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第27课 曹刿论战 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官渡之战素材 语文版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1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7课曹刿论战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官渡之战素材语文版东汉末年,中国北方大致形成了袁绍与曹操两大军事集团。
袁绍拥兵数十万,地广人众,兵多粮足,实力最强,形势不利于曹操。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六月,袁绍亲率步兵十万,骑兵两万,南下进攻许昌。
曹操兵少粮缺,只能以两万兵力的绝对劣势与之相拒。
官渡是袁绍夺取许昌消灭曹操的咽喉要地,曹操置主力在此筑垒固守。
正当曹操全力以赴布置对袁作战时,刘备起兵反叛,并积极与袁绍联络,欲合力夹攻曹操。
曹操亲率精兵东征,击溃刘军,迫降关羽,刘备被迫逃往河北投奔袁绍。
建安五年,双方展开激战,曹军连斩颜良、文丑两员河北名将,袁军大为震动,被迫退军,曹操也还军固守官渡。
八月,袁绍兵临官渡。
此时曹操兵不满一万,且伤兵众多,只能坚守营垒。
袁军堆土山,筑橹楼,用箭俯射曹营。
曹军赶造霹雳车,用飞石摧毁了袁军的橹楼。
袁军挖地道袭击曹营,曹军则在营内掘地壕对抗之。
对峙月余,曹军粮草将尽,士卒疲乏,逼曹操下决心寻机会与袁绍决战。
此时袁绍将大批军粮屯积在大营以北四十里的乌巢,探得消息,曹操当机立断,亲率步骑五千人,连夜出发,一路假扮袁军,骗过袁军哨卡,围住乌巢放火烧粮。
守军见曹军兵少,出垒迎战。
但曹军殊死拼杀,终于大破乌巢守军,前来增援的袁军大将张、高览也在阵前投降了曹操。
曹操乘势挥军掩杀,袁军大溃,袁绍仅率八百余骑逃回河北。
综观官渡之战,曹操审时度势,充分吸纳部下的正确意见,利用袁军轻敌、内部不和等有利因素,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以区区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败袁军十二万,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
此后不久,曹操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接着又征服乌桓。
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
27《曹刿论战》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之间的长勺之战曾经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说它采用敌疲我打的方针,是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
《曹刿论战》就是谈论这场战争的。
在鲁国的生死存亡之际,曹刿挺身而出,凭着其深远的见识,从容的风度,为弱小的鲁国赢得了这场战争。
他是怎样帮助鲁庄公的呢?学习课文,为你揭晓。
1.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2.赏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3.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4.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2课时一、新课导入我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战役,他们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直到现在仍然有很多做为典型的案例。
想一想,你能说出几个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这方面的战争论述。
二、自主学习(一)——预习与展示1生字注音曹刿.(guì)小惠未遍.(biàn)小信未孚.(fú)又何间.焉(jiàn)公与之乘.(chéng)长勺.(sháo)2文言词语(1)重点实词肉食者鄙:鄙,鄙陋,本文指目光短浅。
弗敢加也:加,虚夸,谎报。
必以信:信,诚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小信未孚:孚,为人所信服。
神弗福也:福,赐福、保佑。
公将鼓之:鼓,动词,击鼓。
既克:克,战胜。
望其旗靡:靡,倒下。
(2)古今异义牺牲..玉帛(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小大之狱.(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必以情.(古义:以实情判断。
今义:感情。
)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
)又何间.焉(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空间或时间。
)可以..一战(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可能、能够。
)肉食者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看不起。
)再.而衰(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3)一词多义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暗地)故公问其故(缘故)彼竭我盈,故克之(所以)属忠之属也(本分,职分)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有良田美池之属(类)以可以一战(凭借)必以情(按照)必以分人(把)伐十年春,齐师伐我(兴兵攻打)伐竹取道,下见小潭(砍伐)(4)词类活用神弗福也: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
12. 曹刿论战1教学目标1、理解重要词语的含2、理清本文叙事的线索3、激发学生对以弱胜强的战术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相关的知识。
2重点难点1、掌握重要词语的解释,从而理解全文。
2、理解本文详略的处理。
3、能结合实际谈谈从文章受到的启示。
3教学方法1、这课主要采用问题导引法、启发式、讲解法。
对于文言文,学生底子薄,有些文言词语需要老师直接点拨;有些可以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及整体感受通过启发唤起学生的认知;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设疑激趣问题导引,使学生在问题中阅读,目标明确,提高效率。
2、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
这种方式的运用,可以增加作品的魅力,产生好的视听效果,吸引学生注意力;扩大教学容量。
4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活动1【导入】回顾史事,激趣导入同学们,在我国的军事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大家知道的有哪些?……他们取胜的原因虽然各异,但是又有其相似点:注重人谋。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文章也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
让我们一起走进《曹刿论战》,去感受一下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吧。
设计导语时我是这样考虑的: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完了初中阶段的中国历史课,对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战役也略有所闻,也知道一些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而这些内容学生一般都是比较有兴趣的。
因此,让学生先回忆自己学生过的一些著名的战役,这既能够巩固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又能够让学生在一个比较好的气氛中开始新课的学习。
活动2【活动】多样诵读,感知课文1、听读课文(事先准备好课文的配乐朗诵)学生任务:异读、生僻字注好字音;较长句子划好朗读节奏;体会朗读语气情感。
2、试读课文。
教师要求学生看清原文,速度稍慢。
3、互读互评。
教师提出评读标准,同桌或前后学生配合,或读或评。
4、译读课文。
提示学生独立思考,边读边译。
教师提示学习方法:查阅法、圈点法(为下环节做准备)。
这个环节我的设计依据是:学习文言文必须有大量的诵读,在学习的过程中,订正字音要靠朗读,划分节奏要靠朗读,熟悉课文要靠朗读,初解含义要靠朗读,巩固所学要靠朗读,背诵默写也离不开朗读。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训练·达标检测一、双基积累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肉食者鄙.( )(2)牺牲玉帛( )..(3)望其旗靡.( )(4)必以信.( )(5)齐师败绩( )..(6)一鼓作.气( )(7)小大之狱.( )(8)既克,公问其故.( )(9)彼竭我盈.( )(10)夫大国,难测.也( )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以.战宁可以.急相弃邪B.小大之.狱蔽林间窥之.C.战于.长勺于.厅事之东北角D.登轼而.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原文语句填空。
(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是公元383年东晋与前秦在今安徽寿县一带进行的一次大战。
“草木皆兵”与“风声鹤唳”这两个历史典故均出于此。
这年八月,占据北方的苻坚率领百万大军南下,攻打占据南方的东晋王朝。
苻坚骄狂地宣称:“以我百万大军,即使将马鞭扔到长江中,也足以让长江断流。
”晋孝武帝采纳了以丞相谢安为首的主战派的主张,派将军谢石、谢玄等率兵八万沿淮河西进,以拒秦军;又派将军胡彬率领水军五千增援战略要地寿阳(今安徽寿县)。
秦军为了阻挡晋军主力西进,派兵五万进至洛涧。
晋军将领谢石、谢玄趁秦军未到齐,迅速出击,夜袭秦军大营。
秦军抵挡不住,主将战死,溃兵淹死一万五千余人。
晋军士气大振,全线反攻。
苻坚在寿阳城上,看到晋军严整,攻热猛烈,十分恐惧,把淝水东面八公山(今寿县城东北)上的草木都当成了晋兵。
洛涧失利后,秦军沿着淝水西岸布阵,阻止晋军反攻。
晋军将领谢玄派人用激将法对苻坚的弟弟苻融说:“你把军队稍向后撤,让出一块地方,使晋军渡过淝水,双方一决胜负如何?”秦军诸将都认为不能让晋军渡河,但苻坚却说:可以稍退一步,等到晋军兵马半渡之际,再用骑兵攻击,一定可以取胜。
于是苻融指挥秦军后撤。
不想这一撤造成阵势大乱,晋军趁机抢渡淝水,展开猛烈攻击。
晋军的内应也趁势在阵后大喊:“秦军败了!秦军败了!”秦军一听,争相逃命。
苻融见势不妙,急忙驰马赶到后面整顿部队,不料战马被乱兵冲倒,因而被晋军追兵杀死。
失去主将的秦兵越发混乱,彻底崩溃,昼夜溃退,听到风声鹤唳,也以为是东晋追兵。
就这样,几十万秦军,逃散和被歼灭十分之七八,苻坚本人也中箭负伤,逃回洛阳。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7课曹刿论战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官渡之战素材语文版
东汉末年,中国北方大致形成了袁绍与曹操两大军事集团。
袁绍拥兵数十万,地广人众,兵多粮足,实力最强,形势不利于曹操。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六月,袁绍亲率步兵十万,骑兵两万,南下进攻许昌。
曹操兵少粮缺,只能以两万兵力的绝对劣势与之相拒。
官渡是袁绍夺取许昌消灭曹操的咽喉要地,曹操置主力在此筑垒固守。
正当曹操全力以赴布置对袁作战时,刘备起兵反叛,并积极与袁绍联络,欲合力夹攻曹操。
曹操亲率精兵东征,击溃刘军,迫降关羽,刘备被迫逃往河北投奔袁绍。
建安五年,双方展开激战,曹军连斩颜良、文丑两员河北名将,袁军大为震动,被迫退军,曹操也还军固守官渡。
八月,袁绍兵临官渡。
此时曹操兵不满一万,且伤兵众多,只能坚守营垒。
袁军堆土山,筑橹楼,用箭俯射曹营。
曹军赶造霹雳车,用飞石摧毁了袁军的橹楼。
袁军挖地道袭击曹营,曹军则在营内掘地壕对抗之。
对峙月余,曹军粮草将尽,士卒疲乏,逼曹操下决心寻机会与袁绍决战。
此时袁绍将大批军粮屯积在大营以北四十里的乌巢,探得消息,曹操当机立断,亲率步骑五千人,连夜出发,一路假扮袁军,骗过袁军哨卡,围住乌巢放火烧粮。
守军见曹军兵少,出垒迎战。
但曹军殊死拼杀,终于大破乌巢守军,前来增援的袁军大将张、高览也在阵前投降了曹操。
曹操乘势挥军掩杀,袁军大溃,袁绍仅率八百余骑逃回河北。
综观官渡之战,曹操审时度势,充分吸纳部下的正确意见,利用袁军轻敌、内部不和等有利因素,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以区区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败袁军十二万,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
此后不久,曹操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接着又征服乌桓。
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