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井巷掘进爆破
- 格式:doc
- 大小:597.50 KB
- 文档页数:19
第9章井巷掘进爆破9.1 平巷掘进爆破平巷掘进爆破的特点是只有一个自由面,同时炮孔深度受到限制,一般只有1.5m—3.0m。
9.1。
1 工作面和炮孔布置平巷掘进中的炮孔,按其位置和作用的不同,分为掏槽孔、辅助孔(崩落孔)和周边孔.周边孔又可分为顶孔、底孔和帮孔(图9-1).平巷掘进爆破时,由于只有一个自由面,四周岩石夹制力很大,爆破条件困难,因此,掏槽孔的布置极为重要。
掏槽孔的作用就是在工作面上首先造成一个槽腔作为第二个自由面,为其他炮孔爆破创造有利条件.辅助孔的作用是扩大和延伸掏槽的范围。
周边孔的作用是控制平巷断面规格形状。
为了提高其他炮孔的爆破效果,掏槽空应比其他炮孔加深0.15-0。
25m。
9.1。
1。
1 掏槽孔的形式根据巷道断面、岩石性质和地质构造等条件,掏槽孔的排列形式种类繁多,归纳起来有倾斜孔掏槽、平行空孔直线掏槽和混合式掏槽三种。
A 倾斜孔掏槽倾斜孔掏槽的特点是掏槽孔和工作面斜交.通常分为单向单向掏槽、锥形掏槽和楔形掏槽.(1)单向掏槽。
掏槽孔排列成一行,并朝一个方向倾斜。
适用于软岩(钾盐、石膏等)或具有层理、节理、裂隙或软夹层的岩石中。
可根据自然弱面存在的情况分别采用顶部掏槽、底部掏槽或侧向掏槽,掏槽孔倾斜角度依据岩石可爆性不同,取50°—70°。
与此相邻的第二排孔也要作适当的倾斜,如图9—2所示。
(2)锥形掏槽。
各掏槽孔以同等角度向工作面中心轴线倾斜,孔底趋于集中,但互相不贯通,爆破后形成锥形槽(见图9—3)。
掏槽孔有关参数视岩石性质而定,施工中可参考表9—1选取。
表中参数使用于孔深在2m以内的浅孔爆破。
表9-1 锥形掏槽主要参数(3)楔形掏槽.楔形掏槽通常由两排或两排以上的相对称的倾斜炮孔组成,爆破后形成楔形槽。
前者称为单楔形掏槽(简称楔形掏槽),后者称为双楔形(多楔形)掏槽。
楔形掏槽又有垂直楔形掏槽和水平楔形掏槽之分(见图9-4).楔形掏槽中,每对掏槽眼间距为0。
第9章井巷掘进爆破井巷工程:为进行采矿或其他工程目的,在地下开凿的各类通道和硐室的总称。
爆破是井巷掘进中通常利用的大体方式。
爆破成效的好坏直接阻碍到井巷施工的质量、速度和本钱。
合理地布置工作面上的炮孔和正确确信爆破参数,是取得良好爆破成效和加速掘进速度的重要保证。
井巷掘进爆破包括:平巷掘进爆破、井筒(立井、斜井)掘进爆破、隧道掘进爆破和硐库开挖爆破。
普遍应用于矿山、交通、水利水电、大型油库等工程中。
平巷掘进爆破平巷(水平巷道):地下矿山,开凿在岩体或矿层中不直通地表的水平通道。
平硐:地下矿山,开凿在岩体或矿层中直通地表的水平巷道。
平巷掘进爆破的特点:只有一个自由面,且炮孔深度受到限制,一样孔深只有~3m。
工作面炮孔布置123图9-1 炮孔种类1-掏槽孔;2-辅助孔;3-周边孔炮孔的种类:平巷掘进中的炮孔,依照所处位置和作用的不同,将其分为掏槽孔、辅助孔(崩落孔)和周边孔。
周边孔又分为顶孔、帮孔和底孔(图9-1)。
掏槽眼:在巷道断面的适当位置(一样在中央偏下)布置的几个装药量较多、第一起爆的炮眼。
辅助眼:位于掏槽眼与周边眼之间的炮眼。
周边眼:布置在巷道掘进断面开挖轮廓线上的炮眼。
平巷掘进爆破时,由于只有一个自由面,周围岩石的夹制力专门大,爆破条件困难,故掏槽孔的布置极为重要。
各类炮孔的作用:掏槽孔的作用是在工作面上第一炸出一个槽腔,形成第二个自由面,为其他炮孔的爆破制造有力的条件。
辅助孔的作用是扩大和延伸掏槽的范围,并将岩石崩落(进一步扩大掏槽和崩落岩石)。
周边孔的作用是操纵巷道断面的形状和规格。
为了提高其他炮孔的的爆破成效,掏槽孔比其他炮孔深~(一样取)。
平巷掘进爆破的关键是掏槽眼和周边眼的爆破,掏槽眼为辅助眼和周边眼的爆破制造了有利条件,直接阻碍循环进尺和掘进成效;周边眼关系到开挖边界的超欠挖和对周围围岩的阻碍。
(1)掏槽形式由于巷道断面、岩石性质和地质构造等条件的不同,掏槽孔的排列形式很多,归纳起来有三种:即斜眼掏槽、直眼掏槽(平行空孔直线掏槽)、混合掏槽。
第9章井巷掘进爆破井巷工程:为进行采矿或其他工程目的,在地下开凿的各类通道和硐室的总称。
爆破是井巷掘进中通常使用的基本方法。
爆破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井巷施工的质量、速度和成本。
合理地布置工作面上的炮孔和正确确定爆破参数,是取得良好爆破效果和加快掘进速度的重要保证。
井巷掘进爆破包括:平巷掘进爆破、井筒(立井、斜井)掘进爆破、隧道掘进爆破和硐库开挖爆破。
广泛应用于矿山、交通、水利水电、大型油库等工程中。
9.1 平巷掘进爆破平巷(水平巷道):地下矿山,开凿在岩体或矿层中不直通地表的水平通道。
平硐:地下矿山,开凿在岩体或矿层中直通地表的水平巷道。
平巷掘进爆破的特点:只有一个自由面,且炮孔深度受到限制,一般孔深只有1.5~3m。
9.1.1 工作面炮孔布置123图9-1 炮孔种类1-掏槽孔;2-辅助孔;3-周边孔炮孔的种类:平巷掘进中的炮孔,根据所处位置和作用的不同,将其分为掏槽孔、辅助孔(崩落孔)和周边孔。
周边孔又分为顶孔、帮孔和底孔(图9-1)。
掏槽眼:在巷道断面的适当位置(一般在中央偏下)布置的几个装药量较多、首先起爆的炮眼。
辅助眼:位于掏槽眼与周边眼之间的炮眼。
周边眼:布置在巷道掘进断面开挖轮廓线上的炮眼。
平巷掘进爆破时,由于只有一个自由面,四周岩石的夹制力很大,爆破条件困难,故掏槽孔的布置极为重要。
各类炮孔的作用:掏槽孔的作用是在工作面上首先炸出一个槽腔,形成第二个自由面,为其他炮孔的爆破创造有力的条件。
辅助孔的作用是扩大和延伸掏槽的范围,并将岩石崩落(进一步扩大掏槽和崩落岩石)。
周边孔的作用是控制巷道断面的形状和规格。
为了提高其他炮孔的的爆破效果,掏槽孔比其他炮孔深0.15~0.25m(一般取0.2m)。
平巷掘进爆破的关键是掏槽眼和周边眼的爆破,掏槽眼为辅助眼和周边眼的爆破创造了有利条件,直接影响循环进尺和掘进效果;周边眼关系到开挖边界的超欠挖和对周围围岩的影响。
(1)掏槽形式由于巷道断面、岩石性质和地质构造等条件的不同,掏槽孔的排列形式很多,归纳起来有三种:即斜眼掏槽、直眼掏槽(平行空孔直线掏槽)、混合掏槽。
井巷掘进爆破井巷掘进爆破包括平巷掘进、井筒掘进、隧道掘进、硐室开挖爆破。
一、平巷掘进(一)、工作面和炮孔布置按位置和作用分为掏槽孔、辅助孔和周边孔。
周边孔又分为顶孔、底孔和帮孔。
1.掏槽孔形式:倾斜孔掏槽、平行孔直线掏槽、混合掏槽a.倾斜孔掏槽分为:单向、锥形、楔形b.平行孔直线掏槽分为:龟裂、桶形、螺旋形掏槽c.混合掏槽:两种以上的掏槽方式混合使用2.辅助孔和周边孔布置原则布孔均匀;孔间距一般辅助孔0.4-0.8m,周边孔0.5-1.0m,周边孔距巷道轮廓线0.1-0.2m。
(二)、爆破参数确定1.炮孔直径:小直径34-35mm,普通型40-42mm2.炮孔深度:f=1.6-3,L=2-3m,f=4-6,L=1.5-2m,f=7-20,L=1.2-1.8m3.炮孔数目:通常公式估算N=3.3(fs2)1/34.单位炸药消耗量a.修正的普氏公式q=1.1k0(f/s)1/2k0 炸药爆力修正系数,k0=525/pb.定额与经验值Q=qv=qslη(三)、爆破说明书与爆破图表1.爆破说明书:原始资料、爆破器材与钻具、爆破参数计算选择、爆破网路设计和计算、安全技术措施2.爆破图表:炮孔布置、装药结构、炮孔布置参数与装药参数表格、预期爆破效果和经济指标二、竖井掘进爆破(一)、竖井工作面炮孔布置1.掏槽孔布置形式:圆锥形、直孔桶形2.辅助孔和周边孔布置原则:辅助孔:最大圈与周边孔应满足光爆层要求,0.5-0.7m,其余辅助孔的圈距0.6-1.0m,按同心圆布置,孔距0.8-1.2m。
周边孔:光面爆破孔距0.4-0.6m,孔口略向外倾,孔底偏出轮廓线0.05-0.1m。
非光面爆破炮孔布置在距井帮0.15-0.3m的圆周上,孔距0.6-0.8m。
(二)、竖井爆破参数确定1.炮孔直径:一般39-46mmm,孔深2m。
2.炮孔深度:一般2m,采用伞形钻架孔深3.5-4m。
3.钻孔数目:N=qsηm/αG,m每个药包长度,G每个药包质量,α炮孔平均装药系数4.单耗:定额、试算、类比5.辅助孔参数:圈距0.7-0.9m,为圈距0.8-1.2倍圈距,装药系数一般0.45-0.66.周边孔参数:w=0.6-0.7m,E=0.56-0.94m(三)、竖井起爆网路一般采用电雷管起爆网路和导爆管起爆网路。
第9章井巷掘进爆破9.1 平巷掘进爆破平巷掘进爆破的特点是只有一个自由面,同时炮孔深度受到限制,一般只有1.5m-3.0m。
9.1.1 工作面和炮孔布置平巷掘进中的炮孔,按其位置和作用的不同,分为掏槽孔、辅助孔(崩落孔)和周边孔。
周边孔又可分为顶孔、底孔和帮孔(图9-1)。
平巷掘进爆破时,由于只有一个自由面,四周岩石夹制力很大,爆破条件困难,因此,掏槽孔的布置极为重要。
掏槽孔的作用就是在工作面上首先造成一个槽腔作为第二个自由面,为其他炮孔爆破创造有利条件。
辅助孔的作用是扩大和延伸掏槽的范围。
周边孔的作用是控制平巷断面规格形状。
为了提高其他炮孔的爆破效果,掏槽空应比其他炮孔加深0.15-0.25m。
9.1.1.1 掏槽孔的形式根据巷道断面、岩石性质和地质构造等条件,掏槽孔的排列形式种类繁多,归纳起来有倾斜孔掏槽、平行空孔直线掏槽和混合式掏槽三种。
A 倾斜孔掏槽倾斜孔掏槽的特点是掏槽孔和工作面斜交。
通常分为单向单向掏槽、锥形掏槽和楔形掏槽。
(1)单向掏槽。
掏槽孔排列成一行,并朝一个方向倾斜。
适用于软岩(钾盐、石膏等)或具有层理、节理、裂隙或软夹层的岩石中。
可根据自然弱面存在的情况分别采用顶部掏槽、底部掏槽或侧向掏槽,掏槽孔倾斜角度依据岩石可爆性不同,取50°-70°。
与此相邻的第二排孔也要作适当的倾斜,如图9-2所示。
(2)锥形掏槽。
各掏槽孔以同等角度向工作面中心轴线倾斜,孔底趋于集中,但互相不贯通,爆破后形成锥形槽(见图9-3)。
掏槽孔有关参数视岩石性质而定,施工中可参考表9-1选取。
表中参数使用于孔深在2m以内的浅孔爆破。
表9-1 锥形掏槽主要参数(3)楔形掏槽。
楔形掏槽通常由两排或两排以上的相对称的倾斜炮孔组成,爆破后形成楔形槽。
前者称为单楔形掏槽(简称楔形掏槽),后者称为双楔形(多楔形)掏槽。
楔形掏槽又有垂直楔形掏槽和水平楔形掏槽之分(见图9-4)。
楔形掏槽中,每对掏槽眼间距为0.2-0.6m,孔底间距为0.1-0.2m。
第9章井巷掘进爆破9.1 平巷掘进爆破平巷掘进爆破的特点是只有一个自由面,同时炮孔深度受到限制,一般只有1.5m-3.0m。
9.1.1 工作面和炮孔布置平巷掘进中的炮孔,按其位置和作用的不同,分为掏槽孔、辅助孔(崩落孔)和周边孔。
周边孔又可分为顶孔、底孔和帮孔(图9-1)。
平巷掘进爆破时,由于只有一个自由面,四周岩石夹制力很大,爆破条件困难,因此,掏槽孔的布置极为重要。
掏槽孔的作用就是在工作面上首先造成一个槽腔作为第二个自由面,为其他炮孔爆破创造有利条件。
辅助孔的作用是扩大和延伸掏槽的范围。
周边孔的作用是控制平巷断面规格形状。
为了提高其他炮孔的爆破效果,掏槽空应比其他炮孔加深0.15-0.25m。
9.1.1.1 掏槽孔的形式根据巷道断面、岩石性质和地质构造等条件,掏槽孔的排列形式种类繁多,归纳起来有倾斜孔掏槽、平行空孔直线掏槽和混合式掏槽三种。
A 倾斜孔掏槽倾斜孔掏槽的特点是掏槽孔和工作面斜交。
通常分为单向单向掏槽、锥形掏槽和楔形掏槽。
(1)单向掏槽。
掏槽孔排列成一行,并朝一个方向倾斜。
适用于软岩(钾盐、石膏等)或具有层理、节理、裂隙或软夹层的岩石中。
可根据自然弱面存在的情况分别采用顶部掏槽、底部掏槽或侧向掏槽,掏槽孔倾斜角度依据岩石可爆性不同,取50°-70°。
与此相邻的第二排孔也要作适当的倾斜,如图9-2所示。
(2)锥形掏槽。
各掏槽孔以同等角度向工作面中心轴线倾斜,孔底趋于集中,但互相不贯通,爆破后形成锥形槽(见图9-3)。
掏槽孔有关参数视岩石性质而定,施工中可参考表9-1选取。
表中参数使用于孔深在2m以内的浅孔爆破。
表9-1 锥形掏槽主要参数相邻炮孔间隔/m岩石坚固性系数f 炮孔倾角/(°)孔口间隔孔底间隔2-6 75-70 1.00-0.9 0.46-8 70-68 0.9-0.85 0.38-10 68-65 0.85-0.8 0.210-13 65-63 0.8-0.7 0.213-16 63-60 0.7-0.6 0.1516-18 60-58 0.6-0.5 0.118-20 58-55 0.5-0.4 0.1(3)楔形掏槽。
第9章井巷掘进爆破井巷工程:为进行采矿或其他工程目的,在地下开凿的各类通道和硐室的总称。
爆破是井巷掘进中通常使用的基本方法。
爆破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井巷施工的质量、速度和成本。
合理地布置工作面上的炮孔和正确确定爆破参数,是取得良好爆破效果和加快掘进速度的重要保证。
井巷掘进爆破包括:平巷掘进爆破、井筒(立井、斜井)掘进爆破、隧道掘进爆破和硐库开挖爆破。
广泛应用于矿山、交通、水利水电、大型油库等工程中。
9.1 平巷掘进爆破平巷(水平巷道):地下矿山,开凿在岩体或矿层中不直通地表的水平通道。
平硐:地下矿山,开凿在岩体或矿层中直通地表的水平巷道。
平巷掘进爆破的特点:只有一个自由面,且炮孔深度受到限制,一般孔深只有1.5~3m。
9.1.1 工作面炮孔布置123图9-1 炮孔种类1-掏槽孔;2-辅助孔;3-周边孔炮孔的种类:平巷掘进中的炮孔,根据所处位置和作用的不同,将其分为掏槽孔、辅助孔(崩落孔)和周边孔。
周边孔又分为顶孔、帮孔和底孔(图9-1)。
掏槽眼:在巷道断面的适当位置(一般在中央偏下)布置的几个装药量较多、首先起爆的炮眼。
辅助眼:位于掏槽眼与周边眼之间的炮眼。
周边眼:布置在巷道掘进断面开挖轮廓线上的炮眼。
平巷掘进爆破时,由于只有一个自由面,四周岩石的夹制力很大,爆破条件困难,故掏槽孔的布置极为重要。
各类炮孔的作用:掏槽孔的作用是在工作面上首先炸出一个槽腔,形成第二个自由面,为其他炮孔的爆破创造有力的条件。
辅助孔的作用是扩大和延伸掏槽的范围,并将岩石崩落(进一步扩大掏槽和崩落岩石)。
周边孔的作用是控制巷道断面的形状和规格。
为了提高其他炮孔的的爆破效果,掏槽孔比其他炮孔深0.15~0.25m(一般取0.2m)。
平巷掘进爆破的关键是掏槽眼和周边眼的爆破,掏槽眼为辅助眼和周边眼的爆破创造了有利条件,直接影响循环进尺和掘进效果;周边眼关系到开挖边界的超欠挖和对周围围岩的影响。
(1)掏槽形式由于巷道断面、岩石性质和地质构造等条件的不同,掏槽孔的排列形式很多,归纳起来有三种:即斜眼掏槽、直眼掏槽(平行空孔直线掏槽)、混合掏槽。
1)斜眼掏槽特点:所有掏槽眼与工作面斜交。
分为单向掏槽、锥形掏槽和楔形掏槽。
单向掏槽(图9-2):掏槽孔排列成一行或两行,并朝一个方向倾斜。
适用于软岩或具有层理、节理、裂隙或软弱夹层的岩石中。
根据自然弱面的存在情况,可分别采用顶部掏槽、顶部掏槽、侧向掏槽或扇形掏槽。
掏槽孔的倾斜角度根据岩石可爆性的不同,取50º~70º。
锥形掏槽:各掏槽孔以相等或近似相等的角度向工作面中心轴线倾斜,孔底趋于集中,但互相不贯通,爆破后形成锥形槽。
孔数为3~6个,通常呈三角锥形、正锥形和圆锥形(图9-3)。
正锥形掏槽在平巷掘进中使用较多,圆锥形掏槽多用于竖井掘进。
楔形掏槽:通常由两排或两排以上相对称的倾斜炮孔组成,爆破后形成楔形槽。
两排孔为单楔形掏槽(简称楔形掏槽),两排以上为双楔形(多楔形)掏槽。
楔形掏槽可分为垂直楔形和水平楔形(图ac d图9-2 单向掏槽a —顶部掏槽;b —底部掏槽;c —侧向掏槽;d —扇形掏槽9-4)。
楔形掏槽常用于中硬以上的均质岩石,巷道断面大于4m2。
当巷道岩层有水平层理时,宜采用水平楔形掏槽,以利于钻孔和爆破。
当岩石更为坚硬时,可采用双楔形掏槽。
楔形掏槽每对掏槽孔间距为0.2~0.6m,掏槽孔与工作面交角为55°~75°,孔底距离为10~20cm。
ab c图9-3 锥形掏槽a—三角锥形;b—正角锥形;c—圆锥形图9-4 楔形掏槽a—垂直楔形掏槽;b—水平楔形掏槽ba倾斜孔掏槽的优点:所需掏槽孔数较少,掏槽体积大,易将岩石抛出,有利于其它炮孔的爆破。
缺点:掏槽孔深度受到巷道断面限制,因而影响到每个掘进循环的进尺;岩石抛掷距离远,岩堆分散,影响装岩效率。
(2)平行空孔直线掏槽(直眼掏槽)所有掏槽眼均垂直于工作面,且相互平行,其中有几个不装药的空孔,作为装药炮孔爆破时的辅助自由面和破碎岩石的碎胀补偿空间。
直眼掏槽分为龟裂掏槽、筒形掏槽和螺旋掏槽。
龟裂掏槽:有垂直龟裂和水平龟裂两种。
掏槽孔均布置在一条直线上,彼此间严格平行,装药孔与空孔间隔布置,爆破后形成一条槽缝,故又称缝形掏槽。
炮孔数目取决于断面大小和岩石坚固性系数。
中硬以上岩石,3~7个掏槽孔,孔间距8~15cm。
空孔直径可与装药孔直径相同,也可以是50~100mm。
这种掏槽方式最适于工作面有较大的夹层或接触带相交的情况,将掏槽布置在较软或接触带附近的部位。
由于龟裂掏槽体积较小,故常被桶形掏槽所代替(图9-5)。
桶形掏槽:又称角柱形掏槽。
各掏槽孔呈对称形式排列,由4~7个炮孔组成,其中1~4个空孔。
应用范围广,大、中、小断面均可。
图9-5 龟裂掏槽和桶形掏槽a—龟裂掏槽;b—桶形掏槽b岩石较硬时,也可采用75~100mm 的大直径空孔(图9-6)。
桶形掏槽较龟裂掏槽形成的槽腔体积大,在中硬岩石中使用较为普遍。
螺旋掏槽:由桶形掏槽发展而来。
各装药孔至空孔距离依次递增,呈螺旋线布置,并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起爆,形成非对称桶形。
空孔可以是小直径,也可以是大直径。
能充分利用自由面,扩大掏槽效果,适用于均质岩石。
扩槽原理如图9-7所示。
空孔一般只用1个,遇到坚韧难爆的岩石时,可以增加1或2个图9-6 大直径空眼角柱形掏槽 —空孔;1、2、3、4—起爆顺序图9-7 螺旋掏槽原理示意图a 小直径空眼;b 大直径空眼a b空孔(图中虚线所示)。
螺旋形掏槽孔爆破后往往在槽中存留下被压实的岩碴,影响辅助孔的爆破效果,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常将空孔比装药孔加长300~500mm ,并在孔底装入200~300g 炸药,然后用充填物堵塞约100mm ,待所有掏槽孔爆破之后,紧接着反向起爆,以利于抛碴。
小直径空孔螺旋掏槽(图9-8),各装药孔与空孔之间的距离,可根据炮孔直径d ,按以下方法确定:L 1=(1~1.8)d ;L 2=(2~3.5)d ;L 3=(3~4.5)d ;L 4=(4~5.5)d图 9-8 小直径空眼螺旋掏槽图9-9 大直径空眼螺旋掏槽大直径空孔螺旋掏槽炮孔布置见图9-9。
直眼掏槽与倾斜孔掏槽相比,其优点是:孔深不受巷道断面限制,可进行较深炮孔的爆破,加大掘进循环的进尺;掏槽体积里外大小较一致,因而相邻炮孔的最小抵抗线里外也较一致,使爆落的矿岩块度均匀,不会抛掷太远,爆堆集中在工作面附近,有利于装岩,其缺点是:掏槽孔数较多,掏槽体积小,装药孔和空孔的间距不能太大且需相互平行,要求要有较高的钻孔技术。
楔形掏槽的优点是:1)所需炮孔数量少;2)炸药单耗低;3)爆破单位体积岩石所需的炮孔长度小。
直孔掏槽的优点是:1)炮孔利用率高;2)孔深不受巷道断面限制;3)破碎块度均匀;4)钻孔方便,准确性高。
楔形掏槽的缺点正是直孔掏槽的优点。
混合式掏槽:混合掏槽是指将两种以上的掏槽方式混合使用。
在遇到岩石特别坚硬或巷道断面较大时,可以采用复式楔形掏槽或桶形与锥形混合掏槽。
(2)辅助眼(崩落眼)和周边眼的布置原则1)布孔均匀:既要充分利用炸药能量,又要保证岩石按设计轮廓线崩落。
孔间距根据岩石性质而定,一般辅助孔取0.4~0.8m,周边孔取0.5~1m,周边孔距巷道轮廓线0.1~0.2m。
2)底孔布置比较困难,有积水时易产生哑炮。
因此:①底孔间距一般为0.4~0.7m,抛渣爆破时,底孔采用较小间距。
②底孔孔口应比巷道底板高出0.1~0.2m,但其孔底底应低于底板0.1~0.2m,抛渣爆破时,应将炮孔深度加深0.2m 左右。
③底孔装药量介于掏槽眼和辅助眼之间,装药长度为眼深的0.5~0.7倍,抛渣爆破时,每孔增加1~2个药卷。
注意:直眼掏槽一般都采用过量装药,装药长度占全眼长的70%~90%,如果装药长度不够,易发生“挂门帘”和“留门坎”现象。
当眼深大于2.5m 时易产生沟槽效应,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爆轰中断。
必熟题29、平巷掘进工作面炮孔布置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答:(1)工作面各类炮孔布置的顺序是:首先选择适当的掏槽方式和掏槽位置,其次是布置好周边孔,最后根据断面大小均匀布置辅助孔。
(2) 掏槽孔的位置会影响岩石的抛掷距离和破碎块度,通常布置在断面的中央偏下,并考虑辅助孔的布置较均匀。
(3) 周边孔一般布置在断面轮廓线上,按光面爆破要求,各炮孔要相互平行,孔底落在同一平面上,孔底的最小抵抗线和炮孔间距通常与辅助孔相同。
为保证爆破后在巷道底板不留“根底”,底孔孔底要超过底板轮廓线。
(4)布置好掏槽孔和周边孔后,再布置辅助孔。
辅助孔是以槽腔为自由面层层布置,均匀地分布在被爆岩体上,并根据断面大小和形状调整好最小抵抗线和炮孔密集系数。
30、试述倾斜孔掏槽和平行空孔直线掏槽的区别和适用条件是什么?(斜眼掏槽和直眼掏槽)答:倾斜孔掏槽是指掏槽孔方向与工作面斜交的掏槽方法,通常分为单向掏槽、锥形掏槽和楔形掏槽。
平行空孔直线掏槽也称直眼掏槽,所有掏槽孔均垂直于工作面,且互相平行,通常分为龟裂掏槽、桶形掏槽和螺旋形掏槽。
斜眼掏槽与直眼掏槽的适用条件如下表所示。
掏槽的适用条件9.1.2 爆破参数确定(1)炮孔直径直径大小直接影响钻孔速度、炮孔数量、炸药单耗、爆落岩石块度及巷道轮廓的平整度。
炮孔直径过大,钻速降低,而且会因孔数减少而影响药量均匀分布,导致岩石破碎质量较差。
目前,国内平巷掘进多采用手持式凿岩机和气腿式凿岩机,孔径有普通型和小直径型两种。
表9-5 两种类型的孔径当采用重型凿岩机和凿岩台车钻孔时,炮孔直径为45~55mm,可采用直径为40~45mm的药卷。
(2)炮孔深度炮孔深度简称孔深,至孔底到工作面的垂直距离。
而炮孔长度是指炮孔方向的实际长度。
孔深不仅影响掘进的工作量和完成各工序的时间,而且影响爆破效果和掘进速度。
它是决定每班掘进循环次数的主要因素。
确定原则:为了实现快速掘进,在提高机械化程度、改善循环技术和改进工作组织的前提下,应力求加大孔深并增加掘进循环次数。
普通型孔径的孔深可根据岩石坚固性和掘进断面积按表9-6确定。
(3)炮孔数目与掘进断面、岩石性质、炮孔直径、炮孔深度和炸药性能等因素有关。
确定原则是在保证爆破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炮孔数目。
估算公式:32 3.3fS N =(4)单位炸药消耗量取决于炸药性能、岩石性质、巷道断面积、炮孔直径和炮孔深度等因素。
在实际工程中,确定炸药单耗多采用经验公式或参考国家定额标准。
经验公式——修正的普氏公式:SfK q 01.1= 式中,K 0 ——炸药爆力校正系数,K 0 = 525/p ,p 为炸药的爆力。
经验值与定额标准:P 341表9-7、9-8。
确定了单位炸药炸药消耗量q 之后,根据每一循环爆落的岩石体积,可求出每循环使用的总药量:ηqSL qV Q ==η 为炮孔利用率,一般可取95.0~8.0=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