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中考赏析句子6大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16.25 KB
- 文档页数:3
现代文阅读赏析句子的六种方法
1.主题思考法:通过思考句子所涉及的主题或议题,分析其背后所表
达的思想、情感或价值观。
2.修辞手法分析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句子中是否运用了比喻、
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进一步探究其意义和表达效果。
3.上下文解读法:通过综合考虑句子所处的上下文,理解句子在整个
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
4.音韵语言分析法:从音韵、语言的角度分析句子中是否使用了押韵、对仗等修辞手法,进一步揭示其表达方式和艺术效果。
5.词语解读法:对句子中具有特殊含义或引人注目的词语进行解读,
探究词语的深层意义和象征意义。
6.情感共鸣法:通过与句子中所描述的情感或意境产生共鸣,进一步
理解句子传递的情感或情感表达的方式。
2020中考现代文阅读的6个“高频”考点及答题技巧模板现代文阅读是语文中考题中的大项,考生答题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考生语文成绩的高低。
因此说,关于现代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考生必须要烂熟于心,只有如此,才能在该题中取得佳绩。
通过分析近年来的考点,我们总结出一些高频考点:如概括内容要点、分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赏析句子、赏析标题的作用及含义、理解关键词语、句子的含义等等,掌握这些考点的考查方式及答题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咱们一一道来。
高频考点一:概括内容要点考题再现:作者说“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父亲有哪些绝活?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概括。
(4分)(2019青岛)答案示例:①裁布料画线,从容果断②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的绝活;③记忆力好,收料、量衣不记录,但从来不出错④用剪娴熟、流畅。
⑤能边剪边做出缝制的标记。
答题技巧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考生答题时首先应该根据题目要求,筛选出相关段落,然后根据相关段落进行归纳整理。
从第④段抓住“父亲没学过美术绘图,可他裁布料用画粉时,总是从容果断”,概括出要点①;从第⑤段中抓住“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盘扣”,概括出要点②;从第⑥段写父亲有“两不记”,,一是收人布料不记,二是量体裁衣不记,概括出要点③;从第⑦段抓住“父亲剪裁时轻松自如,用剪吃布很干脆”,概括出要点④;从第⑧段中抓住“我揣测这种停顿绝不是率性而为,一定是有讲究的,应该是父亲为后来的缝纫制作留下的暗记”概括出要点⑤。
考生概括要点时要注意把握主要的信息,确保不遗漏要点,还要注意语言的凝练。
这类题目是每年中考的必考题型,按照以上要求去答,要确保不丢分,要得满分。
高频考点二:分析段落作用考题再现: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第②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4分)答案示例:写父亲年轻时拜师求学经历(1分),先写父亲先干家务后学缝扣等简单步骤进而学习缝衣,剪裁,最后独当一面的过程(1分),表现父亲勤劳、朴实、坚持、执著的形象(1分),为下文父亲技艺高超做铺垫。
初中语文阅读题答题句子赏析技巧方法a、由常规字词入手语文姓语,当然离不开字词。
首先从字词开始。
如文中一些精僻的动词、形容词等,对这些词玩味咀嚼,将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例: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老舍《济南的冬天》赏析:能换别的近义词吗?如“堆”,不能,因为是小雪,用“堆”不贴切,“顶”写出了小雪后小树特有的意蕴,轻巧灵动,一如后面的比喻,“像日本看护妇”。
b、对一些特殊的句子进行赏析,这些句子往往与文章主题联系在一起,暗藏深意修辞句:修辞能够更好的写景状物,传情达意。
如: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
(《白鹭》)赏析:用拟人和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写出白鹭与水田的配合适宜、和谐,给人以美感;描写句:那些刻画人物,表现环境的语句往往对表现人物性格起烘托渲染作用。
例: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世间最美的坟墓》)赏析:与这优美恬适的风景为伴的是埋葬于此的大作家托尔斯泰,可看出与大自然相伴的托尔斯泰,与大自然一样永存,从而反衬出其伟大人格。
矛盾句:看似矛盾,却蕴含了作者的深意。
例:“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鲁迅《孔乙己》)赏析:“大约”与“的确”貌似矛盾,其实却是作者的匠心独运,揭示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通过这个人物形象也隐现了那个残酷阴冷的社会以及众人的麻木不仁。
点睛句:画龙少不了眼睛。
这些句子就是文章的眼睛。
例:“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邹韬奋《我的母亲》)赏析:从这种复杂心态里栩栩如生的再现了一位希望儿子上进但又十分疼爱儿子的伟大母亲的形象,有这样的句子文章的主题也力透纸背。
尾句:对上文的概括或能引起读者的联想,启发读者的思考余味无穷例:“我做过一个好梦,我们种的水稻,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
记叙文阅读(含小说、散文)考点六赏析句子模板揭秘1.理解句子的含义。
(1)抓关键词法。
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和文意,抓住隐含解题信息的关键词,理解其语境义、比喻义、反义(语)、言外之意等,将这个词所要表示的本来意思在句中表达出来。
(2)借助修辞法。
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寻找本体,把生动、形象的说法还原为平易朴实的说法。
(3)返本法。
开头、结尾一些意味深长的句子,根据语境,结合文章主旨、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分析。
2.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句子在开头的作用:①开篇点题;②总领下文或统领下文;③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2)句子在中间的作用:①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3)句子在结尾的作用:①篇末点题;②总结全文,深化中心;③首尾呼应,照应开头或照应题目;④点明中心,升华情感;⑤引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⑥如果句子本身是修辞,就要从修辞的角度回答;⑦如果句子本身是特殊句式,就要从句式的特点回答。
小试牛刀:叶圣陶评价《孔乙己》一文时说:“小说中最妙的文字是‘孔乙已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最妙的文字”妙在何处。
(苏州市中考题)答:从结构上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内容上看,既写出了孔乙己无足轻重的社会地位,更巧妙地揭示了人情的冷漠和3.句子在内容上的作用。
(1)从修辞角度赏析。
常见修辞及特点:比喻(生动形象);拟人(形象生动);夸张(突出特点);排比(增强气势);对偶(整齐凝练);反复(突出强调);设问(引起注意,引发思考);反问(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运用……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景/物……的特点/特征,表达了……的情感。
)(2)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
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内容+中心。
(通过对……人物的……描写,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或思想品质。
现代文阅读:中考赏析句子6大方法-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现代文阅读:赏析句子6法1、抓关键词语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
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例句1:“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蒙眬欲睡似的。
”赏析:一个动词“吻”字,写出了海浪亲昵温柔的情态。
例句2:“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
”赏析:“疯狂”、“汹涌”、“吞没”这些充满力度的词语,描绘出了大海勇猛无畏的性格。
2、抓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
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其作用表现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
例句3:“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
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赏析3:以“海”、“墙”作比喻,写出了森林的浩瀚和坚不可摧。
透过字表,我们能够领会到作者对森林的喜爱与赞赏之情。
例句4:“多少年过去了,风儿把山顶上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它又不辞辛苦地从远处茂密树林里捎来种子,让雨水把它们唤醒。
坡上青翠的小苗讨得阳光喜欢了,阳光便慷慨地抚爱它们。
”赏析4:本句用拟人手法,赋予风、雨水、小苗、阳光以人的灵性,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获取原来如此的诗意,与峡谷的凄清冷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现代文阅读句子赏析答题思路抓关键词语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例句1:“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蒙眬欲睡似的;”赏析一个动词“吻”字,写出了海浪亲昵温柔的情态;例句2:“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赏析“疯狂”、“汹涌”、“吞没”这些充满力度的词语,描绘出了大海勇猛无畏的性格;抓修辞语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其作用表现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例句1:“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赏析以“海”、“墙”作比喻,写出了森林的浩瀚和坚不可摧;透过字表,我们能够领会到作者对森林的喜爱与赞赏之情;例句2:“多少年过去了,风儿把山顶上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它又不辞辛苦地从远处茂密树林里捎来种子,让雨水把它们唤醒;坡上青翠的小苗讨得阳光喜欢了,阳光便慷慨地抚爱它们;”赏析本句用拟人手法,赋予风、雨水、小苗、阳光以人的灵性,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获取原来如此的诗意,与峡谷的凄清冷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自然地引出下文;例句3:“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的,轻轻的,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赏析作者捕捉到大海清波微漾的特征,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多个比喻来描摹海潮的几种情态;用“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来比喻海浪声的轻柔;用“情人的蜜语”来比喻海浪声的甜美;用“落花飘零在水上”来比喻海浪声渐闻渐远,直至杳然无声的情态;这种多角度的设喻,将落潮时大海的轻柔、静谧刻画得细致入微,使人如临其境;抓句式特点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倒装句等;例句1:“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地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它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赏析作者运用排比句式,以表现大海惊醒后的剧烈动荡,展示了大海的粗犷、豪放的性格,让读者读来琅琅上口;例句2:阳光不喜欢峡谷,峡谷莫非不知道阳光是公平的么峡谷莫非不明白赏析作者用两个反问一个设问表达了对阳光不公的抗议,“莫非”一词更让人感受到作者的怨恨之情;例句3: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文章最后写道:“此刻,北风正在敲打着我的窗户,而我的那几株腊梅,依然在那里默默地绽蕾,默默地吐着清幽的芬芳``````”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赏析“卖”是卖弄,“逞”是炫耀,“不可一世”是形容极其狂妄自大,这三个词语原是贬义,这里贬词褒用,表现出汉子们打鼓时的精神抖擞、气势非凡;例句4:鼓神敲打锣鼓的汉子们敦实威风,这些平时在山中辛苦刨食的人此时一个个精神抖擞,红光满面,A卖着狂傲,逞着威风,显得不可一世;B只见他急敲慢敲,重敲轻敲,时而敲打鼓沿时而肘杵鼓面,时而跃腾猛捶,时而贴鼓轻抚,柔时如丝绸无骨,坚时像枪击钢板,乱时如乌云压顶,齐时如布兵排阵;铁马金戈乱箭飞,细雨轻风荷塘清,劈山开路是男儿,再闻堂前纺织声……赏析一连串的排比,将鼓神击鼓的姿势、动作描绘得栩栩如生,气势磅礴;又借助比喻和对比,表现出鼓声的变化多端,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抓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例句1:“那儿的树木虽然远不如山上的小草高,但它却可以自豪地宣布:我是森林”赏析小草比树木高的原因不是因为它本身,而是借用地势;而树木凭的是自身的优势,这里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作者对地下森林的欣赏之情;例句2:“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山静静地恍惚入了梦乡;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睑,也像要睡了;”赏析以大海周围的景物岛、山、星星为衬托,把大海熟睡的“恬静美”推进一步,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这是一幅清丽、温柔、恬静的“海睡图”例句3:“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赏析作者直抒胸臆,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伟大力量的歌颂,表明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抓结构作用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例句1:“远处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赏析这是一个过渡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是联系大海由睡到醒,潮水由落到涨的纽带;例句2:“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因此即使是伴妻一道默坐在房里,从闭着的窗户听着外面隐约的海潮音,也觉得满意,算是尽够欣幸了;”赏析文章首尾照应,以房中听潮开始,以房中听潮结尾,使文章结构谨严;抓思想内容确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例句1:“狂风呼啸,气浪灼人,沙石飞腾,岩浆横溢,霎时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好像到了世界的末日……”赏析这是描写最初地质突变时的情景,一句话一种景象,字虽不多,形象生动,让人如临其境,同时也交代了峡谷的来源;例句2:“你似乎深不见底,宽不可测,没有人见过你的全貌;虽然你拥有珍贵的树木,这大自然无价的财富,然而你沉默寡言、与世无争──多么不公平啊,你这个世上罕见的地下森林;你从哪里飞来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赏析作者用第二人称手法,面对面地直接抒发感情,强烈表达了自己对峡谷的关切、同情、抱不平以及无限的敬意;。
(考点七:赏析文中词句散文考点七:赏析文中词句常见问法:①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
②请问文中画线句好在什么地方?③请问文中画线句有何表达效果?技巧点拨:完成此类题目,可从修辞、写作手法、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动词的运用等角度进行分析。
1、修辞手法①比喻,可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抒发了作者……的情感”的句式回答。
②拟人,可用“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以人的感情(把……写活了,或把……人格话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态”的句式回答。
③夸张,可用“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的讽刺/喜爱之情,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的句式回答。
④排比,可用“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读上去朗朗上口,增强文章语势。
突出强调了……的……特点/渲染了……的感情/使文章条理分明”的句式回答。
⑤反复,可用“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强调了……, 强烈表达了……之情”的句式回答。
⑥对偶,可用“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高度概括了……的内容,使句式整齐,节奏鲜明。
读上去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的句式回答。
⑦设问,可用“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文”的句式回答。
⑧反问,可用“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意思是说……改为陈述句),强烈表达……之情。
”的句式回答。
⑨反语,可用“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的本义是……,这样写增强了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有力度”的句式回答。
2、写作手法写作手法大致有以下几种:对比、衬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前后呼应、托物寓意、象征、卒章显志、联想、想象、动静结合、化静为动、借古讽今、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
①对比,可用“此句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把……和……进行对比,从而突出……,将抒发了作者……的情感”的句式回答。
②象征,可用“此句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抓住了……和……的相似点,通过对……的准确的精细描写,更好地达到了……的目的”的句式回答。
2020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现代文阅读句子赏析方法【导语】备考是一种经历,也是一种体验。
每天进步一点点,基础扎实一点点,通过考试就会更容易一点点。
1、抓关键词语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
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例句1:“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蒙眬欲睡似的。
”【赏析】一个动词“吻”字,写出了海浪亲昵温柔的情态。
例句2:“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
”【赏析】“疯狂”、“汹涌”、“吞没”这些充满力度的词语,描绘出了大海勇猛无畏的性格。
2、抓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
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其作用表现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
例句1:“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
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赏析】以“海”、“墙”作比喻,写出了森林的浩瀚和坚不可摧。
透过字表,我们能够领会到作者对森林的喜爱与赞赏之情。
例句2:“多少年过去了,风儿把山顶上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它又不辞辛苦地从远处茂密树林里捎来种子,让雨水把它们唤醒。
坡上青翠的小苗讨得阳光喜欢了,阳光便慷慨地抚爱它们。
”【赏析】本句用拟人手法,赋予风、雨水、小苗、阳光以人的灵性,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获取原来如此的诗意,与峡谷的凄清冷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浅析语文中考试卷“赏析题”做题技巧[摘要]面对中考试卷中的赏析题,许多学生无从下手,经常失分。
为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把有关的知识梳理整合,从表现手法、词语运用、表达方式、包含哲理等角度分析,帮助学生很快掌握这类题的解题技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赏析题答题技巧表现手法词语运用表达方式包含哲理近年来,中考试卷“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中常常有赏析句子的试题,许多学生面对这类题,无从下手,有时“意会”的东西也“言传”不出,失分严重,觉得十分苦恼。
其实,这类题只要找出其特点,分析就不难了。
为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近几年来各省中考试题,把有关的知识梳理整合,归纳出一些常用的分析角度,总结出相应的做题方法,帮助学生解答赏析题,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常用的分析角度有: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词语运用、表达方式、句子内容、形象塑造、情节结构、构思特点等方面。
从这些方面结合具体语境,体会文章的妙处,透彻地理解、品味文章。
其中,考查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词语运用、表达方式等较多,我就这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完成这类题,通常可指出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结合语境,揣摩其语言上的表达效果,说出内容,体会所表达的感情。
用公式可表示为:手法(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作用(效果)+内容+感情格式:这句话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___地描绘了___,表达了作者___的感情。
1、2008年河南中考试卷第九题: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加点字的表达效果:每一节课都是折磨——他不敢看所在墙角的尤里卡,更害怕同学们对尤里卡的嘲笑,哪些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扎在他的心上。
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米哈朵老师内心深深的痛苦。
2、2009年河南中考试卷第九题:第九段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意加以分析:整条岷江就在我们的左侧晃悠着,肆无忌惮地咆哮着,随时都有可能把我们连人带车一起揽进它可怕的怀中。
现代文阅读:赏析句子6法
1、抓关键词语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
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例句1:“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蒙眬欲睡似的。
”
赏析:一个动词“吻”字,写出了海浪亲昵温柔的情态。
例句2:“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
”
赏析:“疯狂”、“汹涌”、“吞没”这些充满力度的词语,描绘出了大海勇猛无畏的性格。
2、抓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
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其作用表现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
例句3:“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
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
赏析3:以“海”、“墙”作比喻,写出了森林的浩瀚和坚不可摧。
透过字表,我们能够领会到作者对森林的喜爱与赞赏之情。
例句4:“多少年过去了,风儿把山顶上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它又不辞辛苦地从远处茂密树林里捎来种子,让雨水把它们唤醒。
坡上青翠的小苗讨得阳光喜欢了,阳光便慷慨地抚爱它们。
”
赏析4:本句用拟人手法,赋予风、雨水、小苗、阳光以人的灵性,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获取原来如此的诗意,与峡谷的凄清冷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例句5:“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的,轻轻的,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
赏析5:作者捕捉到大海清波微漾的特征,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多个比喻来描摹海潮的几种情态。
用“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来比喻海浪声的轻柔;用“情人的蜜语”来比喻海浪声的甜美;用“落花飘零在水上”来比喻海浪声渐闻渐远,直至杳然无声的情态。
这种多角度的设喻,将落潮时大海的轻柔、静谧刻画得细致入微,使人如临其境。
3、抓句式特点
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倒装句等。
例句11:“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地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
它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
”
赏析11:作者运用排比句式,以表现大海惊醒后的剧烈动荡,展示了大海的粗犷、豪放的性格,让读者读来琅琅上口。
例句12:阳光不喜欢峡谷,峡谷莫非不知道?阳光是公平的么?峡谷莫非不明白?
赏析12:作者用两个反问一个设问表达了对阳光不公的抗议,“莫非”一词更让人感受到作者的怨恨之情。
例句l3:《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文章最后写道:“此刻,北风正在敲打着我的窗户,而我的那几株腊梅,依然在那里默默地绽蕾,默默地吐着清幽的芬芳``````”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赏析13:“卖”是卖弄,“逞”是炫耀,“不可一世”是形容极其狂妄自大,这三个词语原是贬义,这里贬词褒用,表现出汉子们打鼓时的精神抖擞、气势非凡。
例句14:《鼓神》敲打锣鼓的汉子们敦实威风,这些平时在山中辛苦刨食的人此时一个个精神抖擞,红光满面,(A)卖着狂傲,逞着威风,显得不可一世。
(B) 只见他急敲慢敲,重敲轻敲,时而敲打鼓沿时而肘杵鼓面,时而跃腾猛捶,时而贴鼓轻抚,柔时如丝绸无骨,坚时像枪击钢板,乱时如乌云压顶,齐时如布兵排阵;铁马金戈乱箭飞,细雨轻风荷塘清,劈山开路是男儿,再闻堂前纺织声……
赏析14.一连串的排比,将鼓神击鼓的姿势、动作描绘得栩栩如生,气势磅礴。
又借助比喻和对比,表现出鼓声的变化多端,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4、抓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例句8:“那儿的树木虽然远不如山上的小草高,但它却可以自豪地宣布:我是森林!”
赏析8:小草比树木高的原因不是因为它本身,而是借用地势;而树木凭的是自身的优势,这里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作者对地下森林的欣赏之情。
例句9:“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山静静地恍惚入了梦乡。
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睑,也像要睡了。
”
赏析9:以大海周围的景物岛、山、星星为衬托,把大海熟睡的“恬静美”推进一步,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这是一幅清丽、温柔、恬静的“海睡图”
例句10:“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
”
赏析10:作者直抒胸臆,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伟大力量的歌颂,表明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5、抓结构作用
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
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例句6:“远处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
”
赏析6:这是一个过度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是联系大海由睡到醒,潮水由落到涨的纽带。
例句7:“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
因此即使是伴妻一道默坐在房里,从闭着的窗户听着外面隐约的海潮音,也觉得满意,算是尽够欣幸了。
”
赏析7:文章首尾照应,以房中听潮开始,以房中听潮结尾,使文章结构谨严。
6.抓思想内容
准确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
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例句15:“狂风呼啸,气浪灼人,沙石飞腾,岩浆横溢,霎时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好像到了世界的末日……”
赏析15:这是描写最初地质突变时的情景,一句话一种景象,字虽不多,形象生动,让人如临其境,同时也交代了峡谷的来源。
例句16:“你似乎深不见底,宽不可测,没有人见过你的全貌。
虽然你拥有珍贵的树木,这大自然无价的财富,然而你沉默寡言、与世无争──多么不公平啊,你这个世上罕见的地下森林。
你从哪里飞来?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
赏析16:作者用第二人称手法,面对面地直接抒发感情,强烈表达了自己对峡谷的关切、同情、抱不平以及无限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