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词和炼句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学习重点 1.认识选词和炼句的妙处。
2.学会选词和炼句。
阅读引子“一字之师”,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答:答案炼字、选词非常重要,标准是真实、生动地展示生活内容,准确传神地表现人物的内心和个性。
选词和炼字并非一日之功,要在实践中多加揣摩,不可凭空臆想。
以上郭沫若改剧本的例子,深刻地说明了哪怕是大艺术家也要在生活中、实践中加强炼字、炼句、炼意。
阅读“语言的生命”,思考:语言的生命来源于什么?答:答案说话和写文章都要遣词造句,都需要经过对词句的推敲与琢磨。
文章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成为经典名篇,具有鲜活的生命力,除了因为文章表达了积极健康的思想感情外,还因作家在用词造句方面做到了规范、平实、简洁、优美。
(1)遣词造句要注意选用和锤炼修饰语。
写作中遣词造句,首先要选择和锤炼词语,因为它是造句成文的基础。
句子中的修饰语(状语和定语)对表现文章内容和表达作者感情都有重要作用。
写作中词句的选用,并不需要词藻多么华丽,句式多么繁复,只要使用恰当、准确、到位,那么该修饰语就会贴切而富有表现力,甚至有“点睛”之妙,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
(2)遣词造句要注重句式及动词性词语的选用。
写作中正确而又巧妙地选择不同的句式也很重要。
适当地调整句中成分的顺序,形成各种变体句式,不但可以突出语句的重点,照顾语句的连贯,使情感表达更充分到位;有时还可以化长句为短句,协调语句的语音和节奏。
选词炼句要注意其他词语尤其是动词性词语的选用。
在动词的选择和锤炼上下功夫,可以使本来平淡无奇的动词,在作者的笔下,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让人物“动”起来,让景物“活”起来,生动形象地创造出如诗般的画面,让全篇文章充满灵动之气。
1.什么叫炼字?答:答案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或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其根本目的是“炼意”,也就是更好地表达诗歌的意境。
《选词和炼句》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选词和炼句的重要性,掌握选词和炼句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2.学习在实际语言表达中选择和锤炼词句。
3.体会汉语言的丰富精妙,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课前准备]
1.熟读教材和学案中选文内容,体会修饰语和动词运用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2.练习写一段话,恰当地运用修饰语和动词。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选词
一、体会选词和炼句的重要性。
1.什么是选词?
选词就是从丰富的词汇中选用恰当的词语准确生动地反映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2.举例分析:一字之师、“推敲”
二、解读文本——修饰语与中心语 P98-99
1.体会修饰语的表现力:比较课文中《生命·生命》删改前后的表达效果。
2.举例谈谈课文中(或你读过的诗文中)用得最好的一个定语或一个状语。
三、解读文本——句子与动词 P100
1.体会动词的表现力
动词往往是句子谓语部分的核心成分,也往往是表达句子意义的核心成分,动词选择的优势直接影响语言表达的优势。
课文中的几个句子都是动词妙用的经典段落,这些动词别致生动,让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如“微微的云在我们的顶上流着”,一个“流”字,就能让人不由自主的联想到“水”,让浮云流动起来,充满灵气。
2.经典文学片段赏析:赏析下文中你认为用得最好的一个动词。
(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2)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
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
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四、如何选词?
1、选择准确贴切的词(唯一的一个词)。
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说过:“要描写一个事物,唯有一个名词;要表现一个动作,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一种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
我们必须不断地苦心思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词语不可,不能用类似的词语敷衍了事。
”
例: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2、选择生动形象的词语(最妙的一个词)。
如:(1)“春风又绿.江南岸”(到、过、入、满)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武汉一运猪车撞车,百猪漫步
..立交桥,交通中断五小时(北京晚报图片标题)3.扩展演练
根据下面主干成分,添加适当的修饰语,扩展、补全句子。
我[ ]看着老师的眼睛,[ ]说:“”
4.能力训练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7高考题)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4分)
5.趣味思考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
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
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
”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抚掌称妙。
(试分析体会几个动词的不同意味)
五、创作短文,实际体验
自己随意写一段话,斟酌其中的修饰语和动词,看看用不用修饰语或使用不同的修饰语,对于文章内容和表达效果有什么作用;看看能不能找到最合适的动词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思,使用不同的动词会使意义和情感表达有什么不同的效果。
(同学互相评价)
第二课时
六、如何炼句
炼句:简洁、连贯
写文章不仅仅要讲究选词,而且要讲究炼句。
皮日休说“百炼成字,千炼成句”。
炼句同样要经过反复推敲,反复修改。
很多文章也因为某些句子的锤炼特别成功而获得很好的表达效果。
1.注意句子的简洁
简洁精炼的句子一直备受推崇。
炼句要讲究以少胜多,言简意丰。
(1)体会文中实例
(2)练习:课后习题三第2题
2.注意句子的连贯。
(注意陈述主体、句式、逻辑、修辞等)
练习:请在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填入最恰当的句子。
国务院早就要求沿淮企业必须限期停止向淮河排放污水,可这个工厂的领导却一直置若罔闻、拖延推诿,。
A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B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C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D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3.巧妙选择句式。
注意以下几种句式之间的关系:
(一)长句和短句(二)肯定句和否定句(三)陈述句和疑问句(四)常式句和变式句
(一)长句,信息量大、逻辑严谨、细致准确。
在下定义或者表达复杂判断推理的时候适用。
短句,简练明快、色彩多样、易于上口;像宣传口号或广告语就适用短句。
(二)肯定句比较直率、明确;
否定句则相对委婉、平和。
双重否定句会比一般肯定句的语气更强烈。
(三)疑问句中有两种特殊句式:设问句和反问句。
设问句,吸引读者的注意,显得亲切自然;
反问句,语气比一般肯定句强烈。
(四)变式句
1、成分位置的变化:突出重点
例(1)“屡战屡败”与“屡败屡战”
(2)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3)你放着吧,祥林嫂!
2、语气和色彩的变化
如:“严禁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生硬、训诫)
“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不留下”(委婉的提醒、劝告)4.能力训练(二)
(1)试比较分析下面几组句子,说明不同句式的表达作用。
①A、他知道非让他去不可。
B、他知道让他去。
②A、我赞成你的意见。
B、我不反对你的意见。
③A、她不是不会唱,只是怕羞,不愿唱。
B、她会唱,只是怕羞,不愿唱。
(2)分析“要我学”与“我要学”的不同含义。
(3)课后习题“小试身手”一、二
(4)换一种说法:①勿踏草坪!
②请遵守交通规则!
七、作业:
1、完成课后其它习题。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7高考题)
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