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免费下载】实验2 磁性体磁场正演

【免费下载】实验2 磁性体磁场正演

【免费下载】实验2 磁性体磁场正演
【免费下载】实验2 磁性体磁场正演

《应用地磁学》课程实验报告

《应用地磁学》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实验日期:

《应用地磁学》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二:磁性体磁场正演

一、实验目的:

1、通过球体、水平圆柱体磁场的正演计算,掌握简单规则磁性体正演磁场的计算方法;

2、通过计算认识球体与水平圆柱体磁场的一般分布规律,了解影响磁性体磁场的主要因素(如磁性体的形体、物性参数、走向或计算剖面的选择等),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用Matlab语言或C语言编程实现球体和水平圆柱体的磁场(包括

Za、Ha、Δt)的正演计算。

三、实验要求

假设地磁场方向与磁性体磁化强度方向一致且均匀磁化的情况下,当地磁场T=50000nT,磁倾角I=60°,球体与水平圆柱体中心埋深R=30m,半径

r=10m,磁化率k=0.2(SI),计算(观测)剖面磁化强度水平投影夹角

A′=0°时:

1、正演计算球体的磁场(Za、Hax、Hay、ΔT),画出对应的平面等值线图、曲面图及主剖面异常图;

2、正演计算水平圆柱体的磁场(Za、Ha、ΔT),画出主剖面异常结果图;

3、通过改变球体与水平圆柱体的几何参数、磁化强度方向(I)、计算剖面的方位角(A′),观察主剖面磁场Za的变化,分析磁化方向与计算剖面对磁性体磁场特征的影响。

四、实验原理

球体与水平圆柱体磁场(Za、Ha、ΔT)的计算公式是以磁化强度倾角I、有效磁化倾角is和剖面与磁化强度水平投影夹角A′来表达。

1、球体磁场的正演公式:

《应用地磁学》课程实验报告 [[[???????????????'-'---++='+-'--++='+-'--?++=]sin cos 3cos cos 3sin )2( )(4]cos cos 3sin 3sin cos )2( )(4]sin cos 3sin 3cos cos )2( )(42222/522202222/522202222/52220A I Ry A I Rx I y x R R y x m Z A I xy I Ry A I R x y R y x m H A I xy I Rx A I R y x R y x m H a ay ax πμπμπμ()]sin 2sin 32sin cos 3cos 2sin 3sin cos )2(cos cos )2(sin )2[(42222222

222222222/52

220A I yR A I xy A I xR A I R x y A I R y x I y x R R y x m T '-'+'-'--+'--+--++=?πμ2、水平圆柱体磁场的正演公式:???????+-+-=--+=

]sin 2cos )[()(12]cos 2sin )[()(12222220222220s s s a s s s a i Rx i x R R x m H i Rx i x R R x m Z πμπμ()()()()[] 902cos 2902sin sin sin 2222220----+=?s s s s i Rx i x R i I R x m T πμ3、有效磁化强度Ms 与有效磁化倾角is :?????'==+'=+=--)sec ()sin cos (cos )(112222/122A tgI tg M M tg i I A I M M M M x z s z x s 五、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原理、计算程序代码、实验结果、结果分析或小结)试高中

《应用地磁学》课程实验报告

磁体与磁场_教案

磁体与磁场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铁屑在磁体周围的分布情况,知道常见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 2.通过活动,知道磁感线可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3.会画常见磁体的磁感线。 4.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知道地磁场的N、S极所处的位置。 【教学重难点】 1.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 2.学会从铁屑在磁体周围的分布抽象出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的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磁体 磁体有什么性质?如何鉴别一个物体是否是磁体? 1.磁体的什么部位磁性最强?磁极间的作用规律是什么? 2.一根原来没有磁性的钢针与磁体摩擦后具有了磁性,这种现象叫做什么? 3.磁体间是通过什么发生作用的?磁场有方向吗?如果有,磁场中某一点的磁场方向是如何规定的? 活动二:用小磁针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 【观察】 1.将玻璃板平分别放在不同磁体上,再将铁屑均匀地撒在玻璃板上,轻敲玻璃,观察铁屑的分布情况,把你所看到的铁屑分布形状在下面对应的磁体上画出。 2.在玻璃板上放些小磁针,观察小磁针的指向分布情况,比较铁屑与小磁针的指向分布情况可知:小磁针的指向分布与所在位置铁屑分布的切线方向是(一致/不一致)的。

【思考交流】 1.铁屑在磁场中的分布为何很有规律? 铁屑在磁体周围分布很有规律说明磁体周围的磁场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铁屑在磁场中被成一个个小磁针,从而在磁场中地排列起来。 2.铁屑在不同磁体周围分布形状不同,说明了什么? 铁屑在不同磁体周围分布形状不同,说明不同磁体的磁场分布(是/不是)相同的。 【自我完善】从铁屑有磁场中的排列情况可以看出,铁屑的分布好似许多条曲线,从你画出的曲线可以形象地反映磁场的分布情况,如果还能从你的曲线上反映出小磁针受磁场作用时其N极所指的方向,那就更好了,你认为在你的图上作怎样的补充和完善就可以呢? 信息快递:我们可以在根据铁屑分布情况画出的曲线上,再按小磁针N极所指的方向,在该处曲线标上箭头,就可以形象地描述磁场了,这样的曲线物理学上叫做磁感线。但应当注意,磁感线是用来描述磁场的一些假想的曲线,实际上并不存在。 【理论应用】根据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周围的铁屑分布情况,在下面画出他们周围的磁感线,再跟课本图对照。 【深入观察】 1.认真观察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周围的铁屑分布情况,可以发现:磁场越强的地方(两极),磁感线分布越(密/疏);磁场越弱的地方,磁感线分布越(密/疏)。 2.磁体外面磁感线的方向总是从磁体的极出发回到磁体的极。磁感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磁场方向。 活动三:读一读课本的“地球的磁场”并完成填空。 1.水平放置、能自由转动的小磁针之所以在地表面指向南北,是因为它受到作用的缘故。 2.叫做地磁场,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极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极附近。 3.地磁场的两极和地理两极(是/不是)重合的,我国宋代学者是最早发现这一事实(磁偏角)的人。

磁性体性质的解释推断

确定磁性体性质的解释推断方法 对测区内磁异常解释前,应认真研究分析区内磁异常的平面和剖面特征,并进行适当的分类编号,然后再对各类磁异常逐一解释推断。 判断引起磁异常磁性体的性质,首先要研究磁异常是由地表出露的地质体所引起,还是由隐伏磁性体所引起;其次要认真研究隐伏磁性体的性质,判断其直接和间接找矿意义;再次,对复杂异常和低缓异常要进行更深入的解释推断。 (一)确定磁异常是否由地表磁性地质体引起的方法 大多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即将磁测平面图和地质平面图进行对比,磁测剖面图和地质剖面图进行对比分析。着重分析研究以下两个方面: 1、分析异常的形态特征和异常分布与地质体的对应关系 磁异常受地形的控制很明显,异常高低与地形起伏基本对应,南北测线时,正地形南坡和高点出现正值和峰值,北坡和沟谷出现负值和负极值,这时磁异常可能是出露或浅部磁性地层引起。若磁异常受地形影响不明显,则异常可能是深部磁性体引起。 异常形态为锯齿状,强度高,梯度变化大,一般是出露地表或浅层磁性地质体的反映。若异常形态圆滑,强度较低,梯度变化较小,则可能是深部磁性体反映。 异常与出露的岩层无论在平面和剖面图上密切相关,相互对应,反映异常可能由该岩层所引起。若异常分布横向上穿越几个不同的岩层,则可能异常由隐伏磁性体引起。 2、分析地表岩石的磁性大小与实测异常关系 当异常主体范围内出露磁性地质体范围较大(直径大于30m),地形较平坦时,则磁性体能引起的最大磁异常可由下式近似计算: ⊿Tmax≈2πJz·sinI0 (1) 式中 ⊿Tmax—磁性地质体能引起的最大磁异常 Jz—磁性地质体总磁化强度J的垂直分量 I0—测区地磁场倾角 将实测⊿Tmax结果与上式据实测岩(矿)石物性资料计算结果对比,若两者相近或计算结果大于实测值,则可认为异常可能由出露岩(矿)石引起。若实测结果大于计算结果,则可能存在隐伏磁性体或磁性体深部磁性增强情况。由于地表岩矿磁性可能受风化作用影响减弱,故应结合上述磁异常特征和位置分析方法认真分析判断。

重力勘探—重力的解释

第五章重力资料的解释 经过各种校正的重力观测数据在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之后、便是局部重力异常(剩余重力异常),它单一地反映了研究对象产生的重力异常场,通过对重力异常场特征的分析,研究引起异常的地质原因,就是重力异常的解释问题。 定性解释主要是推断引起异常的地质原因,确定异常源的形态、范围、大致埋藏深度。 定量解释是在定性解释的基础上,对异常源的深度、大小、产状等进行定量计算。 §5.1 重力异常解释的基本概念 重力观测资料校正、处理→局部异常:单一反映研究对象产生的 异常。 一、数学物理解释与地质解释 1、数学物理解释 根据异常分布特征和工区的地球物理条件来确定异常质量的形状、大小、埋深和在地面上的投影位置。有条件时进一步确定异常质量的产状要素、剩余质量等。 2、地质解释 结合工区的地质条件和特点,对质量异常作出地质上的判断。→→说明引起异常的地质原因和对异常作出地质结论。 二、正问题与反问题 为了正确地进行解释推断,就必须了解重力异常与各种地质因素(异常场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数量关系。

1、正问题 根据已知异常源(地质体)的形状、大小、深度、产状和物性,用数学物理方法研究它引起重力异常的分布规律、幅度大小和形态特征等,称为重力异常的正演问题,简称正问题。 解正演问题,一般都把自然界中某些地质休简化为简单几何形体(例如把等轴状的地质体近似地抽象成球休,垂直断层近似为垂直台阶等),这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当地质体的形状和密度分布比较复杂时,技照场的叠加原理,可把它划分成若干简单形态的地质体,然后计算每一部分的重力异常并把它们累加起来,这样简单几何形体的正演问题也就成了复杂形体正演问题的基础。此外,还往往把密度大致均匀的介质宏观上作为均匀介质来研究。由上述可见,当用某种简单形体的物理模型来代替真实的地质体时,总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只不过这种误差不致于影响对重力勘探的要求。 2、反问题 根据重力异常的形态、幅度大小和分布规律等特征,来确定异常源的形状、大小,位置和产状等参数,称为重力异常的反演问题,简称反问题。 目前使用的方法较多,如特征点法,切线法、选择法等。 三、重力反问题的多解性 1、场的等效性:如果不改变包含在引力等位面内物质的总质量,而重新分布其密度,只要使原来的等位面保持形状大小不变,则密度的重新分布与这一等位面和等位面外引力场的分布无关。(不同的物质密度和质量分布可能引起相同的异常场。)例如,一个球形矿体,在地表引起的异常决定于它的剩余质量和观测点到球体中心的 距离,进行反演计算,不能单独确定它的深度和密度值,从数学上讲,如果保持其剩余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专题29磁体与磁场含解析(附2套中考模拟卷)

专题29 磁体与磁场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2018?湘西州)下列物体能被磁铁吸引的是() A.橡皮擦B.塑料三角板C.木炭 D.铁钉 【分析】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的物体叫磁体。 【解答】解:磁铁是具有磁性的物体,只能吸引铁、钴、镍等金属材料,不能吸引其它金属及橡皮、塑料和木材。 故选:D。 2.(2018?桂林)小关在探究磁现象的活动中能够实现的是() A.用小磁针吸起铜块或铝块 B.用放大镜能看到磁铁周围的磁感线 C.用磁铁吸起铜导线制成的通有电流的轻质螺线管 D.把小磁针放在磁铁周围的任何位置,静止后小磁针的北极都指向地理北极 【分析】①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场对放入磁场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为了描述磁场的性质而引入了有方向的曲线,称为磁感线; ②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解答】解:A、小磁针具有磁性,只能吸引铁、钴、镍等金属,不能吸引铜或铝。故A不可能实现; B、磁感线实际不存在,所以用放大镜也不能看到磁铁周围的磁感线。故B不可能实现; C、铜导线制成的轻质螺线管通过电流时,周围会产生磁场。所以用磁铁能够吸起铜导线制成的通有电流的轻质螺线管。故C可能实现; D、磁体周围存在磁场,把小磁针放在磁铁周围的任何位置,静止后小磁针的北极都指向此磁铁的S极。故D不可能实现。 故选:C。 3.(2018?自贡)自贡一学生利用手中的条形磁体做了以下实验,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A.同名磁极互吸引 B.条形磁体能够吸引小铁钉 C.将条形磁体用细线悬挂起来,当它在水平面静止时北极会指向地理南方 D.条形磁体与小磁针之间隔了一层薄玻璃后就没有相互作用了 【分析】(1)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免费下载】实验2 磁性体磁场正演

《应用地磁学》课程实验报告 《应用地磁学》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实验日期:

《应用地磁学》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二:磁性体磁场正演 一、实验目的: 1、通过球体、水平圆柱体磁场的正演计算,掌握简单规则磁性体正演磁场的计算方法; 2、通过计算认识球体与水平圆柱体磁场的一般分布规律,了解影响磁性体磁场的主要因素(如磁性体的形体、物性参数、走向或计算剖面的选择等),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用Matlab语言或C语言编程实现球体和水平圆柱体的磁场(包括 Za、Ha、Δt)的正演计算。 三、实验要求 假设地磁场方向与磁性体磁化强度方向一致且均匀磁化的情况下,当地磁场T=50000nT,磁倾角I=60°,球体与水平圆柱体中心埋深R=30m,半径 r=10m,磁化率k=0.2(SI),计算(观测)剖面磁化强度水平投影夹角 A′=0°时: 1、正演计算球体的磁场(Za、Hax、Hay、ΔT),画出对应的平面等值线图、曲面图及主剖面异常图; 2、正演计算水平圆柱体的磁场(Za、Ha、ΔT),画出主剖面异常结果图; 3、通过改变球体与水平圆柱体的几何参数、磁化强度方向(I)、计算剖面的方位角(A′),观察主剖面磁场Za的变化,分析磁化方向与计算剖面对磁性体磁场特征的影响。 四、实验原理 球体与水平圆柱体磁场(Za、Ha、ΔT)的计算公式是以磁化强度倾角I、有效磁化倾角is和剖面与磁化强度水平投影夹角A′来表达。 1、球体磁场的正演公式:

《应用地磁学》课程实验报告 [[[???????????????'-'---++='+-'--++='+-'--?++=]sin cos 3cos cos 3sin )2( )(4]cos cos 3sin 3sin cos )2( )(4]sin cos 3sin 3cos cos )2( )(42222/522202222/522202222/52220A I Ry A I Rx I y x R R y x m Z A I xy I Ry A I R x y R y x m H A I xy I Rx A I R y x R y x m H a ay ax πμπμπμ()]sin 2sin 32sin cos 3cos 2sin 3sin cos )2(cos cos )2(sin )2[(42222222 222222222/52 220A I yR A I xy A I xR A I R x y A I R y x I y x R R y x m T '-'+'-'--+'--+--++=?πμ2、水平圆柱体磁场的正演公式:???????+-+-=--+= ]sin 2cos )[()(12]cos 2sin )[()(12222220222220s s s a s s s a i Rx i x R R x m H i Rx i x R R x m Z πμπμ()()()()[] 902cos 2902sin sin sin 2222220----+=?s s s s i Rx i x R i I R x m T πμ3、有效磁化强度Ms 与有效磁化倾角is :?????'==+'=+=--)sec ()sin cos (cos )(112222/122A tgI tg M M tg i I A I M M M M x z s z x s 五、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原理、计算程序代码、实验结果、结果分析或小结)试高中

实验四位场边缘识别程序设计实验

《重磁资料处理与解释》实验四 位场边缘识别程序设计实验 专业名称:地球物理学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老师:王万银、纪新林、纪晓琳、邱世灿提交日期:2016-1-3

1、基本原理 地质目标体边缘时指断裂构造线、不同地质体的边界线,实际上是具有一定密度或磁性差异的地质体的边界线,在地质体的边缘附近,重、磁异常变化率较大,故所有的边缘识别方法均利用这一特点进行设计。现在有重、磁位场边缘识别方法分为数理统计、数值计算以及其他三大类。 数值类边缘识别方法均利用极大值位置或零值位置确定地质体的边缘位置,其依据的理论基础是二度体铅垂台阶模型的重力异常特征。在该模型边缘处重力异常总水平导数和解析信号振幅达到极大值、垂向导数达到零值。故可以利用这些特征位置来确定二度体铅垂台阶的边缘位置,确定倾斜二度体、不规则二度体及三度体边缘位置的理论均为二度体铅垂台阶模型理论的推广,但确定的边缘位置和真实的位置有一定的偏差。该偏差随着地质体边界形状、埋深、水平尺寸及物性差异等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边缘识别结果是一种定性或半定量解释结果,与定量解释结果有一定区别,识别结果可作为边缘位置定量反演的初值。 (1)垂向导数:垂向导数方法利用零值位置确定地质体的边缘位置,重力异常可以直接使用,对磁力异常必须转化为磁源重力异常或化极磁力异常才可以使 用 (,,) (,,) g x y z V D R x y z z ? = ?( 1.1) (2)解析信号振幅:解析信号振幅也是利用极大值位置来确定地质体的边缘 位置适用于重、磁力异常 (1.2) (3)总水平导数(THDR) (1.3) 2、输入/输出数据格式设计 依据上述原理,现在对上述各种边缘识别方法进行程序设计。

《磁体与磁场》典型习题

一、磁体与磁场 选择题: 1、实验表明:磁体能吸引一元硬币,对这种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硬币一定是铁做的,因为磁体能吸引铁 B、硬币一定是铝做的,因为磁体能吸引铝 C、磁体的磁性越强,能吸引的物质种类越多 D、硬币中含有磁性材料,磁化后能被吸引 2、把铁棒甲的一端靠近铁棒乙的中部,发现两者吸引,而把乙的一端靠近甲的中部时,两者互不吸引,则() A、甲有磁性,乙无磁性 B、甲无磁性,乙有磁性 C、甲、乙都有磁性 D、甲、乙都无磁性 3、判断两根钢条甲和乙是否有磁性时,可将它们的一端靠近小磁针的N极或S 极.当钢条甲靠近时,小磁针自动远离;当钢条乙靠近时,小磁针自动接近.由此可知() A、两根钢条均有磁性 B、两根钢条均无磁性 C、钢条甲一定有磁性,钢条乙一定无磁性 D、钢条甲一定有磁性,钢条乙可能有磁性 4、甲、乙是两根外形完全相同的钢棒,乙棒能吸引甲棒的中间,由此可知() A、甲、乙一定都有磁性 B、甲、乙一定都没有磁性 C、甲一定没有磁性,乙一定有磁性 D、乙一定有磁性,甲可能有磁性,也可能没有磁性 5、一位科学家在野外考查时,发现随身携带的能自由转动的小磁针静止在竖直方向,且N极朝下,则他所处的位置是() A、赤道附近 B、地理南极附近

C、地理北极附近 D、一座山顶上 6、下列关于磁场和磁感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磁感线是磁场中客观存在的线,无磁感线的区域不存在磁场 B、地磁场的磁感线是从地球的地理北极出发到地理南极 C、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D、磁铁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铁的南极出来,回到磁铁的北极

参考答案与解析 1、D 2、A 3、D 4、D 5、C 6、C 解析 1、分析:一元硬币为钢芯镀镍,钢和镍都是磁性材料,放在磁体的周围能够被磁化而获得磁性,能够和磁体相互吸引。选项D正确。 2、分析:磁体具有磁性,能够吸引钢铁一类的物质.磁体各个部分的磁性强弱不同—,条形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叫做磁极,中间的磁性最弱,几乎没有.当铁棒甲的一端靠近铁棒乙的中部,两者互相吸引,说明甲是磁体,具有磁性;把铁棒乙的一端靠近铁棒甲的中部,两者不能相互吸引,说明乙不是磁体,没有磁性.由以上分析可知,选项A正确. 3、分析:磁体具有磁性,能够吸引钢铁一类的物质,异名磁极也可以相互吸引,只有同名磁极之间相互排斥.把钢条甲的一端靠近小磁针的N极或S极,小磁针自动远离,说明钢条甲和小磁针相互靠近的一端是同名磁极,钢条甲一定具有磁性;当钢条乙靠近小磁针的N极或S极时,小磁针自动接近,说明钢条乙和小磁针相互靠近的一端互相吸引,钢条乙可能没有磁性,也可能具有磁性,若有磁性,钢条乙和小磁针相互靠近的一端是异名磁极。根据上述分析可知,选项D 正确. 4、分析:磁体有磁性,且在磁极处磁性最强,所以乙一定具有磁性,它的磁极对正甲的中间,不论甲是不是磁铁,都会被乙的磁极吸引,所以正确答案选D。 5、分析:根据地磁场的特点,小磁针静止时应该是S极指向地磁的北极,N极指向地磁的南极,而现在小磁针的N极向下,说明所处的位置正好是地磁的S 极,而地磁的S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所以应选C。 6、分析:磁感线是假想的,是为了研究方便而引入的。答案:C

磁性体与其磁场的剖面对应关系

磁性体与其磁场的剖面对应关系 磁性体的△T剖面曲线有三种基本形态:两侧无负异常的△T曲线、一侧有负异常的△T曲线和两侧有负异常的△T曲线。 (1)两侧无负异常的△T曲线。其极大值对应原点。这种剖面异常特征可作为判定磁性体顺层(或顺轴)磁化且向下无限延深的标志。 (2)一侧有负异常的△T曲线 斜磁化无限延深板状体的△T剖面曲线为一侧有负值的曲线。△T曲线不对称,原点位于△Tmax和△Tmin之间;负值位于Ms穿出板面的一侧。曲线的不对称性决定于γ(=α-is)角的大小;角愈大,曲线愈不对称。当磁性体呈南北走向时,Ms垂直向下。可根据△T曲线的陡缓判定板状体的倾向。 (3)两侧有负值的△T曲线 剖面曲线两侧出现负值,是磁性体下延深度不大的表现。如球体、有限延深的柱体和板状体、水平圆柱体等,其△T剖面曲线一般都是两侧出现负值。有限延深磁性体的截面为轴对称形的,如球体、水平圆柱体和直立板状体等。在垂直磁化情况下,其△T曲线为两侧有负值的对称曲线;并且其极值对应原点。若为斜磁化,△T为非对称曲线,原点位于二极值点坐标之间。顺层磁化有限延深板状体,在板体倾向一侧负值较强;对有限延深、倾斜且斜磁化的板状体,其曲线的非对称性不仅与γ角有关,还与磁性体下端的位置有关。 磁性体与其磁场空间等值线的对应关系

在磁性体的不同高度上,△T的正值范围和△Tmax的位置均不同;不同形体其磁场随高度的减小程度也不同。当磁性体的埋藏深度增大后,不同形态磁性体的异常特征变得不明显;但是对下延到接近磁性体顶部的△T 曲线,磁性体的形态在异常特征上就反映得较清楚。 △T受斜磁化影响比Za大,二度体Ta异常不受斜磁化的影响 同一个二度体,如is=45º的△T曲线,相当于is=0º时的Za曲线,这表明△T受斜磁化影响比Za大。根据上述关系,可以用有效磁化倾角的Za曲线代替有效磁化倾角为is的△T曲线。三度体情况不存在此种简单关系。 还可以直接得出结论:二度体的总磁场不受斜磁化影响。

高中物理磁现象和磁场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第1节磁现象和磁场 一、磁现象 磁性、磁体、磁极:能吸引铁质物体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磁体中磁性最强的区域叫磁极。 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与电荷类比) 三、磁场 1.磁体的周围有磁场 2.奥斯特实验的启示: ——电流能够产生磁场, 运动电荷周围空间有磁场 导线南北放置 3.安培的研究:磁体能产生磁场,磁场对磁体有力的作用;电流能产生磁场,那么磁场对电流也应该有力的作用。 磁场的基本性质 ①磁场对处于场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②磁场对处于场中的电流有力的作用。 第三章第3节几种常见的磁场 一、磁场的方向 物理学规定: 在磁场中的任一点,小磁针北极受力的方向,亦即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二、图示磁场 1.磁感线——在磁场中假想出的一系列曲线 ①磁感线上任意点的切线方向与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 (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

②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2.常见磁场的磁感线 永久性磁体的磁场:条形,蹄形 直线电流的磁场 剖面图(注意“”和“×”的意思) 箭头从纸里到纸外看到的是点 从纸外到纸里看到的是叉 环形电流的磁场(安培定则:让右手弯曲的四指和环形电流的方向一致,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环形导线中心轴线上磁感线的方向。) 螺线管电流的磁场(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螺旋管,让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跟电流方向一致,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旋管内部磁感线的方向。) 常见的图示: 磁感线的特点: 1、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 2、磁感线上的切线方向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3、在磁体外部,磁感线从N极指向S极;在磁体内部,磁感线从S极指向N极 4、磁感线是闭合的曲线(与电场线不同) 5、任意两条磁感线一定不相交 6、常见磁感线是立体空间分布的 7、磁场在客观存在的,磁感线是人为画出的,实际不存在。 四、安培分子环流假说 1.分子电流假说 任何物质的分子中都存在环形电流——分子电流,分子电流使每个分子都成为一个微小的磁体。 2.安培分子环流假说对一些磁现象的解释: 未被磁化的铁棒,磁化后的铁棒 永磁体之所以具有磁性,是因为它内部的环形分子电流本来就排列整齐. 永磁体受到高温或猛烈的敲击会失去磁性,这是因为在激烈的热运动或机械振动的影响下,分子电流的取向又变得杂乱无章了。 3.磁现象的电本质

磁体与磁场教学与反思

《磁体和磁场》教学设计 高邮市卸甲镇龙奔初中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活动,认识磁体和磁极,并了解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2)认识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情况,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会画磁感线; (3)知道地磁场。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计探究实验,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2)通过启发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 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培养学生实事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知道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探究磁场分布的过程。 难点:磁场的理解,怎样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三、教学准备: 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小磁针、硬币、大头针、铜块、铁屑、铁钉、木块 四、学生预习准备: 在小学自然课里,我们已学过一些简单的磁现象,请你回顾一下以前所学的容,完成下列填空: (1)磁体能吸引铁钉、大头针、小刀等物体,这类物体是由制成的; (2)指南针具有指的性质,指北的那端叫做极,指南的那端叫做极; (3)用一个磁体一端去靠近另一个磁体的一端,会出现和两种不同的情况;

(4)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用磁性材料做的呢? 五、教学过程: 引入:当我还是一个四五岁的小孩时,父亲给我一个罗盘,我觉得十分好奇,这只指南针不和任何物体接触,竟能始终的指向南北。我现在还记得:当时我萌发了一个深刻而持久的印象,这事情的背后一定隐藏着某种道理。——爱因斯坦提出问题:究竟,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经过今天的学习,你就会知道其中的奥秘了。 给出实物,介绍几种常见的磁铁: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小磁针。 活动一:认识磁体、磁极 阅读课本,利用桌上的实验器材,分组完成实验探究,并汇报实验结果。 1.用磁体靠近铁钉、大头针、硬币、橡皮、铜块、木块等物体,发现磁体能吸引,物理学中把能吸引、、等物质的特性称为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 2.在桌面上均匀地撒一些大头针,把磁体放在大头针上,你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磁体上不同部位磁性强弱一样吗? 3.把一个磁体悬挂或支起来,当它静止时,两端分别指向什么位置? 4.把一个磁体悬挂或支起来,用另一个的一端分别靠近该磁体的两端,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5.被磁体吸引的铁钉(能/不能)吸引大头针,说明铁钉(具有/不具有)磁性。像铁钉一样,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 6.当用薄木板(或纸)隔开磁体和大头针时,观察到磁体对大头针(有/无)作用。 学生完成实验,回答上面的问题,出示板书:1.磁性、磁体;2.磁极;3.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4.磁化。 教师引导过渡:为什么不接触,磁体还能够对大头针有力的作用? 活动二:认识磁场 磁场是一种存在于磁体周围,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那么,我们如何认识磁场?(引导学生想到用转换法来认识磁场。)

实验2--磁性体磁场正演程序

《应用地磁学》实验报告 姓名:张嘉琪 学号: 1010112225 指导教师:李淑玲 实验地点:实验室319 实验日期: 2014-05-24

实验二:磁性体磁场正演 一、实验目的: 1、通过球体、水平圆柱体磁场的正演计算,掌握简单规则磁性体正演磁场的计算方法; 2、通过计算认识球体与水平圆柱体磁场的一般分布规律,了解影响磁性体磁场的主要因素(如磁性体的形体、物性参数、走向或计算剖面的选择等),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用Matlab 语言或C 语言编程实现球体和水平圆柱体的磁场(包括Za 、Ha 、Δt)的正演计算。 三、实验要求 假设地磁场方向与磁性体磁化强度方向一致且均匀磁化的情况下,当地磁场T=50000nT ,磁倾角I=60°,球体与水平圆柱体中心埋深R=30m ,半径r=10m ,磁化率k=0.2(SI ),计算(观测)剖面磁化强度水平投影夹角A ′=0°时: 1、正演计算球体的磁场(Za 、Hax 、Hay 、ΔT ),画出对应的平面等值线图、曲面图及主剖面异常图; 2、正演计算水平圆柱体的磁场(Za 、Ha 、ΔT ),画出主剖面异常结果图; 3、通过改变球体与水平圆柱体的几何参数、磁化强度方向(I )、计算剖面的方位角(A ′),观察主剖面磁场Za 的变化,分析磁化方向与计算剖面对磁性体磁场特征的影响。 四、实验原理 球体与水平圆柱体磁场(Za 、Ha 、ΔT )的计算公式是以磁化强度倾角I 、有效磁化倾角is 和剖面与磁化强度水平投影夹角A ′来表达。 1、球体磁场的正演公式: [[[???????????? ???'-'---++='+-'--++='+-'--?++= ]sin cos 3cos cos 3sin )2( )(4]cos cos 3sin 3sin cos )2( )(4]sin cos 3sin 3cos cos )2( )(42222/52220 2222/522202222/52220A I Ry A I Rx I y x R R y x m Z A I xy I Ry A I R x y R y x m H A I xy I Rx A I R y x R y x m H a ay ax πμπμπμ

磁现象和磁场--获奖优质精品教案 (1)

3.1磁现象和磁场教学设计(人教选修3-1)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本节是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三章第一节。主要介绍基本磁现象、电流的磁效应、磁场的基本性质和地磁场的基本知识。既是对初中学习的磁场知识的延伸,也是今后学习本章知识的基础。故本节课的教学具有深远意义。 2.学情分析: 知识上:学生在初中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对于磁现象已经有了粗浅的认识。但对于磁场具有什么性质和作用:常见的磁现象和地磁场还了解不多,要继续学习。 能力上:在静电场的学习中也建立了“场”的基本观念,对于场的性质的研究方法及描述方法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些因素都为利用类比展开教学提供了条件。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磁现象。了解电流磁效应的发现过程,体会奥斯特发现的重要意义。知道磁场及其基本特性。了解地球的磁场。 (2)过程与方法: 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分组实验和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总结的能力。利用电和磁性质的类比教学,培养学生的比较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古代在磁现象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关注与磁相关的现代技术发展;激发爱国主义情怀。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4.教学重点:电流的磁效应和磁场概念的形成。 5.教学难点:磁场的物质性和基本性质 二、教法学法: 教法:本节采用探究式教学为主,结合实验、讲解、讨论、启发等教学方法 学法:学案导学,小组协作,主动探究,分析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设计经典魔术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习兴趣 2.进行新课:在新课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磁场概念的形成”这一重点内容,我摒弃了以往教学中先让学生接受磁场再解释现象的教学模式,改为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现象有学生归纳总结得出磁场概念。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演示实验一:磁体吸引铁质物质。 设计意图:①引出磁性、磁体、磁极的基本概念。 ②通过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类比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设问“电和磁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引出学生分组实验。 ③为最后类比磁场与电场的概念做铺垫。 (2)探究式分组实验: 设计意图:①操作体验电和磁之间的联系。 ②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能力。 ③奥斯特实验。我预测在该环节中学生不仅可以做出“电生磁”这一现象,还可能做出“磁生电”。虽然这与本节课关系不大,但要及时给与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求知欲。 这一环节结束,学生体验到通电导线对磁体有作用,我没有简单地告诉学生由牛顿第三定律磁体对通电导线也存在作用,而是设计了演示实验二。 (3)演示实验二:自制教具──电磁炮。

九年级物理下册磁体与磁场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物理下册《磁体与磁场》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物理下册《磁体与磁场》知识点汇总 一、磁现象 磁性、磁体、磁极:能吸引铁质物体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磁体中磁性最强的区域叫磁极。 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与电荷类比) 三、磁场的基本性质: 1、磁场对处于场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2、磁场对处于场中的电流有力的作用。 磁场知识点磁感应强度、通电导线和磁场中受到的力 一、安培力的方向 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称为安培力。 左手定则:伸开左手,使拇指与四指在同一个平面内并跟四指垂直,让磁感线垂直穿入手心,使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这时拇指所指的就是通电导体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二、安培力方向的判断 1.安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所决定的平面,在判断安培力方向时首先确定磁场和电流所确定的平面,从而判断出安培力的方向在哪一条直线上,然后再根据左手定则判断出安培力的具体方向。 2.已知I、B的方向,可唯一确定F的方向;已知F、B的方向,且导线的位置确定时,可唯一确定I的方向;已知F、I的方向时,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不能唯一确定。 3.由于B、I、F的方向关系在三维立体空间中,所以解决该类问题时,应具有较好的空间想像力.如果是在立体图中,还要善于把立体图转换成平面图。 三、安培力的大小 实验表明:把一段通电直导线放在磁场里,当导线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导线所受到的安培力最大;当导线方向与磁场方向一致时,导线所受到的安培力等于零;当导线方向与磁场方向斜交时,所受到的

安培力介于最大值和零之间。 四、磁感应强度 定义:当通电导线与磁场方向垂直时,通电导线所受的安培力F跟电流I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IL的比值叫做磁感应强度。 对磁感应强度的理解 1、公式B=F/IL是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是用比值定义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只决定于磁场本身的性质,与F、I、L均无关。 2、定义式B=FIL成立的条件是:通电导线必须垂直于磁场方向放置。因为磁场中某点通电导线受力的大小,除了与磁场强弱有关外,还与导线的方向有关。导线放入磁场中的方向不同,所受磁场力也不相同.通电导线受力为零的地方,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不一定为零,这可能是电流方向与B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的原因造成的。 3、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也适用于非匀强磁场,这时L应很短,IL称作“电流元”,相当于静电场中的试探电荷。 4、通电导线受力的方向不是磁场磁感应强度的方向。 5、磁感应强度与电场强度的区别:磁感应强度B是描述磁场的性质的物理量,电场强度E是描述电场的性质的物理量,它们都是矢量,现把它们的区别列表如下: 物理3-1磁场知识点几种常见的磁场 一、磁场的方向 物理学规定: 在磁场中的任一点,小磁针北极受力的方向,亦即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二、图示磁场 (一)磁感线――在磁场中假想出的一系列曲线 1、磁感线上任意点的切线方向与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 2、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二)常见磁场的磁感线 1、永久性磁体的磁场:条形,蹄形 2、直线电流的磁场

初三物理练习卷1(磁体与磁场)

16.1 磁体与磁场 学习目标: 1、知道磁体与磁极,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应用,了解磁化现象及其应用; 2、认识磁场及其方向性,知道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状况; 3、知道磁感线可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会画常见磁体的磁感线; 4、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知道地磁场的N、S极所处的位置。 学习重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应用、磁场及磁感线。 学习难点:如何理解磁场,怎样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学习过程: 一、认识磁体 1、的性质叫做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 2、称为磁极。将一个磁体悬挂起来,当它静 止时,指南的那个磁极叫做()极,指北的那个磁极叫做()极。 3、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4、叫磁化。 钢被磁化后,磁性,称为硬磁体。铁被磁化后,磁性,称为软磁体。 【巩固练习】 1、一个条形磁铁不慎从中间断为两段,则两段的磁性是() A、两段都没有磁性 B、一段只有N极,一段只有S极 C、每段都有N、S极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2、当钢条靠近磁针的N极时,N极远离钢条,根据这一现象() A、可以确定钢条原来一定有磁性,且钢条与磁针接近一端是N极 B、可以确定钢条原来一定有磁性,且钢条与磁针接近一端是S极 C、不能确定原来有没有磁性 D、可以确定钢条原来一定无磁性 3、实验表明,磁体能吸引1元硬币,对这种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硬币一定是铁做的,因为磁体能吸引铁 B、硬币一定是铝做的,因为磁体能吸引铝 C、磁体的磁性越强,能吸引的物质种类越多 D、硬币中含有磁性材料,磁化后能被吸引 4、把钢棒甲的一端靠近钢棒乙的中部时,没有力的作用;而把钢棒乙的一端靠近钢棒甲的 中部时,两者互相吸引,则() A、甲无磁性,乙有磁性 B、甲有磁性,乙无磁性 C、甲、乙都有磁性 D、甲、乙都没有磁性 5、如图,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小条形磁铁,使测力计沿着水平放置的 大条形磁铁的N极开始,向S极逐渐移动时,测力计示数将()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二、磁场 1、磁体周围存在着,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而发生的。磁场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却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 方法:磁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可以根据

初三物理磁现象和磁场

课题磁现象和磁场 教学目的1. 认识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了解磁场也是一种物质.了解磁化现象. 2. 认识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法,会判断磁场的方向. 3. 知道地磁场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4.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 5.知道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 6.会用安培定则判定相应磁体的磁极和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会用安培定则判定相应磁体的磁极和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教学难点:认识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法,会判断磁场的方向. 教学内容 一、知识点归纳及应用: 一、磁现象: 1、磁性: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吸铁性) 2、磁体:定义:具有磁性的物质分类:永磁体分为天然磁体、人造磁体 3、磁极:定义: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体两端最强中间最弱) 种类:水平面自由转动的磁体,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 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磁化:①定义: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磁铁之所以吸引铁钉是因为铁钉被磁化后,铁钉与磁铁的接触部分间形成异名磁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结果。 ②钢和软铁的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 称为硬磁性材料。所以制造永磁体使用钢,制造电磁铁的铁芯使用软铁。 5、物体是否具有磁性的判断方法: ①根据磁体的吸铁性判断。②根据磁体的指向性判断。③根据磁体相互作用规律判断。④根据磁极的磁性最强判断。 二、磁场: 1、定义:磁体周围存在着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它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这里使用的是转换法。通过电流的

第一节 磁现象与磁场

第一节磁现象和磁场 学习目标 1、知道磁性、磁体、磁极、磁化 2、了解生活中的磁现象 3、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4、磁场、磁场的性质、方向,磁感线,条形、蹄形磁体的磁感线 5、认识地球周围存在磁场,理解地磁南北极和地理南北极的关系 知识点一:磁现象 1、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 3、磁体的分类:(1)从形状分为条形磁体、蹄形磁体、针形磁体 (2)来源分为天然磁体和人造磁体 (3)保持磁性长短分为硬磁体(永磁体)和软磁体 4、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磁极有南极(S极)和北极(N极) 5、磁极间的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6、磁化: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获得磁性的现象 知识点二:磁场 1、磁场:磁体周围存在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能使磁针偏转的物质。 2、磁场的性质: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2、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时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3、磁感线:是假想曲线,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为了描述磁场,我们引入了磁感线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4、磁感线的方向:从磁体出发,回到磁 体。 随堂练习 1、关于条形磁铁,说法不正确的是() A、条形磁铁两端的磁性最强,中间的磁性最弱 B、条形磁铁周围存在磁场,磁场是人们假想的,实际不存在的 C、把条形磁铁分为两段,每段仍有两个磁极 D、把条形磁铁用绳子悬挂起来,静止后能指示南北 2、下列研究方法中采用“模型法”的是() A、根据电灯是否发光来判定电路中是否有电流存在。 B、用小磁针的偏转说明磁场的存在。 C、比较蒸发与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D、用“磁感线”形象描述磁场

磁体与磁场

磁体与磁场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将玻璃板、课本、搪瓷盘、塑料板分别置于条形磁体与铁质回形针之间(不碰到条形磁体与回形针)时,能够影响条形磁体对铁质回形针吸引作用的是 A. 玻璃板 B.课本 C.搪瓷盘 D.塑料板 2、两个条形磁体如图所示放置,在每一个磁体上放一枚小铁钉,当两磁体相互接触时,小铁钉将会() A.相互靠近 B.相互远离 C.落下 D.静止不动 3、小明捡到一块矿石,想了解它的一些性质,于是他将铁钉放在矿石附近,铁钉立即被吸引到矿石上,此现象说明该矿石具有() A.磁性 B.导电性 C.弹性 D.绝缘性 4、1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这时,有位同学手拿一块磁铁吸了一下硬币.就“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论证 B、猜想 C、实验 D、分析 5、有两根大头针被磁铁一端吸引,悬在磁铁下方,如下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际情况的是() 6、有三种干燥的物质,用三根完全相同的磁铁分别插入其中,提起后情形如图5所示,可能是大米的是A.只有甲 B.只有乙 C.只有丙 D.只有甲和乙 7、如图所示,一根条形磁铁,左端为极,右端为极。下列表示从极到极磁性强弱变化情况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8、如图是生活中常用来固定房门的“门吸”,它由磁铁和金属块两部分组成。该金属块能被磁铁所吸引,是因为可能含有以下材料中的() A.银 B.铁 C.铝 D.锌 9、有甲、乙两根形状完全相同的钢棒,当甲的一端靠近乙的一端时,乙按如图方式转动起来,则可判断( ) A.一定是甲棒有磁性,乙棒无磁性; B.一定是乙棒有磁性,甲棒无磁性; C.甲、乙都一定有磁性; D.甲、乙都可能有磁性。 10、用磁铁吸引光滑水平桌面上的铁钉,铁钉受到吸引而没有与磁铁接触,处于静止状态,如图6所示。磁铁对铁钉作用力的方向是 ( ) A.向左上方 B.向右上方 c.竖直向上 D.竖直向下 11、经科学家研究发现:在某些细菌的细胞质中有一些磁生小体,它们相当于一个个微小磁针,实验证明:在只有地磁场而没有其他磁场作用时,小水滴中的一些细菌会持续不断地向北游动,并聚集在小水滴北面的边缘,实验中,若把这些细菌中的磁生小体看成小磁针,则它的N极指向 ( ) A.北 B.南 C.西 D.东 12、关于磁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从磁体N极发出,回到磁体S极 B.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不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C.磁感线是磁场中真实存在的一些曲线 D.地磁场的N极在地理北极附近,S极在地理南极附近,与地球两极并不完全重合 13、我们(能、不能)看见磁感线。如图所示,当弹簧测力计吊着一磁体,沿水平方向条形磁铁的A端移到B端的过程中,能表示测力计示数与水平位置关系的是图中的。 14、如图4所示,是条形磁体的磁场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条形磁体的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 B.a处的磁场强弱与b处的磁场强弱相同 C.置于a点的小磁针,静止时南极指向左侧 D.磁感应线是为了研究方便引入的假想曲线

磁现象和磁场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磁现象和磁场 重/难点 重点:1、让学生搜索日常学生活中有关此现象的用品,及简单的应用原理。 2、通过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电流的磁效应及磁场概念。 难点:磁场的概念(磁场概念比较抽象)。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本节是此章的知识预备阶段,是本章后期学习的基础,是让学生建立学习磁知识兴趣的第一课,也是让学生建立电磁相互联系这一观点很重要的一节课,为以后学习电磁感应等知识提供铺垫。整节课主要侧重学生对学生活中的一些磁现象的了解。如我国古代在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学生活中熟悉的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太阳、月亮等)。 难点分析:磁场是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看不见摸不着,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处于其中的磁极和电流有力的作用。磁场是媒介物:磁极间、电流间、磁极与电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学生的。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周围存在磁场---地磁场。地球的地理两极与地磁两极不重合(地磁的N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的S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其间存在磁偏角。 突破策略

1.磁现象 (1)通过介绍人们对磁现象的认识过程和我国古代对磁现象的研究、指南针的发明和作用来认识磁现象。 (2)可以通过演示实验(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磁铁对铁钉的吸引)和学生活学生产中涉及的磁体(喇叭、磁盘、磁带、磁卡、门吸、电动机、电流表)来形象学生动地认识磁现象。 【多媒体】磁性、磁体、磁极:能吸引铁质物体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磁体中磁性最强的区域叫磁极。 2.电流的磁效应 (1)介绍人类认识电现象和磁现象的过程。 (2)演示奥斯特实验:让学生直观认识电流的磁效应。做实验时可以分为四种情形观察并记录现象:水平电流在小磁针的正上方时,让电流分别由南向北流和由北向南流;水平电流在小磁针的正下方时,让电流分别由南向北和由北向南流。在认识电流的磁效应的同学时,也为地磁场和通电直导线的磁场的教学埋下伏笔,也可以留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了解电流的磁效应的发现过程,体现物理思想(电与磁有联系)和研究方法(奥斯特实验),认识到奥斯特实验在电磁中的重要意义(打开了电磁的大门),为后来法拉第的研究工作(电能学生磁、磁也可以学生电)奠定了基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