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CT阅读
- 格式:pptx
- 大小:14.65 MB
- 文档页数:156
胸部ct阅片思路阅读胸部CT(计算机断层扫描)阅片需要系统而全面的思路,以确保发现和评估可能的异常。
以下是一般的胸部CT阅片思路:1.患者信息和技术参数检查:•确认患者的个人信息,确保是正确的患者和检查。
•检查CT扫描的技术参数,例如切片厚度、间隔、使用的对比剂等。
2.解剖结构观察:•首先,观察胸部各个解剖结构的正常形态,包括肺部、支气管、心脏、大血管、肋骨和胸骨等。
3.肺部评估:•检查肺组织的密度,评估肺泡、支气管和血管的清晰度。
•检查是否存在肺实质的异常,如肿块、结节、炎症、纤维化等。
4.支气管和气道评估:•检查主支气管及其分支是否通畅,观察是否存在支气管壁增厚、狭窄或扩张。
•检查气道内是否有黏液栓塞。
5.纵隔和胸膜评估:•检查纵隔的形态和大小,包括淋巴结的增大。
•观察胸膜是否均匀,检查是否存在积液或积气。
6.心脏和大血管评估:•评估心脏的大小和形状,检查心室和心房的清晰度。
•观察主动脉、肺动脉和其他大血管是否正常。
7.骨骼结构评估:•检查肋骨、胸椎、胸骨等骨骼结构是否正常。
•查找可能的骨折、肿瘤、骨质疏松等病变。
8.对比剂使用评估:•如果使用了对比剂,检查血管和血流的情况,观察是否存在异常的灌注或血管畸形。
9.区域性注意事项:•根据临床信息,特别关注可能存在问题的区域,如症状明显的部位或疾病高发区域。
10.结论和报告:•综合所有观察,形成最终的结论,包括任何异常的描述和可能的诊断。
•提供详细的报告,以帮助临床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
在进行胸部CT阅片时,及时与临床医生交流,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有助于更全面、准确地理解CT图像。
如何阅读胸部CT片如何阅读胸部CT片一、胸部CT技术参数应用胸部CT扫描一般取仰卧位,于憋气状态下进行扫描,常规从肺尖扫至肋膈角。
胸部由含气的肺组织、软组织及骨骼组成,观察这些不同密度的组织需选择不同的窗宽与窗位,一般观察纵膈和胸部软组织窗宽为400~500HU,窗位为0~50HU,观察肺,窗宽为1000~2000HU,窗位为-600~-800HU。
连续横断面扫描可以重建成冠状位、矢状位及三维重建,这对于观察复杂解剖部位有极大的帮助,图像重建的质量取决于横断面扫描的厚度,层厚越薄,间隔越小,图像质量越好。
二、造影剂增强扫描胸部含有大量气体,病灶一般为软组织,与含气的肺组织有较大的密度差异。
纵膈内有丰富的低密度脂肪,故纵膈内解剖结构很清楚,一般不做造影增强,但以下情况需做增强扫描:1.病人消瘦,纵膈内缺乏脂肪;2.有血管畸形及血管病变;3.鉴别纵膈的淋巴结核与恶性肿瘤;4.明确肺和纵膈肿瘤对血管是否侵犯以及受侵程度;5.观察病变的增强特点,对炎症、良性肿瘤及恶性肿瘤作出鉴别。
注射造影剂方法以一次大剂量静脉注射效果最佳。
扫描方法为在常规扫描基础上确定重点扫描区。
三、正常纵膈解剖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层面加以分析,并以层面中具有特征性的解剖结构命名。
1.胸骨切迹或胸锁关节层面:该层面可见到三对血管排列在气管两侧,靠前、靠外是一对左右头臂静脉,靠后是一对锁骨下动脉,紧贴气管两侧为左右颈总动脉。
2.主动脉弓上层面:此层面可见五支血管影,左右头臂静脉,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3.主动脉弓层面:主动脉弓自右前向左后斜行,老年人由于动脉硬化,主动脉弓可不呈水平走行,此层面可见胸腺,呈三角形,尖端指向前。
4.主肺动脉窗层面:上界为主动脉弓下缘,下界为左肺动脉,前方为升主动脉,后方为气管,在同一层面,升主动脉总是大于降主动脉。
5.左肺动脉层面:为主肺动脉窗下界,主肺动脉后延伸为左肺动脉。
6.主肺动脉与右肺动脉层面:右肺动脉从主肺动脉发出向后、向右延伸,位于腔静脉后方、中间段支气管前方,右肺动脉管径不超过25mm,肺动脉主干不超过29mm。
如何正确阅读胸部 CT影像胸部CT属于临床上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其可以清晰的反映出患者当前的胸部内器官及组织情况,但是受医师专业素养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容易对患者作出的诊断有一定误差,为保障患者病症的尽早诊疗,应要求医师正确的对胸部CT影像进行阅读,接下来本文对如何正确快速的阅读胸部CT影像展开了论述,如下。
1.基本阅片方法胸部CT的基本阅片方法主要包括有常见的异常CT征象、CT横断面的正常解剖、常见的病变分布类型以及肺段的划分,胸部CT基本阅片共分为3个阅片步骤,即:先发现患者存在异常现象的CT征象,例如分叶征、包块影以及结节影等,而后是对患者病变的分布类型及部位进行明确,例如,是按双肺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或者是按肺叶、段分布等,阅片的最后一项步骤为将对患者存在的异常现象CT征象及病变分布类型、部位进行整合,而后再对影像学作出专业化、准确化的描述,例如,患者的双肺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有结节影,同时右肺上叶前段存在有包块影,并存在分叶征。
在对患者的胸部CT影像作出正确的影像学描述后再依据疾病的表现规律来得到准确的影像学诊断。
图1:胸部CT影像示意图1.胸部CT的疾病表现规律胸部CT多被用来诊断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有肺癌、肺炎以及肺结核等。
(1)肺癌:肺癌病症的常见胸部CT影像表现可以从肺癌病灶本身、继发改变、邻近组织受压以及肺癌转移三大方面去考虑。
针对于中央型肺癌来说,CT检查中常见的三联征为: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肺门包块影以及淋巴结肿大融合,个别时候还会出现胸腔积液以及肺内结节转移现象。
周围型肺癌在CT影像中多表现为结节或者是包块,通常情况下还会存在有恶性软组织影征象,例如偏心不规则空洞以及空泡征等,这些均属于患者肿块内表现,毛刺征、血管集束征以及分叶征等属于肿块边缘改变。
周围型肺癌除了本身发生改变外,还会出现阻塞表现,常见的为邻近支气管继发性扩张,黏液嵌塞征会出现在内充黏液时,同时,胸腔积液及肺内结节转移也可以在CT影像中出现。
如何正确阅读胸部CT影像一份完整的CT资料一般包括:病人简介、扫描参数、胸部断面连续图像。
在每一幅CT图像上均用汉语拼音及英文缩写可读出医院名称、病人姓名、性别年龄、CT编号、磁盘编号、扫描日期及时间。
扫描参数包括电压(kV)、毫安秒(mAs)、扫描时间、层厚、层距、窗宽、窗位。
其中窗宽(window width)是指图像所包括的CT值范围,它影响图像的对比度。
窗位(window level)或称窗中心(window centre)是指窗宽上下限的平均中心值,它影响图象的亮度。
由于CT图象是体部结构横断面图像,无前后、左右、上下重叠之虞,因此必须熟悉并掌握体部断面的解剖结构,这是体部CT诊断的基础。
一般第一幅体部CT的图像是定位片。
与普通X线头/胸/腹片相似,用来确定扫描的层面及层距,其上标出的层面数位置与横断图像上的位置是一致的。
因此要养成良好习惯,按照层面的高低顺序自上而下将一系列图像堆塑起来观察,在自己的脑海里形成一个三维立体图像,这是十分重要的阅读技巧,如果只孤立地阅读一幅有病变的图像,容易将思路局限,导致片面性,甚至可作出错误的结论。
因此这也是与普通X线头,胸,腹,脊柱片的不同之处。
现以胸部为例,介绍在阅读胸部CT影像中应掌握的重点。
在观察肺内病变时首先应将病变用层层堆塑的方法明确是肿块性还是非肿块性的。
其次要注意病变的外形、密度、钙化及周围结构。
特别是要注意病变内有无一般胸片、体层片不能分辨的内在钙化小点,这对判断良、恶性会有所助益。
第三对肺内单发结节灶而言,其绝对CT值并不可靠,因为有部分容积效应这一技术因素的影响。
由于每一幅CT图像都具有一定的厚度,在单位体积(即象素面积)的厚度内,可包括多种组织,这时CT值也即为这几种组织CT值的平均数,因这种CT值所代表的组织密度并不存在,这种现象就称为部分容积效应。
如水与气体加在一起的CT值类似脂肪。
而小于1cm的钙化灶与气体加在一起时,其CT值类似软组织密度,不能表示出真正的钙化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