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甘肃省中药材出口现状及分析

甘肃省中药材出口现状及分析

甘肃省中药材出口现状及分析
甘肃省中药材出口现状及分析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百度文库

学号201021060121

经济学院学年论文

题目:甘肃省中药材出口现状及分析

专业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1)班

学生姓名:漆梨霞

指导教师:张新平

职称:讲师

2013年3月11日

经济学院学年论文成绩评定表

学院:经济学院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1)班学生姓名:漆梨霞学号: 201021060121

项目分值

优秀

(100%>x≥90%)

良好

(90%>x≥80%)

中等

(80%>x≥70%)

及格

(70%>x≥60%)

不及格(x<60%)

评分参考标准参考标准参考标准参考标准参考标准

写作态度15

写作态度认真,研

究作风科学严谨。

保证论文完成时间

并按任务书中规定

的进度开展各项工

写作态度比较

认真,研究作风

严谨良好,能按

期圆满完成任

务书规定的任

写作态度尚好,

遵守组织纪律,

保证论文时间,

能按期完成各

项工作

写作态度尚可,

能遵守组织纪

律,能按期完成

任务

写作马虎,纪律

涣散,工作作风

不严谨,不能保

证论文时间和

进度

调查调研20

调查调研方案可

行,开展和取得的

效果很好

调查调研方案

可行,开展和取

得的效果好

调查调研方案

可行,开展和取

得的效果较好

调查调研方案

基本可行,取得

了一定的效果

调查调研方案

基本不可行

论证能力30

论点鲜明,论据确

凿,论文表现出对

实际问题有很强的

分析能力和概括能

力,文章材料翔实

可靠,说服力很强

论点正确,论据

可靠,对实际问

题有较强的分

析能力和概括

能力,文章材料

比较翔实可靠,

有一定的说服

观点正确,论述

有理有据,对实

际问题有一定

的分析能力,材

料能说明观点

观点正确,对实

际问题有一定

的分析能力,材

料基本能说明

观点

基本观点有错

误或主要材料

不能说明观点

创新10有重大改进或独特

见解,有一定实用

价值

有较大改进或

新颖的见解,实

用性尚可

有一定改进或

新的见解

有一定见解观念陈旧

论文撰

写质量及规范化25

结构严谨,逻辑性

强,层次清晰,语

言准确,文字流畅,

语言准确、生动,

完全符合规范化要

求,书写工整,用

计算机打印成文

结构合理,符合

逻辑,文章层次

分明,语言准

确,文字流畅,

符合规范化要

求,书写工整,

用计算机打印

成文

结构合理,层次

较为分明,文理

通顺,用词比较

准确,达到规范

化要求,书写比

较工整,用计算

机打印成文

结构基本合理,

逻辑基本清楚,

文字尚通顺,达

到规范化要求

内容空泛,结构

混乱,文字表达

不清,错别字较

多,达不到规范

化要求

指导教师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甘肃省中药材出口现状及分析

作者:漆梨霞

指导教师:讲师

【摘要】中医药是甘肃省在发展经济的道路上最具潜力和可以有所作为的行业。中医药在我国起源很早,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绿色生态价值在人类健康需求的发展的今天来看,无疑是具有战略性的产业。而甘肃省中医产业却是欲振乏力,本文就以甘肃省中药材出口的现状为线索,以比较优势理论、国际竞争优势理论、分析甘肃省中医药的发展脉络。

关键词中药材出口中医产业比较优势理论国际竞争优势理论

一、甘肃省中药材出口的现状

(一)、甘肃省出口中药产业的现状

甘肃是全国药材主产地之一,全省药材品种虽然在1500种以上,但甘肃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应该说甘肃药材的资源优势是比较优势。据统计,全省药材种植面积已达到13万公顷以上,占全国种植面积的20%,居全国药材种植前列。药材总产量己达31.6万t,产值16亿元。上市的家种药材品种达350多种。当归产量占全国的95%,党参产量占全国的60%,黄(红)芪产量占全国的50%,大黄产量占全国的60%,甘草产量占全国的25%以上5种药材的出口量占全国的80%以上。甘肃省定西地区的崛县、渭源、陇西县被中国农学会特产之乡组委会分别命名为“中国当归之乡”、“中国党参之乡”、“中国黄芪之乡”。甘肃中药材初级加工产品(饮片、切片),年加工量已达6.5万t,消化全省药材量的21%,产值10亿元。全省中药材资源整体表现为覆盖区域广、资源种类多、种植产量大、特色优势明显,为甘肃医药特别是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和广阔的市场潜能。但是,甘肃省的中药材资源与全国的12 807种中药材相比,在品种和产量方面均不处于优势地位,其优势主要集中在大黄、党参、当归、红(黄)芪、甘草等少数大宗品种上。另外,由于甘肃山大沟深等地理环境因素,

运输条件限制,野生品种资源量十分有限,没有形成主流商品,其中有些野生品种由于乱采乱挖,野生资源量十分有限,如肉苁蓉、甘草、冬虫夏草等品种;另一方面,由于中药材种植农户分散,对种植品种的选择、种植技术的限制,加之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低,药材质量不稳定,市场竟争力不强,所以,甘肃中药材的资源优势是比较优势。

甘肃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生产初具规模,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政策向特色产业转移,甘肃省中草药种植面积和栽培范围不断扩大。据甘肃省农牧厅统计,2010 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16. 0万hm2,居全国第一位; 年产中药材50. 36 万t( 5. 036 亿kg) ,仅次于四川省,位居全国第二。形成一定生产规模的中草药有党参、当归、大黄、黄芪、红芪、甘草、麻黄、柴胡、板蓝根、远志、款冬花等20 余种,其中岷归、纹党、铨水大黄、民勤、甘草等名贵道地中药材驰名中外,享誉东南亚。甘肃省的中药材生产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岷县、漳县、宕昌县等为中心的当归生产基地,以文县、舟曲、渭源、临洮、安定、陇西县等为中心的党参、红芪、黄芪生产基地,以武都、康县、成县等为中心的杜仲、天麻生产基地,以民勤、张掖、酒泉等地为中心的甘草、麻生产基地。这些基地的建成,引领甘肃省的中药材生产发展迅速,并使优势中药材产业向适生区汇聚。当归产量占全国产量的90%,红芪产量占全国产量的70 % ~ 80 %,党参产量占全国的60 % 以上,大黄和甘草产量约占60 %和25 %。为促进中药材生产的发展,甘肃省在“九五”期间分别组织实施了“优质当归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和“优质党参丰产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十五”和“十一五”期间进行了中药材GAP示范推广,通过这些项目的研究与示范推广,使中药材产业的科技含量得到提升,产品质量得以提高。

2、产品畅销中外,成为重要特色产业

在甘肃省的农业发展中,中药材已成为颇具潜力的特色产业,是中药材主产区的支柱产业。在中药材这一新型产业的催生下,甘肃省的中药材物流产业日臻完善,

已形成以兰州黄河中药材专业批发市场、陇西县文峰中药材批发交易市场、首阳中药材大型集散市场和岷县当归大型交易市场等为主体的中药材集散基地,不仅对甘肃地产药材发挥了交易、贮藏及中转的功能,而且发挥甘肃气候凉爽、少雨干旱的资源优势,对全国的中药材产业发挥了南药北贮、西药东藏的作用,成为全国、特别是西北地区中药材交易的旱码头,甘肃也积极将陇西打造建设成为“西部药都”。仅陇西就拥有千吨以上的大型中药材仓储企业23 家,仓储容量13 万m3,仓储能力15 万t,年药材吞吐量50 万t,已吸引国内知名医药企业千金、广药集团和中国药材公司等在甘肃建立仓储中转基地,实现中药材年成交量18 万t 交易额10 亿元,出口量达1 500 t。为使中药材物流产业升级,近年来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应用高技术含量的贮藏防虫防霉措施,使中药材的贮藏、中转、交易步入了冷链产业的正轨。通过集散地将大批的中药材销往全国各地和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及欧美各国。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当归之乡”的岷县、“中国党参之乡”的渭源县和“中国黄芪之乡”的陇西县已形成中药材种植、成药仓储、中药材加工和组织销售的综合生产基地,在当地农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区域特征明显,种植区域向优势产区集中

甘肃省中药材产区按照自然环境和中药材分布特征已形成陇南亚热带与暖温带秦药区、甘南青藏高原东部高寒阴湿西( 藏) 药区、陇中东部黄土高原温带-暖温带半干旱西药区和河西温带干旱西药区4 大区域性特征明显的中药材产区。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调整,优势产业不断向优势产区集中,中药材也向自然资源适宜于种植的定西市、陇南市和天水市集中,形成规模化生产。2010 年定西市、陇南市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达到6. 8 万hm2 和4. 0 万hm2,产量分别达16. 89 万t 和7. 9 万t,产值分别为10. 02 亿元和4. 72 亿元,种植面积约占全省的66. 0 % ~ 69. 0 %。甘肃省的主产道地中药材有誉为陇上“五朵金花”的当归、党参、大黄、甘草和黄芪,其栽培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广大,有效成分含量高,品质优良,主要集中在优势产区种植,规模化程度较

高; 人工驯化栽培的中药材种类日渐增多,而且有数十种药材已进入规模种植,大宗种植的中药材由陇上“五朵金花”,发展到甘肃十大陇药,即: 归芪参黄草( 当归、黄芪、党参、大黄、甘草) ,板杞柴秦花( 板蓝根、枸杞、柴胡、秦艽、款冬花) 。栽培面积分散的地产中药材有板蓝根、小茴香、金银花、天麻、生地、丹参、柴胡、贝母、半夏、薄荷、红花等约40 多种,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4、效益得到彰显,“粮农”转为“药农”

由于中药材产业的可比效益较高,在药材主产区许多“粮农”已变成了“药农”,将种植中药材作为主导产业、朝阳产业和特色产业经营,不仅在种植理念上得到升华,而且在栽培技术方面不断提升,农业向中药材质量规范化管理的高度发展。甘肃省委省政府对药材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审视,列到了农业的“六大产业”之中。2010 年调查,种植枸杞每公顷的产值可达22.

5 万元,是种植小麦的12 ~ 15 倍,种植当归每公顷的产值可达15. 0 万元,是种植小麦的8 ~ 10 倍。2011 年枸杞的价位为45. 0 ~50. 0 元·kg -1,当归30. 0 ~50. 0 元·kg -1,党参30. 0 ~ 50. 0 元·kg -1,鲜甘草5.

0 ~ 5. 2 元·kg -1,种植中药材单位面积的产值普遍高于种植粮食作物。中药材价格近年来一直呈走高态势,柴胡由1990 年的8. 0 ~10. 0 元·kg -1 上扬到2010 年40. 0 ~ 50. 0 元·kg -1 ;款冬花20 世纪90 年代一直在20.

0 ~ 30. 0 元·kg - 1 之间徘徊,但2007 ~ 2008 年攀升到50. 0 ~ 70.

0 元·kg - 1 ; 半夏2000 年春季价格为26. 0 ~ 28. 0 元·kg - 1,2010 年西和县产的半夏价格最高达到148. 0 元·kg - 1。甘肃省种植的16 万hm2 中药材的总产值约为31. 0 亿元,相当于种植38 ~ 40 万hm2 的小麦。中药材的这种比较效益优势是其他粮食和蔬菜作物无法比拟的.

(二)、甘肃省中药材出口产品的结构及现状

数据来源:甘肃省发展统计年鉴

从上图可以看出,中药材价格在2008~2009年之间出现了一个很大的跌幅,大部分原因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自2010年起,其价格又不断趋于上涨趋势,而且不难看出这个增幅是还是比较大的。其价格增长率无疑是大于通货膨胀率的,所以从价格与需求的关系可以说明中药材市场的需求是不断扩大化的。

目前,中药出口主要有三种:中药材、中成药和中药提出物。甘肃省中药材资源优势突出,但中药、中药及饮片、提取物、中成药和保健品的出口在国内处于较低水平。2009年,甘肃省出口中药材及饮片约2900万美元,2010年1 8月虽有较大提高,但仍以5402.76万美元位居全国31个省的第26位;2009年全国中药材及饮片、提出物、中成药、保健品、人参、蜂王浆产品出口20强企业中,甘肃省只有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名列第13位,而在其他中药系列产品出口中,甘肃省企业均榜上无名;省内几个主要的中药和藏药制药公司的年出口额平均都在200万美元以下,远低于东部地区企业,这与甘肃省中药材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目前,甘肃省中药材种植面积252万亩,产量52万吨。

二、甘肃省中药材出口存在的问题

(一)、药材栽培品种混杂,生产技术落后

甘肃省中药材栽培历史悠久,地方品种繁多,但主产区药材栽培品种混乱,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构,使名牌产品不能发挥应有的优势。中药材的育种工作刚刚起步,应用成果还显不足,科研单位主要偏重于粮食作物的育种,而从事中药材育种研究的人较少。甘肃省的许多王牌药材也没有定名,已限制了中药材向

更高层次发展。栽培技术也较落后,影响中药材产量提高。与大田作物栽培技术相比,中药材的栽培技术研究仍处于较低的水平,除党参、当归等大宗栽种的中药材有一般性的研究外,大多数栽培药材仍处于经验型栽培阶段,没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成果供药农使用,与中药材产业化的发展要求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AP) 仍有一定的差距。应该指出的是部分药农在栽培中药材过程中对科学施用化肥和农药的认识不够,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而影响中药材产品质量提高和稳定的现象还未完全杜绝。

(二)、加工技术缺乏,后续产业断链

一些驰名中外的道地中药材,如文县、舟曲县所产的“纹党”,徽县、两当县所产的“西潞党”,岷县、临潭县所产的“岷归”,渭源县所产的“白条党”,民勤县产的甘草等在国内外虽享有盛名,但至今仍以出售原药材为主,而且由于信息链的中断、仓储能力低下以及无指导性的盲目生产导致药农的经济效益流失,产品优势变不成经济优势。中药材加工技术几近处于原始状态或空缺水平,在中药材的主产区所能见到的加工业只是简单的手工作业,加工设备落后,条件简陋原始,是典型的作坊式的加工模式,加工的终端产品也极为粗糙,包装简单,中药材生产的后续产业断链,成为甘肃省中药材产业中的短腿。近年来,中药材主产区的地方政府也注意到这一问题,并致力于加强中药材的加工升值,但因缺乏资金、技术和项目,使这一能以激活中药材产业的伟业发展滞缓。即便有了先进技术和设备,也因无科学的思想和一定的经济支撑,难以在生产上应用。(三)、未能形成品牌,市场竞争乏力

近年来在中药材市场繁荣的形势下,甘肃省药农一度盲目追求中药材产量而忽视质量,给中药材的规范化、产业化、现代化生产带来了不良影响,目前,甘肃的中药材尚未形成品牌,缺乏市场竞争力。甘肃省毗邻的宁夏在中药材发展中打“宁夏枸杞”品牌,与枸杞相关的初加工、深加工和精细加工业不断发展,成为宁夏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品牌产业、强区产业; 吉林省紧紧抓住吉林人参这一品牌不放松,不断拓宽研发领域,积极开发人参医药品、人参保健品、人参化妆

品、人参酒、人参糖、人参茶和人参礼品等系列产品,不但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且形成了人参文化。甘肃省道地药材“岷归”、“纹党”、“铨水大黄”、“民勤甘草”畅销全国,饮誉世界,“中国当归之乡”、“中国党参之乡”和“中国黄芪之乡”名震华夏,但至今未能形成一个战略品牌,不仅仅失去了应有的竞争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与药材资源大省、生产大省的地位不相适应。

(四)、研发力度不够,水平提升困难

中药材产业虽然在主产区的农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与粮油作物比较起来,其研究水平和深度都显得不够,药农生产中药材基本是凭借经验种植,尚无技术标准支撑,部分药农主观上追求产量提高的同时,严重忽视了中药材的特殊性。由于中药材的研发力度不够,结果是一方面技术部门不能为药农提供可增产增效的替代技术,另一方面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因经费所限不能将实用的常规技术示范推广到生产中去,限制了中药材产业水平的提高。近年来相关部门对中药材产业的研发予以关注,但由于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研发项目和资金主要以中成药企业为主,其成果一时未能彰显。

(五)、专利保护意识淡薄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只有0.3%在国际上申请专利。而相比之下,国际上已有170家公司、40余个研究团体正从中药中寻找和试制新药。日本、韩国已经抢占国际中成药70%以上市场份额,这其中已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种天然药物在我国注册。这意味着我国已经无偿放弃中草药和植物药专利申请及带来的巨大国际市场。有关数据显示,在国际上300亿美元的中药市场中,中国只占5%。在令人尴尬的5%中,大约70%是中药材,技术附加值高的中成药不仅出口量少,在国际贸易中面临被仿制的危险。

(六)、贸易壁垒影响中药材出口

2011年5月1日,欧盟《传统草药指令》强制实施,自该法令颁布至今7年中我国没有一款中成药注册成功,取得销售资格;同年6月,欧盟药监局颁布新法令,要求从2013年7月1日起,所有输欧的西药制剂及其原料药必须达到与欧盟GMP

同等标准,并要求企业接受定期或不定期的核查等。同时欧洲药品质量管理局进一步加强了对进口原料药的管制,将监管范围延伸至初始反应物。2011年,我国对欧出口中成药1332万美元,数量同比下降13.5%,出口额同比增长6.4%。新兴国家也逐步提高进口医药产品准入门槛,如秘鲁要求进口制剂必须满足GMP标准等。美国CGMP法令的出台、韩国中药材进口实施电子数据库核查管理,都制约中药材出口的增长。

三、甘肃省中药材出口的对策

根据一些出口现状的最新统计,甘肃省中药材的出口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而且出口的大多也是初级产品。我们以低价把原材料供应给日本、韩国等国家,他们则又把其制成品高价输回我国。中药材在中国历史悠久,其奇特的疗效以及原产地优势是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所以,我们应该充分挖掘本国的需求潜力进而增强中药材的国家竞争优势以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一定的优势和该有的地位。以下将根据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分析甘肃中药的发展脉络。

1、要素条件

基本要素在许多行业对企业的竞争优势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但随着世界贸易结构越来越转向以制成品为主,以及基本要素的普遍可供性,一个国家基本要素的重要性正在日渐下降,国内自然资源等基本要素的先天不足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日趋微弱。我们大量出口初级产品、在中药材的发展上有比较优势却不能取胜正是由于高级要素的稀缺。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今天高级要素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的。高级要素的创造需要长期的大量的人力资本投资,而且要有适宜其生长的社会经济、政治法律环境,但是就我们目前的状况而言其供给是相对稀缺的。高级要素的获得和培育对于企业的国际竞争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高级要素的优势是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持续而可靠的来源。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是人力资本,根据基辛的人力资本理论,我们应该加大对教育以及科研的投资力度。培养熟练劳动力,给予被培养者好的环境使他们能为实体经济服务。

2、需求条件

国内需求是影响一国国际竞争力的另一重要因素。国内需求状况的不同会导致各国竞争优势的差异。需求分为细分的需求、老练的需求、前瞻性需求三类。一国在某一个细分市场上的需求量大,就会产生规模经济,这个国家在此细分市场上将占优势。老练挑剔的需求对企业构成经常性的压力,消费者的这种需求是企业所不能回避的,只能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来生产出适应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一国国内的前瞻性需求若能在国外市场上迅速铺开,则该国产品就具有别过产品所不可比拟的竞争优势。

据最新统计,国际中药市场年销售额达到160亿美元,其中日本产品占80%,韩国占10%,印度、新加坡等国占7%,而作为中药大国的中国仅占5%左右,只有518亿美元(其中中成药1126美元,绝大多数是原料初级品且多以添加剂形式出口)。另外,中国每年从国外进口的“洋中药”超过1亿美元。甘肃省中药材的出口又能占到多少是可想而知的,为此我们应该走的是积极挖掘省内需求及国内需求的这样一条路,甘肃省是个发展比较落后的省,农村人口占到全省的绝大多数,据调查大多数农民还存在没钱看病的问题,而且一部分药农因为经济收益甚小而放弃中药材的种植。以至于有大量农村人口涌进城市,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政府应该扩大转移性支出力度还有适当的地方补贴政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及人口素质以拉动消费需求。从而增强中药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再者,我们应发挥原产地中药材的独特的药理,争取开发细分市场,形成规模经济。积极定期的进行市场调研做到需求发现。

3、相关与支持产业

这是指为主导产业提供投入的国内产业。一个国家的产业想要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在国内具有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

农产品的价格在现有的经济状态下不可能有大的提高,所有我们应寻找甘肃省一些特色产业的派生产业来发展我们的经济。而以中药为基础的药品、食品、保健品、农用、兽用等产品横跨多个行业,我们应对这些行业引起足够的重视。

4、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与竞争状态

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与竞争状态包括企业建立、组织和管理的环境及国内竞争的环境。各个国家由于环境不同,需要采取的管理体系也不同,适合一国坏境的管理方式能够提高该国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个国家内部市场的竞争结构也会对该国的国际竞争力产生重大的影响,激烈的国际竞争是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最有利的刺激因素。国内竞争会迫使企业不断更新产品、提高生产效率,以取得独特持久的优势地位。此外,激烈的国内竞争还会迫使企业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上参与竞争。因此,经过国内激烈竞争锻炼的企业往往更加成熟,更具有国际竞争力,更容易在国际竞争中获胜。除此之外,我们要把中药的资源优势和先进的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知识产权优势和经济优势,着力打造自主品牌,提升全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开展对出口国别或地区市场的技术法规和质量标准的研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加大市场多元化建设,主动开拓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拓展外贸市场空间;加强对中药材行业的调控,建立现代化的交易平台,实现行业信息畅通,防止中药材价格的大幅波动。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2】2012年9月份中药材出口海关统计数据

【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4】甘肃省发展统计年鉴

【5】《甘肃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年05期

【6】李斌;赵婷婷;倪睿;;甘肃民族地区发展中药产业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4期

【7】李爱宗;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加快“中国药都”建设[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年04期

甘肃农业概况

甘肃农业概况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甘肃以古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两地首字而得名。地处黄河上游,在黄土高原、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交汇处,位于东经92°13'—108°46'、北纬32°31'—42°57'之间,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三大流域。土地面积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海拔在1000-3000米之间。地形呈狭长状,东西跨度1655公里,南北最宽处530公里。土地资源大体是三分山、三分草、两分沙、一分林、一分田。总人口万人,其中乡村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甘肃是个多民族的省份,有45个少数民族,主要有回、藏、东乡、土、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萨克、满族等,其中,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为甘肃的独有民族。全省辖14个市州、87个县市区、1528个乡镇。2003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亿元,一、二、三产业结构为::,农业增加值达到亿元,全省粮食总产量万吨,棉花万吨,油料万吨,肉类产量达到万吨,蛋类产量达到万吨,牛奶产量达到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73元。 从总体上看,甘肃自然条件比较严酷,基础落后,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比较多,但也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的潜力较大。 一是土地辽阔,但可利用面积比较少。甘肃总土地面积居全国第7位,全省耕地面积万亩,其中旱地70%以上,水地不到三分之一,是典型的山地型高原地区。2003年粮食播种面积万亩,亩产达到公斤,单产创历史最高水平。甘肃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现有天然草场亿亩,占总土地面积的%,其中高寒草甸类草场6413万亩,占全省草场面积的24%;草原类草场8593万亩,占32%;荒漠草场9410万亩,占35%。全省可利用草场总面积亿亩。 二是气候类型差异较大。甘肃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从东南到西北包括了北亚热带湿润区到高寒区、干旱区的各种气候类型。总体上是气候干燥,气温日差较大,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年平均气温在0~14℃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降低;河西走廊年平均气温为4~9℃,祁连山区0~6℃,陇中和陇东分别为5~9℃和7~10℃,甘南1~7℃,陇南9~15℃。无霜期一般为48-228天。光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为1700~3300h,自东南向西北增多。河西走廊年日照时数为2800~3300h,是日照最多的地区;陇南为1800~2300h,是日照最少的地区;陇中、陇东和甘南为2100~2700h。 三是水资源贫乏,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全省人均水资源量1150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7%。年均降水量只有302毫米,且时空和区域分布不均,大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从东南到西北递减,降水量40-800毫米,年蒸发量1000—3000毫米。气象灾害的种类繁多,灾情也比较严重。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大风沙尘暴、暴雨、冰雹、霜冻和干热风等。干旱是甘肃省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干旱出现频率高,给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带来很大影响;按出现时间划分,影响甘肃省的干旱有春旱、春末夏初旱、伏旱和秋旱。大风和沙尘暴灾害也较重,大风日数每年有3~69天,沙尘暴日数为1~37天,大风和沙尘暴主要危害河西和陇中、陇东北部。此外,暴雨、冰雹、霜冻和干热风也是不可忽视的气象灾害,各地每年均有发生。 四是生物资源丰富。甘肃自然条件多样,农业栽培历史悠久,农作物品种资源十分丰富。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马铃薯、豆类、谷子、糜子、荞麦、高粱等30多种;经济作物主要有油料、棉花、甜菜、中药材、水果、蔬菜、瓜类、烟叶等。全省共有各类畜禽品种65个,天祝白牦牛、靖远滩羊、河西白绒山羊、山丹马等品种在省内外享有盛誉,甘肃高山细毛羊、华特瘦肉型猪、早胜肉牛、藏羊、牦牛等地方品种是甘肃畜牧业生产的主导品种。省内野生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

甘肃道地中药材

前言 甘肃是全国药材主产地之一,当归产量占全国95%,党参产量占全国60%,黄芪产量占全国50%,出口量占全国80%以上。甘肃省定西地区的崛县、渭源、陇西县被中国农学会特产之乡组委会分别命名为“中国当归之乡”、“中国党参之乡”、“中国黄芪之乡”。 我省中药材资源特色品种优势明显,为甘肃医药特别是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和广阔的市场潜能。但是,由于我省地理环境、运输条件限制,中药材种植农户分散,规模化、集约化,尤其是标准化加工程度低,导致药材质量不稳定。科研带动、科技创新滞后,造成中药科研攻关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弱。 为加快陇药产业发展,结合甘肃道地药材品种,以定西、陇南为重点,优先抓好当归、党参、黄芪道地中药材规模化生产,建设陇药生产加工体系,指导生产规划,优化加工技术,为制定陇药原生药材加工标准,全面实施中药材种植质量管理规范提供理论依据,服务我省药材市场。 不同干燥方式对中药材品质的影响 以甘肃道地药材当归、黄芪、党参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我省中药材产地加工过程干燥方法不统一,无序熏硫等现象,致使中药材中二氧化硫含量超标,严重影响中药材质量。本试验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改进现有产地加工干燥方法,利用现代分析技术手段,对中药材干燥后药典中指标性成分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阿魏酸、黄芪甲苷、党参炔苷含量进行测定、用液相色谱法分析中药有效成分,确定三种我省道地中药材最佳产地加工干燥方法,建立产地加工干燥工艺,制定该工艺加工干燥后中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地点 试验材料当归取自岷县,党参取自定西渭源,黄芪取自陇西县,选取产地一致,长势一致的中草药,11月上旬产地地头直接进行采购,要求试验用中药材未经任何处理。 对照用中药材选自当归城交易市场。 1.2 试验方法 试验原料经常温常压冷水喷淋除泥清洗后,通过单因素试验设置不同的温度梯度,以阴干、晒干、烘房干燥、热风干燥、太阳能干燥方式作为研究对象,设计3个重复,以干燥后所得中药材样品性状、水分、浸出物为评价指标,确定最

重庆中药材区域分布

重庆中药材区域分布 重庆湿润的气候,复杂的地形地貌,形成了重庆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多种生物共存,生物资源的种类多,具有明显的森林垂直分布、典型的生物群落和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现有中药种质资源5832种。重庆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产区,人 工种植历史悠久,自国家启动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以来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中,属重庆道地药材和大宗传统药材30多种。 重庆中药资源的最大特点是,品种多、单品种规模小、发展潜力大。除主城及潼南和万盛外,重庆市各区县均有中药材种植,主要分布于石柱、丰都、巫山、巫溪、奉节、酉阳、秀山、江津、武隆、綦江、合川等20多个区县。其中,黄连、木香、丹皮、白术、枳壳、款冬花、党参、小茴香、天麻、半夏、青蒿、厚朴、黄柏等为国家重点发展品种;金银花、银杏、佛手、红豆杉、辛夷、前胡等20多个品种为市级重点发 展品种。 三峡库区及大巴山药材区 主要包括巫山、巫溪、云阳、奉节、万州、城口等区县。

该区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山地占75%左右,海拔最低73米,最高2797米,相对高差达2700多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主要药材党参(庙党、板党)、太白贝母、贝母、云木香、味牛膝、银杏、杜仲、小茴香、玄胡、枳壳、半夏、冬花等。主要名特道地药材有:巫山、奉节的庙党、开县的云木香,奉节的贝母,巫溪的天麻,云阳的小茴香,忠县和万州的野生半夏等。 ?巫溪党参、天麻 巫溪县有悠久的中药材种植历史,党参、天麻、独活等药材 蕴藏量丰富,是全国中药材生产重点县,早年曾获“全国药材生产红旗县”称号,是国家商务部颁发的“绿色中药出口基地”。 ?巫山庙党 巫山庙党属川党参,因产于巫山县庙宇镇而得名,是全国"四大名党"之一,被列入《本草纲目》和《中国药典》,据《中国药典》记载:“党参味甘平、功能是补中气不足,润肺止咳,尤以巫山庙党最佳。”早在19世纪就驰名中外,远销东南亚、港澳台地区及欧洲市场。 ?开县木香 开县的地理环境非常的适合云木香的生长,该县木香种植面 积产量约占全国木香总产量的70%,年产量为5500多吨,占

甘肃省省情概况(可编辑修改word版)

甘肃省省情概况 地理: 甘肃地处黄河上游,位于我国的地理中心,介于北纬32 度31 分-42 度57 分、东经92 度13 分-108 度46 分之间。东接陕西,东北与宁夏毗邻,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总面积45.4 万平方公里。全省设14 个地、市、州,87 个县(市、区),省会兰州。 甘肃地貌复杂多样,ft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呈狭长状,ft地和高原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西北部的大片戈壁和沙漠,约占14.99%。复杂的地貌形态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区域:陇南ft地、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河西走廊、祁连ft地、北ftft地。 甘肃是个多ft的省份,地形以ft地、高原为主。主要ft脉有祁连ft、陇ft(即六盘ft、岷ft、阿尔金ft、马鬃ft、龙首ft、西倾ft、子午岭等)。省内的森林资源多集中在这些ft 区,大多数河流都从这些ft脉发源。 气候: 甘肃省地处黄土、青藏和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境内地形复杂,ft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高ft、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ft地型高原地貌。从东南到西北包括了北亚热带湿润区到高寒区、干旱区的各种气候类型。 甘肃省气候干燥,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年平均气温在0~14℃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降低;河西走廊年平均气温为4~9℃,祁连ft区0~6℃,陇中和陇东分别为5~9℃和7~10℃,甘南1~7℃,陇南9~15℃。年均降水量300 毫米左右,降水各地差异很大,在42~760 毫米之间,自东南向西北减少,降水各季分配不匀,主要集中在6~9 月。甘肃省光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为1700~3300h,自东南向西北增多。河西走廊年日照时数为2800~3300h,是日照最多的地区;陇南为1800~2300h, 是日照最少的地区;陇中、陇东和甘南为2100~2700h。 甘肃省气象灾害的种类繁多,灾情也比较严重。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大风沙尘暴、暴雨、冰雹、霜冻和干热风等。干旱是甘肃省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干旱出现频率高,给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带来很大影响;按出现时间划分,影响甘肃省的干旱有春旱、春末夏初旱、伏旱和秋旱。大风和沙尘暴灾害也较重,大风日数每年有3~69 天,沙尘暴日数为1~37 天,大风和沙尘暴主要危害河西和陇中、陇东北部。此外,暴雨、冰雹、霜冻和干热风也是不可忽视的气象灾害,各地每年均有发生。 虽然甘肃省气候干燥,气象灾害危害重,但干旱气候区丰富的光能、热量、风力资源、大气成分资源等气候资源,是可再生利用的。可以根据甘肃省气候资源的分布状况,开展气候资源的分区规划,并根据各区的气候特点,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为甘肃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人口: 甘肃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族的聚居区,全省总人口为2603.34 万人,少数民族中,世居本省、人口在千人以上的有回、藏、东乡、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萨克、满等10 个少数民族。此外,还有30 个少数民族。东乡、裕固、保安为甘肃省特有的少数民族。 甘肃省地理地貌 甘肃省位于祖国地理中心,地处黄河上游,地域辽阔。介于北纬32°11′~42° 57′、东经92°13′~108°46′之间。东接陕西,东北与宁夏毗邻,南邻四川,西连青

甘肃省中药材出口现状及分析

甘肃省中药材出口现状及分析

经济学院学年论文 题目:甘肃省中药材出口现状及分析 专业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1)班 学生姓名:漆梨霞 指导教师:张新平 职称:讲师 2013年3月11日

经济学院学年论文成绩评定表 学院:经济学院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1)班学生姓名:漆梨霞学号: 201021060121 指导教师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甘肃省中药材出口现状及分析 作者:漆梨霞 指导教师:讲师 【摘要】中医药是甘肃省在发展经济的道路上最具潜力和可以有所作为的行业。中医药在我国起源很早,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绿色生态价值在人类健康需求的发展的今天来看,无疑是具有战略性的产业。而甘肃省中医产业却是欲振乏力,本文就以甘肃省中药材出口的现状为线索,以比较优势理论、国际竞争优势理论、分析甘肃省中医药的发展脉络。 关键词中药材出口中医产业比较优势理论国际竞争优势理论 一、甘肃省中药材出口的现状 (一)、甘肃省出口中药产业的现状 甘肃是全国药材主产地之一,全省药材品种虽然在1500种以上,但甘肃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应该说甘肃药材的资源优势是比较优势。据统计,全省药材种植面积已达到13万公顷以上,占全国种植面积的20%,居全国药材种植前列。药材总产量己达31.6万t,产值16亿元。上市的家种药材品种达350多种。当归产量占全国的95%,党参产量占全国的60%,黄(红)芪产量占全国的50%,大黄产量占全国的60%,甘草产量占全国的25%以上5种药材的出口量占全国的80%以上。甘肃省定西地区的崛县、渭源、陇西县被中国农学会特产之乡组委会分别命名为“中国当归之乡”、“中国党参之乡”、“中国黄芪之乡”。甘肃中药材初级加工产品(饮片、切片),年加工量已达6.5万t,消化全省药材量的21%,产值10亿元。全省中药材资源整体表现为覆盖区域广、资源种类多、种植产量大、特色优势明显,为甘肃医药特别是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和广阔的市场潜能。但是,甘肃省的中药材资源与全国的12 807种中药材相比,在品种和产量方面均不处于优势地位,其优势主要集中在大黄、党参、当归、红(黄)芪、甘草等少数大宗品种上。另外,由于甘肃山大沟深等地理环境因素,运输条件限制,野生品种资源量十分有限,没有形成主流商品,

中国名贵药材一览(附图)

中国名贵药材一览 人参——百草之王.多年生草本;主根肉质,圆柱形或纺锤形,须根细长茎单生,直立,先端渐尖,边缘有细尖锯齿浆果状核果扁球形或肾形,成熟时鲜红色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现在参田的那种人工的不怎么值钱,但是野生的十年的就要上千元。

灵芝——根据我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灵芝有紫、赤、青、黄、白、黑六种,。性味甘平。灵芝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吉祥、富贵、美好、长寿的象征,有“仙草”、“瑞草”之称,中华传统医学长期以来一直视为滋补强壮、固本扶正的珍贵中草药。

鹿茸——雄鹿的嫩角没有长成硬骨时,带茸毛,含血液,是一种贵重的中药。鹿茸用作滋补强壮剂,对虚弱、神经衰弱等有疗效。本品为常用中药,"神农本

草经"列为中品。现市售品种类规格较多,由于原动物不同,分为花鹿茸和马鹿茸两种;由于采收方法不同又分为砍茸与锯茸二种。 冬虫夏草——又称冬虫草、虫草,它是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寄生在幼虫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冬虫夏草是一种传统的名贵滋补中药材,与天然人参、鹿茸并列为三大滋补品。它药性温和,一年四季均可食用,老、少、病、弱、虚者皆宜,比其他种类的滋补品有更广泛的药用价值。若是上品的话一根就要几十块吧。

雪莲花——除产西藏外,在我国的新疆、青海、四川、云南也有分布。各地民间将雪莲花全草入药,主治雪肓、牙痛、风湿性关节炎、阳萎、月经不调、红崩、白带等症。印度民间还雪莲花来治疗许多慢性病患者。如胃溃疡、痔疮、支气管炎、心脏病、鼻出血和蛇咬伤等症。在藏医藏药上雪莲花作为药物已有悠久的历史。

甘肃省中药材出口现状及分析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百度文库 学号201021060121 经济学院学年论文 题目:甘肃省中药材出口现状及分析 专业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1)班 学生姓名:漆梨霞 指导教师:张新平 职称:讲师 2013年3月11日

经济学院学年论文成绩评定表 学院:经济学院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1)班学生姓名:漆梨霞学号: 201021060121 项目分值 优秀 (100%>x≥90%) 良好 (90%>x≥80%) 中等 (80%>x≥70%) 及格 (70%>x≥60%) 不及格(x<60%) 评分参考标准参考标准参考标准参考标准参考标准 写作态度15 写作态度认真,研 究作风科学严谨。 保证论文完成时间 并按任务书中规定 的进度开展各项工 作 写作态度比较 认真,研究作风 严谨良好,能按 期圆满完成任 务书规定的任 务 写作态度尚好, 遵守组织纪律, 保证论文时间, 能按期完成各 项工作 写作态度尚可, 能遵守组织纪 律,能按期完成 任务 写作马虎,纪律 涣散,工作作风 不严谨,不能保 证论文时间和 进度 调查调研20 调查调研方案可 行,开展和取得的 效果很好 调查调研方案 可行,开展和取 得的效果好 调查调研方案 可行,开展和取 得的效果较好 调查调研方案 基本可行,取得 了一定的效果 调查调研方案 基本不可行 论证能力30 论点鲜明,论据确 凿,论文表现出对 实际问题有很强的 分析能力和概括能 力,文章材料翔实 可靠,说服力很强 论点正确,论据 可靠,对实际问 题有较强的分 析能力和概括 能力,文章材料 比较翔实可靠, 有一定的说服 力 观点正确,论述 有理有据,对实 际问题有一定 的分析能力,材 料能说明观点 观点正确,对实 际问题有一定 的分析能力,材 料基本能说明 观点 基本观点有错 误或主要材料 不能说明观点 创新10有重大改进或独特 见解,有一定实用 价值 有较大改进或 新颖的见解,实 用性尚可 有一定改进或 新的见解 有一定见解观念陈旧 论文撰 写质量及规范化25 结构严谨,逻辑性 强,层次清晰,语 言准确,文字流畅, 语言准确、生动, 完全符合规范化要 求,书写工整,用 计算机打印成文 结构合理,符合 逻辑,文章层次 分明,语言准 确,文字流畅, 符合规范化要 求,书写工整, 用计算机打印 成文 结构合理,层次 较为分明,文理 通顺,用词比较 准确,达到规范 化要求,书写比 较工整,用计算 机打印成文 结构基本合理, 逻辑基本清楚, 文字尚通顺,达 到规范化要求 内容空泛,结构 混乱,文字表达 不清,错别字较 多,达不到规范 化要求 指导教师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浅谈我国中药资源的现状与保护

浅谈我国中药资源的现状与保护 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数量、地理分布、时间、空间变化、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学科。该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自然学科,它是在生物分类学、生态学、地理学、生物化学、天然产物化学和中药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多学科、跨学科兼有管理学科性质的新兴边缘学。我国开发利用中药资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兴旺发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中药资源是我国人民防治疾病、康复保健的重要物质基础,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丰富的科学内容,是祖国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应用,对社会主义的经济事业和人民卫生保健事业有明显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中药资源是自然资源的一部分,人类在漫长的生活实践和生产实践中利用自然资源,发现并累积了利用植物、动物和矿物防病治病的知识,并逐渐形成体系,著成多部本草学。随着人口增加,社会对中药资源的需求量随之增加,从而使中药原料供求矛盾突出。近年来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成果 ,为中药资源学的建立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先进的实验手段。 一、我国中药资源的现状 我国是资源大国,拥有全球物种总数的10%-14%。据全国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结果统计,我国有药用植物资源11146 种。但我国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增长速度较快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占有资源量相对不足,人们对药用植物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必然导致人均资源拥有量的迅速降低。在被开发利用的药用植物资源中,约80%为野生药材,只有不到20%药材被人工栽培。 中药资源中近80%的种类来源于野生资源。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合理开发利用中药资源的认识不足,使得我国一些地区不同程度上对中药资源进行了掠夺式的过度采收、捕猎;又由于违反自然规律的垦殖等原因,使一些药用动、植物丧失了适宜的环境,减弱了中药资源的再生能力,造成中药资源的减少和枯竭,加之近10年来我国天然植物药的需求翻了三番,年需求量已高达6000万公斤,出口约3000万公斤,如此高的开采量已经致使大面积植被被毁,导致近10年野生

甘肃大宗中药材品种概述

甘肃,“秦药”或“西药”的主要的道地产区之一,岷归、红芪、纹党、铨黄、灵冬(款冬花)、甘州枸杞、西牛黄、秦艽、麝香、安西锁阳、肉苁蓉、西(甘)草、狼毒、雄黄等大宗药材在自古以来就享有盛誉。 据统计,目前甘肃省共有植物中药材资源2 251种,其中分布面积较大的野生药用植物200多种,人工栽培中药材350种。2012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 21.12万hm2,产量 75.9万t,居全国第一。大宗地道中药材当归、党参、甘草等年产量分别占全国的90%、60%、25%以上,其中当归、党参、红芪、大黄4种名贵中药材主要销往台湾、香港和东南亚地区,部分远销欧美,出口量约占全国的80%。全省有18个县(区)中药材年种植面积在 0.333万hm2以上,被列为全省中药材产业大县。其中陇西、岷县、渭源3个县每年药材种植面积超过 1.333万hm2,武都、宕昌、漳县3个县(区)每年药材种植面积达 0.667万hm2以上。岷县、渭源、陇西、西和及民乐县分别获得农业部“中国当归之乡”、“中国党参之乡”、“中国黄芪之乡”、“中国半夏之乡”和“中国板蓝根之乡”的称号。全省有3个中药材种植基地获得国家GAP基地认定,7个基地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基地认证。有岷县当归、渭源白条党参、陇西黄芪、陇西白条党参、礼县铨水大黄、西和半夏、文县纹党、华亭独活、华亭大黄、民勤甘草、武都红芪、瓜州枸杞、靖远枸杞等13个道地中药材品种获得国家原产地标志认证。甘肃中药材四大主产区 1.河西走廊温带荒漠干旱西药区。包括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五市。东起乌鞘岭,西至甘新边界,南倚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北接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大部分地区为典型的内陆干旱区。海拔900~3600米,年降水量50~250毫米,年均气温5~10℃,大陆性荒漠气候特征明显。该区有药用植物资源200余种。主产甘草、麻黄、锁阳、肉苁蓉、红花、枸杞、小茴香等。人工大面积栽培的有甘草、麻黄、板蓝根、小茴香、红花等。

中国名贵药材大全【图文】

中國名貴藥材大全【圖文】 中国名贵药材大全 ★★★還舊樓主2014年6月12日整理自《新浪-chenjy570》★★★人参——百草之王.多年生草本;主根肉质,圆柱形或纺锤形,须根细长茎单生,直立,先端渐尖,边缘有细尖锯齿浆果状核果扁球形或肾形,成熟时鲜红色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现在参田的那种人工的不怎么值钱,但是野生的十年的就要上千元。 灵芝——根据我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灵芝有紫、赤、青、黄、白、黑六种,。性味甘平。灵芝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吉祥、富贵、美好、长寿的象征,有“仙草”、“瑞草”之称,中华传统医学长期以来一直视为滋补强壮、固本扶正的珍贵中草药。 鹿茸——雄鹿的嫩角没有长成硬骨时,带茸毛,含血液,是一种贵重的中药。鹿茸用作滋补强壮剂,对虚弱、神经衰弱等有疗效。本品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现市售品种类规格较多,由于原动物不同,分为花鹿茸和马鹿茸两种;由于采收方法不同又分为砍茸与锯茸二种。

冬虫夏草——又称冬虫草、虫草,它是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寄生在幼虫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冬虫夏草是一种传统的名贵滋补中药材,与天然人参、鹿茸并列为三大滋补品。它药性温和,一年四季均可食用,老、少、病、弱、虚者皆宜,比其他种类的滋补品有更广泛的药用价值。 雪莲花——除产西藏外,在我国的新疆、青海、四川、云南也有分布。各地民间将雪莲花全草入药,主治雪肓、牙痛、风湿性关节炎、阳萎、月经不调、红崩、白带等症。印度民间还雪莲花来治疗许多慢性病患者。如胃溃疡、痔疮、支气管炎、心脏病、鼻出血和蛇咬伤等症。在藏医藏药上雪莲花作为药物已有悠久的历史。

甘肃省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分析

甘肃省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分析 发表时间:2018-02-07T15:22:45.69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5期作者:张学智才让草(通讯作者)[导读] 本文通过连续八年对甘肃省内27种1732批中药材、中药饮片的跟踪抽验工作,全面评价了甘肃省内中药材。 甘南州药品检验检测中心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 747000 摘要:本文通过连续八年对甘肃省内27种1732批中药材、中药饮片的跟踪抽验工作,全面评价了甘肃省内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现状,总结分析了中药材、中药饮片不合格的原因,并就如何提高药品质量提出了具有建设性和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关键词: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分析 1、基本情况 从2010~2017年我中心共抽验荆芥、车前子等27个品种,共1732批,其中合格1293批,不合格439批,不合格率为25.3%。样品分别来自我省14个地州市的市县级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厂矿医院、个体诊所、卫生室、药品生产、批发、零售连锁店及县、乡级药品零售店等。抽样地域涵盖药品生产加工炮制车间、药品库房、药品调剂室,药品经营使用场所等。 2、质量状况 通过连续八年的评价性抽验,我们发现甘肃省内的中药质量现状仍然不容乐观,假劣药品的比例依然高举不下,平均合格率只有74.7%,近四分之一的样品存在掺假使杂,以假乱真的现象,在纳入抽验的27个品种中只有诃子、泽兰、肉桂、香附、艾叶等5个品种全部合格外,其余荆芥、薄荷等22个品种均不同程度的存在伪劣品、混淆品、代用品,有的不合格率甚至高达95%以上。通过分析不合格率在50%以上的有6个品种,分别为柏子仁、通草、车前子、土荆皮、地骨皮、沙苑子;不合格率在20%~50%的有4个品种,分别为海金沙、小通草、骨碎补、山药;不合格率在10%~20%的有6个品种,分别为土鳖虫、荆芥、草豆蔻、款冬花、老鹳草、大青叶;不合格率在10%以下的有6个品种分别为白芍、山茱萸、秦艽、薄荷、威灵仙、白芷。由于甘肃省内中药生产企业相对较少,以上样品主要来自药品经营使用环节。 3、不合格药品产生的原因 3.1采收加工对药品质量的影响。中药品质优劣取决于有效成分的多少,而有效物成分的高低又与药品的采收季节、时间、方法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薄荷和荆芥中主要成分均为挥发油,并且主要分布在叶和穗中。而薄荷的采收,一年两次,第一次在小暑后大暑前(七月中旬),主要供提取薄荷脑用;第二次在霜降之前(十月中下旬)主要作为药材用。实验证明,薄荷在花蕾期叶片中含油量最高,薄荷脑含量则以盛花期最高。而叶的产量又在花后期最高。荆芥则在8~9月当花开到顶端穗绿时采收,而车前子应在种子成熟时采收。通过对样品的性状观察,凡是挥发油含量检验不合格的薄荷和荆芥均不同程度的存在未到季或过时采收的情况,比如薄荷的茎细小呈绿色而不呈紫色,车前子种子瘦小体轻呈黄绿色等。 3.2加工炮制对药品质量的影响。中药材进行加工炮制的目的是分开药用部位、除去非药用部位、除去泥沙杂质及虫蛀霉变品、降低毒性、提高疗效等。但是个别商贩却把加工炮制作为追求利润的手段和消除伪劣品外观特征的方式,在加工炮制过程中掺假使杂,如在海金沙中混入性状相似的矿物质或其它植物的花粉等导致其灰分超标,地骨皮为皮类药材,药用部位为干燥根皮,需将木质部和茎皮作为非药用部位除去,但是在不合格的地骨皮中,几乎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非药用部位,包括未除去的木质部和地上部分茎皮等。 3.3贮藏、养护、运输对药品质量的影响。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贮藏保管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药品质量,进而关系到临床用药的安全与有效。如柏子仁含有丰富的油质,应密封包装,置阴凉干燥处,防蛀、防霉变等,若贮藏养护不当就会发生变色走油、虫蛀、霉变现象,酸败度检测数据严重超出标准规定的上限。 3.3人为因素对药品质量的影响。人为因素是导致药品不合格的主要因素,贯穿于所有不合格药品当中。中药材和中药饮片作为特殊商品,销售时多以重量计量,如在地骨皮中人为混入鹅绒藤的根皮,有的将大青叶中有效成分人为的提取,使其外观特征与合格品无任何差别,不经特殊的仪器设备肉眼根本无法鉴别,诸如此类,比比皆是。 4、讨论 4.1加强药品生产、经营、使用人员的职业道德的教育力度,如果药品经售人员缺失基本的职业道德和应有的良知,将使药品安全丧失重要的保护屏障,至使伪劣品肆无忌惮、无孔不入。因此提高经售人员的职业道德是规范药品经营行为,提高药品质量的最佳捷径。同时加大对药品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使其是不法商贩处于想违而不敢违,想违而违不起的境地。 4.2加大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法律知识和举办假劣药品展示活动,增强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识别假药劣药品的能力。同时进一步规范举报奖励机制,形成全民参与,全民共治的良好局面,使假劣药品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使违法行为无容身之处,藏身之所。 4.3严格按照药材的特性按季节按时采收,中药品质的好坏取决于有效物质含量的多少,而有效物质含量的高低与采收的季节、时间、方法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唐时的孙思邈就有“夫药采集,不知时节,不以阴干暴干,虽有药名,终无药实,故不依时采取,与朽木无殊,……”的说法。 4.4规范中药材的的炮制工艺,提高药品质量标准,虽然《中国药典》及相关中药炮制规范对中药炮制过程中杂质限量和辅料的种类及用量做了具体规定,但对加工而得的成品却无一味规定辅料的用量及残留量的检查,这也为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使其利用这一特点在炮制过程中多下或少下辅料,或将炮制辅料做为药用成份混入其中,从而是药品在调剂过程中出现剂量不足,疗效下降的情况。 4.5不断加强监督人员的业务技能,进一步提高分辨假劣药品的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制售假劣药品的人员也在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出陈推新,经售方式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对药品监督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以经验鉴别的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需求。如果不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将是假劣药品肆无忌惮,防不胜防,给人民安全用药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

2019年中国中药材行业现状及相关政策分布,行业开始探索“中草药+”新模式「图」

2019年中国中药材行业现状及相关政策分布,行业开始探索“中草药+”新模式「图」 一、中药材行业概况 中药材指中医指导应用的原生药材,用于治疗疾病。中国现有中药资源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根据不同的标准,中药材有多种分类方式,目前,主要是根据采收原则来分类。根据采收原则,中药材可分为三大类,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其中,植物类又可以细分为根茎类、果实籽仁类、全草类、树皮类等。 中药材行业细分标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中药产业链上、中、下游正在不断完善。上游方面,药材育种、种植模式变革、技术服务等因素对中药材种植的影响至关重要;中游方面,中药加工产品正向着深加工和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以提高产品附加价值;而下游方面,药企、药店等纷纷拓展网上销售渠道,扩大销售覆盖人群。 中药材行业产业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中药材行业现状 近年来,我国中医药市场不断发展,随着需求不断增长,中药材市场也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中药材市场成交额达到1518.4亿元;2019年约为1725.2亿元,预计2020年中国中药材市场成交额将近1919亿元。 2015-2020年中国中药材市场规模及预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中游产品看,2012-2018年中国中药饮片行业销售收入呈稳步增长趋势,销售收入增速分别在2016和2018年触底回升。2016年的回升主要原因是中药饮片被纳入基药目 录,2018年回升的主要原因是中药饮片不受零加成影响(最高加成15%),同时不计入药占比(药占比<30%),终端医院使用中药饮片的意愿加强。 2012-2018年中国中药饮片行业销售收入及增长情况

重庆中药材区域分布

重庆中药材区域分布 重庆湿润的气候, 复杂的地形地貌, 形成了重庆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 有利于多种生物共存,生物资源的种类多,具有明显的森林垂直分布、典型的生物群落和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现有中药种质资源5832种。重庆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产区,人工种植历史悠久, 自国家启动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以来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中,属重庆道地药材和大宗传统药材30多种。 重庆中药资源的最大特点是,品种多、单品种规模小、发展潜力大。除主城及潼南和万盛外, 重庆市各区县均有中药材种植,主要分布于石柱、丰都、巫山、巫溪、奉节、酉阳、秀山、江津、武隆、綦江、合川等20多个区县。其中,黄连、木香、丹皮、白术、枳壳、款冬花、党参、小茴香、天麻、半夏、青蒿、厚朴、黄柏等为国家重点发展品种;金银花、银杏、佛手、红豆杉、辛夷、前胡等20多个品种为市级重点发展品种。 三峡库区及大巴山药材区 主要包括巫山、巫溪、云阳、奉节、万州、城口等区县。

该区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山地占75%左右,海拔最低73米,最高2797米,相对高差达2700多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主要药材党参(庙党、板党)、太白贝母、贝母、云木香、味牛膝、银杏、杜仲、小茴香、玄胡、枳壳、半夏、冬花等。主要名特道地药材有:巫山、奉节的庙党、开县的云木香,奉节的贝母,巫溪的天麻,云阳的小茴香,忠县和万州的野生半夏等。 〃巫溪党参、天麻 巫溪县有悠久的中药材种植历史,党参、天麻、独活等药材蕴藏量丰富,是全国中药材生产重点县,早年曾获“全国药材生产红旗县”称号,是国家商务部颁发的“绿色中药出口基地”。 〃巫山庙党 巫山庙党属川党参,因产于巫山县庙宇镇而得名,是全国"四大名党"之一,被列入《本草纲目》和《中国药典》,据《中国药典》记载:“党参味甘平、功能是补中气不足,润肺止咳,尤以巫山庙党最佳。”早在19世纪就驰名中外,远销东南亚、港澳台地区及欧洲市场。 〃开县木香 开县的地理环境非常的适合云木香的生长,该县木香种植面积产量约占全国木香总产量的70%,年产量为5500多吨,占

甘肃农业概况

甘肃以古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两地首字而得名。地处黄河上游,在黄土高原、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交汇处,位于东经92°13'—108°46'、北纬32°31'—42°57'之间,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三大流域。土地面积45.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7%。海拔在1000-3000米之间。地形呈狭长状,东西跨度1655公里,南北最宽处530公里。土地资源大体是三分山、三分草、两分沙、一分林、一分田。总人口2603.34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890.55万人,占总人口的72.62%。甘肃是个多民族的省份,有45个少数民族,主要有回、藏、东乡、土、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萨克、满族等,其中,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为甘肃的独有民族。全省辖14个市州、87个县市区、1528个乡镇。2003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01.06亿元,一、二、三产业结构为18.4:46.7:35.9,农业增加值达到236.61亿元,全省粮食总产量789.34万吨,棉花8.66万吨,油料46.04万吨,肉类产量达到74.19万吨,蛋类产量达到13.44万吨,牛奶产量达到22.18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1.43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73元。 从总体上看,甘肃自然条件比较严酷,基础落后,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比较多,但也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的潜力较大。 一是土地辽阔,但可利用面积比较少。甘肃总土地面积居全国第7位,全省耕地面积5112.93万亩,其中旱地70%以上,水地不到三分之一,是典型的山地型高原地区。2003年粮食播种面积3749.19万亩,亩产达到210.54公斤,单产创历史最高水平。甘肃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现有天然草场2.69亿亩,占总土地面积的39.4%,其中高寒草甸类草场6413万亩,占全省草场面积的24%;草原类草场8593万亩,占32%;荒漠草场9410万亩,占35%。全省可利用草场总面积2.41亿亩。 二是气候类型差异较大。甘肃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从东南到西北包括了北亚热带湿润区到高寒区、干旱区的各种气候类型。总体上是气候干燥,气温日差较大,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年平均气温在0~14℃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降低;河西走廊年平均气温为4~9℃,祁连山区0~6℃,陇中和陇东分别为5~9℃和7~10℃,甘南1~7℃,陇南9~15℃。无霜期一般为48-228天。光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为1700~3300h,自东南向西北增多。河西走廊年日照时数为2800~3300h,是日照最多的地区;陇南为1800~2300h,是日照最少的地区;陇中、陇东和甘南为2100~2700h。 三是水资源贫乏,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全省人均水资源量1150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7%。年均降水量只有302毫米,且时空和区域分布不均,大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从东南到西北递减,降水量40-800毫米,年蒸发量1000—3000毫米。气象灾害的种类繁多,灾情也比较严重。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大风沙尘暴、暴雨、冰雹、霜冻和干热风等。干旱是甘肃省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干旱出现频率高,给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带来很大影响;按出现时间划分,影响甘肃省的干旱有春旱、春末夏初旱、伏旱和秋旱。大风和沙尘暴灾害也较重,大风日数每年有3~69天,沙尘暴日数为1~37天,大风和沙尘暴主要危害河西和陇中、陇东北部。此外,暴雨、冰雹、霜冻和干热风也是不可忽视的气象灾害,各地每年均有发生。 四是生物资源丰富。甘肃自然条件多样,农业栽培历史悠久,农作物品种资源十分丰富。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马铃薯、豆类、谷子、糜子、荞麦、高粱等30多种;经济作物主要有油料、棉花、甜菜、中药材、水果、蔬菜、瓜类、烟叶等。全省共有各类畜禽品种

华夏中药资源分布报告(全)

华夏中药资源分布报告(全) 2008-04-05 21:53:41来源: 华夏中医药网显示次数:1421 编辑:hpc 进入论坛 中药资源的分布 1、野生药材产区与蕴藏量 从320种药材资源的蕴藏量来看,野生药材的分布高原和山地多于丘陵区,丘陵区又多于平原区;北方多于南方,如长白山、大兴安岭、太行山、天山、大巴山、伏牛山、大别山、秦岭、大娄山等山脉,都是野生药材蕴藏量较丰富的区域。由于北方地区(东北、华北、西北)气候寒冷,植被类型较南方简单,因此药材的种类少于南方。但是,北方的植物群落结构比较单一,分布地域较广阔,因而资源的蕴藏量大于南方,如甘草、麻黄、刺五加、罗布麻、苍术、黄芩、地榆、苦参、狼毒和赤芍等蕴藏量较大的品种,多数分布在北方各省。2、栽培药材产区与产量 根据全国各地1981-1985年药材种植面积年平均数来分析,药材种植面积以四川最大,平均每年种植30万亩;陕西、甘肃次之,每年种植20多万亩;山西、山东、浙江、河南、湖北、广东每年种植面积在10万亩以上。药材的年产量,甘肃居第一位,约3万吨;其次是四川,约1.5万吨;河北、山西、河南和广东各1万吨左右。我国大兴安岭、太行山至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是药材栽培适宜区。东部地区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土地肥沃,生产力水平较高,如黄河,长江、淮河,海河、珠江流域的大部分平原地区,既是粮、棉、油等农产品的主产区,也是药材的主要栽培生产区,尤以长江和黄河流域栽培药材的面积和产量最大,其次是珠江中下游平原和杭嘉湖平原。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土地广阔,光热条件较好,又有一定的农业生产基础,适宜喜光耐旱药材的生长,虽然种植品种较少,但产量占有一定的比重。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农业生产条件落后于其他地区,很少栽培药材。 3、各类药材产区与蕴藏量 根及根茎类药材的蕴藏量以新疆、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等北方省区最大,分别占全国的10%以上;辽宁、河北、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区次之,分别占全国1%以上;位于东南沿海的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西藏相对较少。根及根茎类药材栽培区几乎全部集中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尤以长江、黄河和珠江流域种植面积最大,其中四川和甘肃的年产量各占全国的10%以上;年产量占全国3%以上的有河北、山西、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陕西、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青海、新疆、江西、福建和贵州等地均在3%以下。 种子果实类药材的蕴藏量以东北最多,其次是华北、中南和西南各地区,东南沿海各省和新疆、西藏较少。种子果实类药材栽培区集中于长江、黄河、淮河、珠江流域,尤以四川、河南的产量最大,各占全国的10%以上;其次为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广东、贵州和云南等省,各占3%以上;其余各省区均在3%以下。 全草类药材的蕴藏量以北方各边疆省、区最多: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和新疆分别占全国10%以上;辽宁、河北、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和青海各占全国的3%以上;其他各省区均在3%以下。全草类药材栽培区集中于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以南地区,其中以湖北和广东的年产量最大,各占全国的10%以上;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河南、湖南、广西和四川各占全国的3%以上。 花类药材的蕴藏量以东部地区较大,其中黑龙江和河南各占全国的10%以上;除江西、福建、广西、青海、新疆和西藏低于3%以外,其他各省、区均在3%以上。花类药材多栽培于黄淮海平原和长江、珠江流域,产量以山东、浙江、河南和四川4省最大,各占全国的

甘肃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甘肃中药炮制规范

附件1: 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甘肃省中药炮制规范 标准号: 当归(鲜制) Danggui ANGELICAE SINENSIS RADIX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的低温干燥根。秋末采挖,待水分稍蒸发后,除去须根和泥沙,清洗,趁鲜低温干燥,闷润,切薄片或厚片,低温干燥。按性状分别称为“当归圆片”、“当归全归片”、“当归头片”和“当归尾片”。 【性状】当归圆片呈类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厚片。直径0.3~2.5cm。外表面浅棕色至棕褐色,具不规则的抽缩皱纹及横长的皮孔样突起。切面略显粗糙,有时具裂隙或抽缩皱纹;皮部黄白色,具多数棕色点状分泌腔,形成层环黄棕色,木质部色较淡。质稍硬而脆。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苦。 当归全归片呈长条形、长卵形薄片,长3~20cm,宽0.3~4cm;中、下部具2~4条形分枝。常断裂成归头片和归尾片。 当归头片呈长卵形、宽卵形薄片,少数有分枝。长3~10 cm,宽0.5~4 cm。 当归尾片呈长条形薄片,多弯曲,少数有分枝。长1~10 cm,宽0.2~0.8 cm。 【鉴别】(1) 粉末淡黄棕色。韧皮薄壁细胞纺锤形,壁略厚,表面有极微细的斜向交错纹理,有时可见菲薄的横隔。梯纹导管和网纹导管多见,直径约至80μm。有时可见油室碎片。 (2)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2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当归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

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取本品粉末3g,加1%碳酸氢钠溶液50ml,超声处理10分钟,离心,取上清液用稀盐酸调节pH值至2~3,用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挥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阿魏酸对照品、藁本内酯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酸(4﹕1﹕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15.0%(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0832第四法)。 总灰分不得过7.0%(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2302)。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2302)。 二氧化硫残留量照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2331)测定,不得过10mg/kg。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70%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50.0%。 【含量测定】阿魏酸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085%磷酸溶液(17﹕8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16nm;柱温35℃。理论板数按阿魏酸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阿魏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置棕色量瓶中,加70%甲醇制成每1ml含阿魏酸12μg的溶液,摇匀,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0%甲醇20ml,密塞,称定重量,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静置,取上清液滤过,取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