可侵犯。
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无法满足工业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
广大农民一贫如洗,无力购买工业品,严重地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
九年级历史俄国改革知识点俄罗斯历史悠久而复杂,特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
这些改革旨在推动俄罗斯的现代化和加强国家的力量。
以下将介绍九年级历史课程中关于俄国改革的一些知识点。
第一节:封建主义与农奴制九世纪中叶,俄国仍然是一个封建社会,土地集中在少数贵族和富商手中。
农奴则是封建主的财产,没有自由和权利。
这种极不公平的制度限制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19世纪初,欧洲其他国家逐渐废除了农奴制,但俄国却依然坚持下去。
第二节: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19世纪中期,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执政时期,俄国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
这些改革包括农业、工业和教育的现代化,以及行政体系和司法制度的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试图通过这些措施使俄国变得更为现代化和强大。
然而,由于保守势力的反对以及改革的推行过程中的许多问题,这些改革的影响并不明显。
第三节:农业改革和社会改革在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中,农业和社会改革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农业改革的目标是解决农奴制和农业生产的问题,通过推动农民免除农奴身份,他们可以拥有土地并自主经营。
然而,在实践中,农奴解放并不成功,因为农民们面临着土地不足、负债累累以及社会歧视等问题。
社会改革也遇到了类似的困境,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条件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
第四节:废除农奴制在亚历山大二世去世后,他的儿子亚历山大三世接任皇位。
1861年,亚历山大三世颁布了《解放农奴法令》,正式宣布废除农奴制度。
这个法令意味着农民不再是贵族的奴隶,他们获得了释放和自由。
然而,废除农奴制并没有给农民带来真正的自由和权利,他们仍然受到土地、税收和政治上的限制。
第五节:反对沙俄制度的思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社会产生了一些反对沙俄制度的思潮。
这些思潮包括民粹主义、马克思主义和无政府主义。
民粹主义者认为农民是革命的动力,他们试图通过与农民群众接触和帮助来实现改革。
而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无产阶级是革命的主力军,他们主张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俄国的改革设计说明本课的两大主要内容“彼得一世改革”和“废除农奴制”之间具有较强的因果关系。
17世纪以后,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俄国仍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为了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沙皇彼得一世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使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强化了农奴制和专制统治。
19世纪以后,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经济的发展,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这一改革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通过对这两次改革的学习,学生可以感知改革使俄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在探究这两次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的过程中,学会全面、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
学习目标1.了解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影响等基本史实。
2.对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作出客观的评价。
3.认识到彼得一世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理解落后的制度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改革是清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的重要手段,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彼得一世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
教学难点:彼得一世改革。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等。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影视作品:《大国崛起》(纪录片)。
(二)工具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先让学生依据他们看过的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如《大国崛起》,说一说他们眼中的俄国,然后引导学生从史料实物中认识历史,并提醒学生本节课将从一些更为真实的史料着手进行学习。
二、预习检查1.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三、学习任务一俄国的兴起教师讲述:同学们都知道,现在的俄罗斯联邦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但是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吗?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探寻它的成长之路吧。
教师活动:展示脉络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页第1自然段的内容,使学生对俄国的历史演变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俄国的改革》。
本课主要内容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农奴制改革,以及这次改革对俄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教材通过介绍改革前俄国农奴的生活状况、改革的过程以及改革后的变化,使学生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俄国的历史背景,如封建社会的特点、资本主义的发展等。
但他们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具体内容及其影响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的事例和直观的图片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改革对俄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及改革需要有勇气和智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过程和内容。
2.难点:改革对俄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
3.对比分析法:将改革前后的俄国社会和经济进行对比,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改革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制作PPT和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本课的内容和目标。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和教学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过程和内容。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改革对俄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案一、新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等史事,初步认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二、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两部分内容:彼得一世改革、废除农奴制。
两部分内容的关系比较密切。
17世纪以后,西欧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但俄国仍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为了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俄国沙皇彼得一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但是,这次改革并不彻底,它进一步强化了农奴制。
19世纪以后,西欧国家的发展速度加快,但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经济的发展。
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军事和经济的落后。
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俄国废农奴制。
三、教学目标1.了解俄国发展历程,知道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影响,认识到彼得一世的改革是俄国近代化历程的开端;(时空观念、史料实证)2.了解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时间、人物、内容等基本史事,并能够从正反两方面正确看待改革;(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认识到落后的制度是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唯物史观)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图片导入:在克里姆林宫普京办公室中唯一的画像是彼得大帝,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祝活动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地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教师引导:彼得大帝是谁?他对俄国有着怎样重大的贡献?(二)新课讲授1.彼得一世改革(1)俄国发展历程:【自主学习】结合视频与教材,梳理俄国的发展历程。
(2)改革背景:【问题探究】结合材料,思考彼得一世进行改革的原因。
材料:17世纪的荷兰人几乎控制了全世界的海洋贸易,相对宽容自由的环境使国家充满活力。
……英国在17世纪里完成了政治变革,君主立宪制初步建立……法国在“太阳王”路易十四的带领下,在17世纪中叶成为欧陆首强。
……而当时俄国的经济完全依赖于农业,全国只有几十个手工工场,农业和手工工厂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商业几乎全部把持在外国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