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词填空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83.00 KB
- 文档页数:10
1
高中语文诗词填空练习
一、《归园田居》(其一)
(1)(2018北京卷)陶渊明是很多古代诗人的偶像。《归园田居》(其一)写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 。”
(2)陶渊明《归园田居》描绘的是田园风光,其诗云:“_______,________。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3)___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二、《短歌行》
(1)(2017山东卷)曹操《短歌行》中“ , ”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2016全国卷Ⅰ)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 ”,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
(2)辛弃疾感慨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词句是: , 。
(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时间的潮水洗尽历史铅华,让曾经辉煌的人事渐次淡去。《永遇乐》中类似的句子是: , 。
(4)宋武帝曾经的住处,如今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景象是: , 。
(5)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 ,
”两句写人们社日迎神赛会,歌舞作乐,忘却战败历史,与前面“烽火扬州路”惨状形成鲜明对照。
(6)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一句,是感叹时无英雄;“ ”一句,描写了佛狸祠社日的热闹场面。
三、《念奴娇赤壁怀古》
(1)(2019全国卷Ⅲ)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 , ”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2)(2018全国卷Ⅰ)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 ”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 ”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3)(2017山东卷)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 , ”两句,描写了骇浪搏击江岸的壮丽景色。
(4)(2015全国卷Ⅰ)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 ,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侧面表现了周瑜的英气勃发。
(6)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一句: , , 。
(7)本词中既点题,又为周瑜出场营造声势的句子是: , 。
(8)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将自然景观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具有承上2
启下的过度作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琵琶行》
(1)(2018全国卷Ⅱ)白居易的《琵琶行》“ , ”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
(2)(2018北京卷)古人送别,常在渡口码头。比如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 。”
(3)(2016全国卷Ⅲ)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白居易《琵琶行》“ ,
”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4)(2015全国卷Ⅱ)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5)(2015北京卷)白居易《琵琶行》运用了通感手法来写琵琶声:“ ,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6)(2014)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7)元代著名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_______,_______。
(8)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
(9)《琵琶行》一诗写琵琶女出场时,用“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表现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心态,这与下面琵琶女出场后“ ”的情态一起,把琵琶女复杂的内心情感十分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五、《梦游天姥吟留别》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选择梦游天姥而非瀛洲,是因为瀛洲“_______”,而天姥山与之相比,则“_______”。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运用夸张手法直接描写天姥山雄伟高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_______,_______”两句,借助天台山从侧面表现天姥山的高峻。
(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具体描写李白月下到达剡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5)诗中描写山路曲折,景物优美,诗人流连忘时的诗句是: _______, _______。
(6)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通过视、听二觉描写仙府大门打开时让人产生强烈震撼的瞬间景象是: ______, _______。
(7)《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游仙诗,也是留别诗,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从诗中“_____, _______”两句可以看出来。
(8)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______, ______。
(9)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_____, ____”两句,描写神仙世界出现前,天空黑云笼罩、水面烟雾迷蒙的景象。 3
六、《登高》
(1)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 , 。
(2)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3)作为《登高》的主旨句,集中表现诗人忧国伤时情感的句子是: , 。
(4)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七、《荀子·劝学》
(1)(2018全国卷Ⅲ)《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 ”,踮起脚极目远望,也“ ”。
(2)(2017全国卷Ⅲ)《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 , , ”的观点。
(3)(2016全国卷Ⅰ)《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 , ”,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4)荀子的《劝学》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 ,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因为 。
(5)(2020高考题)在停课不停学的云班会上,讨论“学习与思考的关系”,你想强调思考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 , ”
(6)_____________,则( )而行无过()。(《荀子·劝学》)
(7)蚓无爪之利,____________,上食埃土,____________,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8)《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9)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 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它也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 , , 。
(10)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 , ”观点相同。
(11)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在《劝学》中则认为 , 。
(12)《荀子劝学》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
“
”,踮起脚极目远望,也“ ”。
(13)荀子《劝学》中的“ , ”两句,用踮脚和爬山所得的两种视野相比较,形象地说明了“君子善假于物”的道理。
八、《师说》
(1)(2019全国卷Ⅲ)《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 , 。”
(2)(2018全国卷Ⅰ)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4
“ ”,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 ”,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其可怪也欤!
(5)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 。
(6)在 《师说》中,当时士大夫之间不愿相互拜师学习的理由是“ , ”,这种错误观念使得传统的从师风尚在当时社会难以恢复。
九、《赤壁赋》
(1)(2019全国卷Ⅱ)苏轼在《赤壁赋》中以“ , ”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2)(2018全国卷Ⅱ)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 , ”。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2014)
(4)西望夏口,东望武昌,___________,__________,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
(5)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地流去, ;月缺月圆, 。
(6)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前赤壁赋》)
(7)
,用之不竭,_____________,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赤壁赋》)
(8) ,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
(9)诗人在饮酒后,唱出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 , 。
(10)(2016全国卷Ⅲ)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 , ”。
(11)从侧面描写音乐动人的两句是: ,
。
(12)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规律的句子是: , 。
(13)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 , 。
(14)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 , 。
(15)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 , 。
(16)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 ,
。
(17)《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的语句是 、 。
(18)《赤壁赋》中,苏轼和客饮酒至乐,纵情高歌,其中描写摇桨于月光浮动的水面的美景胜境的歌词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