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
- 格式:ppt
- 大小:5.32 MB
- 文档页数:33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思想情感古代诗歌中的艺术形象都渗透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
在高考中,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主要考查角度是分析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寄寓的感情,并且有时会和表达技巧、形象鉴赏结合在一起。
一、分析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1)准确判断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失落等。
(2)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阐释分析二、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题冷泉亭①辛弃疾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
渐翠谷、群仙东下,珮环声急。
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
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人误。
山木润,琅玕②湿。
秋露下,琼珠滴。
向危亭横跨,玉渊澄碧。
醉舞且摇鸾凤影,浩歌莫遣鱼龙泣。
恨此中、风物本吾家③,今为客。
【注】①冷泉亭:亭在西湖灵隐寺西南飞来峰下的深水潭中,为西湖名胜之一。
②琅玕(lánggān):原指青色美玉,此指绿竹。
③吾家,指作者的家乡历城(今济南),素有“泉城”美誉。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词借景抒情。
上片写冷泉亭附近的风景,下片写游亭的活动及由此生发的感情。
B.开头两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山路两旁树木整齐挺立的雄伟之势。
C.“谁信”四句,运用了设问和想象,表达了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美。
D.整首词托物言志,借“翠竹”“鸾凤”等意象表达词人高洁的情操、美好的理想。
2.此词的词眼为“恨”,词中体现了哪些“恨”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堂成杜甫①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②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③【注释】①杜甫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底来到成都,第二年春末,草堂落成。
此诗便是那时所作。
②桤林:桤木林。
读懂一首诗词,必须从整体上抓住诗词内容的六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景、何情(何理)。
当然,把握一首诗词的思想感情,不仅要准确分析字面信息、隐喻用典,还要把握字面背后隐含的信息,知人论世等。
一、抓住诗题古诗的诗题常常就是诗歌的中心事件。
许多古诗诗题的本身就透露出了感情基调。
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送”字说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
二、抓住关键词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就能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如由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故园情”可推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三、抓住题材类型人们常按题材把古典诗歌分成若干类,同类诗歌的感情基调大体相同。
如山水田园诗、咏物诗、咏史诗、边塞诗、送别诗、写景诗、闺怨诗、羁旅诗等。
不同类型的诗歌具有特定的内容和不同的表现方式,如山水田园诗的宁静闲适、恬淡快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咏物诗的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咏史诗的吊古伤今、借古讽今,边塞诗的建功立业、奋勇报国、厌战思乡,送别诗的离情别恨、深情厚谊、劝勉激励,爱情诗的绵绵思念、款款深情,闺怨诗的思远怀人、控诉战争,羁旅诗的漂泊无依、浪迹天涯、归期遥遥、孤独彷徨、念亲思乡等。
因此,能够辨明诗的类别,了解同一类别诗词的“共性”,无疑对解读诗歌内涵、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大有帮助。
当然,即便是同一类诗歌,在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上是有差别的,这就需要结合诗意来确定。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两首诗都是送别诗,前者是悲苦伤感的离别,后者是满怀激情的送行,诗作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态度明显不同。
四、抓住典型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常见古诗的思想感情[第一组(按诗体分类)](一)咏史诗1.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慨。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用人才进行批评。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二)边塞诗1.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气魄沉雄、慷慨悲凉。
2.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
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三)山水田园诗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诗人往往从山水中体验人生的真谛或借山水来阐释其人生观、世界观。
2.表现了古代士人的隐逸情怀,主要抒发诗人的恬适的生活情趣。
(四)离别诗1.诗人被迫背井离乡,思乡、思亲情结郁积不解,便发而为诗,以此寄托乡思或羁旅行役之情。
2.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舍之情。
3.坦陈心志的告白。
4.情深意长的勉励。
5.反映漂泊的羁旅行愁。
[第二组(按诗歌情感分类)](一)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反映离乱的痛苦。
3.同情人民的疾苦。
4.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
(二)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漫望。
2.保家卫国的决心。
3.报国无门的悲伤。
4.山河沦丧的痛苦。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6.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三)思乡怀人1.羁旅愁思。
2.思亲念友。
3.边关思乡。
4.闺中怀人。
(四)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2.昔盛今衰的感慨。
3.借古讽今的情怀。
4.青春易逝的伤感。
5.仕途失意的苦闷。
6.告慰平生的喜悦。
(五)送别之情 1.依依不舍的留念。
2.情深意长的勉励。
3.坦陈心志的告白。
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2.反映别离和战乱的痛苦3.同情人民地疾苦4.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2.保家卫国的决心3.报国无门的悲伤4.山河沦丧的痛苦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7.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思乡怀人1. 羁旅思乡之情2.对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3.边塞思乡之情4.闺中怀人之情●长亭送别1. 依依不舍的留念2.情深意长的勉励3.坦陈(吐露)心志的告白●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2.昔盛今衰的感慨3.借古讽今的情怀4.青春易逝的感伤5.仕途失意的苦闷6.告慰平生的喜悦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