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的内阻
- 格式:pdf
- 大小:219.25 KB
- 文档页数:4
铅酸蓄电池的内阻摘要:一、铅酸蓄电池内阻的定义与作用1.内阻的概念2.内阻对蓄电池性能的影响二、铅酸蓄电池内阻的组成1.电解液电阻2.电极电阻3.接触电阻三、影响铅酸蓄电池内阻的因素1.电解液浓度2.电极材料3.电池的使用状态四、降低铅酸蓄电池内阻的方法1.选择合适的电解液浓度2.优化电极材料3.控制电池的使用条件五、铅酸蓄电池内阻与蓄电池性能的关系1.内阻对蓄电池容量的影响2.内阻对蓄电池寿命的影响3.内阻对蓄电池输出电压的影响正文: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动车、储能系统等领域的可充电蓄电池。
蓄电池的性能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内阻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本文将详细介绍铅酸蓄电池内阻的定义、组成、影响因素和降低方法,以及内阻与蓄电池性能的关系。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铅酸蓄电池内阻的定义和作用。
内阻是指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蓄电池内部产生的电阻。
它会导致蓄电池的能量损失,降低蓄电池的性能。
内阻主要来源于电解液电阻、电极电阻和接触电阻。
电解液电阻是内阻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受到电解液浓度的影响。
电解液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内阻增加,进而影响蓄电池的性能。
因此,选择合适的电解液浓度是降低内阻、提高蓄电池性能的关键。
电极电阻受电极材料和电极结构的影响。
优质的电极材料和合理的电极结构可以降低电极电阻,从而降低内阻。
此外,电池的使用状态也会影响电极电阻,如过度放电、过充电等不合理的充放电方式会导致电极电阻增加。
接触电阻主要受电极与集电器之间的接触性能影响。
良好的接触性能可以降低接触电阻,从而降低内阻。
降低铅酸蓄电池内阻的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电解液浓度、优化电极材料和控制电池的使用条件。
合理地使用和充电蓄电池可以降低内阻,提高蓄电池的容量、寿命和输出电压。
总之,铅酸蓄电池内阻对蓄电池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铅酸蓄电池的内阻摘要:一、铅酸蓄电池内阻的概念二、铅酸蓄电池内阻的影响因素三、铅酸蓄电池内阻的测量方法四、降低铅酸蓄电池内阻的措施正文: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汽车、电信和电力系统的储能设备。
蓄电池的性能指标之一是内阻,它对蓄电池的充放电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铅酸蓄电池内阻的概念、影响因素、测量方法和降低内阻的措施。
一、铅酸蓄电池内阻的概念铅酸蓄电池内阻是指在蓄电池内部,由于电极活性物质、电解液和隔膜等因素造成的电流通过蓄电池时的阻力。
内阻包括电极电阻、电解液电阻和隔膜电阻三部分。
内阻的大小反映了蓄电池的性能优劣,内阻越小,蓄电池的充放电性能越好。
二、铅酸蓄电池内阻的影响因素铅酸蓄电池内阻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1.蓄电池的类型和结构:不同类型的铅酸蓄电池(如开口式、密封式等)和结构设计(如极板数量、隔板材料等)会影响内阻。
2.电解液:电解液的浓度、比重、添加剂等因素会影响内阻。
3.活性物质:电极活性物质的种类、状态和质量分布等会影响内阻。
4.蓄电池的使用状态:如放电深度、温度、老化程度等。
三、铅酸蓄电池内阻的测量方法铅酸蓄电池内阻的测量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1.直流放电法:通过测量蓄电池在恒定电压下的放电电流,计算内阻。
2.交流法:利用交流电源和电桥平衡原理,测量蓄电池的内阻。
3.脉冲法:通过向蓄电池施加一定频率的脉冲信号,测量其阻抗变化,从而计算内阻。
四、降低铅酸蓄电池内阻的措施降低铅酸蓄电池内阻的措施包括:1.选择合适的蓄电池类型和结构,以减少内阻。
2.保持电解液的浓度和比重在适宜范围内,并添加适量的添加剂,以降低内阻。
3.采用优质的电极活性物质,确保其状态良好,以减小内阻。
4.合理使用和充电蓄电池,避免过充过放,以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降低内阻。
阀控式免维护铅酸蓄电池特点:密封性:采用电池槽盖、极柱双重密封设计,防止漏酸,可靠的安全阀可防止外部空气和尘埃进入电池内部。
免维护:H2O再生能力强,密封反应效率高,因此电池在整个使用过程中无需补水或补酸维护。
安全可靠:无酸液溢出,可靠的安全阀装置使电池在整个使用过程中更加安全可靠。
长寿命设计:计算机精设计的多元合金板栅,ABS耐腐蚀材料外壳,高的密封反应效率,从而保证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长。
性能高:(1)重量、体积比能量高,内阻小,输出功率高。
(2)充放电性能高。
自放电控制在每个月2%以下(20℃)。
(3)恢复性能好,在深放电或者充电器出现故障时,短路放置30天后,仍可充电恢复其容量。
(4)无需均衡充电。
由于单体电池的内阻、容量、浮充电压一致性好,确保电池在浮充状态下无需均衡充电。
温度适应性强:可在-25~50℃下安全使用。
使用和运输安全简便:满荷电出厂,无游离电解液,电池可横向放置,并能以无危险材料进行水、陆运输。
性价比强:蓄电池高性能,长的使用寿命和低维护成本,给予用户经济实惠的产品。
行标型号电池型号额定额定容量(Ah) 外型尺寸 (mm±1mm) 参考端子形式电压 1.80V 1.80V 长宽高总高重量(V) 20HR 10HR (L±1) (W±1) (H±1) (H±1) (Kg)6GFM7 12V7AH 12 7 6.5 151±1 65±1 94.5±1 100±1 2.2 T2/T1 6GFM17 12V17AH 12 17 16.7 181.5±1 77±1 167.5±1 167.5±1 5.3 T2/T1 6GFM18 12V18AH 12 18 16.7 181.5±1 77±1 167.5±1 167.5±1 5.7 T3/T12 6GFM24 12V24AH 12 24 22.3 166.5±1 175±1 125±1 125±1 8.1 T3/T12 6GFM35 12V35AH 12 35 32.6 195±2 130±1 164±1 180±1 11.2 T5/T6/T1行标型号电池型号额定额定容量(Ah)外型尺寸 (mm) 参考端子形电压 1.80V 1.80V 长宽高总高重量(V) 20HR 10HR (L) (W) (H) (H) (Kg)6-GFM-38 12V38AH 12 40.2 38 197±2 165±1 170±1 170±1 13.2 T66-GFM-40 12V40AH 12 42.4 40 255±2 97±1 203±2 203±2 13.1 T76-GFM-50 12V50AH 12 53 50 257±2 132±1 200±2 200±2 16 T66-GFM-55 12V55AH 12 58.4 55 229±2 138±1 205±2 226±2 17 T6/T9/T1 6-GFM-65 12V65AH 12 69 65 348±3 167±1 178±1 178±1 21 T6/T14 6-GFM-75 12V75AH 12 79.6 75 348±3 167±1 178±1 178±1 21.6 T66-GFM-80 12V80AH 12 84.8 80 259±2 168±1 208±2 214±2 22.6 T66-GFM-100 12V100AH 12 106 100 330±3 173±1 212±2 220±2 30 T116-GFM-120 12V120AH 12 127 120 410±3 177±1 225±2 225±2 35 T116-GFM-150 12V150AH 12 159 150 485±3 170±1 240±2 240±2 42.5 T116-GFM-200 12V200AH 12 212 200 522±3 240±2 218±2 224±2 62.5 T116-GFM-250 12V250AH 12 266 250 522±3 268±2 220±2 226±2 73 T11目录1原理简介2详细内容2.1 蓄电池充电器原理2.2 充电方法制度2.3 恒流充电法2.4 恒压充电法2.5 阶段充电法2.6 快速充电法3定量研究3.1 恒压充电时计算充电电流3.2 蓄电池充电电流与时间的关系3.3 蓄电池的充电电流大小限制3.4 如何计算充电电池充电时间3.5 电池的放电4记忆效应1原理简介蓄电池放电后,用直流电按与放电电流相反的方向通过蓄电池,使它恢复工作能力,这个过程称为蓄电池充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通信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通信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技术要求、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企业、使用单位和质量监督部门对产品质量的检验。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计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333.2-91 固定型防酸式铅酸蓄电池规格及尺寸。
3、定义3.1 耐过充电能力完全充电状承受过充电的能力3.2 防爆性能蓄电池内部产生的可燃性气体逸出后,遇到蓄电池外部的明火在蓄电池内部不引燃、不引爆。
3.3 防酸雾性能蓄电池在充电时,抑制其内部产生的酸雾向外泄放性能。
3.4 阀控式密封蓄电池在额定年限内正常使用情况下具有无需补水、加酸性能的蓄电池。
4、符号C10-10h 率额定容量A²h,数值应符合GB/T13337.2 标准C3-3h 率额定容量A²h,数值为0.75C10C1-1h 率额定容量A²h,数值为0.55C10Ct-蓄电池实测容量A²h,是放电电流I(A)与放电时间t(h)的乘积Ce-在基准温度(25℃)条件时的蓄电池实际容量,A²hI10-10h 率放电电流,数值为1I10(A)I3-3h 率放电电流,数值为2.5I10(A)I1-1h 率放电电流,数值为5.5I10(A)5. 技术要求5.1 蓄电池的工作环境蓄电池在环境温度-15℃~+45℃条件下应能正常使用。
5.2 蓄电池结构蓄电池的正、负极端子应便于连接,有明显标志,其极性、端子、外形尺寸应符合厂家产品图样。
蓄电池端子应用螺栓、螺母连接。
蓄电池间的连接电压降△U≦10mV。
5.3 蓄电池外观蓄电池外观不得有变形、裂纹及污迹。
5.4 气密性蓄电池应能承受50kPa 的正压而不破裂、不开胶,压力释放后壳体无残余变形。
密封铅酸蓄电池内阻分析下载:上传时间:11-26文件大小:85k作者:桂长清柳瑞华•前言现在我国邮电部门已广泛采用阀控式密封铅蓄电池作为通信电源。
由于这种电池是密封的,不像原来的自由电解液固定型铅蓄电池那样透明直观,又无法直接测量电解液密度,因而给使用维护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于是人们希望通过检测电池内阻的办法来识别和预测电池的性能。
目前进口的和国产的用于在线测量电池内阻的VRLA电导测试仪已在一些部门得到应用。
然而实践中可以发现,利用在线检测阀控式密封铅蓄电池内阻(或电导)来识别和判断电池的性能并不能令人满意。
本文拟在分析电池内阻的组成、测试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阐述这一方法的适用条件及其局限性。
1 蓄电池内阻的组成宏观看来,如果电池的开路电压为V0,当用电流I放电时其端电位为V,则r =( V0-V)/I就是电池内阻。
然而这样得到的电池内阻并不是一个常数,它不但随电池的工作状态和环境条件而变,而且还因测试方法和测试持续时间而异。
究其实质,乃因电池内阻r包括着复杂的而且是变化着的成分。
理论电化学早已指出,电池在充电或放电时其端电压V是由以下3部分组成的:(1)式中的IRΩ称为欧姆极化,它是由电池内部各组件的欧姆内阻RΩ引起的;是由电极附近液层中参与反应或生成的离子的浓度变化引起的,称为浓差极化;是由反应粒子进行电化学反应所引起的,称为活化极化。
由(1)式可知,宏观上测出的电池内阻(即稳态内阻)R是由3部分组成的:欧姆内阻RΩ、浓差极化内阻Rc和活化极化内阻Re。
欧姆内阻RΩ包括电池内部的电极、隔膜、电解液、连接条和极柱等全部零部件的电阻。
虽然在电池整个寿命期间它会因板栅腐蚀和电极变形而改变,但是在每次检测电池内阻过程中可以认为是不变的。
浓差极化内阻既然是由反应离子浓度变化引起的,只要有电化学反应在进行,反应离子的浓度就总是在变化着的,因而它的数值是处于变化状态,测量方法不同或测量持续时间不同,其测得的结果也会不同。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充电过程极化现象(一)ALABC对快速充电的要求1992年国际先进铅酸蓄电池联合体(ALABC,Advanced Lead Acid Battery Consortium)制订了电动汽车用铅酸蓄电池的开发目标,其中对蓄电池充电时间的要求见表6-2。
(二)充电过程中的极化现象充电过程中蓄电池端电压U要高于开路电压Uo,它们的差△U=U-Uo就是电池充电时的过电压。
为了提高电池充电效率达到快速充电的目的,必须尽可能采取措施降低△U。
理论电化学指出,△U是由三部分组成的。
1.殴姆极化UΩ它是由充电时电流流过电池内部组件的纯欧姆内组引起的。
它包括极柱、连接条、汇流排、板栅、活性物质、隔板、电解液等的电阻。
这部分压降服从殴姆定律。
蓄电池充电时,在正和负极板上分别进行氧化和还原反应,使电极附近液层中各种参与电化学反应的粒子浓度跟原来电解液中的浓度有所不同,引起电极电位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称为浓差极化ηc。
R——气体常数;T——绝对温度;F——法拉第常数。
整个电池的浓差极化是正和负极浓差极化的代数和。
由于蓄电池的正、负极均为多孔性电极,它比理论上的平板电极要复杂得多。
此外,电池充电时又包含了多种传质过程,并且传质过程与电化学过程在相互交错的区域内进行,因而从理论上定量计算出电池的浓差极化是比较困难的。
实践经验表明,正常充电过程的中前期,Uc只有20~30mV;待到充电中后期,极板上存在的活性PbSO4已不多了,而且溶液中的H2SO4含量已很多时,那么由极板上存在的活性PbSO4溶解而生成的铅离子浓度就相当低,此时极限扩散电流密度Id就会减小,充电电流密度I就接近Id,于是浓差极化Uc要迅速增长,使充电电压升高,直到发生电解水反应。
3.电化学极化Ue蓄电池充电时,正负极板上都要发生电化学反应,使正极电位向正方向偏移,使负极电位向负方向偏移。
蓄电池内阻测试标准内阻值为亳欧(mΩ)“智能蓄电池测试仪”又叫蓄电池内阻仪或蓄电池快速容量测试仪,是快速准确测量蓄电池健康状态和荷电状态以及连接电阻参数的便携式数字存储式测试仪器。
该仪表通过在线测试,能显示并记录单节或多组电池的电压、内阻、容量等重要参数,精确有效地挑出落后电池,并可与计算机及专用电池数据管理软件产生测试报告,跟踪电池的衰变趋势,并提供维护建议。
适用与通讯基站、变电站、UPS的蓄电池的维护检验。
用于蓄电池验收、蓄电池配组和常规检验。
功能特点※适用于2、6、12V电池。
※测试速度快,一组108节的蓄电池组测试只需要10分钟※体积小,重量轻,便携式手持操作。
※使用交流注入法高精度在线测试,全自动量程转换,大容量数据存储。
1、仪表在0.000mΩ~1Ω,0.000V~220.0V测量范围自动转换量程。
2、可永久存储2500节电池参数(系统检测)。
3、可循环存储108节电池参数(快捷检测)。
※菜单操作简明易懂,中英文两种显示模式,可在线显示参数及电池状态。
1、在单电池测试的同时,报告电池的状态(优、良、中、换、异常)2、完成一组电池测试后,自动形成本组测试结果的分析报告。
※系统内置强大的标准内阻值数据库,含250种内阻参考值。
※可以对电池按照站/组/节号进行参考值管理,一次设定,重复测试。
※增强的过压、过流保护功能,使仪表工作更安全可靠。
※派司德专用测试夹头满足不同尺寸电池极柱的要求。
※有效测试的声音提示使得测试更方便。
※关键数据和操作有密码保护。
※通过USB接口,将测试数据永久存储在PC机上,实现电池的“病历”跟踪分析。
1、自动分析判断电池的“劣化”状态。
2、形成历史记录库,描述电池状态曲线。
3、同组电池对比分析。
4、所有电池分级管理(优良中差)※电池数据管理软件可以查询生成打印各种图表如饼状图、柱形图、曲线图。
知识背景A、为什么蓄电池(组)需要定期维护和检测?过去,开口式蓄电池维护起来比较麻烦,因为蓄电池在使用的时候要分解电解液中的水,所以要定期检测电解液的比重,蓄电池的电压等参数,消耗的电解液,要定期加水来补充。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故障的原因分析及措施摘要:铅酸蓄电池是一种高效、环保的能源,在铅酸蓄电池的使用维护过程中难免发生各种各样的故障。
本文针对铅酸蓄电池在使用中经常出现的几种故障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分别提出了具体的预防方法和解决措施,以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早期诊断和预防蓄电池可能出现的故障。
关键词: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故障原因;解决措施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具有防爆安全、使用数量少、电池单体电压高、维护方便、无腐蚀、无污染等优点,尤其是高频开关电源等的应用,使相关指标(稳压、稳流、纹波系数等)要求较严的阀控式密封铅酸(VRLA)蓄电池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因这种蓄电池为全封闭式,其内部的实际情况肉眼观察不到,所以对其存在的“病情”不能及早发现,这就为早期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带来不便。
在使用过程中显露出的常见问题有:个别蓄电池寿命偏短、漏液、鼓肚变形、短路、反极性等。
1、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结构特点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的设计原理是把所需份量的电解液注入极板和隔板中,没有游离的电解液,通过负极板潮湿来提高吸收氧的能力,为防止电解液减少把蓄电池密封。
阀控式蓄电池主要由极板、隔板、电解液、电池槽、安全阀、外壳等组成。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的极栅主要采用铅钙合金,以提高其正负极析气过电位,减少其充电过程中的析气量。
由于正负极板电化反应的差异,正极板在充电达70%时,氧气就产生,而负极板达到90%时才产生氢气。
在生产工艺上,一般情况下正负极板的厚度比为6:4。
根据这种正负极活性物质量比,当负极绒状铅达到90%时,正极上的二氧化铅接近90%,再经少许的充电,正负极上活性质分别氧化还原达95%,接近完全充电,这样可使氢气,氧气析出减少。
为了让正极产生的氧气尽快到流通到负极,阀控式铅酸蓄电池极板之间采用新型超细玻璃纤维作为隔板,隔板孔率由橡胶隔板的50%提高到90%以上,从而使氧气流通到负极,再化合成水。
2、对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认识误区阀控式铅酸蓄电池从一开始便被称为免维护电池,而生产厂家又承诺该电池的使用寿命为10-20年(最少为8年)这样就使个别技术和维护人员产生一种误解,认为这种电池既耐用又完全不需要维护,许多用户从装上蓄电池后就基本没有进行过维护和管理,因而使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出现了很多从未遇到的新问题,例如,电池壳变形、电解液渗漏、容量不足、电池端电压不均匀甚至会出现电池着火或爆炸等现象。
铅酸蓄电池的内阻摘要:一、铅酸蓄电池内阻的概念与影响1.内阻定义2.内阻对电池性能的影响二、铅酸蓄电池内阻的组成1.电解液电阻2.电极电阻3.隔板电阻三、铅酸蓄电池内阻的测量方法1.开路电压法2.交流内阻法3.放电法四、降低铅酸蓄电池内阻的方法1.选择合适的电解液2.优化电极设计3.提高隔板性能五、铅酸蓄电池内阻与新能源应用1.电动汽车动力电池2.储能系统应用正文: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的二次电池,如汽车、电力、通信等。
然而,铅酸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内阻,这会对电池的性能产生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铅酸蓄电池内阻的概念、影响、组成、测量方法以及降低内阻的方法,并探讨内阻与新能源应用的关联。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铅酸蓄电池内阻的概念。
内阻是指在电池放电过程中,电池内部正负极板之间的电阻。
内阻的存在会导致电池的能量损失,进而影响电池的性能。
铅酸蓄电池内阻主要由电解液电阻、电极电阻和隔板电阻三部分组成。
电解液电阻主要受电解液浓度、温度和电极表面的影响;电极电阻与电极材料、电极结构以及电解液的浓度等因素相关;隔板电阻则与隔板材料、厚度以及电解液的渗透性等因素有关。
了解内阻的概念和组成后,我们需要掌握测量内阻的方法。
目前常用的测量方法有开路电压法、交流内阻法和放电法。
开路电压法是通过测量电池的开路电压,计算内阻;交流内阻法则是通过施加交流电压,测量电池的阻抗;放电法则是通过测量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的电压和电流,计算内阻。
降低铅酸蓄电池内阻的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电解液、优化电极设计和提高隔板性能。
合适的电解液可以降低电阻,提高电池性能;优化电极设计可以减少电极电阻,提高电极的利用率;提高隔板性能可以减少隔板电阻,降低电池内阻。
最后,我们来探讨铅酸蓄电池内阻与新能源应用的关联。
随着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新能源领域的快速发展,铅酸蓄电池在这些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降低铅酸蓄电池的内阻,可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利用率,从而降低新能源汽车的能耗,提高储能系统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