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氢技术新进展-200606
- 格式:ppt
- 大小:2.75 MB
- 文档页数:73
芳烃化合物苯、甲苯、二甲苯(BTX)是一类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炼焦副产品焦化粗苯是芳烃化合物的一个重要来源。
焦化粗苯含较多的杂质,特别是噻吩硫的含量比较高,必须对其进行纯化才能使用。
传统的酸洗法工艺只能部分脱除粗苯中的含硫化合物和杂质,而且污染严重。
催化加氢精制工艺,由于其三苯收率高,“三废”排放量大大降低,所得产品质量好,正逐步取代酸洗法。
目前国外粗苯加氢工艺分为高温法(600~630 ℃,即Litol 法)与低温法(320~380 ℃,以K.K 法为代表)。
高温法相对于低温法而言,反应温度和压力都很高,对设备、管道、仪表要求高,投资大,所以低温加氢精制法比较适合我国采用,关键设备可以实现国产化。
粗苯加氢精制的关键步骤是预加氢和主加氢,通过预加氢可以饱和易于聚合的二烯烃和苯乙烯,主加氢主要是脱除含硫的噻吩类化合物。
实现粗苯低温加氢精制的一个关键技术是低温加氢催化剂,1 实验以Ti-Al复合氧化物为载体,(NH4)6Mo7O24·4H2O和Ni(NO3)2·6H2O、Co(NO3)2·6H2O 为前体,采用分步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组成的预加氢催化剂NiMo/Ti-Al 和主加氢催化剂CoMo/Ti-Al。
催化剂在使用前进行预硫化处理,在WFSM-3060 高压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上评价其活性。
2 结果与讨论2.1 预加氢催化剂NiMo/Ti-Al 的筛选预加氢的目的是除去粗苯中易聚合的二烯烃、苯乙烯等物质,以二烯烃的脱除率来表征预加氢催化剂的活性。
反应条件:T=180 ℃,P=3.0 MPa 催化剂装量 2 mL,粗苯流量为0.067 mL/min,氢气流量44.6 mL/min。
从图 1 可知,Ni/(Ni+Mo)=0.325时,即选用2Ni8Mo/Ti-A(l负载量2%NiO,8%MoO3)催化剂能够使环戊二烯烃的脱除率达到最高。
同时在预加氢阶段对噻吩硫也有23.5%脱除。
专利名称:加氢精制对苯二甲酸的催化剂的再生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周立进,曾崇余,王振新,顾沛国,邢建良
申请号:CN200510094466.3
申请日:20050921
公开号:CN1762964A
公开日:
20060426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一种加氢精制对苯二甲酸的催化剂的再生方法,它基本上由下列步骤组成:1.将工业上对苯二甲酸加氢精制固定床反应器中更换下来的已失活Pd/C催化剂,用0.1-5.0%的NaOH溶液碱洗,然后高温水洗。
2.将步骤1碱洗、水洗后催化剂真空干燥和筛分,以10%盐酸浸渍12小时,然后过滤,水洗至滤液中无Cl存在,在110℃下烘干。
3.按补钯的量为0.05-0.2%称取PdCl,用1%的稀盐酸加热溶解,制成HPdCl溶液,将步骤2处理后催化剂放在HPdCl溶液中浸渍10小时,然后在110℃下真空干燥。
4.经过补钯后的催化剂经过化学还原法或氢还原法还原处理,即得再生的、活性的加氢精制对苯二甲酸的催化剂。
本发明的加氢精制对苯二甲酸的催化剂的再生方法简便、易行,活性高。
申请人: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210048 江苏省南京市大厂区新华路
国籍:CN
代理机构: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黄嘉栋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专利名称:聚能催化制氢系统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R·拉哈克里什南,T·H·范德斯普尔特,J·J·桑焦文尼申请号:CN200680052672.0
申请日:20061222
公开号:CN101466633A
公开日:
20090624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太阳能驱动的制氢系统直接产生氢。
该太阳能驱动的制氢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聚能器、富氢源、催化层和氢分离膜。
放置富氢源以接收由聚能器收集的聚焦的日光,并直接接触催化层。
催化层由富氢源产生氢。
氢分离膜随后分离在催化层制得的氢。
申请人:联合工艺公司
地址:美国康涅狄格州
国籍:US
代理机构: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国外加氢裂化技术的发展背景和历程国外加氢裂化技术的发展背景和历程50年代中期,美国对汽油的需求量逐年增长,对柴油和燃料油的需求量逐年下降,产品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虽然,当时通过热裂化、催化裂化、延迟焦化等二次加工技术可以增加汽油产量,但汽油质量不能满足车用汽油提高辛烷值的要求。
随着汽车发动机压缩比提高,需要异构烷烃和芳烃含量高的汽油,以避免汽车出现爆震现象。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加工技术,把重质油品转化为轻质油品。
许多石油公司根据催化裂化催化剂的开发经验和德国煤与煤焦油高压催化加氢生产汽油、柴油的经验,通过试验研究,发现了一些特殊的不可逆反应过程,并研究出能使单体烃按需要进行反应并支配整个混合物转化的固定床加氢裂化工艺和催化剂。
1959年美国Chevron公司首先宣布开发了Isocracking加氢裂化技术。
1960年UOP公司宣布开发了Lomax加氢裂化技术,Union公司宣布开发了Unicracking加氢裂化技术。
后来,相继有海湾研究开发公司的H-G,壳牌国际石油集团的Shell,法国石油研究院的IFP,德国巴斯夫公司的DHC,英国石油公司的BP等加氢裂化技术开发成功。
1961年11月UOP公司的Lomax加氢裂化技术与Chevron公司的Isocracking加氢裂化技术合并,称为Isomax加氢裂化(加氢裂化催化剂仍由两公司分别供应)。
各大公司开发的加氢裂化技术,催化剂有所不同,工艺流程都类似。
40年来加氢裂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归结如下:60年代初期,加氢裂化技术主要用于把CGO、LCO和AGO转化为汽油。
因为当时催化裂化的转化率低,有些原料转化不了,所以加氢裂化主要用于转化在催化裂化装置中难以裂化的油料,以增产汽油。
这时的加氢裂化装置都采用两段工艺,首先在第一段用加氢处理催化剂对原料油进行精制,脱除硫氮等杂质,然后进入第二段,用选择性裂化催化剂进行裂化生产汽油,得到的加氢裂化轻汽油辛烷值高,直接用作汽油调合组分;含环烷烃的重汽油进行催化重整,可以得到高收率的高辛烷值汽油和氢气。
浅析我国加氢工艺和技术的发展历史摘要: 介绍了国内外加氢工艺和技术的发展状况:加氢装置的处理能力迅速提高, 国外加氢工艺和技术不断创新,催化剂的更新换代明显加快;国内也开发了一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技术, 采用新技术改造原有装置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批新型催化剂正在推广应用于工业生产, 加氢催化剂的器外再生技术已取得了可喜进展。
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 指出应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以推动国内加氢技术的发展:①抓紧开发和推广清洁燃料生产技术;②加快发展中压和高压加氢裂化技术; ③重视润滑油加氢处理和加氢异构技术的开发应用; ④适当发展常压重油和减压重油加氢工艺; ⑤加快新型加氢催化剂的研制开发;⑥重视有关加氢配套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主题词: 加氢过程加氢催化剂加氢反应器高硫原油加工产品质量技术发展水平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世界炼油企业加工的原油明显变重,原油中硫和重金属含量明显上升; 各国的环保法规日趋严格, 要求炼油企业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生产清洁燃料的呼声越来越迫切; 柴油机具有明显的节能优势, 减少其尾气污染物排放和污染物治理技术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成品油市场中柴油需求增长速度远高于汽油; 芳烃和乙烯原料的需求增长, 仅仅依靠原油加工量的增长已不能满足需要。
因此, 加氢工艺和技术受到世界各大石油公司的普遍重视, 加氢装置建设和技术开发明显加快。
有人预测, 21 世纪加氢工艺将取代催化裂化成为炼油工业的核心工艺。
1 世界各国加氢工艺和技术的发展加快20 世纪90 年代以后,世界各国加氢装置建设和加氢技术开发明显地加快。
美国Cri terion 催化剂技术公司总裁R H Stade 说, 近5 年来加氢催化剂的发明比过去20 年都更多、更快、更好。
这些新发明,延长催化剂寿命50%以上, 提高了装置加工能力或加工劣质原料的能力, 可以生产优质清洁燃料,并降低生产成本。
Stade 先生的话反映了近年来世界加氢技术总的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