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71.00 KB
- 文档页数:5
AECOPD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AECOPD(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原有病情基础上发生的急性加重期。
这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其特点是肺功能进行性下降和反复发作的呼吸道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因此,在AECOPD的护理中,合理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将详细介绍AECOPD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一、护理诊断1.气道清晰度受损:由于AECOPD,呼吸道黏膜发炎、肿胀,使得气道阻塞,导致气道清晰度受损。
2.氧气供应不足:AECOPD会导致肺功能下降,使患者呼吸困难,需额外的氧气供应。
3.营养不良:患者由于呼吸困难,常常食欲不振,导致摄入的能量和营养不足。
4.活动耐力降低:AECOPD会导致患者活动耐力降低,甚至床位休息不佳。
5.心理压力:由于AECOPD的不适和对抗肺疾病的担心,患者常常有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二、护理措施1.气道护理:护士应该帮助患者保持气道的通畅,如帮助清除分泌物、使用雾化吸入器等。
2.氧气疗法:护士应根据患者的氧合情况及时调整氧气输送量,维持其氧饱和度在合理范围内。
3.营养支持:护士应制定适合患者口服或静脉补液的营养方案,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能量和营养,促进康复。
4.恰当的运动:护士应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运动锻炼,如进行肺康复训练、教授患者正确的呼吸方法等。
5.心理护理:护士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安慰,如树立信心,减轻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增强其抗病能力。
总结起来,AECOPD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因此,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氧合情况、气道通畅度、营养摄入、活动能力和心理状态等,通过合理的护理手段和措施,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支持,促进其早日康复。
aecopd处理原则
AE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处理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生活调理:戒烟,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良好的生活环
境。
2.合理用药: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患者可以使用支气管
扩张剂(通常是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或联合使用抗胆碱能药物),以及全身性糖皮质激素和抗菌药物。
3.密切观察: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
任何并发症。
4.合理氧疗:对于有低氧血症的患者,可以给予适当的氧
疗。
5.手术治疗:在某些情况下,例如肺大泡或气胸,可能需
要手术治疗。
6.无创机械通气:对于慢阻肺急性呼吸衰竭无绝对禁忌证
的患者,无创机械通气是首选的通气方式,可以改善气体交换,减少呼吸做功和插管,缩短住院天数,提高生存率。
这些处理原则主要是尽量减少本次急性加重造成的不良影响,并预防未来急性加重的发生。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护理个案范文英文回答: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is a progressive lung disease that causes breathing difficulties. During the acute exacerbation phase, the symptoms worsenand may require immediate medical attention. In this case, we will discuss the nursing care for a patient with 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Firstly, it is important to assess the patient's respiratory status. This includes monitoring their oxygen saturation levels, respiratory rate, and auscultating lung sounds. Any signs of respiratory distress should bepromptly addressed.Maintaining adequate oxygenation is crucial in managing 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 Oxygen therapy should be administered as prescribed by the healthcare provider. Itis important to monitor the patient's oxygen saturationlevels and adjust the oxygen flow rate accordingly.In addition to oxygen therapy, bronchodilator medications should be administered to help open up the airways and improve breathing. These medications may be in the form of inhalers or nebulizers. Proper technique for inhaler use should be taught to the patient to ensure effective medication delivery.Chest physiotherapy techniques such as percussion and postural drainage can also be beneficial in clearing excessive mucus from the airways. These techniques shouldbe performed by a trained healthcare professional.Close monitoring of vital signs, including blood pressure, heart rate, and temperature, is important in detecting any signs of infection or complications. Any abnormalities should be reported to the healthcare provider.Fluid balance is another aspect to consider in the car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 Monitoringfluid intake and output can help prevent fluid overload ordehydration. It is important to encourage adequate fluid intake unless contraindicated.Lastly, patient education plays a vital role in managing COPD. Teaching the patient about their condition, medications, and self-management techniques can helpimprove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ability to manage their symptoms effectively.中文回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进行性肺部疾病,会导致呼吸困难。
浅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护理现状、进展发表时间:2018-08-22T16:04:28.06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8期作者:孟翠侠[导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的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孟翠侠蒙城县第二人民医院安徽亳州 233500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的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病情可进一步发展成呼吸衰竭和肺心病,本病临床症状为喘息、胸闷、呼吸困难、咳嗽等,在临床治疗中本病可按患者病情将其分为稳定期、急性加重期。
根据有关资料证实,对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缓疾病的进展,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我院为了提高护理效果,特此综述。
关键词:呼吸系统;稳定期;急性加重期根据有关资料证实,全球约有6%人口受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部分病情严重患者因本病而失去工作能力,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而且本病降低了患者生存质量,现如今本病已经成为世纪第三大致死原因[1]。
本病大多数患者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以及负面心理情绪,因此在急性加重期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我院为如何提高护理质量,特此综述。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现状(1)发病率高在老年慢性疾病当中,慢性阻塞性肺病是较为常见之一,属于呼吸系统疾病,本病为进展性疾病[2]。
根据有关资料证实,本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上涨,本病为四季发病,但冬季发病率高于春季、夏季、秋季。
(2)损伤肺功能本病患者肺部长时间的受到异物刺激,严重的损害患者支气管黏膜,导致患者肺功能降低,但是肺功能受损在早期诊断中容易被遗漏,只有患者肺功能降低50%以上才会出现临床特征,例如气促等[3],但此时患者肺部功能已经达到中度、重度损害,往往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
(3)患者生存质量不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引起患者出现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现象,对患者心血管也产生极大的影响,对患者社会活动、情感、机体均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本病大多数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压力、心理障碍以及负面心理情绪,从而降低了患者生存质量。
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1. 引言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定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气道阻塞,呼吸道炎症和气道重塑。
急性加重期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急剧恶化的阶段,通常伴随着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加剧等症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定义是指在基线症状和体征的基础上出现急性变化,需要增加治疗干预的一种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患者通常需要进行紧急治疗,以减轻症状、改善气道通畅度和缓解呼吸困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定义的明确定义有助于医务人员更好地识别和干预这一严重疾病状态。
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危害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患者常常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和咳痰等症状,这些症状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还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还与许多其他疾病密切相关,如肺部感染、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等,这些并发症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增加患者的病死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还会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重大的负担,因为患者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给家庭经济和心理造成压力,同时也增加了医疗资源的消耗。
及时、有效地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减轻患者的症状和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
1.3 护理干预的重要性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是患者病情恶化的临界阶段,需要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
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管理能力,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计划,减少病情恶化的风险。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本身就具有慢性、进行性和复发性的特点,患者容易出现反复加重期。
而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症状,减少急性加重的发生次数,提高生活质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护理方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护理方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通常包括慢支、阻塞性肺气肿和合并肺气肿的部分哮喘。
慢阻肺(COPD)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与有害气体及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全球40岁以上发病率已高达9%-10%。
其临床特点反复咳嗽、咳痰、气促等症状。
做好临床护理,让患者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我于2014年10月在肺病科实习的过程中护理了一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者,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较好的完成了对该患者的护理,学到了一些值得总结的知识和经验,现汇报如下。
1 病例资料1.1 一般情况姓名:陈某出生地:湖南长沙性别:男民族:汉族年龄:78岁职业:无婚姻:已婚现住址:长沙县联系电话:139******** 电子邮箱:无入院时间:2014-10-28 16:07 记录时间:2014-10-28 17:57病情陈述者:患者本人入院方式:搀扶1.2健康史患者陈某,男,78岁,反复咳嗽、咳痰10年,气促2年,再加发重4天。
多次在我科住院,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于2014年7月27日至2014年8月12日在湘雅医院住院,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II型呼衰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低钾血症”。
此次于4天再发上诉症状,伴气促加剧,无发热、流涕、咽痛,无胸痛、心慌、浮肿,经门诊求治,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收住内科,患者起病以来精神、睡眠欠佳、食欲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
主诉:反复咳嗽、咳痰10年,气促2年,再加发重4天既往史:既有“冠心病”病史,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手术及输血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不详。
个人史:生于原籍,无长期外地居住史,无疫水、疫水接触史,吸烟30余年,每天1包左右,不饮酒,无性病及治游史,无重大精神创伤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1、休息急性加重期、卧床休息
2、饮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防止过冷过热易引起便秘产气的食物。
(二)病情观察注意观察咳嗽、咳痰、气喘、胸闷、发泪、呼吸困难的程度
观察有无自发性气胸、呼吸衰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并发症发生。
(三)对症护理1、促进排痰;鼓励患者咳嗽,指司患者正确咳嗽,促
进排痰,痰液较多或无力咳嗽者,遵医嘱使用祛痰剂或给予雾化吸入。
2、改善通气状况.缓解呼吸困难。
(1)呼吸功能训练:腹式呼吸,缩唇呼气腹式呼吸训练:患者取主位(体弱者半卧位,坐位)吸气用鼻吸入, 胸部不动,尽力挺腹,腹壁向外突出。
呼气时用口呼气,同时收缩腹肌。
缩唇呼气训练;用鼻吸气,用口呼气,呼气时口唇缩拢似吹气口哨状,持续慢慢呼气,同时收缩腹部。
吸与呼时间比:1:2或1:3
腹式呼吸和缩唇呼气每日训练3〜4次,每次重复8〜10次
(2 )氧疗:提倡进行长期家庭氧疗(LTOT)采取低流量(l-2L/min)低浓度(25%〜29%)持续给氧,每日吸氧时间不少于15小时。
(四)用药护理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支气管舒张药,祛痰药物,注意观察疗效及副作用。
(五)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疾病相关知识,帮助患者了解目前病情程度,对患者进行操作时都应尽早告知患者,教会患者缓解焦虑,如散步、听轻音乐、分散注意力、减轻焦虑。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的治疗和护理发表时间:2016-04-18T16:33:54.133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1月第23期供稿作者:冯娟红孔令娟[导读] 徐州市第一人医院呼吸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徐州市第一人医院呼吸科(江苏徐州,221002)冯娟红,孔令娟*(通讯作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组织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慢性炎症反应有关【1】。
其患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1992年我国北部和中部地区调查患病率为3.0%,近年来对我国7个地区20245名成年人调查结果显示上升为8.2%。
严重地影响病人的劳动力和生活质量,并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
COPD居世界死亡原因第4位(2005年数据)和疾病负担第5位(2020年预测)【1,2】。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8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80例,男50例,女30例,年龄60-82岁,平均(69.27±3.45)岁。
全部病例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3】。
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胸闷、气喘的症状,体征:视诊桶状胸、呼吸变浅、频率增快,触诊双侧语颤减弱;叩诊肺部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肺下届和肝浊音界下降;听诊两肺呼吸音减弱,呼气期延长,部分患者可闻及湿性啰音和(或)干啰音。
肺功能检查见持续气流受限,动脉血气分析证实有不同程度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肺功能检查,FEVl/FVC<70%及FEVl<80%。
1.2 治疗方法:(1)急性加重期(AECOPD)首先确定急性加重的病因,给予病因治疗。
最常见的是感染,明确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急性加重期护理查房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指一组可导致气流受限并持续进行的肺部疾病。
急性加重期是指患者在原有COPD症状基础上突然恶化,常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加剧等,可能需要住院治疗。
以下是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急性加重期的护理查房内容,供参考。
一、患者基本情况和病史1.患者姓名、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等个人基本情况。
2.入院时间、入院诊断、主诉以及目前的症状变化情况。
3.听诊肺部和心脏,观察呼吸音、杂音等。
4.询问患者或家属有关过去的病史、手术史、家族病史等。
二、主要症状和体征1.询问患者的主诉,如呼吸困难、咳嗽、咳痰、胸闷等症状是否有改善。
2.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如精神状态、疼痛程度、自理能力等。
3.记录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氧饱和度等。
4.观察患者的胸廓变形、活动度、肌肉力量、静息呼吸音等。
5.询问患者排痰情况,颜色、黏稠度和咯痰量等。
三、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查1.查看和分析患者的X线胸片,判断肺部病变情况。
2.检查患者的血气分析,了解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
3.查看患者的动脉血压、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等实验室检查结果。
4.针对患者的肺功能检查结果进行详细解读。
四、治疗方案1.了解患者所在科室领导医生的治疗方案,如给予氧疗、激素治疗、抗生素治疗等。
2.查看患者的吸入治疗方案,如使用支气管扩张剂、雾化治疗等。
3.患者是否有过胸腔闭式引流术、气管切开等手术治疗史。
4.询问患者是否配合心理干预和康复训练,如吸痰、呼吸操等。
五、并发症和并存疾病1.询问是否有呼吸衰竭、胸腔积液、感染、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2.询问患者是否有其他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六、药物治疗1.了解患者目前所使用的药物,如支气管扩张剂、抗炎药、镇咳药等。
2.询问患者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式等。
七、护理措施和效果评价1.观察患者的氧疗效果、呼吸困难改善情况、咳嗽咳痰症状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护理查房ppt课件目 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概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护理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护理措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护理效果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护理研究进展WENKU DESIGNPART0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概述定义与分类定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通常呈进行性发展。
急性加重期是指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程中,因感染、过敏、劳累等因素导致短期内症状急剧恶化,需要紧急治疗的情况。
分类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及极重度急性加重期。
病因与病理生理病因感染是急性加重期最常见的诱因,包括细菌、病毒等感染。
此外,空气污染、吸烟、职业暴露等也是常见诱因。
病理生理COPD患者的气道黏膜炎症、气道痉挛、气道狭窄以及肺组织弹性减弱等病理生理改变在急性加重期会进一步加重,导致气流受限更加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加剧。
临床表现急性加重期患者通常出现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加重,可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
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结合肺功能检查结果,通常可以作出诊断。
急性加重期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短期内症状恶化,需要改变原有的治疗方案。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WENKU DESIGNPART0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护理评估了解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程、治疗情况、用药情况等。
病史采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以及肺部听诊情况。
体格检查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了解其情绪状态、认知情况及应对方式。
心理状况评估了解患者的家庭和社会支持情况,包括家庭成员的照顾能力、社会支持网络等。
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评估通过观察和询问,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病情状况和自理能力等。
初步评估根据初步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评估计划,包括评估内容、方法、时间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但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1]。
COPD 病程中,患者常因感染、心衰等因素诱发出现COPD急性加重(AECOPD)。
AECOPD能显著加快疾病的进程,也是COPD主要致死原因[2]。
反复的急性加重可导致COPD患者的肺功能进一步恶化,住院率和病死率上升。
2008年1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76例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通过系列综合性治疗和护理措施,使患者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提高了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现将诊治和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6例,男52例,女24例;年龄46~83岁,平均(60±5.5)岁;病程6~30年。
均有不同程度慢性咳嗽、胸闷、气喘和排痰困难,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喘息加重、痰量增加、呈脓性或黏液性,部分病人伴发热症状。
诊断依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规范》[3],均属急性加重期,即符合下述两项以上的病情:①气促加重,伴喘息,胸闷;②咳嗽加剧,痰量增多呈脓性;③发热;④体检听诊可闻及干罗音或哮鸣音;⑤呼吸衰竭。
肺功能具有不完全性可逆的气流受限特征,用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80%预计值,FEV1/FVC<70%。
本组患者胸部X线显示肺部纹理增多、增粗、紊乱及肺气肿征,其中合并肺部感染57例,血气分析显示合并呼吸衰竭10例。
1.2治疗方法:主要包括①经鼻导管吸氧或Venturi面罩吸氧;②给予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0.5mg+特布他林2.5 mg+异丙托溴铵溶液0.25 mg通过小型雾化器吸入,重症剂量加倍,2次/d,疗程5-7天;③选用抗生素有效控制感染,首先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和预计的病原菌选用抗生素,待痰培养和药敏结果后选用敏感抗生素;④祛痰药治疗,溴己新8-16 mg,3次/d或盐酸氨溴索30mg,3次/d;⑤必要要时给予无创通气治疗,病情继续恶化者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⑥营养支持;⑦治疗合并症等一系列综合治疗措施。
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同时,加强护理工作,包括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基础护理、生活护理、指导有效排痰、康复训练、出院指导等。
1.3疗效判定[4]:①显效:无呼吸困难,无喘息,咳嗽明显减轻,肺部湿罗音和哮鸣音消失;②有效:气喘和咳嗽减轻,肺部湿罗音和哮鸣音明显减少;③无效:治疗7天以上,症状和体征仍无改善或加重。
2结果本组76例,经综合治疗显效49例,有效21例,无效6例,有效率=[(49+21)/76]X100%=92.11%。
治疗后肺功能明显改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3护理3.1心理护理:COPD患者因长期患病,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出现的不良心理主要有5种:①焦虑、恐惧心理;②行为退化或角色过度的心理;③内疚、混乱的心理;④角色减退或缺如的心理;⑤厌世抗拒或不配合治疗的心理。
而且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对治疗、转归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应针对病情及不同心理特征进行心理护理。
急性发作期及时给予精神安慰,心理疏导,做好家人及亲友工作,调动各种社会关系给予精神及物质关怀,以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基础护理:监测TPRBP,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室温18℃~22℃,相对湿度50%~70%,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协助生活护理,预防并发症,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感冒,戒烟戒酒。
3.3用药观察护理:急性发作期,根据病情遵医嘱给予支气管扩张剂(沙丁胺醇气雾剂、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氨茶碱)、祛痰药(盐酸氨溴索)、皮质激素等,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雾化吸入是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重要辅助措施,由于操作简单、有效,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对于COPD患者,目前多主张选择氧驱动雾化吸入和压缩雾化吸入,这两种吸入方法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超声雾化[5]。
雾化药物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决定;雾化过程中应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体位、适量的药物和时间,同时注意吸入时患者的不适,避免由于操作的原因而加重患者的病情,提高对病情观察的预见性和准确性,从而尽可能提高雾化吸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住院患者应当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和预计的病原菌积极给予抗菌治疗,如果找到确切的病原菌,应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有效抗生素,及时控制感染。
3.4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有效咳嗽排痰:教会患者正确排痰方法,尽可能加深吸气,以增加或达到必要的吸气容量;吸气后要有短暂的闭气,以使气体在肺内得到最大的分布,稍后关闭声门,可进一步增强气道中的压力,而后增加胸内压即增高肺泡内压力,这是使呼气时产生高气流的重要措施;最后声门开放,肺内冲出的高速气流,使分泌物从口中喷出。
咳嗽时,病人取坐位,头略前倾,双肩放松,曲膝,前臂垫枕,如有可能应使双足着地,有利于胸腔的扩展,增加咳痰的有效性[6]。
对于感染严重,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可协助拍背,同时鼓励多饮水,使用祛痰剂或采用超声雾化吸入疗法湿化气道使痰液易于咳出。
对于长期卧床、久病体弱、无力咳嗽的病人,护士应协助慢慢翻身,有节律地叩拍背部。
方法:手指并拢呈空心状,然后自下而上,由边缘向中央叩拍,使气管壁的痰栓脱落,结合病人的咳嗽,让痰液充分咳出。
拍背的力量、频率以使痰液排出顺利,病人能承受为宜。
3.5氧疗护理:呼吸困难伴低氧血症者,遵医嘱给予氧疗。
一般采用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患者长期给氧,要注意用氧安全,避免吸入氧浓度(FiO2)过高,引起二氧化碳潴留及氧中毒。
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时,估算FiO2公式[1]:FiO2(%)=21+4 X氧流量(L/min),氧浓度28%~30%,密切观察缺氧症状有无改善。
长期氧疗还能使红细胞压积减少,血液粘稠度降低,使心肺氧供增加,缓解肺心病的发展。
如果低浓度氧疗未能纠正显著低氧,提高FiO2后病情反加重,这时应考虑机械通气。
3.6无创通气的护理:随着医学模式转变和机械通气技术的不断改进,无创通气(NIPPV)在COPD患者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无创通气并不能治疗或改善疾病引起的肺部损害,疾病的真正预后是与原发病治疗有关。
它的真正意义是在于通过物理的方法维持和改善肺的氧合和通气,尽可能的避免气管插管,赢得治疗原发病的珍贵的时间差。
所以无创通气对病人原发病的治疗和全身综合治疗意义重大,目前已成为治疗COPD 合并呼吸衰竭的一线方案[7]。
3.6.1NIPPV适应征:一般认为NIPPV要求患者具备以下基本条件[8]:①患者清醒能够合作;②血流动力学稳定;③不需要气管插管保护(无误吸、严重消化道出血、气道分泌物过多且排痰不利等情况);④无影响使用鼻(面)罩的面部创伤;⑤能够耐受鼻(面)罩。
当不具备这些条件时,宜行有创通气。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7年提出的关于COPD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的推荐意见中指出[9]:NIPPV是COPD急性加重期的常规治疗手段,对于病情较轻(动脉血pH<7.35,PaCO2 >45mmHg)的AECOPD患者宜早期应用NIPPV;对于出现轻中度呼吸性酸中毒(pH=7.25-7.35)及明显呼吸困难(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频率>25 次/ min)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推荐应用NIPPV;对于出现严重呼吸性酸中毒(pH<7.25)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在严密观察的前提下可短时间(1-2h)试用NIPPV;对于伴有严重意识障碍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不宜行NIPPV。
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的早期,痰液引流问题并不十分突出,而呼吸肌疲劳是导致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此时予以NIPPV可获得良好疗效。
目前认为,NIPPV指征可适当放宽,早期应用NIPPV对于改善呼吸肌疲劳,进而促进通气功能和提高排痰能力有积极作用。
对于未达到使用机械通气指征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可以用NIPPV缓解病情,避免发生呼吸功能恶化。
3.6.2NIPPV心理护理:向患者做好解释,说明无创通气的优点和方法,在治疗中患者应配合的事宜,护士给患者示范鼻(面)罩使用方法,紧急情况下联接和拆除方法。
心理护理应贯穿无创通气治疗的整个过程,上机前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消除对无创通气的恐惧和怀疑心理,尤其是初次使用者[10]。
3.6.3NIPPV方法:使用前首先检查无创呼吸机的性能、管道完好性,让患者取平卧位或半卧位(450),调整患者于舒适状态。
先摆好头带,戴好鼻(面)罩,系上头带,接好氧气管,氧流量调至3-5L/min;检查呼吸机吸气压(IPAP)及呼气压(EPAP)是否合适,从最小压力开始(IPAP从8cmH2O开始,EPAP从2 cmH2O开始),将呼吸机管道连接鼻(面)罩,若为CO2潴留严重者,则需使用呼气阀。
3.6.4上机后的护理:①首先应站在病人旁边,观察人机协调性,指导病人有规律地放松呼吸,使病人能配合和适应;②观察症状:如鼻面罩漏气少,压力调整合适,上机后很快感觉舒适,喘憋减轻;③观察面部与面罩接触部位是否红肿、糜烂并及时调整面罩系带松紧度,既不漏气又与面部压力最小,以能容纳两个手指为宜;④观察病人腹胀情况,开始使用面罩时,容易发生不自主吞咽活动造成胃胀;⑤注意气道湿化,湿化度适中,病人感觉舒适,湿化不足或无湿化,病人感觉口干不适,有时难以耐受,湿化过度则出现管道积水。
3.6.5撤机后的护理及健康教育:停用呼吸机后嘱病人饮水、咳痰、按摩面部与面罩接触部位,防止出现溃疡,为下一次上机做准备,一般经无创通气后3-10天,病情好转,可逐渐撤机。
当患者呼吸平稳,神志清楚,SaO2>90%,PaO2>7.98 kPa,PaCO2<6.65kPa 时可撤机[11]。
首先做好解释工作,撤机2天前适当延长停机时间,此时给予氧气吸入,锻炼患者自主呼吸能力。
本组3例患者因通知撤机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而血气指标正常,考虑为对机械通气依赖所致。
这时应给予患者鼓励支持,指导家属与患者交流,与医生一起做好患者撤机工作,经过解释指导,患者顺利撤机。
撤机后对病人进行缓解期健康教育,应对病人讲述发病原因、诱发因素及长期家庭氧疗的好处,加强病人自防、自护知识,有条件病人可购机或租机回家进行家庭无创通气。
3.7强调营养支持护理:COPD病人常合并营养不良,据统计[12]:我国COPD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60%,病人会出现进行性体重下降,肌肉组织减少,引起呼吸肌萎缩,最后导致病人呼吸衰竭。
因此,应提供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避免辛辣刺激。
热量比例糖类占50%~60%,脂肪占20%~30%,蛋白质占15%~20%,其中优质蛋白占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