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霸权(一)
- 格式:docx
- 大小:13.79 KB
- 文档页数:2
浅析文化霸权理论与外来语中的文化霸权文化霸权理论是指一种文化对其他文化产生的控制和影响力,通过影响其他文化的思想、价值观、习俗、语言等方面来实现对其他文化的统治和控制。
它主要通过强大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以及先进的科技和媒体来实现对其他文化的渗透和影响。
外来语中的文化霸权指的是外来语对本土语言的影响和取代,表现为外来语词汇的大量输入和使用,导致本土语言和文化的衰败甚至消亡,或者本土语言的借词现象非常严重,导致本土语言的纯正性和独特性受到侵蚀和破坏。
文化霸权理论与外来语中的文化霸权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关联。
文化霸权理论强调文化的不对称性和不平等性,即某一种最具有影响力和支配地位的文化通过各种方式来影响和控制其他弱势文化。
而外来语中的文化霸权则是文化霸权理论在语言和词汇层面的具体表现。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国家主导的文化霸权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英语作为国际交流和商务交流的主要语言,以及科技、娱乐、传媒等领域的主导地位,使得英语的地位不可动摇。
越来越多的外来语词汇进入到本土语言中,而本土语言的使用和传承受到了冲击。
这种文化霸权不仅仅是在语言层面上的取代和控制,还包括了西方文化的思想、价值观和习俗的渗透和传播。
对于文化霸权的应对和反抗,有几个方面的思考和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土文化需要更加自信和自尊,在继承和发展本土文化的基础上,要有足够的自觉性和自主性。
加强语言文化教育。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只有通过加强语言的教育和研究,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本土语言和文化。
要积极团结起来,开展文化多元性的交流和互动,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点和精华,实现文化的交融和共享。
在面对外来语中的文化霸权时,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和发展本土语言和文化。
加强对本土语言的教育和学习,提高人们对本土语言的认同和重视。
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限制外来语在某些领域的使用,保护本土语言的权益。
倡导多语言的使用,使本土语言和外来语实现平等共存,互为补充。
浅析文化霸权理论与外来语中的文化霸权文化霸权理论是指一个文化体系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通过各种方式对其他文化进行操控和压制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外来语中也得到了体现。
外来语,指的是从外国语言中借用过来,并在本国语言和文化中使用的词汇。
外来语中的文化霸权问题,是指来自特定文化背景的外来词汇在本国语言中占据主导地位,对本国文化和语言产生影响和压制的现象。
本文将从文化霸权理论和外来语中的文化霸权现象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文化霸权理论是由文化学者格兰迪·特纳(Gramsci Antonio)首次提出的。
他认为文化是一种政治意识形态,能够决定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形态,这种意识形态通过统治阶级的文化影响,对其他阶级进行文化压制和操控。
文化霸权通过主导文化产业、教育体系、媒体等途径,使得统治阶级的思想和价值观成为社会的主流,对其他文化及其相关语言进行边缘化和排斥,致使社会出现文化不平等和文化流失的现象。
例如在现实生活中,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占据主导地位,由此带来的文化和语言霸权所造成的文化压制现象十分普遍。
在国内,一些英语单词也逐渐被广泛使用,如手机(cellphone)、咖啡(coffee)等,而传统的中文表达逐渐被边缘化。
这种现象体现了英语文化对其他文化的主导地位和文化霸权对本国文化的影响。
外来语中的文化霸权问题在语言和文化领域也有着明显的表现。
外来语大多来源于发达国家的语言和文化体系,这些词汇在本国语言中占据主导地位,对本国文化和语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语言方面,大量的外来词汇,如科技术语、商业术语等,对本国语言造成了冲击和压制。
一方面,这些外来词汇的使用减少了本国语言的纯粹性和独特性,逐渐淡化了本国语言的地位和作用。
在科技和商业领域,大部分专业术语都是外来词汇,如计算机(computer)、网络(network)、管理(management)等,这些外来词汇在本国语言中占据主导地位,对本国语言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压制。
什么是文化霸权?如何看待它?文化是人类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手段,它涉及到人们的价值观、信仰、习惯和思维方式等方面。
而文化霸权就是某一文化群体通过政治、经济、社会等手段强制将自己的文化理念、价值观推行到其他群体中并取代其他文化。
下面是对文化霸权的一些解读和对待方式。
1. 什么是文化霸权?文化霸权指的是在某个特定的文化领域中,某一种大势文化和观念能够强势主导和压制其他多样性文化,由一部分懂得运用话语权和资本的人主导,给予其他文化群体带有侵略性或者歧视性的标签和评价。
文化霸权的传播途径包括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个领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方式、日常生活甚至是社会价值观。
2. 如何看待文化霸权?在国际化现代社会这个大背景下,文化霸权大量存在,我们可以站在以下几个角度,对待文化霸权:(1)认识到文化多元性的重要性,保障多样性文化的平等地位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都应该被认可和尊重,并且不应该因为一部分人的、一部分地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碰撞而漠视和压制自己的文化。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强对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促进,保障每一个文化的平等地位。
(2)加强文化自我认知和文化教育加强文化自我认知和文化教育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文化认知水平,让我们更为深刻而理性地了解多元性文化的存在和价值。
通过全方位的文化教育,我们可以开放的现代视野与全球多元性文化进行对话,使得文化既保持独特性,又与时俱进。
(3)消除文化歧视文化歧视是文化霸权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我们应该认识到各种文化的平等和尊重,消除文化歧视现象。
只有真正实现多元性文化的平等与和谐,才能够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和谐的社会环境。
3. 总结文化是人们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等的总和,文化多样性不是简单的条条框框,而是解放思想的需求。
文化霸权导致文化多样性被压制和减少,开放的视野与全球多元性文化的对话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要提高文化自我认知,维护多元性文化的平等和尊重,消除文化歧视现象,全方位地促进文化多元性和文化的和谐发展。
浅谈美国电影中的“文化霸权”及我国的应对策略作者:李晶思张曼来源:《新闻传播》2020年第10期【摘要】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美国的电影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美国电影深受各国的喜爱,殊不知美国电影在向全世界输出的过程中藏匿着其对各个国家进行文化渗透的想法。
本文主要从“文化霸权”理论的概述、美国电影“文化霸权”的表现、美国电影“文化霸权”的危害、应对美国“文化霸权”的策略四个方面分析美国电影中体现的“文化霸权”,以期让国人对美国文化渗透引起警惕,对我国电影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关键词】全球化;文化霸权;美国电影;文化渗透‘霸权”自古以来就存在。
如今,“文化霸权”在国际间的激烈竞争中显得更为重要。
国际间的“文化霸权”有多种表现形式,美国作为全球超级大国更是“文化霸权”的践行者。
美国对其他国家的“文化霸权”体现在方方面面,其中最明显的也是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借助于电影。
美国电影凭借强大的特效、后期制作和充满未来感的科幻巨作等,受到全世界许多国家的青睐,席卷了全球的电影市场。
美国通过各类电影不遗余力地向其他国家大力灌输其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其“文化霸权”的目的。
其“文化霸权”梦已经严重威胁到其他国家的民族电影和传统文化的发展。
一、“文化霸权”理论的概述(一)“文化霸权”理论的形成及内容“文化霸权”又称“文化领导权”。
这个词最初来自希腊文,指来自于别的国家的统治者。
19世纪之后,它才被广泛用来指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政治支配或控制。
[3]列宁在苏联共产主义运动兴起之时多次使用“文化领导权”这一概念。
葛兰西深受列宁的影响,在《狱中札记》①一书中提到“文化霸权”这个词。
葛兰西指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尤其是先进的具有较高民主程度的资本主义社会,其统治方式已不再是通过暴力,而是通过宣传,通过其在道德和精神方面的领导地位,让广大的人民接受他们一系列的法律制度或世界观来达到其统治的目的。
[2]_直到葛兰西这里,“文化霸权”这个词才算真正作为一个概念被提出来,且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最终形成了葛兰西最具有影响力的文化霸权理论。
浅析文化霸权理论与外来语中的文化霸权文化霸权理论指的是一种对于文化的控制和支配方式,其中一个或少数一部分文化群体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被其他社会群体所普遍接受,并成为社会规范和主流文化。
这种控制和支配方式使得较弱势的文化群体在社会中处于被边缘化和被剥夺话语权的地位。
外来语中的文化霸权指的是来自外部文化的词汇和语言对于本土文化语言和词汇的渗透和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外来语对于本土语言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这种影响往往是通过文化输出和媒体传播来实现的。
文化霸权理论与外来语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化霸权理论可以解释外来语对于本土语言和文化的影响。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一些强大的文化群体通过各种手段将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传播到其他地区,其中包括语言和词汇的传播。
这种传播往往是通过媒体和文化产品实现的,例如电影、音乐、时尚等。
这些外来语词汇的渗透和影响使得本土语言和文化面临着被剥夺话语权和边缘化的局面。
文化霸权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外来语在本土语言中的使用和接受。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外来语在本土语言中的使用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尤其是在年轻人和城市地区。
这种现象往往是因为外来语的使用被视为一种时尚和现代化的象征,而本土语言则被认为是陈旧和保守的。
这种情况下,本土语言和文化往往会受到冷落和忽视,导致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逐渐丧失。
文化霸权理论还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如何应对外来语带来的文化霸权。
面对外来语对于本土语言和文化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和发展本土语言和文化。
我们可以通过教育和媒体宣传来弘扬本土语言和文化,让人们对于本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和认同。
我们可以通过立法和政策来保护本土语言和文化的权益,例如制定语言保护法和文化传承政策。
我们可以积极参与全球文化交流,让本土语言和文化走出去,提高其国际影响力。
文化霸权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外来语中的文化霸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文化霸权的原因和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发展本土语言和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独特性。
什么是文化霸权?文化霸权是指一种文化体系以及这种文化体系所代表的价值、信仰、思想成为全球化背景下的占主导地位的状态,它能够对其他文化产生影响和压制。
文化霸权通常是由于某个国家或者某个地区的文化发展比其他国家和地区要发达,因此该地区的文化体系会被其他国家和地区所吸收和模仿,最终形成文化霸权。
文化霸权的特征有哪些?1. 统一性与普遍性:文化霸权所代表的文化体系通常具有普遍性和全面性,包含众多的元素以及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其所表现的价值观、思想以及信仰等均会深入到其他地区,并影响其他文化。
2. 超越性:文化霸权常常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其所传递的艺术、文学、音乐等文化元素通常具有极高的价值和品质。
3. 可塑性:文化霸权不断地发展与演变,它的内容、形式和意义都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发生变异,但其核心的内涵和基本的价值观则一直保持着不变。
文化霸权的影响有哪些?1. 蚕食其他文化的根基:文化霸权强大的传播力度,常常会将自身的文化价值观和信仰引进其他的文化领域,这样就会逐步取代其他文化的传统,使其失去存在的土壤和基础。
2. 造成文化失衡:文化霸权会使得某些国家或地区的文化成为主流,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则会被边缘化或忽略,最终造成文化失衡的情况。
3. 侵蚀地区文化:在文化霸权的影响下,许多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会受到猛烈的冲击和夷平。
为了迎合文化霸权,这些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会努力改变自己原有的文化价值观和思想,最终侵蚀和瓦解了自己的传统文化。
如何应对文化霸权?1. 党和国家应该注重中国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尤其是在国际交往中要注意在文化方面的自我表达,展示中国的文化魅力,让世界更加了解和认识中国。
2. 加强国际交往和文化交流,提高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
同时,应该注重本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让本土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3. 大众也应该注重对文化的学习与研究,增强文化自信,避免盲目追求其他文化,应该重视自己的本土文化传承。
浅析文化霸权理论与外来语中的文化霸权文化霸权理论是由美国学者埃德华·赫尔姆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主要用于解释西方文化对其他文化的影响和控制。
文化霸权理论认为,西方文化通过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接受,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主导文化,对其他文化进行了侵略和压迫。
而在外来语中的文化霸权,则是指在外来语的使用中体现出的文化霸权意味。
文化霸权理论认为,文化霸权是由于全球化和媒体传播的加强而日益加深的。
通过媒体的传播,西方文化变得普遍且容易被接受,最终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主导文化。
作为主导文化,西方文化在价值观、观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对其他文化产生了影响,并对其进行了控制和操控。
文化霸权意味着西方文化成为其他文化的标准和准则,其他文化在与其接触时必须适应和接受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和规范。
在外来语的使用中,文化霸权也可以体现出来。
外来语是特定语言中引入的其他语言的词汇或表达方式。
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和文化交流的增多,外来语在我们的日常交流、工作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外来语的使用中,一些特定的外来词往往携带着文化霸权的意味。
文化霸权在外来语中通过词汇的选择和运用方式体现出来。
在某些情况下,外来词可以确实丰富一个语言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使其更加多样化和灵活。
但有时,一些流行的外来词往往代表着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和观念。
现代商业和科技领域中常用的一些英文词汇,如“CEO”、“App”、“selfie”等,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共识和使用,占据了其他文化表达的空间。
这种外来词的使用方式和频率,使得传统文化的词汇和表达方式逐渐边缘化,被西方文化所替代。
文化霸权还在外来语的使用中通过意义的扭曲和失真表现出来。
外来词往往是在语言和文化交流中传播的,其中的涵义往往具有随文化而变化的特点。
在西方文化影响力较强的地区,一些外来词的使用方式和意义常常与其在原始文化中相去甚远。
一些外来词因为其在西方社会中的独特用法而被引入,但在传播过程中被赋予了与其原本意思差异较大的新意义,导致了文化隔阂。
试析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霸权(一)
论文关键词:跨文化传播文化霸权表现形式危害
论文摘要:全球化背景环境下,跨文化传播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推行文化策略的一部分。
跨文化传播是人类共同进步的重要条件,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由于经济、政治等其他方面的原因是不对等的,这种不对等性导致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霸权。
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霸权对弱势国家存在很大的威胁,因此值得引起全球发展中国家的高度关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全球政治经济逐渐形成一体化的格局,世界大文化背景也正在日益形成。
在这一过程中,传播,尤其是跨文化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
跨文化传播是人类共同进步的重要条件,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全球各个国家之间的跨文化传播是不对等的。
由于这种不平等性的存在,使跨文化传播中存在着文化霸权的现象,这应当是引起我们高度关注的。
本文将从跨文化传播理论、文化霸权理论、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霸权的表现形式及危害等几个方面来分析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霸权现象
跨文化传播理论
当代新闻信息传播领域出现了许多关于跨文化传播理论的研究,其中对“跨文化传播”的解释、描述和定义,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拉里·A"萨默瓦和理查德·E·波特认为,所谓“跨文化传播指的是拥有不同文化感知和符号系统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流,他们的这些不同足以改变交流事件’心。
被誉为“跨文化传播研究之父”的美国传播学者爱德华·霍尔也没有对跨文化传播给出明确的定义。
后来的一些传播学者给跨文化传播下了一个言简意赅的定义:所谓跨文化传播是社会信息的跨文化传递,或者是社会信息系统的跨文化运行。
文化霸权理论
文化霸权理论是由葛兰西提出的,葛兰西“文化霸权”(CulturalHegem ony)理论的主要观点在于:与传统的政治领导权(politicalhegemony)相区别,统治阶级不是简单地“统治”一个社会,而是通过道德和知识的领导者积极引导这个社会,这就是“文化霸权”。
换句话说,就是统治阶级将对自己有利的价值观和信仰普遍推行给社会各阶级,不是通过强制性的暴力措施.而是依赖大多数社会成员的自愿接受来实现。
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霸权
跨文化传播是一种不对等性的传播,这种不对等性是由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之间的不均速和不等速发展决定的。
另外还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国际政治交往不平等,国际政治关系不民主;二是国际经济交往不平等,国际经济关系不公平。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跨文化传播是一种上层意识形态色彩很浓的传播形式,必须服务服从于国际经济交往,并受到国际政治的强烈制约。
而国际政治、经济是不平等的,所以跨文化传播中必然渗透着文化霸权,跨文化传播的不对等性必然导致文化霸权。
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霸权现象,一般是指文化传播强国与文化传播弱国之间在文化交流中的不平衡状况,即引进文化要素大于输出文化要素的数量,外来文化对本国、地区和民族的影响大于本国、地区和民族文化对外国(地区、民族)的影响的现象。
这种国际交往中的不对称现象,在政治、经济领域早已存在,并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但是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霸权现象,却是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才逐渐为人们所关注。
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也进行了长期的努力,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20世纪80年代以来,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霸权现象不但更加突出,而且更加复杂。
跨文化传播中文化霸权的表现形式
本文就以文化霸权的表现形式为例来证明其复杂性。
就内容方面的文化霸权现象来看,西方传媒发达国家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强势,可在信息产品贸易、文化和语言、西方传媒的强大国际影响力、跨文化传播信息流的流向四个方面获得说明。
信息产品贸易。
有关数据显示,美国作为最大的文化产品出口国,其电影、电视节目、音乐、书籍和电脑软件等文化产品的出口额每年都达600多亿美元,超过其他行业的出口额。
其中电影已占据世界总放映时间的一半以上,占据世界电影市场总票房的2/3;电视节目占世界总生产和制作量的75%,每年向国外发行的电视节目总量达30万小时,美国节目在许多国家的电视节目中占到60%--70%,有的占到80%以上。
舀这不仅仅是文化产品的输出或者传播,更主要的是传播一种生活方式、思想方法、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
以电影为例,随着中国加人WTO,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另外加上好莱坞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巨大影响,好莱坞电影和其他国家的电影通过各种合法和非法的方式,以及各种传媒手段纷纷进人中国,于是,中国电影也开始模仿好莱坞,借用商业娱乐元素争取票房利益。
例如20世纪90年代初张艺谋的《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近几年的《英雄》、《卧虎藏龙》等,这些影片都自觉不自觉地有一种国际意识,在制作水平和工艺水平上力图最大限度地达到国际通行标准。
特别是在文化、艺术层面上也都试图与国际接轨,许多影片不仅投资巨大,而且有意识地采取了东西方交叉的故事题材或者东方化的奇观策略,甚至在《红色恋人》中还采用了英文的对白处理。
文化和语言。
1.文化方面。
以广告文化为例,《NIKE恐惧斗室篇》的广告事件是关于跨国公司跨文化广告传播中文化霸权问题的一个典型案例。
在这则广告中,有三个单元:第一个单元《夸张失实》、第二个单元《诱惑》、第三个单元《自鸣得意》。
互在这三个单元中,象征中国人和中华民族的三个中国元素即老者代表的功夫、飞天、龙,分别被代表西方形象的詹姆斯一一打败.这种情节和内容的安排正是美国一贯肆无忌惮彰显其霸权文化的体现。
2.语言方面。
近几年国内掀起学习英语的热潮,高等院校必须通过英语四、六级才能毕业;许多学生争相考托福、雅思出国留学;一些单位的职称评定也与一定的外语水平联系起来。
今天中国拥有3亿学习英语的人,几乎相当于20世纪60年代全世界说英语人数的总和,并且这个数字在未来的7到10年内还可能翻倍。
然而许多在校学生对汉语的学习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认为母语不用学也能够会。
这一现象与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霸权是不无关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