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鲍之交教学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1
管鲍之交《史记·管晏列传》按句翻译学习重难点1、掌握重点实词、句式等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珍惜同学情谊。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起兴趣友谊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因为人们总是渴望心灵的沟通和精神的交流。
有人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可见知已难得啊。
所以历史上结为刎颈之交的廉颇和蔺相如才会世代为人们所称道;而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俞伯牙和钟子期才会世代为人们所仰慕;春秋时,齐国人管仲和鲍叔牙也留下了一段让人津津乐道的佳话,后世称为“管鲍之交”。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学这篇《管鲍之交》来走进这段千古传颂的友谊。
二、疏通词句见上表三、阅读材料,了解背景1、课文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管晏列传》中的管晏,指春秋时期齐国的两位贤相管仲和晏婴。
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晏婴辅佐齐景公治国。
全传前半部分写管仲,后半部分写晏婴,二人不交叉;最后是司马迁对二人的赞词。
二人齐名,写成和传,故题名“管晏列传”。
课文节选的即是传中写管仲的主要内容中的一个小故事“管鲍之交”。
2、春秋初期,齐国渐渐强大,但由于发生内乱,齐襄公被杀,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辅佐下逃跑到莒国,公子纠在管仲的辅佐下逃跑到鲁国,以躲避本国的政治斗争。
齐国内部安定后,一时没有国君,于是两位公子都急于回国做齐国国君。
管仲和鲍叔牙本是很要好的朋友,但是现在都很想辅佐他们各自的主人夺得齐国国君的位子。
双方发生矛盾,管仲率鲁国军队阻拦鲍叔牙和公子小白,暗暗拿出了箭射向小白,只射中了衣带钩。
小白假装中箭身亡,扑倒在车上。
管仲以为小白死了,立即送信给公子纠。
正急匆匆奔向齐都的公子纠听后,觉得没有人再和自己争位了,也就不慌不忙地走着,结果公子小白迅速赶到临淄.当上国君,就是后来的齐桓公,他立即发兵迎击公子纠,鲁国迫于齐国压力,杀死公于纠,把管仲囚押起来,送回齐国治罪。
齐桓公本来恨透了管仲.一定要亲手杀死他才解恨。
但鲍叔牙劝他说:“管仲才华横溢,国士无双,您要想称霸诸侯,非管仲不可。
管鲍之交教案第一章:导言教学目标:1. 了解“管鲍之交”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故事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
2.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教学难点:1. 古代文化知识的掌握。
2. 对故事深层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
2. 相关古代文化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管鲍之交”的背景和意义。
2. 引导学生阅读故事,了解主要人物和情节。
3. 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关系。
4. 教师总结,讲解故事中的古代文化知识。
5. 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管鲍之交”的故事心得。
第二章:管鲍的友谊教学目标:1. 深入了解管鲍之间的友谊。
2. 分析管鲍友谊的特点和意义。
3.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1. 管鲍友谊的起源和发展。
2. 管鲍友谊的特点和影响。
教学难点:1. 对管鲍友谊深层意义的理解。
2. 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
2. 相关道德情操资料。
教学过程: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管鲍之间的友谊。
2. 分析管鲍友谊的特点和意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教师通过案例讲解,阐述管鲍友谊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4.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朋友和友谊经历。
6. 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友谊的重要性的心得体会。
第三章:管鲍的政治事业教学目标:1. 了解管鲍的政治事业和成就。
2. 分析管鲍政治事业的原因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管鲍的政治事业和成就。
2. 管鲍政治事业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难点:1. 对管鲍政治事业深层原因的理解。
2. 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
2. 相关批判性思维资料。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了解管鲍之间的友谊。
2. 讲解管鲍的政治事业和成就,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3.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管鲍政治事业的原因和影响。
幼儿园中班德育教育教案《管鲍之交》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管鲍之交》的故事内容,知道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与人分享、帮助他人的意识,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德育目标:教育幼儿学习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培养幼儿尊重他人、团结友爱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管鲍之交》的故事内涵,体会友谊的可贵。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学会分享、帮助他人,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为幼儿营造一个生动的故事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思考能力。
3. 实践教学法:通过小组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团队合作、分享帮助的乐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故事图片、视频等资源。
2. 教学卡片:印有故事中的人物和场景。
3. 活动材料:如玩具、书籍等。
4. 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方便进行小组活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管鲍之交》的动画片,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2. 讲述故事:用PPT展示故事图片,一边展示一边讲述故事,让幼儿充分感受故事的魅力。
3. 讨论交流:提问幼儿关于故事的问题,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思考能力。
4. 小组活动: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场景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故事中的情感。
5. 总结感悟:让幼儿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教育幼儿学会分享、帮助他人,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友谊的绘画作业,让幼儿发挥想象力,描绘自己心中的友谊。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角色扮演等,评估幼儿对课程的兴趣和投入程度。
2. 小组活动表现:评估幼儿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分享、帮助他人等,观察幼儿是否能够将所学理念付诸实践。
管鲍之交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管鲍之交》。
(2)理解《管鲍之交》的故事情节,把握管仲和鲍叔牙的人物形象。
(3)了解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理解友谊的真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管鲍之交》的故事情节。
(2)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学会从故事中提炼出友谊的可贵品质,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管仲和鲍叔牙的真挚友谊,培养学生的友谊观念。
(2)学会珍惜友谊,努力成为值得信赖的朋友。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管鲍之交》。
(2)理解《管鲍之交》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学会从故事中提炼出友谊的可贵品质。
2. 教学难点:(1)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将友谊的品质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管仲和鲍叔牙的背景。
(2)提问:“为什么说管仲和鲍叔牙是真正的朋友?”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管鲍之交》。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故事情节。
(2)每组选取一个角度,分析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
4. 课堂讲解(1)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讲解。
(2)重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友谊的可贵品质。
5. 实践与应用(1)学生分享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友谊故事。
(2)学生讨论如何将友谊的品质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管鲍之交》的情况。
2. 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友谊品质的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管仲和鲍叔牙,通过表演的方式,深入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和友谊的真谛。
3. 对比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对比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与其他故事中的友谊,分析其差异,加深对友谊的理解。
管鲍之交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管仲和鲍叔牙的身份背景及其在春秋时期的地位。
(2)掌握“管鲍之交”这一成语的含义及其背后的故事。
(3)理解友谊、宽容、理解的价值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了解管鲍之交的故事。
(2)学会通过历史故事,提炼出其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宽容他人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管鲍之交的故事内容。
(2)理解管鲍之间的深厚友谊及其价值。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友谊、宽容、理解的道德观念。
(2)如何激发学生对友谊的珍惜和对宽容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管仲和鲍叔牙的身份背景。
(2)提问:“管鲍之交”这个成语你们听说过吗?它的意思是什么?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管鲍之交的故事。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友谊、宽容、理解的道德观念。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友谊、宽容、理解的价值观。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与朋友之间的感人故事。
(2)教师引导学生珍惜友谊,学会宽容。
四、课后作业:1.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管鲍之交”的故事心得。
2. 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友谊、宽容、理解的价值观,并写在日记中。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以及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变化。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深入了解管鲍之交的故事背景1. 教师介绍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管仲和鲍叔牙所处的时代。
2. 分析管鲍之交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友谊是如何形成的。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管鲍之交》的故事背景、人物关系及情节发展。
(2)掌握文言文中的一些重要词汇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学会通过故事理解人生哲理,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友谊的力量,学会珍惜身边的朋友。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宽容与尊重。
二、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2. 文言文中的一些重要词汇和句式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故事中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的把握。
2. 从中提炼出的人生哲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情节发展及人物关系。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理解故事内容。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4. 案例分析法:通过故事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人生哲理。
1. 导入新课:(1)介绍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
(2)提问:你们觉得什么样的友谊才能称之为“管鲍之交”?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回答问题: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3. 讲解分析:(1)讲解故事背景、情节发展及人物关系。
(2)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你们觉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是什么?(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案例分析:(1)通过故事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人生哲理。
(2)提问: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人生哲理?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友谊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2)写一篇关于友谊的作文。
六、教学内容: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加深对《管鲍之交》故事的理解。
2. 分析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特点,探讨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七、教学重点:1. 管仲和鲍叔牙友谊特点的归纳和总结。
2. 从中汲取的现代社会友谊观的启示。
八、教学难点:1. 深刻理解管仲和鲍叔牙友谊的本质。
幼儿园中班德育教育教案《管鲍之交》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管鲍之交》的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能力,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珍惜友谊,学会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故事内容的理解。
2. 培养幼儿的友谊观念。
三、教学难点:1. 故事中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的理解。
2.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友谊观念。
四、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述《管鲍之交》的故事,引发幼儿的兴趣。
2. 情景体验法:设置情景,让幼儿体验友谊的温暖。
3. 讨论法:引导幼儿发表自己对友谊的看法,培养幼儿的思辨能力。
五、教学内容:1. 讲述《管鲍之交》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
2. 分析故事中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让幼儿理解友谊的可贵。
3. 通过情景体验,让幼儿学会关爱他人,珍惜友谊。
4. 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友谊观念,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
5. 总结教学内容,强化幼儿对友谊的认识。
六、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故事卡片、图片、情景道具等。
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富有情境的教室。
七、教学步骤:1. 故事导入(5分钟):讲述《管鲍之交》的故事,吸引幼儿注意力。
2. 故事解析(5分钟):分析故事中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让幼儿理解友谊的含义。
3. 情景体验(5分钟):设置情景,让幼儿扮演故事角色,体验友谊的温暖。
4. 讨论交流(5分钟):引导幼儿发表自己对友谊的看法,培养幼儿的思辨能力。
5. 总结提升(5分钟):总结教学内容,强化幼儿对友谊的认识。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情景体验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友谊的理解和运用。
2. 搜集幼儿在讨论中的发言,评价幼儿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九、教学拓展:1. 开展“友谊主题”的绘画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友谊。
2. 组织“友谊小分队”的户外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友谊的力量。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管鲍之间的友情故事,理解“管鲍之交”的含义。
2. 培养幼儿尊重、理解、关爱他人,懂得友情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管鲍之间的友情故事,体会“管鲍之交”的含义。
2. 学会尊重、理解、关爱他人,懂得友情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管鲍之间的友情,学会关爱他人。
2. 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表达能力,提高沟通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述管鲍之交的故事,引发幼儿对友情的思考。
2. 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友情的看法。
3. 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幼儿体验友情的重要性。
五、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制作包含图片、文字的故事课件。
2. 情景道具:准备相关情景所需的道具。
3. 记录表格:制作记录幼儿讨论成果的表格。
六、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管鲍之交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友情元素。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管鲍之交”的含义,让幼儿理解友情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对友情的看法和经历。
4. 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友情。
七、教学活动1. 讲述管鲍之交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友情元素。
2. 小组讨论:让幼儿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对友情的看法和经历。
3. 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友情。
4. 分享感受:让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加深对友情的理解。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讨论、情景模拟等环节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友情的理解程度。
2.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变化,了解他们对友情的态度。
3. 收集幼儿的分享感受,分析他们对友情的重要性的认识。
九、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分享故事,讨论友情的重要性。
2. 社区活动:组织幼儿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关爱他人意识。
3. 长期观察: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是否能够体现友情的重要性。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幼儿是否理解了“管鲍之交”的含义。
幼儿园中班德育教育教案《管鲍之交》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管鲍之交》的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与人分享、帮助他人的品质,学会珍惜友谊。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友谊的认知,体验友谊的温暖,懂得珍惜身边的朋友。
二、教学重点:1. 故事内容的理解:让幼儿了解《管鲍之交》的故事情节,理解管仲和鲍叔牙的深厚友谊。
2. 品德教育:通过故事,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助人为乐的品质以及珍惜友谊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1. 故事情节的把握:让幼儿理解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友谊,体会友谊的价值。
2. 品德教育的渗透:引导幼儿从故事中汲取道理,学会与人分享、帮助他人,珍惜友谊。
四、教学方法:1. 讲述法: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 讨论法:教师组织幼儿展开讨论,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幼儿亲身体验友谊的美好,培养幼儿的友谊观念。
五、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制作《管鲍之交》的故事课件,包括图片、文字等元素,便于幼儿理解和感受。
2. 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友谊相关的道具,如玩具、糖果等,用于情境教学。
3. 教学场地:选择一个宽敞、舒适的教室,便于幼儿参与活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故事课件,引起幼儿对《管鲍之交》的兴趣,引导幼儿思考友谊的重要性。
2. 讲述故事:教师生动讲述《管鲍之交》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
3. 讨论交流:教师组织幼儿展开讨论,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在生活中珍惜友谊的经历。
4. 情境教学:教师设置情境,让幼儿亲身体验友谊的美好,如分组合作完成任务,感受团队合作中的友谊。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故事中的道理,引导幼儿明白友谊的可贵,鼓励幼儿在生活中与人分享、帮助他人,珍惜友谊。
七、作业设计:1. 回家后,幼儿可以与家长一起分享《管鲍之交》的故事,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学校的学习情况。
文言文《管鲍之交》教学设计(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文言文《管鲍之交》教学设计文言文《管鲍之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联系前两篇讲读文章,巩固拓展所学文言知识。
3.培养筛选整合信息及鉴赏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目标2和3教学方法自读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复习旧课,检查预习略。
二、导入新课由“管鲍之交”这一成语导入课文。
三、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读课文1.鲍叔牙在与管仲的交往中,为管仲做了哪些事情你如何评价鲍叔牙2.管仲从政的成功,主要原因是什么?四、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以上问题。
五、教师提问点拨1.鲍叔牙在与管仲的.交往中,为管仲做了哪些事情你如何评价鲍叔牙提示:不谈论管仲在经商时对自己的欺瞒行为,不认为管仲贪心、愚笨、不才、胆怯,极力举荐管仲,把自己置身于管仲之下。
鲍叔牙——知贤、荐贤、让贤,以国家利益为重,爱惜人才,保护人才,无私、高尚。
2.管仲从政的成功,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鲍叔牙知贤、荐贤、让贤;管仲自身才能;齐桓公宽宏大量和知人善任。
3.从管鲍之交谈开去,你认为在今天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中,该怎样呵护自己的友情?言之成理即可。
提示:⑴作为朋友,对像管仲占便宜的行为该如何评价。
⑵作为朋友,如何像鲍叔牙一样知友、助友、让友。
4.文言常识⑴古今异义不以为言古义:以之为今义:认为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古义:出谋办事今义:找职业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古义:困厄,窘迫今义:经济困难⑵一词多义与尝与鲍叔贾跟(介词)分财利多自与给(动词)为鲍叔不以我为贪当作(动词)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替(介词)以齐桓公以霸凭借(介词)鲍叔不以我为贪认为(动词)而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却(转折连词)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而是(并列连词)多分财利多自与与“少”相对(形容词)天下不多管仲之贤推重,赞美(形容词)⑶词类活用鲍叔不以我为贪贪婪之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鲍叔不以我为愚愚笨之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鲍叔不以我为怯胆怯之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使……穷困(使动用法)召忽死之为……而死(为动用法)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以……为羞(意动用法)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以……为耻(意动用法)以身下之居下(名词活用作动词)⑷特殊句式管仲既用被动句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被动句吾幽囚受辱被动句任政于齐状语后置齐桓公以霸省略句分财利多自与宾语前置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判断句六、课后作业1.笔译全文。
管鲍之交
A旁白:管夷吾,有经天纬地之才与鲍叔牙是自少时起的好朋友,一起在齐国为官。
B鲍叔牙随从:这次分金,管仲又多拿了一倍,他真是个贪得无厌的人。
C鲍叔牙:“管仲并非贪此区区的小钱。
他家很穷没使用,我自愿送给他。
”
B鲍叔牙随从:每次出战,每至战阵,管仲总留在后队,及还兵之日,管仲又为先驱。
管仲真是个怕死鬼!。
C鲍叔曰:“仲有老母在堂。
留身奉养,他不是真的怕死的?”
B鲍叔牙随从:鲍先生,每次商定计策,总是先生你的决定是正确的,管仲都计算错的,管仲真无用!
C鲍叔曰:“人固有成功与不成功,如果时机得当的话,管仲的计谋就会成功的。
D管仲:唉~~“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
A旁白:管仲与鲍叔牙结成生死之交,后世得成语:管鲍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