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官网版】
- 格式:pdf
- 大小:403.40 KB
- 文档页数:13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物理学科基础考试大纲目录I 考查目标 (1)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III 考查内容 (1)IV. 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 (4)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物理学科基础考试大纲I 考查目标《物理学科基础》是我校为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教育硕士学科教学物理专业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统计专业人才。
考试要求是测试考生掌握普通物理学的基本原理与规律,并运用物理学基本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要求考生:1.掌握普通物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处理基本物理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3.具有利用物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允许使用计算器,但不得使用带有公式和文本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有以下两种题型:选择题(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填空题(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计算题(6小题,每题15分,共90分)假如每题分数有变化,变化范围亦不大。
III 考查内容1、力学(1)掌握位置矢量、位移和路程、速度和速率等基本概念;深刻理解速度和加速度的瞬时性、矢量性和相对性;掌握抛体运动的分析方法,掌握对圆周运动的描写方法以及切向和法向加速度的意义和表示式。
(2)理解和掌握牛顿运动定律及其适用条件。
正确地运用牛顿定律分析力学问题,熟练掌握用隔离体法解题的方法,求解一维变力作用下简单的质点动力学问题。
(3)掌握功和功率的概念,计算直线运动情况下变力的功。
理解保守力做功的特点及势能的概念,掌握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并能运用它们解决问题。
湖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学科基础(721)考试大纲政治学基础部分:一、政治与政治学政治与政治学:政治的涵义,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政治的起源与发展,政治学的学科地位;政治学的历史发展;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二、政治关系利益与政治:利益的含义与矛盾,利益关系的基本内容,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位与作用;政治权力:政治权力的涵义及特征,政治权力的基本类型,政治权力的作用;政治权利:政治权利的涵义及特性,政治权利的内容和作用。
三、政治行为政治斗争:政治斗争的含义和类型,政治斗争的方略和烈度,政治斗争的作用;政治统治:政治统治的含义和特点,政治统治的基础和类型,政治统治的方式和作用;政治管理:政治管理的含义及特点,政治管理的职能及类型,政治管理与相关政治现象的关系,传统政治管理与现代政治管理,政治管理的原则、主要方式及作用;政治参与:政治参与的含义及类型,政治参与的方式及条件,西方国家的政治参与,当代中国的政治参与,政治参与的作用及发展方向。
四、政治体系国家:国家的概念,国家的起源,国家的本质,国家的职能,国家的历史类型,国体、政体与国家结构形式,国家机构;政党:政党的内涵与特征,现代政党的产生与发展,政党的基本类型,政党功能,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政治社团:政治社团的涵义与特征,政治社团的技术类型,政治社团的社会类型,政治社团的作用。
五、政治文化政治心理:政治心理的含义特征,政治心理的构成要素,政治心理的类型作用;政治思想:政治思想的含义特征,政治思想的结构类型,政治思想的发展作用;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的含义特点,政治社会化的媒介及影响因素,政治社会化的类型和作用。
六、政治发展政治革命:政治革命的含义与特征,政治革命的类型与方略,政治革命的方式与作用;政治改革:政治改革的含义与特征,政治改革的目标与方式,政治改革的条件和作用;政治民主:政治民主的含义,政治民主的类型,政治民主的发展途径和社会政治作用。
802普通物理一考试大纲以下是802普通物理一的考试大纲,供您参考:考试性质普通物理一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全日制攻读物理学、核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学术性硕士学位入学考试科目之一。
考查目标本科目考试内容包括大学物理类专业《普通物理》本科生课程,要求考生深入理解其中的基本概念,系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定理和分析方法,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书目《大学物理学》,张三慧等,清华大学出版社。
考试工具使用需求计算器。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 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 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 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力学、热学、电磁学、波动与光学、近代物理基础每部分约30分。
4. 试卷题型结构: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计算题:共90分。
考查范围质点力学、刚体转动及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约25%;气体动理论和热力学基础,约18%;电磁学,约25%;波动光学,约17%;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约15%。
考查要求考查要求分为三级:掌握、理解、了解。
掌握属较高要求,对于要求掌握的内容多应比较透彻明了,并能熟练地用以分析和计算工科普通物理课水平的有关问题,对于那些能由基本定律导出的定理要求会推导;理解属一般要求,对于要求理解的内容都应明了,并能用以分析和计算工科普通物理课水平的有关问题;了解属较低要求,对于要求了解的内容,应知道所涉及问题的现象和有关实验,并能对它们进行定性解释,还应知道与问题直接有关的物理量和公式的物理意义。
对于要求了解的内容,在经典物理部分一般不要求定量计算,在近代物理部分要求能作代公式性质的一类计算。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考试大纲和内容应以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武汉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大学物理》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23)I.考查目标《大学物理》是我校为招收物理学硕士研究生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入学资格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物理学硕士研究生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应用能力和培养潜能,从而选拔出优秀人才加以培养,使之成为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国际视野、及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物理学专业人才。
考试要求1.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熟练运用物理基础知识、原理和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总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总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不仅限于以下题型)单项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证明题、简答题III.考查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内容)一.力学1.直角坐标系和平面自然坐标系下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等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2.牛顿运动三定律及其应用,用微积分方法求解一维变力作用下的质点动力学问题。
3.功的概念,质点直线运动过程中变力的功。
保守力做功的特点及势能的概念,计算重力、弹力、万有引力势能。
质点系的动能定理、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4.质点曲线运动过程中变力的冲量,动量定理。
质点系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
5.平面曲线运动质点的角动量、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们分析解决作平面曲线运动质点的力学问题。
6.定轴转动刚体的转动惯量。
运用转动定律、角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含定轴转动刚体系统的相关问题。
二.电磁学1.库仑定律,静电场的场强和电势的概念和计算,静电场场强和电势的积分关系。
2.理解静电场的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用静电场的高斯定理求场强。
3.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以及静电平衡导体电荷分布的规律;电容器的电容。
电位移矢量的概念,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用电场能量密度积分计算静电场能量。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是在1928年成立的原国立武汉大学物理系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其历史可追溯到1893年自强学堂的格致门。
我国老一辈著名物理学家查谦、桂质廷、张承修、李国鼎、周如松等先后在这里研究执教多年。
经过八十多年、几代人的努力,学院现已发展成为涵盖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物理五个学科门类,有多个突出特色的学科研究方向,我国最有影响的物理院系之一。
学院现设有物理学系、材料物理系、微电子系、基础物理教学与实验中心。
武汉大学电子显微镜中心、武汉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挂靠在本院。
凝聚态物理和无线电物理是国家重点学科,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是湖北省重点学科。
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国家级示范中心,物理学是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和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院拥有人工微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核固体物理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学院现有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设置的本科专业有物理学基地班(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含物理学拔尖人才培养弘毅班,中法理学、工学本硕连读试验班,彭桓武班,天眷班)、材料科学与技术试验班、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湖北省战略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班。
学院有一支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人员年龄、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现有教师97人,其中教授58人,副教授32人,博士生导师65人。
有1位中国科学院院士,1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4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2位中组部青年千人,5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
承百廿年武大辉煌,展九十载物院风华。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正以中长期发展规划为指针,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新大楼、新平台为契机,汇聚人才、交叉融合、凝练方向,团结、务实、和谐、奋进,不断增强学院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力争早日建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物理学院。
07002542、课程名称经典力学(上)Mechanics3、授课对象物理学基地班、物理学类4、学分35、修读期第二学期6、课程组负责人主讲教师:易凡、副教授、硕士7、课程简介《力学》是物理学基础课程之一,也是进入物理学科其它学科学习的先导课程。
本课程内容包括、运动学、动力学、振动与波动和相对论简介几个部分。
运动学包括:质点运动学、刚体运动学和相对运动。
动力学内容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及应用、运动定理及导恒律、质点系的运动定理、刚体动力学。
振动与波动包括、简谐振动、阻尼与受迫振动、简谐波、波的传播、多普勒效应。
相对论简介内容包括: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洛仑兹变换、狭义相对论的动力学。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力学的概念和运动定理,还对运用高等数学的手段来解决物理学中具体问题的方法有所了解,为学习物理学其它课程打下基础。
8、实践环节学时与内容或辅助学习活动习题课18学时9、课程考核平时作业、期中测验、期末考试三者结合综合评定10、指定教材《经典力学》(上册)许定安等人编,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11、参考书目《力学》赵凯华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力学——《伯克利物理学教程》第一卷,[美] C. 基特尔等编12、网上资源07002542. 课程名称(中经典力学(下)Classical Mechanics3.课对象物理学基地班、物理学类4.学分35.修读期第三学期6.课程组负责人主讲教师:王波教授7.课程简介经典力学(下)主要讲授理论力学部分,它是物理学院本科生必修的四大基础理论课程(四大力学)之一。
主要内容包括:刚体定点转动、分析力学、有心力场、经典散射、微振动、变换理论及哈密顿雅可比方程等。
本课程的特色是注重与现代物理的联系及物理概念的升华,融入了时空对称性、守恒定律及不可观测量,不变性原理等内容。
将基本内容讲授与前沿介绍相结合,不但开阔学生视野。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提高抽象物理的思维能力、及应用数学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湖北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科目【909现代生物学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
其中,现代生物学基础由我校自行出题。
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生物学知识而有利于我校在录取时择优选拔。
二、评价目标考试重点考查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注重考查理论联系实际,说明、提出、分析和解决本学科相关的现象和问题的能力。
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理论、假说、规律和论断。
运用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原理,可以就某一问题设计出实验方案。
准确、恰当地使用专业术语,文字通顺、层次清楚、有论有据、合乎逻辑地表述。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答卷方式:闭卷,笔试,所列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四、参考书目《现代生物学基础》,靳德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普通生物学》,陈阅增,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部分考查要点一、生命的化学基础1、水的特性与生理意义。
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的单体结构特点与大分子的功能。
2、碳架、大分子与小分子间转换的化学反应。
3、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的单体结构特点与大分子的功能。
二、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细胞的结构、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
2、细胞核、主要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3、生物膜结构组成与流动镶嵌模型的特点、生物膜的功能。
4、物质的跨膜转运的方式、原理。
三、细胞代谢1、吸能反应、放能反应、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
2、酶反应的特点及酶活性的影响因素。
3、细胞呼吸三个阶段的发生部位、结果及合成ATP的机制。
四、细胞的分裂和分化1、细胞周期、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细胞全能性的基本概念。
2、细胞周期的分期与有丝分裂期各期的特点。
3、染色体的基本结构。
4、细胞分化的本质及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
五、高等动物的结构和功能1、组织、器官、系统的基本概念。
一卫生学1. 人和环境了解: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人类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掌握: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水体富营养化、生物浓(富)集作用、LD50、Zac、Zch、剂量-反应关系、生物半减期、协同作用的概念;环境及其与人的辩证统一关系;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影响环境污染物健康损害的因素。
2. 生活环境与健康了解:空气的物理化学形状及其卫生学意义,大气污染与疾病,室内空气污染来源及其对健康的影响,空气污染的防护措施;水源的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水源选择的基本卫生要求,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地质环境与疾病,土壤污染与疾病,土壤的卫生防护原则。
掌握: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光化学烟雾、多环芳烃、二噁英等对健康的影响;常用的室内空气质量评价标准;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及细菌学指标,水污染与疾病,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方法,饮用水氯化消毒的原理,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
3. 食物与健康了解:特殊人群的营养,各类营养素的主要生理功能及食物来源;食物中毒的分类,防止农药残留的措施,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转基因食品的概念及相关卫生问题。
掌握:膳食营养与疾病,营养调查及其评价,膳食结构与膳食指南;副溶血性弧菌、甲醇、三氧化二砷、毒覃食物中毒的临床特征及其预防,食品中N-亚硝基化合物的来源和危害,有机氯农药残留及其危害,食品添加剂的相关卫生问题;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食品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的概念、食物中毒的共同特征,常见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黄曲霉毒素的毒性、食品污染情况以及防霉去毒措施。
4. 生产环境与健康了解: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种类及其造成的职业性损害,职业性损害的防制原则和措施;农药及农药中毒的预防;生产性粉尘的健康损害及其控制措施。
掌握:职业病的定义、特点及其诊断原则;铅中毒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和驱铅治疗的方法;汞中毒和苯中毒的临床表现及特点;刺激性气体与窒息性气体对人体的危害;生产性粉尘及尘肺的概念,矽肺的基本病理改变、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及其常见并发症;高温作业及其对机体的影响、中暑的临床表现型;噪声与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高分子物理》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高分子物理》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及相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设立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硕士研究生的入学专业基础考试课程,由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命题。
考试的评价标准是普通高等学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及相近专业优秀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应考范围包括:高分子链的结构、高分子的凝聚态结构、高分子溶液、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聚合物的分子运动及转变、橡胶弹性、聚合物的黏弹性、聚合物的屈服与断裂、聚合物的流变性能。
三、评价目标本课程考试旨在考查考生是否掌握高分子结构-性能的关系,即高分子的结构、分子运动、性能的相关基本理论及相互关系,考查考生是否能够运用高分子结构-性能的基本原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二)答题时间:180分钟;(三)参考书目:《高分子物理》第五版,华幼卿,金日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一、高分子链的结构名词概念:构型、构象、高分子链的柔顺性、空间位阻参数、极限特征比、链段、链段长度、自由连接链、自由旋转链、等效自由连接链、理想链与真实链内容要求:1、高分子的一级结构,包括化学组成、构型、构造和共聚物的序列结构;2、高分子的二级结构,包括微构象与宏构象、构象统计、高分子链的柔性;重难点:1、能够理解构型与构象的不同,解释其对高分子性能的影响;2、运用数学模型方法,表征高分子链的均方末端距;3、通过高分子链的化学结构,定性和定量比较高分子链的柔性大小。
二、高分子的凝聚态结构名词概念:内聚能与内聚能密度、聚合物单晶与球晶、结晶度、取向与取向度、相容性内容要求:1、晶态聚合物结构,包括结晶形态学、晶态结构模型、结晶度;2、非晶态聚合物结构,包括无规线团模型、局部在序模型的基本观点及实验证据;3、聚合物的取向态结构,包括取向现象与机理、取向度及其测定方法;4、多组分聚合物,包括相容性及其判别方法。
一、学院简介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是在1928年成立的原武汉大学物理系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演变而来。
其历史可追溯到1893年自强学堂的格致门。
我国老一辈著名物理学家查谦、潘祖武、汪仁寿、桂质廷、吴南熏、马师亮、李国鼎、周如松等先后在这里研究执教多年。
经过近八十年、几代人的努力,现已发展成为涵盖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技术四个学科门类,多个有突出特色的学科研究方向,在国际国内有一定影响,我国最有名望的物理院系之一。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现有物理学基地班(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物理学类(含物理学、应用物理学专业)、材料物理(材料科学与技术试验班)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方向、电路与系统方向、物理电子学方向)四个本科生专业及中法理学、工学本硕连读试验班,共涉及到理论物理学、计算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光学、声学、生物医学物理、材料物理、微电子学、光纤及传感物理学等十个专业方向;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及理论物理、计算物理、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无线电物理、光学、声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等十一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与硕士点。
学院现有物理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材料科学系、基础物理实验中心、大学物理教学中心、声光材料与器件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核固体物理实验室(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纳米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武汉大学电子显微镜中心挂靠在本院。
其中无线电物理是国家重点学科,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是湖北省重点学科,基础物理实验中心是教育部与世界银行投资的重点示范实验室,“低维功能材料和亚微结构表征”是国家“211”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是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
二、学院师资学院有一支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人员年龄、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工144人中专职教师94人,其中教授39人,副教授34人,博士生导师39人,他们中绝大多数都具有博士学位和在国外与境外学习、工作的经历,更是有一批在国内学术界享有较高声誉、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专家,包括国家教学名师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2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1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7人、珞珈学者特聘教授6人、珞珈学者讲座教授1人,同时,还拥有“低维功能材料与智能器件” 教育部优秀创新团队。
07000022、课程名称大学物理ACollege Physics A3、授课对象理科非物理类、电子信息类、医科类(8年制)及工科强物理类本科各专业学生4、学分8 (144学时)5、修读期:第2、3学期6、课程负责人:徐斌富邹勇章可钦潘传芳7、课程简介大学物理课程在为学生较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培养学生现代的科学的自然观、宇宙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等方面,都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本课程主要内容为:(1)力学---质点运动学、质点动力学、非惯性系和惯性力;刚体力学基础、刚体的平面运动、进动; 理想液体的性质、伯努利方程;简谐振动、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波动学基础、超声波和次声波;相对论基础、迈克耳孙-莫雷实验; (2)热学--热力学基本定律、典型的热力学过程、多方过程;统计规律、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输运现象。
(3)电磁学---库仑定律;毕奥—萨伐尔定律;电、磁场叠加原理、静电场和恒定磁场的高斯定理、环路定理;安培定律、电介质、磁介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方程组;电磁波的产生及基本性质;直流电与交流电; (4)光学---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 迈克耳孙干涉仪; 全息照相; 光的双折射现象、偏振光干涉;(5)量子物理基础---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过程;物质波、薛定谔方程;电子隧道显微镜;一维谐振子; 原子的壳层结构、元素周期表等通过大学物理A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方法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为进一步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物理学研究方法的运用、科学思维能力、技术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明显的提高, 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
努力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8. 实践环节与内容或辅助学习活动另开设大学物理实验。
9、课程考核成绩1(15%):期中考试, 成绩2(15%):平时作业, 成绩3(10%):任课教师自主考核项目, 成绩4(60%):期末考试10、指定教材《大学基础物理》(第一、二、三册)主编徐斌富等科学出版社2007年11、参考书目《物理学基础》[美]哈里德等著张三慧李椿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原书第6版)《新概念物理教程》赵凯华罗尉茵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大学物理学》张三慧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二版《大学基础物理学习指导》主编徐斌富等科学出版社2007年07000022、课程名称大学物理 BCollege Physics B3、授课对象工科类本科各专业学生4、学分 6 (108学时)5、修读期第2、3学期6、课程负责人: 徐斌富邹勇章可钦潘传芳7、课程简介大学物理课程在为学生较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培养学生现代的科学的自然观、宇宙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等方面,都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