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法规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950.00 KB
- 文档页数:46
建设法规概论第1章建设法规概论教学提示:建设法规不是国家法律体系中独立的法律部门,它是分散于各法律部门、各级行政法规和规章中的有关建设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由于建筑产品的公共性,致使建设法规在法律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建筑产品的特殊性,致使建设法规也呈现出一些独有的特征。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建设法规的概念。
重点掌握建设法规的作用、调整对象和我国建设法规立法的现状。
1.1 建设法规的概念1.1.1 建设法规及其调整对象建设法规是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国家立法机关或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旨在调整国家及其有关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之间,在建设活动中或建设行政管理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的总称。
建设法规的调整对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建设活动中的行政管理关系,即国家机关正式授权的有关机构对工程建设的组织、监督、协调等职能活动。
建设活动与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休戚相关,国家必须对此进行全面严格的管理。
在管理过程中,国家就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筑材料和设备的生产供应单位以及各种中介服务单位产生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这种关系由有关建设法规来调整和规范。
如建设法规中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就规定了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并规定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上述单位的质量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
建设活动中的经济协作关系,即从事工程建设活动的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往来协作关系。
如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的建设工程合同关系、业主与建设监理单位之间的委托监理合同关系等等。
这种关系也由建设法规来调整。
如《合同法》和《建筑法》就规定发包单位和承包单位双方在构造和履行建设工程合同关系中应有的权利和义务。
建设活动过程中的其他民事关系。
在建设活动过程中,还会涉及到诸如房屋拆迁、从业人员与有关单位间的劳动关系等一系列民事关系,这些关系也需要由建设法规以及相关的其他法律部门来共同调整。
1.1 建设法规的概念1.1.1 建设法规及其调整对象建设法规是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国家立法机关或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旨在调整国家及其有关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之间,在建设活动中或建设行政管理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的总称。
1.1.2建设法规的特征1.1.3.建设法规的作用• 1.规范指导建设行为⏹①义务性的建筑行为规定,即有些建筑行为必须做。
⏹②禁止性的建筑行为规定,即有些建筑行为禁止做。
⏹③授权性的建筑行为,即规定人们有权选择。
• 2.保护合法建设行为• 3.处罚违法建设行为我国建设法规体系,是以建设法律为龙头,建设行政法规为主干,建设部门规章和地方建设法规、地方建设规章为支干而构成的。
•建设法规按其立法权限可分为五个层次: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审议发布的属于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业务范围的各项法律。
建设法律在建设法规体系框架中位于顶层,其法律地位和效力最高,是建设法规体系的核心和基础。
国家立法机关颁发的调整建设活动的法律规范及相关的法律规范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文件;指国务院依法制定并颁布的属于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业务范围的各项法规。
建设行政法规的法律地位和效力低于建设法律。
•国家颁发的调整建设活动的行政法规有《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等许多规范性文件;指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并发布的建设方面的法规。
•《上海市建筑市场管理条例》、《浙江省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山东省房地产开发管理条例》、《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浙江省温瑞塘河保护管理条例》、《广东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1. 确保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原则2. 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原则3.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原则指在建设管理和协作过程中产生的由建设法规所确认和调整的权利义务关系。
建设法规第二章建设法规概论第一节建设法规的概念一、建设法规的定义建设法规是指国家立法机关或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在调整国家及其有关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之间在建设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的总和。
(它体现国家对城市建设、乡村建设、市政及社会公用事业等各项建设活动进行组织、管理、协调的方针、政策和基本原则)建设法规所调整的范围(对象)是建设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包括:⒈建设活动中的建设管理关系:建设活动中的行政管理关系,是国家及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有关单位(如中介服务机构)之间发生的相应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
它包括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一方面是规划、指导、协调与服务;另一方面是检查、监督、控制与调节。
⒉建设活动中的建设协作关系:建设活动中的经济协作关系是一种平等自愿、互利互助的横向协作关系。
一般应以经济合同的形式确定,经济合同是法人之间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明确相互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⒊建设活动中的建设民事关系:建设活动中的民事关系是指因从事建设活动而产生的国家、单位法人、公民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二、建设法规的特征建设规范除具备一般法律特征外,还具有不同于其他法律的特征:⒈行政隶属性(区别于其他法律的主要特征)以行政指令为主的方法调整建设活动的法律关系,调整方式包括:国家通过建设法规范,授予国家建设管理机关某种管理权限或具体的权利,对建设业进行监督管理。
⑴授权:国家通过建设法律规范赋予建设法律关系主体某种作为的义务,如限期拆迁房屋,控制楼堂馆所建设,进行建设企业资质等级鉴定,征纳固定资产投资税,房屋产权登记等。
⑵命令:国家通过建设法律规范赋予建设法律关系主体某种作为的义务,如限期拆迁房屋,控制楼堂馆所建设,进行建设企业资质等级鉴定,征纳固定资产投资税,房屋产权登记等。
⑶禁止:国家通过建设法律规范赋予建设法律关系主体某种不作为的义务,即禁止主体某种行为。
第一章建设法规概论本章介绍建设法规的:1、基本概念2、表现形式和作用3、在整个法律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立法宗旨、适用范围和调整对象。
重点介绍建设法规的:体系、立法的基本原则、实施办法。
前言法的定义:法是由一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它规定了人们在一定社会中的权利和义务,从而确认和保证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法是一种规范,它确定了人的行为的自由程度、即在法律界限之内,人可以自由行为;超越了界限,不论是“左”,或是“右”,就应该被矫正。
(自由(右)、平等(左)、博爱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在其革命时期提出的政治口号。
含有摆脱封建王权和神权束缚、争取政治自由、民主平等的意义。
早在资产阶级大革命之前,启蒙运动思想家针对法国封建独裁统治和宗教神学的禁锢,就继承前人的自然权利说,提出了“天赋人权”,认为自由、平等是人与生俱来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在上述思想影响下,1789年发生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提炼出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口号。
作为一面旗帜,它曾经起过非常大的进步作用。
它不仅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起了号召、激发、团结革命群众向封建统治发动进攻的作用,而且产生了广泛的世界性的影响。
比如: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也曾经打出这一口号,启发、动员人民起来推翻封建王朝。
但这个口号形成的左派右派的争论从未停止过,问题在于争论者的视角不同,立场不同,参照系也不同,认定的合适程度不同。
法和法律从严格意义上讲是有区别的。
法律强调的是具体的、明确的规范,而法是所有具体规范的总和。
所以,法是抽象的、伦理性的;法律是具体的、应用性的。
从这一角度看,作为一个社会公民,我们更应该了解法律。
(如果不做法律研究,则可混淆发与法律的概念)法的种类: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与规章、技术法规以及国际公约、国际惯例、国际标准等。
1.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任何其他法律、法规都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而不得与之相抵触。
建设法规概述第一节建设法规概论一、建设法规的概念(一)建设法规的定义和调整对象建设法规是指国家立法机关或者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旨在调整国家及其有关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之间,在建设活动中或者建设行政管理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的总称。
建设法规的调整对象是指在建设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
它包括建设活动中所发生的行政管理关系、经济协作关系及其相关的民事关系。
1、建设活动中的行政管理关系建设活动与国家的经济发展、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的文明进步息息相关,国家应对之加以全面的管理。
在进行建设活动管理的过程中,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就会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筑材料和设备的生产供应单位以及建设监理等中介服务单位之间产生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这种关系应由相应的建设法律与法规进行规范与调整。
2、建设活动中的经济协作关系建设工程活动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需要很多的单位和相关人员进行参入,在此过程中就产生了彼此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这也应由相关的法律与法规进行规范和调整。
3、建设活动中的民事关系在建设工程活动进行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土地的征用、房屋的拆迁、从业人员及其相关人员的人身与财产伤害、财产及相关权利的转让等有关公民个人的权利问题,将产生国家、单位和公民个人之间的民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这也应由建设法律与法规及其他相关法律进行规范与调整。
(二)建设法规的法律地位法律地位是指建设法规在整个法律体系内所处的位置,建设法规应属于哪一个部门法及其所处的层次。
在建设工程活动的三种社会关系中,建设活动中的行政管理关系主要以行政的手段进行调整;建设活动中的经济协作关系则采用行政、经济、民事各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整;建设活动中的民事关系采用民事的手段加以调整。
此外,建设活动还涉及到其他的事物与相关社会关系,如建设工程活动与环境保护、文物保护、自然风景保护的关系;建设工程活动与土地、水源、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的关系;建设工程活动与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关系;建设工程活动与招标投标活动、标准化设计之间的关系等。
建筑法规概论1.法律的概念: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各种行为规范。
2.建设法规的概念:建设法规是指国家权力机关或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旨在调整国家及其有关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之间在建设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社会性关系的法律、法规的总称。
3.建设法规的作用:(1)规范指导建设行为;(2)保护合法建设行为;(3)处罚违法建设行为。
4.建设法规体系的五个层次:(1)建设法律;(2)建设行政法规;(3)建设部门规章;(4)地方性建设法规;(5)地方建设法规。
5.建设法律关系的三要素:主体、客体、内容6.建设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智力成果7.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1)法律行为主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2)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3)行为内容合法;(4)行为形式合法。
8.代理的概念: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9.代理人在代理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1)代理人应在代理权限范围内进行代理活动;(2)代理人应亲自进行代理活动;(3)代理人应认真履行职责;(4)不得滥用代理权。
10.工程项目建设程序的概念:建设程序是指一项建设工程从设想、提出到决策或交付使用的整个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内在规律。
11.项目建议书应包括的内容:(1)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据;(2)产品方案、拟建规模和建设地点的初步设想;(3)资源情况、建设条件、协作关系和设备引进国别、厂商的初步分析;(4)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还贷方案设想;(5)项目进度安排;(6)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初步估计;(7)环境影响的初步评价。
12.工程建设标准的概念:是指建设工程设计、施工方法和安全保护的统一的技术要求及有关工程建设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制图方法的一般原则。
13.《建筑法》共8章、85条,包括总则、建筑许可、建筑工程发包与承包、建筑工程监理、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法律责任及附则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