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生产工艺流程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酿造酱油的工艺流程一、原料准备酿造酱油的主要原料是黄豆、小麦和盐。
首先,黄豆需要进行浸泡,一般是浸泡12小时,使其充分吸水,增加蛋白质含量。
小麦则需要进行炒制,使其变得金黄香脆。
盐是酿造过程中的调味品,用于提鲜。
二、磨浆将浸泡好的黄豆和炒制好的小麦混合,加入适量的水一起磨浆。
磨浆的目的是将黄豆和小麦的颗粒破碎,释放出其中的营养成分。
磨浆一般使用石磨或者机械研磨设备,研磨时间不宜过长,一般约为30分钟。
三、发酵将磨浆好的混合物进行发酵。
发酵的过程中,黄豆中的蛋白质会被分解成氨基酸,小麦中的淀粉被酵素分解成糖,同时产生一种特殊的酵母菌。
发酵一般需要放置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一般为25-35摄氏度,时间约为3-6个月。
发酵过程中会有一定的酵母菌和细菌产生,这些微生物会产生一些气体和酸性物质,使得酱油的味道更加浓郁。
四、沉淀和澄清经过发酵的混合物会出现沉淀物和浊液。
首先,将浊液倒出,然后将剩余的沉淀物进行沉淀和澄清处理。
一般采用静置法或者过滤法进行处理。
静置法是将沉淀物静置一段时间,使其自然沉淀并澄清。
过滤法是通过滤纸或者滤网进行过滤,将沉淀物分离出来。
这个过程的目的是去除混浊物,使酱油更加清澈透明。
五、煮沸和杀菌经过沉淀和澄清处理的液体需要进行煮沸和杀菌。
煮沸的温度一般为90-100摄氏度,时间约为30-60分钟。
煮沸的目的是杀死其中的细菌和酵母菌,防止酱油变质。
同时,煮沸还有助于酱油的调味和浓缩。
六、贮存和陈化煮沸后的液体需要进行贮存和陈化。
酱油的陈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需要数年甚至更长时间。
在贮存和陈化的过程中,酱油会逐渐变得更加醇厚和香味浓郁。
贮存和陈化的容器一般选用陶瓷坛或者木桶,以便酱油能够充分呼吸。
七、过滤和澄清经过贮存和陈化后的酱油需要进行最后的过滤和澄清处理。
这一步骤是为了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沉淀物,使酱油更加纯净。
过滤和澄清一般采用滤网或者滤纸进行,过滤的时间和次数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八、包装和销售经过过滤和澄清处理后的酱油就可以进行包装和销售了。
酱油的生产工艺流程酱油是一种由大豆、小麦、盐、水等原料经过一系列工艺加工而成的调味品。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酱油的生产工艺流程。
首先,选择优质的大豆和小麦作为主要原料。
大豆通过去杂、清洗等工艺处理后,进行浸泡,使其软化。
而小麦则经过清洁除杂、清洗,并用清水浸泡。
接下来,将浸泡好的大豆和小麦分别进行破碎。
破碎过程中需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以有利于后续的发酵过程。
破碎后的大豆和小麦通过过滤器去除渣滓,并分别加入适量的水,形成糊状。
然后,将大豆糊和小麦糊混合在一起,称之为混合物。
然后,将混合物加热至一定温度,并加入适量的盐。
同时,也要加入酿造酵母,起到发酵的作用。
发酵是酱油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发酵的时间一般为几个月到一年不等,完全取决于酱油所需的口感和质量。
在发酵期间,温度、湿度和氧气的控制非常重要。
这些条件有助于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酶的活性,从而使酱油产生特有的风味。
经过长时间的发酵后,酱油会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此时,需要对酱油进行压榨,使其脱水。
脱水后的酱油会漏出一部分浑浊物质,需要再次过滤,以提高酱油的质量。
经过过滤后,酱油需要进行煮沸和氧化处理。
经过煮沸,酱油中的微生物和不可溶性物质会被杀死或沉淀。
氧化处理有助于改善酱油的颜色和风味,并使其更加稳定。
最后,经过以上一系列的工艺处理,酱油即可进行包装和出厂。
一般来说,常见的包装方式有瓶装、袋装等,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总结起来,酱油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破碎、发酵、压榨、过滤、煮沸和氧化等环节。
每个环节的参数控制和工艺技术都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酱油的品质和口感。
正是通过这些工艺步骤的精心处理,才能生产出优质的酱油产品。
酱油生产的工艺流程
《酱油生产工艺流程》
酱油是一种经过发酵而成的调味品,在亚洲菜肴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的生产工艺流程经过了数百年的传承和改良,包括了以下关键步骤:
1. 原料准备:酱油的主要原料是大豆和小麦,另外还需要盐和水。
大豆和小麦需要先磨碎成粉,然后混合在一起。
2. 发酵:混合成粉的豆麦经过热水浸泡和蒸煮后,放置在特定环境下进行发酵。
这个过程中,微生物会将淀粉和蛋白质分解,并产生出酵母菌和有益细菌。
3. 混合和储藏:发酵完毕后,将混合物加入盐水中,形成酱油。
随后,将酱油放入特制的罐子中进行储存和熟化。
这个过程需要长时间,并且需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
4. 筛选和提取:经过储存一定时间后,酱油中的渣渣会下沉,而饱和的酱油则会上浮。
工人需要通过筛选和提取的方式来分离酱油和渣渣。
5. 烹制和调味:最后,将提取好的酱油放入锅中加热,进一步浓缩和调味。
这样,酱油的味道和质地就会得到提升。
以上就是酱油生产的工艺流程。
虽然看似简单,但其中涉及了许多微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的知识。
通过不断改良和完善,
现代酱油生产已经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保证了酱油的味道和品质。
酱油的酿造工艺流程
酱油是一种常见的调味品,其酿造工艺流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备料:将大豆和小麦进行清洗、浸泡和蒸煮,使其变软并破坏其中的酶活性。
2.混合发酵曲:将蒸煮后的大豆和小麦与酒曲(通常是米饭或麦饭石经过培养和处理后)进行混合,形成发酵曲。
3.发酵:将混合发酵曲与盐水混合,放入大型发酵罐中,进行发酵。
发酵罐中的混合物需要定期搅拌和通风,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发酵过程。
4.压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后,将发酵液压榨,分离出固体渣滓和液体部分。
5.曲水分离:将压榨得到的液体部分(即酱油)与水进行混合,再次进行过滤和分离,以去除杂质。
6.煮沸:将分离得到的液体部分放入大锅中进行煮沸,以杀死残留的微生物并浓缩酱油的味道。
7.储存和陈化:煮沸后的酱油会被储存在特定的容器中,进行陈化。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让酱油的味道更加浓郁。
以上是传统的酱油酿造工艺流程,不同地区和酿造厂可能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异。
现代工业化生产的酱油可能会采用一些自动化设备和更加精细的控制方法,但整体的酿造原理和步骤基本相似。
酱油生产工艺流程
酱油是一种古老的调味品,产于中国,广泛应用于中式菜肴、海鲜、烧烤等多种食物。
下面就介绍一下酱油的生产工艺流程。
1.原料准备:酱油的主要原料是豆子和麦麸。
首先需要挑选新
鲜的黄豆,去除杂质并浸泡在水中,以便发芽。
麦麸也需要清洗干净备用。
2.发酵:将浸泡好的黄豆经过蒸煮破碎,然后与适量的麦麸混合。
将混合物放入特制的发酵桶中,加入适量的盐和发酵剂,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促使混合物中的微生物生长。
3.压榨:发酵完成后,将混合物放入压榨机中进行压榨。
压榨
机会将豆渣和麦麸分离,并将榨取出的液体称为酱油原液。
4.煮沸:将酱油原液倒入大锅中,加热到沸腾。
这个过程有助
于杀死细菌并去除异味。
5.陈化:将煮沸过的酱油原液倒入木质或陶瓷的酿造桶中,密
封桶口防止灰尘或杂质进入。
然后将桶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进行陈化。
酱油需要陈化数月到数年,在这个过程中,酱油的味道会逐渐浓郁。
6.过滤与储存:陈化完成后,将酱油进行过滤,去除桶底的沉
渣和不纯物质。
过滤后的酱油被储存在适当的容器中,以备日常使用。
以上就是酱油的生产工艺流程。
虽然有现代化生产工艺,但传统的发酵和陈化仍然是酱油制作的核心步骤。
一般说来,传统酱油常陈化3年以上,而工业生产的酱油则可以在数周内完成。
无论是哪种工艺,酱油的味道和质量都需要经过精心的制作和储存才能达到最佳状态。
酱油作业指导书
酱油加工工艺分为:
黄豆、麦仁→分别浸泡→分别蒸煮→出锅→降温→接种→分别入曲罐
△
→保温→分别制曲→翻曲→通风培养→成曲→混合入曲→加入盐水→保温发酵
→淋浇→浸出→配兑→灭菌→灌装→成品→入库
△
1. 浸泡将黄豆和麦仁分别放入浸泡罐中,黄豆浸泡18小时、麦仁浸泡4小时,然后用笊篱捞出备用。
2. 蒸煮将浸泡好的黄豆、麦仁分别放入蒸笼中;每锅加入黄豆与麦仁量分别为750千克;蒸煮温度控制在100℃左右;蒸煮时间为45分钟。
3. 接种将蒸煮好的黄豆和麦仁移入接种床中,冷却到40℃,接入菌种,接种量为0.3-0.5﹪,翻拌均匀。
4. 制曲将接好种的曲料,移入制曲罐中,静止培养8小时,品
温在30-32℃。
再通风培养至15小时后,翻曲。
翻曲后,再通风10-12小时,停风,堆积升温2小时后,此时,料温在50℃,出曲。
5. 发酵,将成曲移入发酵罐中,将曲块破碎,加入10-12Be盐水,盐水温度是50-55℃,盐水和料得比例2:1,发酵温度控制在
40-45℃,周期40天。
6. 浸出将发酵好的酱醅加入80℃以上的热水,浸泡8小时,放油。
再浸泡2小时,二次放油。
7.配兑将生油按不同的质量进行配兑.加入山梨酸钾,加入量为0.8‰以下.
8.将需要灭菌的酱油用泵打入灭菌锅中,然后将酱油温度加热至80—85℃;待温度达到后开泵将酱油打入成品灌中,将成品罐中的酱油迅速降温至常温下备用。
9.灌装:将灭菌好的酱油打入成品罐中,然后经灌装机灌装、贴标、检验、封箱。
10.成品入库:将包装好的酱油经包装车间运至成品库中,成品库要求离开地、墙摆放整齐,规格明示。
酱油制作工艺流程酱油是中国传统的调味品之一,其制作工艺历史悠久,技术独特。
下面将详细介绍酱油的制作工艺流程。
一、原料准备1.大豆:选用新鲜大豆,去除杂质和碎皮,浸泡12小时,使其吸水膨胀。
2.小麦:选择优质小麦,并去除杂质和碎皮。
3.盐:选择纯净无污染的食用盐。
4.水:使用清洁卫生的自来水或山泉水。
二、发曲1.将小麦磨成粉末后加入适量的水,揉搓成圆形面团。
2.将面团放入发曲房中,在温度为30-35℃、湿度为60-70%的环境下进行发酵,约需5-7天时间。
3.发曲成熟后取出晾干备用。
三、磨浆1.将浸泡好的大豆放入石磨中磨成细浆,约需2-3小时时间。
同时加入适量的水稀释豆浆,使其达到一定稠度。
2.将磨好的豆浆倒入锅中加热至80℃左右,持续加热30分钟杀菌。
四、制曲1.将发曲和磨好的豆浆混合均匀,放入制曲房中进行发酵,约需2-3天时间。
期间需不断搅拌,使其均匀发酵。
2.发酵完成后,取出晾干备用。
五、酿造1.将制好的曲和盐放入大缸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2.将混合好的原料放入酿造房中,在温度为25-30℃、湿度为70-80%的环境下进行长时间的发酵和陈化。
约需6个月至1年时间。
3.期间需不断搅拌,使其均匀发酵,并控制温度和湿度等参数以保证产品质量。
六、提取1.经过长时间的发酵和陈化后,用过滤器将沉淀物过滤掉,得到纯净的酱油液体。
2.将提取出来的液体进行蒸馏或者浓缩处理,去除多余水分。
七、灌装1.将处理好的酱油液体装入瓶子中,密封保存。
2.酱油的质量和口感会随着陈化时间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因此生产厂家会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不同档次的陈化和灌装。
以上就是酱油制作工艺流程的详细介绍。
酱油制作虽然时间长、工序繁多,但其制作过程中注重细节,讲究技术和经验,是一门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手艺。
酱油生产工艺流程
酱油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1. 原料准备:将大豆、面粉和麦曲等原料准备好,并进行清洗和处理。
2. 大豆磨浆:将大豆浸泡后磨浆,将磨好的豆浆加热至一定温度。
3. 大豆发酵:将加热后的豆浆与麦曲发酵,发酵时间一般为数天至数周。
4. 榨取酱油:发酵完毕后,将发酵好的豆浆进行榨取,分离出豆渣和豆液。
5. 豆液煮沸:将榨取得到的豆液加热至沸点,杀死细菌并去除杂质。
6. 添加盐水:将加热好的豆液与盐水按比例混合,调整酱油的咸度和味道。
7. 置于储罐:将调制好的酱油置于特制储罐中,进行保鲜和贮存。
8. 发酵熟化:将酱油储罐放置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进行发酵熟化。
发酵时间一般为数月至数年。
9. 过滤和杀菌:发酵熟化完毕后,对酱油进行过滤和杀菌处理,保证酱油的品质和卫生安全。
10. 瓶装和包装:将过滤杀菌的酱油进行瓶装和包装,便于分销和销售。
以上是一般酱油生产的常规工艺流程,不同地域和品牌可能在细节上有所不同。
酱油酿造工艺流程酱油是中国传统的调味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味。
其酿造工艺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下面是一般的酱油酿造工艺流程。
第一步准备原料酱油的原料主要包括大豆、麦粉、盐、水等。
首先要对大豆进行清洗和浸泡,以去除杂质和激活大豆中的酶,然后将大豆磨成豆浆。
第二步煮制豆浆将磨好的豆浆加热至80-90°C,搅拌均匀,使蛋白质变性,除去异味和活性酶。
煮制过程中还可根据需要添加麦粉,以增加酱油的甜味和浓度。
第三步发酵将煮好的豆浆放凉至30°C左右,接种酱油酵母或发酵速成剂,促使淀粉分解为酵母使发酵产生的酵素。
发酵时间一般为3-6个月,期间需要定期搅拌和控制温度。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会转化淀粉和蛋白质为酪氨酸和氨基酸,这是酱油特殊的鲜味形成的关键。
第四步提取和压榨经过发酵的豆浆通过过滤或离心机进行分离,分离得到的液体即为酱油。
将酱油经过脱水处理,降低水分含量,并提取酱油中的杂质,此步骤也可以通过压榨来进行。
第五步加盐和酿造将提取的酱油加入盐,并进行搅拌和发酵,通常发酵时间较长,可以达到12-24个月。
在这个过程中,酱油中的有机物质与氧气反应,产生具有酱油特有的香气和口味。
第六步过滤和贮存发酵完成后,酱油需要通过过滤去除悬浮物和杂质,以得到清澈透明的酱油。
过滤后的酱油会进行贮存,一般放置在木桶或陶罐中贮藏,以保持其香气和品质。
以上是一般酱油酿造的基本流程,不同地区和不同品牌的酱油制作工艺可能有所不同。
但总体来说,酱油酿造需要长时间的发酵和精心的管理,通过发酵和氧化等过程,酱油才能呈现出丰富的香气和复杂的口感。
无论是古老传统的酱油工艺还是现代工业化生产,酱油一直都是中国菜肴中不可或缺的一味佳品。
酱油生产的工艺流程酱油是中国传统的调味品,生产酱油的工艺流程主要分为发酵和提取两个步骤。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酱油的生产工艺流程。
首先,酱油的生产需要用到大豆和小麦粉,这两种原料是酱油的主要成分。
首先将大豆清洗干净,然后将其浸泡在水中,浸泡的时间根据豆的大小而定,一般浸泡6-8小时。
浸泡后,将浸泡好的大豆磨成豆浆,这个过程叫做磨浆。
接下来,将小麦粉和豆浆混合在一起,形成团状。
这个过程叫做混合。
接着将混合好的团放入一个容器中进行蒸煮,将其加热到一定温度,这个过程叫做蒸煮。
蒸煮的时间也是根据豆的大小而定,一般需要30分钟到1小时。
蒸煮完成后,将蒸煮好的豆饼放在一个容器中进行发酵。
发酵的过程需要将豆饼与酒曲混合在一起,然后将其封闭,放置在一个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发酵。
发酵的时间一般在3-6个月之间,这个过程中,酒曲中的酶会将豆饼中的淀粉转化为糖,然后再将糖转化为酸和氨基酸,这就是发酵的过程。
发酵完成后,将发酵好的豆饼榨油,得到酱油的液体部分。
经过榨油后,酱油液体中还存在一些固体颗粒,这是因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蛋白质沉淀,需要通过过滤的方式去除。
将酱油液体过滤后,就得到了纯净的酱油。
酱油生产的最后一步是熬制,将过滤好的酱油液体倒入一个大容器中,加热熬制。
熬制的目的是将酱油中的水分蒸发掉,使其变得浓稠。
熬制的时间一般需要几个小时到几十个小时,取决于生产厂家的要求。
熬制完成后,酱油就可以出厂销售了。
这就是酱油生产的工艺流程,从大豆的清洗到提取酱油,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精心的操作和专业的技术。
通过这样的工艺流程,可以制作出纯正的酱油,为人们的饭菜增添了独特的风味。
酱油生产工艺流程图
编制:批准:日期:
酱油关键工序作业指导
一、调配
1.生酱油必须在储罐内沉淀15天以上,抽取上清液。
2.酱油沉渣必须回收,用压榨法过滤余油。
3.沉淀后的酱油按不同产品规格配制,泵入灭菌锅,灭菌锅装料不可过满,以防沸腾时溢出。
4.调配前,工艺技术员先了解原油的数量、批号、生产日期及经分析化验所得的有关成分数据,然后按需要配制的品种来计算用量。
酱油的理化指标中,主要以全氮、氨基酸态氮和氨基酸生成率来计算。
5.根据品种及质量要求的不同,在调配中添加的盐、防腐剂及助鲜剂要经过准确称取并且适量,再按统一的质量标准要求进行调配,使产品达到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的质量标准要求。
在调配过程中,配制酱油中酿造酱油的比例(以全氮计)不得少于50%
二、加热灭菌
1.加热灭菌的温度控制在100℃(用温度计测量),保持30分钟,熄火后保证灭菌效果,并作好记录。
2.所有辅助生料必须在开始加热前加入灭菌锅。
3.加热灭菌结束后,酱油如在70-80℃放置时间较长,糖分、氨基酸及PH值将因色素的形成而下降,影响质量。
如在密闭的情况下,保持在80℃就更为严重,会产生异味。
灭菌后的酱油要在不密闭的情况下自然冷却,降温至60℃以下(用温度计测量),泵入贮罐。
4.熟酱油在贮罐内澄清7天,排去残渣,澄清液即可泵入灌装车间灌装。
三、过滤
1.要用200目筛网布进行过滤。
2.要确保筛网完好无损,加工前、加工过程中、加工结束后筛网情况必须观察并作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