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避碰-第四章-声响灯光信号
- 格式:ppt
- 大小:204.00 KB
- 文档页数:68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避碰规则(2003年修正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宗旨为维护水上交通秩序,防止碰撞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适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江河、湖泊、水库、运河等通航水域及其港口航行、停泊和作业的一切船舶、排筏均应当遵守本规则。
船舶、排筏在国境河流、湖泊航行、停泊和作业,按照中国政府同相邻国家政府签有的协议或者协定执行。
船舶、排筏在与中苏国境河流相通的水域航行、停泊和作业不适用本规则。
第三条责任船舶、排筏及其所有人、经营人以及船员应当对遵守本规则的疏忽而产生的后果以及对船员通常做法所要求的或者当时特殊情况要求的任何戒备上的疏忽而产生的后果负责。
不论由于何种原因,两船已逼近或者已处于紧迫局面时,任何一船都应当果断地采取最有助于避碰的行动,包括在紧迫危险时而背离本规则,以挽救危局。
第四条特别规定本规则各条规定不妨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港航监督机关及长江港航监督局、黑龙江港航监督局根据辖区的具体情况,制定包括分道通航等有关交通管制的特别规定。
特别规定应当尽可能符合本规则各条规定,报交通部批准后生效。
第五条定义本规则下列用语的含义是:(一)“船舶”是指各种船艇、移动式平台、水上飞机和其他水上运输工具,但不包括排筏。
(二)“机动船”是指用机器推动的船舶。
(三)“非自航船”是指驳船、囤船等本身没有动力推动的船舶。
(四)“帆船”是指任何正在驶帆的船舶,包括装有推进器而不在使用者。
(五)“拖船”是指从事吊拖或者顶推(包括旁拖)的任何机动船。
(六)“船队”是指由拖船和被吊拖、顶推的船舶、排筏或者其他物体编成的组合体。
(七)“快速船”是指静水时速为35公里以上的船舶。
(八)“限于吃水的海船”是指由于船舶吃水与航道水深的关系,致使其操纵、避让能力受到限制的船舶。
限于吃水的海船的实际吃水在长江定为7米以上,珠江定为4米以上。
(九)“在航”是指船舶、排筏不在锚泊、系靠或者搁浅。
(十)“船舶长度”是指船舶的总长度。
(2)通信用--通信信号灯、白昼信号灯和信号旗。
(3)救助用--烟雾用信号(红光火焰、白光火焰、橙色灯雾),声响信号(声响火箭、声响榴弹),红光降落伞信号。
按光的性质来分,可分为:
(1)定光灯--桅灯、舷灯、尾灯和环照灯等。
(2)闪光灯--通信信号灯、气垫船用的黄色闪光灯和围网渔船所用额外信号灯,120次/min或以上频闪的灯光,黄色红色两种。
桅灯:安装在船的首尾中心线上的的灯,在225度水平弧内显示不间断的灯光,从正前至每舷正横后22.5度。
锚灯:船的前部一盏白环照灯,长度小于50m时,最易见处一盏白环照灯。
前锚灯应高于后锚灯≥4.5m,船长≥50m时,前锚灯应在船体以上高度≥6m。
(1)前桅灯,或如只装设一盏桅灯,则该桅灯在船体以上的高度应不小于 6 米,如船的宽度超过 6 米,则在船体以上的高度应不小于该宽度,但是该灯安置在船体以上的高度不必大于12 米;
(2)当装设两盏桅灯时,后灯高于前灯的垂向距离应至少为 4.5米.(3)机动船的两盏桅灯的垂向距离应是这样:即在一切正常吃水差的情况下,当从距离船首1000 米的海面观看时,应能看出后灯在前灯的上方并且分开.
舷灯:左红右绿,从正前方至各舷正横后22.5度。
舷灯离开舷边的距离不应超过船宽的10%,最大不应超过2m,应装有无光黑色的内侧挡板。
尾灯:安置在尽可能接近船尾的白灯,从正后方至每舷67.5度。
对国际航行的船舶要求桅灯、舷灯、尾灯配备双层灯具。
拖带灯:形状同尾灯,顔色为黄色。
环照灯:是指在360°的水平弧内显示不间断灯光的号灯。
有白,红,绿,黄,四种灯色的环照灯。
第四章声响和灯光信号第三十二条定义1.“号笛”一词,指能够发出规定笛声并符合本规则附录三所载规格的任何声响信号器具。
2.“短声”一词,指历时约 1 秒的笛声。
3.“长声”一词,指历时 4~6 秒钟的笛声。
第三十三条声号设备1.长度为 12 米或 12 米以上的船舶,应配备一个号笛,长度为20 米或 20 米以上的船舶除了号笛以外还应配备一个号钟,长度为100 米或 100 米以上的船舶,除了号笛和号钟以外,还应配备一面号锣。
号锣的音调和声音不可与号钟相混淆。
号笛、号钟和号锣应符合本规则附录三所载规格。
号钟、号锣或二者均可用与其各自声音特性相同的其他设备代替,只要这些设备随时能以手动鸣放规定的声号。
2.长度小于 12 米的船舶,不要求备有本条 1 款规定的声响信号器具。
如不备有,则应配置能够鸣放有效声号的其他设备。
第三十四条操纵和警告信号1.当船舶在互见中,在航机动船按本规则准许或要求进行操纵时,应用号笛发出下列声号表明之:——一短声表示“我船正在向右转向”;——二短声表示“我船正在向左转向”;——三短声表示“我船正在向后推进”。
2.在操纵过程中,任何船舶均可用灯号补充本条 1 款规定的笛号,这种灯号可根据情况予以重复:(1)这些灯号应具有以下意义:——一闪表示“我船正在向右转向”;——二闪表示“我船正在向左转向”;——三闪表示“我船正在向后推进”。
(2)每闪历时应约 1 秒,各闪应间隔约 1 秒,前后信号的间隔应不少于 10 秒;(3)如设有用作本信号的号灯,则应是一盏环照白灯,其能见距离至少为 5 海里,并应符合本规则附录一所载规定。
3.在狭水道或航道内互见时:(1)一艘企图追越他船的船应遵照第九条 5 款(1)项的规定,以号笛发出下列声号表示其意图:——二长声继以一短声,表示“我船企图从你船的右舷追越”;——二长声继以二短声,表示“我船企图从你船的左舷追越”;(2)将要被追越的船舶,当按照第九条 5 款(1)项行动时,应以号笛依次发出下列声号表示同意:——一长、一短、一长、一短声。
避碰规则张志敏第二章驾驶和航行规则:分为三节第4条至第19条第一节船舶在任何能见度情况下的行动规则第4条至第10条;第二节船舶在互见中的行动规则第11条至第18条;第三节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时的行动规则第19条;第三章号灯和号型第20第至第31条;第四章声响和灯光信号第32条至第37条;第一条总则一、适用适用范围1、适用水域:1)公海;2)连接于公海而可供海船航行的一切水域。
2、适用船舶:一切船舶。
二、特别规则1、制定特别规定的机构:各国有关主管机关;2、可以制定特别规定的水域:任何港外锚地、港口、江河、湖泊、内陆水道;3、尽可能符合规则要求。
三、特别规定1、军队护航下的船舶:额外的队形灯、信号灯、号型、笛号;2、结队的捕鱼船:额外的队形灯、信号灯、号型;(上述1、2点要求尽可能不致被认为本规则其他条文的规定。
)3、特殊构造和用途船舶:1)号灯、号型:数量、位置、能见距离、弧度;2)声号设备:配置、特性;3)要求:尽可能符合规则要求。
第三条一般定义一、船舶:用作或能够用作水上运输工具的各类水上船筏,包括非排水船舶、地效应船和水上飞机;二、机动船:用机器推进的任何机动船。
1、除装有机器而不在使用时的帆船外,任何装有机器的船舶;2、机器推进并非是正在使用机器推进;3、装有机器正从事某种作业或处于某种特殊条件时,不作机动船论,如操限船、捕鱼船、失控船等。
三、帆船:指任何驶帆的船舶,包括装有机器而不在使用者。
无论有否机器,只要不在使用就是帆船,否则为机动船;四、从事捕鱼的船舶:1、正在从事捕鱼:无论是锚泊中还是在在航中捕鱼;2、使用使其操纵性能受到限制的渔具从事捕鱼;3、捕鱼船可能是机器推进或驶帆、划桨船。
五、失去控制的船舶:1、异常情况;2、不能按规则的各项要求进行操纵;3、不能给他船让路。
六、操纵能力受到限制的船舶:一般为6种船。
1、由于工作性质;2、按规则操纵的能力受到限制;3、不能给他船让路。
七、在航:不在:1)锚泊;2)系岸;3)搁浅的状态。
船舶值班与避碰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船舶值班与避碰课程名称(英文):Atch-Keeping &Collision Avoidance of Ship课程编码:0250200 开课学期:5学时—学分:48-3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航海技术先修课程:航海学、船舶结构与设备、航海气象与海洋学等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船舶值班与避碰》是航海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避碰理论知识,全面、深刻地理解规则,掌握各类船舶在各种情况下根据规则规定所应采取的避碰行动和由此而产生的义务、权利及责任。
同时,还应掌握航行值班原则和驾驶台工作程序的有关内容及规定。
为实施履行《STCW 78/95公约》的有关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局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雷达操作与模拟器专业培训、考试和发证办法》有关规定。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绪论概括讲授《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的研究对象、内容和学习方法。
第一章国际海上避碰规则概述本章在讲述《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历史沿革的同时,重点讲授《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的适用范围和定义。
第一节《规则》的沿革、内容和性质第二节《规则》的解释和运用第三节《规则》的适用范围和一般定义第二章船舶避碰信号本章介绍《规则》中规定种类船舶在不同动态下应显示的号灯和号型、声响信号、灯光信号和遇险信号。
第一节号灯与号型第二节声响和灯光信号第三节遇险信号第三章船舶在任何能见度情况下的行动规则本章重点:明确其适用范围;为防止船舶碰撞的基本要求;采取避碰行动的一般原则;在狭水道和分道通航制中的航行规则。
第一节了望第二节安全航速第三节碰撞危险第四节避免碰撞的行动第五节狭水道第六节船舶定线制与分道通航制第四章船舶在互见中的避碰本章重点:明确本章适用范围;追越、对遇、交叉相遇局面的构成条件;各类船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第一节帆船第二节追越第三节对遇局面第四节交叉相遇局面第五节让路船和直航船的运动第六节船舶之间的责任第五章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时的避碰本章重点:明确其适用范围;船舶之间的责任;避让原则;雷达标绘的基本方法。
中华⼈民共和国内河避碰规则(1991)⽂号:中华⼈民共和国交通部令30号颁布⽇期:1991-04-28执⾏⽇期:1992-01-01时效性:现⾏有效效⼒级别:部门规章⽬录第⼀章总则第⼆章航⾏和避让第三章号灯和号型第四章声响信号第五章附则⽬录第⼀章总则第⼆章航⾏和避让第⼀节⾏动通则第⼆节机动船相遇,存在碰撞危险时的避让⾏动第三节机动船、⼈⼒船、帆船、排筏相遇,存在碰撞危险时的避让⾏动第四节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时的⾏动及其他第三章号灯和号型第四章声响和信号第五章附则附录⼀号灯和号型的技术要求附录⼆声响信号设备的技术要求附录三遇险信号第⼀章总则第⼀条宗旨为维护⽔上交通秩序,防⽌碰撞事故,保障⼈民⽣命、财产的安全,制定本规则。
第⼆条适⽤范围在中华⼈民共和国境内江河、湖泊、⽔库、运河等通航⽔域及其港⼝航⾏、停泊和作业的⼀切船舶、排筏均应当遵守本规则。
船舶、排筏在国境河流、湖泊航⾏、停泊和作业,按照中国政府同相邻国家政府签有的协议或者协定执⾏。
船舶、排筏在与中苏国境河流相通的⽔域航⾏、停泊和作业不适⽤本规则。
第三条责任船舶、排筏及其所有⼈、经营⼈以及船员应当对遵守本规则的疏忽⽽产⽣的后果以及对船员通常做法所要求的或者当时特殊情况要求的任何戒备上的疏忽⽽产⽣的后果负责。
不论由于何种原因,两船已逼近或者已处于紧迫局⾯时,任何⼀船都应当果断地采取最有助于避碰的⾏动,包括在紧迫危险时⽽背离本规则,以挽救危局。
第四条特别规定本规则各条规定不妨碍各省、⾃治区、直辖市港航监督机关及长江港航监督局、⿊龙江港航监督局根据辖区的具体情况,制定包括分道通航等有关交通管制的特别规定。
特别规定应当尽可能符合本规则各条规定,报交通部批准后⽣效。
第五条定义本规则下列⽤语的含义是:(⼀)“船舶”是指各种船艇、移动式平台、⽔上飞机和其他⽔上运输⼯具,但不包括排筏。
(⼆)“机动船”是指⽤机器推动的船舶。
(三)“⾮⾃航船”是指驳船、囤船等本⾝没有动⼒推动的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