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格式:ppt
- 大小:8.68 MB
- 文档页数:68
论著·管理实践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宁波市于2017年底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
研究表明[1],护理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老人的健康状况,因此,保证长期护理服务质量是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之一。
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也缺乏统一的长期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标准。
我国学者对其服务质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策的探讨上。
SERVPERF 模型[2]是用消费者的实际服务感知和服务期望的差距来判断其服务质量,它包括5个维度[3]。
本研究以SERVPERF 模型为基础,结合长期护理服务内容的特点,构建长期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民政局、长期护理保险单位及服务机构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指标的初步拟定:采用分层目的抽样的方法,抽取民政局负责人1名,长护险负责人1名,医院护士长1名、护理员2名、老人1名、家属2名,养老机构负责人2名、护理员2名、老人2名、家属3名进行半结构化式访谈。
在查阅国内外文献,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拟定了长期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初稿包括5个维度,28个条目。
指标的进一步筛选: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
函询问卷包括致专家介绍信、一般情况调查表、指标体系函询表、熟悉程度与判断依据调查表。
备选指标采用Likert 5级法从“很不重要”到“很重要”分别赋值1~5分。
专家遴选标准:①在老年护理服务领域工作年限≥5年。
②院校为硕士以上学历,养老机构、医疗机构、民政局和长护险单位为本科以上学历。
③副高以上职称。
④知情同意参加本研究。
按照德尔菲法的要求,选择来自杭州、宁波、温州、嘉兴、丽水5个市中的5所高校、4家养老机构、2家医院、1家民政局和1家实施长护险单位共34名专家完成2轮函询。
专家平均年龄为(45±4.32)岁,平均从事老年护理相关工作年限为(8.43±2.39)年,正高职称14名(41%),副高职称20名(59%),硕士以上学历21名(62%)。
卫生行政管理卫生职业教育Vol.372019No.12“结构一过程一结果(理论在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中的应用许丽打李丹丹叱,许凤琴14(1.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连云港222000;2.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0)摘要:护理质量规范和评价是医院护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学者对构建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均是基于“结构一过程一结果”三维质量结构模型这一理论基[,其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主要是由护理结构、护理过程以及护理结果这三个方面构成,而国内缺乏统一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结果因为评价内容及标准不同而产生较大差异。
因此,就三维质量结构模型在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中的应用做一综述,以期为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持续改进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三维质量结构模型;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中图分类号:R197.32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1246(2019)12-0128-03临床护理质量是医院医疗质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衡量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的重要考评指标叫护理质量评价是护理质量管理中最基本的控制工作,与护理质量密切相关,直接或间接地影护理,医疗机构护理质量重要作m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是指与护理质量密切相关有高度护理特异性以及可操作性(易于量8的一系列指标数据玖因此,护理质量指标来衡量临床护理质量的性地指临护理工作,是护理质量的关m关于护理质量标评价的,以“结构质量质量质量”三构要理论基m本文就三质量结构护理临床质量指标中的应用:3;m1“结构一过程一结果”三维质量评价理论1.123“结构三质量评价理论是1966年由美国著名学者Avedis Donabediana在《Evaluating the Quality of Medical Care》一文中首次提出的m1969年,Donabedian正式提出应从三医疗质量评价分类,即Structure(纟构质量)、Process G质量)、Outcome(质量),并,的中质量评价的构,成m2080,2007Avedis Donabedian的作医疗质量评与编译版叫1.2./O145结构质量是指在医疗卫生服务系统中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供的照护工作中护理环境的相关属性,着重于评价医院照护工作提供的基本工作条件,是判定医院护理质量的主要指标,包括以下4方面冋:(1)组织构和人力资源:管理机构与是否完善,医护人员编制是否合理等,指标如床护结构、注册护士比例、医护素质以及专业水平;(2)物理环境 物资设备:映医疗物资、仪器设备水平等的合格度,如医疗器械消毒灭菌(3)知识及技术:映护理技术水平及执[规医疗卫生服务技术的合格度;(4)相关管理制度:保证护理活动落实,规制度制定齐全真贯彻执行,相关医疗资料齐全最大限度地采用电子化管理m质量通常包括照护服务工作中的具体实践过程,注重将结构属性运实践中实施控制,医疗服务人员患者提供的直接或间接的护理服务m过程质量是针对患供护理服务的,指工作流程的规范化相关质量控制,这种护理服务需符合护理专业自身规范以及社会的规范m过程质量着重于评价护理服务工作的整体过程,如照护服务进人际以及活动中的题m过质量控制是否直接定质量的,以于质量的管理是等医院全面质量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m质量是指医疗照护的,是护理照护服务项目成的映,含患角度评价接受的护理工作服务,患相的护理服务,患生活质量善度、自身不良情绪缓情况以及满度叫评价主要是通统的评价,控制医疗服务程,医疗质量不叫Donabedian,医疗照护服务中构三是密的,性相关,全的构可善的可性,良的会重要影m于,可通照护服务的构中的关素评价,善照护质量的,整护理质量叫2三维质量评价理论在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中的作用三质量构护理临床照护项目的,基金项目:南京医科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教育研究课题(FZS-YB-201737);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C-b/2018/01/05)-128-在我国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中应用广泛,且范围逐步扩大,为临床工作者提供科学化、规范化的工作准则和实践指南。
医院护理质量控制指标引言概述:医院护理质量控制指标是评估医院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通过设定和监测指标可以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护理。
本文将介绍医院护理质量控制指标的重要性以及常见的指标内容。
一、患者满意度1.1 患者满意度调查:定期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评价,包括护理人员的态度、护理技术水平等。
1.2 患者投诉率:监测患者投诉率,及时处理患者投诉,改进护理服务质量。
1.3 患者出院调查:对出院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整体评价。
二、护理质量指标2.1 护理记录完整性:检查护理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确保记录真实反映患者的护理情况。
2.2 护理操作规范性:评估护理操作的规范性和标准化程度,确保护理操作符合规范。
2.3 护理安全指标:监测护理安全指标,如跌倒率、感染率等,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风险。
三、护理人员素质3.1 护理人员培训情况:了解护理人员的培训情况和技能水平,保证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
3.2 护理人员配备比例:评估护理人员的配备比例是否足够,确保患者得到充分的护理服务。
3.3 护理人员流失率:监测护理人员的流失率,及时解决人员流失问题,保持医院护理团队的稳定性。
四、感染控制指标4.1 感染率监测:监测医院感染率,包括院内感染率和院外感染率,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感染率。
4.2 消毒灭菌操作规范性:评估医院消毒灭菌操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确保医疗器械和环境的清洁卫生。
4.3 感染控制知识普及:开展感染控制知识的培训和普及,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和水平。
五、医院护理质量评估5.1 护理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医院护理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结构、过程和结果指标,全面评估护理服务质量。
5.2 护理质量评估方法: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如自评、第三方评估等,确保评估结果客观真实。
5.3 护理质量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护理质量改进措施,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一、引言医疗质量是医院工作的核心目标之一,而护理质量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于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研究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二、护理质量评价的意义与目的护理质量评价是系统评价护理工作水平的重要方法。
通过评价,可以发现并解决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升护理质量。
护理质量评价的目的在于改善患者的医疗体验和治疗效果,提高医院声誉,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三、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1.客观性原则:评价指标必须具有客观性,能够科学可量化地反映护理质量。
2.全面性原则:评价指标应涵盖护理的各个方面,不同阶段和环节,全面反映护理质量。
3.有效性原则:评价指标必须能够真实和准确地反映护理质量,对于评价结果能够起到指导作用。
4.重要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根据护理工作的重要程度和影响程度,给予合理的权重。
5.可行性原则:评价指标应易于操作,可以通过合理的方法获取和统计。
四、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一)指标的确定根据护理质量评价的目标和原则,结合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医院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1.护理过程指标:如护理记录完整率、护理操作规范性、护理方案实施率等。
2.护理效果指标:如患者满意度、患者转归情况等。
3.护理安全指标:如患者跌倒率、新生儿窒息率等。
4.护理质量管理指标:如护理人员培训情况、护理质量审核情况等。
(二)权重的确定通过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方法,对各指标进行权重的确定。
可采用层次分析法等进行权重计算,确保权重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三)数据的收集和处理通过医疗信息系统、患者问卷等方式收集指标相关数据。
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得出评价结果。
同时,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和保密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五、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一)日常管理医院可以根据评价结果,针对性地开展护理质量改善工作,促进护理团队的学习和提高。
医院护理质量控制指标一、引言医院护理质量控制是指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指标和标准,对医院护理工作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保患者得到高质量、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护理质量控制的指标体系和标准要求。
二、医院护理质量控制指标体系1. 护理人员指标(1) 护理人员数量:根据医院床位数和患者需求,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数量,确保每位患者得到适当的护理。
(2) 护理人员学历和技能:护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学历和专业技能,以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
(3) 护理人员培训:医院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4) 护理人员流失率:护理人员的流失率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确保护理队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 护理环境指标(1) 清洁与消毒:医院护理环境应保持清洁,定期进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2) 设备和器材:医院应配备先进的护理设备和器材,以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
(3) 空气质量:医院护理区域的空气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3. 护理过程指标(1) 护理评估: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包括身体状况、精神状态、护理需求等方面的评估。
(2) 护理计划:根据护理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确保患者得到针对性的护理。
(3) 护理记录:护理人员应详细记录患者的护理过程和效果,以便评估护理质量和调整护理计划。
4. 护理结果指标(1) 患者满意度: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评估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护理服务。
(2) 护理并发症率:护理并发症率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医院应努力降低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率。
(3) 患者安全指标:包括患者跌倒、药物错误等安全指标,医院应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患者的安全。
三、医院护理质量控制标准要求1. 标准化护理流程:医院应制定标准化的护理流程,确保护理工作的规范化和一致性。
2. 护理质量评估:医院应定期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护理管理・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模式构建安宁疗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刘艳1,彭伟1,陈茜2(1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护理部/华西护理学院;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医学中心/华西护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41)[摘要]目的构建一套科学、适用的安宁疗护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以期为评价安宁疗护临床护理质量提供全面、系统、可量化的标准。
方法以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模式为基础,采用文献回顾、头脑风暴等方法初步拟订安宁疗护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条目池,用德尔菲法对从事安宁疗护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姑息医疗等工作的20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最终确定评价指标条目。
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85,各指标的变异系数均W0.20。
构建的安宁疗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含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38个。
纳入专家积极性为100.0%,权威程度为0&3,协调程度和意见一致程度均较高。
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安宁疗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与可靠性,能体现安宁疗护的内涵,为规范安宁疗护护理质量评价提供科学可靠的工具。
[关键词]安宁疗护;质量评价;指标;德尔菲法[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283(2020)12-0040-07[DOI]10.3969/j.issn.1671-8283.2020.12.008Construction of hospice nursing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based on the structure-process-outcometheoryLiu Yan1,Peng Wei1,Chen Qian2//Modem Clinical Nursing,-2020,19(12):40.(1.West China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West China Fourth Hospital,West China Nursing School,Sichuan University;2.West ChinaNursing School,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China,610041)[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set of scientific and applicable hospice nursing quality evaluation indicators so as to provide comprehensive,systematic and quantifiable standards for evaluating the quality of clinical nursing of hospice care.Methods Based on Donabedian x s"structure-process-outcome"model,literature review,brainstorming and other methods were used to preliminarily formulate the pool of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es for clinical nursing care.The Delphi method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indicators and their weight coefficients in the evaluation indexes.20experts in clinical nursing,nursing management,and palliative care conducted two rounds of consultations.Results The retrieval rate of questionnaires for the two rounds of consultations was100%.The authority coefficient for expert consultation was0.885,with 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 W0.20.The constructed hospice service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es consisted of3first-level indicators,21second-level indicators,and38third-level indicators.The enthusiasm degree of the included experts was100.0%,the authority was0.83,and the coordination and agreement were both at a high degree as[基金项目]*本课题为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项目,项目编号为19PJ228;四川省护理学会科研项目,项目编号为H18007;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项目,项目编号为HXHL19017。
介入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的构建手术室是医院内负责进行各种手术和介入治疗的重要部门,手术室专科护理是保证手术安全和手术效果的关键环节。
为了提升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建立一套敏感指标体系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构建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的步骤和一些建议。
第一步:明确目标和任务第二步:确定指标内容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内容:1.手术安全指标:包括患者手术安全检查的完成情况、手术前患者信息确认、手术标本及标本相关资料核对、手术人员术前洗手等;2.手术操作指标:包括手术室设备准备、手术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手术用药准确性等指标;3.手术床位管理指标:包括手术床位的准备情况、手术结束后的清理消毒等;4.手术护理文书指标:包括手术护理记录的完整性、手术后的护理指导等;5.手术并发症指标:包括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发症护理的及时性等。
第三步:制定评价标准和评分体系针对每个指标内容,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评分体系,以便对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进行评估。
评价标准可以参考相关的技术规范、护理指南和研究文献,评分体系可以采用量化的方法,将评分分为多个等级,以反映护理质量的好坏程度。
第四步:开展培训和教育完成指标体系的建立后,需要对手术室专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使其了解指标内容和评价标准,并提高其护理技能和操作规范性。
培训和教育可以通过定期的会议、讲座和技能培训进行,还可以通过模拟实训和实地指导进行。
第五步:持续监测和改进指标体系的建立并不是一次性的工作,需要持续监测和改进。
手术室专科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实施临床路径、开展讨论和进行反馈问卷来收集质量信息,并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以不断提升护理质量。
总之,构建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是提升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的重要举措。
在指标内容的选择和评价标准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专科护理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并与其他相关科室的工作进行协调。
同时,还要注重培训和教育,以及持续监测和改进,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和健康。
基于协同管理模式构建公立医院护理质量考核指标体系包海童1,2,王晓东1,2*,贲慧2,张全2,王荣2,姚晶晶2,佟蔷薇21.南京医科大学,江苏 211166;2.江苏省人民医院Construction of nursing quality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for public hospitals based on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modelBAO Haitong, WANG Xiaodong, BEN Hui, ZHANG Quan, WANG Rong, YAO Jingjing, TONG Qiangwei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Jiangsu 211166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Xiaodong,E⁃mail:*********************.cnKeywords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nursing quality; assessment indicator; nursing management; indicator system; Delphi method摘要目的:基于协同管理模式构建公立医院护理质量考核指标体系。
方法:基于协同管理模式,通过查阅文献、半结构式访谈、德尔菲专家函询构建公立医院护理质量考核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6,第2轮专家函询各指标重要性均分为4.00~5.00分,变异系数为0.00~0.19,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49,0.376,0.240(均P<0.001)。
最终形成包含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和25个三级指标的考核指标体系。
结论:基于协同管理模式构建公立医院护理质量考核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可以为公立医院护理质量管理提供评估工具,有利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日间手术中心是一种新型的医疗机构,其特点是患者在手术后不需在医院内住宿,而是在手术后当天即可出院。
随着日间手术中心的兴起,对其护理质量的评价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日间手术中心的发展至关重要。
1. 背景介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日间手术中心应运而生。
日间手术中心不仅可以缓解传统医院手术资源紧张的状况,还可以减少医疗费用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然而,日间手术中心的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因此如何评价其护理质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构建标准化的指标体系为了评价日间手术中心的护理质量,首先需要构建一套标准化的指标体系。
这个指标体系需要包括多个方面,如手术安全、患者满意度、感染控制、术后并发症等。
通过对这些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客观地反映出日间手术中心的护理质量。
3. 手术安全指标手术安全是评价日间手术中心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构建手术安全指标体系时,可以考虑手术的无菌程度、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手术操作的规范程度等因素。
通过对手术安全指标的评价,可以评估日间手术中心在手术过程中是否能够保障患者的安全。
4. 患者满意度指标患者满意度是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日间手术中心护理质量的重要依据。
构建患者满意度指标体系时,可以考虑患者手术前后的信息交流情况、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医疗环境的舒适度等因素。
患者满意度直接关系到日间手术中心的口碑和声誉,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5. 感染控制指标日间手术中心作为医疗机构,感染控制是其护理质量评价中不可忽视的方面。
构建感染控制指标体系时,可以考虑手术室的清洁度、消毒灭菌程度、医疗废物处理等方面。
通过对感染控制指标的评价,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感染的风险,提高日间手术中心的护理质量。
6. 术后并发症指标术后并发症是评价日间手术中心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构建术后并发症指标体系时,可以考虑术后出血、感染、伤口愈合情况等因素。
医院护理质量控制指标一、背景介绍医院护理质量控制指标是评估医院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工具。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可以对医院的护理工作进行全面、客观、定量的评价,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供依据和参考。
二、指标分类1. 结构指标结构指标主要评估医院护理服务的基本条件和资源配置情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护理人员数量:根据医院规模和科室特点,合理配置护理人员,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护理人员学历和职称结构:要求医院护理人员具备相应的学历和职称,以保证护理服务的专业性和水平。
(3)护理设施和设备:医院应配备齐全、先进的护理设施和设备,以提升护理服务的效果和效率。
2. 过程指标过程指标主要评估护理服务的执行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护理操作规范性:评估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操作时是否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是否遵守相关卫生规范。
(2)护理记录完整性:评估护理记录是否完整、准确,是否及时更新,以保证护理信息的连续性和可追溯性。
(3)护理沟通与协作:评估护理人员之间以及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情况,以提升护理团队的协同效能。
3. 结果指标结果指标主要评估护理服务的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护理安全指标:评估护理过程中是否发生医疗事故、护理风险等,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2)护理质量评价:通过对患者的疾病转归、并发症发生率、康复情况等进行评估,反映护理服务的质量。
(3)患者满意度调查:通过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他们对护理服务的评价和意见,以改进护理服务质量。
三、指标评估方法1. 数据采集医院可以通过护理记录、患者问卷调查、护理质量评估等方式采集相关数据。
2.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项指标的数值,并与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比较。
3. 结果解释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对护理服务的质量进行评估和解释,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四、指标改进措施1. 护理人员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提升其护理技能和知识水平。
河北省三级综合医院ICU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构建目的:构建河北省三级综合医院ICU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为改进ICU护理质量提供科学、本土化的参考依据。
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初步搭建指标体系框架结构。
运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循证护理实践理论和方法,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证据等级判定及质量评价。
通过证据总结、理论分析,筛选出初始指标。
通过专家小组讨论形成初始河北省三级综合医院ICU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体系。
运用德尔菲法函询专家,函询问卷对指标的重要性和可行性采取Likert 5级评分法进行判断。
通过对统计学数据和专家意见的分析、汇总,对指标进行修改。
用专家权威系数、积极系数衡量研究结果的可靠性;采用Kendall协调系数W检验评价专家之间意见的一致性。
结果:经过文献检索、文献证据等级及质量评价,最终获得高质量文献21篇。
经过专家小组讨论确定包括3项一级指标、22项二级指标在内的初始指标体系。
通过目的抽样的方法确定30名函询专家,覆盖河北省10个市、22家三级综合医院。
2轮专家函询结束,确定了包含3项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的河北省三级综合医院ICU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体系,并明确了指标的计算公式、评价方法等各项内容。
对2轮函询结果进行统计,专家共提出33条修改建议,专家积极系数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2±0.10,变异系数为0.00-0.22,Kendall协调系数为0.10-0.20(P<0.05)。
统计数据显示专家意见集中,函询结果科学、可靠。
结论:构建了包括3项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的河北省三级综合医院ICU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体系,指标的名称、定义、计算公式及评价方法都有明确表示。
构建的本土化ICU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数据符合统计学要求,研究结果科学、可靠,可为ICU护理管理及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