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并购三鹿定局
- 格式:doc
- 大小:3.60 KB
- 文档页数:2
三元应对奶业危机管理案例一、背景“三聚氰胺”时间几乎是一夜之间摧毁了中国乳业快速发展的神话,截止2008年9月21日,因使用婴幼儿奶粉而接受门诊治疗咨询且已康复的婴幼儿累计39965人。
中国国家之间总局公布对国内的乳制品厂家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三聚氰胺检验报告后,事件迅速恶化,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圣元以及雅士利在内的22个厂家69批次产品中都检出三聚氰胺。
消费者对国内乳品品牌失去了信任,中国乳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
北京三元成为国内几大乳品品牌中的硕果仅存者,在奶粉及液态奶的多次抽查中,均未查出含有“三聚氰胺”。
调研显示,消费者在事件后又暂停饮用的趋势,其中转换品牌或品类的消费者占多数,这预示着三元有品牌突破的机会,三从消费者的角度,三元应快速抓住这短暂的时机,突破三大品牌束缚,重新梳理消费者心智中的品牌顺序,使自己的地位处于优势。
行业及舆论环境调研发现,“三聚氰胺”是全行业危机,三元不可能独善其身,三元面临机遇,更存在风险。
但面临全行业的危局,仅仅考虑消费者是远远不够的。
从行业及当时面临的复杂的舆论环境,任何沾沾自喜或者“落井下石”的行动来高调表明自己的“独善其身”都可能早来灾难性的结果。
在中国乳业面临风雨飘摇的时刻,保持行业的稳定,不仅对企业甚至对全社会而言是更重要的选择。
如何通过合理的公关策略,有效的危机管理措施和对外传播口径,平稳度过行业危机,并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及社会形象,重塑消费者购买信心,成为三元必须面对的课题。
二、对策1、公关策略首先确定核心公关原则及目标。
谨慎面对机会,更多考虑风险,平稳度过危机,树立品牌信任。
明确对外统一口径,第一时间召开以“质量立市,诚信为本”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提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对外宣布三元将与各大乳品企业共度难关,并向全行业发出了诚信自律的倡议书。
伺候,将策略瞄准积极跟随政府导向,不盲目擅自行动。
2008年12月,在国家七步委联合会举行的“百家视频企业道德承诺践行”活动中,三元作为第一家企业代表全国乳品甚至食品企业做出道德承诺,并在联名倡议书上首个签字。
【案例分析】内部控制看三鹿集团破产一、实例选择统计表实例名称三鹿集团破产实例表述自2021年6月28日发现第一例“肾结石”婴幼儿病例,后被证实是因食用三鹿奶粉致病,毒奶粉事件震惊国内外,三鹿集团首当其冲,“三聚氰胺”家喻户晓,国民一时谈奶色变。
(三聚氰胺是一种低毒的化工原料,常被不法商人用作食品添加剂,以提升食品检测中的蛋白质含量指标,对于人体而言,长期摄入高含量的三聚氰胺食品,将显著增加罹患结石症的可能性,尤其是对于婴幼儿危害更为严重)10月27日,三元股份首次正式承认正与三鹿进行并购谈判。
12月2日,曾是三鹿集团最大液态奶生产基地的邢台三鹿乳业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河北贝兰德乳业有限公司。
12月23日,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布三鹿集团破产。
在这场“9.11事件”中,三鹿集团的内部控制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选学和重温的有关资料《管理学》《危机管理学》二、案例分析从内部控制看三鹿集团破产由于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搀杂致毒化学物三聚氰胺曝光,三鹿集团被迅速推向破产,引发“中国奶业的大地震”,田文华由此成为“中国乳业的罪人”。
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名牌产品”,企业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轻工业十佳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科技创新型星火龙头企业、中国食品工业优秀企业等省以上荣誉称号二百余项。
“三鹿”品牌被评为最具价值品牌之一、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
“三鹿”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在这场“9.11事件”中,三鹿集团的内部控制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从此次三鹿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的事件本身及应对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企业在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不足,我们运用其五目标和五要素的分析方法,对三鹿集团进行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一)五要素分析1、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
三鹿集团的大股东是三鹿乳业公司,享有56%的控股权。
第二大股东是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持有三鹿集团43%的股权。
案例描述一、毒奶粉事件回顾2008年的最后一天,田文华等4名原三鹿集团的高管走进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大审判庭,接受法律的审判。
此前,三鹿问题奶粉系列刑事案件中的被告人已陆续出庭受审。
曾经风光无限的中国乳业巨头三鹿集团也在一片慨叹声中走向破产。
而这一切的缘起要从2007年说起。
2007年,三鹿部分鲜奶供应商的鲜奶因检验不合格而屡次被拒收。
河北省正定县耿金平也在其中。
后来他得知,向牛奶中掺加某种化工原料(三聚氰胺),能够增加蛋白质检测指标,可以蒙混过关。
2007年10月,耿金平购入含有三聚氰胺的混合物(“蛋白粉”)28袋共计560公斤。
自2007年10月至2008年8月,耿金平多次按每1000公斤原牛奶添加0.5公斤该混合物的比例,将“蛋白粉”约434公斤添加到其收购的90余万公斤原牛奶中,销售给三鹿集团等,销售金额280余万元。
而这一添加方法的“发明者”是在河北省曲周县从事养殖业的张玉军。
经过多次试验,他“发明”了将三聚氰胺和麦芽糊精按一定比例配制“蛋白粉”的方法。
据三鹿集团一位质量检查员透露,过去奶站往原奶中为增加重量而兑水,后来随着检测日趋严格,一些不法奶站就开始追求“技术含量”,往原奶中掺加一些混合物以增加蛋白质含量。
而往原奶中掺“蛋白粉”,既可以增加原奶的重量,又可以提高蛋白质含量,一举两得,所以很受一些奶站欢迎,市场销售的潜力巨大。
张玉军最初在本村自己的养牛场小批量配制。
2007年11月,他前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党家庄,化名“张海涛”,以生产涂料粘合剂为名批量生产。
警方初步查明,从2007年9月到2008年8月,张玉军总共生产“蛋白粉”600多吨,非法获利50多万元。
同时,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部分厂商开始从购买的“蛋白粉”中分析技术配方,自行研制并直接销售给一些奶站。
而这一神秘“蛋白粉”的主要成分三聚氰胺是怎样的一种原料呢?三聚氰胺俗称蜜胺,又名氰尿酰胺,是一种有机化工中间体,日常主要用途是与醛缩合,生成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用于涂料、层压板、模塑料、粘合剂、纺织和造纸等,此外还可用于皮革鞣制、阻燃化学品以及脱漆剂等。
关于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破产案例分析2008年,河北三鹿、山西雅士利、内蒙古伊利、蒙牛集团、青岛圣源、上海熊猫、山西古城、江西光明乳业英雄牌、宝鸡惠民、多加多乳业、湖南南山等22个厂家69批次产品中检出三聚氰胺,被要求立即下架。
“三聚氰胺”一词的出现,震惊国内外并且马上引起了国内外众多网民的热议,随着热议我们看到了更多的“现实”,就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的“领军人物”——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中国企业500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也是河北省、石家庄市重点支持的企业集团。
1995年,率先在中央电视台一频道黄金时段播放广告;1996年,率先在同行业导入CI系统。
三鹿集团坚持与时俱进、创新经营。
三鹿奶粉产销量连续14年实现全国第一,酸牛奶进入全国第二名,液体奶进入全国前四名。
三鹿奶粉、液态奶被确定为国家免检产品,并双双再次荣获“中国名牌产品”荣誉称号。
2005年8月,“三鹿”品牌被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为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之一,2007年被商务部评为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
“三鹿”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产品畅销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2006年位居国际知名杂志《福布斯》评选的“中国顶尖企业百强”乳品行业第一位。
经中国品牌资产评价中心评定,三鹿品牌价值达149.07亿元。
二、事件回放●2008年6月28日,位于兰州市的解放军第一医院收治了首例患“肾结石”病症的婴幼儿,据家长们反映,孩子从出生起就一直食用河北石家庄三鹿集团所产的三鹿婴幼儿奶粉。
7月中旬,甘肃省卫生厅接到医院婴儿泌尿结石病例报告后,随即展开了调查,并报告卫生部。
随后短短两个多月,该医院收治的患婴人数就迅速扩大到14名。
●省委、省政府领导和各相关部门对“肾结石事件”也高度重视。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闻讯后立即作了批示:“立即采取措施,及时妥善处理”。
三鹿集团的危机公关三鹿集团在应对三聚氰胺事件的过程中,表现了一般企业应对威胁时的三个反阶段:反抗;减轻;消除。
第一阶段:反抗时间:2008年3月-----9月11日具体表现:接到投诉,投放广告,抑制媒体曝光,矢口否认,转嫁责任“三鹿”回应一:还没有证据“三鹿”回应二:(信誓旦旦)产品没问题“三鹿”回应三:(含糊其词)医生不能确定“三鹿”回应四:(胸有成竹)没一样不合格“三鹿”回应五:(撇清关系)没18元奶粉一、安抚消费者,1-2年内不让他开口二、与“百度”搜索引擎媒体合作,拿到新闻话语权,被拒绝三、以攻为守、搜集行业竞品“肾结石”负面的消费者资料,以备不时之需。
●2008年3月,南京儿童医院把10例婴幼儿泌尿结石样本送至该市鼓楼医院泌尿外科专家孙西钊处进行检验,三鹿问题奶粉事件浮出水面。
●7月16日,甘肃省卫生厅接到甘肃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电话报告,称该院收治的婴儿患肾结石病例明显增多,经了解均曾食用三鹿牌配方奶粉。
●7月24日,河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对三鹿集团生产的16批次婴幼儿系列奶粉进行检测,结果有15个批次检出三聚氰胺。
●8月13日,三鹿集团决定,库存产品三聚氰胺含量在每公斤10毫克以下的可以销售,10毫克以上的暂时封存;调集三聚氰胺含量为每公斤20毫克左右的产品换回三聚氰胺含量更大的产品,并逐步将含三聚氰胺产品通过调换撤出市场。
●9月9日,媒体首次报道“甘肃14名婴儿因食用三鹿奶粉同患肾结石”。
当天下午,国家质检总局派出调查组赶赴三鹿集团。
●9月11日,除甘肃省外,陕西、宁夏、湖南、湖北、山东、安徽、江西、江苏等地也有类似案例发生。
当天,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厂被贴上封条。
第二阶段:减轻时间:9月11日-----9月15日具体表现:案例频发,排查生产链,被迫承认,安抚致歉●9月11日,除甘肃省外,陕西、宁夏、湖南、湖北、山东、安徽、江西、江苏等地也有类似案例发生。
当天,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厂被贴上封条。
三鹿奶粉事件简介●2008年6月28日,位于兰州市的解放军第一医院收治了首例患“肾结石”病症的婴幼儿,据家长们反映,孩子从出生起就一直食用河北石家庄三鹿集团所产的三鹿婴幼儿奶粉。
7月中旬,甘肃省卫生厅接到医院婴儿泌尿结石病例报告后,随即展开了调查,并报告卫生部。
随后短短两个多月,该医院收治的患婴人数就迅速扩大到14名。
●省委、省政府领导和各相关部门对“肾结石事件”也高度重视。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闻讯后立即作了批示:“立即采取措施,及时妥善处理”。
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冯健身也于9月10日作出批示,要求卫生部门及各监管部门做好患儿救治,迅速排查。
●9月11日,除甘肃省外,陕西、宁夏、湖南、湖北、山东、安徽、江西、江苏等地都有类似案例发生。
●9月11日晚卫生部指出,近期甘肃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历史。
经相关部门调查,高度怀疑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
卫生部专家指出,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可导致人体泌尿系统产生结石。
●9月11日晚,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产品召回声明称,经公司自检发现2008年8月6日前出厂的部分批次三鹿牌婴幼儿奶粉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市场上大约有700吨。
为对消费者负责,该公司决定立即对该批次奶粉全部召回。
●9月12日,受省委、省政府委托,副省长咸辉带领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解放军第一医院看望、慰问该院收治的肾结石患儿。
●9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对严肃处理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作出部署,立即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并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9月13日,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重大安全事故情况发布会上指出,“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事故是一起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
三鹿牌部分批次奶粉中含有的三聚氰胺,是不法分子为增加原料奶或奶粉的蛋白含量而人为加入的。
“小鱼吃大鱼”三元股份正式承认并购三鹿集团-三元并购三鹿,三鹿收购案,贸易新闻“小鱼吃大鱼”三元股份正式承认并购三鹿集团每日经济新闻自9月26日停牌至今的三元股份(600429,收盘价5.59元)28日公告称,目前,公司与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并购重组事宜仍在商谈中,故公司股票将继续停牌。
待并购事项确定后,公司将及时公告并复牌。
这是三元股份首次在公告中承认并购三鹿集团。
行业内部人士所谓的“小鱼吃大鱼”可能即将上演。
连续六个涨停三鹿牌奶粉事件几乎粉碎了消费者对中国乳制品的信心,同时,也击垮了投资者对乳制品上市公司的信心。
“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乳制品类上市公司股价暴跌。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9月18日截至9月25日收盘,三元股份连续拉出6个涨停板,股价从3.01元的最低价位一路飙升至5.59元,累计涨幅高达85.71%.三元股份在9月25日发布股价异动公告称,公司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事宜,在未来3个月内没有涉及上市公司重组、收购、发行股份等协议或意向。
结果次日就发布停牌公告,称公司须研究相关并购事宜,开始停牌。
如今看来,并购三鹿集团才是三元股份连续走出6个涨停最根本的原因。
从先是否认有并购事项,转而承认因并购停牌;从对是否并购三鹿集团不置可否,到现今公告承认并购三鹿集团,整个过程都让人觉得扑朔迷离。
“小鱼吃大鱼”目前三鹿集团第一大股东是三鹿乳业公司工会,持有三鹿集团56%的股权;第二大股东是2005年进入的新西兰恒天然,共持有三鹿集团43%的股权。
此次并购应该只涉及三鹿工会的股份。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2005年恒天然购买三鹿集团43%的股权支付了8.64亿元,虽然现在三鹿集团的价值大不如前,但就算是“跳楼大甩卖”,54%的股权也应该不是一个小数目。
而三元股份2008年半年报显示,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仅为9247万元,显然三元股份还缺乏收购三鹿集团的实力。
有相关人士分析,三元的资金并不充裕,并购方案可能会有两种可能。
停牌40天之后,三元收购三鹿的局势已经明朗。
三元定局
三元是最早表达收购三鹿意向的企业。
9月26日,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停牌公告称:公司于2008年9月25日接有关部门通知,公司须研究相关并购事宜。
经公司申请,公司股票自2008年9月26日起停牌,直至相关并购事项确定并公告后复牌。
目前,石家庄市政府已经成立了由一名副市长为组长的企业重组新生洽谈领导小组,该小组正积极与战略投资者洽谈接触。
“国企更容易推进。
”前述企业重组工作组成员称。
11月4日,三鹿集团法律事务部李凯亮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没有确凿消息证实三元已经在收购三鹿,“但是三元的可能性较大,双方还在谈判中。
”他说,昨天三鹿以及石家庄市政府和三元、完达山等召开了一次会议,会议通报了倾向于三元参与重组的信息,但具体的合作方式还没有谈到。
不过,李凯亮认为,三鹿的资产不会被分拆。
11月3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石家庄市负责三鹿企业重组的工作组成员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目前三元是最有可能并购三鹿的公司。
中国奶业协会理事、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据中国奶业协会消息,三元将收购三鹿7家核心工厂,而完达山则将可能获得三鹿位于黑龙江的1家工厂。
此前的10月28日,宣称研究并购且停牌已经月余的三元,首次公告承认,与三鹿集团仍在商谈并购重组事宜,公司股票将继续停牌。
对于“迟到”一个多月才出现在三元公告中的“三鹿集团”,公众并不意外,因为北京三元是在三聚氰胺事件中几乎唯一能够自证清白的公司之一,除了三元,还有谁能够有胆略去觊觎三鹿?
不过,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王钤却表示,“双方正在商谈之中”,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不好预计进度,“这个要看谈的情况。
持续多久,要看双方的态度。
”
“如果有初步的意向,肯定会公布,这个是不能隐瞒的。
”王钤11月2日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北京三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关宣传部长付鹏11月4日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谈判仍在进行,还没有公告,不方便发表意见。
”对于何时会发布公告,付鹏说:“近期吧,很快。
”
“蛇吞象”悬疑
资金问题,是困扰三元收购三鹿的最大难题。
“三元能吃得下三鹿吗?”
《中国新闻周刊》接触到的上述企业重组工作组工作人员曾说:
他质疑三元资金不足。
三元股份2008年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三元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9247万元。
而三鹿截至2007年底的总资产16.19亿元,总负债3.95亿元,净资产12.24亿元,当年的销售收入为100亿元。
因资金悬殊,三元收购三鹿一度被认为是一起“蛇吞象”的典型。
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王钤对此表示:“我们不会去证实市场传言,也不会回应。
”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现在双方主要是按照上市公司规则尽力去商谈,其他的个人意见都不重要。
”
但中国奶业协会理事、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认为,三元集团的财力可以缓解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资金困局,而且银行贷款以及政府给予优惠政策等都会化解该难
题。
李凯亮11月4日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作为国有企业,资金不会成为三元的障碍。
公开资料显示,三元股份由北京三元食品有限公司整体改制而来,系在原股东北京控股有限公司和北京市农工商联合总公司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等四家新股东所组成的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总股本48500万股,总资产13亿元人民币。
“三聚氰胺事件”中,三元几乎成为“安全代名词”。
自9月18日至9月25日,三元股份连续拉升了6个涨停板。
今年4月底刚“摘帽”的三元股份在6个交易日内,股价从3.4元一路涨至5.59元,涨幅高达64.4%。
不过,此间分析认为,由于三元希望有选择性地收购部分资产,如生产线、可控奶源等,谈判可能因此停滞不前。
其他有意竞购的企业也有同样的顾虑。
目前已有消费者向三鹿进行索赔,三鹿赔偿多少尚无定数。
另据三鹿集团的估算,此次召回的奶粉总量超过10000吨,涉及退赔金额约7亿元以上。
而经销商70%的退货款也迫在眉睫。
企业重组工作组成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重组并不会涉及到接盘者承担债务的问题,他说:“三鹿相当于是把自己卖了去还债。
这个可能会涉及到谈判过程中要看企业值多少钱,需要赔付多少金额,双方在商谈中协调。
”
李凯亮11月4日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如果如前所述是整体收购的话,“负债跟着资产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