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预防性养护_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预防性养护_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预防性养护_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预防性养护_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重庆市干线公路养护工程(G212北碚段)

河南省高远公路养护技术有限公司

重庆干线公路养护工程项目部

二零一三年五月二十日

重庆市干线公路养护工程(G212北碚

段)施工组织设计

一、编制依据

1、相关文件及技术资料

1)重庆市干线公路预防性养护工程施工图设计(G212北碚段);

2)交通部颁发的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施工规范;

3)我公司对养护工程施工现场和施工条件的调查资料;

4)我公司多年的公路建设和养护施工经验。

2、相关技术规范

1)《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

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4)《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 037.2-2001)

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6)《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

7)《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范》(JTJ 057-94)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9)《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施工技术指南》

10)《公路养护作业安全规程》(JTG H30-2004)

1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667-1999)

1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B01-2003)

1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 076-95)

14)《公路养护作业安全规程》(JTG H30-2004)

3、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二、编制原则

1、遵循设计文件、技术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的原则,在编写主要项目施工方法时,严格按设计要求,执行现行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科学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优良。

2、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充分发挥我单位优势和专业化、机械化联合作业的特点,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生产,确保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完成合同段的施工任务。

3、施工过程中严格管理的原则,在工程施工中严格执行监理工程师的指示,尊重监理工程师的意见。

4、遵循“项目法”管理的原则,通过与业主、监理和设计部门

充分合作,综合运用人员、机械、物资、资金和信息,实现质量、工期和造价的最佳组合。

5、遵循GB/T 190001—2000—ISO9001:2000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和由此编制的质量体系文件,优质、高效、重信、守诚的完成既定的质量目标。

三、工程概况

G212线北碚段于近年改造完成,受交通荷载作用,路面出现细集料散失、坑槽等病害,为迎接2013年国检,经市公路局组织勘察、设计后,市公路局已下达计划对其进行预防性养护,即先对原路面进行病害整治,然后进行微表处整体罩面。计划要求于2013年6月底完施工。

本工程路面结构设计:

G212北碚段K1231+500~K1232+700根据本次现场调查情况,本段落进行原路面铣刨4cm,然后加铺4cm改性沥青SMA-13处理。

G212北碚段K1231+500~K1232+700,K1238+700~K1259+900根据本次现场调查情况,本段落可对病害处理后填补一层4cm改性沥青AC-13或者两层6cm普通沥青AC-20+4cm改性沥青AC-13进行处理。

G212北碚段K1226+700~K1231+500,K1244+500~K1249+000全长约9.3km,根据本次现场调查的情况,本段落在对老路病害修补之后进行用1cm沥青微表处做预防性养护。

四、施工组织机构

根据该项目的实际情况,我公司采用专业化施工作业,设备齐全,人员专业,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调配人员和机械,且对材料供应、生活资料、电力等很好的配套解决。

该项目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是第一责任人。该项目设项目经理1人,总工程师1人。组织机构框图见图1:

图1 组织机构框图

我公司委派吴六轩同志为项目经理,负责人员的调配、材料组织、质量管理以及按照业主和监理的指示,安排项目部各项工作。

我公司委派汪世川同志为总工程师,主要负责工程技术工作,监督质检室按照监理规定的项目、频率和要求做好自检工作。

本工程项目部下设原路面病害整治组、清扫组、微表处摊铺组和交通安全保通组等。

五、驻地建设

本工程项目部设于北碚区澄江镇全胜村G211国道边(桩号

K1218附近),场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分为生活区、办公区、生产区、材料及设备存放区等。驻地建设的管理,满足科学管理、文明施工的要求。我项目部按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布置生产、生活设施。配置有工程规模相适应的现场办公设备、试验仪器和交通工具。六、工期安排

按照要求,本工程计划自开工之日起,充分利用晴好天气,于6月底完成全部工程量。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见下图1.

图1 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七、人工、材料、机械进场安排

为了使本工程的工期、质量等方面能够得到很好的保证,我公司在人工、材料、机械方面作了精心的安排。

1、我公司调集各方面优秀人员,组成一个高水平、高质量、团结拼搏的施工队伍投入本工程。

2、根据施工情况合理安排劳动力、机械、材料进场计划。根据施工进度缓急,有计划地联系社会上的大型石料加工厂,专门为我项目部生产符合要求的优质石料,运送到我们指定的料场,同时有计划

采购其它施工所用原材料(包括进口材料),保证施工按期完成。

3、本公司拥有铣刨机、胶轮压路机、钢筒式压路机、微表处摊铺机等机械设备,为本工程提供设备保障。

4、为了本工程的建设,本公司在借鉴先进的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并结合我们长期的施工经验,精心安排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工程的进度、质量和安全管理等方面能够很好的达到业主的要求。

表1 主要投入设备

八、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案及施工措施

本次工程项目中施工工序多且复杂,在正式施工前应结合设计文件对路况进行细致的调查和记录,根据不同路况制定相应的施工技术方案。

路面点病害的处治,遵照以下原则:

1)沥青砼路面裂缝维修

(1)轻微裂缝(缝宽在5mm以内)的维修:应剔除缝内杂物,将预热好的稠度较低的沥青灌入缝内,再用刮子将缝口刮平,随即撒一层薄砂并扫匀。

(2)严重裂缝(缝宽大于5mm)的维修:需沿横缝两侧各10cm 范围开槽,挖除沥青上面层,然后沿裂缝加铺玻璃格栅,而后在其周围及底面上喷洒乳化沥青粘层油,使玻璃格栅能够黏贴在底层上。继而采用细粒式(AC-10)热拌沥青混合料填补,填补高度应略高于原有地面高度,以保证压实效果。填补后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密实,并采用热沥青灌缝封口。

(3)网裂(缝宽大于1mm,大多数缝距在40cm以内的不规则裂缝)的维修:轻微的网裂,可采用刷油封面,严重的网裂,应分析具体情况铣刨原损坏面层,重新铺筑沥青面层,当基层破损严重时先处治基层和土基后,再重新铺筑沥青面层:

①基层处治面积<20m2时,挖除基层后回填C20素水泥混凝土;

②基层处治面积≥20m2时,挖除基层后回填水泥稳定碎石。

2)沥青砼路面坑槽维修

①测定破坏部分的范围和深度,按“圆洞方补、斜洞正补”的原则,画出修补轮廓线。

②开槽应开到稳定部分,槽壁要垂直,槽底要平整,并将槽底、

槽壁清除干净。

③在干净的槽底、槽壁上刷一薄层粘结沥青,随即填铺备好的沥青混合料,用压路机压实稳定后保持与原路面相平。

微表处施工方案:

待原路面病害整治施工完成后,进行整体微表处罩面施工。

1)微表处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2

图2 施工工艺流程示意图

2)原材料要求

①SBR改性乳化沥青

其性能指标应符合表2的要求。

微表处用改性乳化沥青技术指标应满足表的规定,乳化沥青固含量不低于60%。

表2 微表处用改性乳化沥青技术指标

注:1、乳化沥青粘度以恩格拉粘度为准,条件不具备时也可采用沥青标准粘度。

2、南方炎热地区、重载交通道路及用于填补车辙时,BCR蒸发残留物的软化点宜提高至不低于55°C。

3、贮存稳定性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选择试验天数,通常采用5天,乳液生产后能在第二天使用完时也可选用1天。个别情况下改性乳化沥青5天的贮存稳定性难以满足要求,如果经搅拌后能够达到均匀一致并不影响正常使用,此时要求改性乳化沥青运至工地后应存放在附有搅拌装置的贮存罐内,并进行搅拌,否则不准使用。

②集料

微表处用粗、细集料技术指标应满足表3的要求。

表3 微表处用粗细集料技术要求

3)配合比

矿料的级配范围应符合表4的范围,配合比按照按照《微表处及稀浆封层施工技术指南》要求进行设计,稀浆混合料应满足表5的指标。

表4 微表处用矿料级配

表5 稀浆混合料技术指标

注:1、配伍性等级不做要求,可作为参考值。

4)施工及质量控制

①施工准备

Ⅰ.施工前对材料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准备:

a.施工用的改性乳化沥青、矿料、水、填料等应进行质量检查,符合规范要求后方可使用。

b.为保证混合料配合比的准确度和均匀性,使用矿料级配筛料机进行矿料配比掺配,同时将矿料中的超粒径颗粒筛除。

c.取矿料堆中间部位的样品进行含水量测定。

d.石料的松散容量随含水量的变化而改变;检测不同含水量情况下矿料的松装密度,用于调整施工中摊铺机的出料参数。

Ⅱ.施工前对施工机具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准备:

a.各种施工机械和辅助工具均应备齐,并保持良好工作状态。

b.对摊铺机进行严格的计量和标定。

②铺筑试验段

在施工准备工作就绪后进行试验路段的铺筑;试验路段应选择合适的代表性路段,根据试验段的铺筑情况,在设计配合比的基础上做小范围调整,确定生产配合比。

③施工及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a. 摊铺速度以保持混合料摊铺量与搅拌量基本一致,保持摊铺槽中混合料的体积为摊铺槽容积的1/2~2/3。

b. 稀浆混合料摊铺后的局部缺陷,应及时使用抹子等工具进行人工找平。找平的重点是:个别超大粒径矿料产生的纵向刮痕,横、纵向接缝等。

c. 超大粒径矿料产生的纵向刮痕应尽快清除,不能及时清除的,

必须立即停止摊铺,直至问题解决后方可继续施工。

d. 微表处稀浆混合料铺筑后,在初期养护期内,禁止一切车辆和行人通行,混合料达到开放交通时间后应尽快开放交通。

e.每天摊铺前检查摊铺车料门开度和各个泵的设定是否与设计配比相符,认真记录每车的矿料、填料用量和改性乳化沥青用量,计算油石比,每日一次总量检验;

f.施工中对稀浆混合料进行抽样检测,抽检项目、频率允许误差如表6所示:

表6 微表处施工过程检验要求

g.乳化沥青在使用时应先对沥青罐中的沥青进行循环,循环过之后再使用。长时间存放的乳化沥青循环时,若储存罐是双口罐,进出油管应各放入一个口。若是单口,进出油管应置入乳液中不同的高度,且进油管在出油管上方。循环时间一般以储存罐内乳液的多少而定。

h.对循环过的乳化沥青应仔细观察是否有颗粒。可采用表面不太粗糙的棒在乳化沥青中蘸一下,然后观察棒的表面是否有许多超常颗粒,当然通过在现场观察稀浆混合料大粒径集料表面也可发现。

i.存放时间较长的乳化沥青循环后装车时,油管口处均应放置滤网,并注意每车进行检查,看车上油滤网是否被颗粒封堵。

j.质量检查与验收

微表处完工后1-2个月时,对施工路段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检查项目、频率、要求及方法如表7所示:

微表处质量检查预验收项目

表7

改性沥青AC-13施工方案:

1)把好原材料质量关

(1)要注意粗细集料和填料的质量,应从源头抓起,对不合格的矿料,不准运进拌和厂。

(2)堆放各种矿料的地坪必须硬化,并具有良好的排水系统,避免材料被污染;各品种材料间应用墙体隔开,以免相互混杂。

(3)细集料及矿粉应用大棚覆盖,细料潮湿将影响喂料数量和

拌和机产量。

2)沥青混合料的拌制

(1)严格掌握沥青和集料的加热温度与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集料温度应比沥青温度高10~30℃,热混合料成品在贮料仓储存后,其温度下降不应超过10℃,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控制范围见表7。

表7 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

165175

190220

170185 超过195℃者废弃

(2)拌和楼控制室要逐盘打印沥青及各种矿料的用量和拌和温度,并定期对拌和楼的计量和测温进行校核;没有材料用量和温度自动记录装置的拌和机不得使用。

(3)拌和时间由试拌确定。必须使所有集料颗粒全部裹覆沥青结合料,并以沥青混合料拌和均匀为度。

(4)要注意目测检查混合料的均匀性,及时分析异常现象。如混合料有无花白、冒青烟和离析等现象。如确认是质量问题,应作废料处理并及时予以纠正。在生产开始以前,有关人员要熟悉本项目所

用各种混合料的外观特征,这要通过细致地观察室内试拌的混合料而取得。

(5)每台拌和机每天上午、下午各取一组混合料试样做马歇尔试验和抽提筛分试验,检验油石比、矿料级配和沥青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油石比与设计值的允许误差1至2。

矿料级配与生产设计标准级配的允许差值

mm ±2%

≤mm ±4%

≥mm ±5%

(6)每天结束后,用拌和楼打印的各料数量,以总量控制,以各仓用量及各仓级配计算平均施工级配、油石比与施工厚度和抽提结果进行校核。

(7)每周分析一次检测结果,计算油石比、各级矿料通过量和沥青混合料物理力学指标检测结果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检验生产是否正常。

3)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1)采用数字显示插入式热电偶温度计检测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和运到现场温度。插入深度要大于150mm。在运料卡车侧面中部设专用检测孔,孔口距车箱底面约300mm。

(2)拌和机向运料车放料时,汽车应前后移动,分几堆装料,以减少粗集料的分离现象。

(3)沥青混合料运输车的运量应较拌和能力和摊铺速度有所富余,摊铺机前方应有五辆运料车等候卸料。

(4)运料车必须有篷布覆盖,且在卸料过程中不得掀开,用来保温或避免污染环境。

(5)连续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在摊铺机前1030cm处停住,不得撞击摊铺机。卸料过程中运料车应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

4)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1)连续稳定地摊铺,是提高路面平整度最主要措施。摊铺机的摊铺速度应根据拌和机的产量、施工机械配套情况及摊铺厚度、摊铺宽度,按24m/min予以调整选择,做到缓慢、均匀、不间断地摊铺。不应任意以快速摊铺几分钟,然后再停下来等下一车料。午饭应分批轮换交替进行,切忌停机用餐。争取做到每天收工停机一次。

(2)用机械摊铺的混合料未压实前,施工人员不得进入踩踏。一般不用人工不断地整修,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如局部离析,需在现场主管人员指导下,允许用人工找补或更换混合料,缺陷较严重时应予铲除,并调整摊铺机或改进摊铺工艺。

(3)SBS改性沥青混合料中面层摊铺厚度采用非接触式平衡梁控制方式,摊铺桥面铺装下层时宜采用走钢丝控制方式。采用两台摊铺机联合摊铺施工,靠中央分隔带侧摊铺机在前。两台摊铺机摊铺层的纵向接缝,应采用斜接缝,避免出现缝痕。两台摊铺机距离不应超过10m。

(4)摊铺机应调整到最佳工作状态,调好螺旋布料器两端的自

动料位器,并使料门开度、链板送料器的速度和螺旋布料器的转速相匹配。螺旋布料器内混合料表面以略高于螺旋布料器2/3为度,使熨平板的挡板前混合料的高度在全宽范围内保持一致,避免摊铺层出现离析现象。

(5)检测松铺厚度是否符合规定,以便随时进行调整。摊前熨平板应预热至规定温度。摊铺机熨平板必须拼接紧密,不许存有缝隙,防止卡入粒料将铺面拉出条痕。

(6)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尽量做到摊铺机不拢料,以减小面层离析。

(7)摊铺遇雨时,立即停止施工,并清除未压成型的混合料。遭受雨淋的混合料应废弃,不得卸入摊铺机摊铺。

5)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成型

(1)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是保证沥青面层质量的重要环节,应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及碾压步骤。为保证压实度和平整度,初压应在混合料不产生推移、开裂等情况下尽量在摊铺后较高温度下进行。初压时应选择适宜类型的压路机,以确保面层压实度和横向平整度。在石料易于压碎的情况下,原则上钢轮压路机不开振,以轮胎压路机碾压为主并适当增加胶轮压路机的碾压遍数。

(2)压实时应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压路机应以缓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压路机的适宜碾压速度随初压、复压、终压及压路机的类型而别,按表8选用。

表8 压路机碾压速度(km/h)

1.5 2

2.5

3.5

2.5

3.5

3.5

4.5

4 6 1.52(静

压)(静压)

45(振

动)

45(振

动)

23(静

压)

(3)为避免碾压时混合料推挤产生拥包,碾压时应将驱动轮朝向摊铺机;碾压路线及方向不应突然改变;压路机起动、停止必须减速缓行,不准刹车制动。压路机折回不应处在同一横断面上。

(4)在当天碾压的尚未冷却的沥青混凝土面层上,不得停放压路机或其他车辆,并防止矿料、油料和杂物散落在沥青面层上。

(5)要对初压、复压、终压段落设置明显标志,便于司机辨认。对松铺厚度、碾压顺序、压路机组合、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及碾压温度应设专岗管理和检查,避免发生“漏压”和压实不够的情况。

(6)应向压路机轮上喷洒或涂刷含有隔离剂的水溶液,喷洒应呈雾状,数量以不粘轮为度。胶轮压路机采用的隔离剂要求采用植物油或植物油的乳化溶液。

(7)压实完成24小时后,方能允许施工车辆通行。

6)施工接缝的处理

(1)纵向施工缝。采用两台摊铺机成梯队联合摊铺方式的纵向

预防性养护技术措施及适用范围

预防性养护技术措施及适用范围 当前,“预防性养护”在我国还不是一个标准的专业术语,对预防性养护尚无统一界定,造成预防性养护措施选择的混乱。本章根据预防性养护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国外对预防性养护的理解,考虑国内外养护技术规范的差异,明确了预防性养护的定义和内涵。调研分析了安徽省沥青路面常用的预防性养护措施,阐述了常用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的基本特性,总结了不同预防性养护技术措施适用条件,建立了面向沥青路面病害的预防性养护对策库。 1预防性养护的定义和内涵 目前,交通部相关技术规范中并未给出预防性养护明确定义,“预防性养护”还不是一个标准的专业术语。因此,对于预防性养护技术的定义和内涵理解存在差异。 预防性养护的概念起源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1980年,Blum 和Phang 结合加拿大路面管理系统项目正式提出了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概念,这是最早关于路面预防性养护概念的报导。1987年,美国公路战略研究计划(SHRP)开展了代号为SPS-3的养护费用-效益(Maintenance Cost-Effectiveness)的柔性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试验路的研究项目。该项目将坑洞修补、裂缝处治纳入预防性养护范畴。2000年AASHTO提出了预防性养护的定义,即公路预防性养护是一种成本效益处置计划策略,它是针对已建公路系统及其附属设施,延缓破坏时间、保持或提高系统功能性状况,但不提高结构承载能力的周期性养护措施。 2001年,美国路面维护基金会(FP2,Foundation for Pavement Preservation)研究认为,预防性养护关键是“适当时机采用适当处治技术”,这反映了观念、策略和方向上的巨大转变。应当指出,“灌缝、补洞”等技术措施是“即现即修”,不存在“适当时机”问题,因此坑洞修补、裂缝处治不应纳入预防性养护范畴。 1.1 预防性养护的界定 当前,“预防性养护为主、修复性养护为辅”的公路养护理念已经得到认可和践行。但是,按照交通部现行的路面养护技术规范,一般将沥青路面养护作业分为“小修保养、中修工程、大修工程和专项工程”四种。这使得预防性养护处于尴尬的局面,一方面管理部门很难明确预防性养护的地位,另一方面也难以获得相

设备预防性检维修管理规定

设备预防性检维修管理 规定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设备预防性检修管理规定(试行) 一、目的 为加强和规范公司设备检修管理,提高设备检修技术管理水平,保证设备安全经济运行,减少各种因设备原因引起的非计划停产和设备事故,将设备检修主要控制在预防性检修为主的目的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生产装置所有设备的预防性检维修工作。 三、职责 (一)设备部管理职责: 1.负责制定设备预防性检维修方面的文件; 2.负责对车间设备预防性检维修计划的审核工作; 3.负责对车间设备缺陷台账的检查工作; 4.负责重要设备运行状态的检查和确认工作; 5.负责对重要设备预防性检维修的过程和检修质量进行监督和验收工作。 (二)使用单位管理职责: 1.负责执行预防性检维修相关文件; 2.负责对设备的日常巡检和维护工作; 3.负责对日常发现的设备缺陷的统计和汇总工作,并分析车间设备运行状态; 4.负责制定车间设备预防性检维修制定周期计划; 5.负责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维修工作; 6.负责车间设备预防性检修的现场管理; 7.负责设备预防性检维修的质量验收和工作量的确认; 8.负责设备检修资料和记录的整理归档。 四、设备预防性检维修分类管理标准 (一)容器和管道类设备预防性检维修 容器和管道类设备管理应根据公司相关设备管理规定和国家相关标准法律规定进行检查和定期检测,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评估,定期对设备和管道进行寿命分析,对达到使用寿命和达不到设备运行性能的进行预防性检维修,对各类容器设备的预防性检维修的管理标准如下: 1.常压储罐 预防性检维修的标准:设备存在变形、严重的凹陷、鼓包、折褶及渗漏穿孔;罐体安全附件存在损坏的情况;设备发生明显腐蚀减薄;设备表面防腐层大面积锈蚀或保温层大面积损坏影响保温效果;设备基础下沉速度超出标准要求范围;罐体焊缝存在缺陷;设备效能不满足使用要求。 检测和检查方法: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每月进行运行情况检查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外部检查,对设备外观、罐顶罐壁厚度、设备附件、设备防腐保温层、设备基础、防雷防静电电阻(内浮顶罐静电导线连接情况)、罐体焊缝进行检查。 2.内衬容器 预防性检维修的标准:设备存在变形、严重的凹陷、鼓包、折褶及渗漏穿孔;安全附件存在损坏的情况;设备表面防腐层大面积锈蚀或保温层大面积损坏影响保温效果;设备内衬层大面积损坏;设备效能不满足使用要求。

xxx预防性养护实施办法

XXXX预防性养护实施办法 预防性养护,是指在路基、路面、桥涵、隧道以及其它公路设施的结构良好或病害、损毁发生初期,即对其进行养护,延缓公路病害、损毁的发生或进一步扩大,从而达到延长公路使用寿命、保持公路完好率、提高公路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养护措施。 预防性养护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养护方针,积极推进养护新技术的应用研究,应用成熟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依靠科技提高养护水平 按XXXX的规定,预算资金XXX万以上的预防性养护工程按专项工程管理,每年X月X日前将工程计划报XXXX审批;预算XX 万元以下,在日常养护经费中列支。 一、预防性养护条件 (一)路面预防性养护条件 1、路面检测状况 当沥青路面检测结果符合表7时,宜考虑预防性养护规划。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条件 2、病害检测状况 (1)沥青路面显性病害预防性养护条件

当沥青面层显性病害检测结果符合表8时,宜考虑进行预防性养护。 沥青路面显性病害预防性养护条件 (2)隐性病害预防性养护条件 当隐性病害检测结果符合下表时,宜考虑进行预防性养护。 隐性病害预防性养护条件

(二)桥梁预防性养护条件 1、桥梁总体 当桥梁总体技术状况评定等级为1类或2类时,宜考虑预防性养护规划。 2、桥梁部件 当桥梁主要部件技术状况评定标度为1类、2类或桥梁次要部件技术状况评定标度为1类、2类时,宜考虑进行预防性养护。 3、桥梁构件 (1)梁式桥上部结构构件 梁式桥上部结构构件预防性养护条件

(2)桥梁下部结构构件 桥梁下部结构构件预防性养护条件 (3)桥面系构件 桥面系构件预防性养护条件

(三)涵洞预防性养护条件 1、涵洞总体 当涵洞技术状况评定等级为好、较好时,宜考虑预防性养护规划。 2、涵洞主要结构 盖板涵洞主要结构预防性养护条件见下表,其他形式的涵洞主要结构的预防性养护条件参照盖板涵洞或桥梁构件和部件预防性养护条件确定。 盖板涵洞主要结构预防性养护条件

设备预测预防性维护规范(含表格)

设备预测预防性维护规范 (ISO9001:2015) 1. 目的: 制定本规定的目的是确保产品生产的需要,使设备处于完好状态,防止不必要的损坏。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产品生产过程的机器/设备的管理。 3. 职责: 3.1 生产部是设备预防性维护的管理部门。 3.2 其他部门是配合部门。 4. 工作程序: 4.1 生产部应建立机器/设备清单,进行编号、标识,关键设备的标识牌上必须写有“关键设备”字样。 4.2 对机器/设备的管理,按《基础设施及工作环境控制程序》执行。 4.3 设备的操作,操作人员按《生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4.4 操作人员须经培训,未经培训和培训不合格者一律不得上岗操作,按培训相关要求执行。 4.5 制定设备维护和保养计划,对设备维护、保养、包装和防护,同时定期由

操作人员为主,会同机修人员对其检查并维护保养,每一年一次由机修人员会同操作人员进行检查并维护保养,由生产部验收. 4.6 对机器/设备的检查,操作人员应在生产前进行试运转检查,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巡回检查,生产结束后应对其维护保养。 4.7 对检查结果不符合规定要求,生产部应查明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对策,排除故障。 4.8 当维护保养计划与生产计划不符时,车间应进行计划调整。交于生产部确认。 4.9 对设备、工艺控制,使过程中涉及到的主要设备、工艺受控,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4.10 生产部制定关键设备的《设备易损配件清单》,并在清单中明确最少库存量。 4.11 当生产部领用备件后,应及时补充购备件,确保规定的备件数量。 4.12 每年年底,生产部应在年度工作报告中对非计划停机时间进行评价分析,填写《设备故障停机台时汇总分析表》并提交管理评审。 5 相关/支持性文件 5.1 《过程控制程序》 5.2 《基础设施及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5.3 《生产操作规程》

设备预防性检维修管理制度

设备预防性检修管理规定(试行) 一、目的 为加强和规范公司设备检修管理,提高设备检修技术管理水平,保证设备安全经济运行,减少各种因设备原因引起的非计划停产和设备事故,将设备检修主要控制在预防性检修为主的目的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生产装置所有设备的预防性检维修工作。 三、职责 (一)设备部管理职责: 1.负责制定设备预防性检维修方面的文件; 2.负责对车间设备预防性检维修计划的审核工作; 3.负责对车间设备缺陷台账的检查工作; 4.负责重要设备运行状态的检查和确认工作; 5.负责对重要设备预防性检维修的过程和检修质量进行监督和验收工作。 (二)使用单位管理职责: 1.负责执行预防性检维修相关文件; 2.负责对设备的日常巡检和维护工作; 3.负责对日常发现的设备缺陷的统计和汇总工作,并分析车间设备运行状态; 4.负责制定车间设备预防性检维修制定周期计划; 5.负责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维修工作; 6.负责车间设备预防性检修的现场管理; 7.负责设备预防性检维修的质量验收和工作量的确认; 8.负责设备检修资料和记录的整理归档。 四、设备预防性检维修分类管理标准 (一)容器和管道类设备预防性检维修 容器和管道类设备管理应根据公司相关设备管理规定和国家相关标准法律规定进行检查和定期检测,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评估,定期对设备和管道进行寿命分析,对达到使用寿命和达不到设备运行性能的进行预防性检维修,对各类容器设备的预防性检维修的管理标准如下: 1.常压储罐 预防性检维修的标准:设备存在变形、严重的凹陷、鼓包、折褶及渗漏穿孔;罐体安全附件存在损坏的情况;设备发生明显腐蚀减薄;设备表面防腐层大面积锈蚀或保温层大面积损坏影响保温效果;设备基础下沉速度超出标准要求范围;罐体焊缝存在缺陷;设备效能不满足使用要求。 检测和检查方法: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每月进行运行情况检查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外部检查,对设备外观、罐顶罐壁厚度、设备附件、设备防腐保温层、设备基础、防雷防静电电阻(内浮顶罐静电导线连接情况)、罐体焊缝进行检查。 2.内衬容器 预防性检维修的标准:设备存在变形、严重的凹陷、鼓包、折褶及渗漏穿孔;安全附件存在损坏的情况;设备表面防腐层大面积锈蚀或保温层大面积损坏影响保温效果;设备内衬层大面积损坏;设备效能不满足使用要求。 检测和检查方法: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每月进行运行情况检查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外部检查,对设备外观、设备附件、设备防腐保温层、设备内衬层进行外观检查和电火花局部检测。 3.压力容器 预防性检维修的标准:设备存在变形、严重的凹陷、鼓包、折褶及渗漏穿孔;罐体安全附件存在损坏的情况;设备发生明显腐蚀减薄、减薄量超出强度计算书允许量;设备表面防腐层大面积锈蚀或

预防性养护施工组织设计

重庆市干线公路养护工程(G212北碚段)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河南省高远公路养护技术有限公司 重庆干线公路养护工程项目部 二零一三年五月二十日 重庆市干线公路养护工程(G212北碚段)施工组织设计 一、编制依据 1、相关文件及技术资料 1)重庆市干线公路预防性养护工程施工图设计(G212北碚段); 2)交通部颁发的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施工规范;

3)我公司对养护工程施工现场和施工条件的调查资料; 4)我公司多年的公路建设和养护施工经验。 2、相关技术规范 1)《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 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4)《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 ) 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6)《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7)《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范》(JTJ 057-94)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9)《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施工技术指南》 10)《公路养护作业安全规程》(JTG H30-2004) 1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667-1999) 1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B01-2003) 1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 076-95)

14)《公路养护作业安全规程》(JTG H30-2004) 3、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二、编制原则 1、遵循设计文件、技术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的原则,在编写主要项目施工方法时,严格按设计要求,执行现行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科学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优良。 2、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充分发挥我单位优势和专业化、机械化联合作业的特点,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生产,确保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完成合同段的施工任务。 3、施工过程中严格管理的原则,在工程施工中严格执行监理工程师的指示,尊重监理工程师的意见。 4、遵循“项目法”管理的原则,通过与业主、监理和设计部门充分合作,综合运用人员、机械、物资、资金和信息,实现质量、工期和造价的最佳组合。 5、遵循GB/T 190001—2000—ISO9001:2000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和由此编制的质量体系文件,优质、高效、重信、守诚的完成既定的质量目标。 三、工程概况

预防性养护实施方案

会昌公路养护公司预防性养护 实施细则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贯彻“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公路养护原则,确保公路完好、安全、畅通。在公路状况尚良好,未出现明显病害或出现轻微损坏时,结合公路特点从预防性养护入手,强化管理措施,把水毁隐患、路面病害消除在萌芽状态。结合公司所养公路特点,特制订本方案。 二、组织机构 为确保公路预防性养护有序的开展,确保组织措施落实到位,公司成立预防养护领导小组,组织结构如下: 组长:钱启鸿 副组长:曾广华 成员:方立新、黄瑞芳、欧阳菲 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公司生产科,负责各项工作的实施。 三、预防性养护的各项准备工作 全面调查摸底,掌握公路路况。生产科对所辖公路的路基、路面、桥涵构造物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调查摸底(以徒步检查为主),对检查出的病害,根据其分布范围及严重程度进行分类统计(按公路技术评定标准JTGH20-2007所列路面病害类型),确定路面病

害出现的性质,建立公路病害基础数据库。在日常养护生产中,加强巡查,观察公路病害发展情况,不断更新基础数据库。对山区公路容易出现水毁路段进行预防性整治,对路面出现的病害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补。 四、预防性养护的实施 1、水泥路面的预防性养护 夏季气温高,要加强水泥路面接缝处的养护,板底灌浆,微病害处置。水泥板出现裂缝,及时进行处理,当裂缝大于5mm时,应清除裂缝中的杂物,封层刷乳化沥青粘层油或用沥青混合料进行填充,防止雨水渗入路基,导致路基、路面病害蔓延和扩张。 2、沥路面的预防性养护 (一)表面封层 表面封层包括雾封层、再生剂等方法,封层材料一般是单独的沥青或其他封层剂,有的也采用较细的沥青混合料。当沥青路面尚处于基本完好的状态,但已开始出现轻微龟裂、贫油的现象,表面封层是这一阶段养护的最有效手段。 (二)裂缝填补 裂缝填补是常规的养护措施。即使对沥青路面裂缝实施有效的填封,可以大大减少坑槽的形成和裂缝的进一步发展。根据我们的养护工作实践,对沥青路面的裂缝及时选用性能优良的密封胶进行有效的填封处理相当重要。 (三)石屑封层

城镇道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规范

+的 ICS 93.080.01 P51 DB44 城镇道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of asphalt pavement preventive maintenance for urban road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4/T 808—2010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与代号 (1) 4 总则 (3) 5 基本规定 (3) 6 路面技术状况检测 (3) 7 路段选择及措施 (4) 8 时机选择 (5) 9 病害预处治 (6) 10 雾封层 (6) 11 微表处 (7) 12 薄层沥青罩面 (9) 13 质量检查与验收 (14) I

DB44/T 808—2010 II 前言 本标准按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与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广州市交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州市市政工程维修处、广州市鸿维城市建设工程设计院、广州市市维建设工程 检测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殷建军、盛飞、白晓瑾、张恒涓、翟冬梅、苏开志、陈海珊、宋树祥、姚洪春、柴君、王立圆、马智珊。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适用于城镇道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应用,同时适用于第16届亚洲运动会和第10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工程项目。

DB44/T 808—2010城镇道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城镇道路沥青路面技术状况检测,预养护路段选择及措施、预养护时机选择、病害预处治、雾封层、微表处、薄层沥青罩面、质量检查与验收等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各等级城镇道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工程。 由产权单位自行养护的开发区、居住区内道路和专营单位管理的道路以及工厂、港口、广场、铁路站场内部的专用道路的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工程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本标准仅适用于第16届亚洲运动会和广州2010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CJJ 1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 36 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 JTG E40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 E6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 F41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 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J 052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3 术语与代号 3.1 术语 3.1.1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 asphalt pavement preventive maintenance 在路面结构强度足够、路面状况良好的情况下,采取的对现有道路系统进行有计划的、基于费用—效益的养护策略。简称预养护。 3.1.2 病害预处治 in-advance distress treatments 在路面实施雾封层、微表处、薄层沥青罩面、沥青路面再生等预养护措施前,针对原路面功能性病害及部分轻微结构性病害,如裂缝、松散、泛油、坑槽、车辙、拥包等病害的预处理技术。 3.1.3 铣刨 milling 用铣刨设备将原道路面层铲除的技术。 3.1.4 灌缝与封缝 crack filling or sealing 采用密封材料充填或封闭裂缝。 3.1.5 1

设备预防性检维修管理制度

设备预防性检修管理规定(试行) 一、目的 为加强和规范公司设备检修管理,提高设备检修技术管理水平,保证设备安全经济运行,减少各种因设备原因引起的非计划停产和设备事故,将设备检修主要控制在预防性检修为主的目的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生产装置所有设备的预防性检维修工作。 三、职责 (一)设备部管理职责: 1.负责制定设备预防性检维修方面的文件; 2.负责对车间设备预防性检维修计划的审核工作; 3.负责对车间设备缺陷台账的检查工作; 4.负责重要设备运行状态的检查和确认工作; 5.负责对重要设备预防性检维修的过程和检修质量进行监督和验收工作。 (二)使用单位管理职责: 1.负责执行预防性检维修相关文件; 2.负责对设备的日常巡检和维护工作; 3.负责对日常发现的设备缺陷的统计和汇总工作,并分析车间设备运行状态;

4.负责制定车间设备预防性检维修制定周期计划; 5.负责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维修工作; 6.负责车间设备预防性检修的现场管理; 7.负责设备预防性检维修的质量验收和工作量的确认; 8.负责设备检修资料和记录的整理归档。 四、设备预防性检维修分类管理标准 (一)容器和管道类设备预防性检维修 容器和管道类设备管理应根据公司相关设备管理规定和国家相关标准法律规定进行检查和定期检测,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评估,定期对设备和管道进行寿命分析,对达到使用寿命和达不到设备运行性能的进行预防性检维修,对各类容器设备的预防性检维修的管理标准如下: 1.常压储罐 预防性检维修的标准:设备存在变形、严重的凹陷、鼓包、折褶及渗漏穿孔;罐体安全附件存在损坏的情况;设备发生明显腐蚀减薄;设备表面防腐层大面积锈蚀或保温层大面积损坏影响保温效果;设备基础下沉速度超出标准要求范围;罐体焊缝存在缺陷;设备效能不满足使用要求。 检测和检查方法: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每月进行运行情况检查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外部检查,对设备外观、罐顶罐壁厚度、设备附件、设备防腐保温层、设备基础、防雷防静电电阻(内浮顶罐静电导线连接情况)、罐体焊缝进行检查。 2.内衬容器

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度

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度一、目的: 通过建立全面完整的设备维护管理系统,加强设备有计划的维护及预测性维护,以降低设备故障停机率,使设备在生产时处于完好状态,按事先制定的计划和技术要求所进行的维修活动,对工区重点设备应实行预防性维护,并遵循“紧固、润滑、冷却、过滤、检测”的设备维修十字方针。为切实做好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工作,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运转率,特制定本制度。 二、职责: 区长惠凡光:监督设备检修计划的执行 机电区长詹庆超:1、设备检修计划 2、设备检修计划的执行并归档相关维护记录 机电技术员陈小飞:1、设备检修计划的执行并做好相关记录 2、负责及时变更设备动态信息 三、相关要求 1、设备检修计划应依据设备的运行状况、状态性能等因素,由设备维护人员依据设备维护要求及设备运行状况来建立。新添加设备应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中的维护保养方法来建立维护计划。 2、机电技术员在每年12月31日前制定下一年度设备检修计划。此计划应得到设备区长、机电区长、技术主管认可。经由机电区长审核,区长批准后才可生效。经过批准的年度检修计划表的原件,由机电技术员保存, 并将复印件分发给机电检修班工长。 3、预先制定的设备检修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可根据生产计划和生产现

场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4、机电检修班的工作应当按照制定的维护计划实施,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设备清洁、维护保养实行,做到每台设备及电缆管线、保护、阀门都由维修人员专人维护保养,并填写设备维护保养记录、设备运行记录,由机电区长每月进行监督检查,每月前3个工作日维护人员将上月记录集中后交由机电技术员保存。 5、设备维护人员在执行维护计划后,及时将更换下来的旧备件回收升井。并填写好相关记录。 6、设备维护前要做好备件、时间、维护人员的准备工作。 7、检修人员必须做到科学检修,文明施工,现场要清洁,器具与零部件要摆放整齐,对工程质量要一丝不苟。 三、考核办法 1、在设备检修计划执行中,发现有未按计划执行的现象,处罚相关维护人员100分,机修工长连带50%。 2、在设备检修计划执行中,发现相关记录填写不全或弄虚造假的被视为造假现象,处罚相关维护人员100分。机修工长连带50%。 3、在设备检修计划执行后,相关维护记录丢失,处罚相关维护人员50分。 4、在设备检修计划执行中,因生产任务紧设备无法停机检修,导致不能及时执行计划时,要及时向机电区长汇报,未及时汇报的将按照未执行计划处理,处罚相关维护人员100分。机修工长连带50%。 5、各机电检修班长要根据设备检修计划的内容提前申请备件,以免

如何做好机电养护预防性措施

如何做好机电养护预防性措施 [摘要]高速公路上机电设备安装的地理位置复杂,保障机电设备延长使用寿命、稳定可靠运行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根据新台高速公路的实际情况,对机电养护预防性措施作简要概述。 [关键词]高速公路;机电设备;预防性措施 [abstract] highway machinery equipment installation location complex, security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prolong service life and stable operation is very importan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new sets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highway,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for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maintenance is briefly introduced. [keywords] highway;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preventive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u412.36+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机电设备是高速公路营运收费的支撑系统,主要包括收费、通讯、监控,供配电四个大系统,其工作的特点是分布站点多,稳定性、可靠性要高,并且绝大部分机电设备都处于全天候24小时工作状态,同时要应付沿海多台风多雷雨天气。使机电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不仅取决于机电设备本身和维护人员的努力,更应该加强机电设备故障的预防和控制。因此,如何做好机电养护预防性措施,下面就简要的谈谈高速公路机电预防性养护的一些做法和经验。

设备管理和预防性维护程序(含表格)

设备管理和预防性维护程序 (ISO9001-2015/IATF16949-2016)1.0目的 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满足产品质量的要求。 2.0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生产设备的管理。 3.0引用文件 3.1《设备使用维护保养规定》 3.2《设备大修理(项修)管理标准》 3.3《设备润滑管理规定》 3.4《设备事故分析与处理标准》 3.5《设备机械能力的(Cmk)测算规定》 3.6《设备固定资产管理规定》 3.7《设备备件管理标准》 3.8《设备前期管理规定》 3.9《设备点检管理标准》 3.10《技术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 3.11《员工任职条件和培训管理程序》 4.0术语 无 5.0职责

5.1设备部门(设备管理室)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订设备管理标准和保养规范,审定设备操作规程,编制年度设备保养、大修(项修)、更新、改造计划和关键设备的预防性维护措施,并监督实施。 5.2设备部门(设备管理室)负责现场设备的基础管理工作,实施上级部门下达的各项设备维护、保养计划,确保设备故障停机率等指标的实现。 5.3设备的使用者负责按规定正确使用设备,以及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6.培训与资格 本程序相关人员必须经本程序的培训 7.0程序 7.1设备的选型、采购和验收 7.1.1设备的选型 根据本公司《企业战略》确定的当前和未来产品实现过程的需要,综合考虑加工精度要求、产量,与前后道工序的衔接,设备的价格、性能等因素,进行设备的选型。关键、重大设备的选型由分管设备的副总经理组织项目小组,经调查考虑后报总经理,必要时经董事会讨论决定。 7.1.2设备的采购 根据本公司的《企业战略》,在初步选型的基础上,由制造部填写《设备采购申请表报主管副总经理审批,工务部可采用招标的方式选购设备。 7.1.3新购设备进厂后,设备部门(设备管理室)负责会同使用部门、采购部门、技术部共同进行开箱检查,随机附件由使用部门保管,随机备件入备件库,技术资料入档案室,同时记录在设备开箱检查验收单上(附表15)。 7.1.4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须经合同规定的试运行后,由设备部门(设备管

路面预防性养护及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

路面预防性养护及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 作者:朱伟雄 摘要:简要介绍预防性养护理念和预防性养护措施,以及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在道路项目方案比选中的应用。阐述预防性养护与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的关系,应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进行预防性养护策略方案的效益及成本分析,通过案例分析阐述寿命周期成本分析计算方法。 公路路面养护一般分为日常养护、矫正性养护、预防性养护等。通常意义上的养护都是指被动式的矫正性养护,即哪里路面出现破损,就优先进行维修,或称之为“破者优先”(Worst First)模式。而预防性养护是一种在路面状况良好的情况下采取的对现有道路系统进行有计划的、基于费用一效益的养护策略。 预防性养护实际上是业主对道路的又一次成本投资,成本属于整个寿命周期成本的一部分,成本发生的时间段为整个运营期。为了合理地进行投资,获取最大收益,道路管理者就需要对道路的整个成本进行优化,特别是运营期的成本投入。因此,业主想通过优化选出最具成本效益的养护策略计划,而这个养护方案的效益分析就应选用合适的工具来进行。当前,最为常用的就是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法,它比较适合分析长期投资的项目方案。对于这种投资,管理部门不仅要考虑到道路的技术效果,还要考虑经济效果。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法主要用来评价经济效果,即评价项目合理或有效利用现有资源的程度。 本文介绍预防性养护与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的关系。 1 预防性养护及其主要措施 路面预防性养护概念是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基本理念是:(1)让状态良好的道路系统保持更长时间,延缓未来的破坏,不增加结构承载能力的前提下改善系统的功能状况;(2)在适当的时间,将适用的措施应用在适宜的路面上。预防性养护的核心是要求采用最佳成本效益的养护措施,强调养护管理的

普通干线公路隧道预防性养护技术规范

《普通干线公路隧道预防性养护技术规范》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编制背景 目前,我省普通干线公路隧道近百座,大部分隧道修建于2000年前后。由于受当时施工技术限制、近年来地质水文条件变化和超限车辆的增多,我省普通干线公路隧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虽然部分隧道经过改建、大中修,但隧道病害依然较为严重。而干线公路隧道改建、大中修缺少专项资金,隧道管理较为分散,导致养护标准不统一。隧道病害不断增多,养护任务量大,且对隧道养护的目的和要求不甚明确,往往对隧道病害的发生和发展及其危害性理解不够,导致养护技术水平良莠不齐。 西方等发达国家在经历了大规模的公路建设后都开始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公路养护上来,故许多发达国家在数十年前就根据各自国家的情况制定了适合本国国情和环境的公路预防性养护规范、规程或指南。 我国在2003年由重庆市交通委员会主持编制了我国的《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 H12-2003),初步规范了我国隧道病害检测、评估及处治工作。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对原有技术规范进行修订,于2015年颁布《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 H12-2015)。2014年河南省率

先结合本省情况制定了地方标准《高速公路隧道预防性养护技术规范》(DB41/T 896-2014)。目前,尚未制定普通干线公路隧道预防性养护方面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国内其他省市也没有制定隧道预防性养护的地方标准。 隧道存在大量的隐蔽工程,隐性病害多。预防性养护理念的核心在于防患于未然,预防性养护时效性强,错过了最佳时机,效果将大打折扣。预防性养护应以“预防为主、早期发现、及时维护、对症施治”为工作原则。预防性养护对于降低隧道全寿命周期成本、提高设施耐久性和使用寿命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直接体现。 为提升我省普通干线公路隧道的养护管理水平,延缓隧道使用功能的衰减、防止隧道出现病害或阻止轻微病害进一步扩展,维持良好的隧道使用功能,进而提升我省普通干线公路隧道功能,为广大驾乘人员提供良好的出行条件,减少或推迟隧道病害矫正性养护、降低隧道全寿命周期内养护费用等,结合最新行业标准、科研成果和实际工程应用,编写组编制了《普通干线公路隧道预防性养护技术规范》地方标准,对规范我省普通干线公路隧道养护作业,提高养护资金的利用水平,推动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二、地标的制订过程

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分析

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分析 摘要:公路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直接关系到沥青路面的使用年限。在对路面 进行预防性养护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预防性养护技术。而新的预防性 养护技术的引进与推广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引进专业的技术人员,以促进公路 路面质量提升,降低维修的成本。 关键词: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措施 在实际的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 施工技术,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与预防性养护技术的推广与引进,对路面的检 测系统进行完善,促进公路沥青路面整体质量的提高。 一、预防性养护对公路沥青路面的意义 1.减少公路病害,增加使用年限 公路工程有其规定的使用年限,也就是一般规律下的使用寿命,而在这个公 路有效使用期间内开展的养护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公路工程施工期间的养护以及竣工投入使用维护管理都需要切实开展相应的科学 管理对策,这样才能尽可能的减少路面病害问题的出现,杜绝类似质量通病的频 繁出现,降低公路的损耗和老化速度,如果拥有完善而合理的养护措施和维护管 理制度作为基础的保障,可以增加公路的使用寿命,预防性的控制措施在养护工 作中极为关键,能够尽早发现问题并防止病害的产生,有效的提高了养护工作的 质量和效率。 2.提高公路的经济效益 在公路施工期间以及长期的公路运营过程中,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和病害隐患,整改、返工和维修的成本是很高的,会消耗掉大量的施工材料,工程造价和成本 都将上升,开展预防性质的养护工作能够将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而且在发 现问题以后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排除和化解,不会等到其形成严重的质 量问题时才着手处理,这样就能够节省很多的成本和花费,而且处理方式也较为 简单和便捷,不仅可以有效的控制住造价,而且在公路投入运营后不需要花费过 多的维护费用,就可以保障公路的正常运转,提高公路的运营收入和效益。 二、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分析 1.雾封层 雾封层预养护技术是通过在沥青路面上喷洒稀释的沥青,产生严密的防水层,将路面与外界水分进行隔离,减少外部水分进入道路结构层。同时,雾封层预养 护技术所运用的材料具有较好的流动性,能够渗入到路面的各层结构当中,增强 集料间的粘结力,进而达到减缓沥青老化、改善道路使用性能的目的。雾封层预 养护技术一般适用于路面因荷载出现的轻微龟裂现象、路面沥青缺油现象等,不 适用于摩擦系数较小的路面。运用雾封层预养护施工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路面产生的裂缝比较密集时,应选用G21或G22型乳液喷洒路面,增 强路面的防水性。 (2)在乳液喷洒时应选用沥青洒布车,喷洒层要保证与路面接触均匀、紧密。 (3)应提前24h将稀释的乳化沥青储存在存储罐之中,且喷洒量为0.23— 0.45L/m2。 2.封缝 封缝预防性养护技术是指利用具有一定强度和刚度的密封类或填充类材料对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

关于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的探讨摘要:道路建设是三分建,七分养,特别是预防性养护对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具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介绍了预防性养护的概念及存在的问题,对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作了详细的阐述,并提出了个人的建议与对策,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关键词: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 abstract: road building is the three built, seven supports, especially preventive maintenance to prolong the useful life of the road has important influen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eventive maintenance concept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preventive maintenance technology of asphalt pavement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engineering technical personnel. key words: asphalt pavement preventive maintenance;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u416.2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加快,城市道路里程日益增多,路面养 护任务也越来越重。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高速公路养护,特别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对保持路面的良好使用性能、相对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并降低路面的寿命周期养护费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

设备预防性维护规定.doc

设备预防性维护规定 修订修订 修订内容摘要页次版次修订审核批准日期单号 2011/03/30 / 系统文件新制定4A/0 / / / 批准:审核:编制:

设备预防性维护规定 1.目的: 制定本规定的目的是确保产品生产的需要,使设备处于完好状态, 防止不必要的损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产品生产过程的机器 / 设备的管理。 3.职责: 3.1生产部是设备预防性维护的管理部门。 3.2其他部门是配合部门。 4.工作程序: 4.1生产部应建立机器/设备台账,进行编号、标识,关键设备的标识牌上必须写有“关 键设备”字样。 4.2对机器/设备的管理,按《设备管理工作的规定》执行。 4.3设备的操作,操作人员按《生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4.4操作人员须经培训,未经培训和培训不合格者一律不得上岗操作,按《员工培训控 制程序》执行。 4.5制定《设备维护和保养计划》,对设备维护、保养、包装和防护,同时定期由操作 人员为主,会同机修人员对其检查并维护保养,每一年一次由机修人员会同操作人 员进行检查并维护保养。 4.6对机器/设备的检查,操作人员应在生产前进行试运转检查,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巡 回检查,生产结束后应对其维护保养。 4.7对检查结果不符合规定要求,生产部应查明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对策,排除故障, 并填写《设备故障报告》。 4.8当维护保养计划与生产计划不符时,车间应进行计划调整。交于生产部部长确认。 4.9对设备、工艺控制,使过程中涉及到主要设备、工艺受控,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4.10生产部制定关键设备的《备件清单》,并在清单中明确最少库存量,交于供应部。 4.11当生产部领用备件后,供应部应及时采购备件,确保规定的备件数量。

预防性养护工作实施方案

预防性养护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好《江西省高速公路预防性养护工作指导意见》和交通部关于高速公路预防性养护的指导方针,提高景鹰高速公路养护质量和养护资金的使用效率,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道路条件,按照“科技养路、降低成本”的要求,结合景鹰高速公路的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预防性养护的指导思想是认真执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养护方针,实现科学化、规范化、节约型、效益型养路的工作目标,确保路况质量的稳定,延长道路的使用周期。 二、预防性养护是在高速公路还未发生损坏前或产生轻微病害尚未破损前,采取前瞻性、预见性的手段和有效的养护措施,把高速公路病害及造成病害的因素发现在先、处治在前,防止病害发展的一种组织管理行为。预防性养护是养护工作的根本,规范化养护是预防性养护的保证。 三、各养护所在日常养护管理工作中,应突出加强“四防”工作,即:防水、防裂、早防、勤防。 四、路面及基工程预防性养护 1、勤检查路况。各养护所(部)单位必须坚持每天至少一次的路况巡查、工程养护处至少不少于每月一次的路况巡查,以利于掌握路况,制定合理措施和方案,为决策提供依据。预防性养护应根据高速公路状况及状况变化和季节特点,对各道路结构部分指定合理巡查周期。高速公路排水状况应雨中或雨后巡查,沿线反光标志标牌等应夜晚进行巡查,路面裂缝、翻浆等病害雨停后巡查较为清晰。 2、勤保养路面。应对路面保洁、排水、清理堆积物、除污防滑等工作加强经常性的养护。 3、勤处治病害,应对路面的裂缝、坑槽、沉陷、拥包、车辙和波浪等病害进行及时维修,转变有病不治、观望等待、集中修复的坏习惯。应定期对路面状况进行检测,每年进行一次路面平整度、车辙检测,每两年进行一次抗滑性能检测,针对情况适当安排渗水系数及路面结构强度的检测。观测路面检测指标的变化,把握时机,及时采取预防性养护措施,提高高速公路路面使用性能,延长

设备预防性管理方案

设备预防性管理方案 设备越是先进,其维护要求就越高,对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也就越高。如今各企业主要还是依靠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设备管理和维护,使大量繁杂、重复的工作占用了大部分的精力,使很多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如设备的检查、校准、改革创新等)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实施。然而,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操作岗位不熟悉设备性能、机能以及保养规程,由此产生的误操作、保养不到位或不能及时发现设备故障隐患等,导致了设备停机故障率升高,生产效率低下,从而设备维护成本不断攀升。因此,通过加强设备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设备故障率迫在眉睫,势在必行,这就需要设备专业技术人员和设备操作保养人员共同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将设备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保障设备正常、安全、高效的运行。 设备管理体系大致可分4个阶段——事后维修阶段、预防维修阶段、生产维修阶段、设备治理模式并行阶段。而我们日常的设备管理欠缺的是第二个阶段。科学的预防性设备管理维护体系是对设备进行全过程、全系统、全效率、全员式治理。 设备管理维护体系是根据设备的重要程度、使用频率、任务类型,通过合理频率的检查、测试,及时发现系统存在的潜在故障,降低系统故障的发生率。目前,我们的日常设备管理中,缺少的是故障治理后对故障的原因、维修数据进行深入地分析,总结出有效的检查方案和预防性维护措施。

根据目前的设备管理理念,设备维护体系大致可分为七个步骤:日常巡查、日常保养、定期检测、预防性维护、设备维修、统计分析、人员管理。 1、日常巡查 日常巡查是操作人员对设备外观、工作环境、运行状态的巡视或简单的功能测试。通过巡查记录设备运行状态发现问题,并根据情况在现场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并向相关设备维护人员报告。 2、日常保养与记录 日常保养就是由设备使用人员对设备进行日常的简单保养并做好详细记录,以确保各类保养工作都落到实处。这项工作虽然技术性要求不高,但是设备的正常运行必不可少。这要求保养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并具备一定的设备保养常识,这项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设备故障的发生率。 3、定期检测 定期检测是定期对设备进行测试,为预防性维护、更换设备零部件或是进行整改提供维护依据。在设备日常管理中,也要兼顾设备的自然寿命和经济寿命,看是否还具有维修使用价值,从而在管理上做出是否集中更换和报废的决策。 4、预防性维护 预防性维护是指在待维护对象出现故障前,主动采取预防性措施,避免故障隐患的发生。根据设备的特点,定期或不定期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