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装配标准与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530.66 KB
- 文档页数:21
机械工艺中的机械装配与调试方法一、机械装配的方法1、完全互换装配法完全互换装配法是指在装配时,各配合零件不经任何选择、修理或调整就能装配成符合精度要求的产品。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装配工作简单、效率高,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不高,便于组织流水作业和自动化装配。
但它要求零件的加工精度较高,制造费用相应增加。
2、分组装配法分组装配法是将各配合零件的制造公差放大,然后将零件按实际尺寸大小分组,再按相应组进行装配。
这种方法可以降低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但增加了分组工作和配套管理的工作量。
3、修配装配法在装配时,通过去除部分材料或增加补偿件的方法,来达到装配精度要求。
这种方法能获得较高的装配精度,但增加了装配的工作量和成本,且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4、调整装配法通过调整某个零件的位置或更换不同尺寸的调整件来达到装配精度。
调整装配法的优点是能在一定程度上补偿零件的制造误差和装配误差,但调整工作比较复杂。
二、机械装配的基本要求1、零件的清理和清洗在装配前,要对零件进行清理和清洗,去除表面的毛刺、油污、锈迹等,以保证零件的配合精度和可靠性。
2、零件的正确安装按照装配工艺规程的要求,将零件正确地安装在规定的位置上,注意安装顺序和方向,避免错装和漏装。
3、连接的可靠性连接件如螺栓、螺母、销钉等要拧紧、固定牢固,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润滑和密封对于需要润滑的部位,要添加适量的润滑剂;对于需要密封的部位,要采用合适的密封件,确保密封性能良好,防止泄漏。
三、机械调试的方法1、空运转调试在不加载的情况下,让机械系统运转一段时间,检查各运动部件的运转是否平稳、灵活,有无异常噪声和发热现象。
2、负载调试逐渐增加负载,测试机械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性能,如工作速度、输出功率、精度等,检查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精度调试对机械系统的各项精度指标进行测试和调整,如位置精度、运动精度、几何精度等,通过调整相关部件的位置和参数,使精度达到规定的标准。
机械装配标准与方法
机械装配标准与方法是指在机械装配过程中,遵循的一系列标准和方法,以确保装配质量和效率。
以下是机械装配的一些常用标准和方法:
1. 标准件使用:根据设计要求和规范,选用与标准件相匹配的材料和规格。
标准件的使用可以保证装配的互换性和可维护性。
2. 传统装配方法:传统装配方法包括手工装配、机械装配和半自动装配。
手工装配适用于小批量生产和特殊形状的装配件,机械装配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和规则形状的装配件。
3. 自动化装配方法:自动化装配方法包括自动装配线和机器人装配。
自动装配线可以实现高效、连续、稳定的装配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机器人装配可以实现高度灵活的装配操作,适用于复杂、多变的装配过程。
4. 装配工具和设备:合理选用装配工具和设备,如扳手、夹具、千分尺等,可以提高装配的精度和效率。
5. 装配顺序和工艺:根据装配图纸和产品要求,制定合理的装配顺序和工艺,确保装配过程的顺利进行。
6. 质量控制:在装配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如检查、测试和校准等,以确保装配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7. 记录和分析:及时记录装配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和数据,并进
行分析,以改进装配方法和提高装配质量。
总之,机械装配标准与方法是为了确保装配质量和效率,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竞争力。
机械部件与装配的标准与规范机械工程与制造:机械部件与装配的标准与规范引言:机械工程是一门涉及设计、制造和使用机械设备的工程学科。
在机械工程中,机械部件与装配的标准与规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机械部件与装配的标准与规范的重要性以及其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1. 标准与规范的定义标准与规范是为了确保机械部件与装配的质量、可靠性和互换性而制定的一系列准则和要求。
它们涵盖了从材料选择、尺寸精度、加工工艺到装配要求等各个方面。
2. 标准与规范的重要性标准与规范在机械工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们确保了机械部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通过明确的标准和规范,制造商可以遵循统一的要求,确保产品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其次,标准与规范提供了互换性,使得不同制造商的机械部件可以相互替换,促进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和合作。
此外,标准与规范还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3. 标准与规范的应用在机械工程中,标准与规范的应用广泛而深入。
首先,它们在机械部件的设计过程中起到了指导作用。
设计师可以参考标准和规范来选择合适的材料、确定尺寸和公差要求,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其次,标准与规范在机械部件的制造过程中起到了指导和监督的作用。
制造商可以根据标准和规范来选择适当的加工工艺、控制制造过程中的质量和精度,确保产品符合要求。
最后,标准与规范在机械部件的装配过程中起到了协调和统一的作用。
装配工程师可以根据标准和规范来安排装配顺序、确定装配工艺,确保装配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 标准与规范的发展与更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程实践的发展,标准与规范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出现,使得原有的标准和规范需要进行修订和更新。
此外,全球化的趋势也促使各个国家和地区对标准与规范进行协调和统一,以促进国际贸易和合作。
结论:机械部件与装配的标准与规范在机械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们确保了机械部件的质量和可靠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的竞争力。
机械装配工艺的流程与注意事项机械装配是指将多个零部件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法组装成为一个完整的机械设备或产品的过程。
正确的装配工艺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本文将介绍机械装配的常见流程以及注意事项。
一、机械装配的流程1. 零部件准备:在开始机械装配之前,需要准备好所有需要使用的零部件。
确保零部件的数量、型号和规格与装配图纸一致,并进行检查和清洗。
2. 工具准备:根据装配图纸和工艺要求,准备好所需要的工具和设备。
例如,扳手、螺丝刀、钳子等常用工具,以及其他特定的工装和夹具。
3. 装配顺序:根据装配图纸和装配工艺,确定零部件的装配顺序。
通常是从大型部件到小型部件,从外部部件到内部部件的顺序进行。
4. 装配方式:选择合适的装配方式进行组装。
常见的装配方式包括插入、安装、连接等。
根据零部件的特性和要求,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操作。
5. 装配精度控制:在装配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装配精度。
通过测量和调整,确保零部件的位置、角度等参数符合要求。
6. 节点检查:在装配的每个关键节点,进行检查和确认。
验证装配结果与要求是否一致,是否存在问题或缺陷。
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
7. 功能测试:在完成装配后,对机械设备或产品进行功能测试。
验证其运行是否正常,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8. 清洁和保养:完成装配和测试后,对装配设备进行清洁和保养工作。
清除杂物和污垢,对设备进行润滑和维护,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二、机械装配的注意事项1. 安全操作:机械装配需要注意操作安全。
工作人员要熟悉装配工艺和操作规程,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注意避免人身和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
2. 零部件保护:在装配过程中,要注意保护零部件的完整性和表面质量。
避免碰撞、摩擦和腐蚀等造成的损伤。
3. 装配图纸的正确使用:装配图纸是装配的重要依据,要正确理解和使用。
了解图纸上的标注和要求,按照图纸的要求进行装配。
4. 安装力的控制:在装配过程中,要控制好装配力的大小。
机械制造中的机械装配与装配工艺机械装配是指将各种机械零部件按照特定的顺序和方法进行组装,从而制成完整的机械产品的过程。
在机械制造中,机械装配和装配工艺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机械产品的品质和性能。
一、机械装配概述机械装配是将加工好的各种零部件进行装配,并通过螺栓、焊接、粘接等方式将其紧固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机械产品。
装配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各个部件的尺寸、形状、材料等因素,确保装配的精度和稳定性。
此外,还需要根据产品设计要求进行各种连接和传动装置的布置。
二、机械装配的工艺流程1. 零部件检验:在装配之前,需要对零部件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材料鉴定等。
2. 组装工艺规划: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规划装配的步骤和方法。
确定所需工具、夹具和设备,确保装配过程的顺利进行。
3. 零部件的清洗和润滑:将零部件进行清洗和润滑处理,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氧化层,提高装配质量和使用寿命。
4. 零件装配:根据装配要求和图纸,按照顺序逐步进行零部件的装配。
可以采用手工组装、半自动装配或全自动装配等方式。
5. 零部件的固定:在装配过程中,根据需要使用螺栓、紧固件、焊接或粘接等方式将零部件固定在一起。
确保装配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6. 产品调试和测试:在装配完成后,对产品进行调试和测试。
检查各个部件的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存在问题和缺陷。
7. 产品包装和出厂:在装配完毕并通过测试后,对产品进行包装,保护其免受损坏。
然后出厂交付给用户或销售商。
三、机械装配的关键技术1. 尺寸控制技术:机械装配中,要求各个零部件的尺寸精度达到一定的要求,确保装配的精度和可靠性。
因此,需要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和方法,进行尺寸的检测和控制。
2. 工艺参数控制技术:在装配过程中,需控制各项工艺参数,如温度、湿度、力度等,以确保装配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这需要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 质量控制技术:机械装配中,需要对质量进行控制,避免出现零部件的缺陷和错误装配等问题。
机械装配标准与方法机械装配是指将单个部件按照特定的规范和要求组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机械产品的过程。
在机械装配中,合理的装配标准和方法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机械装配的标准与方法,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一、装配标准的重要性在机械装配过程中,标准起着指导作用,可以统一工人的操作方法,提高装配效率,降低错误率。
标准化的装配过程能够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同时,标准化的装配过程还可以减少装配人员之间的差异,提高装配的一致性,从而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二、装配标准的内容1.工艺标准工艺标准是指装配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工具和方法的规范。
在制定工艺标准时,需要综合考虑产品的设计要求、装配的难易程度和装配人员的技术水平。
例如,工艺标准应明确使用的螺丝尺寸、紧固扭矩和螺纹处理方法,以保证螺丝的可靠连接。
2.质量标准质量标准是指装配后产品所需达到的质量要求。
质量标准应包括产品的外观质量、功能性能和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
例如,质量标准可以规定产品的尺寸公差范围、表面光洁度和工作环境下的工作温度范围。
3.检验标准检验标准是指对装配过程中每个环节以及最终产品进行检验的方法和要求。
检验标准可以包括检查装配件的尺寸、外观和连接是否正确,以及对产品进行性能测试和可靠性评估。
三、装配方法的选择1.顺序装配法顺序装配法是指按照装配顺序进行装配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装配过程中有明确装配顺序要求的情况,例如,装配产品的各个部件之间存在依赖关系,需要按照特定顺序进行组装。
顺序装配法可以避免装配顺序错误导致的拆装和重新装配,提高装配效率。
2.并行装配法并行装配法是指将装配过程中可以并行进行的操作同时进行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装配过程中存在独立操作且操作之间没有依赖关系的情况。
并行装配法可以充分利用装配人员和设备资源,提高装配效率。
3.模块化装配法模块化装配法是指先将产品划分为不同的模块,然后分别完成各个模块的装配,最后将各个模块组装在一起的方法。
机械设计基础零件装配和连接方法机械设计中,零件的装配和连接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正确选择合适的装配和连接方法,能够保证零件之间的紧密结合,提高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本文将就机械设计基础零件的装配和连接方法进行详细探讨。
一、零件的装配方法1. 直接配合装配法直接配合装配法是将两个配合尺寸相对较大的零件直接配合在一起。
在这种装配方法中,不需要额外的连接方式,只需确保两个零件的配合尺寸满足要求即可。
例如,两个圆柱零件之间的配合可以采用直接配合装配法。
2. 组合配合装配法组合配合装配法是将多个零件以一定顺序组合在一起,并通过配合尺寸来实现装配。
这种装配方法常见于机械设备的多个功能模块的组合。
例如,将齿轮和轴承等零件组合在一起以实现机械传动。
3. 过盈配合装配法过盈配合装配法是指在装配过程中,将两个零件之间造成过盈配合,以达到更紧密的连接。
这种装配方法通常需要借助工具或热胀冷缩等方式来实现。
例如,使用压装机将轴承和轴装配在一起,提高连接的紧密性和精度。
二、零件的连接方法1. 螺纹连接螺纹连接是一种常见的机械零件连接方法。
在螺纹连接中,通过螺纹的相互嵌合,将两个零件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常见的螺纹连接方式包括螺纹钉、螺纹螺母等。
2. 锁紧连接锁紧连接是为了防止螺纹连接松动而采取的一种措施。
通过在螺纹连接处添加锁紧垫圈、螺母等零件,使连接更加牢固可靠。
这种连接方式常见于对振动和冲击要求较高的设备中。
3. 键连接键连接是通过在轴和零件的轴孔上添加键来实现的。
通过键的配合,可在连接中实现转矩的传递。
这种连接方式常用于需要传递一定转矩的零件连接,如齿轮和轴的连接。
4. 焊接连接焊接连接是通过在零件接触面上进行熔化和凝固,使两个零件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常见的焊接方式包括电弧焊、气体焊等。
这种连接方式适用于连接条件较为恶劣的环境下。
5. 贴合连接贴合连接是指通过在零件的接触面上施加压力,使零件之间的摩擦力达到连接效果。
常见的贴合连接方式包括铆接、压入、插接等。
一、装配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装配是按照一定的技术要求,将若干零件装成一个组件,或部件,或将若干零件部件装成一个机械的工艺过程。
机械产品的质量必须由装配来保证。
在装配前必须熟悉和研究图纸,了解产品的结构,零件的作用以及相互间的联接关系,确定装配的方法顺序,准备所需的工具,对零件进行清理和清洗,对某些零件进行修配,或做一些验证性工作,如密封性试验,关键零部件试装,测量等工作。
为保证装配的精度,常用以下方法进行装配。
1、互换法在装配时各配合零件不经修配,选择或调整即可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其特点是装配简单,生产率高,便于组织流水作业,维修更换零件方便,但是对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是比较高的。
2、调整法在装配时,根据装配实际的需要改变产品中可调整零件的相对位置或选用合适的调整,以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
3、分组法在成批或大量生产中,将产品各配合的零部件按实测尺寸分组,然后按相应的分组分别进行装配,在相应的组进行装配时,无需再选择别的装配方法。
其特点是:经分组后再装配提高了装配精度,降低了成本。
4、修配法在装配时,根据装配的实际需要,在某一零件上预留少量修配量,以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适用单件,小批量生产。
装配应注意的事项:1、在装配前,要对装配的零部件用柴油,煤油或汽油进行清洗,并擦拭干净。
2、在相配合的表面,在配合前一般需加润滑剂。
3、要注意检查零件配合尺寸是否准确。
4、做到边装配边检查,每装完一部分就要检查是否符合要求。
5、在试车时要做好各项检查,符合试车条件,才能进行试运行。
二、固定连接的装配知识1、螺纹连接:螺纹连接是一种可拆的固定连接,具有结构简单,连接可靠,拆装方便的优点。
(1)、螺纹连接的预紧螺纹连接的目的是为了紧固可靠,必须保证螺纹之间具有一定的摩擦力矩,是有旋加拧紧力矩后产生的,也就是螺纹之间产生了一定的预紧力,这个力矩一般由装配者按经验控制,重要连接由设计确定。
(2)、螺纹连接的装配与防松一般旋紧后,再用扳手按顺序分2-3次旋紧,法兰端盖等螺纹应按对角轮流旋紧。
德信诚培训网大型机械设备装配标准规范
一、目的
规范组装工序的装配工作,完善公司装配标准制度,提高产品质量。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装配生产过程中的所有产品的质量控制。
三、基本要求
1.产品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工艺要求及与产品有关的标准规定进行装配,不得少装、漏装。
2.凡待装的零部件(包括外购、外协件)必须通过检验合格后方能进行装配。
3.装配环境必须清洁,零部件在装配前,必须将铁屑、毛刺、油污和泥沙等杂物清除干净。
4. 零部件在装配时,其配合面和摩擦表面应光洁不允许有锈蚀,划痕和碰伤等缺陷存在
5.表面和工作面均应清理干净,并涂以适量的防锈油。
零件的油孔、油槽应清洁通畅。
6.凡已涂漆的零部件在油漆未干前,不得进行装配。
7.零件加工表面的光洁度、镀铬件、发黑件色调应一致,防护层不得有褪色和脱落现象8.各部管路装配后必须畅通,变速和转向机构应操纵灵活。
9.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得磕碰、刮伤和锈蚀。
10.小件装配时不得落地(要放在工具箱或工作台上。
11.进装配场地时需检查放置地基的位置,防止变形。
12.外观焊缝应修整平直、均匀。
13.在装配弹簧时,不准任意拉长和切短,弹簧长度的调整应使用调整量规。
14.各种油管不得有凹痕、皱折、压扁、破裂等现象,管路弯曲处应圆滑。
软管不得有扭转现象。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好好学习社区。
机械装配技术规范一、引言机械装配技术规范是指为了保证机械零部件的正确装配、提高装配效率和产品质量而制定的操作规范。
本文将介绍机械装配技术规范的重要性以及常见的技术要求,旨在为机械装配人员提供指导,提高装配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机械装配技术规范的重要性1. 保证装配质量:机械装配技术规范明确了装配过程中的关键要点和标准,能够保证零部件正确拼装,避免装配错误,从而保证装配质量和产品的正常工作。
2. 提高装配效率:机械装配技术规范规定了装配操作的步骤和要求,减少了因为操作不当而导致的时间和资源浪费,提高了装配工作的效率和整体生产能力。
3. 降低装配成本:合理的装配技术规范能够避免装配过程中对零部件的损坏,减少了零部件的报废率,从而降低了装配成本。
4. 提供技术支持:机械装配技术规范是一种规范化的操作指导,为机械装配人员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合理的判断标准。
三、机械装配技术规范的常见要求1. 工作环境要求:机械装配区域应保持干燥、清洁,并且没有明火和易燃物质。
有必要时,可以采取防尘、防静电等措施,以保证装配过程的安全和质量。
2. 装配工具要求:机械装配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工具和设备,例如扳手、螺丝刀、顶锤等。
在装配过程中,应根据具体任务确定工具的选择和规格,并保持工具的良好状态。
3. 部件与图纸的匹配:在机械装配过程中,应当根据装配图纸进行操作,严格按照图纸上的要求进行拼装。
如遇图纸与实际零部件不匹配的情况,应停止操作并及时向上级报告。
4. 装配顺序和方法:机械装配过程中,应按照规定的装配顺序进行操作,遵循先轻后重、先内后外的原则。
对于涉及到液压、气压等的装配工作,还需按照液压、气压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装配,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5. 检查和测试:完成装配任务后,需要进行各项检查和测试工作,以验证装配质量和产品的功能性。
对于出现的问题和不合格情况,应及时纠正和处理,确保产品的合格性。
四、结论机械装配技术规范对于保证产品质量、提高装配效率和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机械装配零件标准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机械装配零件的标准,以确保装配过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通过遵循这些规范,可以提高装配效率并降低故障率。
2. 材料要求(1)装配零件应使用符合相关标准的高质量材料,以保证零件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2)各种零件的材料要求应根据其特性和用途进行选择,确保其能够承受相应的负荷和压力。
3. 尺寸和公差(1)装配零件的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确保与其他零件的配合准确。
(2)适当的公差应考虑到装配过程中的热胀冷缩和其他因素,以保证零件之间的配合和功能的正常运行。
4. 表面处理(1)装配零件的表面处理应符合相关要求,确保零件表面的平整度和光洁度。
(2)适当的表面处理还可以提高零件的耐腐蚀性和抗磨损性能。
5. 装配要求(1)装配过程中应遵循相关的装配顺序,确保零件的正确装配。
(2)装配零件之间的配合应牢固可靠,避免出现松动或连接不牢固的情况。
(3)装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特殊要求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说明。
6. 质量控制(1)装配零件的质量应进行严格控制,确保零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2)相关质检人员应进行必要的检测和测试,以确保零件的质量和性能。
7. 安全要求(1)在进行机械装配过程中,应注重安全操作,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
(2)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使其了解相关安全要求和操作规程。
8. 故障排除(1)在出现装配故障时,应及时进行故障排查,找出问题的原因并进行修复。
(2)故障排除过程中,应记录相关信息并保留相应的故障样品以便进一步分析。
9. 总结机械装配零件标准规范对于确保装配质量和效率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遵循这些规范,可以降低故障率,提高装配效率,并确保装配过程的安全性。
以上为机械装配零件标准规范的主要内容,具体细节和补充要求请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制定和完善。
机械装配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机械装配基础知识1.1 机械装配的定义和意义机械装配是指将零件或部件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法组合在一起,形成功能完整的机械产品的过程。
机械装配是实现机械产品功能的关键环节,是制造业的重要部分。
它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成本和交付周期,因此在制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机械装配的基本要素机械装配包括零件、工艺、设备和人员等基本要素。
零件是组成机械产品的基本单位,工艺是实现零件组装的方法和工序,设备是实现装配操作的工具和设备,而人员则是进行装配操作的主体,这四个要素共同构成了机械装配的基本框架。
1.3 机械装配的原则和方法机械装配的原则是在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装配效率和降低成本。
在实际操作中,通常采用分步装配法、逆向装配法、并行装配法等不同的装配方法。
第二章机械装配工艺2.1 机械装配的工艺流程机械装配的工艺流程通常包括准备、调整、组装、检验和包装等环节。
准备阶段是对零件、工具和设备的准备工作,调整阶段是对零件进行装配前的调整和确认,组装阶段是实际的零件组装操作,检验阶段是对组装后产品质量的检查,包装阶段是将产品包装成成品。
2.2 机械装配的工艺要点机械装配的工艺要点包括对零部件的标识、组装顺序的确定、工艺路线的设置、操作方法的规定等。
其中,组装顺序的确定是机械装配工艺设计的核心,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装配质量和生产效率。
2.3 机械装配的工艺改进机械装配工艺的改进是实现企业产品制造方式转型的重要环节。
可以通过优化工艺布局、引入先进设备、改进操作方法等措施来提高装配效率和质量。
第三章机械装配设备3.1 机械装配设备的种类机械装配设备包括手工装配工具、通用装配设备、自动化装配设备等不同种类。
手工装配工具是适用于小批量和多品种生产的装配工具,通用装配设备适用于中小型企业大批量生产,而自动化装配设备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和高精度要求的产品。
3.2 机械装配设备的选型原则机械装配设备的选型原则主要包括适应性、稳定性、灵活性和成本等因素。
机械装配工艺标准
机械装配工艺标准:机械装配工艺标准规范机械结构件装配工艺标准机械结构装配施工工艺标准1适用范围本工艺适用于公司产品机械结构件装配加工的过程,本标准规定了一般机械结构,比如孔轴配合,螺丝、螺栓连接等等装配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机械产品的装配。
2引用标准
(1)JBT5994机械装配基础装配要求
(2)GB5226机床电气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3)GB6557挠性转子的机械平衡
(4)GB6558挠性转子的平衡评定准则
(5)GB7932气动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6)GB7935液压元件通用技术条件
(7)GB9239刚性转子品质许用不平衡的确定
(8)GB10089圆柱蜗杆蜗轮精度
(9)GB10095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
(10)GB10096齿条精度
(11)GB11365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精度
(12)GB11368齿轮传动装置清洁度3机械装配专业术语3.1.1工艺使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成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
机械装配技术规范除了螺栓联接外,销连接也是一种常用的联接方法。
同步带轮的装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主从动同步带轮轴必须互相平行,不许有歪斜和摆动,倾斜度误差不应超过2‰。
当两带轮宽度相同时,它们的端面应该位于同一平面上。
两带轮轴向错位不得超过轮缘宽度的5%。
(3) 在装配同步带时,不能强行撬入带轮,应该通过缩短两个带轮中心距的方法来装配,否则会损伤同步带的抗拉层。
10. 安装平皮带(1) 在安装前,要调整所有输送平面的水平。
(2) 带轮中心点的连线应该调整至同一竖直面上,并且轴线应该相互平行。
11. 安装电机和减速器(1) 要检查电机和减速器的型号是否正确。
(2) 在装配前,要清洁电机轴和减速器的连接部分。
(3) 在紧固电机法兰螺丝之前,应该转动电机来纠正电机轴和减速机联轴器的同心度,然后再将电机法兰与减速机连接好,并对角拧紧固定螺栓。
(4) 在安装伺服电机时,应该确保电机后部编码器不受外力作用,并且严禁敲打伺服电机轴。
(5) 安装伺服减速机的步骤:A. 移动减速机法兰外侧的密封螺丝以便于调整夹紧螺丝。
B. 旋开夹紧螺丝,将电机法兰与减速机连接好,并对角拧紧定位螺栓。
C. 使用合适的扭力将夹紧环拧紧,然后拧紧密封螺丝。
D. 将电机法兰螺栓扭至松动,点动伺服电机轴或用手转动电机轴几圈,纠正电机轴与减速机联轴器的同心度。
12. 调整和连接机架(1) 不同段的机架高度调节应该按照同一基准点,调整到同一高度。
(2) 所有机架的墙板应该调整至同一竖直面上。
13. 安装气动元件(1) 每套气动驱动装置的配置必须严格按照设计部提供的气路图进行连接,阀体、管接头、气缸等连接时必须核对无误。
(2) 总进气减压阀应该按照箭头方向进行进出口连接,空气过滤器和油雾器的水杯和油杯必须竖直向下安装。
(3) 在配管前应该充分吹净管内的切削粉末和灰尘。
(4) 管接头是螺纹拧入的,如果管螺纹不带螺纹胶,则应该缠绕生料带,缠绕方向从正面看,朝顺时针方向缠绕,不得将生料带混入阀内。
机械装配标准与方法第一节零部件的清洗一、装配前应了解设备的结构、装配技术和工艺要求。
对需要装配的零、部件配合尺寸、相关精度、配合面、滑动面应进行复查和清洗处理,并应按照标记及装配顺序进行装配。
二、清洗设备及装配件表面的防锈油脂,宜采用下列方法:1、对设备及大、中型部件的局部清洗,宜采用现行国家标准《溶剂油》、《航空洗涤汽油》、《轻柴油》、乙醇和金属清洗剂进行擦洗和涮洗;金属清洗剂应符合本规范附录十一的规定。
2、对中、小型状较复杂的装配件,可采用相应的清洗液浸泡、浸洗时间随清洗液的性质、温度和装配件的要求确定,宜为2 —20min,且宜采用多步清洗法或浸、涮结合清洗;采用加热浸洗时,应控制清洗液温度;被清洗件不得接触容器壁。
3、对形状复杂、污垢粘附严重的装配件宜采用溶剂油、蒸汽、热空气、金属清洗剂和三氯乙烯等清洗液进行喷洗;对精密零件、滚动轴承等不得用喷洗法。
4、当对装配件进行最后清洗时,宜采用超声波装置,并宜采用溶剂油、清洗汽油、轻柴油、金属清洗剂和三氯乙烯等进行超声波清洗。
5、对形状复杂、油垢粘附严重、清洗要求高的装配件,宜采用溶剂油、清洗汽油、轻柴油、金属清洗剂、三氯乙烯和碱液等进行一喷联合清洗。
三、设备加工表面上的防锈漆,应采用相应的稀释剂或脱漆剂等溶剂进行清洗。
四、设备零、部件经清洗后,应立即进行干燥处理,并应采取防返锈措施。
五、设备组装时,一般固定结合面组装后,应用0.05mm塞尺检查,插入深度应小于0.2mm移动长度应小于检验长度的1/10;重要的固定结合面紧固后,用0.04mm塞尺检查,不得插入;特别重要的固定结合面,紧固前后均不得插入。
六、带有内腔的设备或部件在封闭前,应仔细检查和清理,其内部不得有任何异物。
七、对安装后不易拆卸、检查、修理的油箱或水箱、装配前应作渗漏和气密检查。
第二节螺栓、键、定位销的装配一、装配螺栓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紧固时,宜采用呆扳手,不得使用打击法和超过螺栓许用应力。
2、螺栓头、螺母与被连接件的接触应紧密,对接触面积和接触间隙有特殊要求的,尚应按技术规定要求进行检验。
3、有预紧力要求的连接应按装配规定的预紧力进行预紧,可选用机械、液压拉伸法和加热法;钢制螺栓加热温度不得超过400℃。
4、螺栓与螺母拧紧后,螺栓应露出螺母2-4个螺距;沉头螺钉拧紧后,钉头应埋入机件内,不得外露。
5、有锁紧要求的,拧紧后应按其技术规定锁紧;用双螺母锁紧时,薄螺母应装在厚螺母之下;每个螺母下面不得用2个相同垫圈。
二、不锈钢、铜、铝等材质的螺栓装配时,应在螺纹部分涂抹润滑剂。
三、有预紧力要求的螺栓连接,其预紧力可采用下列方法测定:三、应利用专门装配工具中的扭力扳手、电动或气动扳手等,直接测得数值。
四、测量螺栓拧紧后伸长的长度Lm (图1)应按下式计算:Lm二Ls+P/C L式中Lm一螺栓伸长后的长度(mm);Ls 一螺栓与被连接间隙为零时的原始长度(mm);P0一预紧力为设计或技术文件中要求的值(N)C L一螺栓刚度,可按本规范附录十四的规定计算。
图1伸长后的螺栓四、装配精制螺栓和高强度螺栓前,应按设计要求检验螺孔直径的尺寸和加工精度。
五、高强螺栓在装配前,应按设计要求检查和处理被连接件的结合面;装配时,结合面应干燥,不得在雨中装配。
六、高强螺栓及其紧固件应配套使用。
旋紧时,应分两次拧紧,初拧扭距值不得小于终拧扭距值的30%;终拧扭距值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按下式计算:M=K(P+A P)- d式中M—终拧扭距值(N-m);P—设计预拉力(KN);△P一预紧力损失值,宜为预拉力值的5%—10% (KN);K—扭距系数,可取0.11—0.15;d一螺栓公称直径(mm)七、装配扭剪型高强螺栓应分两次拧紧,直至将尾部卡头拧掉为止,其终拧扭距可不进行核算。
八、现场配制的各种类型的键,均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装配通用技术条件》规定的尺寸和精度。
键用型钢的抗拉强度不应小于588N/mm2o九、键的装配应符合下列要求:1、键的表面应无裂纹、浮锈、凹痕、条痕及毛刺,键和键槽的表面粗糙度、平面度和尺寸在装配前均应检验。
2、普通平键、导向键、薄型平键和半圆键,两个侧面与键槽应紧密接触,与轮毂键槽底面不接触。
3、普通楔键和钩头楔键的上、下面应与轴和轮毂的键槽底面紧密接触。
5、切向键的两斜面间以及键的侧面与轴和轮毂键槽的工作面间,均应紧密接触;装配后,相互位置应采用销固定。
十、销的装配应符合下列要求:1、检查销的型式和规格,应符合设计及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2、有关连接机件及其几何精度经调整符合要求后,方可装销。
3、装配销时不宜使销承受载荷,根据销的性质,宜选择相应的方法装入;销孔的位置应正确。
4、对定位精度要求高的销和销孔,装配前检查其接触面积,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宜采用其总接触面积的50%—75%。
5、装配中,当发现销和销孔不符合要求时,应铰孔,另配新销;对定位精度要求高的,应在设备的几何精度符合要求或空运转实验合格后进行。
第三节联轴器装配一、凸缘联轴器(图2)装配时,两个半联轴器端面应紧密接触,两轴心的径向位移不应大于0.03mm。
图2 凸缘联轴器二、弹性套柱销联轴器(图3)装配时,两轴心径向位移、两轴线倾斜和端面间隙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图3弹性套柱销联轴器弹性套柱销联轴器装配允许偏差表1三、弹性柱销联轴器(图4)装配时,两轴心径向位移、两轴线倾斜和端面间隙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规定。
图4弹性柱销联轴器弹性柱销联轴器装配允许偏差表2四、弹性销轴齿式联轴器(图5)装配时,两轴心径向位移、两轴线倾斜和端面间隙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
图5弹性柱销目齿式联轴器弹性柱销齿式联轴器装配允许偏差表3五、齿式联轴器(图6)装配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装配时两轴心径向位移、两轴线倾斜和端面间隙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 规定。
2、联轴器的内、外齿的啮合应良好,并在油浴内工作,其中小扭距、低转速的应选用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锂基润滑脂》的ZL —4润滑脂,大扭距、高转速的应选用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齿轮油》的HL20、HL30润滑油,并不得有漏油现象。
图6齿式联轴器齿式联轴器装配允许偏差六、梅花形弹性联轴器(图7装配时,两轴心径向位移、两轴线倾斜和端面间隙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的规定。
图7 梅花形弹性联轴器梅花形弹性联轴器装配允许偏差联轴器外形最大直径 D(mm )两轴心径向位移(mm )两轴线倾斜端面间隙s (mm )50 0.11/10002〜470〜105 0.15 125〜170 0.2 3〜6200〜230 0.3 2600.3 6〜8 300〜4000.350.5/10007〜9当测量联轴器端面间隙时,应使两轴窜动到端面间隙为最小尺寸的位 第四节制动器装配一、 盘式制动器装配应符合下列要求: 1、制动盘的端面跳动不应大于0.5mm 。
2、同一副制动器两闸瓦工作面的平行度不应大于0.5mm 。
3、同一副制动器的支架端面与制动盘中心线平面间距离h (图8)的允许偏差 为±0.5mm;制动器支架端面与制动盘中心平面的平行度不得大于0.2mm 。
4、闸瓦与制动盘的间隙应均匀,其值宜为1mm 。
5、各制动器制动缸的对称中心与主轴轴心在铅垂面内的重和度△值不应大 于 3mm 。
(图 9)图8盘式制动器支架1-支架;2-筒体;3-闸瓦;4-制动盘中心面;5-制动盘七、 置。
图9盘式制动器二、瓦块式制动器装配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制动器各销轴应在装配前清洗洁净,油孔应畅通;装配后应转动灵活,无阻滞现象。
2、同一制动轮的两闸瓦中心应在同一平面内,其允许偏差不得大于2mm。
3、闸座各销轴轴线与主轴轴线的铅垂面M-M间的水平距离b的允许偏差为士1mm。
4、闸座各销轴轴线与主轴轴线水平面N-N的垂直距离h的允许偏差为±1mm。
5、闸瓦铆钉应低于闸皮表面2mm;制动梁与挡绳板不应相碰,其间隙c值应小于5mm。
6、松开闸瓦时,制动器的闸瓦间隙s应均匀,且不应大于2mm。
7、制动时,闸瓦与制动轮接触良好、平稳;各闸瓦在长度和宽度方向与制动轮接触不得小于80%。
8、油压或气压制动时,达到额定压力后,在10min内压力降不应大于0.196MPa。
(a)角移制动器(b)平移制动爵(c)角移制动罂(G闸瓦和闸座位置图10瓦块制动器1一闸瓦;2—制动轮;3—制动梁;4一卷筒三、带式制动器(图11)各连接销轴应灵活,无卡住现象;摩擦内衬与钢带铆接应牢固,不得松动。
铆钉头应埋于内衬内,其铆钉头与内衬表面的距离不得小于1mm;制动带退距£值应按表6选取。
图11带式制动器带式制动器退距£值第五节具有过盈的配合件装配一、在常温下装配时应将配合面清洗洁净,并涂一薄层不含二硫化钼添加剂的润滑油;装入时用力应均匀,不得直接打击装配件。
二、纵向过盈连结的装配宜采用压装法。
压装设备的压力,宜为压入力的3.25 —3.75倍;压入或压出速度不宜大于5加4。
压入后2处内,不得承受负载。
压人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Pxi= Pfmax ・n・df・Lf •口式中Ca、Ci——系数,由现行国家标准《公差与配合过盈配合计算和选用》GB5371-85表4中查得;Qa——包容件直径比;Pxi——压入力行);Pfmax -- 最大结合力(N);df -- 结合直径(mm);Lf -- 结合长度(mm);口 -- 摩擦系数qi——被包容件直径比;va——包容件泊松比;vi——被包容件泊松比————最大过盈量(mm);Ea——包容件弹性模量;Ei——被包容件弹性模量;三、用液压充油法装配配合件时,应先按技术要求检查配合面的表面粗糙度。
当无规定时,其粗糙答应在R1.6 — 0.8um之间。
对油沟、棱边应刮修倒圆。
四、横向过盈连结的装配宜采用温差法,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加热包容件时,加热应均匀,不得产生局部过热。
未经热处理的装配件,加热温度应小于400℃;经过热处理的装配件,加热温度应小于回火温度。
热装的最小间隙,可按表7选取。
加热温度可按下式计算:i A +t『二5,t式中tr——包容件加热温度;Ymax——最大在过盈值;△——最小装配间隙;a2——加热线膨胀系数;d——配合直径;冷、热装最小间隙表72、冷却被包容件时,冷装的最小间隙可按表7选取,冷却温度可按下式计Y )匕二弗Y式中ti一被包容件冷却温度;a 1—冷却线膨胀系数;五、温差法装配时,应按设备技术文件规定检查装配件的相互位置及相对尺寸。
加热或冷却均不得使其温度变化过快;并应采取防止发生火灾及人员灼伤或冻伤的措施。
第六节滚动轴承装配一、装配滚动轴承前,应测量轴承配合尺寸,按轴承的防锈方式选择适当的方法清洗洁净;轴承应无损伤,无锈蚀、转动应灵活及无异常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