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环境学-1
- 格式:ppt
- 大小:920.50 KB
- 文档页数:51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智能建筑环境学1、环境一般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人工环境也应运而生。
2、房屋建筑设计一般由建筑设计、建筑结构工程设计、建筑环境与建筑设备工程设计构成。
3、建筑环境设计目标发展的演绎过程:安全→舒适→节能→健康→生态。
4、建筑外环境主要由这一地区的空气质量、热、光、声等要素构成,具体体现在室外气候、光气候以及环境噪声方面。
5、赤纬⎥⎦⎤⎢⎣⎡⨯⎪⎭⎫⎝⎛-⨯=36037080sin 45.23N d 。
d ——赤纬(°);N ——从1月1日开始计算的天数(d )。
6、太阳高度角与方位角cosh cos cos sin sin sin d d ϕϕβ+=,ϕβϕβcos cos sin sin sin cos dA -=β——太阳高度角(°),日出日落时为0°; φ——地理纬度(°); d ——赤纬(°); h ——时角(°),以正午为0°,每小时时角为15°,下午取正,上午取负; A ——太阳方位角(°),以当地正午时为0°,上午为负值,下午为正值。
7、前后任意朝向的平行建筑物,日照间距()γβcos cot 100H H D -=D 0——日照间距(m );H 0——前栋建筑物计算高度(m ); H 1——计算点m 高度(m ),一般取后栋建筑底层窗台高度; γ——后栋建筑物墙面法线与太阳方位所夹的夹角(°),γ=A ﹣α; A ——太阳方位角(°);α——墙面方位角,即墙面法线与正南方向所夹的角(°),以南偏西为正,偏东为负。
【例2-1】设上海地区(北纬'1031︒)在平坦的场地上有前后两栋总高均为18m 正南平行的建筑物。
要求大寒日(约1月21日)底层在正午前后得到2小时满窗日照,窗台高度为1.2m ,求日照间距。
如何设计一个智能化的建筑环境?
要设计一个智能化的建筑环境,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智能化系统:智能化的建筑环境需要依靠各种智能化系统来实现,例如智能照明系统、智能安防系统、智能空调系统等。
这些系统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进行连接,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
2. 节能环保:智能化的建筑环境需要注重节能环保,通过采用高效节能的设备和智能化控制技术,实现能源的合理利用和减少浪费。
例如,可以采用智能化的空调系统,根据室内外温度和湿度进行自动调节,减少能源消耗。
3. 人性化设计:智能化的建筑环境需要注重人性化设计,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和舒适度。
例如,可以采用智能化的照明系统,根据室内光线和人们的需求进行自动调节,提供舒适的照明环境。
4. 安全可靠:智能化的建筑环境需要具备高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例如,可以采用智能化的安防系统,对建筑内的监控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报警,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问题。
5. 可扩展性:智能化的建筑环境需要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以适应未来的发展和变化。
例如,可以采用标准化的设备和接口,方便后期升级和维护;同时也可以预留一定的扩展空间,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
综上所述,设计一个智能化的建筑环境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
智能化系统、节能环保、人性化设计、安全可靠性和可扩展性等。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设计出一个优秀的智能化建筑环境。
《智能建筑环境设备自动化》习题集答案第1章习题答案一. 填空题1. 1984;美;都市办公大楼2 智能大厦;Intelligent Building;IB3. 3C+A→IB4. 建筑结构、建筑设备、供应和服务、管理水平;高效率并具有经济效益11. 系统内用电设备_;预计的扩展_;3012.30014. 1015. 300二.简答题1. 美国智能建筑学会定义为:智能建筑是对建筑结构、建筑设备、供应和服务、管理水平这四个基本要素进行最优化组合,为用于提供一个高效率并具有经济效益的环境。
日本智能建筑研究会认为:智能建筑应包括商业支持功能、通信支持功能等在内的高度通信服务,并能通过高度自动化的大楼管理体系保证舒适的环境和安全,以提高工作效率。
欧洲智能建筑集团认为:智能建筑是使其用户发挥最高效率,同时又以最低的保养成本,最有效地管理本身资源的建筑,能够提供一个反应快、效果高和有支持力的环境以使用户达到其业务目标。
我国《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6》有关“智能建筑”的定义:它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
2. 它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
3. 由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通信网络自动化系统(C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综合布线系统(PDS)组成。
4. 3A: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5A: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BA)、安全防范系统(SA)、通信自动化系统(CA)、办公自动化系统(OA)、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FA)5. 为实施3A系统,需借助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PDS),PDS是智能建筑3A系统的基础。
智能化建筑的建筑环境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智能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智能化建筑生活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现如今,许多新型建筑设计都带有智能化设计元素。
智能化建筑环境因其成本低,能耗低,易维护等特点,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一大趋势。
那么,智能化建筑环境究竟是什么,它具备哪些特点呢?一、什么是智能化建筑环境?智能化建筑环境,是以智能技术为基础,通过对建筑物内部空气、灯光、声音等元素进行管理、优化,从而实现智能化节能、治理、保障和维护的一种建筑环境。
在区别于传统的建筑环境的智能化环境中,智能化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并处理复杂问题,将人与建筑的互动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二、智能化建筑环境的特点1. 能源管理的节约性智能化建筑环境旨在使住宅最大限度地使用已有资源,并确保使用最少的能量来满足各种需求。
这是因为智能化系统能够通过识别人们的使用情况,对照能源需求,实现对能源的合理利用,从而达到节约的目的。
2. 个性化灵活性智能化建筑环境体现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它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为一种生活环境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例如,智能化环境能够根据居民的生活习惯、年龄等要素,为他们提供自适应的服务,以适应他们的需求。
3. 智能管理的可靠性智能化环境的管理部分则是其最可靠的特点之一。
智能化可以提供更多的监控、控制和管理工具,以减少设备损坏和人为意外.此外,与传统方法相比,智能化系统的自动化带来的操作疏漏大幅减少。
4. 物联网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智能化建筑环境应用众多物联网技术,以实现大范围的数字化监控。
例如,门窗、温度计、灯光等装备与互联网上的数字设备相连,从而实现高效并且动态的数据管理。
三、智能化建筑环境的建设意义1. 提高生活质量智能化建筑环境的智能化系统及其管理能力提高了现代生活的质量和舒适度,人们可以更自由地使用到自己的设备,同时,智能化系统管理使得室内环境更加卫生和健康,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 能源消耗的减少智能化建筑环境使得人们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能源,实现能源的节约。
智能环境建筑论文-环境建筑论文-建筑论文1.1打造安全电气环境电气环境的安全对于智能建筑而言意义重大,其存在不仅仅直接关系到环境建筑中相关电气体系的自身安全,更加直接关系到建筑本身的安全以及存在于环境建筑中人员以及财产安全。
对于这一方面,应当在切实获取到建筑本身的用电特征之后,进一步展开合理的线路规划,对于输电线路的选材以及变配电系统中相关设备的承载能力展开充分考察,确保其能够满足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电力消费需求,而不会发生超载状况。
1.2构建开放技术环境智能环境建筑之下的技术体系相对而言比较繁杂,从新能源的利用到消费和统筹管理等环节,其中涉及了大量的技术,这些技术本身会存在一个进步的问题,而对应在智能环境建筑之下,相应已经投入应用的技术本身领域也会有所进步,而更多的技术会逐步填补起当前楼宇技术环境中的空白。
这些状况都需要相关人员切实加以关注,在发现能够对既有技术体系进行更新和完善的技术的时候,应当采取审慎的态度加以引入。
对于智能建筑而言,服务于其中的技术体系应当能够实现自身的成长和不断的完善,并且通过这种方法实现面向建筑以及使用人员生活和工作的更好服务。
1.3搭建完整技术环境在智能环境建筑中,相关技术层出不穷,但是就当前的应用而言,并未能够切实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技术体系,技术之间仍然呈现出相对离散的状态,各自为政的状况十分显著。
面对这样的问题,应当从相关数据的角度着手,构建起信息的闭环,并且将不同闭环上的相关技术环节和功能特征整合在一起,从逻辑层面成为一个具有约束关系的整体。
唯有如此才能切实发现整个技术体系环境中的不足,将不同的能源消费需求连接起来为一个环境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
以暖通空调系统的优化为例,通常空调的数字控制器(DDC)会采用PID控制方式展开工作,而PID系数的高低与空调达到设定温度的过程长短成反比例关系。
当PID无法有效实现空调对于温度的响应时,还可以考虑采用在空调的送风道和室内同时安装温度传感器的双级的控制方式,加速系统对温度波动的响应,从而达到节能系统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