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古典诗歌分类教学用
- 格式:pdf
- 大小:3.86 MB
- 文档页数:32
【导语】我国古代诗歌灿若繁星,诗⼈辈出,它以其凝练的语⾔、含蓄⽽丰富的内蕴将我们带⼊了⼀个崇⾼的艺术殿堂,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尤其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时期的标志--唐诗宋词元曲更令我们⽬不暇接。
如何才能领悟到它们的美呢?这需要掌握⼀些鉴赏⽅法。
为了帮助⼤家应对⾼考,通过对具体诗歌的鉴赏,总结鉴赏古代诗歌的⽅法和规律,⽆忧考准备了《2018年⾼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教案全集》,供⼤家参考!古典诗歌基本常识 教学⽬的:掌握古典诗歌的最基本的常识,为阅读古典诗歌作准备。
教学时数:⼀节 教学内容和过程: 区别古体诗和近体诗 阅读下⾯的两⾸诗,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迢迢牵⽜星 迢迢牵⽜星,皎皎河汉⼥。
纤纤擢素⼿,札札弄机杼。
终⽇不成章,泣涕零如⾬。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许? 盈盈⼀⽔间,脉脉不得语。
【译⽂】远远的牵⽜星 远远的牵⽜星,灿烂的织⼥星。
举起柔美雪⽩的双⼿,札札地穿梭织布。
⼀整天也织不成布,哭得泪如⾬下。
河汉⼜清⼜浅,相隔⼜有多远呢?只隔⼀条⼜清⼜浅的河,含情脉脉⽽不能相互说话。
《⾚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乔。
杜牧(803~852)唐代诗⼈。
字牧之。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注解:周郎:三国时东吴的⼤将周瑜。
铜雀:即铜雀台,故地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
⼆乔:东吴的美⼥⼤乔和⼩乔 诗意:⼀⽀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磨⼜洗发现这是当年⾚壁之战的遗物。
那时假如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实⾏⽕攻,打败了曹军,东吴的美⼥⼤乔和⼩乔就要被掳去,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
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是和近体诗相对称的诗体,产⽣较早,每篇字数可多可少,每句字数不拘。
有四⾔、五⾔、六⾔、七⾔各体,后世使⽤五、七⾔的较多。
例: ⼭居秋暝(王维) 空⼭新⾬后,天⽓晚来秋。
(⾸联) (对仗)明⽉松间照,清泉⽯上流。
(颔联) (对仗)⽵喧归浣⼥,莲动下渔⾈。
古代诗歌分类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按题材分为六大类2.掌握诗歌六大类的内容、感情、手法、风格3.掌握诗歌六大类的答题方法和技巧教学重点:掌握诗歌六大类的内容、感情、手法、风格教学难点:掌握诗歌六大类的答题方法和技巧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古典诗词,浩如烟海,其数量之多、内容之广,令人赞叹。
对古典诗词题材进行粗略分类可以让我们在具体鉴赏诗词时,能快速了解内容,准确把握要旨。
二、梳理分类1.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
分析重点:景物特征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表现手法——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白描以动衬静、对比衬托等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诗人在这首诗中塑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种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理想?明确:诗人通过山雨初霁、月下青松、淙淙清泉、翠竹成林、水中碧莲等意象塑造出一种秋天傍晚空山幽美恬静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对安静纯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泉水、青松、翠竹、青莲等,也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和理想境界的烘托。
二、惜别送别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诗词鉴赏》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诗词鉴赏是一门以中国古代诗词名作为鉴赏对象的选修课。
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的开设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提高学生鉴赏水平,间接培养写作能力,实现综合素质提升。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中国古代诗词宝库的灿烂辉煌,把握每类作品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基本特征,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阅读和鉴赏能力,并能写出具有个人见地的诗词赏析文章。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1.了解中国古代诗词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分类情况。
2.理解八大类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特征。
3.熟悉八大类诗词的典范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4.掌握中国古代诗歌中诗、词、曲的异同点和基本特征,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路径。
5.运用文学鉴赏理论解读古代诗歌作品,并能制作图文并茂的PPT当众讲解,能独立写出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赏析论文。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章诗词鉴赏路径(理论3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基本特点。
2.理解鉴赏中国古代诗词的意义。
3.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路径。
4.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古代诗词鉴赏基本理论。
教学难点:意境揣摩和语言品味。
理论教学内容:1.1诗词鉴赏路径(理论3学时)1.1.1中国古代诗词的基本特点。
(了解)1.1.2鉴赏中国古代诗词的意义。
(理解)1.1.3诗词鉴赏的基本路径。
(熟悉)1.1.4 诗词鉴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掌握)第二章两性恋歌鉴赏(理论3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两性恋歌发展概况。
2.理解中国古代两性恋歌的基本内容。
3.熟悉中国古代两性恋歌名篇。
4.掌握古代两性恋歌创作的基本特点。
5.运用诗词鉴赏的方法尝试独自鉴赏作品。
教学重点:各时期经典作品鉴赏教学难点:对作品情感蕴含的探寻和意境的把握。
理论教学内容:2.1两性恋歌鉴赏(理论3学时)2.1.1中国古代两性恋歌发展概况。
(了解)2.1.2中国古代两性恋歌的基本内容。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分类鉴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提高学生对诗歌情感、意象、技巧等方面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高考语文成绩。
二、教学内容1. 古典诗歌的分类: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咏史诗、哲理诗等。
2. 各类诗歌的特点及鉴赏要点。
3. 诗歌鉴赏的常见角度:情感、意象、技巧等。
三、教学重点1. 掌握不同类型诗歌的基本特点。
2. 学会从情感、意象、技巧等角度鉴赏诗歌。
四、教学难点1. 诗歌情感的把握和分析。
2. 诗歌意象的识别和解读。
3. 诗歌技巧的识别和运用。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分类、特点及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引导学生学会鉴赏。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鉴赏心得。
一、诗歌分类及特点1. 山水田园诗: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 边塞诗:以边疆风光和边塞生活为题材,表现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祖国的热爱。
3. 咏物诗:以自然或人造物为题材,抒发诗人的情感和志向。
4. 咏史诗:以历史人物、事件为题材,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
5. 哲理诗:以阐述哲理为主题,引导读者思考人生、宇宙等问题。
二、诗歌鉴赏方法1. 把握诗歌的情感:通过诗中的意象、景象等,体会诗人的情感。
2. 分析诗歌的意象:识别诗中的意象,解读其寓意和象征意义。
3. 欣赏诗歌的技巧:关注诗中的用词、句式、结构等,领略诗人的艺术匠心。
三、诗歌鉴赏案例分析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进行鉴赏分析。
2. 引导学生从情感、意象、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
3. 组织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
四、诗歌鉴赏练习1. 布置相应的诗歌鉴赏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2. 对学生的练习成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3.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讲解和辅导。
五、诗歌鉴赏拓展1. 推荐相关的诗歌作品,让学生进行阅读和鉴赏。
一草一木总关情——咏物诗鉴赏教学目标: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教学重点: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已存6021首,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
——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刘熙载《艺概》“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不即不离”二、初步感知:2000年北京春季高考题:蝉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1、诵读解意2、形象特点: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的夏蝉。
3、思想内容: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
4、手法:托物言志三、因例说法: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诵读解意2、形象分析梅花: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
(环境烘托)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
(正面描写)3、作者处境: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
4、所言之志: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虽使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5、手法分析:1、托物言志,以物喻人。
2、环境烘托。
四、特点归纳: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曲尽其妙]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五、步骤归纳1、“读清”全诗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2018届高考全国通用中国古典诗歌鉴赏教案全集一、总目录:第一章考纲解读第二章古典诗歌的基本特征及读诗的基本原则第三章古典诗歌的主要类别及相对的高考考点第四章高考考点分类解析第一节鉴赏诗歌的语言第二节诗歌中的形象第三节诗歌的艺术特色第四节诗歌的思想情感二、详解第一章考纲解读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考试要点:鉴赏评价(E)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解读】1.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鉴赏作品中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作用)。
3.赏析作品的表达技巧,包括作品整体或具体语句的修辞手法、写作技法、表现手法和篇章结构特点。
其中常见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对比、对仗、用典、夸张、衬托、借代、通感、互文、双关、反语、反复等。
常见的写作技法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记叙方面重点在赋(铺叙)、兴(先言他物),描写方面重点在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远近结合、高低结合、视听(声色)结合、虚实结合、工笔与白描、渲染与烘托,议论方面重点在先抑(扬)后扬(抑)、卒章显志,抒情方面重点在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古抒怀、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想象、联想、象征、铺垫、映衬、烘托、先声夺人、以小见大、乐(哀)景写哀(乐)情等。
常见的篇章结构特点有音韵与节奏、开门见山、首尾呼应、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等。
4.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包括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分析作品的主旨、形象及其社会意义,评价作品的思想感情、社会价值、人生观。
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作者的阶级局限性或认识的局限性。
第二章古典诗歌的基本特征及读诗的基本原则一、古典诗词的发展变化。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目录第1单元导读课《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第1单元第1课《长恨歌》第1单元第2课《湘夫人》第1单元第3课《拟行路难(其四)》第1单元第4课《蜀相》第1单元第5课《书愤》第2单元导读课《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2单元第1课《春江花月夜》第2单元第2课《夜归鹿门歌》第2单元第3课《梦游天姥吟留别》第2单元第4课《登岳阳楼》第2单元第5课《菩萨蛮》第3单元导读课《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3单元第1课《将进酒》第3单元第2课《阁夜》第3单元第3课《李凭箜篌引》第3单元第4课《虞美人》第3单元第5课《苏幕遮》第4单元导读课《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第4单元第1课《过小孤山大孤山》第4单元第2课《庖丁解牛》第4单元第3课《项羽之死》第4单元第4课《阿房宫赋》第5单元导读课《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第5单元第1课《六国论》第5单元第2课《伶官传序》第5单元第3课《祭十二郎文》第5单元第4课《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第6单元导读课《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第6单元第1课《种树郭橐驼传》第6单元第2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第6单元第3课《春夜宴诸从弟桃园序》第6单元第4课《项脊轩志》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1-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2、过程与方法: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重点难点: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讨论式教学教学用具: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历史悠久。
古诗词的类别区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古诗词的类别区分方法。
3. 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古诗词的类别区分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古诗词的类别区分方法。
2. 欣赏和分析古诗词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古诗词选材:唐诗、宋词、元曲等。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简要介绍古诗词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讲解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的类别。
3. 课堂实践:教师展示不同类别的古诗词,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掌握区分方法。
4.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及理由。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词的类别区分方法及欣赏意义。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古诗词的鉴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 教学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教学内容:了解近体诗与古体诗的区别。
步骤:a. 介绍近体诗与古体诗的定义。
b. 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区分近体诗与古体诗的形式特点。
c. 引导学生探讨两种诗体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色。
2. 教学内容:分辨唐诗、宋词、元曲的差异。
步骤:a. 讲解唐诗、宋词、元曲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
b.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识别三种文学形式的不同。
c. 选取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欣赏和解读。
七、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与互动相结合。
步骤:a. 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提问和分享。
b.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合作探讨古诗词的类别区分。
c.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和表演,增强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步骤:a. 使用PPT展示古诗词的文字、图片和音频资料。
b. 运用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古诗词的背景和文化。
c. 通过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