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书斋名趣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7
文人书斋名的文化内蕴
陈新国
【期刊名称】《中学语文:下旬》
【年(卷),期】1998(000)007
【摘要】我国文人墨客多有自己的书斋,而其名称各式各样,异彩纷呈,透过这些书斋名我们可窥见其主人的生活情趣、理想追求、意志信念等丰富的文化内蕴。
一、寄寓书斋主人的怀抱、理想、志趣的书斋名,如:锲斋古文字学家商承祚的书斋名。
取荀子“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之意,勉励自己在治学道路上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
羿庐柳亚子住香港九龙时书斋名。
取神话故事后羿射日之意,【总页数】1页(P45-45)
【作者】陈新国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古今文人斋名趣谈 [J], 秦加旺
2.文人学士的书斋名 [J], 胡继宏;
3.现代文人书斋名撷趣 [J], 王子峰;
4.文人学士的书斋名 [J], 胡继宏
5.趣谈文人斋名 [J], 邓俊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怎样给书房起名字(书房画室取名,书斋雅号)书斋名号常用字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都喜欢给自己的书房、画室起个雅名,谓之“斋号”。
斋号的取名,既反映主人的个性与品性,又关联主人的寄情与爱好。
主人在命名前,要对斋名内容的雅与俗、深与浅、简与繁、稳与浮作反复推敲,一经定名终身不改。
寥寥几字,意义深邃,是主人明志修身的对外表白,是他人观言察行的检验标准,是斋主外在形象和内在修养的统一体现。
据史料记载,斋号起源晋唐,盛行明清,至今历传不衰。
我们把书房称为“书斋”,是因为“斋”本义是斋戒的意思。
古人认为读书是件清心凝神的事,该抱着一种虔诚的态度,因而书房以多“斋”命名。
如王安石的“昭文斋”、蒲松龄的“聊斋”、刘鹗的“抱残守阙斋”、周作人的“苦雨斋”。
除了“斋”字,古人书房取名还有用堂、室、屋、楼、馆、阁、轩、舍、居、洞、庐、庵、簃亭、山房等等,各有寓意。
有的更是别出心裁,不限于此。
堂,许慎《说文解字》:“堂,殿也。
”其特征是高大、宽敞、明亮,所以文人学者起斋名用“堂”者颇多。
也有种说法,“堂”有学堂之意,书斋名里头带着“堂”的,有不少是在里面教学生的。
敢以“堂”为名,自然是大方之家,兼有老师的身份了。
如纪晓岚的“阅微草堂”、张大千的“大风堂”等。
阁,原本指置放物品的架子,宫廷里收藏图书便以“阁”为宫之名,藏书家所造的楼也用“阁”命名。
“阁”因此也就有了“楼”的意思。
如唐伯虎的“魁星阁”、刘海粟的“存天阁”、吴青霞的“篆香阁”等等。
轩,从车旁,原指有帷幕的车子。
由其形引申为有窗户的长廊或小屋。
如归有光的“项脊轩”、辛弃疾的“稼轩”。
居,是居住的意思,书斋乃是文士生活起居的中心,因而文人书房不乏用“居”,如叶圣陶的“未厌居”、启功的“坚净居”等。
屋,本义是古代半地下穴居的顶部,汉代起引申为房屋。
文人书房用“屋”“书屋”命名,平实朴素,自有韵味。
如郑板桥的“青藤书屋”、夏丏尊的“平屋”、毛泽东的“菊香书屋”等。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不少字用在斋号里头,如洞、舍、庐、亭、庵、牖、榭、园、巢、村、蓬、窝等等,此处也就不再赘述。
21项脊轩志一、问题设计1、文章开头,作者是怎样具体地写他的书斋项脊轩的小、旧、破、漏而又阴暗的?明确:①写项脊轩的小:旧称"阁子","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②接着写旧:直接点明是。
百年老屋";③写破漏:“尘泥渗确,雨泽下注”,以至于“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则又见其小;④写阴暗;"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这样写,形象而具体,能给人以很深的印象。
特别是“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一句,尤为生动。
屋顶东也漏,西也漏,每次搬动书桌,看来看去没有可以安放的地方,显得有点狼狈。
2、作者对这样的书斋,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写的呢?明确:作者并没有嫌弃它,鄙薄它,相反,对它却怀有深挚的眷恋之情。
开头这样写,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跟下面写修葺后的项脊轩形成鲜明的对照,使人感到小小书斋,颇有情趣,十分可爱,确是个读书的好地方,以便进一步表现出作者对它的喜爱。
3、经过修葺后的项脊轩变得怎样了?明确:变得不漏、不暗了。
辟,开。
垣墙周庭,在院子周围筑起了墙。
庭院里又种植了兰、桂、竹等花木,原有的栏楯,"亦遂增胜",也就此增添了光彩。
4、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你觉得如何?环境及人物活动: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借书满架",足见轩中人的好学,书未必真的都是借来的。
"偃仰啸歌",其实这是极写读书之乐,只有当读书有所得的时候,才会高兴得这个样子。
至于作者为什么一会儿又"静静地独自端坐着"呢?显然又是在进一步考虑书中的问题,冀有更大的收获。
5、"万籁有声"与"万籁俱寂"哪一个更幽静?"万籁有声"是写作者凝神专思时书斋里静得连最细微的声音也能听到。
旧时江城文人书屋的文化氛围◇ 李庆南“以文为业砚为田”的中国传统社会,书屋是供文人藏书、读书用的房子或书斋,是文人怡情翰墨、醉意诗书的精神乐园。
他们致力营造书屋的文化氛围,或读书著文、授徒课子,或弈棋抚琴、吟诗唱和、陶然心醉。
在回味旧时书屋遗韵时,寄希望我们多保留一些这样的书屋,因为它们是武汉文化底蕴的无言见证者。
讲究的书屋题名文人的书屋命名,或以言志,或以自勉,或以寄情,或以明愿,展示了书屋主人不同的文化心态和历史背景。
有的书屋命名,凸显着主人的人生态度,充满着哲理:清初名士毛会建,字子霞,江苏武进人,曾筑书屋“一杯亭”于汉阳龟山南坡。
近代王葆心《续汉口丛谈》卷三载,毛会建爱晴川、黄鹤之胜,生前刻好墓碑于汉阳龟山南,刻石曰“万里青山”,建“一杯亭”于其侧居之。
(清)张清标《楚天樵话》记载,毛会建自署“万里青山”碑,碑阴有“非道非僧半世行藏万里外;真山真水平生心事一杯中”一联。
此为“一杯亭”取名来历,表述一种归隐后的人生真趣。
汉阳凤栖山曾有“寄轩”书屋,为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汉阳府太守纪秋槎所建。
“寄轩”典出宋代诗人曾几诗名《寄轩》,以铭其志。
其诗曰:“人皆爱吾庐,烛理均是寓。
未办山林居,聊依佛僧住。
”近代王葆心《续汉口丛谈》卷三引(清)喻石农记载:“汉阳府治,在凤栖山之麓,山不甚高,濒江故见高也。
其巅有秋兴亭……余所居‘寄轩’,即在亭下,前守纪秋槎淑曾所构。
江云窈窕,帆影参差,时出没于危栏曲槛间,可以怡情破寂。
”民国时期,汉上著名书画篆刻家盛鲁,字了庵,安徽太平人,生长于汉阳。
早年,盛鲁醉心于书法篆刻艺术,给自己的书斋命名为“小万卷阁”。
抗战爆发后,盛鲁当选为全国美术界抗敌协会武昌青年会理事。
他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全民抗战之中,给自己的书斋取名“锲不舍斋”。
慕其艺德人品,汉上青年才俊邓少峰、曹立庵、汪印农、黄松涛、陈敬先等竞相投奔他门下学习金石篆刻。
晚年,他看到自己的弟子在艺坛上各有建树,倍感欣慰。
书斋号⼤全斋号,中国有识⽂风雅之⼠将其书斋所取名号,常常也成为书斋主⼈的代称。
斋号名的形式,⼏乎全是偏正式结构,后半部分表⽰建筑式样,通常是⼀个字如亭、馆、楼、阁等,也有⼭庄、草堂、⼭房之类,前半部分内容,与⽂⼈⾃取别号相似,⾃由度很⼤,但也能撮合类同情况分项,有的还依傍景观,以居室书斋所处⾃然环境或⼈⽂景观为题⽰,标榜主⼈的志趣。
⼀些治学⼤家的斋号,往往也是后⼈识别其本⼈的别称。
两个字斋号塙斋宖斋弢庵憺园瘽斋安持安庐⽩室悲庵北楼冰庵钵庐藏亭澄庐迟斋楚园达屋待庵德园⿍堂东阁东轩东园东庄杜斋钝庵风斋伏庐弗斋复堂复斋耕堂庚园耿庵⼸舍垢斋古庵⾕斋灌园荷屋何园鹤庐衡庐衡斋恒轩画巢画舫槐堂悔庵悔亭悔斋悔庵集斋⼏堂寄庐寄斋缄斋茧室减斋蕉庵椒堂借庵觉斋苦篁旷庵兰室兰斋兰坻朗阁冷庵李庐荔轩莲府林屋络园梅屋蒙庵梦楼梦庐默庵慕堂⽊堂牧斋南圃南园藕庐蓬庵破斋蒲室菉园乾斋且园秦斋琴斋勤斋青园秋室秋堂秋庵确斋忍庵刃庵⼭楼⼭堂涉园慎斋省庐省斋省庵⽯斋⽯庵时斋实庵是庵适庐书窟恕堂霜屋⽔庐睡庵松斋苏斋苏庵随轩随园遂园桃坞陶堂陶斋天庐桐园⽡庵忘庵畏庐卧庵勿斋悟堂西亭西园息庵希斋溪饮习说翔庐⼩圃⼩园⼼庐⼼斋形斋虚室虚斋雪居雪庐雪堂研庄雁园养庐养堂也庐壹斋彜斋抑斋易庵逸庐绎堂吟舫愚庵鱼饮⽟堂⽟斋豫堂原斋约庵耘庐云房枣园湛园真阁臻园郑斋⽌园珠园⽵庼⽵居⽵楼⽵轩壮暮锥庵俨斋俟斋劬堂芸楼蓼庵匏园狷庵恪斋韬庵栎园柽居榕园贲园镂斋颛庵⽸庐筠庄篁村羿楼觚庐隽堂三个字斋号儃儃居噉饭斋庒徽室弇⼭堂慞秋室棐⼏斋洦静斋璚惢庐爱吾庐安处楼安节堂安晚庐安⼼室⼋经阁⼋砚楼⽩⽔居⽩雪斋⽩云居⽩云楼⽩云庐⽩云堂百箑斋百可斋百乐斋百⽴孚百忍堂百⽯斋百戏斋拜⽯亭拜苏楼班⾹阁般若堂半砚斋饱⽶斋宝冬堂宝董室宝⾕斋宝簠斋宝镜室宝奎堂宝⽶斋宝墨堂宝墨斋宝⽯室宝苏室宝苏堂宝彜斋宝钟室宝朱堂宝觯楼抱朴斋抱⽯斋暴书榭碑砚斋碧摩阁碧虚馆碧藓岩辟⽀堂卞璧楼冰壶楼冰⾹室冰⽟堂波外楼博古斋博雅堂⼘⽣庵补过斋不⼆堂不夜斋不⼀斋不远斋步黟堂采碧亭采芝馆采芝堂餐霞屋餐樱庑参砚斋苍雪居苍雪庵苍穹庐沧趣楼沧瑕阁藏明楼草梦居草⾹堂长风楼长风堂长年馆长守阁长⽔龛长松馆长州苑畅叙亭巢云馆尘远斋陈王阁澄碧斋承恩堂迟燕居崇汉堂传经阁传经堂传朴堂传易堂传印堂春草堂春觉斋春满楼春住楼春晖堂春耦斋春笙馆淳和堂淳化轩赐兰堂赐闲堂赐研斋赐砚斋丛翠堂丛桂堂翠⾬轩存诚斋存复斋存天阁⼤本堂⼤涤堂⼤风堂⼤海楼⼤境阁⼤空堂⼤墨堂⼤瓶堂⼤⽣堂⼤⽯堂⼤⽯斋⼤松堂⼤歇堂⼤雅堂⼤研堂⼤砚堂待雁楼担⽯斋淡虑堂淡然斋淡如斋稻⽵斋道甯斋得句轩得树楼得五楼得⼀堂得余室得⾬阁迪纯庵点点斋点易斋雕⾍馆雕胡楼调啸阁蝶芜斋丁⾹馆定定馆定思斋东风堂东原斋冬花庵独醒庵读画楼读书堂端居室敦义堂多⽵亭鹅池阁⼆⽼阁⼆乐轩⼆⽞社法华庵凡将斋反拙楼芳草堂芳润斋⽅⽵楼放⾔居飞云阁费晓楼丰草堂丰乐堂风雅楼凤历堂凤啸堂扶芳园浮眉楼浮沤馆复初斋⾼安阁歌斯楼耕⽯簃耕未堂躬⾏斋共产党共⽉庵沽酒亭古鉴阁古酒亭古期斎古期斋古权轩古⾹楼古愚堂古越斋古胤室观复斋观妙楼观⾳堂⼴艺堂归汉室归实斋桂馨堂国⽯坊海⽇楼海云楼含苂室涵清轩寒碧居寒碧庄寒柯堂寒⽯斋寒⾹阁寒⽟斋翰墨轩翰⾹轩汉画室汉学居好汉堂好丽楼荷锄轩和风楼和松亭和松庵合江楼鹤梦轩嘿审斋鸿砚斋红茵馆后⼭斋湖海楼花语楼画梅楼画沙居画禅室槐西楼怀风堂怀古堂怀烟阁怀⽟堂欢喜园环荜庵黄⽠园黄⽵园辉萼堂悔乌堂获廉斋积古斋积书岩积跬庐吉会堂吉罗庵集螟巢集虚斋疾志斋汲古斋寄鹤轩寄寄轩寄萍堂寂寞堂继述堂嘉⽊堂嘉⽯庭嘉树堂嘉鱼馆坚⽩斋简静斋剪淞阁鉴古堂见⼭楼见忘居蕉花庵蕉砚斋揭涉园皆孩堂节性斋解弢馆解嘲堂解襟亭⾦管斋⾦赏馆⾦寿室⾦易斋晋灯龛晋观堂晋雅斋晋元堂劲松堂荆鄂堂井砚斋静春斋静敬斋静乐簃静乐誃静⼼斋静逸庵静娱室静远堂静怡斋敬墨堂镜堂斋净光塔净因堂净因庵九如楼九雅堂九英斋旧⼭楼就懦轩就新居居夷居居易堂聚沙居聚学轩聚艺堂巨⿅园惧盈斋决明馆君亮堂开云楼看帆楼看云阁可吟亭空明堂苦观堂苦篁斋快晴阁旷⼼庐窥⽣铁昆吾室困学斋来禽馆来青阁来云馆赖古堂兰沙馆兰⽵室兰渚轩览云庐懒宜室琅玕\坞朗润堂⽼易斋乐清轩乐⽯室乐是居乐只室离垢居离砭堂荔⾬斋莲花馆莲花室两壶庵两罍轩两丽馆两闲斋聊可亭列宙楼临渊阁灵芬馆灵沤馆流憩庐六砚斋六友斋六志斋麓云楼履⼆斋履恒轩落英堂脉望楼梅花屋梅花庵梅寿堂梅王阁梅隐庵梦兰亭梦沤亭梦徐亭梦禅室梦雉斋梦衲庵⾯城堂墨茶阁墨⾮斋墨花馆墨花庵墨煌斋墨林堂墨⼭斋墨王楼墨⾹亭默耕室⽊⽯居⽊鱼堂穆如馆南碧斋南⼭楼南社庵南天楼南雪斋南有堂南韵斋念吾楼念云堂凝碧堂凝⾹馆鸥波簃鸥侣亭沤波舫攀古楼培寒楼裴⽯斋佩⽂斋佩训堂⽚⽯居平安馆破佛庵破荷亭破砚斋期仙庐栖霞馆七炉居漆园吏其润居奇怀室奇觚庼畦风阁骑门斋契⽂斋千峰堂千秋馆千声室千⽯楼千⽯斋谦牧堂潜蚪室秦风堂琴鹤轩琴书堂琴隐园勤得斋青古轩青华馆青桐轩青霞亭青照楼青照台轻顺阁卿云堂清峻堂清乐轩清⽓轩清秋堂清在居清磬庵秋⾼亭秋景庵秋琳阁秋⽔亭求古居求是堂求是斋萚⽯斋缺圆斋群碧楼染⾹庵染云堂壬午舫⼈境庐⼈竟庐⼈外庐荣⽊轩容膝轩如如室如⼼堂瑞云楼若⽔轩三不庵三多村三凤楼三好堂三槐堂三乐堂三昧堂三西堂三希堂三砚斋三余馆三余堂扫花庵沙上居沙砚居⼭间居⼭雷轩⼭⽔楼⼭⽉轩深⽵堂慎娱室省愆庐圣缘堂师古斋师⽜堂师趛楼⼗⽅堂⼗妙轩⽯⿎园⽯墨楼⽯寿斋⽯秀轩⽯秀斋⽯语轩⽯丈斋时⾏斋⾷古居⾷古斋识缺斋⽮⼀斋世纶堂世泽堂世麟堂柿叶轩守闲堂寿椿堂受经堂疏豁堂书画船书画斋书隐楼曙晚轩树德堂漱芳阁霜茶阁霜红楼霜姿楼双剑誃双清阁双清馆双松堂双栝庐双笠轩⽔绘园⽔绘暗⽔明庵⽔仙庵⽔云居⽔云楼⽔哉轩⽔⽵村⽔⽵居硕果堂思道堂思⽞亭思⾬亭思原堂思撷馆饲龟轩松根室松管斋松⽯斋松雪斋松游庵松主庵松⼦阁松蟀楼颂墨庐宋井斋苏⽶斋宿云邬隋经室岁星楼塔影轩太疏楼唐花庵唐华庵陶隐居题襟馆天尭楼天道堂天⼉阁天风阁天海楼天绘阁天瓶斋天趣轩天沙楼天⾹亭天延阁天⼀阁天隐庐天籁阁迢迢阁迢迢⾕铁函斋铁砚斋铁芝庵听碧处听漏轩听涛斋听天阁听⾬屋停云馆挺秀庵桐阴馆退补庵退思斋退娱堂晚翠轩晚睛轩晚觉斋晚明楼晚晴轩晚学轩万柳堂万⽟斋万⽵庵望⼭堂望云亭忘我庐伪准堂未央斋未憬堂味古斋味经阁味梅室味书堂味芋室⽂博堂⽂寿堂⽂选楼闻道庐闻莺楼问砚堂问⽵庐蜗壳轩⽆悔斋芜烟亭武侯祠五德堂五峰堂五福堂五味亭舞鹤轩悟⽯园西爽阁希放楼⼣阳楼惜袌轩习说斋习悦斋戏鸿堂瞎⽜庵闲云庐⾹茅宇⾹树斋⾹雪楼湘管斋湘怨楼湘中阁响⼭楼项易庵萧闲堂萧闲斋萧萧庵萧兀斋⼩晋斋⼩蓬海⼩⼭楼⼩宛堂写春园写韵轩⾟夷馆⼼溪斋⼼隐庵⼼远堂⼼远斋信步斋杏花庵雄镇楼修⽵坞虚⽩斋虚朗斋宣灵馆悬塔轩悬磬室⽞赏斋⽞同轩⽞⽞斋⽞隐庐学稼轩学圃堂雪床庵雪鸿轩雪茧斋雪蕉居雪浪斋雪蓬轩雪吞斋雅须室烟江楼烟云楼延秋舫颜乐斋艳⽉楼燕翼堂砚果堂砚⼭斋仰翠阁仰⼭楼养素斋养⼼堂养真庐养正堂瑶草庐野⽯轩野松亭野⽵亭冶欧斋⼀担斋⼀溉室⼀鸣堂⼀默轩⼀砚斋揖翠堂揖⼭楼依古庐疑⾬斋倚翰堂已指斋以成室艺海堂易安阁易画轩逸墨堂亦静居忆梧轩因柳阁饮醉轩隐求堂樱桃馆迎晖阁映雪堂映雪斋雍睦堂永春堂⽤静斋有耻堂有君堂有⽵居有⽵庄友古轩鱼壶斋鱼睨轩愉云馆⾬墨斋⾬⽯居⾬乡斋⾬新斋⽻风堂⽟虹楼⽟壶轩⽟壶斋⽟简斋⽟兰堂⽟芝堂欲善楼寓酒轩寓庸斋元鉴斋员鉴斋圆赏楼缘缘堂远鸿阁岳雪楼⽉当楼阅⼭堂云璈馆云合楼云静庐云轮阁云平阁云起楼云松馆云涛轩云卧阁云隐楼云庵居匀碧斋蕴真阁蕴真斋韵汉楼藻野堂增默庵瞻近堂湛华馆蔗⾹馆珍雅斋真率斋甄篆楼枕⾹亭芝寿堂芝⾳馆知⾜居⽌⽌楼⽌⽌室致道堂致⾬堂致远堂忠恕堂种⽯轩昼梦斋珠翚阁⽵柏居⽵北栘⽵北簃⽵梧居⽵移轩⽵箫斋煮⽯亭主⼀斋祝福堂庄徽室壮暮堂壮暮翁壮暮斋壮陶阁缀⽟轩资⼨堂滋兰馆滋兰轩滋语轩紫薇房⾃得斋⾃在室祖⾦轩醉墨轩醉墨斋醉⽯轩醉⽉居醉⽵斋尊古斋尊华堂尊⽣斋作圣堂佞宋斋诒晋斋诒砚堂芙蓉庵茗闲堂荻声庵葆⽯堂葆真堂蕙风簃薮⽯亭匏卧室挹紫斋撷芳亭嘤鸣居猗兰堂滂喜斋潇碧居漪兰斋寰翠楼逍遥堂屐研斋绛雪庐绛云楼瑜⽂斋璇尚庐栩栩斋栩栩庵橄榄轩樾荫庐樵风庼瓯⾹馆昵燕楼禅甓轩韡韡斋懋⽌堂蠲戏斋镂⾹阁馥秋阁耦印堂骫骳楼⽸庐主籀汉簃籀书誃翩然阁鲒崎居醍醐坊麋研斋麋砚斋鴳笑斋⽂宝斋四个字斋号百梅精舍百⽯⼭房百陶旧屋拜苏楼主瓣芗书屋半九⼗斋保利珍藏宝晋⼭房宝晋砚斋宝莲亭主抱华精舍抱梅⼭房抱⽯⼭斋北泉草堂碧芙蓉斋毕竟空舍辟疆园主壁缘斋主冰壶琴馆补拙书屋不能⾔斋不⾷鱼斋不洗砚斋裁烟阁主采学斋印藏寿室印藏修书屋茶峡草堂长松⼭房朝彻书屋城西草堂澄怀馆印迟燕草堂⾚城⼭房崇兰草堂丑簃长年丑簃画记丑奴庵主丑奴暗主初岳⼭庄楚御府印传壁经堂传朴堂印春蔼堂印春草堂印春霜草堂春⽔草堂椿草堂主词画轩印存天阁主⼤碧⼭馆⼤涤精舍⼤风堂印⼤官鉴丞⼤明草堂⼤⽯斋征⼤雅堂印淡甯精舍淡远堂印德宝书斋笛⾳凝室丁⾹吟馆定慧⼭房定斋书画东臯草堂东郭草堂东郭⽵堂东丘印社东⼭草堂东岳印社冬青书屋读汉书楼读霓堂印⼆⾦蝶堂⼆⾦梅室⼆庄主⼈⽅⼨铁斋放鹇亭客风过⽿堂奉华堂印浮丘⼭房复性书院歌颂斋印耕梅草堂耕⼼草堂耕烟草堂攻⽟⼭房古翠轩藏古泉⼭馆古刹余辉古⽡量斋古⽡砚斋古⾹书屋⾕阳书房故乡⽼屋关中书苑⼴长庵主⼴长暗主圭斋书印圭璋⽂府归汉室主归研草堂归砚草堂龟潜精舍过云楼藏海峰吟馆海⼭仙馆海涛琴室海天艺苑海云庵主寒碧主⼈寒柯堂印寒绿⼭堂寒于宝馆寒云主⼈好春书室荷屋鉴赏河⼲草堂鹤庐主⼈⿊⼥庵主衡洞草堂弘⽯书屋红棃花馆红林离馆红泥亭⼦红⾬⼭房红薇花馆后富春轩湖镜书屋虎丘别墅花之寺僧华延年室华原草堂画梅楼词画唐梅室话⾬楼主槐溪诗屋怀古⽥舍怀麓书楼怀麓堂印怀⼀斋主涣贞舫印黄华吟馆黄龙砚斋挥烟诗屋机云⼭社积古斋印缉熙殿宝吉泉⼭馆集虚草堂集虚斋印寄⼼庵主嘉砖砚斋坚匏暗藏检园精课絜榘⼭房涧上草堂江郎⼭馆江上书楼江上⽵楼揭涉园主解嘲堂印解舂馆印芥弥精舍⾦⽯画室今都⼭房今⾬草堂晋唐镜馆劲草庐主经世书局景华书屋景婆娑室静寄东轩静逸庵主净因庵主九兰画舫就新之居拘虚馆印居易堂印居⽵轩主聚墨书堂聚学轩主巨野⼭房句漏⼭房句曲⼭庄倦游窠主看吴⼭楼可居室主奎章阁宝来鹭草堂琅嬛仙馆朗润堂印⽼桂⼭房雷唐庵主楞伽⼭房冷⾹馆主⾪古定居玲珑⽟庄菱花堂印灵芬馆记灵芬馆主灵沤馆印灵寿花馆灵寿华馆令辟堂印留耕堂印留留书屋留余堂印流翠轩印柳营⼭房六艺之圃龙宝轩印龙王⼭庄龙尾⼭房龙泓馆印卢园探胜麓云楼藏露园园丁⿅胎仙馆⿅樵溪舍绿杉野屋绿天精舍绿天书屋绿野亭印绿荫草堂绿云⼭房绿云书屋绿云轩主绿⽵⼭房螺川诗屋罗浮精舍买夏园主曼陀罗室曼陀罗龛梅花草堂梅花书屋梅景书屋梅王阁印梅墟草堂梅影书屋梅庵主⼈梦禅室鉴弥陀净舍⽶盐居叟秘晋斋印妙吉祥室鸣⽟琴馆磨兜坚室磨印室藏摩邪精舍莫愁村舍莫等闲馆墨稼⼭庄墨井草堂墨林主⼈暮云⼭馆⽊莲精舍⽊堂秘笈穆如馆制南村⽵堂南冈草堂南郭草堂南纪印社南万柳堂南雪斋印南云庵主闹红精舍内府图书拟晋⼭房酿墨斋主欧湘馆主藕花⼩舸盘溪⼩筑频罗庵主频赢庵主平⼭书屋坡可庵印泼墨⼭房破佛庵主破荷亭长破砚斋藏仆⼈堂主仆射⼭庄葡萄印室蒲芦草舍曝书亭藏栖云⼭馆七峰草堂千寻⽵斋乾清宫宝秦明堂印青⽟⼭房青瓯馆印清⽓轩主清玩草堂清仪阁藏染⾹庵主仁寿砚斋忍墨书堂任天书屋三盨庵主三才砚室三⽃鋗斋三街会馆三省书屋三省斋主三⽯楼主三⽯书屋三悦书屋扫花庵主⼭⽔⼩居上池仙馆上湖草堂上铁⽂⼴尚宝画院勺海亭长⼗九字斋⼗砚斋印⽯柟轩客⽯⿍⼭所⽯墩⼭馆⽯佛庵主⽯经楼印⽯林精舍⽯萝庵主⽯门⼭房⽯墨书楼⽯琴吟馆⽯泉书屋⽯⼈⼦室⽯叶书巢⽯芝⼭房⽯铫⼭房⽯韫庵主世传堂印世寿堂印柿叶⼭房适梦草堂适然亭长寿⽯仙馆疏芳⼩榭疏影楼主书带草堂蜀⽯经斋漱六主⼈恕斋鉴赏恕斋写意霜鹤堂印霜屋学⼈双菩提龛双栖精舍双银杏居⽔仙庵主⽔芝仙馆朔风草堂思⽆邪斋私淑西庐四欧堂印四望⼭馆似鱼室主松风草堂松健⼭房松南书屋松涛轩主松下清斋松⽵书屋松⽵书屋松籁阁印随园居⼠随园主⼈遂真园翁损斋居⼠损斋书印谈艺堂印陶然⽵堂藤花吟馆天道堂主天府珍藏天监砚斋天响琴斋天游草堂天慵书屋天慵庵主天籁书屋铁村草堂铁函⼭馆听帆楼藏听枫⼭馆听⾬屋印桐阴馆印宛委⼭堂万松居⼠万松书院苇间书屋味闲书屋⽂⽯⼭庄⽂缋⼭房问古堂印问楼花馆问梅诗社问天室主我娱轩印卧⾬⼭房⽆倦苦斋⽆所住庵武丘⼭馆武英殿宝五峰堂主五岳草堂五云草堂五云阁史悟往斋印悟⾔室印西臯草堂西津仙馆西庐⽼⼈西蜀琴馆西⽥退轩西⽥⽟堂西庄居⼠西泠印⼈蟫藻阁印息尘庵主⼣葵书舍溪南静室喜经室藏喜易斋印霞外草堂贤志堂印闲云⽵房⾹雪秘笈⾹雪庄印⾹叶草堂晓楼书画晓松⼭庄⼩仓⼭房⼩脉望馆⼩瓶花馆⼩书画舫⼩松雪斋⼩松圆阁⼩檀栾室⼩天籁阁⼩雪浪斋⼩亦吾庐⼩游仙馆⾟夷馆印新罗⼭馆⼼陶书屋星斋翰墨⾏有恒堂修⽵书房修⽵吾庐虚过庵主⽞秀楼印⽞隐庐记⽞隐庐印学圃堂印雪夜草堂雪斋居⼠雅逸⼭房延蝶仙馆延清芬室延秀堂印艳蕊仙房砚⽯⼭房砚⾬斋主砚云⼭馆阳城书屋仰⼭堂印养性窠主药府藏印冶欧斋主⼀丰亭长⼀根草堂颐情馆印颐寿草庐颐天斋主颐颐草堂抑斋居⼠易庵主⼈银藤华馆饮冰室藏隐⼏吾庐樱桃砚斋影⼭草堂映红仙馆拥秋之馆庸曼德室咏归堂主有恒药舍有乐斋印有邻砚斋友多闻堂友多闻斋右台仙馆鱼饮溪堂娱清书屋与涟居主与⽊⽯居⽟带砚斋⽟壶⼭房⽟⼏⼭房⽟兰馆印⽟兰堂印⽟梅花庵⽟⼭草堂⽟堂学⼠⽟延秋馆⽟延亭主⽟⾬堂印⽟磬⼭房芋⾹宧主郁冈精舍郁⽂⼭馆元嘉砚斋⽈归草堂⽈华堂印越⼭禅院岳雪楼记岳雪楼印⽉湖草堂⽉湖⼭庄云阿精舍云东藏室云东仙馆云还草堂云岭副寺云门⼭房云隐楼主在芙⼭房则古昔斋曾归澄庐征赏楼印正斋秘玩郑斋藏本织云堂印忠斋珍赏钟⼭草堂钟⼭梅筑终南印社种松堂印种松堂章种桃⼭馆种榆仙馆种⽟⼭房重积德堂重阆阁印⽵径⾼斋⽵裏主⼈⽵素书房⽵坞草庐⽵坞⼭房⽵霭⼭房篆⽯书屋紫薇舍⼈⾃娱堂主⾃在书房醉墨轩主醉⽯⼭房俨⼭书院俨斋书印倩庵画印嬴缩研斋诒晋斋印苕花馆主萑苇书屋萃⽟堂印匏⽠⼭房岱麓书院峥嵘云房嵩⼭草堂恪斋鉴藏浒溪草堂溟鱼池馆潇湘画楼濠上草堂璧⽉庵主榕骏斋主瓯⾹砚斋睿思殿印穰梨馆主鹳之楼主竺坞草庐笏溪草堂觚庐书画鰕⼞篇轩六个字斋号爱吾庐珍藏印安持精舍印最宝古斋珍藏印宝迂阁书画记冰⼈斋图书记博雅堂宝玩印伯作⿍斋主⼈不息斋鉴藏印沧州⽵堂图书藏云斋陈经印藏之海⼭仙馆传经阁藏书印春草闲房⼿定春⽊斋良栖室次真斋收藏印丛桂留⼈之馆存天戏海之楼⼤风堂珍藏印⼤伟贸易公司淡如斋书画印淡远堂图书印道古堂书画印涤砚斋书画章⼆⾦蝶堂藏书范叔集虚斋印⾼⽒西亭亭长孤琴馆书画记⽠⾖草堂之玺⼴堪斋毕⽒藏桂林⼀枝室主海⼭仙馆主⼈寒碧主⼈所好翰墨轩书画记红梨馆书画记红茵馆主⼈制湖海楼书画印花步寒碧庄印吉⾦乐⽯之斋家邻三味书屋⾦⽯寿世之居晋府书画之印经训堂珍藏印静寄轩图书印静娱室书画记九⿍⼗爵之榭九龙⼭房诗画峻斋⾦⽯⽂字堪喜斋书画印昆仑堂美术馆乐寿堂鉴藏宝乐只室书画记雷峰⽚⽯草庐冷⾹馆余事章连理双桂树楼良斋流览所及龙节虎符之馆麓云楼书画记梅王阁画梅记梅王阁书画记明静见⼼斋印南郭草堂主⼈内府书画之宝内府图书之印念吾楼藏书记鸟见⼭庄主⼈潘⽒听帆楼藏千万莲花院玺秦⽡汉砖之室青苙绿蓑斋藏青桐轩书画记清森阁书画印清渊堂珍藏印求⼰堂藏书画忍墨书堂髯潘瑞墨斋图书记润海居书画印三尺双龙砚斋三槐堂书画记三⼗七峰草堂三希堂精鉴玺商周吉⾦之馆赏真斋藏书记上清北阴院印邵念堂书画记⼗⼆古琴书屋⼗⼆汉砖砚斋⼗⽔五⽯之斋⼗砚千墨之居式古堂书画印受福富昌镜室漱⽯书庄藏印薕葭楼读书记双德堂鉴藏印双杏草堂主⼈随斋翰墨之印太原郡图书印桃红藤紫之轩天籁阁中⽂孙天⽔郡图书印听帆楼书画印听松⼭房珍藏汪⽒古⾹楼藏惟清斋书画印慰慈堂藏书记⽂澜阁掌书吏⽂渊阁校理印五百图书之室五福五代堂宝伍⽒南雪斋藏伍⽒迂庵主⼈西泠印社中⼈习悦斋书画印下邳郡图书印闲得魏斋痴⼈⼩草⼩⽯之居⼩长芦钓鱼师⼩长芦馆主⼈⼩书画舫秘玩⼩书画舫审定⼩有洞天之室⼩右洞天之室⼩榄青年书协⾏有恒堂珍藏修梅仙馆秘玩宣灵残⽡之室杨梅柯⽵之斋养⼼殿鉴藏宝养真庐书画记夜明⽵轩主⼈隐龙⼭宝华寺⽟林堂图书记御书房鉴藏宝云阿暖翠之阁蕴真阁珍藏记照空堂珍藏印真实斋图书信直南书房讲官重华宫鉴藏宝⽵南草堂珍藏紫霞碧⽉⼭堂紫宸殿御书宝贯诚斋藏图书毓庆宫书画记矍硎⽯室中⼈岑⽒惧盈斋印恪斋鉴藏书画恪斋所得⾦⽯闵⽒千寻⽵斋缪晋斋珍藏印瑷庐主⼈书印瓯钵罗室珍秘昵燕楼书画印懋勤殿鉴定章蠲戏斋论学笺镂⾹阁中神品七个字斋号宝晋斋陆⽒珍藏慈溪居星楼珍藏第⼀⽣修梅花馆⼆百兰亭斋鉴藏⼆百兰亭斋审定⼆⼗⼋将军印斋海岳庵门下弟⼦鹤庐主⼈画兰记湖光⼭⾊阮公楼华步寒碧庄收藏黄鹤楼中吹⽟笛继兴堂主⼈⼿启家逗三吴第⼀楼琅玝多种屋东头李修易乾斋印章履谦堂⼭阴敝庐裴⽒壮陶阁藏书⾷古居所得⾦⽯双双君⼦⼭居园⽔绘庵学画⼥⼦⽔绘暗静观书画松⽯园洒扫男丁万壑千岩⼀草堂吴⼀峰艺术馆赠五百本画梅精舍⼩长芦⾦风亭长烟⾬楼边钓鳌客研经室私淑弟⼦曾藏王⽒镂⾹阁⾃怡悦斋书画录怡性堂诗龛酒禅。
历代百位名家书斋堂号集赏展开全文▲宋赵佶文会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斋号”就是书斋的名字。
为斋号命名,也算是中国文人志士的雅趣。
最早的书斋是没有名字的,到底是谁一时兴起,最先给书斋添上“斋号”,而今已经无从考证。
但“斋号”文化却流传下来,成为中国书斋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读书人可以忍受书斋简陋而狭窄,却不能容忍心灵的自由受到哪怕一点点拘束。
我们把书房称为书斋,是因为“斋”本义是斋戒的意思。
古人认为读书是件清心凝神的事,该抱着一种虔诚的态度,因而书房以多“斋”命名。
如王安石的“昭文斋”、蒲松龄的“聊斋”、刘鹗的“抱残守阙斋”、周作人的“苦雨斋”。
除了“斋”字,古人书房取名还有用堂、室、屋、楼、馆、阁、轩、舍、居、洞、庐、庵、簃亭、山房等等,各有寓意。
有的更是别出心裁,不限于此。
堂,许慎《说文解字》:“堂,殿也。
”其特征是高大、宽敞、明亮,所以文人学者起斋名用“堂”者颇多。
也有种说法,“堂”有学堂之意,书斋名里头带着“堂”的,有不少是在里面教学生的。
敢以“堂”为名,自然是大方之家,兼有老师的身份了。
如纪晓岚的“阅微草堂”、张大千的“大风堂”等。
阁,原本指置放物品的架子,宫廷里收藏图书,便以“阁”为宫之名,藏书家所造的楼也用“阁”命名。
“阁”因此也就有了“楼”的意思。
如唐伯虎的“魁星阁”、刘海粟的“存天阁”、吴青霞的“篆香阁”等等。
轩,从车旁,原指有帷幕的车子。
由其形引申为有窗户的长廊或小屋。
如归有光的“项脊轩”、辛弃疾的“稼轩”。
居,是居住的意思,书斋乃是文士生活起居的中心,因而文人书房不乏用“居”,如叶圣陶的“未厌居”、启功的“坚净居”等。
屋,本义是古代半地下穴居的顶部,汉代起引申为房屋。
文人书房用“屋”“书屋”命名,平实朴素,自有韵味。
如郑板桥的“青藤书屋”、夏丏尊的“平屋”、毛泽东的“菊香书屋”等。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不少字用在斋号里头,如洞、舍、庐、亭、庵、簃、庋、牖、廛、榭、园、岩、巢、村、蓬、窝等等,此处也就不再赘述,而有些人取名,不限于此中,反而有趣,不妨一谈。
古今书斋名号趣谈
王晓健
【期刊名称】《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04(000)001
【摘要】书斋,顾名思义,即读书人藏书、读书、著书之所。
古往今来,文人学者都有给自己的书斋取名的习惯,小小的斋名,反映了书斋主人不同心境、性情、爱好和志向,折射出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颇具文化韵味。
笔者现不惴浅陋,辑录一二,以飨读者。
【总页数】2页(P62,43)
【作者】王晓健
【作者单位】九江市图书馆,江西33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8.83
【相关文献】
1.燕赵名将孙毅名号趣谈 [J], 张军贤
2.谈书斋名号中的文化意蕴 [J], 林永强;张晓芳
3.从书斋到市场:论古今书法生态在产业文化中的突围 [J], 郑付忠
4.古今文人书斋拾趣 [J], 潘春华;
5.古今书斋室名拾趣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如何给自己的书房、画室起个合适的“斋号” 古往今来,大凡文人墨客都要给自己的书房、画室起个雅名,亦谓之斋号。斋号的取名,既反映主人的个性与品性,又关联主人的寄情与爱好。主人在命名前,要对斋名内容的雅与俗、深与浅、简与繁、稳与浮作反复推敲,一经定名终身不改。 寥寥几字,意义深邃,是主人明志修身的对外表白,是他人观言察行的检验标准,是斋主外在形象和内在修养的统一体现。据史料记载,斋号起源晋唐,盛行明清,至今历传不衰。我们把书房称为书斋,是因为“斋”本义是斋戒的意思。古人认为读书是件清心凝神的事,该抱着一种虔诚的态度,因而书房以多“斋”命名。如王安石的“昭文斋”、蒲松龄的“聊斋”、刘鹗的“抱残守阙斋”、周作人的 “苦雨斋”。 除了“斋”字,古人书房取名还有用堂、室、屋、楼、馆、阁、轩、舍、居、洞、庐、庵、簃亭、山房等等,各有寓意。有的更是别出心裁,不限于此。堂,许慎《说文解字》:“堂,殿也。”其特征是高大、宽敞、明亮,所以文人学者起斋名用“堂”者颇多。也有种说法,“堂”有学堂之意,书斋名里头带着“堂”的,有不少是在里面教学生的。敢以“堂”为名,自然是大方之家,兼有老师的身份了。如纪晓岚的“阅微草堂”、张大千的“大风堂”等。阁,原本指置放物品的架子,宫廷里收藏图书,便以“阁”为宫之名,藏书家所造的楼也用“阁”命名。“阁”因此也就有了“楼”的意思。如唐伯虎的“魁星阁”、刘海粟的“存天阁”、吴青霞的“篆香阁”等等。 轩,从车旁,原指有帷幕的车子。由其形引申为有窗户的长廊或小屋。如归有光的“项脊轩”、辛弃疾的“稼轩”。 居,是居住的意思,书斋乃是文士生活起居的中心,因而文人书房不乏用“居”,如叶圣陶的“未厌居”、启功的“坚净居”等。屋,本义是古代半地下穴居的顶部,汉代起引申为房屋。文人书房用“屋”“书屋”命名,平实朴素,自有韵味。如郑板桥的“青藤书屋”、夏丏尊的“平屋”、毛泽东的“菊香书屋”等。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不少字用在斋号里头,如洞、舍、庐、亭、庵、簃、庋、牖、廛、榭、园、岩、巢、村、蓬、窝等等,此处也就不再赘述,而有些人取名,不限于此中,反而有趣,不妨一谈。综观古今浩若烟海的文人斋号,笔者按内容所表述的意境,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一)述世类,以记述家世、身世为题。七君子之一的沈钧儒出生在一个七代藏石世家,一身与石交友,诗曰“掇拾满吾居,安然伴石眠”,取“与石居”斋名,以表述其终身爱石玩石藏石之石缘。晋代诗人陶渊明别号五柳先生,其后裔自明代从江西浔阳迁居镇江演军巷,凭“络丝”手工劳动逐步发展成江绸业巨擘,遂取“五柳堂”斋名,以示对先祖的承袭和敬仰。(二)述志类,以表述志向、志愿为题。画家李可染早在上世纪40年代抗战期间,寄居重庆金刚坡乡下,他在观牛画牛中,被牛的勤劳和献身精神所感动,解放后他将自己的画室取名“师牛堂”,终身以画牛为乐,以“俯首甘为孺子牛”为鉴。津门书法家龚望一身正气,无视社会俗套,不愿做牵强附会之事,以明末清初有识之士傅山《作字示儿孙》中的论书句“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率真毋安排”为座右铭,将自己的书房取名“四宁草堂”,把汉字书写法则引入做人准则,一语双关,维妙微肖。 (三)述理类,以表述道理、哲理为题。清代大学士纪晓岚满腹经纶,上知天文地理,下知民间疾苦,他的博学和品德,深受皇臣及民众的敬仰和爱戴。可他却为书房取了个不起眼的斋号??“阅微草堂”,告诫自己也告慰他人,要多看小的东西,小中见大,阅微而知著。(四)述事类,以表述事业、事迹为题。著名词作家乔羽的 “可以居”,乍看乍听似懂非懂,一经介绍可敬可佩。个中缘由是:有很多人带着自己新创作的歌词登门求教,来访者既有新朋故友,又有慕名而来,乔先生一视同仁给予热情接待,但在阅看后的答复却是相同的两字??“可以”。创作一首歌词本身已花费很多心血,“可以”能给人振奋而继续努力,“不可以”能让人心灰而失去信心。清乾嘉年间浙派篆刻名家张燕昌,将自己在宁波天一阁藏书楼临摹的宋拓秦代石鼓文,带回海盐家乡继续研究,并参照原物仿制了十个秦代石鼓,放之左右,日夜摩挲,又将书斋取名“石鼓亭”,以表达他对金石篆刻事业的挚爱,也反映了他在研究石鼓文方面所取得的业迹。(五)述趣类,以表述兴趣、逗趣为题。梨园名宿王瑶卿爱好珍藏古玩、玉器、烟壶和名人字画,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及教育家,在京剧界有“通天教主”之美称。可他却给书房取名“古瑁轩”,以示对古玉收藏的酷爱。解放前后,“古瑁轩”几乎成了戏剧界、文学艺术界集会的场所,“古瑁轩”也成了王瑶卿约定俗成的别名。装帧艺术家吴寿松取鲁迅小说中“三味书屋”的谐音“三未书屋”为斋号,每当他人问及其意时,吴先生总是笑呵呵地答曰“党未入、官未做、财未发”,其中隐匿了斋主人生仕途中经历的多少辛酸故事,可让旁听者在捧腹一笑之余浮想联翩。 (六)述情类,以表述情怀、情感为题。电影艺术家黄宗江的“书有三窝却无斋”,其意为:房有三居,居居有书,虽无斋号,阅读不虚。表达的是爱藏书爱读书情怀。镇江籍画家刘二刚移居南京后,将其画室取名“午梦斋”,解其意:每日午饭后必打一盹,时间不长而好梦常来。 (七)述心类,以表述心态、心绪为题。世间的喜怒哀乐同样会在文人墨客中反映,文人可借书斋一偶,用斋号代言,抒发心中愉悦,宣泄胸中积郁。林语堂既受儒家“有为”的思想影响,又欣赏道家“无为”的哲理,其生活态度坚持“有为”,但往往也有“不为”事,遂取“有不为斋”作斋号,以表白扼守孟子“唯有不为者始有所为”的心态。 (八)述景类,以表述景色、景致为题。这类斋号无修饰,或以周边的山、水、桥、亭等风景取名,或以室内外的石、树、花、鸟等实景取名,师造化而自然天成。镇江诗人书法家李宗海取城内著名风景名胜云台山为名,斋号“云台山馆”。南宋词人辛弃疾在上饶郡城外兴建寓所,其书房旁边是大片农田,乃以“临庄稼”之自然景致 “稼轩”为斋号。斋号的文字书写,有斋主亲自动笔的,多数是邀请高人名人题写,再制作成精美的匾额,或挂于书房画室的门楣之上,或悬于书房画室的显目之处。小小一幅匾额,能给斋室增添雅气,能让访客肃然起敬,能为宾主沟通情感。随着社会进步历史变迁,斋号已不再是文人的专利,也不能成为书房、画室的代名词。清中期以来,一些文人为了生计而经商,但又摆脱不了特有的文人气质及其本能,便将斋号的匾额移至店堂商铺,变斋号为招牌,却收到了良好的经营效果。十八世纪末,北京宣南琉璃厂一带逐步形成文人经商的集散地,如专营字画生意的“荣宝斋”、专营鼻烟壶的“古月轩”、专营铜墨盒的“万丰斋”“同古堂”、专营墨汁的“一得阁”等。斋号替代商号的影响一步步扩大,以后又延伸到药店、酒肆、饭庄等。 文人斋号是人类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道绚丽多彩的风景线。尽管她被商号利用,那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支流、时代巨树的一丫枝,绝不会阻碍她那宽阔的主流、高大的主体。相信文人斋号会伴随着历史的前进步伐,迈向城乡,走进大众,更具特色,再添辉煌。-完-书画︱收藏︱鉴赏︱国学
文人书斋名趣我国历代文人雅士都很讲究书斋的命名,或以言志,或以自勉,或以寄情,或以明愿。
刘禹锡--陋室诸葛亮--茅庐杨雄--玄亭陆游--老学庵蒲松龄--聊斋张溥--七焚斋刘鹗--抱残守缺斋梁启超--饮冰室鲁迅--绿林书屋闻一多--何妨一下楼朱自清--犹贤博弈斋柳亚子--羿楼梁实秋--雅斋孙梨--耕堂姚雪恨--无止境斋杨树达--积微居丰子恺--缘缘堂梅兰芳--梅花诗屋冯友半--三松堂王力--龙虫并雕斋阮章竞--苦噪楼陈恒--励耕堂历代文坛“四大家”初唐文坛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初唐四大书法家:欧阳洵、褚遂良、虞世南、薛稷。
唐代文章四友:杜审言、崔融、李峤、苏味道。
楷书四大家:唐代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元代赵孟页?宋代书法四大家:蔡襄、黄庭坚、米芾、苏东坡。
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东坡、黄庭坚。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晃无咎、秦观。
宋代程门四大弟子:谢良佐、游酢、杨时、吕大临。
南宋四大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南宋诗坛四大家:杨万里、陆游、范成大、尤袤。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元代儒林四杰:黄晋?虞集、柳贯、揭俊斯。
元代山水画四大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
元代诗坛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椁、揭俟斯。
元代吴中四杰:高启、张羽、徐贲、杨基。
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周文宾。
明代书坛“吴中四子”:祝枝山、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
清初画家四王:王时敏、王、王鉴、王原祁。
清初文学四公子:方以智、陈贞慧、冒襄、侯方域。
“扬州八怪”与“秦淮八艳”“扬州八怪”是指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曾在扬州卖画的一批“怪画家”。
他们的绘画风格与当时的正统画家有所不同,他们的思想行为与当时的习俗也不大一样。
他们是:李渔、郑燮、金农、高凤翰、李方膺、黄慎、边寿民、杨法、汪士慎、高翔、陈撰、罗聘、闵贞、李勉?。
“秦淮八艳”是明末清初生活在古城金陵的八位名妓。
“八艳”是:卞玉京、陈圆圆、马湘兰、柳如是、寇白门、李香君、顾横波、董小宛。
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与补充。
名与字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名与字意思相同,战国诗人屈平,字原,平与原是同义词。
三国时大将周瑜,字公瑾,瑜与瑾都是美玉。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字子固,巩与固也是同义词。
(2)名与字意思相反。
三国时东吴大将吕蒙,字子明,蒙与明意思正好相反。
南宋理学家朱熹,字元晦,熹与晦语义相反。
(3)名与字语义相关联。
清初戏剧理论家李渔,字笠鸿,有渔翁戴笠的意思。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字鹏举,而大鹏展翅就是飞。
(4)名与字取自古书古典。
三国时曹操,字孟德,是丛《荀子》中“夫是之谓德操”中而来的。
古代在男子“字”的前面加个“子”,表对男子的尊称,如宋代文学家苏轼,字子瞻。
用“元,公,德,文”等褒义词起字,表对男子的尊称或美称。
例如:桃渊明,字元亮;周瑜,字公瑾;刘备,字玄德。
在贵族女子“字”的前面往往加上“姓”。
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大臣们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生平的作为,给予的一种称号。
(1)用“文武昭景宣惠元平康明”表褒扬;(2)用“灵厉炀”表批评:历史上的周厉王,暴力且多疑,“防民之口,甚与防川”,故谥号“厉”;(3)用“怀慰哀”表哀怜,《屈原列传》中的楚王,屡次被张仪等欺骗,客死于秦。
令人哀怜,故谥号怀。
(4)一些有名望的学者死后,其亲友门人也给谥,称私谥。
注·给人谥号,一般在下葬之时,也有死后一段时间才追赠的。
例如《五人墓碑记》中的周顺昌,死后“赠谥美显,荣与身后”,周顺昌死于明熹宗之时,崇祯皇帝即位后才追赠谥号。
书院书房古代戏曲我国十大古典悲剧和喜剧十大古典悲剧是:《窦娥冤》(杂剧),元代关流卿作;《赵氏孤儿》(杂剧),元代纪君祥作;《精忠旗》(传奇),明代冯梦龙作;《清忠谱》(传奇),清代李玉作;《桃花扇》(传奇),清初孔尚传作;《汉宫秋》(杂剧),元代马致远作;《琵琶记》(南戏),元末高则诚作;《娇红记》(杂剧),明代孟称舜作;《长生殿》(传奇),清初洪升作;《雷峰塔》(传奇),清代方成培作。
十大古典喜剧是:《救风尘》(杂剧),元代关汉卿作;《西厢记》(杂剧),元代王实甫作;《看钱奴》(杂剧),元代郑廷玉作;《墙头马上》(杂剧),元代白朴作;《李逵负荆(杂剧),元代康进之作;《绿牡丹》(传奇),明代吴炳作;《幽闺记》(传记),元代施君美作;《中山狼》(杂剧),明代康海作;《玉簪记》(传奇),明代高濂作;《风筝误》(传奇),清代李渔作。
代表中国文化的四十种书文学十种:《诗经》、《楚辞》、《李太白诗集》、《杜工部诗集》、《白香山诗集》、《韩昌黎文集》、《宋元戏曲史》、《水浒》、《红楼梦》、《鲁迅杂感选集》。
史学六种:《左传》、《史记》、《史通》、《徐霞客游记》、《二十二史札记》、《帝王春秋》。
哲学思想二十种:《论语》、《墨子》、《孙子》、《老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论衡》、《金钢经》、《化书》、《李氏焚书》、《明夷待访录》、《续四书大全说》、《四百篇》、《太平天国文选》、《清代学术概论》、《天演论》、《孙中山选集》、《五四运动文选》。
科学四种:《梦溪笔谈》、《农书》、《本草纲目》、《天工开物》。
《二十四史》来历《二十四史》之称有一段逐步演变的过程。
晋朝时将《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
到了唐代,又出现了《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
因此,加上原来四史,称为十三史。
到了宋代,又增加了《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连原来的十三史,称为十七史。
到清代,新添了《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再加了原来的十七史,称为二十二史。
后又把宋朝人民的《新五代史》、《旧五代史》加进去,一并叫做《二十四史》。
我国有哪些主要地方剧种广东:粤剧、潮剧、琼剧、广东汉剧;广西:桂剧、壮剧、彩剧;湖南:湘剧、湖南花鼓戏;湖北:汉剧、楚剧、湖北花鼓戏;河南:豫剧、越调、河南曲剧;河北:河北梆子;山东:吕剧、柳子戏;山西:晋剧;江西:赣剧、江西采茶戏;陕西:秦腔、眉雩剧、碗碗腔;浙江:越剧、绍剧、婺剧;江苏:锡剧、淮剧、扬剧、昆剧;安徽:黄梅戏、庐剧、泗州戏;四川:川剧;云南:滇剧、云南花灯;福建:闽剧、梨园剧、高甲戏、蒲仙戏;贵州:黔剧;青海:青海平弦戏;甘肃:陇剧;宁夏:秦腔;西藏:藏戏;新疆:维吾尔族歌剧;吉林:吉剧;黑龙江;龙江剧;辽宁:评剧;内蒙古:满族戏;台湾:芗剧、台湾歌仔戏;北京:评剧、曲剧、京剧;上海:沪剧、越剧;天津:河北梆子、评剧。
001 孙子兵法春秋末孙武著。
全书共十三篇,总结了古代作战经验,揭示了战争的重要规律,历代视为“兵经“002吴子兵法,战国吴起著。
原作四十八篇已,今本六篇系后人伪托。
主张“内修文德,外治武备”。
003《司马法》,是战国时齐国诸臣论述古代兵法时的汇编,力主战争中政略和战略不可偏废的军事思想。
004《六韬》,是后人假托姜太公吕尚之名所著。
通过君臣问答的形式,阐述了指挥、策略、配合作战等方面的问题。
005《尉繚子》,战国中期尉繚著。
原著三十一篇,今天二十四篇,宣扬“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的军事思想。
006《三略》,俗称《黄石公三略》。
它强调了战争中将帅要贤能,治军要严明的军事思想,007《李卫公问对》,系唐太宗李世世与卫国公李靖多次谈兵的言论录。
论述了奇正、虚实、攻守、战阵及军制等问题。
我国十大古曲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
广陵散:它的题材源于《聂政刺韩王曲》,讲一个造剑工匠被韩王无辜杀害,其子聂远以泥瓦匠身份刺韩王失败,逃入深山刻苦学琴十年,练成绝技,再次入宫利用弹琴之机刺死韩王,以了心愿,但他也因此而被杀。
平沙落雁:曲高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降落前在空际盘旋顾盼的情景。
梅花三弄:此曲借物咏怀,通过梅药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赞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
曲中泛时曲调在不同的徽位上重复了三次,所以称为“三弄”。
十面埋伏: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在垓下最后决战的情景。
汉字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了楚军,项羽自刎乌江。
夕阳箫鼓:这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流畅。
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社根据此曲改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
渔樵问答:乐曲表现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
胡茄十八拍:根据同名诗谱写的乐曲。
它反映的主题是“文姬归汉”。
汉宫秋月: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的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阳春白雪: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
原为琴曲,唐代显庆二年,吕才以此曲配上了歌调。
古时每以“阳春白雪”连称,故常被认为一曲,后世琴谱则均分为两曲。
“阳春”取万物取春、和风澹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古书第一部001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002 第一部词典《尔雅》。
003 第一部韵书《切韵》。
004 第一部方言词典《方言》。
005 第一部字书《字通》。
006 第一部诗集《诗经》。
007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00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009 第一部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
010 第一部论语体著作《论语》。
011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书《史记》。
0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013 第一部断代史史书《汉书》。
014 第一部历史评论专著《史通》。
015 第一部兵书《孙子》。
016 第一部古代制度史《通典》。
017 第一部学术论争集《白虎通》。
018 第一部文艺理论书《文心雕龙》。
019 第一部诗歌评论专著《诗品》。
020 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
021 第一部农业生产技术论著《天工开物》。
022 第一部植物学词典《全芳备祖》。
023 第一部药典书《新修本草》。
024 第一部医药书《黄帝内经素问》。
025 第一部地理书《禹贡》。
026 第一部茶叶制作书《茶经》。
027 第一部建筑学专著《营造法式》。
028 第一部珠算介绍书《盘珠算法》。
029 第一部气象史名著《乙己占》。
030 第一部栽培学名著《荔枝谱》。
031 第一部综合农学专著《农政全书》。
032 第一部地理学专著《水经注》。
033 第一部矿物学专著《山海经五藏山经》。
034 第一部教育史专著《学记》。
035 第一部绘画理论著作《古画品录》。
036 第一部戏曲理论著作《闲情偶记》。
037 第一部戏曲史《宋元戏曲韵史》。
038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039 第一部图书总目录《七略》。
古书合称001 三易:《连山》、《归藏》、《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