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选修5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专题二《1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优质公开课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24.00 KB
- 文档页数:7
新人教政治选修5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是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责任意识。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刚入社会的年轻人,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权利与义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于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意义。
只有在平等、公平和法治的前提下,我们才能真正享有自己的权利,同时承担相应的义务。
首先,对待权利和义务要具备正确的认识。
权利是公民在法律规定下所享有的合法利益,而义务是公民基于道德和法律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互为依存的,不能片面追求权益而忽视义务的履行。
我们不能仅仅关注自己的权利,而忽略了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应尽的义务。
只有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才能保障公民的权利得到充分实现,社会才能有序、稳定发展。
其次,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需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我们应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爱护公共财物,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涂乱画。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实则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发展。
同时,我们还应该关心他人的权益,守护弱势群体的权利,不歧视、不欺负他人,以平等和公正待人。
只有每个人都能够从自身做起,树立起对权利和义务的尊重和认知,社会整体才能够更加和谐稳定。
此外,我们还应该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公民作为国家的基本组成单位,应该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关心家乡、关心国家的发展。
可以通过关注时事新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实现对社会发展的参与和贡献。
在职场中,我们也应该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尽职尽责,不偷懒、不推诿责任,不浪费公共资源。
只有每个公民都能够充分认识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并且主动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才能构建起一个和谐、稳定、繁荣的社会。
最后,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还需要通过法治途径来保障。
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懂得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不以暴力或非法手段来解决问题。
法律是社会秩序的保障,只有在法律的庇护下,我们的权益才能得到保护。
同时,我们也要遵守法律,不触犯法律红线,不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各专题的框架结构和重点、难点问题(一)专题一“生活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点、难点问题1.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第一, 我国法律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的体现。
第二, 我国法律的内容归根结底是由我国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第三, 经济以外的其他因素也对我国法律发生着重要的影响。
2.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特点广泛性现实性平等性一致性(二)专题二“民事权利与义务”的重点、难点问题1. 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构成要素和产生特征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内容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需要一定的法律事实民事法律事实:事件和行为2. 物权的种类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三)专题三“信守合同与违约”的重点、难点问题1. 合同的法律特征和合同的订立法律特征:(1)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行为;(2)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3)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4)一经成立生效后必须共同遵守。
订立合同:要约和承诺要约条件:(1)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确定;(2)要约经受要约人承诺, 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3)要约必须由特定人发出;(4)要约必须向希望与之订立合同的受要约人发出;(5)要约应送达受要约人, 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
承诺必须具备的条件:(1)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作出;(2)承诺应当在合理期限内向要约人作出;(3)承诺的内容必须与要约的内容一致;(4)承诺要表明受要约人决定与要约人订立合同;(5)承诺的方式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
2. 合同重在履行合同履行的原则全面履行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违约责任强制实际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等。
(四)专题四“劳动就业与守法经营”的重点、难点问题1. 劳动争议的处理含义和类型处理的方式:调解、仲裁和诉讼2. 经营者的义务10项内容(五)专题五“家庭与婚姻”的重点、难点问题1. 如何区分家庭暴力与虐待?定义区别:特征,表现方式2. 关于未办理结婚登记的“事实婚姻”含义无效婚姻(六)专题六“法律救济”的重点、难点问题1. 各诉讼法的共有原则(l)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
专题二第一框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一、选择题1.我国民法调整的是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这里的公民、法人应该是( )A.特殊主体 B.一般主体C.平等主体 D.财产主体答案:D解析:分析:我国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关系,故答案选C.点评:本题主要民事权利和义务,需要考生对基础知识熟练掌握。
2.下列可以成为我国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①来中国旅游的外国人②某个体工商户③某中外合资企业④某大学财务科⑤康师傅方便面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③⑤答案:A解析:分析:①②③属于我国民事法律关系主体。
④不能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故不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⑤属于客体。
点评:本题主要民事权利和义务,需要考生对基础知识熟练掌握。
3.民事权利的实现,除了必须具备法律依据之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A.民事行为能力B.民事主体的内容C.民事客体的对象D.人们的实际行动答案:D解析:分析:加强民事立法,为公民维护权利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公民要真正实现自身权利,关键还是要增强依法维护权利的意识,自觉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因此,答案选D。
点评:本题主要民事权利和义务,需要考生对基础知识熟练掌握。
4.某企业老板在招工时与工人所签合同中印有“在受雇期间发生工伤或死亡,雇主概不负责"字样.该行为主要违背了民法的________原则()A.自愿 B.平等C.等价有偿 D.合法民事权益答案:C解析:分析: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
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二者通常是等价有偿和对等互利的。
受雇工人享有在受雇期间获得劳动保障的权利,同时这也是企业老板维护职工生命安全的义务,因此题中合同的规定违背了等价有偿原则。
点评:本题主要民事权利和义务,需要考生对基础知识熟练掌握。
1 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学习目标] 1.理解民事falv关系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
2.理解民事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明确积极维护权利的重要性和履行义务的必要性。
3.知道法律规定的追究民事责任的诉讼时效。
4.通过对民事权利与义务的学习,提高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增强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初步树立民法精神。
一、民事falv关系就在身边1.民事falv关系含义: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我国民法总则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2.民事falv关系包含的三个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
(1)民事主体:是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
(2)民事falv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它因具体的falv关系而有所不同。
(3)民事falv关系的内容:就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在民事falv 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
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二者通常是等价有偿和对等互利的。
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物,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人身权的客体是人格利益。
二、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1.民事权利的实现:民事权利的实现,除了必须具备falv依据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实际行动。
2.公民依法维权意识增强:当前,随着我国S H Z Y 法制建设的发展和各项falv制度的逐步完善,公民依法维护权利的意识正在不断增强。
三、违反义务须承担falv责任1.我国falv保护各类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和财产权,要求人们尊重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为了切实保障民事权利,falv对于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规定了相应的falv责任。
2.权利人在实现自己的权利,向他人追究falv责任的过程中,要注意民法对诉讼时效的规定。
民法总则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falv另有规定的除外。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选修5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专题二《1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内容分析
本框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权利以及民事义务和民事责任。
这一框分三目对本专题内容进行提纲挈领的阐述,第一目是从民事法律关系讲起,涉及含义和三个要素,即主体、客体和内容。
主体中公民是学习要掌握的重点,因为它与我们每个人有切身关系。
关于公民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是一个难点,但根据学科指导意见只要求学生有所了解即可。
由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核心是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二、三两目分点进行介绍。
第二目说明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性。
实现民事权利,不仅需要完善立法,而且需要民事主体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自觉、积极地维护自己的民事权利。
社会成员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不仅利己,而且能够促进法治的完备、社会的进步。
第三目主要讲民事义务和民事责任,权利人在实现民事权利、追究他人法律责任时,还应当注意法律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含义及构成要素,明确民事权利实现的要求,懂得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知道民法对诉讼时效的规定。
能力目标:引导和培养学生从具体的案例材料中,寻找和概括法律争议点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能够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解决一些简单争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民法,树立民法精神。
3学情分析
高中生的法律意识在增强,初中时已经学过一些基本法律知识,这为学习民法常识奠定了基础。
学生对于民事法律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能认识现象但把握不住本质。
4重点难点
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民事内容是民事法律关系的核心,涉及民事主体权利的维护和义务的履行。
5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案例教学法与合作探究法结合,以生活中的民事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树立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