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专题二一轮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2.71 MB
- 文档页数:28
(二)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国近代史概述:1.时间界限: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社会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到1919)4.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到1949)5.基本线索:(1)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史:即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不断侵华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不只是指发动战争,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各方面)(2)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既是中国人民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又是先进的中国人探索各种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史。
(中国人民: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探索史:由向西方学习到向苏俄学习,最终中国共产党探索出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考点1 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发动的侵略一、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1、原因根本原因:英国企图打开中国国门,变中国为它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2、结果:中国战败,被迫和西方列强签订《南京条约》。
(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④协定关税。
(2)1843年,《南京条约》附件:即《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从中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3、《南京条约》影响:①社会性质的变化: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最主要影响)②社会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③革命任务: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鸦片战争影响经济上,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阶级关系:鸦片战争的赔款,加紧搜刮人民,鸦片输入剧增,银贵钱贱,大量农民破产——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促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高中历史知识库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课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课从汉至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专题二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5、6课雅典民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7课罗马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高一历史(必修1)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西周的分封制: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②设立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分封制的作用(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2、西周的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作用(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结合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③完善制度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①郡县制的建立: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
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②郡县制特点: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
郡县制的特点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1)皇帝制度的创立:①皇帝独尊②皇权至上(核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③皇位世袭(2)建立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中央: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下达诏令、监察事务)、太尉(全国军务)。
(3)郡: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
县的长官: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3、影响(1)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2)秦朝中央官制和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便于皇帝对中央和地方的统治。
第三课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1)汉初: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背景:汉初郡国并行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历史一轮复习计划(3篇)历史一轮复习计划(通用3篇)历史一轮复习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以“导向正确、方法科学、全面扎实、问题中心、主题鲜明、训练高效”为指导,立足基础,着眼能力;立足“纲标”,活用教材;突出重点,强化主干。
在重视使学生建立全面、扎实的基础知识,构建科学、系统的知识结构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整个复习备考中,团结协作,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开拓创新。
二、学情分析学生没有经历过高考,对高考知之甚少,且历史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历史的学习方法还不能比较好地掌握,答题不规范;学习习惯还没有真正养成。
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差,得分能力低。
具体表现为:①尖子不尖,尖子生虽有一定的基础,但学科优势不明显,需要重点培养;②“尾巴较大”,尤其是普通班的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考试不在意,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③学生历史学科思维相对较弱,需要下功夫加大挖掘潜力。
只要师生共同努力,积极配合,努力提高,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备考意识,提高复习效果和质量。
三、复习目标通过一轮复习,达到对基础知识的记准、记全、记牢的'基本要求,达到对基本能力的史论结合、活用知识、以史为鉴的基本要求,备战高考。
四、复习思路依据《考纲》《说明》,优化复课理念;依“纲”据“标”,优化复习内容;重视复课设计,优化复课过程;以问题为中心,优化复兴方法;把握适度原则,优化训练过程;倡导合作、和谐,优化资源利用。
五、复习步骤一轮是单元复习阶段,做好基础知识复习,整合各模块,狠抓细、新、活,严抓知识点、突破点、考点,规范答题思路、步骤。
同时进行学科主干知识的复习,从文明史观、现代化和全球化等三大角度,基本遵循课本顺序,适当调整,针对高考考点进行有效复习,特别是一些重、难点以及高考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进行多角度、多视角讲解,引导学生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知识框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时间从_年7月1日至_年3月初,具体安排如下:时间复习内容_年7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单元_年9月必修一第三、四、五单元_年10月必修一第六、七、八单元_年11月必修二第一、二、三单元_年12月必修二第四、五、六、七单元_年1月必修二第八单元、必修三第一、二、三单元_年2月必修三第四、五、六、七单元_年3月初必修三第八单元历史一轮复习计划篇2一、基本情况:高考即将来临,最后一百天的复习成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