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自然地理条件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5
影响重庆的区位因素
影响重庆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交通优势:重庆位于长江上游地区,交通便利,具有水陆两大交通优势。
重庆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连接了西南地区和其他地区的交通要道,对西部地区的物流和人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地理位置优势: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地势复杂多样,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特点。
重庆山多沟深,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水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
3. 人口优势:重庆市辖区面积大,人口众多。
重庆市人口密度较高,人口红利为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4. 产业聚集效应:重庆市经济发达,产业结构较为完善,涵盖了多个行业领域。
重庆市主要拥有汽车制造、冶金、石油化学、电力等重点产业,形成了产业聚集的效应。
5. 市场潜力:重庆市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拥有广阔的市场潜力。
重庆市区域市场辐射面广、消费能力较强,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拉动作用。
6. 对外开放条件:重庆市作为内陆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拥有一定的对外开放条件。
重庆市通过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跨境电商等举措,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升了重庆市的国际影响力。
总之,重庆的区位因素在交通优势、地理位置优势、人口优势、产业聚集效应、市场潜力和对外开放条件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重庆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重庆市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综合分析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类。
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是地理学中两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们在地理研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文将从重庆市的角度出发,对重庆市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进行综合分析。
一、自然地理重庆市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山地城市,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重庆市的地形地貌。
重庆市横跨长江和嘉陵江两江交汇处,地势起伏较大,形成了众多的山地,其中包括长江三峡、巫山等著名的地貌景观,这些地貌景观为重庆市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重庆市的气候特点。
重庆市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春秋季温暖宜人。
这样的气候特点为农业、工业等生产活动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
再次,我们来看一下重庆市的水资源状况。
重庆市位于长江上游,具有丰富的水资源。
重庆市境内有长江、嘉陵江等多条大江大河流经,而且还有许多湖泊和水库。
这些水资源不仅为当地人民的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还为重庆市的水利发电、航运等产业提供了保障。
二、人文地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相辅相成,人文地理研究的是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重庆市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资源的城市,拥有着独特的人文地理特点。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重庆市的人口分布情况。
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重庆市主要分布在山区和山间盆地,平原地区相对较少。
而且由于国土面积相对较小,人口密度较高。
重庆市人口众多,具有多民族、多文化的特点,这为人文交流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重庆市的城市发展。
重庆市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中国的直辖市之一。
在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重庆市的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尤其是在重庆市的交通建设和产业布局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了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
再次,我们来看一下重庆市的文化资源。
重庆自然地理条件一、地质情况1、概述重庆地区位于四川盆地东部,低山丘陵地形地貌特点突出,新构造活动较弱。
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有着八九亿年固结历史较老的相对稳定的扬子准地台内。
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上,重庆主体位于地震峰值加速度0.05g分区内,对应的地震烈度相对较低,建筑抗震设防成本较低。
重庆市有着良好的地震活动环境和地震构造环境。
重庆区域内可能引起较大地震的主要是几条大的基底断裂,比如华蓥山基底断裂、方斗山基底断裂带、七曜山—金佛山基底断裂、彭水基底断裂、长寿—遵义基底断裂、黔江断裂带。
这几条断裂规模相对较大,长度多在200千米以上,深度多大于20千米,切割较深,对本区影响亦较大,但由于这些断裂带的最后活动时期相对较早,比较稳定,因此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时间间隔相对较长。
地表断层则主要分布在NE向和近NS向背斜的轴部,它们与背斜一起构成褶断带。
发育在背斜核部的盖层断裂一般断续延伸,其最后活动多在距今20万年之前,之后活动减弱。
统景发生的5.4级地震是有记载以来发生在这一类断层褶皱带上的最大地震。
一般来讲,具有一定规模的全新世活动断层具有发生7级或7级以上地震的背景,多年来的调查和研究表明,重庆境内的断裂多数为第四纪早中期活动断裂,迄今未发现有全新世活动断层存在,重庆境内发生7级地震的危险性是不存在的。
即将完成的《重庆市都市区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的工作初步结果表明,重庆都市区范围内没有发现地震活断层,没有发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避让的活断层。
2、近百年地震活动概况重庆市属地震相对稳定的区域,1910年以来共发生ML1.0级以上地震5430次,其中ML2-2.9级1054次;ML3-3.9级地震115次;ML4-4.9级43次;ML≥5.0级地震5次;最大地震是1989年11月20日渝北统景5.4级。
从历史上中强地震的空间分布来看,地震多发生在二、三级构造单元的边界断裂带附近及其北东向背斜褶皱的轴部附近。
有关重庆的地理知识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直辖市,位于长江上游,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下面将从地理特点、地貌、气候和资源等方面介绍重庆的地理知识。
一、地理特点重庆地理特点突出,是中国的山城。
因为地势高差大,有“山城”之称。
重庆处于长江中游,是长江三峡的入口,也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之一。
此外,重庆还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连接着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具有重要的地理优势。
二、地貌重庆地貌复杂多样,主要分为山地、丘陵和盆地。
重庆境内的山地主要是长江三峡区的山脉,其中最著名的是武陵山脉和巫山。
丘陵地区主要分布在重庆市的东部和南部,呈现出起伏的地形。
而盆地则是重庆市区的主要地形特点,重庆盆地地势低平,是重庆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三、气候重庆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湿润。
由于地势高差大,山区和城区的气温差异较大。
重庆的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呈现出典型的四季雨季分明的特点。
四、资源重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首先是水资源,重庆位于长江上游,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是中国重要的水电发电基地。
其次是矿产资源,重庆煤炭、铁矿石、铅锌、锰矿等矿产资源丰富。
此外,重庆还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较高,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
五、重要地理景点重庆有许多著名的地理景点,其中最著名的是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重庆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此外,重庆还有洪崖洞、解放碑、白公馆等历史文化名胜,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六、地理挑战与发展由于地势陡峭,重庆的地理特点也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挑战。
重庆的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克服地势高差大的困难,同时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然而,重庆也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和物流中心。
重庆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对西部地区的带动作用也日益显著。
重庆作为一个地理位置重要的城市,拥有独特的地理特点、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地理景点。
关于重庆地区的特色描述1. 重庆的地理特色重庆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地理位置非常独特。
它是长江经济带上的一颗明珠,坐落在长江上游的大峡谷中,因此被誉为“山城”和“江城”。
重庆地区地势起伏,山峦连绵,山水相间,被誉为世界自然和人文遗产。
2. 重庆的自然风景2.1 三峡重庆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就是三峡,它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三峡位于长江上,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这里有壮丽的峡谷和险峻的峰峦,是家喻户晓的自然美景。
2.2 天生三桥重庆还拥有一座非常著名的风景名胜——天生三桥。
这座桥横跨在长江两岸,由两座悬索桥和一座刚拱桥组成。
桥身线条流畅,造型独特,是重庆的地标之一。
2.3 武隆天坑在重庆的武隆区还有一个非常壮观的天然景观——武隆天坑。
这是一个巨大的地下溶洞,内部有丰富的石钟乳石和石笋,让人叹为观止。
3. 重庆的人文特色3.1 美食文化重庆被称为中国的美食之都,拥有独特而丰富的美食文化。
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重庆火锅,它以辣味和麻味著名,吸引了无数的食客前来品尝。
此外,重庆还有许多其他地方特色的小吃,如酸辣粉、豌杂面等,让人垂涎欲滴。
3.2 重庆话重庆有一种独特的方言——重庆话,是一种充满情感和韵味的语言。
重庆话在重庆地区非常常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使用重庆话进行交流。
它让重庆地区有着独特的语言特色,也是这里文化的一部分。
3.3 重庆的夜景重庆的夜景堪称世界级,有着“东方夜香港”的美誉。
夜晚的重庆,灯火璀璨,摩天大楼的灯光在江岸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人们可以选择乘坐游船欣赏夜景,也可以登上观光塔,俯瞰整个城市的美景。
4. 重庆的历史文化遗迹4.1 重庆老街重庆保留着许多古老的街区,如洪崖洞、磁器口等,它们是重庆历史文化的见证。
这些老街区保存了传统的建筑风格和风土人情,让人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
4.2 重庆江津古镇江津古镇是重庆历史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它位于重庆的郊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貌。
重庆地理调研报告一、概况重庆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的四个直辖市之一。
行政区域包括9个城区和4个县级市,总面积为82400平方公里。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地势高低起伏,河山交错。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重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
二、地理特征1. 山地地貌重庆大部分地区由山地构成,是一个典型的山地城市。
主要山脉有武陵山、巫山、瞿塘峡等。
山地地貌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峡谷、溶洞等。
2. 河流重庆境内有长江和嘉陵江两大主要河流,其中长江是世界第三长河流,是中国最大的水陆交通干线。
长江沿线的重庆港是中国重要的内河港口之一,也是重庆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3. 气候重庆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但少雪。
气候对于农业、旅游等产业具有重要影响。
4. 自然资源重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铁矿石、铜、铝等矿产资源,以及丰富的水能资源。
这些资源为重庆的工业和能源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经济发展1. 工业重庆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工业门类齐全,涵盖冶金、机械、化工、建材等多个领域。
重庆汽车工业、电子信息产业、冶金工业等在国内具有较高地位,对中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 交通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拥有成熟的陆空水交通网络。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是中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航空枢纽之一。
此外,重庆还有发达的铁路运输系统和内河水路。
交通便捷为重庆的对外交流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3. 旅游业重庆拥有众多的自然风景名胜和人文景点,如三峡、武隆天生三桥、洪崖洞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旅游业成为了重庆的重要支柱产业,为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四、人文景观1. 重庆火锅重庆火锅以其辣味和麻味而闻名于世,是当地的美食代表。
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游客,都能在重庆品尝到正宗的重庆火锅,体验其独特的风味。
2. 巴渝文化巴渝文化是重庆地区独有的文化传统,包含了巴文化和渝文化两大支系。
地质学知识:重庆市自然地理与地质特征探析重庆市是中国西南部的一个直辖市,位于四川盆地东缘和江南丘陵地带,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该市的自然地理和地质特征非常丰富,因为它处于两个重要地质构造体系的交汇处,即西南向组大断裂和南北向组夹江断裂系统。
这些构造体系的作用,使得重庆市具有神奇的地质景观,如奇峰、怪石、峡谷、溶洞和温泉等。
重庆市的地质历史非常悠久,可追溯到古生代,约4.4亿年前的泥盆纪。
当时,重庆处于海洋中,沉积了大量的海相地层,在后期隆起和地质变化的作用下,形成了如今的地质构造和地质景观。
随着时间的推移,重庆陆地不断发生漂移和变形,反复经历了海相、湖相和陆相的地质历程。
这也为重庆市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文化的形成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重庆市区内,最有代表性的地质景观就是洪崖洞。
洪崖洞位于嘉陵江畔,是一个由135个溶洞组成的石灰岩洞穴群体。
从清朝开始,这里就是著名的商业街和旅游区,同时也是最具代表性的重庆文化区域之一。
在洪崖洞内,游客可以看到古老的建筑物、石刻和历史遗迹,了解重庆的历史和文化。
另外,重庆还有很多富有地质特色的景区,如金佛山、芙蓉洞和北碚文物保护区等。
这些地方都是以石灰岩地貌为主,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溶洞、地下河和瀑布等地质现象。
例如,金佛山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石灰岩喀斯特地貌,有着众多的溶洞和地下河,游客可以体验到特殊的地下漂流和探险的乐趣。
此外,重庆市还有很多温泉资源,分布在南川、奉节、石柱和涪陵等地。
这些温泉大多是由区域断裂和火山岩作用形成的,具有地质成因的特点。
温泉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有益于人体健康和美容养颜。
因此,重庆市具有丰富的自然地理和地质特征,这些特点不仅美化了城市的容貌,更为游客提供了无限的探险之旅。
通过了解和学习重庆市的自然地理和地质特征,不仅可以认识到自然的神奇和多样性,更可以加深对历史和文化的理解,为保护和传承区域文化做出贡献。
高一会考知识点地理重庆高一会考知识点——地理重庆地理是一个广阔的学科,它以研究地球和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为主要内容。
在高中阶段,地理作为一门必修科目,对学生培养综合素质、提高地理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其中,重庆地理是高一会考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重庆地理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经济发展以及旅游资源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地理位置重庆地处中国西南地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5°17′至110°11′,北纬28°10′至32°13′。
东邻湖南、湖北,西濒四川,南接贵州,北靠陕西。
其地势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的特点,形成了重庆独特的地形地貌。
二、自然地理特征重庆地处长江上游的嘴角地区,是中国西南的交通枢纽和一座重要的工商业城市。
其地势呈现峡谷地带和山地区的特点。
以长江为界,东部属于四川盆地的山地区,地势较为平坦;而西部属于横断山区,地势较为崎岖。
这种特殊的地形地势,为重庆的经济和旅游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三、经济发展重庆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具有较为发达的工业和服务业。
重庆在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后,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其重点发展的产业包括汽车、电子信息、化工、机械、冶金、医药等。
重庆的工业发展水平在国内处于较高水平,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旅游资源重庆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被誉为“雾都”、“山城”、“火锅之都”。
其中,重庆的自然景观以三峡、大足石刻、武隆天生三桥等为代表。
三峡是长江三峡中最为壮丽、最有神韵的一段,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而大足石刻是中国岩石艺术的瑰宝,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此外,武隆天生三桥是世界上第一个自然形成的大型天然石桥,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
总结重庆地理作为高一会考的知识点之一,具有重要的教育和实践意义。
通过了解重庆地理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经济发展和旅游资源等方面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西南地区的地理特点,提高地理素养。
重庆介绍地理重庆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交通、科技、文化中心之一、重庆地势起伏,山地、丘陵占据总面积的75%以上,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
重庆交通便利,有长江、嘉陵江两大交通干线贯穿全市。
长江分为两支,分别是两江合并前的长江和合并后的江津江。
这两支江流经重庆市区,形成了独特的江景。
著名的三峡大坝就位于重庆市境内。
重庆市内地区分为两个主要地形,一个是大城山地区,它位于重庆市内,被誉为“山城”,是岸边最大的山脉。
重庆市内的山多数都是由石灰石和石英岩所构成,地势陡峭,山峰耸立。
山区地带多飞瀑,因而形成诸多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比如武隆天生三桥、奉节白帝城等。
另一个地形是重庆盆地,它位于重庆市的东部和北部,被河流环绕,地势相对平坦。
这里是重庆市的主要城区,以渝中区为中心,其他的主要城区有江北区、南岸区、渝北区等。
重庆地区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重庆境内有长江、嘉陵江、涪江、沱江等多条主要河流。
最有名的是长江,它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河道总长约6300多公里,其中中国境内长约3600多公里。
重庆是长江上重要的航运枢纽,有着良好的水路交通条件。
重庆市内有很多著名的山和景点。
最著名的是武隆天生三桥,它位于武隆区境内,是一座三孔天然石桥,因其壮丽的景色而成为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奉节白帝城位于长江北岸,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地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除了山和自然景点,重庆还有很多著名的建筑和文化遗址。
例如人民大礼堂、洪崖洞、解放碑等,这些地方展示了重庆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重庆还以其特色的美食而闻名于世。
例如火锅和小面是重庆著名的特色菜品,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品尝。
这些美食以其辣味和独特的调料而闻名。
在农业方面,重庆是中国主要的农业产区之一、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烤烟和柑橘等作物,同时也有养殖业,特别是鱼类养殖。
总之,重庆是一个有着丰富地理资源和独特地形的城市。
其山水相间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为重庆的经济、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重庆属于西部地区的证明文件重庆,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座美丽的山城。
自古以来,它就是连接中国西南、西北和华南的重要交通枢纽。
如今,重庆不仅是国家级新区,还是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
本文将探讨重庆所属的地区、发展特点以及未来规划。
一、重庆的地理位置概述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部,位于长江上游,东临湖北、湖南,南接贵州,西邻四川,北靠陕西。
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海拔高度差异较大,故有“山城”之称。
二、重庆所属的地区划分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重庆属于西部地区。
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这一地区总面积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人口约为五分之一。
三、重庆的区域发展特点1.工业基础雄厚:重庆作为西部地区的工业重镇,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优良的工业基础,尤其在汽车、摩托车、电子信息等产业具有较强竞争力。
2.交通便利:重庆地处长江上游,拥有长江黄金水道,同时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构成了便捷的交通网络。
3.政策扶持:重庆享有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三峡库区政策、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等多重政策叠加优势。
4.人文资源丰富:重庆历史悠久,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以及磁器口、洪崖洞等著名旅游景点。
四、西部大开发政策对重庆的影响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重庆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同时,重庆还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对外经济贸易,提高城市竞争力。
五、重庆的未来发展规划重庆市政府提出“两点一面”战略,即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增长极、内陆开放高地和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未来,重庆将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品质,努力成为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
综上所述,重庆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具备良好的发展条件和潜力。
重庆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重庆,这座山城兼具魅力和活力,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
作为中国高考的一部分,地理科目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麻烦而重要的科目。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重庆高考地理知识点进行总结,从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三个方面展开。
一、人文地理在人文地理方面,重庆的多民族文化和人口分布是重点考查内容。
重庆是一个汇集了多种民族文化的城市,其中主要有土家族、苗族、藏族等。
了解他们的传统文化、宗教信仰和节日习俗是备考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另外,考生还应了解重庆的人口分布情况,从城市化进程、人口迁移、人口密度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二、自然地理重庆的自然地理是考生应重点关注的内容。
由于地理环境的独特性,重庆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资源。
首先,考生需要了解重庆的地形地貌特征,包括川西高原、武陵山地、四川盆地等。
其次,水文地理也是考点之一,重庆位于长江上游,拥有长江和嘉陵江两大水系,考生需要掌握重要航道、水电站和防洪措施等相关知识。
最后,气候特征是备考的重要方面,重庆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具有明显的四季变化,同时还要关注重庆的自然灾害状况,如地震、泥石流等。
三、经济地理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其经济地理对于考生来说是重要的考察对象。
首先,城市功能和空间结构是必不可少的考点,重庆拥有众多的商业、旅游和文化中心,考生需要了解其分布和发展规律。
其次,交通运输也是备考的一部分,重庆拥有全国重要的铁路、公路网络和水运系统,考生需要掌握重庆的交通枢纽分布和物流发展情况。
最后,工业发展和资源利用也值得关注,重庆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同时也是西南地区的煤炭和天然气产区,考生需要了解相关的工业结构和资源配置情况。
综上所述,重庆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内容涉及了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三个方面。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注重多角度的学习,了解重庆地理的多个方面。
通过对地理知识点的细致总结和深入研究,考生可以提高地理科目的得分,并为解决和面对现实问题提供更好的基础知识。
重庆高考地方卷地理知识点重庆,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历史悠久,自然资源丰富,集山水之美于一身。
而在高考地方卷的地理考试中,重庆地理知识点也成为考生们必须重点备考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以便广大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特点重庆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它横跨长江中上游,东临湖北、湖南,南界贵州,西临四川。
重庆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地势复杂,地形变化多样,既有高山峻岭,又有宽广的河谷平原;二是气候湿润多雨,四季分明;三是水域丰富,有长江、嘉陵江等重要水系。
二、人文地理特点重庆地区的人文地理特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二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化进程较快,农村地区经济相对滞后。
三、重庆的经济发展重庆作为中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特别是2000年以来,重庆经济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成为中国内地一线城市之一。
这与重庆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等因素密不可分。
四、重庆的交通运输重庆地处长江沿线,交通运输发展相对便利。
重庆拥有多种交通工具,如水路、铁路、公路和航空等。
特别是长江黄金航道和国家一类天然良港重庆港的建设,为重庆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五、重庆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重庆地区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其中以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为主要特点。
重庆地区的水电资源十分丰富,是中国西部地区水电开发的重要基地。
同时,重庆也拥有一定的矿产资源,如铁矿、煤炭和钾肥等。
然而,在资源开发过程中,重庆也面临环境保护的挑战。
近年来,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重庆采取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如加强污染治理、促进清洁能源的利用等。
六、重庆的旅游资源重庆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首先是自然景观,如三峡、乔庄、大足石刻等,这些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
其次是人文景观,如重庆人民大礼堂、洪崖洞等,这些人文景观展示了重庆的历史和文化。
重庆自然地理条件
一、地质情况
1、概述
重庆地区位于四川盆地东部,低山丘陵地形地貌特点突出,新构造活动较弱。
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有着八九亿年固结历史较老的相对稳定的扬子准地台内。
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上,重庆主体位于地震峰值加速度0.05g分区内,对应的地震烈度相对较低,建筑抗震设防成本较低。
重庆市有着良好的地震活动环境和地震构造环境。
重庆区域内可能引起较大地震的主要是几条大的基底断裂,比如华蓥山基底断裂、方斗山基底断裂带、七曜山—金佛山基底断裂、彭水基底断裂、长寿—遵义基底断裂、黔江断裂带。
这几条断裂规模相对较大,长度多在200千米以上,深度多大于20千米,切割较深,对本区影响亦较大,但由于这些断裂带的最后活动时期相对较早,比较稳定,因此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时间间隔相对较长。
地表断层则主要分布在NE向和近NS向背斜的轴部,它们与背斜一起构成褶断带。
发育在背斜核部的盖层断裂一般断续延伸,其最后活动多在距今20万年之前,之后活动减弱。
统景发生的5.4级地震是有记载以来发生在这一类断层褶皱带上的最大地震。
一般来讲,具有一定规模的全新世活动断层具有发生7级或7级以上地震的背景,多年来的调查和研究表明,重庆境内的断裂多数为第四纪早中期活动断裂,迄今未发现有全新世活动断层存在,重庆境内发生7级地震的危险性是不存在的。
即将完成的《重庆市都市区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的工作初步结果表明,重庆都市区范围内没有发现地震活断层,没有发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避让的活断层。
2、近百年地震活动概况
重庆市属地震相对稳定的区域,1910年以来共发生ML1.0级以上地震5430次,其中ML2-2.9级1054次;ML3-3.9级地震115次;ML4-4.9级43次;ML≥5.0级地震5次;最大地震是1989年11月20日渝北统景5.4级。
从历史上中强地震的空间分布来看,地震多发生在二、三级构造单元的边界断裂带附近及其北东向背斜褶皱的轴部附近。
3、近十年地震活动情况
2000年1月1日以来,全市范围共发生ML1.0级以上地震3268次,其中ML2-2.9级489次;ML3-3.9级地震53次;ML≥4-4.9级12次;最大地震是2010年1月31日四川遂宁与重庆潼南交界5.0级,其次是2010年9月10日荣昌4.7级地震。
重庆地区地震活动有平静—活跃间歇性交替活动的特征。
荣昌地区是重庆辖区内地震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该地区ML2.0级以上地震在1993-2001年期间明显活跃,期间发生多次ML≥4.0级地震。
2001年发生ML4.9级地震发生之后,地震活动明显减弱,2005-2008年期间未发生4.0级以上地震。
从2009年年初开始4级左右地震又开始活动,今年已先后发生1月31日四川遂宁与重庆潼南交界5.0级、2月22日荣昌4.2级地震、9月10日荣昌4.7级地震。
二、水文情况
2004年:嘉陵江干流重庆江段出现自1989年以来最大
洪水。
嘉陵江合川站最高洪峰水位209.52m,超过警戒水位3.02m,超保证水位1.20m;9月6日17时,北碚站最高洪峰水位200.20m,超警戒水位3.20m,水位变幅达20.83m,较1998年最高洪水位高1.74m。
9月7日11时,长江干流重庆江段出现1998年以来的最大洪水;寸滩站洪峰水位183.28m,超警戒水位2.78m,比1998年最高洪水位高0.07m。
2005年:7月10日,大宁河发生接近10年一遇的的暴雨洪水,巫溪站出现213.13m的建站以来第二高洪峰水位,超保证水位1.33m。
2007年:璧南河青杠水文站7月18日0时46分出现洪峰,洪峰水位273.66m,超保证水位2.66m;此次洪水过程水位的涨幅达8.42m,为建站以来最大洪水,达到130年一遇。
小安溪河虎峰水文站,7月17日22时30分出现洪峰水位264.63m,超过警戒水位0.13m。
濑溪河玉滩站17日5时出现洪峰水位314.52m,超过警戒水位0.02m。
2008年:璧山璧南河青杠站6月15日出现洪峰水位269.82m,超警戒水位0.02m;巴南木洞河在6月15日和9月18日出现洪峰水位217.08m、217.28m,分别超警戒水位0.08m、0.28m;潼南涪江站于7月22日和9月25日出现洪峰水位238.18m、238.04m,分别超警戒水位0.21m、0.07m;琼江泰安站9月10日17时水位246.81m,超警戒水位0.81m;8月15日23时酉阳县酉水流域大溪集镇洪峰水位达到335.6m,超警戒水位6.6m。
2009年:长江干流寸滩站8月6日4时出现2004年以来超过警戒水位的洪水,洪水水位为182.49m,相应流量55000m3/s,超过警戒水位1.99m。
涪江小河坝站7月18日6时出现汛期最高水位239.40m,相应流量10100m3/s,超过警戒水位1.4m。
嘉陵江武胜站9月15日4时出现汛期
最高水位223.22m,相应流量15300m3/s,为1991年以来最高。
嘉陵江北碚站8月5日22时出现汛期最高水位191.63m,相应流量22000m3/s。
乌江武隆站5月14日8时出现汛期最高水位183.67m,相应流量6110m3/s,居建站以来汛期最高水位排序倒数第1位。
大宁河巫溪站7月12日20时30分出现汛期最高水位208.54m,相应流量1020m3/s。
2010年:长江干流寸滩站出现1次超过保证水位洪水,出现2次超过警戒水位洪水,寸滩站7月19日21时出现年最高水位为185.06m,超过保证水位1.56m,19日14时出现年最大流量64900m3/s,水位、流量为1987年以来最大。
涪江小河坝站26日15时出现年最高水位239.60m,相应流量9820m3/s,超过警戒水位1.6m。
渠江罗渡溪站7月20日0时年最高水位227.53m,7月19日15时出现年最大流量28500m3/s,超过保证水位5.53m,超过历史记录2.16m,为1953年建站以来最大洪水。
嘉陵江武胜站27日16时年最大水位224.82m,相应流量17800m3/s,超过警戒水位0.32m,为1998年以来最大洪水。
嘉陵江东津沱站7月20日4时出现年最高水位212.20,超过保证水位3.7m的洪水。
嘉陵江北碚站7月20日9时出现年最高水位198.36m,相应流量34300m3/s,超过警戒水位3.86m,为1984年以来最大洪水。
乌江武隆站9日23时出现年最高洪水位196.43m,相应流量15100m3/s ,超过保证水位
3.43m,为2003年以来最大洪水。
三、北碚区气候条件
1、概述
北碚区历年年平均气温为:18.1℃,年降水量为:1133.5毫米,日最大降水量为:190.6毫米,日最高气温:44.3℃,
极端最低气温为:-3.1℃,年雷暴日数49天。
2、近五年主要气象灾害
干旱:2006年7月1日至9月4日,北碚区遭受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受灾人口33.8万人,作物受灾21790.89亩,造成经济损失46375万元。
暴雨:最近5年出现的最大两次暴雨是:2007年7月16日到18日,北碚遭受大暴雨袭击,其中童家溪雨量达358.0毫米,蔡家岗229.8毫米。
受灾人口8万,作物受损6466公顷,绝收917公顷,房屋倒塌1320间,损坏2385间,转移安置3500余人,死亡2人,失踪3人,伤6人。
直接经济损失13600万元。
2009年8月3日到5日,北碚区普降大暴雨,蔡家雨量最大,达到338.8毫米。
造成作物受损6万亩,受灾人口9万人,倒塌房屋559间,损坏1297间,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600万元。
雷电:年雷暴日数49天,大约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
洪水:2010年7月16日到18日,四川大部地区普降暴雨,局部大暴雨。
造成嘉陵江流域北碚段水位超警戒。
此次洪水过程受灾人口达15280人,紧急转移人口1527人、农作物受灾面积:796公顷、农作物绝收面积447公顷,损坏房屋829间,直接经济损失10400万元。
近几年没有观测到台风对北碚区造成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