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 专题2第3课 伟大的抗日战争 教案2
- 格式:doc
- 大小:525.50 KB
- 文档页数:5
级高中历史 2.3 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人民版必修1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进一步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并通过分析、归纳,概括其危害:再次严重践踏了中国的主权,中华民族又一次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2、认识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包括抗日救亡和全民抗战两个阶段,理解抗日范围变化的原因以及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3、总结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极其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过程与方法目标1、本课内容从纵向看包括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的抗日两条线索的内容。
学习时要将学生置身于抗日战争这一特定背景中,去探究两条线索中所涉及的问题。
在问题的设计与处理过程中,注意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慎重思考他人意见,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面向全体学生运用多样教学手段、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
及时、客观、激励地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
3、运用问题教学法,启发、分析、讨论等解决相关问题;运用图片、影像、文字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直观感受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理解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道理,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祖国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以史为鉴,加深对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
二、重点日军侵华的罪行及危害,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原因、表现及结果(理解其重要性);理解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三、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课前准备:搜集并欣赏反映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图文音像资料,并在一定范围交流,对抗日战争有一个初步了解,增强感性认识,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导入:本课内容现实性强,可运用的材料从形式到内容都较为丰富。
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名称伟大的抗日战争一、教学内容分析课题来源人民版教材第二单元第三课伟大的抗日战争学习内容:1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侵华日军暴行2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包括义勇军抗日联军的斗争、长城抗战、3抗日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包括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确(瓦窑堡会议)、红军改编、国共合作宣言公布4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5抗日战争胜利并分析原因及意义知识结构图学习内容的重要性: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通过抗战的历史我们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重要原因一次中华民族团结协作是中国复兴的关键抗战中重要的战例以及历史人物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
教师板书:一、日本侵华罪行:1发动侵华战争2.进行大屠杀3.血腥的殖民统治设计意图: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
(四)步骤4:教师投影相关侵华日军罪行图片,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心灵受到冲击。
设计意图:多媒体展现日军罪行对人性的泯灭,让学生有所触动,更有所思考。
(五)步骤5:学生阅读教材,分组分别归纳:中共的抗日活动、、国民政府的抗日活动。
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小组学习的成果。
教师板书: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教师在小组展示结束后投影中国人民主要的抗日活动及相关的图片,并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掌握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进行小组合作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步骤6:教师板书:三、抗日战争的胜利1.抗战胜利标志2.学生自主学习,并将知识要点落实于书本。
3.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巩固基础知识(七)步骤7:教师板书:2.抗战胜利意义投影材料:⑵教材是怎样解释中国抗战的意义?学生回答:①国内:近代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完全胜利;为民主革命胜利奠定基础。
②国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做出巨大贡献。
教师指出:1945年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大反攻;同年中国被确认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第3课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教学目标】1、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和中国军民抗日的主要史实2、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3、探讨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史中的地位【教学重难点】1、掌握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原因、表现及其结果。
2、阐述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3、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教学过程】学法指导:1. 依据自学引导用蓝笔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梳理基础知识,然后完成探究题目,用心记忆重点基础知识;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问用红笔标记出来,以备小组探究、突破。
一、相关知识一、侵华日军的罪行1.背景。
(1)1927年,日本确定“”的武装侵略方针。
(2)为了摆脱带来的极端困难.(3)中国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2.概况。
3.侵华日军的罪行。
二、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1.背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国民政府奉行“”政策。
2.概况。
(1)中国共产党。
(2)关外军民。
(3)国民党爱国官兵。
(4)爱国民众:(5)爱国学生:(6)1936年,国民党爱国将领、发动兵谏,要求联共抗日,这就是,该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的序幕。
三、全民族的抗日战争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1)直接背景:1937年8月13日,日军制造八一三事变,威胁南京!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宣布“抵抗暴力”.(2)正式建立及意义:国共两党达成协议,西北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从此,抗日战争发展为的抗战. 2.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
(1)概况:(2)结果:(3)相持阶段的抗战:3.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
(1)制定抗战路线:1937年,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会议,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会后,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2)建立抗日民主政府: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首府为延安.(3)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进行百团大战,歼敌四万多人,沉重打击了日军侵略的嚣张气焰,在此前后,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少数民族的抗日武装队伍在反扫荡斗争中发展起来,敌后战场逐步发展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三、伟大的抗日战争【设计思路】以抗战精神和民族复兴为主题,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内心选择和精神升华,充分尊重学生亲身体验与感受的权利,正视学生心理与情感体验的差异,适时、适度地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引导作用,加强师生间平等交流与相互启发。
教学上,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针对学习内容选择不同学习方式:课前指导学生收集有关抗战图片;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发学生探究、解决问题;课后编辑抗战历史小报,举办专题展览等。
以期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从而为学生的健康开展提供坚实的根底。
课的结构上,分“民族危难〞“共赴国难〞“日落东瀛〞“浴火重生〞四块处理。
重点处理:南京大屠杀、国共合作共赴国难〔以此突出抗战精神的内涵〕、抗战胜利意义。
在课堂气氛的渲染上,一是课文内容自身的感染力,二是教师语言的感染力,三是背景音乐的衬托,四是课件风格表达。
【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
关于抗日战争的有关内容,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已经有了一个系统的学习〔初中八年级教材共分四节来介绍抗日战争的内容,从九一八事变到抗战的胜利都有比拟详细的史实介绍〕。
因此,在高中学习抗战历史时应防止与初中教材的简单重复。
为此,在讲述的过程当中不应纠缠知识点的贯彻而应注重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此外,由于高一学生的历史知识储藏并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对历史的领悟力也还比拟欠缺,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教材分析】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权斗争。
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改变了中国鸦片战争以来屈辱的历史,光复了自甲午战争以来的失地,废除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抗日战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使中华民族空前觉醒,爱国主义得到极大弘扬。
但是,抗战这段历史的内容多、线索复杂,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求教师在一节课完成教学,这样就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和知识的整合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伟大的抗日战争》教学设计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郑汉东一、设计思想《伟大的抗日战争》在必修一专题二中单独成节||,凸显了这场战争的重要性和伟大意义||。
本节知识点多||,内容琐碎||,要在一课时的时间内讲授本节内容难度很大||。
因此||,化繁为简、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成为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在设计过程中||,以战争的普遍性的演变规律为主线||,围绕主线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质疑讨论||,分别获取有关战争原因、进程、结局、影响等方面的主干知识||,并加深对战争原因、结局成因、深远影响等重难点的理解||。
掌握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学生基本获取这次战争的相关知识后||,通过一道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题目的随堂练习||,有效训练提升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重点培育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具有问题意识||,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
二、教材分析《伟大的抗日战争》是本专题的最后一节||,前面两节分别讲述了近代以来的列强侵华史包括了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行、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包括三元里抗英斗争、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等||。
抗日战争放在本专题的最后一节||,从教材安排的逻辑顺序上突出了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最伟大的反侵略斗争这一历史地位||。
抗日战争的进程包括三个重要阶段即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这一进程包含了战争的爆发、战争的进程、战争的结局等基本要素||,这些基本要素就是关于抗日战争的基本史实||,而战争发生的深层起因、战争中两个战场的不同作用、战争结局的必然性、战争的深远影响等则是需要分析和理解的重点和难点||。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刚进入高中不久的高一学生||,这些学生都是90后、00后||,他们兴趣广泛||,知识面广||,信息丰富||,思维活跃||,极富个性||。
教学设计课题名称伟大的抗日战争学科年级高一教材版本人民版必修一一、教学目标设计内容标准: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知识与能力:1、在回忆初中所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教材所提供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抗日战争期间犯下的滔天罪行,并通过分析、归纳,概括出其危害:再次严重践踏了中国的主权,中华民族又一次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2、认识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包括抗日救亡和全民抗战两个阶段,理解抗日范围变化的原因以及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总结出抗日战争取胜的原因及其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过程与方法:1、要求学生首先阅读本节的大标题和三个子标题,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本节包括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的抗日这两方面,以使学生学会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的过程和方法。
2、在探究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抗日这两方面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宏观和微观的关系,积极去发现并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学会在独立思考基础上,兼听他人意见,从而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中国军民团结抗战史实的学习,深刻理解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道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学习,加深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掌握日本侵略中国和中国人民在不同时间抗日的具体历史事实;了解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的过程。
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何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学情分析抗日战争初中学习过相关基础知识,但高中内容更侧重理性分析,教师要注意联系初中基本知识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进行理性分析与把握。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普通高中高一的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本课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学生形象化思维仍占主导,缺乏理性认识和对知识整体把握的能力。
第3课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1、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和中国军民抗日的主要史实
2、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
3、探讨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史中的地位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原因、表现及其结果。
2、阐述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3、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教学过程】
学法指导:1.依据自学引导用蓝笔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梳理基础知识,然后完成探究题目,用心记忆重点基础知识;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问用红笔标记出来,以备小组探究、突破。
一、相关知识
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1.背景。
(1)1927年,日本确定“”的武装侵略方针。
(2)为了摆脱带来的极端困难。
(3)中国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2.概况。
3.侵华日军的罪行。
二、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
1.背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国民政府奉行“”政策。
2.概况。
(1)中国共产党。
(2)关外军民。
(3)国民党爱国官兵。
(4)爱国民众:
(5)爱国学生:
(6)1936年,国民党爱国将领、发动兵谏,要求联共抗日,这就是,该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的序幕。
三、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1)直接背景:1937年8月13日,日军制造八一三事变,威胁南京!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宣布“抵抗暴力”。
(2)正式建立及意义:国共两党达成协议,西北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从此,抗日战争发展为的抗战。
2.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
(1)概况:
(2)结果:
(3)相持阶段的抗战:
3.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
(1)制定抗战路线:1937年,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会议,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会后,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2)建立抗日民主政府: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首府为延安。
(3)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进行百团大战,歼敌四万多人,沉重打击了日军侵略的嚣张气焰,在此前后,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少数民族的抗日武装队伍在反扫荡斗争中发展起来,敌后战场逐步发展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四、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
2.中共七大。
(1)背景:1944年,敌后抗日军民发起反攻。
(2)召开时间:年,地点:。
(3)内容: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4)意义:这次大会为争取的胜利和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3.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
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1)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维护的斗争,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取得了完全胜利。
(2)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共御外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捍卫了民族的尊严,并为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教材助读
1、引导学生将其置于世界史的宏观背景中,联系地看问题。
2、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及相关历史资料,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探究】
一、合作探究
探究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形成的?
探究2:你认为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二、当堂检测
1.抗日战争初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不同之处是
①实行相同的抗战路线②动员组织民众抗战③建立了抗日民主政④进行了积极的抵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③
2.下列战役不属于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是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枣宜会战
D.百团大战
3.日寇一度入侵山西,企图夺取太原,国民政府组织了太原会战,参战的八路军取得了平型关大捷。
下列关于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抗战的功绩正确的是
A.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发动人民战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
B.国民政府始终坚持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进国共团结抗日
C.始终没有停止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
D.国民政府从抗战开始,一直采取正确的战争策略
4. 1945年联合国成立,中国成为五个常任理事国原因有
①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之一②抗战胜利使中国摆脱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③抗战胜利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④抗战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 1943年,中、美、英三国举行开罗会议,发布《开罗宣言》。
宣言要求日本归还中国的领土。
代表中国与会的是( )
A.国民政府 B.中华苏维埃政府 C.北洋政府D.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巩固】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果中国)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的生存,那时候再不容许我们中途妥协。
……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还是希望和平的,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战事的解决。
——蒋介石在庐山谈话会上发表的讲话
(1937年7月17日) 材料二
材料三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除日寇出中国!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请回答:(1)比较材料一、二,说明国民党在对待日寇侵华的态度方面有何变化。
(4分) (2)比较材料二、三,说明两者的基调有什么不同。
(2分)
(3)概括三段材料的共同立场,请分析其相同影响。
(4分)
二、课后反思(结合所学知识,梳理出本课的知识体系。
不要拘于形式,既要有创新,更要有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