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细胞减数分裂观察
- 格式:ppt
- 大小:2.67 MB
- 文档页数:32
实验一减数分裂的观察一、实验目的:通过显微镜观察玉米,小麦,蚕豆等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制片,熟悉减数分裂过程,着重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为深入理解遗传学基本规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大原理:减数分裂是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它包括连续两的细胞分裂阶段:每一次分裂为染色体数目的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为染色体数目的等数分裂。
两次分裂可根据染色钵变化特点各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由于第一次前期时间较长,染色体变化比较复杂,故其前期又可分为五个时期。
在减数整个过程中,同源当染色体之间发生联会、交换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进行自由组合。
最终分裂为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四个子细胞,从而发育为雌性或雄性配子。
雌雄配子通过受精又结合成为合子,发育为新的个体,这样又恢复了染色体数目。
由于不同雌雄配子染色体的重新组合,产生了大量的遗传变异,有利于生物的适应和进化。
生物的性母细胞成熟时,减数分裂各期染色体变化的特征简述如下:第一次分裂:前期:可分为以下五个时期:细线期:核内染色体呈细长线状,互相缠绕,难以辨别成双的染色体。
偶线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成为联会。
这样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称为二价体。
粗线期:配对后的染色体逐渐缩短变粗,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这样一个二价体中就包含了四条染色单体,故称为四合体。
在此期间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可能发生片段交换。
双线期:各对同源染色体开始分开,由于在粗线期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换,因而同源染色体在一定区段出现交叉结。
此期可清楚地观察到交叉现象。
终变期:染色体更为浓缩粗短,交叉结向二价体的两端移动,核仁和核膜开始消失,此时各二价体分散在核内,适于记数染色体的数目。
中期:核仁和核摸消失,所有二价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细胞质里出现纺锤体,每个二价体的两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别趋向纺锤体的两极,此时最适于计数染色体的数目和观察各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第4课时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以及观察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课标要求 1.通过细胞分裂图像辨析染色体、核DNA数量变化,培养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能力。
2.运用模型、装片或视频观察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考点一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题型一细胞分裂的图像辨析1.请判断下图细胞进行的分裂方式及时期2.图像比较(以二倍体雄性动物为例):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三种分裂方式中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的主要区别时期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有同源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中期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有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排列在赤道面两侧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无同源染色体后期着丝粒分裂,有同源染色体(看左右)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无同源染色体(看左右)方法总结根据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判断细胞分裂时期题型二细胞分裂的曲线图辨析1.通过染色体与核DNA的曲线区分两种分裂方式方法总结“三看法”区分细胞分裂方式2.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和染色体组数变化(以二倍体生物为例) 请在实线之后用虚线画出减数分裂过程中相应的变化:3.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或染色体与核DNA比值变化请辨析下图曲线中各段代表的相关时期:题型三细胞分裂的柱形图辨析(1)有数目为0的一定是染色单体,细胞中核DNA和染色体数目不可能为0。
(2)柱形图各时期图像中,DNA的数目一定≥染色体的数目(1∶1或2∶1)(3)看有无染色单体;看染色体、核DNA与体细胞染色体、核DNA数关系方法总结考向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比较1.以下甲~丁为某高等动物体内的一些细胞分裂图,图中所示细胞分裂具有连续性。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裂的顺序依次为乙→丁→丙→甲B.乙是卵原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甲最可能为卵细胞C.甲、乙、丙、丁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目依次为1、2、4、1D.没有突变、交叉互换发生时,如果乙的基因组成是EEeeFFff,那么丁的基因组成是EeFf 答案 C解析细胞分裂的顺序依次为丙→乙→丁→甲;乙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故其是初级卵母细胞,根据染色体形态和颜色判断,甲最可能为极体;没有突变、交叉互换发生时,如果乙的基因组成是EEeeFFff,那么丁的基因组成是EEff或eeff或EEFF或eeFF。
减数分裂的观察121140083 朱琪璋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植物花粉母细胞的制片和观察,了解高等植物小孢子的形成过程以及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情况2进一步掌握细胞染色体制片的基本技能。
二实验原理1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细胞分裂,仅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2减数分裂的特点是:连续进行两次分裂,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结果形成4个子核,每个子核只含单倍体的染色体,即染色体数减少一半,所以叫做减少分裂。
另外一个特点是前期特别长,而且形态和行为变化复杂,包括同源染色体的配对、交换与分离等。
3植物花粉形成过程:在植物花粉形成过程中,花药内的一些细胞分化成小孢子母细胞(2n),每个小孢子母细胞进行2次连续的细胞分裂(第一次减数分裂和第二次减数分裂)。
每一个小孢子母细胞产生4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就是1个小孢子。
小孢子内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如下图)三实验器材与材料材料:蚕豆小花序将新鲜采取的材料投入3:1乙醇冰醋酸固定液中固定3~24小时,再投入75%酒精中保存,若保存时间较久,可放在70%酒精一份,甘油一份的溶液中。
器材:镊子,解剖针,盖玻片,载玻片,显微镜,醋酸洋红染液,吸水纸。
四实验步骤①自保存液中取出蚕豆幼小花序,水洗几次,用解剖针分开花蕾,按花蕾大小排在载玻片上。
②先取中等大小的花蕾,用解剖针取出花药,放在载玻片上。
③加一滴醋酸洋红放在花药上。
初步镜检,看取材是否合适,若不合,调换合适的花蕾。
④用解剖针轻轻剥开花药,可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
染色20~30分钟。
⑤加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垫上后用拇指适力压一下,使材料分开。
⑥在显微镜下观察,镜检,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
五实验结果①照片展示减数分裂过程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中期Ⅰ后期Ⅰ末期Ⅰ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四分孢子期②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2个时期①减速第二次分裂后期②四分孢子时期(如图清晰可见4个减数分裂产生的细胞)六问题讨论1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答:选取的材料不能太老,不能减数分裂早已完成,观察不到染色体的形态变化。
减数分裂实验一、实验目的观察植物在发生减数分裂时,处于各个时期的细胞所表现出的状态。
学习在解剖镜下找出花中的花药并将其弄碎。
学习对细胞的染色以及制片和在显微镜下的观察,学习压片法。
二、实验原理1、蚕豆花的花药是是植物蚕豆有性生殖产生雄性细胞的地方。
如果所找的花药并为形成成熟的精子即花粉,那么就可以在华药中的细胞中找到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细胞的染色体形态的不同。
2、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的染色体情况:(一)、减数分裂I(1)前期I:1)细线期: 染色体呈细线状,具有念珠状的染色粒。
持续时间最长,占减数分裂周期的40%。
细线期虽然染色体已经复制,但光镜下分辨不出两条染色单体。
2)偶线期:持续时间较长,占有丝分裂周期的20%。
是同源染色体配对的时期,这种配对称为联会。
这一时期同源染色体间形成联会复合体。
在光镜下可以看到两条结合在一起的染色体,称为二价体。
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经过复制,含四个染色单体,所以又称为四分体。
3)粗线期:持续时间长达数天,此时染色体变短,结合紧密,在光镜下只在局部可以区分同源染色体,这一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换的时期。
4)双线期:染色体进一步变短变粗,联会复合体解体,同源染色体分开,交换部位形成交叉,且向两极移动,称为交叉端化。
可看到4条染色单体。
5)浓缩期: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更高,是观察染色体的良好时期。
核仁此时开始消失,核被膜解体,但有的植物,如玉米,在终变期核仁仍然很显著。
(2)中期I:核仁消失,核膜解体,中期I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
每条同源染色体由一侧的纺锤丝牵引。
(3)后期I: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分离,移至两极。
所以染色体数目减半。
但每个子细胞的DNA含量仍为2C。
同源染色体随机分向两极,使母本和父本染色体重所组合,产生基因组的变异。
(4)末期I:染色体到达两极后,解旋为细丝状、核膜重建、核仁形成,同时进行胞质分裂。
实验二减数分裂的制片与观察PB12210261 徐导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摘要】本实验选取玉米雄花作为实验材料,首先将已固定好雄花的花药剥离出来,然后通过对花粉母细胞进行解离、染色、压片来观察细胞减数分裂的全过程。
【关键词】减数分裂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Abstract】In this experiment, we chose Zea mays as the material. We got a lot of cells in meiosis. Then we disposed the cells in order to observe the whole processes of the meiosis.【Key words】Meiosis leptonema zygonema pachynema diplonema diakineses【实验部分】一、实验目的1、了解植物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2、熟悉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加深对减数分裂的认识;3、掌握植物花粉母细胞的压片技术和方法。
二、基本原理减数分裂(meiosis),又称成熟分裂(maturation division)是在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
性母细胞(2n)连续进行两次核分裂(第一次分裂和第二次分裂),形成四个染色体数目减半的配子(n)。
经过受精,雌雄配子(n)融合为合子,又恢复了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
确保了亲代与子代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从而保证了物种相对的遗传稳定性。
在适当的时候采集植物的花蕾制备染色体标本就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
整个减数分裂可分为下列各个时期:第一次分裂前期Ⅰ减数分裂的特点之一就是前期Ⅰ特别长,而且又较复杂。
通常根据细胞核内结构变化特征又将这一期分成五个时期,即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和终变期。
细线期(leptotene):这是减数分裂的开始时期,染色质开始浓缩为细而长的丝状,首尾不分,且细线局部可见到念珠状颗粒,即染色粒。
植物细胞减数分裂的制片实验反思细胞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中不可或缺的过程,它使得有性生殖能够产生基因多样性。
而植物细胞减数分裂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的遗传学特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进行植物细胞减数分裂制片实验的经历和反思。
在进行这个实验前,我首先需要收集植物细胞的样本。
我选择了在我家附近常见的植物——白菜。
我从白菜的叶子中切下一块组织,并将其浸泡在氯仿中。
这可以软化细胞壁,使得我可以更容易地对细胞进行处理。
接下来,我需要将细胞处理成适合制片的状态。
我将白菜叶片放入醋酸中,然后在热水中加热煮沸。
这个过程会让细胞染色体膨胀,变得更容易观察。
我还添加了一些甘油,以防止细胞变形。
在细胞膨胀后,我将其移至干净的载玻片上,再添加一滴甘油和盖玻片。
这样可以保护细胞并使其保持在一个平坦的状态。
然后我用显微镜观察样本,以便观察细胞减数分裂的不同阶段。
实验进行得非常顺利,我成功地观察到了植物细胞减数分裂的各个阶段。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其中一个问题是我在处理细胞样本时没有完全去除氯仿。
这导致细胞膜破裂,使得细胞内的物质泄漏出来,影响了实验结果。
此外,在观察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我还发现自己没有充分地了解细胞减数分裂的不同阶段和过程。
这导致我在观察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
通过这个实验,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植物细胞减数分裂的知识。
同时,我也学到了在实验中需要更加小心和细致,以避免出现问题。
在以后的实验中,我会更加注重实验步骤的细节,并更加深入地了解所研究的过程,以便更好地进行观察和研究。
植物细胞减数分裂的制片实验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
通过这个实验,我不仅了解了植物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还学会了如何进行实验以及如何处理样本。
我相信这个实验对我的科学研究会有很大的帮助。
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是整本教材内容的基础,唯有充分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及意义,才能有效学习和认识生物的遗传与进化。
在显微镜下,学生通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各分裂相,可清晰地观察到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深刻认识减数分裂的动态过程。
而在教材中,只有减数分裂的模拟实验,虽能满足教学要求,但缺乏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欠缺实验方法及详细的操作步骤。
那么,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减数分裂?试题解析试题1:下列有关几个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看到有四分体的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B.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时两条相同颜色的染色体代表同源染色体C.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时先要进行设计再选择多种类型的核苷酸为材料D.根据调查的数据,就能确定各种遗传病的类型和发病的根本原因解析: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以及遗传病的调查等方面的知识。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A正确;同源染色体是形态、大小相同,一条来自于父方、一条来自于母方的两条染色体,应该用两条颜色不同的染色体代表同源染色体,B错误;DNA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的,因此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时要设计四种类型的核苷酸为材料,C错误;根据调查的数据,只能获得该遗传病的发病率,D错误。
故答案为A。
试题2:下图为“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实验的相关照片,图中MⅠ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MⅡ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过程中要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等操作B.该实验可直接用高倍镜进行观察C.可在显微镜视野下观察到乙图变化的连续过程D.可在图乙的MⅠ①中找到图甲的结构解析:该实验是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所以不需要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等操作,A错误;该实验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目标,再换高倍镜观察,B错误;制作装片后细胞已经死亡,因此不能观察到乙图变化的连续过程,C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有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现象,故可在图乙的MⅠ①中找到图甲的结构,D正确。
实验八植物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观察一、实验目的1. 掌握制备植物细胞减数分裂玻片标本的技术和方法。
2. 了解植物花粉形成中的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征及染色体变化。
二、实验原理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动植物性母细胞成熟、形成配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第一次为染色体数目减半,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分开,最终形成的配子中染色体数目仅为性母细胞的一半。
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恢复亲代染色体数,从而保持物种染色体数的恒定。
植物形成配子时,由花药或胚珠中的某些细胞分化为二倍性的小孢子母细胞或大孢子母细胞,这些细胞连续进行两次细胞分裂即减数第一分裂和减数第二分裂,结果一个小孢子母细胞形成4个小孢子,一个大孢子母细胞形成一个大孢子,它们都只具有单倍的染色体。
植物材料的减数分裂制片通常采用涂片法,制片过程包括:取材、固定、染色及压片几个步骤。
三、实验材料葱花(染色体数2n=16)四、实验步骤1. 取材:选取处于减数分裂期的葱花,剪下花序。
2.固定:用卡诺氏固定液固定12~24h,之后用95%酒精冲洗,再转入70%酒精中,可于4℃冰箱保存。
固定的目的与有丝分裂相同。
3.制片:用镊子小心拨开花药壁,挤出花粉粒,涂于载玻片上,用镊子轻轻捣碎,用卡宝品红染色3~5分钟,盖上盖玻片。
4.镜检用低倍镜找到分裂期细胞,再转用高倍镜仔细观察。
五、注意事项不同部位的花粉粒的成熟程度不同,取材时注意避免选取相同部位的材料,以便观察到更多的分裂相。
六、实验结果观察:绘制所观察到的减数分裂各任四个时期的图相,并简述其特征。
第1页共1页。
玉米雄穗减数分裂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植物减数分裂玻片标本的制作方法和技术;
2.了解高等植物花粉形成过程中的减数分裂过程,观察染色体的动态变化规律。
二、实验原理
减数分裂(meiosis)是生物在形成性细胞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细
胞分裂方式。
在此过程中,二倍体(2n)的性母细胞,连续进行2次细胞分裂,而染色体仅分裂1次。
结果,在1个性母细胞所形成的4个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半。
也就是说每个子细胞中只具有单倍
的染色体(n)。
减数分裂在遗传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性母细胞(2n)经过减数分裂,形成染色体数目减半的配子(n)。
经受精作用,雌、雄配子融合为合子,染色体数目恢复为2n。
这样,在物种延续的过程中,确保了染
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使物种在遗传上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另外,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包含有同源染色体的配对、交换、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这些都为遗传学上的分离、自由组合和连锁互换规律提供了细胞学基础,并导致了各种遗传重组的发生,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