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同步习题含答案(供参考)
- 格式:docx
- 大小:32.40 KB
- 文档页数:25
年级下册语文第 17 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找出各组中注音有错的一项,将选项填在括号内()。
A.陋室(lòu)B.德馨(xīng)C.调素琴(tiáo)2.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蕃(多)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C.不蔓不枝(长枝)D.亭亭净植(种植)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4.下列对文章内容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5.文学常识填空。
(1)《陋室铭》选自,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
(2)《爱莲说》选自卷三,作者,是时期著名的家。
著有等。
6.课文理解填空。
(1)《陋室铭》紧紧扣住“”立意,以“”一句统领全篇,表达出陋室主人的节操和的情怀。
(2)《陋室铭》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的方法,将名山、灵水与“陋室”相提并论,强调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
“”一句为全文之“睛”。
(3)《陋室铭》作者紧扣“惟吾德馨”对居室从、、三方面来描写,突出作者的美德。
7.根据《爱莲说》课文理解填空。
(1)作者从、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
“”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以孤高自许。
(2)作者将菊、牡丹、莲一一拟人,分别说它们是、、的化身,并借此再次表明自己不慕富贵、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3)这篇短文,采用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作和,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含答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夕日欲tuí()沉鳞jìng()跃yù()其奇者藻()荇()交横怀民亦未寝()遂()至承天寺盖竹柏()影也相与步于中tíng()2.解释下列加点词。
(1)五色交辉:_________(2)四时俱备:(3)晓雾将歇:_________(4)解衣欲睡:(5)盖竹柏影也:___(6)念无与为乐者:(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8)水中藻、荇交横:3.解释下列多义词。
(1)与①相与步于中庭:___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交①水中藻、荇交横:___②两岸石壁,五色交辉: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实是欲界之仙都。
(3)庭下如积水空明。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课内阅读【一】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解释加点词:(1)答谢中书书___ (2)五色交辉(3)四时俱备。
___ (4)晓雾将歇(5)夕日欲颓6.“沉鳞竞跃"的“跃”意思是_______,“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句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
7.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8.“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你能说一说好在哪里?【二】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1 短文二篇【经典永流传】闷歌行十二首(其十二)[宋]杨万里风力掀天浪打头,只须一笑不须愁。
近看两日远三月,气力穷时会自休。
【锦书】【微赏】纵使风大浪高,也不要慌,少则两天,多则三月,风力减弱后,浪头自会平静下来。
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心境。
一课一赏·豁达夯基厚积致远1.正字音(1)夕日欲颓(tuí)(2)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3)水中藻(zǎo)、荇(xìnɡ)交横2.晓词义(1)五色交辉交: 交相(2)五色交辉辉: 名词用作动词,辉映(3)四时俱备四时: 四季(4)晓雾将歇歇: 消散(5)夕日欲颓欲: 将要(6)夕日欲颓颓: 形容词用作动词,坠落(7)沉鳞竞跃竞: 争相,争着(8)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9)念无与为乐者念: 考虑,想到(10)怀民亦未寝寝: 睡觉(11)相与步于中庭相与: 共同,一起(12)相与步于中庭步: 名词用作动词,散步(13)相与步于中庭于: 在(14)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 形容水的澄澈(15)盖竹柏影也盖: 大概是(1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 只是3.写句意(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省略句)译文: 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倒装句)译文: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4.默名句(1) 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2)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记常识(1)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
南朝齐梁(朝代)时思想家。
(2)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3《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晕眩.(xuàn)枉.然(wǎng)脑髓.(suí)煞.有介事(shà)B.窠.巢(kē)菜畦.(qí)宿.儒(sù)棱.角分明(lèng)C.抽噎.(yē)霎.时(shà)踉跄.(qiàng)哄.堂大笑(hōng)D.坍.塌(tān)高邈.(miǎo)秕.谷(bí)噤.若寒蝉(jīn)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烦躁宛娫鸦雀无声豁然开朗B.肤浅屏障目不暇接囊莹映雪C.松弛旁骛五彩斑澜通宵达旦D.诀窍恻隐味同嚼蜡莫衷一是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大可不必自惭形秽....,充盈的精神生活远比富裕的物质生活可贵得多。
B.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C.在灾后的营救行动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临危不惧、断章取义....的英雄模范。
D.只有终生恪守青年时代的信念,矢志不移,孜孜以求....,才是真正的青春光彩。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学生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要有真情,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本次段考成绩的好坏取决于能否刻苦学习。
C.在日常工作中,党员干部应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传统。
D.在百家宴上,9班的教室里摆放着品种丰富、味道鲜美的一桌饭菜。
5.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谈读书》一文的作者培根是法国17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著有《随笔》《新工具》等。
B.《谈读书》一文是篇随笔,向我们阐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和方法,同时还阐述了读书的功用。
C.《不求甚解》一文的作者是当代作家马南邨,他原名邓拓,著有作品集《燕山夜话》。
《陋室铭》同步练习◆基础题1. 给下面的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德馨( ) 案牍(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无丝竹之乱耳3.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1)有仙则名名:__________(2)有龙则灵灵:__________(3)斯是陋室斯:__________(4)惟吾德馨馨:__________(5)谈笑有鸿儒鸿:__________(6)可以调素琴调:__________(7)无案牍之劳形形:__________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何陋之有?5.根据提示填空。
(1)《陋室铭》作者是() (朝代)的(),有“诗豪”之称。
“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指刻在器物上用来()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2)《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陋室”环境雅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题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惟吾德馨(惟:只)B.无案牍之劳形(劳:使……劳累)C.不蔓不枝(枝:长枝茎)D.亭亭净植(植:种植)【解析】D项,“植”,竖立。
7.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C.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解析】A项,正确的划分应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8.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B)A.无丝竹之乱耳B.谈笑有鸿儒C.不蔓不枝D.香远益清【解析】A项,“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
C项,“蔓”,名词作动词,生藤蔓。
16 短文两篇1.找出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A.案牍.(dú)B.德馨.(xīng) C.调.素琴(tiáo)()(2)A.淤.泥(yū) B.甚蕃.(pān) C.西蜀.(shǔ)()(3)A.苔.痕(tāi) B.鸿儒.(rú) C.亵.玩(xiè)(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A.何陋之.有 B.无案牍之.劳形C.以我酌油知之. D.水陆草木之.花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往来无白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有仙则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晋陶渊明独.爱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荫.庇(yìn)怪诞.(dàn)诘.责(jié)锲.而不舍(qì)B. 伎俩.(liǎ)执拗.(niù)拮挶.(jū)叱吒.风云(chà)C. 遒劲.(jìng)阴霾.(mái)孱.弱(chán)咬文嚼.字(jiáo)D. 殷.红(yān)狡黠.(xiá)媲.美(bì)锋芒毕露.(lù)2.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孜孜不倦馨竹难书相得益彰附庸风雅B. 断章取义娇揉造作形销骨立如雷贯耳C. 佝偻提携取义成仁千钧之力朝朝暮暮D. 置之不理锐不可当信手拈来战战兢兢3. 下列句子加横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写文章的最高境界是妙手偶得、自然天成,吹毛求疵、咬文嚼字什么的,又有何意义呢?B. 专家指出,日常体验式活动更能潜滋暗长地影响学生,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
C. 刘老师对待同学和颜悦色,同学们遇到什么问题都愿意向他请教。
D. 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
4.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好的批评家的文字是______的,他们往往不在语言上______。
就像金圣叹点评《西厢记》一样,评到佳处,直接来一“妙”字,并不用一大通道理论说妙在何处,可是我们便感觉此是妙处了。
无需多言,读者此时已经______。
A. 咬文嚼字心领神会平易近人B. 平易近人咬文嚼字心领神会C. 咬文嚼字平易近人心领神会D. 平易近人心领神会咬文嚼字5. 给下面句子排序,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
②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
③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第 27 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课文导读】这两篇短文,《答谢中书书》是作者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语言精练而生动。
阅读本文要由景入情,去体验作者与自然相融洽的生命愉悦,领会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态趣。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文章仅84 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含蓄深沉,精美传神。
【学习重点】1.能正确流畅的美读全文,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从优美的语言中欣赏文中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并想象课文景象。
3.背诵全文,并积累优美的写景词句。
【学法指导】这两篇山水游记应该运用诵读学习法。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景色优美,语言精美,描写生动;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月夜静谧,语言朴素,诗情画意。
在朗读时,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在诵读中仔细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品意境,获得美的享受。
这两篇短文作者不同、题材不同、语言风格也不同。
在学习中可对比欣赏两篇写景短文的画面,品味不同的语言风格,体会不同的思想感情。
同时要结合自己脑海中对这类美景的积累,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对这些景物的感受,从中也学一点山水游记的写法。
【训练提升】一、基础巩固1. 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夕日欲颓(t ú)B..沉鳞竞跃(j ìng)C. 藻荇交横(xìng)D. 何处无松柏(bǎi)...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拼音写词语,然后有感情地朗读。
水之韵,既风姿绰约,妩媚动人,又刚烈pi āo h àn(),不惧一切;既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又落拓不羁,极具个性;既沉稳含蓄,静若处女,又气宇xu ān áng(),满腔豪情;既婉约如诗,豪放如词,严厉起来又如一篇气势恢宏的战斗檄文,,3.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并在横线上解释该词。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含解析)11 短文二篇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盖竹柏影也盖以诱敌B.念无与为乐者相与步于中庭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D.夕日欲颓实是欲界之仙都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夕日欲颓( )(2)沉鳞竞跃( )(3)念无与为乐者( )(4)庭下如积水空明(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每至晴初霜旦B.横柯上蔽C.互相轩邈D.山川之美,古来共谈4.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B.自康乐以来可以调素琴,阅金经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当涉猎,见往事耳D.实是欲界之仙都孔子云:何陋之有?5. 根据提示默写课文中的句子。
(1)《答谢中书书》中展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
(2)《记承天寺夜游》中表现月光澄澈的句子是“ ”。
(3)《记承天寺夜游》的主旨句是“ ”。
6. 填空。
(1)《三峡》一文中,用四字句分别描写了山、水的特点——“略无阙处”“隐天蔽日”“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等,与《答谢中书书》中的“ ,”有异曲同工之妙。
(2)《答谢中书书》一文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地体现清高的句子是“ ,”。
(3)《记承天寺夜游》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7.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答谢中书书》的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宋思想家,有《陶隐居集》。
B. 《答谢中书书》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即书信,书信在古代又叫“尺牍”“札翰”等,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C. 《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他们三人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D.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常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表达的感情或见解。
第17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第17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一、基础达标(30分)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0分)(1)有龙则灵(____________ )(2)斯是陋室(____________ )(3)惟吾德馨(____________ )(4)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__ )(5)何陋之有(____________ )(6)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 )(7)亭亭净植(____________ )(8)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____________ )(9)陶后鲜有闻(____________ )(10)宜乎众矣(____________ )2.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A.有仙则名(形容词用作动词,出名)B.无丝竹之乱耳(使动用法,使……乱)C.无案牍之劳形(使动用法,使……劳累)D.香远益清(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4.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2分)A.刘禹锡,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
著有《刘梦得文集》,代表作有《竹枝词》《乌衣巷》等。
B.周敦颐,人称“濂溪先生”,北宋哲学家,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
著有《太极图说》等。
C.《陋室铭》中的“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陋室铭"就是说写陋室的文章。
D.《爱莲说》中的“说”,是古代的一种抒情文体,抒发的是作者对于莲的赞美之情。
5.根据要求默写。
(14分)(1)《陋室铭》中暗示陋室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