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同步练习2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短文两篇》语文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夕曰欲颓.(tú)B.沉鳞竞.跃(jìng)C.水中藻、荇.交横(xìng)D.何处去竹柏.(bǎi)2.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B.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争相跳)C.月夜入户(窗户)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但少闲人(只是)3.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A.自.康乐以来自.三峡七百里中B.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晓.雾将歇,夕日欲颓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朝.发白帝,暮到江陵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二、文言文阅读4.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并在横线上解释该词。
(1)五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晓雾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竞跃:________________(4)夕日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____________________(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____________________(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6.《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美不胜收。
你能否再找出两句写山或水的优美诗文?①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掌握下列字形字音。
旸.谷____________姮.娥____________皓.月____________浸.____________2.无数人咏叹过太阳和月亮,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诗篇,就你喜欢的写几句。
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展开联想,续写句子。
绿色推开春天的门,雷雨推开夏天的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模仿画线部分内容造句。
我应当怎样歌颂我的家乡呢?假如我是诗人,我就要用一首长诗,赞美她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的气象。
仿写:假如我是____________。
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日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
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
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7月21日月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皓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吗?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
我们的面影都该留在镜里罢,这镜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
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
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确,月光冷得很。
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
初二语文人教版短文两篇练习题初二语文人教版短文一:《我的暑假生活》暑假到了,同学们都能好好放松一下了。
你们假期是怎么过的呢?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我的暑假生活。
我喜欢读书,所以整个暑假期间,我都有按时读书。
每天早上,我都会找一个宁静的地方,静心读上一两个小时的书。
通过阅读,我结识了很多有趣的人物,还学到了许多知识。
在书中,我像游走在无边的知识海洋中,感到非常快乐和充实。
除了读书,我还参加了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比如,我报了一个夏令营,去了一个美丽的海滨小镇度假。
在夏令营里,我结交了好多朋友,一起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登山、海滩排球等。
这些活动不仅增加了我的体力,也提高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我还参加了一些社区组织的活动。
我和父母一起去了养老院,给老人们表演了一场精彩的节目。
老人们非常高兴,我们也很开心。
通过这个经历,我学会了如何关心他人,并且愿意为他们尽一份力量。
除了读书和活动外,我的暑假生活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那就是旅游。
我的家人带我去了很多有趣的地方,比如名山大川、风景如画的乡村等。
在旅游中,我见识到了不同的风土人情,也拓宽了我的视野。
总之,我的暑假生活过得充实又有意义。
我在读书中汲取知识,在参加活动中增强团队意识,在旅游中丰富阅历。
这个假期过去了,我变得更加开朗和自信,也更加懂得了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平衡。
我相信,这些宝贵的经历将对我未来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初二语文人教版短文二:《我的梦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我也不例外。
下面,我就来给大家讲讲我的梦想。
我梦想成为一名医生,这个想法从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
小时候,我经常生病,每次去医院看病的时候,我总是对那些医生充满了好奇和敬佩。
他们用自己的医术和周到的关怀,帮助了我许多次。
慢慢地,我也渐渐对医学产生了兴趣。
我知道成为一名医生不容易,但我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我的梦想。
为此,我从小就开始培养自己对医学的学习兴趣。
我常常去图书馆借一些与医学相关的书籍来阅读,通过这些阅读,我对医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部编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短文两篇同步练习(2)想要学好语文,一定要多做同步练习,以下所介绍的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短文两篇同步练习(2)主要是针对每一单元学过的知识来巩固自己所学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课外拓展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
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
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
③菡萏:未开的荷花。
④异馥:异香。
⑤芙渠:荷花。
1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⑴不蔓不枝( ) ⑵陶后鲜有闻( )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 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14、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D.面山而居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1 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 战粟(lì)缩影sù遏制(è)B微薄(bó)折磨(zhé)赐予(cì)C 臻(zhēn)犀角(xī)冶熔(yé)D靡涯(mǐ)憎恨(zèng)栉比(zhì)2 下面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坦荡平原,有时崎岖险阻。
B 有志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C 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
D 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
3 对下面语段的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这就是我的一生,我发现人是值得活的。
如果有谁再给我一次生活的机会,我将欣然接受这难得的赐予。
A “这就是我的一生”中的“这”主要是指我在追求我的理想时却以失败告终,因此“我的一生是痛苦的一生。
”B“我将欣然接受”一句中表现了罗素对自己一生的追求无怨无悔,并将之作为一生中快乐的事。
C 此句是罗素自己一生的总结,这里有痛苦的回忆,有欢乐的畅想。
D罗素认为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上天赐予的。
因此我们不应该害怕困难与痛苦,而应该愉快地接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一6题。
我所以..追求爱情,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爱情有时给我带来狂喜,这种狂喜竟.如此有力,以致使我常常....。
其次,爱倩可以摆..会为了体验几小时爱的喜悦,而宁愿牺牲生命中其他一切脱孤寂——身历那种可怕孤寂的人的战栗意识,有时会由世界的边缘,观察到冷酷无生命的无底深渊。
最后,在爱的结合中,我看到了古今圣贤以及诗人们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这正是我追寻的人生境界。
虽然它对一般人类生活也许太美好了,但这正是我透过爱情所得到的最终发现。
4 对文中加点词语含义或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所以”紧承首段,表明本段开始追寻原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1.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1.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欣然起行康肃忿然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反溯流逆上矣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D.夕日欲颓实是欲界之仙都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晓雾(xiǎo)沉鳞(lín)夕日欲颓(tuī)B.石壁(bì)猿鸟(yuán)与其奇者(yǔ)C.欣然(xīn)相与(yǔ)五色交辉(huī)D.积水(jī)竹柏(bǎi)解衣欲睡(jiè)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孩子无不希望得到父母的褒奖,这对其自尊心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B.今年判阅语文微写作的老师要求必须读过《红楼梦》《老人与海》等原著。
C.南方科技大学校园开放日16日举行,来自多个省市的近千名考生和家长冒雨前来。
D.英国的莎士比亚、狄更斯等世界级文豪对中国文坛有着深远的影响。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写在贬职期间,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B.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争相跳跃)C.月夜入户(窗户)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置身其中)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但少闲人(只是)二、现代文阅读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各题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短文两篇《走:看云去》:《第一次真好》同步练习第一部分: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xu n闹()天qi ng()玲珑t ()透撩起()畸形()雏形()2.请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⑴蹬一路飞旋的自行车:任微风撩起秀美的黑发:沿一路柳丝轻拂的长堤:我们潇洒地逃出喧闹的都市:顺便将一串低声哼唱的流行歌:遗失在宽阔的街市。
()⑵有那么一片温柔如绒的草地在绿绿地等待我们:有那么一片阳光在艳艳地诱惑我们:还由于什么呢?()⑶云:优美地移动脚步。
()⑷风是天才而伟大的导演:而天空:则成了最广阔的舞台。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⑴青春在春天里发出迷人的(芳馨芳心)。
⑵天空、草地、微风全成了云的(景深精神)。
⑶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就愈益(多姿多彩五颜六色)。
4.下面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到雪……5.仿照文中的句子写一句话。
例句:云:优美地移动着舞步:风是天才而伟大的导演:而天空:则成了最广阔的舞台。
仿句:读选文:回答问题:云:一朵接着一朵:在蔚蓝如湖的天穹里漂泊。
如帆影:如羊群:如堆积的白雪:如一群要多可爱有多可爱要多潇洒有多潇洒的少男少女的优美身影。
是从小河里升起来的:是从湖泊里升起来的:是从幽谷里升起来的:是从森林里升起来的。
为什么要升腾?为什么要漂泊?为什么要追寻?是因了怎样难以抗拒的诱惑:才有了这无形的组合?是因了怎样永恒的心事:才有了这无言的诉说?!云:优美地移动着舞步。
云在一刻不停地变幻:风是天才而伟大的导演:而天空:则成了最广阔的舞台。
蓝得透亮的天空:新绿欲滴的草地:温柔湿润的微风:全成了云的景深──自然还有:这些仰躺在这里穿着大黄大红的少男少女。
一切都深深地陶醉了。
生命美丽地活在大自然的风景里。
生命也是风景。
生命与自然:构成宇宙间永恒不朽的风景。
6.“要多可爱有多可爱:要多潇洒有多潇洒”这句话用语是否太啰唆?说说你的理由吧!7.选文第二段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你能仿写一句类似的话吗?8.你能发现选文第三段综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吗?9.作者写天空、草地、微风是否离题?说说你的理由。
《短文两篇》习题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答谢中书书》(总分100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解释下列划线词语:(4分*6=24分)1、五色交辉:__________________2、四时俱备:_________________3、晓雾将歇:__________________4、夕日欲颓:_________ ________5、沉鳞竞跃:_________________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___二、翻译句子(8分*4=32分)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4、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三、简答:1、“书”的意思是(2分)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3分)___________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5分)3、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5分*2=10分)(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答:__________(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答:______ 4、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10分)5、本文分_____层(2分),写出各层大意(12分)《记承天寺夜游》(总分100分)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文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解释下列词:(4分*8=32分)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闲人:_____________________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盖: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3=24分)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7 短文两篇1.走近作者陶弘景(456-536),字透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
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
著有《陶隐居集》《二牛图》等。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即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字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有《东坡全集》传世。
2.白话知识梳理(1)古今异义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只是;今义:转机连词。
)晓雾将歇.(古义:流失;今义:休息。
)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精神颓丧。
)(2)一词多义【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动词,欣赏);念无与为乐者(介词,同,和);相与步于中庭(副词,和……一同,一块,共同)(3)白话句式相与步于中庭(“步于中庭”中“于中庭”做“步”的状语,此句为倒装句中的介宾短语后置。
)3.主题解说《答谢中书书》:这篇山水小品描绘了江南山水的瑰丽景色,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本文是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时期。
文章经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表现了苏轼热爱生活、寻求美好事物的执着,和面对逆境潇洒、达观的生活态度。
4.难点攻克(1)《答谢中书书》作者笔下的景色很美,请问美在哪里?提示一:山水相映之美。
山的峻峭,水的明丽。
水的动势给山添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提示二:颜色配合之美。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提示三:晨昏变化之美。
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活力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
提示四:动静相衬之美。
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2)《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闲人”二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复杂情感?提示一:“闲”字饱含着作者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课内根底积累】一、为以下划线字注音欲颓( ) 石壁〔〕沉鳞( ) 与〔〕其奇遂( )至藻〔〕荇( ) 未寝〔〕竹柏〔〕二、给以下句子划分节奏〔1〕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判断以下说法的正确与否,对的打“√〞,错的打“×〞。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
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
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衬托相结合的方法。
(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寥寥数语,感慨深长。
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 )四、【课内阅读】〔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文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2分)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 ,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 ,一起)2.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分)译文:3.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__________句 ,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3分)4.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
(2分)(二)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27《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训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夕日欲颓.(tuī)
B.沉鳞竞.跃(jìnɡ)
C.藻荇.交横(xìnɡ)
D. 何处无松柏.(bǎi)
2.解释加点的字。
(1)五色交
辉.:(2)晓雾将歇.:(3)夕日欲颓.:(4)
沉鳞
..竞跃:
(5)念.无与为乐者:(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7)相与
..步于中庭:(8)庭下
如积水空明
..:
3.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 ______,字通明,号____ ____。
(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
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二、阅读理解
(一)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3.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
4.文中哪些语句写山,哪些语句写川,请在原文上用波浪线画出。
5.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大意。
6.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说说其作用。
(二)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全承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行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
__________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文中画线处应填的句子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
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翻译下列句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怀民亦未寝”中“寝”的读音是___________,意思是
_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中有这个字,就作这个意思讲。
5.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参考答案
一、
1.A
2.①交相辉映②消散③坠落④潜游在水中的鱼⑤考虑、想到⑥参与,这里指欣赏⑦共同,一起⑧形容水的澄澈
3.(1)陶弘景华阳隐居(2)东坡志林;苏轼;东坡居士;宋;文学;苏洵;苏辙;三苏
4.(1)月光照在院中,如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早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的时候),猿和鸟儿不住地啼叫④还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山异水的人
二、
(一)
1.全文的引子,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
2.“美”字。
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3.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4.写山:高峰入云、两岸石壁、青林翠竹;
写水:清澈见底,沉鳞竞跃。
5.……共谈‖高峰……仙都‖……
①层:引子,引出写景②层:具体写景③层:议论、抒情,点明中心。
6.最后一句;表明能欣赏山水美景的人很少。
(二)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2.月光竹柏影比喻
3.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一样清闲而有雅趣的人。
4.qǐn 友好亲睡觉,废寝忘食等。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