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树
- 格式:ppt
- 大小:1.86 MB
- 文档页数:38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本文档将对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各单元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单元秦汉帝国
一、秦始皇统一六国
1. 统一货币、度量衡
2. 实行郡县制
3. 规范文字、车轮、轴距
二、秦朝政治制度
1. 中央集权制度
2. 三公九卿制度
三、汉朝的政治制度
1. 建立大臣制度
2. 实行科举制度
第二单元两汉时期的社会生活
一、汉武帝的开放政策
1. 实行屯田制度
2. 开辟丝绸之路
二、两汉时期的文化成就
1. 科技成就:制纸术、指南针、火药等
2. 文学成就:《离骚》、《汉赋》、《史记》等第三单元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三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1. 魏国实行九品中正制
2.蜀国、吴国实行丞相制
二、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
1. 南朝建立南朝刘宋
2. 制度的确立
第四单元隋唐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
一、隋唐的政治制度
1. 中央集权制度
2. 取消九品中正制,建立唐朝科举制度
二、唐朝的社会生活
1. 科技成就:火药、纸张等
2. 文化成就:诗歌、绘画、音乐等
第五单元宋代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生活
一、宋代的政治制度
1. 宋初实行科举制度
2. 政治制度分为两级:中央政府和地方官府
二、宋代的经济生活
1. 农业生产大幅度发展
2. 商业经济迅速发展
第六单元中国古代历史的回顾与总结
一、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特点
1. 朝代更替、政治制度的变化
2. 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
二、中国古代历史的启示
1. 接受优秀传统文化
2. 借鉴先进制度。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是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的内容,为高效学习和备考提供参考。
本文将按照教材顺序,对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中华文明的发展、亚洲与世界的交往、保卫家园、人类文明的探索、宋元明清时期的中国。
一、中华文明的发展1. 夏商周时期:介绍夏、商、周三代的建立和发展,特别是周朝的建立和周文化的特点。
2. 我们的独特之处:探究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差异,包括政治制度、人文思想、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比较。
3. 秦汉时期的统一:介绍秦朝的建立和统一中国,以及汉朝的发展和对中华文明的巩固贡献。
二、亚洲与世界的交往1.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了解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文明起源、政治制度、贸易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
2. 古埃及文明:介绍古埃及地理环境对文明发展的影响以及古埃及文明在经济、政治、宗教方面的独特之处。
3. 印度古代文明:介绍古印度的地理特点、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
4. 中国的丝绸之路:了解中国古代与世界交往的重要贸易通道丝绸之路的发展和作用,以及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三、保卫家园1. 烽火戏诸侯:介绍战国时期七雄争霸的背景和内容,以及齐国的绝技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2. 秦始皇统一六国:介绍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措施,以及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3. 铜马腾飞的汉武帝:了解汉武帝时期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成就,以及对中国历史的重要贡献。
四、人类文明的探索1. 古希腊城邦:介绍古希腊城邦的起源和特点,以及民主制度、哲学和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2. 古罗马帝国:了解古罗马帝国的发展和开创的国家管理制度、法律制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以及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五、宋元明清时期的中国1. 宋朝的政治制度:介绍宋朝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和科学技术成就,以及南宋与北宋的区别。
初二上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三代:夏代的政治组织是封建制,商代开始有了王朝制度,周代开始推行封建制。
2. 封建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以封建主义为基础,实行以君权为中心的制度。
3. 五行:指天、地、水、火、风的五种自然现象,古人用五行来解释自然界的现象。
4. 三纲五常: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三纲指君臣、父子、夫妇的义务关系;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5. 秦朝的统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一统王朝,全面实行法家思想的统治。
6. 秦始皇的改革:秦始皇对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改革,实行县制,推行郡县制。
7. 隋唐政治制度: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度,唐朝推行了科举制度和封建土地制度。
8. 封建土地制度:是指封建时代地主分封土地给农民耕种,农民要向地主交纳赋税。
9.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主要内容包括制度、对象、过程。
10. 宋朝的政治制度:宋朝时实行科举,同时实行封建土地制度。
11. 元朝的政治制度:元朝时实行四等人制度,还实行科举制度。
12. 明朝的政治制度:明朝推行了一些新的政治制度,如八股文和科举。
13. 清朝的政治制度:清朝时推行乡试制度,同时又推行了科举。
14. 经济制度: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主要是封建土地制度,后来又出现了家田制和保田制。
15. 农田水利:中国古代的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是水利、塘泽和灌溉农田。
16. 贸易:古代的贸易主要是丝绸贸易,主要的丝绸之路。
17. 海上贸易:中国古代的主要的海上贸易是南海贸易和东海贸易。
18. 经济文化:古代的经济文化主要是农业经济和商业经济。
19. 军事制度:古代的军事制度主要是兵役制度,后来出现了武林制度。
20. 兵器制造:古代的兵器制造主要是弓弩和兵器铸造。
21. 职业:古代的职业主要是官僚、商人和手工业者。
二、世界史1. 古代的西方世界:古代的西方世界主要是古希腊和罗马。
2. 希腊城邦政治:古希腊的政治制度是城邦政治,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主要是民主政治。
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知识树知识清单一鸦片战争失败原因:①清政府政治腐败,封建制度落后②封建经济落后,综合国力衰弱③军备松弛,装备落后,指挥失当④列强处于上升时期,资本主义制度先进二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不满足鸦片战争获得的侵略权益背景清政府腐败无能的状况进一步加强列强利用中国人民起义造成的混乱局面根本:英国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原因直接:英、法、美修改条约的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拒绝时间:1856年(英军炮轰广州城)~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签订)参与的国家:主凶英法;帮凶美俄经过:占广州(1856~1857)两占天津(1858、1860)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如《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影响:1、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2、外国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扩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内地;3、外国势力可以直接影响清政府,中外反动势力进一步勾结;4、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列强侵华罪行:1英法火烧圆明园2.俄国割占中国东北、西北领土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3.外国侵略者出兵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反抗: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根本: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阶级矛盾激化2、具体:列强侵略加剧了中国社会危机;洪秀全对社会不满,创立“拜上帝教”;两广自然灾害严重。
时间:1851~1864年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外国侵略者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1、青浦大捷:美国人的洋枪队进攻上海青浦,大败。
2、太平军在上海太仓与洋枪队激战,连破敌营30多座。
3、浙江慈溪会战,击毙洋枪队头子华尔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太平天国反抗侵略原因三收复新疆背景:19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加紧掠夺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掀起瓜分殖民地的狂潮。
英、俄有夺取我国新疆的企图,新疆面临危机。
过程:(1)1865年,阿古柏侵入新疆,擅自建国,残酷剥削压迫新疆各族人民(2)英俄想通过支持阿古柏控制新疆。
《近代化探索》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八年级《中国历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12月第1版
内容来源: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
主题:《近代化探索》
适合对象:九年级学生
设计者:李超平/郑州市第八十八中学
板书设计:
近代化探索
一、发展历程
二、积极经验
三、未来之路
教学反思
本课的内容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复习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学生学的思维进行课程设计,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文献史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思考,讨论,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气氛民主平等、轻松愉快,体现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学生的能力是在自我活动和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发展的。
另外,在知识讲授过程中,比较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适当的补充课外史料。
通过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本课充分发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但也存在一些尚需改进之处。
1.课前回顾知识及提问环节对学生状态把握不充分,学生积极性调动不够充分,影响了整个教学进程。
2.整节课的时间把握基本合理,但是展示交流环节因缺乏预设与限定时间,相对地拖延了时间,总结提升的时间少,精炼交流的时间紧,是一个显著的不足。
优化课堂时间安排,是“高效课堂”实施的重要环节,本节课可以在预习环节进行改进。
中外历史纲要上下知识树
《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册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中国和世界的古代、近代和现代历史。
为了方便学习和记忆,可以将其内容整理成知识树。
以下是一个大致的框架: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古代部分:
+ 史前时代:人类的起源、文明的产生等。
+ 古代文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
+ 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教会与皇权、十字军东征等。
+ 亚洲封建社会:中国、日本、印度等。
近代部分:
+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人文主义的兴起、新教的出现等。
+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美国、法国等。
+ 工业革命:工业化、城市化等。
+ 帝国主义与民族主义:殖民地扩张、民族独立运动等。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现代部分: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十月革命:世界格局的变化、苏联的成立等。
+ 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同盟国的胜利等。
+ 冷战与非殖民化:东西方对峙、民族解放运动等。
+ 全球化与当代世界:经济一体化、文化交流等。
专题史:
+ 思想史:哲学、科学、文学等思想的发展。
+ 社会史:人口、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变化。
+ 经济史:贸易、工业、农业等方面的变迁。
+ 文化史:艺术、音乐、影视等方面的进步。
在整理知识树时,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和专题分类进行整理,以便更好地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和各个方面的变化。
同时,可以结合教材和参考书进行补充和完善,确保知识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