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格式:docx
- 大小:506.10 KB
- 文档页数:7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目的:1.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以某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重点:1.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1.区域的特征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学过的“自然带”?针对我们国家来说.从东到西有哪些呢?(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这说明地理环境存在什么特征?(差异性)地理环境不仅有差异性,还有整体性,对于每个自然带内部来说表现为一定程度的一致性,我们把这样的(具有整体性的)表达一定空间尺度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称为区域。
不同的地理环境会对人类的活动产生影响,而对于区域的发展同样有影响.二、讲授新课我们介绍自己家乡在某省某市,去过某风景区旅游等。
我们经常听到省(直辖市、自治区)、流域、经济区、自然保护区等名词和反映区域的术语.你知道什么是区域吗?(一)区域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是我们人类活动的基础,也是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区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看地图册中国气候类型图,思考:此气候类型图划分出了几个气候区域?依据是什么?气候区的边界是明显的还是过渡的?同一气候区内部的气候特征有何特点?从而归纳出区域的特征。
2.特征:(1)层次性。
即区域是有等级的。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例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松嫩和辽河平原。
(2)整体性。
即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区域内各组成部分间的内在联系,并经过这种长期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融合,形成一种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如干旱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200毫米以下。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环境是指地球上各种自然地理条件,如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生态等因素。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它既是人们生存和活动的基础,也对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产生影响。
首先,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体现在经济方面。
地形和气候条件不同,决定了不同区域的资源分布和发展方向。
例如,山地地形的区域往往适合发展林业、旅游等业态;沿海地区则更适合发展港口、航运、水产业等。
气候条件对农业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如温带地区适合发展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热带地区适合发展稻米、果树等。
此外,地理环境也决定了一些区域是否存在自然资源,如石油、矿产等,这些资源的存在对区域经济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其次,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还体现在政治和社会方面。
地理环境的不同会影响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形成与发展。
例如,平原地区人口相对集中,交通便利,易形成中央集权的政权形式;而山地地区地势复杂,人口稀少,特权集团的形成相对困难。
此外,地理环境的差异还会影响区域的文化传承和道德观念,如沿海地区容易形成开放进取、海洋意识较强的文化,而内陆地区则更注重团结和守望相助。
再次,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还体现在生态方面。
地理环境的不同决定了不同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例如,热带雨林地区由于气候条件湿润,土壤肥沃,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而冰川地区则较为贫瘠,生物种类较少。
地理环境的变化还会导致自然灾害的发生,如地震、洪水、干旱等,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和稳定。
最后,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还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上。
地理环境的不同会塑造出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
例如,山区居民由于地形限制,生活方式通常以农牧业为主,注重家庭观念和传统文化;而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多样,注重个人发展和现代化思维。
此外,地理环境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还会产生习惯性的影响,如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寒冷,人们更注重保暖和节水。
综上所述,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其次,气候条件对区域的发展也起到重要作用。
气候条件直接影响着
农业生产和水资源利用。
一个地区的气候是否适宜农业决定了农产品的丰
收情况。
例如,气候温暖、降雨充足的地区适宜种植农作物,而气候寒冷
的地区可能更适宜畜牧业的发展。
此外,气候条件还决定了水资源的丰缺
情况。
气候干旱的地区可能面临水资源短缺,需要采取节约用水和开发其
他水资源的措施。
然后,自然资源对区域的发展影响巨大。
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森
林资源、水资源等。
一个地区是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直接影响了经济
的发展。
例如,拥有丰富矿藏的地区可以进行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从
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此外,森林资源和水资源对于发展能源、农业和
工业都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因此,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对区域的经济结
构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最后,人口分布对区域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人口分布决定了劳
动力资源的供给和市场规模的大小。
如果一个区域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就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发展产业。
此外,人口密集的地区往往消费能力
较强,市场规模大,有利于发展商业和服务业。
因此,人口分布对于区域
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地理位置、气候
条件、自然资源以及人口分布等方面都会对经济、农业、交通、贸易等方
面产生影响。
因此,了解和科学利用地理环境,可以更好地推动区域的可
持续发展。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上的各种自然条件,如地貌、气候、水源等,是一个国家、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将分别从地貌、气候、水资源和自然灾害几个方面来探讨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首先,地貌对区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地貌不仅影响着土地的利用方式,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经济活动。
比如,山地地形的地区往往发展农业和旅游业更为适宜,而平原地区则更适合发展工业和城市建设。
而且,地貌也影响着区域之间的交通状况,山地地区交通困难,交通建设成本高,对区域经济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其次,气候是另一个重要因素。
气候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气候寒冷的地区,农作物生长周期较短,粮食产量较低,人们生活方式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而气候炎热多雨的地区,农业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例如热带地区的种植业和渔业发展更为有利。
因此,气候的变化和多样性会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
此外,水资源也是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水资源的丰富与否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等重要方面的发展。
一些地区水资源丰富,农业灌溉方便,工业生产成本低,人们生活水平也相对较高。
而一些缺水地区,可能面临着粮食生产困难、工业发展受限等问题,从而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最后,自然灾害也是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文灾害等自然灾害经常给区域带来重大的损失,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
例如,地质灾害可能导致房屋倒塌、土地滑坡等问题,而气象灾害则可能造成洪涝灾害、旱灾等,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区域的地理环境对自然灾害的适应能力也直接决定了该地区的发展状况。
总的来说,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地貌、气候、水资源和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影响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一个地区的发展潜力和可能面临的挑战,从而制定出更为科学的区域发展规划,促进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
2.探讨地理环境对区域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影响。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探讨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如:地理环境对区域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影响,为什么会有这些影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等。
2.知识点讲解讲解地理环境对区域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影响。
(1)地理环境对经济的影响地理环境是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自然条件、交通运输、水资源和气候条件。
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对于资源禀赋的多样性影响甚大,不同区域之间的资分布有所不同。
例如:京津冀地区环渤海地区饶古利盐碱地区自然条件的限制,影响了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发展。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是经济的血液,不同地区之间的交通状况会影响经济的发展。
例如:由于交通不便,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水资源:水资源是发展农业、工业的重要因素。
水源的多寡、分布情况、水质等都会影响地区的发展。
例如:黄土高原水资源缺乏,会限制其发展农业和工业。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对于地区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有着明显的影响。
例如:西北干旱带气候干燥,限制了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2)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地理环境对于文化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环境,二是人文环境。
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的文化形态不同,例如:北方的冬季气候严寒,形成了北方人过年吃饺子的文化。
人文环境:人文环境的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的文化形态不同,例如:川渝地区的火锅文化就是受当地气候、地理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
(3)地理环境对政治的影响地理环境对于政治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地理环境和政治是相互作用的,二是地理环境会导致政治上的动荡。
相互作用:地理环境和政治是相互作用的,政治制度会与地理环境产生互动影响,例如:中国的农村金融制度的形成与南方的地理环境和农村经济深度融合有关。
导致动荡:地理环境가政治上也会造成动荡,例如:青藏高原的一些地区,由于地势险要,交通不便,长期以来地区政治管理不够严格,容易产生不稳定的因素。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对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地理环境包括地形、水文、气候、土壤等方面,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决定了一些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从而影响了该地区的发展。
首先,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理环境决定了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活动的特点。
比如,山地地区因地势陡峭,土地资源有限,适合发展林业、矿业等资源型产业;而平原地区因土地肥沃、交通便利,适合发展农业、工业等生产型产业。
此外,水资源的丰富与否也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沿海地区、河流流域地区由于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渔业、航运业等与水相关的产业。
而内陆地区由于水资源稀缺,适合发展沙漠化防治、节约用水等相关产业。
因此,地理环境对经济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
其次,地理环境影响着社会发展。
地理环境决定了人类居住的条件和生存方式。
比如,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人类居住的条件艰苦,人们多以畜牧业为主要生计;而低海拔地区气候温暖,人类居住条件较好,人们多以农业为主要生计。
此外,地理环境对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也有影响。
山地地区由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人们的出行和物资流通受到限制;而平原地区由于地势平坦,交通发达,人们的活动和物资流通比较便利。
因此,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
地理环境还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地理环境决定了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色和艺术形式。
比如,地中海的温暖气候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孕育了地中海式的文化,蕴涵着独特的民俗、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
而高原地区因为气候干燥,土壤贫瘠,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
此外,地理环境对历史文化的保存和传承也起着重要作用。
一些特殊的地理环境如山区、雪山、水乡等,常常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保护区。
因此,地理环境对文化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影响。
它通过决定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影响着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为不同的区域带来了不同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下面将从地貌、气候、水资源以及自然灾害等方面来探讨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首先,地貌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地貌特征决定了区域的资源分布、交通状况以及生产力水平。
例如,山地地貌通常具有秀丽的风景,可以为旅游业和文化产业提供丰富的发展资源。
另一方面,山地地貌也可能导致土地资源紧缺,农业产出低下。
而平原地貌则适宜农田的开垦,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其次,气候也是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气候决定了区域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以及人民生活水平。
例如,温暖湿润的气候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相反,干旱地区常常面临水源短缺和沙漠化等问题,限制了农业和人口的发展。
此外,气候的变化也会对区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如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问题。
水资源是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资源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着区域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
区域水资源的稀缺或过度开采都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
例如,无论是农业灌溉还是工业生产,都依赖于充足的水源。
地理环境的不同决定了水资源的分布状况,进而影响了区域的发展方向和速度。
自然灾害是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不仅给人民带来生命和财产的损失,还对区域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长期影响。
例如,频繁的地震活动可能导致城市基础设施的破坏,大规模的洪水可能导致农田的淹没和农作物的损失。
因此,地理环境的自然灾害特点需要在区域规划和发展中得到充分的考虑。
总的来说,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通过充分发挥地理环境的优势和避免其劣势,可以促进区域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因此,在区域发展策略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地理环境因素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和综合考虑。
继地貌、气候、水资源和自然灾害等方面之后,还有其他一些地理环境特征也对区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第一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基础题组
荔枝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
下图为广东省荔枝生产适宜区(Ⅲ)、次适宜区(Ⅱ)、不适宜区(Ⅰ)区划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2019广西贵港月考)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 )
A.气候
B.土壤
C.市场
D.水源
答案 A 依据材料可知,荔枝的生长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则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气候。
2.(2019广西贵港月考)Ⅰ区被划为荔枝生产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弱
B.降水少
C.多大风
D.低温冻害
答案 D 荔枝生长过程中,冬季不耐低温霜冻,而图中Ⅰ区在三个区域中纬度位置最高,则该区域被划分为荔枝生产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冬季易出现低温冻害。
每一个区域都有特定的地理环境,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读“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系图”,完成下面两题。
3.在区域开发早期,制约该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河网密布
B.雨热同期
C.土质黏重
D.红壤广布
答案 B 在区域开发早期,生产力水平较低,河网密布、土质黏重、红壤广布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雨热同期是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4.该地区密集的河网对区域工业化阶段所产生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
A.提供工业原料
B.提供生活水源
C.提供便利的交通运输
D.提供丰富的水产品
答案 C 河网密布能为工业发展提供便利的水运条件。
下面是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5.关于该地从阶段Ⅰ到阶段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流径流量减小
B.城市人口数量增大,乡村人口数量减小
C.该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D.农业生产产值下降
答案 C 从阶段Ⅰ到阶段Ⅲ,耕地面积增加,林地面积减小,城市面积增加。
由于林地面积减小,其对水源的涵养功能下降,同时城市中地面硬化导致下渗减少,因此河流丰水期径流量增加。
图示区域乡村数量增加,城市从无到有,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6.影响该地从阶段Ⅲ到阶段Ⅳ农业结构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①政策②交通运输③劳动力④市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C 从阶段Ⅲ到阶段Ⅳ,城市规模扩大,城市需求(市场)和政策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加强。
提升题组
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7.(2017课标Ⅲ,1,4分)上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答案 D 本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特征。
读图可知,该剪纸反映的景观为小桥流水、垂柳飞燕以及临水而建的江南传统民居。
D项正确。
8.(2017课标Ⅲ,2,4分)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答案 B 本题考查地理景观形成的自然条件。
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降水丰沛,河湖众多,适合发展水运,船只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工具。
B项正确。
9.(2017课标Ⅲ,3,4分)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
A.川剧
B.豫剧
C.粤剧
D.越剧
答案 D 本题考查中国区域的文化景观,选取了中国戏剧中的地方戏曲。
川剧为四川剧种,豫剧为河南剧种,粤剧为广东剧种,越剧为江南剧种,故D项正确。
牙买加蓝山山脉(如下图)盛产咖啡,咖啡树全部长在崎岖的山坡上,在梯田里与香蕉树、鳄梨树相依相伴。
只有在海拔2 000英尺(609.6米)以上的蓝山区域种植的咖啡才能叫蓝山咖啡,蓝山咖啡90%销往日本。
海拔较低山地所产的咖啡豆,只能称为“牙买加高山咖啡”。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0.(2017青海西宁一模)“蓝山”是因为最早抵达牙买加的英国士兵看到山峰笼罩着蓝色光芒而得名。
这“蓝色光芒”主要来自( )
A.山上云雾直接吸收的阳光
B.周围蔚蓝海水折射的阳光
C.山上植物直接反射的阳光
D.坡上岩石反射海水的阳光
答案 B 牙买加属于岛国,蓝山又靠近海洋,山峰笼罩着的蓝色光芒是由蔚蓝的海水经过阳光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故选B。
11.(2017青海西宁一模)推测蓝山咖啡的生长环境是( )
A.少雨、光照足
B.高温、土壤肥
C.低温、温差大
D.多雾、湿度大
答案 D 从材料中可知,蓝山咖啡种植在海拔2 000英尺(609.6米)以上的蓝山区域,海拔高,气
温相对较低,排除B;蓝山咖啡在梯田里与香蕉树、鳄梨树相依相伴,而适宜香蕉树生长的气候具
有多湿、温暖的特点,排除A、C,故选D。
12.(2018安徽马鞍山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
青藏铁路北麓河路段的风沙灾害已成为影响铁路运营安全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为防治沿线
风沙灾害,铁路管护部门在其两侧布设了风沙防护措施,主要有砾石方格、导沙墙、阻沙水泥栅栏等,下图为北麓河路段的风沙防护体系结构组成。
(1)简述图示地区风沙灾害严重的原因。
(8分)
(2)描述图中北麓河南侧路段风沙防护体系的特点并说明原因。
(8分)
(3)分别说明水泥栅栏阻沙与砾石阻沙的基本原理。
(6分)
答案(1)降水少,干旱范围大;沙源广;风向稳定,多大风,风力强劲;生态环境恶劣,植被覆盖率低。
(2)特点:设置了多种防护措施;西侧(上风)方向设施多于东侧。
原因:危害铁路沿线的风沙主要来自附近的沙地和滩地,沙粒粗细不同各防护措施相互补充共同防护;西侧是上风地带,是危害铁路设施风沙的主要来源地,在西侧设置多种防护设施能有效减
少危害程度。
(3)栅栏阻沙原理:水泥栅栏能大大降低近地面的风速,风力减弱,风挟带的沙粒便沉积下来。
砾石方格阻沙原理:砾石铺盖在沙地表层,阻隔了风力对颗粒较小沙粒的起动,砾石重,风难以吹动,达到固沙效果。
解析(1)青藏铁路位于青藏高原而降水少、生态脆弱而植被覆盖低,图示有大面积沙地、滩地,
以及盛行西风。
(2)图示有砾石方格、水泥栅栏,且分布均是西多东少;注意风频图中的风向为西风。
(3)水泥栅栏直立于地面,可减小风速;砾石压在沙上,可减少沙尘扬起。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6分)
图Ⅰ示意地中海岛国塞浦路斯位置与地理要素分布,岛上盛产水果,并大量出口,粮食不能自
给自足,海运业、旅游业、对外贸易为其支柱产业。
图Ⅱ为塞浦路斯首都尼科西亚的气候资料图。
图Ⅰ
图Ⅱ
(1)说出该岛河流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原因。
(10分)
(2)分析该国盛产水果而粮食不能自给的自然条件。
(8分)
(3)简述该国海运业发达的主要原因。
(8分)
答案(1)岛屿面积小,河流短小;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呈放射状水系;地中海气候,冬雨夏干,故径
流量小且季节变化大(冬季流量稍大,夏季断流);岛上以林果业为主,植被覆盖率较高,故含沙量小;无冰期。
(2)塞浦路斯多山地丘陵,适宜种植果树;夏季降水少,晴天多,昼夜温差大,利于水果糖分积累;柠檬、葡萄属亚热带水果,地中海气候能满足其热量需求;耕地少,夏季多旱灾,河流水量小,灌溉水源短缺,不利于粮食作物生长。
(3)该国位于非洲、亚洲和欧洲三大洲交界附近的地中海东部,是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岛屿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湾;旅游业发达,对外贸易发达,客货流量大;岛国对外联系依赖海运。
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区域地形、气候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从河流长短、径流量及其变化、含沙量和结冰期等方面说明该岛河流特征并分析原因。
第(2)题,结合该国地形和气候特征,从其适于果树种植及不适于粮食种植方面分析盛产水果而粮食不能自给的自然条件。
第(3)题,结合该国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和市场等分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