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138.00 KB
- 文档页数:37
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与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附件1:《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与《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我部于2017年10月24日印发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以下简称新制度)。
目前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库〔2013〕218号,以下简称原制度)的单位,自2019年1月1日起执行新制度,不再执行原制度。
为了确保新旧会计制度顺利过渡,现对单位执行新制度的有关衔接问题规定如下:一、新旧制度衔接总要求(一)自2019年1月1日起,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新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
(二)单位应当按照本规定做好新旧制度衔接的相关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原账编制2018年12月31日的科目余额表,并按照本规定要求,编制原账的部分科目余额明细表(见附表1、附表2)。
2.按照新制度设立2019年1月1日的新账。
3.按照本规定要求,登记新账的财务会计科目余额和预算结余科目余额,包括将原账科目余额转入新账财务会计科目、按照原账科目余额登记新账预算结余科目(行政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转账、登记新账科目对照表见附表3),将未入账事项登记新账科目,并对相关新账科目余额进行调整。
原账科目是指按照原制度规定设置的会计科目。
4.按照登记及调整后新账的各会计科目余额,编制2019年1月1日的科目余额表,作为新账各会计科目的期初余额。
5.根据新账各会计科目期初余额,按照新制度编制2019年1月1日资产负债表。
(三)及时调整会计信息系统。
单位应当按照新制度要求对原有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及时更新和调试,实现数据正确转换,确保新旧账套的有序衔接。
二、财务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一)将2018年12月31日原账会计科目余额转入新账财务会计科目1.资产类(1)“库存现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账款”、“预付账款”、“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受托代理资产”、“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新制度设置了“库存现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账款”、“预付账款”、“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受托代理资产”、“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账的上述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基本相同。
附件1:《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与《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我部于2017年10月24日印发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以下简称新制度)。
目前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库〔2013〕218号,以下简称原制度)的单位,自2019年1月1日起执行新制度,不再执行原制度。
为了确保新旧会计制度顺利过渡,现对单位执行新制度的有关衔接问题规定如下:一、新旧制度衔接总要求(一)自2019年1月1日起,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新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
(二)单位应当按照本规定做好新旧制度衔接的相关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原账编制2018年12月31日的科目余额表,并按照本规定要求,编制原账的部分科目余额明细表(见附表1、附表2)。
2.按照新制度设立2019年1月1日的新账。
3.按照本规定要求,登记新账的财务会计科目余额和预算结余科目余额,包括将原账科目余额转入新账财务会计科目、按照原账科目余额登记新账预算结余科目(行政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转账、登记新账科目对照表见附表3),将未入账事项登记新账科目,并对相关新账科目余额进行调整。
原账科目是指按照原制度规定设置的会计科目。
4.按照登记及调整后新账的各会计科目余额,编制2019年1月1日的科目余额表,作为新账各会计科目的期初余额。
5.根据新账各会计科目期初余额,按照新制度编制2019年1月1日资产负债表。
(三)及时调整会计信息系统。
单位应当按照新制度要求对原有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及时更新和调试,实现数据正确转换,确保新旧账套的有序衔接。
二、财务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一)将2018年12月31日原账会计科目余额转入新账财务会计科目1.资产类(1)“库存现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账款”、“预付账款”、“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受托代理资产”、“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新制度设置了“库存现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账款”、“预付账款”、“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受托代理资产”、“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账的上述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基本相同。
附件1:《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与《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我部于2017年10月24日印发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以下简称新制度)。
目前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库〔2013〕218号,以下简称原制度)的单位,自2019年1月1日起执行新制度,不再执行原制度。
为了确保新旧会计制度顺利过渡,现对单位执行新制度的有关衔接问题规定如下:一、新旧制度衔接总要求(一)自2019年1月1日起,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新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
(二)单位应当按照本规定做好新旧制度衔接的相关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原账编制2018年12月31日的科目余额表,并按照本规定要求,编制原账的部分科目余额明细表(见附表1、附表2)。
2.按照新制度设立2019年1月1日的新账。
3.按照本规定要求,登记新账的财务会计科目余额和预算结余科目余额,包括将原账科目余额转入新账财务会计科目、按照原账科目余额登记新账预算结余科目(行政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转账、登记新账科目对照表见附表3),将未入账事项登记新账科目,并对相关新账科目余额进行调整。
原账科目是指按照原制度规定设置的会计科目。
4.按照登记及调整后新账的各会计科目余额,编制2019年1月1日的科目余额表,作为新账各会计科目的期初余额。
5.根据新账各会计科目期初余额,按照新制度编制2019年1月1日资产负债表。
(三)及时调整会计信息系统。
单位应当按照新制度要求对原有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及时更新和调试,实现数据正确转换,确保新旧账套的有序衔接。
二、财务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一)将2018年12月31日原账会计科目余额转入新账财务会计科目1.资产类(1)“库存现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账款”、“预付账款”、“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受托代理资产”、“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新制度设置了“库存现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账款”、“预付账款”、“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受托代理资产”、“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账的上述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基本相同。
行政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衔接问题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也在不断完善和调整。
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制度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会计制度也在不断更新和调整,新的会计制度不断推出,旧的会计制度逐渐淘汰。
在这种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单位,其财务管理和会计制度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对社会公众和政府监管都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确保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顺利进行,避免因此而导致财务混乱和不规范的问题,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
对行政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衔接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对于提升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保障财务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行政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衔接问题,其中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的基本概念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内涵和特点,为后续对比和研究做好准备。
通过比较新旧会计制度的区别与联系,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新制度的改革意义和实施路径,从而为顺利实施新制度提供理论支撑。
针对新旧会计制度衔接存在的问题,通过深入分析和探讨,将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规范性。
通过研究具体的操作步骤,我们可以总结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提供可行性指导,促进制度衔接的顺利进行。
通过对以上研究目的的分析和探讨,本文旨在为解决行政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衔接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指对行政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衔接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的意义和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会计理论的不断更新,行政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
研究新旧会计制度衔接问题的意义在于可以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新的会计准则和规定,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行政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相关衔接规定解析作者:张济新来源:《环球市场》2019年第24期摘要:《衔接规定》对行政单位的新旧制度衔接工作进行了规范,需要重点解读与落实。
基于此,本文明确了政府会计制度相关衔接规定的主要内容,并分析了行政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中总体衔接的程序及注意事项。
同时,从财务会计账套中相关会计科目、预算会计账套中相关会计科目、财务及预算会计报表三方面入手,阐述了新旧账会计科目之间衔接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行政单位;政府会计制度;《衔接规定》在2018年2月,我国财政部门正式颁发了针对《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处理的规定,该规定可以简称为《衔接规定》。
这一规定的出台对我国行政单位展开财务会计相关工作的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需要结合对《衔接规定》的具体解读,完成相应工作的调整。
一、政府会计制度相关衔接规定的主要内容简述对于政府会计制度相关衔接规定而言,其主要涵盖了事业单位、行政单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中小学、高校、科学事业单位等等单位组织,主要对新旧制度的衔接工作进行了规范。
具体来说,在政府会计制度相关衔接规定中,主要对新旧制度衔接的总要求、财务会计相关科目的新旧衔接、预算会计相关科目的新旧衔接、财务及预算会计报表的新旧衔接展开了规范与要求。
其中,在新旧制度衔接的总要求中,提出了行政单位需依照规定对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展开更新,保证数据可以正确转换,为新旧账套的良好衔接提供支持;在财务会计相关科目的新旧衔接中,提出了行政单位需要依照规定,将2018年12月31日前的会计科目余额转入到新账的财务会计相关科目中,并登记未入账事项;在预算会计相关科目的新旧衔接中,强调行政单位结合规定要求,在原有净资产类科目的基础上,完成预算会计相关科目初期余额的调整与形成;在财务及预算会计报表的新旧衔接中,要求事业单位结合2019年1月1日新账中的相关科目余额以及规定,完成2019年1月1日资产负债表、2019年财务及预算会计报表的编写[1]。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讲解引言会计核算是行政单位日常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好各阶段的衔接问题,对保障整个工作流程的规范与完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整体规划以及各产品的操作方针两个方面,对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衔接问题做出详尽讲解。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整体规划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在多年的实践中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监督管理体系。
为了实现会计核算的顺畅进行,各级行政部门应制定统一的会计核算规程,并明确会计项目的具体编制科目、核算办法,以及财务工作的日常操作规程和监控机制等。
在规章制度上,应具体明确以下事项:会计制度设计规范首先,需要明确会计制度的设计规范,包括:会计科目的编制办法、会计帐簿的管理和使用、会计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等。
其次,制定统一的账务管理办法,明确账务管理机构以及会计人员的职责,明确各种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的编制办法和审查办法。
还需制定特别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财务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制度,以及其他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程序规定在制度设计规范的基础上,对实际操作进行具体规定,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会计软件的使用规范统一规定会计软件的等级和使用标准,规范软件的安装、使用和维护,统一编制会计电子档案。
2.财务凭证的资料来源和编制规程明确各类财务凭证的资料来源,规范各种财务凭证的编制规程和审批规程。
3.会计账簿管理办法制定会计账簿编制要求与管理办法,规范账簿使用及应用。
4.财务报表编制办法规定各种财务报表编制与审查规程,单独列示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编制办法。
各产品的操作方针各类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常会出现不同档次、不同性质产品之间的衔接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清晰明确各个产品在会计核算的作用及其操作方法。
财务记账产品财务记账产品是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的最基础工具,它在整个核算流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使用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种情况:1.清晰明了的凭证流向在凭证的编制和记账过程中,应该清晰明了的掌握科目的关系及其流向。
《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我部于2017年10月24日印发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以下简称新制度)。
目前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以下简称原制度)的单位,自2019年1月1日起执行新制度,不再执行原制度。
为了确保新旧会计制度顺利过渡,现对单位执行新制度的有关衔接问题规定如下:一、新旧制度衔接总要求(一)自2019年1月1日起,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新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
(二)单位应当按照本规定做好新旧制度衔接的相关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原账编制2018年12月31日的科目余额表,并按照本规定要求,编制原账的部分科目余额明细表(参见附表1、附表2)。
2.按照新制度设立2019年1月1日的新账。
3.按照本规定要求,登记新账的财务会计科目余额和预算结余科目余额,包括将原账科目余额转入新账财务会计科目、按照原账科目余额登记新账预算结余会计科目(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转账、登记新账科目对照表见附表3),将未入账事项登记新账科目,并对相关新账科目余额进行调整。
原账科目是指按照原制度规定设置的会计科目。
4.按照登记及调整后新账的各会计科目余额,编制2019年1月1日的科目余额表,作为新账各会计科目的期初余额。
5.根据新账各会计科目期初余额,按照新制度编制2019年1月1日资产负债表。
(三)及时调整会计信息系统。
单位应当按照新制度要求对原有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及时更新和调试,实现数据正确转换,确保新旧账套的有序衔接。
二、财务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一)将2018年12月31日原账会计科目余额转入新账财务会计科目1.资产类(1)“库存现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无形资产”科目新制度设置了“库存现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无形资产”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账的上述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基本相同。
附件1:《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与《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我部于2017年10月24日印发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以下简称新制度)。
目前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库〔2013〕218号,以下简称原制度)的单位,自2019年1月1日起执行新制度,不再执行原制度。
为了确保新旧会计制度顺利过渡,现对单位执行新制度的有关衔接问题规定如下:一、新旧制度衔接总要求(一)自2019年1月1日起,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新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
(二)单位应当按照本规定做好新旧制度衔接的相关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原账编制2018年12月31日的科目余额表,并按照本规定要求,编制原账的部分科目余额明细表(见附表1、附表2)。
2.按照新制度设立2019年1月1日的新账。
3.按照本规定要求,登记新账的财务会计科目余额和预算结余科目余额,包括将原账科目余额转入新账财务会计科目、按照原账科目余额登记新账预算结余科目(行政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转账、登记新账科目对照表见附表3),将未入账事项登记新账科目,并对相关新账科目余额进行调整。
原账科目是指按照原制度规定设置的会计科目。
4.按照登记及调整后新账的各会计科目余额,编制2019年1月1日的科目余额表,作为新账各会计科目的期初余额。
5.根据新账各会计科目期初余额,按照新制度编制2019年1月1日资产负债表。
(三)及时调整会计信息系统。
单位应当按照新制度要求对原有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及时更新和调试,实现数据正确转换,确保新旧账套的有序衔接。
二、财务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一)将2018年12月31日原账会计科目余额转入新账财务会计科目1.资产类(1)“库存现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账款”、“预付账款”、“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受托代理资产”、“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新制度设置了“库存现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账款”、“预付账款”、“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受托代理资产”、“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账的上述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基本相同。
如何做好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单位的新旧制度衔接工作(行政单位篇)财政部于2017年10月24日印发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以下简称新制度)。
目前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库〔2013〕218号,以下简称原制度)的单位,自2019年1月1日起执行新制度,不再执行原制度。
为了确保新旧会计制度顺利过渡,现对单位执行新制度的有关衔接问题规定如下:一、新旧制度衔接总要求(一)自2019年1月1日起,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新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
(二)单位应当按照本规定做好新旧制度衔接的相关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原账编制2018年12月31日的科目余额表,并按照本规定要求,编制原账的部分科目余额明细表(见附表1、附表2)。
2.按照新制度设立2019年1月1日的新账。
3.按照本规定要求,登记新账的财务会计科目余额和预算结余科目余额,包括将原账科目余额转入新账财务会计科目、按照原账科目余额登记新账预算结余科目(行政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转账、登记新账科目对照表见附表3),将未入账事项登记新账科目,并对相关新账科目余额进行调整。
原账科目是指按照原制度规定设置的会计科目。
4.按照登记及调整后新账的各会计科目余额,编制2019年1月1日的科目余额表,作为新账各会计科目的期初余额。
5.根据新账各会计科目期初余额,按照新制度编制2019年1月1日资产负债表。
(三)及时调整会计信息系统。
单位应当按照新制度要求对原有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及时更新和调试,实现数据正确转换,确保新旧账套的有序衔接。
二、财务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一)将2018年12月31日原账会计科目余额转入新账财务会计科目1.资产类(1)“库存现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账款”、“预付账款”、“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受托代理资产”、“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新制度设置了“库存现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账款”、“预付账款”、“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受托代理资产”、“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账的上述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